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定稿版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1、文学常识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魅力悠久深厚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

2、基础字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使人遗()赵王书可与不()臣愿奉()璧往使大王见臣列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舍相如广成传()舍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乃使其从者衣()褐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臣请就汤镬()请奏盆缻()模块二、整体感知1、文章梗概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课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13段文言知识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13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起__黄帝_____,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给下列字注音蔺()袒()瑕()睨()镬()渑()缶()驽()刎()倨()佯.狂()列观.()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相.与欢()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全文2、自己解决本课的生字、生词,写在积累本上。

课上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3、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

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是纪传体史书。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3)“前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及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学习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学常识。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

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224;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236;)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定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定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迁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2、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的认识;3、学习文章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4、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能改和二人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第三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交流探究案。

背景介绍: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但秦国从未停止对赵国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国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此传为四人合传,除廉颇、蔺相如,还写了赵奢、李牧,提到了赵括。

探究案二、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蔺相如:①足智多谋。

相如见秦王无意偿城,设计取回璧;又用拖延办法,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为防节外生枝,令从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又当众揭露历代秦王不守信用,使其处于被动,将主动权像握在自己手上。

②胆识过人。

章台之会,愚弄秦王后,表示甘受汤镬之刑,置之死地而后生;渑池之会,针锋相对,迫使秦王击缶,保持赵王体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回顾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

3、把握全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加深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教学重点1、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探究法。

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二信息筛选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三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

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三分析鉴赏(1)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见得?(2)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四:字词巩固:A.指出并解释通假字①可与不。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③拜送书于庭。

④如有司案图。

⑤设九宾礼于廷。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朗读障碍,3.阅读第一段,梳理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落实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52万字,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后人尊称“史圣”。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疏通障碍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释1)拜为上卿拜: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制:李俊彩校审:高一备课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读书吧,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

----高尔基【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研读1---13段,积累并掌握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学法点睛】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课前导学】1、文学常识填空。

(1)司马迁字,西汉著名的家、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帝到______帝,共多年的历史。

(2)《史记》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巨大的价值,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2、读课文,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缪贤()肉袒()可予不()列观()甚倨()睨柱()缪公()汤镬()盆缻()渑池()左右皆靡()不怿()避匿()相如虽驽()舍相如广成传()3、整体把握,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以写为主,以写为宾。

(2)本文共写了个故事,分别是、、(3)全文按照顺序展开叙述的。

【课堂探究】研读1-13段一、梳理文言知识1、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A、可予不B、拜送书于庭C、召有司案图D、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E、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翻译以下句子,特别注意加线的词句。

(1)蔺相如者,赵人也(2)取阳晋,拜为上卿,(3)以勇气闻于诸侯(4)使人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欲予秦,恐不可得,徒见欺(6)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7)王问:“何以知之?”(8)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9)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10)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1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12)璧有瑕,请指示王(1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14)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6)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17)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二、探究文意:1、蔺相如是怎样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3、“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课后作业】一词多义积累1 、幸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2、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制:李俊彩校审:高一备课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编写人:蒋胜石审定人:高亮亮[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

倨.()睨.()镬.()嘻.()觑.()渑.()怿.()匿.()驽.()刎.()颈之交列观.()二、学习1~7段,梳理文言知识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D)臣请就.汤镬(接受)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遣相如奉璧西人秦..贤大夫(D)赵王于是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舍人相如可使.(B)今君乃.亡赵走燕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C)赵以盛设兵以.待秦(D)怀其璧,从经道亡.,归于赵蔺相如以.口舌之劳今君乃亡.赵走燕4、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C)遂于秦王会渑池(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5、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3.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3.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

2.初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

3.梳理通假字,掌握一词多义。

【重点难点】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了解有关背景资料;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缪(mu )公避匿(") 缪(miao)贤汤擾(hud) 虽驾(nu) 肉袒(tan)盆缶(f&u ) 案Gn)图可予不(fou) ®(mian)池诈佯(yang) 列观(guan)皆靡(血) 广成传(zhuan)舍甚倨(jti) 不悸(yi) 衣(yl)褐(hQ) 睨柱(")不肖(xiao ) 遗(wOi)书不悸(yl) 臣语(yCi)曰勿!)(w6n)颈(jlng)之交2.每日成语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3.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鲁迅称Z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十书八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2)时代背景: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屮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仍比其它四国要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涌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时间和力量来进攻。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理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3.批判性阅读,客观评价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意义。

