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和“契约法”:习惯养成两大法宝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测试题(第二部分180题)——《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一、填空(100题)1、在我国古代社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没有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
2、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学基础主要介绍(终身教育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3、马卡连柯认为,(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4、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5、解决冲突的一般方法有(协商、调停、权威解决)。
1、班级是学校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群体。
2、班主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3、不同学科对儿童观是不一样的,在教育领域中人们曾用(生长)来描述儿童的成长,后来更多地使用(发展)这个概念,现在人们常用(生成)一词来阐述。
4、杜威把人的可塑性看作是形成习惯或发展的一定倾向的能力,习惯有两种形式:一是(习以为常的形式),二是(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以应付新情况的能力。
5、关于儿童发展,“生成”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一、(主体的自我生成);二、(个人的整体生成);三、(个体的社会生成)。
6、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反映着(群体组织)与(个人属性)两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两种人际关系形式:即:(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7、班级组织的基本成员是由(学生群体、班主任、任课教师)三部分组成。
8、班级组织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孤立探索阶段;二、群体分化阶段;三、组织整合阶段)。
9、班主任的班级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树立个人理想,确立班级愿景;二是遴选学生干部,构建班级组织;三是完善规章制度,规学生行为)。
10、以身作则原则就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浅谈小学生运算能力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运算能力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习惯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良好的运算能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浅谈小学生运算能力习惯的培养的一些想法。
首先,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运算能力习惯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最初的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如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的四则运算。
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其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设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另外,教师也应该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口语教学、图像教学、演示教学等,让学生学习运算的方法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使用简单可懂的图形,让学生很快理解分数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掌握运算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和其他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加减法等基本运算,比如“数学接力赛”,“数字拼图”,“数学塔”等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
比如,将数列整列,列竖式等等。
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整数的大小比较原则、小数的进位方法、借位方法等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
总之,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努力和实践。
要注重和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游戏,以及平常注意学生的运算习惯的养成。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运算方面逐步提高,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培养出良好的数学习惯。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关于好习惯的培养、坏习惯的纠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了一个很科学的方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家教的例子来说明。
11岁的小杰,是个很懂事的女孩。
有时,爸爸妈妈下班晚,她就会帮爸爸妈妈把简单的饭菜准备好;有时,周末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她就会帮爸爸妈妈把该洗的衣服洗好。
每当邻居们夸奖小杰懂事时,小杰的妈妈都会与大家分享起自己的教育经验。
其实,以前的小杰跟其他的孩子一样,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
但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他发生了改变。
那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下班回来后,故意对小杰说:“妈妈生病了,你一件事大孩子了,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了。
”说完便回自己的房间去休息了。
为课使妈妈快点好起来,小杰学着平常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为妈妈熬了点粥,喝完粥后,妈妈的“病”马上就好了起来,同时,妈妈还鼓励小杰:“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都会照顾妈妈了。
”后来,每天妈妈都会给小杰留一定的任务,或者洗菜、或者洗碗、或者收拾屋子、或者洗自己的衣服。
慢慢地,小杰不在用妈妈提醒,就会主动饭前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饭后把自己的碗筷洗掉、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放假等。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
利用每天的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总有一天好习惯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无形资本。
那么,“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又当如何讲呢?同样,我们还是用一个教育案例来说明。
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写作业时总是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找文具,不到一个小时,竟走出他学习的房间五六次,看到这种情况,这位爸爸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孩子第二天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一个建议:“坐下来写作业之前,确保你文具已经准备齐全,这样你就可以少出来一次了。
”孩子听从了爸爸的建议,果真少出来了一次。
过了几天,爸爸又给孩子提建议:“写作业之前去一次厕所,这样你还可以少出来一次。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九大法宝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九大法宝涧西区英语学校姚莲彩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这句话告诉我们:习惯可以左右成败,习惯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现代教育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由此可见中小学不仅是孩子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作为承担育人重担的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九中方法也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习惯养成的规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
