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
简议如何控制好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5篇)
简议如何控制好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5篇)第一篇:简议如何控制好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简议如何控制好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配制混凝土,严格按比例科学配置,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条件。
设置工地试验室,必须有专职的试验员在实地进行精细的试验工作。
混凝土施工浇筑振捣过程的把握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
保证混凝土质量,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控制质量意识很重要。
施工中要科学施工,加强管理,合理比配,注重细节,认真努力的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调配工地实验室建筑施工中,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都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目前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视觉、光感、质量、工艺水平等方面均有高要求。
因此,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质量的把关等多种因素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细致、科学、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笔者结合各种建筑施工中的经验,就如何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论述。
一、水泥及配料的购进、质量把关、储藏和科学调配水泥及配料的质量好坏,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有很大影响。
水泥强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的强度好坏;不同级别的石子颗粒含量的变化,也会使混凝土配级的改变,还将直接影响搅拌混凝土的混合程度;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值影响较大。
为了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料进行质量检验,符合技术要求指标方才可以使用。
配料中含有杂质,超过规范使用的范围,会妨碍水泥混合要求,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配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加速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的反应,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使混凝土成型失去预计的控制,造成混凝土标号降低。
粘土和淤泥在砂中超过比值,碎石、卵石中超比值,这些细粒材料表面会形成灰质层,降低水泥石的粘结成型。
如使用有机杂质超标的水,搅拌混凝土,混凝土表面会形成化学反应。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几点体会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几点体会
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几点体会包括以下几点:
1.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并经常进行检测,保证测量精确。
同时,混凝土拌和应充分,保证混凝土质量。
3.搅拌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符合要求,保证混凝土拌和均匀。
同时,搅拌机的使用和维护也需按照规定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浇筑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正确的浇筑方法和顺序,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
同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抗渗性等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5.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
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定期洒水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6.质量检测: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等指标。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总之,控制混凝土质量需要全过程、多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
从材料选择、配合比确定、搅拌质量控制、浇筑质量控制、
养护措施到质量检测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
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持久。
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蜂窝象的防治方法
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如果不做好蜂窝现象的处理,将会对整个工程都造成严重的影响,要做好蜂窝现 象的防治工作,首先,在混凝土的搅拌中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混合比例,并保证其搅拌均匀。在开始进行浇筑后,一 定要进行分层下料,逐层进行振捣,避免漏振情况发生。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的基础柱、墙根浇筑时,需在完成下 部浇筑后间隔一段时间,等其沉实之后在进行上部的浇筑,防治“烂脖子”的出现。最后,一定要保证好混凝土表面的 振捣与压实,使其中的空气完全排除。
对混凝土配比管理的不足
在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将所需要的水泥、砂、石粘合剂以及水等原始材料投放 在一起,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从而形成均质的混凝土。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如今 大部分的混凝土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施工调配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原始材料的组合 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出现了严重的比例不当,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例如,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水分的含量 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混合料的粘度,使得混凝土不能够正常凝固,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砂与石以及水泥的 比例不同,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度。
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 施
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 建筑工程项目良好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浇筑技术,同时通过对混凝土 浇筑技术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做好细节处理,在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骨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砂石骨料作为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情况下,在混合料中,混凝土和松散砂石骨料的体积比为1: 1.5o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通常会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 要求等直接受到骨料质量好坏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构造物的质量和造价。所以,在公路工程施 工中,需要事先进行统筹规划,对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因此,需要按照混凝土各标号 用砂石质量标准,选择合适的砂石。
关于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问题
浅谈关于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问题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民建中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等的结构安全以及防渗等功能一般是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承担的,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而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等诸多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这一环节的严格把关尤为重要。
本文就如何控制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加以分析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民建里的整个民用住宅、企业办公楼的结构安全性跟防渗质量在建筑中都跟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混凝土质量水平的高与低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物造价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里占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质量加以控制通常从原材料、建筑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方案来着手。
一、对原材料质量加以控制混凝土进行施工操作时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安全、筛选等问题,都是保障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
另外原材料的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也有很大影响。
比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另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度减弱。
