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静女》和《采薇》都是《诗经》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欢迎阅读了解。
第一课时:诗经·静女【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3、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二、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
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天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三、《诗经》介绍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教案一:《静女》主题:表达女性内心的安静与宁静目标:1. 理解《静女》的基本意境和感情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韵律与音乐感的欣赏能力。
3. 掌握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感情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放映适当的图片或音乐,营造出宁静、静谧的氛围。
2. 初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诗中的“静女”指的是什么样的女子?她们有什么特点?b. 诗中有哪些用词描绘了宁静、安详的氛围?c. 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情感?4. 分享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并一起展示诗歌解读。
5. 辅助阅读:教师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解析,引导学生体验《静女》带来的音乐感。
6. 创作表达:要求学生以《静女》为启发,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内心感情的诗歌。
7. 集体朗读: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集体朗读。
8.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个人感悟,进行课堂总结。
教案二:《采薇》主题:歌咏自然的美丽与生机目标:1. 理解《采薇》的基本意境和描绘方式。
2. 增强学生对于自然界美丽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一些描述自然景色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景色。
2. 初读:请学生自主阅读《采薇》。
3. 分析学习: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描绘方式,并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b. 通过怎样的手法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c. 诗中有没有什么象征性的意象或隐喻?4. 分享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并进行诗歌解读的展示。
5. 创作表达:要求学生以自然景色为启发,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诗歌。
6. 朗读交流: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课堂朗读。
7. 总结反思: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个人感悟,进行课堂总结。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教案标题:诗经二首教案 - 静女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诗经》中的两首诗歌《静女》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宫廷,身边环绕着美丽的花园和宫殿。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生活和情感?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首《静女》中的诗歌。
2. 背景介绍: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要素,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学生讨论:学生们可以就诗歌中的某个情节、意象或者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拓展: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口头表达,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总结他们对《静女》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可以思考这两首诗歌对他们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个人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短文或者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1. 《诗经》中的《静女》两首诗歌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材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记录工具。
4. 学生写作作品的评估表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进行研究和鉴赏,拓宽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将《静女》中的情感和思想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培养他们的文学批判能力。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理解《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静女》和《采薇》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2.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静女》和《采薇》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朗读法:让学生朗读《静女》和《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静女》(20分钟)教师讲解《静女》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3. 分组讨论《静女》的词汇和句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静女》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讲解《采薇》(20分钟)教师讲解《采薇》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5. 分组讨论《采薇》的词汇和句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采薇》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朗读《静女》和《采薇》(15分钟)让学生朗读《静女》和《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静女》和《采薇》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掌握《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表达;4.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静女采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女采薇》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静女采薇》的诗意理解和背诵。
2. 《诗经》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静女采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诗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经》相关资料。
3. 《静女采薇》全文打印。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静女采薇》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静女采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静女其姝”、“采薇采薇”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静女采薇》的理解和记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薇亦作止”、“曰归曰归”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拓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经》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经》诗歌,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诗经》的美丽。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
关于《采薇》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诗经》两首《采薇》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XX年间的诗歌305篇。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篇一: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诗经二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
本次说课课题为第二十一课《〈诗经〉二首》,其中包括《静女》《采薇》两篇作品。
本单元围绕“构筑情感的驿站”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选取文章,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美好、乡情的绵长、友情的可贵、民族情的深沉,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静女》是一首淳朴真挚的爱情诗,基调乐观、健康,充满愉快的生活情趣。
《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学习《诗经》中这两首名篇,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诗经二首》共需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对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把握,第二课时侧重探究《诗经》艺术手法的特点,并选取《诗经》中难度较小的篇目拓展鉴赏视野,适当课外【篇二: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关于《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采薇》教案3篇
《采薇》教案3篇《采薇》教案3篇《采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土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考虑的才能,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根底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行诵读、翻译,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拟,讨论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妙的感情。