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
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
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
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
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恢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
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
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
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四点要求(1)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
比如孩子刚入学的一个月,要培养孩子“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等到第二个月了,在巩固这个习惯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三法培养好习惯
三法培养好习惯习惯这种自动化机制,一旦被大脑接受,几乎不可能清除,但可以通过自律、改变环境、掌握规律等来减少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两分钟规则:把大事简化 “两分钟规则”是指把看起来很难建立的习惯,简化成一件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事,然后先从这两分钟的事情做起。
比如“睡前阅读半小时”简化成“每晚读一页”“傍晚跑步5公里”简化为“在屋里走两圈”……人都有惰性,对繁重的任务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将任务分解难度降低后,更有利于坚持。
坚持的重点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重复次数。
所以,要想养成好习惯,宗旨就是“简单易行”“重复行为”。
金发女孩原则:刚刚好 西方有一个儿童故事“金发女孩与三只小熊”,迷路了的金发姑娘未经允许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尝了3个碗里的粥,试了3把椅子,又在3张床上躺了躺。
最后发现,不烫不冷的粥最可口,不大不小的椅子坐着最舒服,不高不矮的床上躺着最惬意。
这就是“金发女孩原则”:刚刚好就是最适合的。
一个任务的难度,高于能力的4%左右是最适合的。
目标太小会让人厌烦,太大又会打击自信心。
及时更新原则:添加新挑战习惯的真正好处是,让人们更加自由地关注更高层次的要求。
但习惯也会让人的反馈机制变得迟钝和凝固,阻碍前进的步伐。
专家表示,掌握一个好习惯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不断反思,在旧习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挑战,培养新的好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要一味自我控制,这不利于长久保持好习惯。
相反,要将习惯与积极的感受相关联,也就是建立“奖励机制”,比如每天读完两页书,就可以打一次游戏。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帮助形成好习惯,比如“每天喝八杯水”,那就每天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显眼的位置,帮助习惯养成。
(高 平)农家生活NONGJIASHENGHUO编辑:沈村蔚(915344879@)·生活百科·生活实用指南让生活更简单。
582019.23。
学习的两大“法宝”
学习的两大“法宝”作者:麦宝来源:《小雪花·成长指南》2024年第01期放寒假了,小伙伴们相约去书店买书。
大家都在慢慢寻找想看的书,只有大亮眉头紧锁,快速走过一个个书架。
大亮,你在找什么?我想找一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
学习方法?不如我们一起去问问雪花姐姐,她一定知道。
雪花姐姐,你有学习的好方法吗?学习没有捷径。
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过,我这里确实有两件“法宝”。
你们要是能正确运用它们,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什么“法宝”?学习的两大“法宝”就是预习和复习。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如何运用这两大“法宝”o课前预习有准备科学制订预习计划预习主要针对新课程。
要通读课本,提前了解新章节的内容,做好梳理,将不理解的知识点着重标记。
等上课的时候,我们就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语文、数学和英语可以提前一天预习第二天要学的新课程,其他科目可以利用周末集中预习下一周的课程。
正确调整预习进度预习虽然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对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来说,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切不可贪多,给自己增加学习负担。
课后复习要及时及时复习有意義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因此要及时安排复习,巩固当日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让知识为我们所用。
科学复习有方法“过电影”复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难点,按照顺序“再现”一遍,检查自己当日的听课效果。
整理归纳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要分清主次,找出重点,发现规律。
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错题复习法: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通过复习错题,把掌握不够透彻的知识点学懂。
定期检测有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中的知识可能会逐渐模糊,甚至出现一些错误。
因此需要定期开展自我测验,检查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巩固好基础。
做好预习提升学习效率,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用好两大“法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提高孩子加减法技能的方法
提高孩子加减法技能的方法孩子学习加减法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掌握好加减法技能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在学习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加减法技能,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化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加减法学习中。
例如,家长可以编制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码猜谜、数码拼图等,通过这些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规则,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卡片、磁贴等工具来进行互动学习,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加减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商品的总价,或者鼓励孩子在家庭日常开销中进行账目的记录和计算。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意识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更加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这些技能。
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教材和练习册,还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孩子的加减法技能。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
这些资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加减法题目,还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形象化地呈现问题,使孩子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加减法问题。