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
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
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
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
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材料,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本文将围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1.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混凝土配比不合理、水泥品种不合适等。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如振捣不均匀、浇筑不及时等。
2.混凝土表面质量不好混凝土表面质量是衡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表面不平整、开裂、掉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混凝土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收缩过大,就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收缩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收缩过大。
4.混凝土渗漏混凝土渗漏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种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太大,无法阻挡水分的渗透。
这种问题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还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5.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强度不够或者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开裂。
三、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同时还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水灰比和骨料配比。
2.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检查模板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是否齐全等。
3.混凝土振捣的控制混凝土振捣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将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尽可能填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混凝土质量,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1.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关键步骤,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不达标。
常见的问题有:水灰比过大或过小、粉砂比例不合理、骨料粒径不合适等。
2.骨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中的骨料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破坏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骨料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骨料含泥量过高、含石膏量过高、骨料含水率过高等。
3.施工与养护不当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不当的施工和养护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龟裂等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温度过低等。
4.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等。
原材料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达标。
常见的问题有:水泥强度不足、水质不合格等。
三、解决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1.配合比设计合理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根据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指标要求、骨料特性和水泥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骨料质量检测骨料质量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骨料应进行筛分、质量检测,检测项包括:粒径、含泥量、含石膏量等。
如发现骨料质量不合格,应及时更换。
3.施工与养护规范施工与养护规范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振捣充分、养护时间、养护温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养护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等问题。
4.原材料质检原材料要经过严格的质检,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工程,其质量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导致强度不足、开裂等问题。
2.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中气泡过多,强度下降。
3. 混凝土施工前基础制作不符合要求,导致混凝土结构偏斜或变形。
4. 现场水泥保养不当,导致混凝土早期龟裂或强度低下。
为了避免混凝土工程出现以上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合理配合混凝土材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把控振捣时间和频率,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得以充分排出。
3. 对混凝土施工前的基础制作进行监控和检查,保证结构稳定性。
4. 对混凝土现场保养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符合
规范要求。
总之,混凝土质量与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材料控制和现场管理密切相关,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
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想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在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一、生产环节在生产混凝土水泥的选用和配料方面,需要按照标准进行。
常用的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高炉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等。
在配料方面,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混合。
比例不当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等质量指标不达标。
另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含水量、水的用量以及搅拌时间等。
水泥含水量过高,容易引起表面龟裂等问题。
水的用量过多,不仅会影响混凝土强度,还容易引起开裂。
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强度低,过长则浪费时间、成本等。
二、运输环节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车辆的清洁卫生和油漆状态。
同时,要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分层、脱水等情况。
另外,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摆放方式进行摆放,否则容易引起浪费、凝固、破坏等问题,影响使用效果。
三、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适当的施工时间。
过早施工容易引起出现龟裂、起泡等问题,过迟施工又可能导致水泥的早期强度降低。
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均匀、压实程度和养护质量等。
四、检验环节检验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
混凝土在生产、运输、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检验,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混凝土试块试验、钢筋探伤等。
在各个环节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
总之,建筑施工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需要从生产、运输、施工和检验方面全面把握。
需要做好规范的配料、运输、施工等工作,严格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施工技术等因素,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
首先,合理选择原材料。
混凝土的主要配料是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是混凝土的骨架材料,砂浆是混凝土的填充材料,而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品种合适的原材料,保证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其次,合理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浆和外加剂在混合时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的要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同时考虑到原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掌握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
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会受到影响;搅拌时间过长,易造成混凝土的过度塑性,增加水泥胶体的流失和空气含量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性能。
第四,合理施工和养护。
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对混凝土质量同样非常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均匀性,通过振捣、刮平、打磨等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实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取湿润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的过早失水和开裂。
