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原创4: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4: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按地域划分,私有制
诸侯王位世袭(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无封地)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统一。 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②性质:都是中国古代 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③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 都起了积极作用。
A.皇帝、丞相、太尉 B.皇帝、丞相
C.皇帝、太尉
D.皇帝、太尉、御史大夫
【归纳提示】 秦朝在中央的主要官职是三公,其中太
尉执掌军事大权,但最终仍受皇帝操纵。
【答案】 C
【点评】 本题仍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皇帝
的集权和太尉的职责。
3、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 C )
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管理国家军事 C、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 D、管理国家财政
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背景:
(2)内容:
(3)作用: (4)评价:
(1)背景: ①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 割据) ②现实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 ③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 并的地区设郡县
(2)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 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 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 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B)
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前提:秦的统一
秦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中央集权
服从中央
乡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秦朝Βιβλιοθήκη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影响: 积极影响:P10历史纵横,P11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 形成。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 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战争,秦朝短 命而亡。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念总结: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秦朝官制示意简图
专制独裁 皇帝
专制主义
御史大夫 丞相 九卿 太尉 分工制约
问题: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够 看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征? 皇帝独尊
材料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2、3,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纵横: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颁布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平百越,开凿灵渠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关系: 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
族融合;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 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②③①⑤
北抵长城一带
西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 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 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 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大纲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问李白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一、秦朝统一(1)原因:①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②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关键)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远交近攻)(2)过程: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3)意义:①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二、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b、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保证了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③地方-郡县制:a、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臵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b、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意义:①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积极)②加强了秦朝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消极,不讲)三、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①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权力大小不同:分封的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中央任命,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③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治体制的一大进步。废除分封、建立
郡县制以后,秦朝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 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
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天津七中
6. 实行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
治体制的一大进步。废除分封、建立
郡县制以后,秦朝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 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
天津七中
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 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 于巩固国家统一 。 两千年来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天津七中
皇帝
集 中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中央权力
皇权至上 (核心)
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利中心。
天津七中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1、阅读教材,从职位名称、职权范 围等方面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画出示意图。 2、假如你是秦始皇、三公、九卿 中的一人,你对自己的地位、职权有何 感受?会出现什么问题?
天津七中
皇帝
御史 大夫
天津七中
8. 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 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 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天津七中
8. 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 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天津七中
天津七中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诸侯混战2. 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定都咸阳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2.中央官制◆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之下有诸卿。

由皇帝任免◆各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 36郡,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内分若干县2.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前言:秦统一天下有,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进行争论。

有人认为应设置诸侯,便于镇守。

李斯反对分封诸侯,认为诸侯势力强大后会有无法控制的问题,主张实行郡县制。

到底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对秦朝,后世影响都很大。

总结: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

西周:前1046 —前771春秋:前770 —前476战国:前475 —前221秦:前221 —前207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西周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

诸侯可以爵位世袭,拥有领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徭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统治。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实行的。

郡县是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能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1. 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朕专用作皇帝自称2. 皇位世袭,如: 预立太子3. 皇权至上,如:皇帝总揽军国大权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弊: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不利于社会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法家代表人民渴望安宁,统一 成为历史潮流。 (5)个人: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专制主义(君臣关系): 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具体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 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矛盾:中央vs地方)
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积极影响: ★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 的进步; ★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赞成实行郡县制
1.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秦统一后 全面推行。 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 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 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 和兵役。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秦国统一六国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 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 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施巩 固
⑷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越族
统 ⑸法律上:颁布《秦律》
一 ⑹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
直道,修建灵渠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官僚体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名称由来
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 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B、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⑵消极:
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 导致了秦的短命。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 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 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 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 家的统一等。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 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 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 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③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 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 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 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史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又 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西



南到南海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思考:秦王完成统一有哪些原因和条件?
2、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统一;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富国强兵,具备了进行 统一战争的条件; (5)秦王嬴政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2、具体内容: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3、影响
临沂一中 高一组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
(西周)周室东迁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B、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 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 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





中央权力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归纳: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 本 制度的基本特征。 质 ②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 君 继承制是君主权 主 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专 ③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制
的标志。(核心)
: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2、中央官制 御史 大夫
皇帝
三公 丞 相 太 尉 九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县令(最高长官)
三老(教化)
特 点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官 都 县 由 皇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帝 直 乡 接 有秩、啬夫(司 任 游徼(治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独断性和随意性
3、我国载秦朝时期就形成 了监察制度,下列具有监 察职能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卫尉
4、秦朝丞相与西周诸侯相比区别 在于 A.拥有自己的封地 B.与最高统治者存在宗法关系 C.掌握一定的行政军事权力 D.丞相总领百官但不世袭

秦朝地方官制的 设置在当时起了 什么作用?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 主要异同?
同: 异: 性质 目的 作用
划分标准 地方权利 与中央的关系 主要影响
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基本内容
皇 帝
最高统 治者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太尉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三、影响
① 积极: a. 疆域初步奠定, 有利于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形成 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b. 奠定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 消极: 容易形成专制, 激化阶级矛盾

原创9: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9: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想想议议: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不 官员产生 世袭(贵族政治) 皇帝任免(官僚政治)
同 官员权力
有封地、爵位