四、个性化教学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教学对于提高孩子的加减法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其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更适合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理解和记忆加减法相关知识,而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更适合通过口头教学或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
五、及时提供反馈和奖励在孩子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对于犯错误的情况,家长和教师应该耐心纠正,并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避免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总结提高孩子加减法技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加减法的思维拓展培养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的思维拓展培养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而加减法作为数学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加减法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减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加减法的学习,学生需要将问题进行拆解、理清逻辑,并将解题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表达。
这种数学思维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来推导出新的解题方法。
通过不断思考、试错和尝试,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减法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规则进行推理和演绎,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加减法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出逻辑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解决其他问题时能够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1.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算式计算。
例如,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加减法问题,或者借助模型构建的方法来进行推理和演绎。
这种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和分享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想法,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这种思维过程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系统化和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何教育孩子加减法
如何教育孩子加减法教育孩子加减法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育孩子加减法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教育孩子加减法,首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区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父母或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到学习加减法是一个有趣和有意义的过程。
2.使用趣味的学习工具和游戏孩子们对于游戏和趣味活动往往更感兴趣,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趣味的学习工具和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加减法。
例如,可以使用彩色的数字卡片,让孩子通过组合卡片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还可以使用互动教育游戏或手机应用程序,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减法。
3.建立数学思维教育孩子加减法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他们具体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一种不断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来培养。
例如,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用加减法解决,如购物时算账,或在厨房里测量材料等。
4.强调实践运用5.分步教学对于加减法的教学,可以采取分步教学的方法。
首先教授基本的计算规则和概念,例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减法的借位规则等。
然后逐渐引入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例子,让孩子们通过实践运用逐渐掌握计算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思维方式。
6.及时纠正错误在孩子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并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7.多样化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估,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多样化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通过这样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教育孩子加减法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趣味的学习工具和游戏,培养数学思维,注重实践运用,采取分步教学,及时纠正错误,并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
提升孩子加减法技能的十个有效方法
提升孩子加减法技能的十个有效方法孩子的数学基础对其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而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好加减法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十个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加减法技能。
方法1:学习数字的概念首先,要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让他们认识到数字的实际意义。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计时等,引导孩子认识数字,并将其与实际意义相联系。
方法2:使用教学工具为了培养孩子对数字的直观认知能力,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如计数棒、计数器等,让孩子通过触摸、视觉等方式来感知数字,提高其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方法3:利用游戏和玩具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减法。
例如,使用拼图、磁性数字等玩具,让孩子通过拼凑和组合来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方法4:记忆加减法表让孩子通过记忆加减法表,熟悉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可以通过背诵加减法口诀、制作记忆卡片等方式,帮助孩子加深对加减法的记忆和理解。
方法5:利用数字游戏和应用程序使用针对加减法的数字游戏和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些游戏和应用程序往往能够根据孩子的水平调整难度,并通过互动和反馈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方法6:拓宽数学思维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孩子寻找问题中的规律、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方法7:实际应用加减法将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减法。
比如在购物过程中引导孩子计算价格、找零,或者让他们计算食谱中的食材比例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
方法8:多样化练习方式为了帮助孩子全面掌握加减法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练习。
包括口算、填空、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便培养孩子的灵活运算能力。