同时,在养护期内需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质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最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评估。
总之,控制混凝土质量需要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搅拌时间的掌握、施工和养护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探讨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探讨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施工是建设工程施工各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环节。
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混凝土的质量更不稳定,质量控制的难度更大,其必须满足具体的质量目标:由于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例如施工过程中因养护不当形成微裂缝,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温度应力或使用应力而逐渐扩展形成破坏性裂缝,最终会引起质量以及安全事故。
利用混凝土质量控制系统,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并降低混凝土成本,建筑企业完全可以获得质量利润双丰收。
1.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问题1.1 轴线、尺寸偏差。
一是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
二是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
三是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
四是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五是施工测量放线有误。
六是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
1.2 混凝土强度偏低。
一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二是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水灰比控制不严、投料顺序不对、搅拌时间过短,搅拌不均匀,运送时间过长或产生离析。
三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四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够等。
1.3 混凝土结构裂缝。
一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
二是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
三是养护不好引起裂缝。
四是拆模不当,引起开裂。
五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六是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
七是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八是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1.4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一是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
二是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三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四是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五是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优质生活、工作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工民建工程建设受到广泛关注,保障混凝土每个施工环节的实施可控性,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基于此,本文对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 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1.1 工民建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工民建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为裂缝问题、钢筋暴露问题和麻面问题。
其中,裂缝问题指的是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主要和混凝土原料不符合标准、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较低以及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有关。
这些裂缝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和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钢筋暴露问题主要是由于现场施工作业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或者混凝土配置未能严格按照标准配合比进行,因而致使钢筋外部的混凝土包裹结构不严实或者出现剥落的问题。
钢筋外露极易导致钢筋的锈蚀,从而影响结构受力,影响工民建工程的结构性能和安全。
麻面问题主要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粗糙、凹凸和缺浆等问题。
这主要和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有关,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未能细致、耐心地进行表面的磨合,从而引发粗糙施工,进而导致麻面问题的出现,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和结构质量大打折扣。
1.2 造成工民建工程中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诱因1.2.1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混凝土由不同材料经过加工拌合而成,因此任何一种材料出现性能上、强度上和安全上的不合格就较易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
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粗放管理的现象较为常见,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外观上和合格材料相差无几,但性能上却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这就给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正常性能和强度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对应的措施:
1. 水灰比控制不当: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参数。
如果水灰比太低,则混凝土难以流动,容易出现干燥收缩和裂缝。
如果水灰比太高,则混凝土强度可能不达标,且可能引发渗漏和开裂。
因此,应该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控制水灰比。
2. 砂浆配比不合理:砂浆用于粘结混凝土和砖块,对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砂浆配比不合理,可能导致黏结力不足、开裂和镶嵌不良。
因此,需要依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合理调整砂浆配比。
3. 骨料掺杂物含量过高:骨料掺杂物是指混凝土中的杂物,如泥土、煤炭、树枝等。
如果骨料掺杂物含量过高,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拌合过程中,应该控制骨料掺杂物含量,并通过筛网等方法进行筛选清理。
4. 不合理的拌合时间和方法:拌合时间和方法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如果拌合时间过短或方法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骨料和水泥不充分混合,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拌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操作。
5. 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温度会加快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导致早期裂缝的
产生;过低的温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调节温度,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极端温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相应的措施,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一)
举一反三思考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措施(一)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选择、配比比例、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当,往往会导致质量控制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分析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控制措施1. 原材料选择•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取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料等;•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选购原材料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可靠的质量供应。
2. 配合比设计•根据不同工程要求,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例;•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调整水灰比、砂率等参数;•进行配合比试验,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合理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避免出现过度搅拌或不充分搅拌的情况;•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避免过早脱模或过晚脱模导致的强度问题。