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展比拟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拟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进步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考虑的才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拟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进步诗歌鉴赏程度。
三、教学难点比拟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进步诗歌鉴赏程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赏析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前提详解1、作者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共305篇。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篇一: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诗经二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
本次说课课题为第二十一课《〈诗经〉二首》,其中包括《静女》《采薇》两篇作品。
本单元围绕“构筑情感的驿站”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选取文章,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美好、乡情的绵长、友情的可贵、民族情的深沉,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静女》是一首淳朴真挚的爱情诗,基调乐观、健康,充满愉快的生活情趣。
《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学习《诗经》中这两首名篇,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诗经二首》共需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对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把握,第二课时侧重探究《诗经》艺术手法的特点,并选取《诗经》中难度较小的篇目拓展鉴赏视野,适当课外【篇二: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诗经》两首 《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采薇》的基本情节和中心思想;
2.理解《采薇》中所体现的“从容不迫、行动自若”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2.教学难点:古文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为学生播放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3. 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采薇》并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情节和节奏感。
4. 分析文本
学生将《采薇》文本进行剖析和结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形式。
5. 讨论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与观感,对文本中的情节、形象、意义等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总结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简要概括,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采薇》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学生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同时也提升了文学鉴赏和阅读能力。
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教学评价
本次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真正的教育意义。
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为好。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二、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过,那么大家知道它的诗名吗?(《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一、介绍《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而《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4.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5.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课时课前准备(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二、资料助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三、学习课文1.导入《静女》: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现在的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
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踟蹰.(chí chú)姝. (shū) 俟. (sì)彤.(tóng)管.炜.(wěi)洵.(xún)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án)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
5.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每小组可在四个任务中任选两个完成)6.检查自读效果。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1)通假字“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通“非”:不是“见”通“现”:出现“归”通“馈”:馈赠(2)《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
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
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
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
“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3)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
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4)鼓励学生讲一个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唱一首歌,例如:《化蝶》;绘一幅简笔画,例如:《青春美少女》;回忆一首诗:例如《关雎》等,让学生尽情地自我展现。
(以上要点都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7.学生跟配音大声朗读,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归纳主题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五、拓展思维,警示教育1.学生以开火车游戏进行爱情名句接力赛,每人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
参考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讨论交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究竟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怎样使爱情之花常开不败?我想,只有保持了人格独立,在真正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情,能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共同分担困苦和分享欢乐的感情,能够让炽热的爱情沉淀成温馨的亲情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我们现阶段对同学或朋友所产生的好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对爱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说“爱”而不能够谈“情”,只能够心动而不能够行动!六、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剧本,自习时间在班上演出。
参考借鉴剧本如下:(让学生在乐曲《化蝶》的伴奏下欣赏改编的现代诗歌或剧本)静女《采薇》一、导入新课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
(让学生齐声背诵)是啊,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
这种情节有时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呢?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机械朗读,疏通字词1.学生自行诵读,疏通诗中字词的音、形、义,掌握重点实虚词的用法。
2.检查自学情况。
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ài )孔疚( jiù)靡盬(mí gǔ)喧嚣( xiāo )象弭( mǐ)归聘( pìn )四牡( mǔ)骙骙( kuí)小人所腓( féi )整饬( chì)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字形比较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通假字(1)岁亦莫止 {莫} 同“暮”,指岁暮,即年终。
(2)彼尔维何 {尔} 同“薾”,花茂盛的样子。
(3)维常之华 {华} 同“花”。
(4)彼路斯何 {路} 同“辂”(lù),车高大的样子。
(5)象弭鱼服 {鱼服} 即“鱼菔(fú)”,用鲨鱼皮做的箭袋。
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名词活用做动词,落,下。
古今异义(1)不遑启居启居:安居。
启,跪,古代人跪坐。
居,安坐。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féi):隐蔽,掩护3.学生听配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4.分组朗读,师指导朗读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三、理解朗读,梳理情感1.设置话题,师生交流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
但是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A) 乡愁即家园之思B) 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C) 漂泊、远游、战争。
2. 设置问题, 阅读讨论A) 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B)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C) 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D) 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E)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以上问题可分组完成,但在引导阅读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讨论,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