中央与地方 地方独立性强,
只有俸禄 地方服从中央,
关系
易造成分裂割据 中央垂直管理
限时训练
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 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同镇)之,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 易制。……置诸侯不便。”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历史由来:➢ 春秋初设;战国各国实行 全面推行:➢ 秦朝全面推行 特点: ➢ 废分封,置郡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背景: 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进行争夺。 诸侯
谢谢观看!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皇万位世世,袭传之无
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独尊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 富国强兵的改 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一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的统一
北抵长城一带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结构
(三 )郡 县 制
(地方行政体制)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受命中央
郡守
县令 或县长
督责属县 治民,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乡 里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被告
• 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结合。 • 秦始皇的辩词:朕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 割据混战的局面;朕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 了疆域;朕颁布了秦律;朕统一了度量衡、货币 和车轨,统一了文字;朕修筑了长城和驰道,开 通灵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 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朕是千古一帝。 •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骊 山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 物的2/3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 上,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头上 戴的叫冕,前后 垂挂的玉串称旒。 他穿的衣服称衮 服,有 12 种图案。 这种装饰为皇帝 独有,显示其惟 我独尊、君临天 下的气势。
(2)皇帝制度的特征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设郡县 (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郡县制的特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有皇帝直接任命 3.郡县制的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 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本质: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制 度反映出皇帝独尊、皇位 世袭和皇权至上;中央建 立三公九卿制,构成了秦 朝专制主义的主要特点;
御史 大夫
皇帝
丞 相
(一)皇帝制度
1、“皇帝”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 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 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丞相等皆曰: “……昔者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 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 号,号曰『皇帝』。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 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法律、经济、文化、工程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原创7: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7: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统一度量衡
修建驰道
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三、郡县制的全国推行
1.背景
a.
时期已陆续在新兼并地区实施。
b.秦 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2.内容
中央政府
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 制,加强中央集权;
郡(守) 县(令)
郡尉 郡监
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的统治,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 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皇帝”;“朕”—“我”;命令—“制”“诏”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皇权至上 地位不可僭越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本质:君主专制 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a.建立:在
的基础上
b.内容
皇帝
地位 职责
副丞相 御史大夫 上传下达
奉 郎卫

中 令

百官之首 丞相 协助皇帝
处理政事 太典宗 仆客正
军事长官 太尉 管理军务
三公
治廷 将
粟 内

பைடு நூலகம்
作 少
九卿


c.特点 比较完备 以皇权为中心: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 “家天下”色彩,家国同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犬戎 平王 争霸战争
灭西周 建东周 春秋时期
B.C.
B.C. 奴隶社会
771

原创10: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10: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的) (1)皇帝名称的由来
(2)皇权的至高无上
(3)皇帝制的特征 本质:君主专制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 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 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皇’,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 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思考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秦朝中央机构关系示意图
丞相
御使大夫
皇帝
太尉
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②分工明确,相互 配合,彼此牵制;③臣议君决,减少失误;④体现“家国同 治”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 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 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 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治”的 特点。

课件8: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8: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不便。”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廷尉李斯的主张是什么?从他的言辞中, 你能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我已经讨平了六国,天 下安定了。我的名字如 果不改变,依旧称王, 显得和六国的国王没有 多大的区别……
1.建立皇帝制度
权力的高度集中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突出个人功业
伏羲、 神农、 燧人
黄帝、颛顼、 “皇”指祖先或者神明;
帝喾、唐尧、 “帝”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
皇帝
(牵制)
御史

大夫 (统率) 相
(统率)

接太
控 制

(虚设)
诸卿
特点
1.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 大权操控在皇帝手中
2.先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 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了一场 讨论: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
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丞相绾主张在地方上实行何种制度?秦始 皇和群臣对丞相绾的主张是何态度?为什么? (1)主张:实行分封制。 (2)态度:秦始皇: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想让群臣讨 论,听听不同意见,如果表明了态度群臣就会附和他,就 无法讨论。 群臣:支持丞相绾,因为群臣认为丞相绾的建议有道理; 不敢得罪丞相绾;不敢得罪丞相绾主张“请立诸子”中的 “诸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想一想,议一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异同 点,并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分 封 制 时 代 奴 隶 社 会 郡 县 制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划分标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立有何影响?
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车同轨 通行《秦律》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积极作用: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 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 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 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 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7、“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争鸣: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 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 快覆灭?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暴压迫人民, “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 翻了秦朝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他的意思是说,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严刑峻法激起人民 怨恨,并不是因为郡县制度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提升
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2.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
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5.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B.置“三公”“九卿”
C.确立皇帝制度D.全国推行郡县制
6.在秦朝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郡守D.太尉
7.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达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8.“(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皇帝制D.郡县制
9.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宗法制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
1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
12.宗正是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九卿之一。

清朝宗人府,主要负责皇族的户口,维系皇族血脉的纯正,管理皇族的事情,服务对象是皇室家族。

这反映出()
A.宗正不属于法定中央机构B.宗人府取代了礼部的职能
C.皇权至高无上D.“家天下”的政治色彩
1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1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