4. 混凝土试块的制备和养护•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制备混凝土试块;•试块养护过程中,注意控制养护温度和湿度,避免试块过早脱模或干燥;•定期进行试块强度测试,及时得到质量控制数据。
5. 混凝土质量监控•在施工现场设置质量监控点,监测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脱模等环节;•使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例如超声波测厚仪、试块抗压仪等;•对质量监控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结论通过对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证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试块制备养护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同时,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希望本文提出的措施和解决方案能够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有所帮助,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控制措施的执行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制定规范和标准:在施工前,制定一份详细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规范和标准,明确各项要求和操作步骤。
浅谈建筑混泥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浅谈建筑混泥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建筑混泥土施工作为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配比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对建筑混泥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选用是保证混泥土质量的首要因素。
混泥土主要由水泥、石料、砂和水等原材料组成,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混泥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对于混泥土施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用水泥,并进行质量合格的认证。
同时,石料的选用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避免含有过多的有机杂质和弱碱性物质。
砂的细度模数应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混合物的均匀性。
此外,施工中使用的水应清洁、无杂质,以保证混泥土的质量稳定。
在混泥土的配比设计中,合理的配比比例是保证施工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需结合工程强度等级、使用环境和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比设计。
常见的混泥土配比中,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石料砂料的比例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
过多的水泥用量会增加成本而不必要地提高强度,而过大的水灰比则可能导致混泥土收缩和开裂。
因此,在配比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配比方案。
在混泥土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施工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保证混泥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符合要求。
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浇筑厚度,以免产生渗漏或者偏厚现象,造成混泥土强度不均。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及时采取湿养措施,以保持混泥土的充分水化。
养护期间还应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以保证混泥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质量控制中还需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控。
对于建筑混泥土施工,应建立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档案记录,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工艺要求,以便后期的评估和验证。
施工现场还应设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对混泥土的强度、密实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
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温度控制系统、材料试验设备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和记录。
综上所述,建筑混泥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中。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现场施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探讨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选择1. 水泥:选择优质水泥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并注意查看水泥包装上的合格证明。
2. 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应经过质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并与水泥配合使用,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3. 骨料:骨料的选用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要经过筛分和洗净处理,以保证骨料的质量稳定。
4. 水: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根据设计要求加水,并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5. 控制剂:如需要添加控制剂,应选择质量稳定、符合要求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使用。
二、现场施工1. 搅拌:搅拌过程中应遵循混凝土搅拌工艺规程,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均匀地分布各种原材料。
2. 浇筑:浇筑时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浇筑方式,避免混凝土堆积、挤压或分层,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 振捣:振捣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选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剪性能。
4. 养护:施工后的混凝土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防止太阳直射、避免冷凝等措施。
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质量检测1. 强度检测: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后的特定时间点,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渗检测:通过渗透试验或抗渗混凝土试块浸泡试验等方法,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 密实度检测:采用红外检测、核密度计或超声波测密仪等设备,对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充实度和结构性能。
4. 抗裂性能检测: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裂性能测定,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能力。
总结起来,在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控制和质量检测的严格执行。
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思考
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思考摘要:结合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及施工要求,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指出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般来说,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投入物的质量控制、施工安装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目前对其控制的方法有五大类:图纸会审、技术复核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方法;施工试验、构建试验等方面的试验方法;阶段验收、材料验收等方面的检查验收方法;图表方法、优选法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方法;企业控制、项目经理部控制等方面的多单位控制法。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质量管理控制经过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也开始向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迈进,但由于我国质量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相关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地提高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这几年来,高层建筑显然已经变成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方向,随着深入发展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项目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经常被媒体曝光,在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缩水”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国某城市的高层建筑的业主在一次装修经过中发现了自家楼板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纯混凝土浇筑约为120mm厚度的楼板,混凝土的厚度的最薄的位置竟然只有40mm,取而代之的是强度与承载力都非常多的砂浆,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提升高层建筑施工经过中的混凝土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2.高层建筑的特点及混凝土工程的独特性高层建筑要从高度与体形上定义,作为大型建筑,建筑的整体包括了一些特定的内容,其中包括平面布局、深井与开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更要处理好外部构建与装饰面的设计,对于体形大并且密集型的高层建筑来说,更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的影响因素,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深埋高度,混凝土工程是加固主体的主要方面,资料显示,高层建筑施工的地下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占总工程工期的三分之一,从高层建筑投资比例上看也占到了24%-40%左右。