方法9:监督与反馈在孩子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与反馈至关重要。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鼓励他们的努力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加减法技能。
儿童学习加减法的三个重要阶段
儿童学习加减法的三个重要阶段有效的数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学习加减法是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儿童学习加减法的三个重要阶段,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初步认识数字儿童在学习加减法之前,首先需要对数字的初步认识。
这个阶段,孩子们将学会认识和写出1到10的数字,掌握数量和符号的对应关系。
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的认知:1. 数字卡片游戏:将1到10的数字写在卡片上,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识别来认识数字。
2. 数字算术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计数和排序活动,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数字歌谣和故事:通过歌谣和故事引入数字的概念,增强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和记忆。
二、初步学习加法在掌握了数字的基础上,孩子们将进入加法的学习阶段。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加法符号,并能进行两个数字的简单相加运算。
以下是几种适合初学者的加法教学方法:1. 有趣的物品计数:使用实物或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会利用加法符号来组合物品的数量。
2. 数字拼图游戏:使用数字卡片或拼图,让孩子们通过拼凑和碰撞的方式,培养对数字相加结果的直观感受。
3. 加法歌谣:编写简单有趣的加法歌谣,帮助孩子们记忆加法运算的结果,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初步学习减法当孩子们掌握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减法了。
减法是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这需要孩子们掌握减法符号和简单的借位运算。
下面是几种适合初学者的减法教学方法:1. 借助物品的扣减:使用实物或图片,让孩子们通过扣除和减少的操作,逐步理解减法的概念。
2. 数字碰撞游戏:使用数字卡片,让孩子们通过将数字卡片相撞来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对减法结果的感知。
3. 减法谜题:设计减法谜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解答,巩固对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儿童学习加减法的三个重要阶段包括初步认识数字、初步学习加法和初步学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境、利用游戏和歌谣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的认知,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习惯养成之加减法
习惯养成之加减法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走出爱的误区。
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担当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
父母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一位出差在外的父母,由于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
另一位父母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照旧沉睡,始终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父母宁静地告知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
孩子从今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中国青少年争论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示望子成龙的父母: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头。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学问,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孙云晓特别指出,假如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进展。
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育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培育孩子读书习惯,结合孩子爱好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
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期坚持。
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凳子是正常现象。
一位细心的妈妈观看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
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其次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
孩子在妈妈的鼓舞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削减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
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爱惜了孩子的自信念。
加减法口算技巧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加减法口算技巧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口算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本功,掌握好加减法口算技巧对于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口算技巧,帮助孩子在加减法运算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把加法转化为减法计算在面对复杂的加法运算时,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减法计算可以更容易求得答案。
例如,对于算式9+7=,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9+(10-3)=,再继续计算。
2. 利用亲友关系数亲友关系数是指数字间相差的关系,如1和2的关系为1:2或2:1, 3和4的关系为3:4或4:3等。
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记住一些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快捷地计算加减法。
例如,对于算式8+6=,孩子可以根据亲友关系数知道7和8的关系为7:8或8:7,再加上6可以得到答案为14。
3. 利用进位和借位的原理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进位和借位是常见的操作。
孩子们可以通过理解进位和借位的原理来快速计算。
例如,对于算式58+37=,可以在个位上先计算8+7=15,再在十位上计算5+3=8,最后将两个结果合并得到答案为95。
4. 借助故事解题将抽象的加减法运算转化为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对于算式12-7=,可以给孩子讲述“小明手里有12个糖果,他吃掉了7个,还剩下多少个?”的故事,让孩子通过想象和计算得出答案。
5. 制定学习计划口算技巧的提高需要孩子的长期积累和坚持,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每天安排一定的口算练习时间,并逐渐增加难度和数量,帮助孩子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6. 利用工具辅助学习现代科技为口算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工具,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口算练习。
例如,口算APP、电子计算器等,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有趣的口算题目和实时的答题反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监督他们的答题过程。