相关资料:《史记》和司马迁,时代背景,查阅《鸿门宴》导学案。

自主学习:一、通假字(挑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三、古今异义词⑴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今义:⑵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古义:今义:⑶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今义:⑷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古:今: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1)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大王必欲急臣怒发上冲冠严大国之威(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臣乃敢上璧(3)卒廷见相如奉璧西入秦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五、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3)求人可使报秦者(4)君何以知燕王王问:“何以知之?”六、重点句子翻译⑴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⑵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七、整体感知,划分层次⑴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哪三个故事?⑵请把文中第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一【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___,下至_______时共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分______书、______表、______本纪,______世家,______列传,共______篇,50余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蔺()袒()瑕()睨()镬()渑()缶()驽()刎()倨()佯.狂()列观.()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相.与欢()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思考: 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1)请同学们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2)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①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廉颇为赵将(为:)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 )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为:)②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4)、请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并通过刚才的学习加深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3~13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

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燕王私.握臣手(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2、通假字?(1)、可予不(不: )?(2)、召有司案图(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 )?3、一词多义?(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3)、见:①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 )(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4、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 )? (2)、臣请完璧归赵(完:)? (3)、乃前曰(前:)?(4)、舍相如广成传(舍:)?? (5)、间至赵矣(间:)?(6)、卒廷见相如(廷:)??(7)、毕礼而归之(毕: 归:)?(8)、左右欲刃相如(刃:)?(9)、相如奉西入秦(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11)、大王必欲急臣(急:)?(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 )??(13)、秦王恐其破璧(破:)??5、古今异义的词?(1)、请指示王古义:()今义:()(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 今义:()?(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今义:()??6、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得罪于大王(5)、不如因而厚遇之。

?(6)、使不辱于诸侯。

三、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3)、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四、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14-16段三【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法指导】分小组学习。

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4-16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欲与王为好(为好:)(2)廉颇、蔺相如计(计:)(3)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诀:)(4)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5) 秦御史前 (前: )(6)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 )(8)左右皆靡 (靡: )(9) 于是秦王不怿 ( 怿: )(10) 秦王为赵王击缶(为: )(1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以:;为:;寿:)三、翻译并指出句式特点?1、请奉盆缶秦王。

2、遂与秦王会渑池。

四、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2)思考:“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1、一词多义?负:①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③决负约不偿城()?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狼》)()?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2、词类活用?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 )?(2)为刎颈之交(交: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 )3、古今异义的词?廉颇宣言曰 古义:( )??今义:(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 )?? 今义:( )??4、思考:“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四【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2.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难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法指导】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学习过程】一、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1、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1):“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2)、为了告诉读者廉颇是怎样一个人,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突出形象特征?可以根据蔺廉交欢这段故事分析。

(3)、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那些品质特征?[巩固练习]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在该句中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舍(shě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shè馆舍)②臣愿奉(fénɡ带着)璧往使③秦王竟(jìnɡ完毕)酒④可予不(fǒu同“否”)⑤吾羞,不忍为(wéi在,介词)之下⑥瑕疵(xiá cī)⑦佯(yánɡ假装)为⑧汤镬(huò大锅)⑨琴瑟(sè)⑩刎颈(wěnjìnɡ)A.①②④⑦⑧B.③⑤⑧⑨⑩C.④⑥⑦⑧⑨ D.②③⑤⑥⑩2.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宁许以负秦曲②大王必欲急臣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⑥卒廷见相如⑦毕礼而归之⑧于是相如前进缶⑨且庸人尚羞之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⑩/⑨C.①②⑨/④⑧⑩/③⑤⑥/⑦D.①/②⑦⑨/③④⑥/⑤⑧⑩3.下面句子中的“者”字前后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