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范文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挑战
解决混凝土施工方案范文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挑战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制定和使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常见问题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常见问题1. 施工方案不合理:在混凝土施工中,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常见的问题包括施工工艺不清晰、施工顺序混乱、施工设备不合理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和讨论,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混凝土的质量受到施工材料的影响,例如水泥、骨料、添加剂等。
常见问题包括水泥品种不符合要求、骨料含有过多的杂质、添加剂使用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并及时调整施工材料的配比。
3. 施工操作不规范:混凝土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搅拌时间不足、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均匀、养护措施不到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二、质量控制挑战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质量控制的挑战,例如配料过程中的误差、搅拌过程中的均匀性、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检验。
2. 施工现场环境的控制:混凝土施工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风力条件下进行,而施工现场环境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较慢、风力较大时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裂缝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增加养护时间、加强风力的防护等。
3. 施工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然而,监督和评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监测设备的精度、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摘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主要探讨了如何对施工中的混凝土加以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控制混凝土质量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施工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和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
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因此,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对混凝土的粗骨料要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定的影响。
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
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强度。
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强度,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抓好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
(1)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
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
一般采用1—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
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5)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
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
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
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
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原材料计量控制。
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
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
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
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
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
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总之,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
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技术控制措施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其特点是集中拌制、商品化供应。
近三四年来,搅拌站在中小城市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人们对预拌混凝土还不是十分了解和熟悉,施工中仍然以现场搅拌混凝土来看待商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争议常引起生产和使用单位之间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对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笔者现根据自己的实践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混凝土的强度问题预拌混凝土具有商品的特性,是“半成品”,从出厂开始至形成最终产品需较长时间(如通常以28天强度作质量验收),其产品的最终形成必须依靠搅拌站与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质量结果不能在出厂时马上准确地检测出来。
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使用单位往往认定是搅拌站的责任,这种观点比较偏颇,其原因分析如下:1.1 现场与规范要求相差大混凝土规范中对混凝土强度试验有严格的试验规程和统一的养护条件,但绝大多数施工单位不具备这些条件。
首先取样不规范,按预拌混凝土标准要求从搅拌车卸料的1/4~3/4之间取样,每次取样不少于0.02m3,但施工单位用未经上岗培训的民工取样,往往车一卸就取样且取量也不够,缺乏代表性;其次是养护条件不符合标准要求,几乎所有的施工现场都不设标养室,只是临时砌一池子或焊一笼子(防止私自调换)在自然环境下养护,试件的强度受气候影响很大;第三,为便于操作随意在混凝土拌合料中加水,加水后再取样,混凝土水灰比失去意义使强度偏低。
1.2 强度统计的问题混凝土强度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中明确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统计评定。
对预拌混凝土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批量不大的混凝土,才按非统计方法评定。
按GBJ107-87标准的规定,大批量混凝土按相近配合比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允许有5%的试件小于标准值,允许的最小强度值要根据留样组数来确定。
当留样组数在1~9组时,允许最小值是0.95倍标准值;当留样组数在10~14组时,允许最小值是0.90倍标准值;当留样组数大于15组时,允许最小值是0.8倍标准值。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规定并不为多数使用单位所认识,执行最好的也是应付资料检查。
当某一组时间强度小于标准值时(即使大于允许最小值),常常被视为不合格,这是一种概念上的错误。
如果要求所有留样试件强度都大于标准值,将会造成太大的强度富余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潜在的隐患。
如C30混凝土要求所有留样的试件强度都大于30MPa,这是实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已超过C35的要求,即正好超过一个强度等级。
正是没有按统计法进行强度统计,从而使混凝土预拌站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的富余量,这就是预拌混凝土往往超过强度过多的原因,对混凝土的开裂和耐久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1.3 回弹及钻芯取样评定强度问题当建设部门或质量监督部门怀疑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时,通常的做法是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破损的回弹或钻取芯样评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程。
但这两种方法评定都存在一些争议问题。
1.3.1 回弹法检测建筑构件强度主要依据是回弹—强度曲线。
目前采用的测强曲线主要是根据现拌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规律建立起的全国统一曲线。
由于全国混凝土原材料、搅拌工艺有极大的地区差异性,使用全国统一曲线进行回弹评定其推定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大。
尤其预拌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及外加剂,将产生较大的偏差。
经对试件用回弹法测试和破型试验发现,回弹结果较标准成型试件强度低20%~30%。
因此,各地区应尽快建立本地区回弹曲线,方可客观测定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