口算是数学的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口算能力对于其整个学习过程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运算和计算习惯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字运算和计算习惯数字运算和计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
养成良好的数字运算和计算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数字运算和计算习惯的方法。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噪音,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学习工具,比如计算器、尺子、画板等,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进行数字运算和计算。
另外,家长和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数字运算和计算。
2. 培养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意识数字运算和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它们应该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购物、做饭、计算时间等,给孩子提供计算的机会。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要求孩子帮忙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总额,培养他们的估算和计算能力。
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够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和准确。
3. 设置游戏和挑战孩子们对于游戏和挑战都有很大的兴趣,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挑战来培养他们的数字运算和计算习惯。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拼图游戏,让孩子按照规定的运算方式将数字拼接成正确的结果。
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计算题目的时间挑战,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题目,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引导正确的计算方法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起数字运算和计算的基础知识,因此,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教导孩子掌握基本的计算规则,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十进位的概念。
其次,教导孩子运用适当的计算策略,如“先整后零”、“从左到右”等,使他们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计算。
最后,鼓励孩子进行口算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算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推理能力。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
加减法是初步数学概念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加减法,学前儿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如何通过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一、购物计算学前儿童经常和家长一起购物,通过了解加减法,他们可以实践计算物品的价格。
当孩子看到商品标价时,他们可以尝试用加法计算多个商品的总价,或用减法计算找零的金额。
例如,妈妈带孩子去超市购买水果,孩子可以通过计算苹果、香蕉和橙子的价格来求得总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购物过程。
二、时间管理学前儿童通过学习加减法,能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对时间进行计算。
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如计算起床时间和早餐时间之间的间隔,计算午睡的时间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日常活动,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三、公交出行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加减法解决公交出行的一些问题。
例如,当他们乘坐公交车时,可以通过计算已经乘坐的站数和剩余站数,来确定何时下车。
孩子还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实际乘坐公交车所需的时间,并与预计时间进行比较。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观念,并提升对公交出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食品分享在幼儿园或家庭聚会中,食品的分享是常见的活动。
通过加减法,学前儿童可以学会将一份食品平均分配给不同的人。
例如,如果有8块蛋糕需要分给4个朋友,孩子可以使用除法计算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多少块蛋糕。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分配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玩具游戏通过加减法,学前儿童可以在玩具游戏中解决问题。
例如,当孩子们玩掷色子游戏时,他们可以通过加法计算每次掷色子所得的点数总和。
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减法来解决有关玩具的问题,如计算有多少个积木还需要搭建、或从已有的积木中减去用过的积木数量等。
结语通过学习加减法,学前儿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购物计算、时间管理、公交出行、食品分享和玩具游戏等方面,都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应用加减法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学前儿童运用加减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学前儿童运用加减法加减法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学前儿童运用加减法。
一、游戏与玩具游戏和玩具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最好工具之一。
通过选择适合的游戏和玩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1. 数学拼图: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数学拼图,让他们尝试将不同的数字拼凑在一起,从而锻炼他们的数字识别和计数能力。
2. 数字游戏:通过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如将一些数字卡片放在桌上,让孩子按照指定的数字顺序进行加减法计算或者玩数字游戏(如数数跳)时,适时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
3. 数学积木:利用数学积木让孩子学习加减法,比如让他们用积木模拟加法过程,或者将积木拆分来模拟减法过程。
二、日常生活应用将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前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增加学习的情境化。
1. 买东西: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们参与结账过程。
指导他们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和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从而锻炼他们的加减法能力。
2. 做家务:比如整理玩具或餐具的数量时,让孩子们进行统计和计算,通过操作和实际场景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 小贩游戏:在家中或者户外,可以模拟小贩的场景,让孩子们扮演小贩和买家,通过买卖的过程让他们实践加减法。
三、绘本和故事绘本和故事是学前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
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并与加减法相关的绘本和故事,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
1. 绘本:选择一些带有数字和计数元素的绘本,比如《小熊的一天》,在阅读绘本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注意到其中的数学内容,并适时提问加减法思路。
2. 故事:编写简单的故事,讲述关于加减法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模拟计算,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总结起来,通过游戏与玩具的选择、日常生活的应用和绘本故事的选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前儿童运用加减法。
如何使用加减法练习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使用加减法练习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使用加减法进行问题解决加减法作为基本的数学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加减法进行问题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加减法练习,以提高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一、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在开始练习之前,孩子们需要对加减法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即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而减法是从一个数字中减去另一个数字。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二、利用游戏提高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兴趣,并增加他们对问题解决的热情,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进行练习。
例如,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骰子,并请孩子们模拟掷骰子、抽卡片的过程,计算得出结果。
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加减法练习。
三、实际问题练习将加减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加减法进行解决。
例如,给定一些购物清单,让孩子们计算购买商品所需的金额。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既可以巩固加减法的知识,又可以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逐步增加难度随着孩子们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
例如,可以引入大一点的数值、多步运算或带有未知数的问题。
适当地增加难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挑战欲望,并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与他人分享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
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从其他人的方法中获得启发和提高。
可以组织加减法竞赛,或者邀请孩子们向家人或朋友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鼓励思考在练习加减法的同时,鼓励孩子们思考问题本身。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巧用“加减法”治拖拉
巧用“加减法”治拖拉作者:虹翔来源:《家长》2018年第02期孩子做写作业不快,不是没能力,而是他习惯了这种拖拉和散漫的方式,稍一专注,速度就上来了。
“半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我儿子要用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可不,我孩子写一会儿作业,还要求看一会儿动画片,说是‘作业间休息’换换脑子。
”“别提了,我女儿写计算题,一定要先写在草纸上,然后再誊抄一遍。
”……几个相识的孩子家长聚在一起,谈起孩子做作业,有聊不完的话。
写作业拖拉、磨蹭是孩子的普遍性问题,家长对此深感头痛。
怎么有效地解决孩子作业拖拉的问题呢?家长可以尝试运用“加减法”。
这里讲的“加减法”,是说孩子有良好表现时,用“加法”,即通过一点一滴持续累积,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表现不断给予强化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形成好习惯;孩子有不良表现时,用“减法”,即通过不断弱化孩子身上的毛病和问题,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从而纠正不良习惯。
好习惯用“加法”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两个月后,我就用正面强化的方法引导儿子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很多人不相信,我儿子从那时起到四年级,晚上六点半后几乎没有做过家庭作业,除期末和重要考试前的复习以外。
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在看书(以往这个时候儿子都在做作业),我就问:“成成,作业做了没有?”儿子淡淡地说:“没作业……”“没作业?”儿子说:“哦,不是没作业,我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
”我感到惊讶:“真的吗?”儿子说:“真的,不信我给您看。
下课后我没去玩,在教室里很快就做完了。
”听儿子这么说,我感觉教育的机会来了。
我夸赞孩子说:“真棒!你今天可以在学校把作业做完,明天可以在学校做完吗?”儿子说:“可以啊!”我用挑战性的语言对儿子说:“好的,那明天我回来看你有没有在学校做完作业哦。
”第二天,儿子果然又在学校做完作业了。
我又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今天真的是又做完了,成成,那你以后每天可以把作业在学校写完才回家吗?”儿子说:“可以啊!”我从儿子那天偶然性的行为中抓住了这个教育时机,不断强化他“在学校做完作业再回家”的习惯。
清华北大学霸的经典学习方法之欧阳文创编
清华北大学霸的经典学习方法考入清华、北大五百名学习的方法,无外乎具备以下五大法宝:(1)都有一个错题本;(2)都有一个好题本;(3)新课之前一定先预习;(4)先复习后做作业;(5)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学习的三要素:1.规范的学习行为;2.良好的学习习惯;3.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一、计划管理——有规律1、长计划,短安排。
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2、挤时间,讲效率。
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二、预习管理——争主动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
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
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
―建立预习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加减法”和“契约法”:习惯养成两大法宝
作者:彭玉泰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17年第07期
“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在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很大。
习惯“加减法”,改掉坏习惯
看到孩子一些坏习惯的时候,你想一刀斩断,一個禁止是禁不掉的。
给孩子一个递减法,引导他鼓励他,让好的行为多多出现。
好的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就会越牢靠。
有个妈妈向我诉说,儿子小学五年级,写作业坐不住,提醒多少遍都不管用。
后来我教给她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她开始观察儿子是怎么写作业的,发现儿子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七回。
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动画片;一会儿站到窗前,看看谁在楼底下玩。
妈妈看明白了,第二步开始引导。
她说:“儿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你专心,一定能学好。
可是刚才我给你数了数,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了七回,是不是分心了。
”
儿子一听,很不好意思地看着妈妈。
妈妈说:“儿子,如果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干涉。
”儿子一听:“真的吗?我就喜欢看动画片,太好了!”妈妈说:“你先别高兴,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如果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超过三回,当天什么动画片也不能看,行不行?”儿子说:“行,反正我也不超过三回!”母子协议达成了。
结果呢,一周内有3天时间,孩子做到了,但是有两天就忘了,一到晚上6点,急着就要去看动画片。
妈妈说:“男子汉说话算话,怎么能够违反规定呢?”孩子非常沮丧,于是也记住了教训。
第二个星期开始,他写作业的时候,一坐下就想站起来,但是他马上想到,我得省着点用,晚上好看动画片。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孩子做到了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第二个月不超过两回,第三个月不超过一回。
这个妈妈用3个月的时间,改掉了孩子坐不住的坏习惯。
“契约”签订法,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