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五)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放射,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察勘察。
经过110个小时的探月之旅,于12月12日16时45分在月球旁边顺当实施近月制动,胜利完成“太空刹车”进入近月点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
据此完成第1~2题。
1.“嫦娥四号”没有飞行的领域是( )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2.易对“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的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活动B.地球运动C.月球引力D.大气环流1题,天体系统的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是除了银河系之外的星系,和银河系是并列的天体系统层次,“嫦娥四号”没有出银河系。
第2题,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干扰“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信息。
2.A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干脆“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幻想。
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打算在印度洋开展一次打穿地壳、地幔边界的大洋钻探。
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始终钻到地心,则依次钻探到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所以依次钻探到的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 1 - 第二节风成地貌........................................................................................................ - 10 -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 19 - 章末综合测验................................................................................................................ - 28 -第一节流水地貌基础训练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地形陡峻、松散物质多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
(√)5.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1选A,2选C。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课后练习及章末检测 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章末检测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18)第一章检测 (23)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31)第一节流水地貌 (31)第二节风成地貌 (36)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41)第二章检测 (4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57)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57)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62)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67)第三章测评 (73)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83)第一节水循环 (83)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88)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97)第四章测评 (101)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111)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111)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116)第五章检测 (122)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篇2019年7月28日凌晨,火星冲日(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与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红月亮”(月食)同时出现,形成了“火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吸引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据此完成第1~2题。
1.组成“火星伴月”的天体为()A.行星和卫星B.恒星和卫星C.行星和行星D.恒星和行星2.下列天体中,距离火星最近的是()A.金星B.土星C.地球D.太阳1题,“火星伴月”的天体是火星和月球,火星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故A项正确。
第2题,太阳系中,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即选项中距离火星最近的天体是地球。
故C项正确。
2.C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4.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A.甲与乙B.丙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3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5章综合检测卷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C.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D.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2题,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土壤多呈酸性,地面河湖纵横,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作用强,故B项正确。
(天津模拟)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据此完成第3~4题。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 )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③土壤肥力与植物生产量有关④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最肥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下列地理原理、规律与成语或诗句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水到渠成,水滴石穿B.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D.地方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落红可以转化为土壤,土壤又可以养护花,表达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①正确,②错误;“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更”说明落红转化为土壤,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更有利于花的生长,③正确;这句诗没有体现热带雨林,另外,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④错误。
第4题,“水滴石穿”主要表达流水的侵蚀作用,A项错误;“松间”“清泉”体现了森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B 项正确;“露似珍珠”主要由于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水蒸气易形成露滴,C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高海拔的山上寺庙气温低,桃花开放时间晚,对应的地理原理应是垂直分异规律,D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第一颗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如图为“夸父一号”功能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LST进行成像观测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VRD.GNSS2.LST观测到日冕层带电粒子流大幅增多的年份( )A.FMG观测到耀斑数量增多B.月球北极地区出现绚丽的极光C.HXI观测到黑子数量增多D.“夸父一号”信息传输易受干扰地表反照率能反映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
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月15日~4月2日地表反照率与雪深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3~4题。
3.研究发现,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积雪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B.沙子吸收的太阳辐射多C.积雪减少地表辐射的散失D.沙子反射地表辐射少4.据图推测,地表反照率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雪地、湿沙、干沙B.雪地、干沙、湿沙C.干沙、湿沙、雪地D.湿沙、干沙、雪地下图为某地理研学小组同学,在研学途中拍摄的黄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B.乙地地势低平,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C.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D.丁地河网密布,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6.近20年来,黄河干流未出现过断流现象,主要因为( )A.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B.全流域水资源综合调度C.汛期各水库泄洪量增大D.流域内的灌溉面积有所减少图1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2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
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A.东北风春夏B.西南风春夏C.东北风冬春D.西南风冬春8.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B.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搬运——风力堆积2022年12月4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岛省赛梅鲁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高达1.5km,喷出物不断向东南方向飘散。
新教材高中地理本册综合检测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本册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内容时,选择学校附近开阔平坦的地方用指南针、量角器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
某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量角器方位固定不变)如图1所示。
还观测到,这一天过后,同一地点测量的学生正午身影稍变短(见图2)。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活动情况记录可判断,观测地点位于( )A.华北平原B.长白山区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2.观测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南非东北部布莱德河峡谷以伯克幸运壶穴景点著称,每年吸引大部分游客前往。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壶穴演化过程,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
“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3~5题。
3.壶穴主要形成时期为当地(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河流流速D.基岩性质5.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1月B.南半球,7月C.南半球,1月D.北半球,7月7.B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 )A.寒流,由北向南B.寒流,由南向北C.暖流,由北向南D.暖流,由南向北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
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9.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129(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2.“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第2题,“嫦娥三号〞为月球探测器,在其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
3.据报道称:2050年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将发现与地球一样的存在生命的行星A。
以下关于这颗“A〞行星的表达,可能性较小的是( )A.该行星外表应存在大气层B.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拟稳定D.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解析:选D。
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和适合呼吸的大气,卫星与此无关。
2021年3月20日4时44,,震源深度16 km。
据此答复4~5题。
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A.水圈B.岩石圈C.下地幔D.地核5.地震发生时,正在床上的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解析:第4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 km,故位于岩石圈。
第5题,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首先到达地面,使人上下颠簸,然后横波到达,使人左右摇晃。
读图,答复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了(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忧生物多样性的消失7.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开展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解析:第6题,图示反映羊生存于草原环境,而草原一旦被破坏,那么只能适宜骆驼的生存,应选C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五)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古人认为玉兰花是吉祥富贵之花,因此多喜种植。
北京故宫就有200多年前种植的玉兰,这里的玉兰花也成为人们游赏的一景。
下图为北京故宫玉兰花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观赏北京故宫玉兰花较适宜的时期是()A.冬至前后B.夏至前后C.春分前后D.秋分前后2.北京故宫玉兰属于()A.常绿乔木,有板根B.落叶灌木,较耐旱C.常绿灌木,先花后叶D.落叶阔叶树,较耐寒乞峰千里木生长在乞力马扎罗山主峰下3 600~4 300米的地带,树高3~10米。
其顶部的叶子白天张开,夜间闭合。
枯萎的叶子凋而不落。
如图为乞峰千里木景观图。
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推测乞峰千里木生长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干、湿季分明C.炎热干燥D.昼夜温差大4.乞峰千里木枯萎的叶子凋而不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保湿B.保温C.防风D.防晒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 200~4 500米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
如图为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
据此完成5~6题。
5.暗紫贝母()A.无法适应恶劣气候B.多位于高寒草甸C.茎叶储水能力强D.属于四季常绿植被6.影响不同海拔高度暗紫贝母气孔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分B.气温C.光照D.土壤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
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8.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
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树木大量落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分布高度。
05-全章综合检测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A.1—2月
B.4—5月
C.7—8月
D.9—10月
【解析】 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齿稃草不耐旱,生长
期间需要合适的水分条件,同时因为其不耐高温,必须避开夏季,所以在
当地积雪消融、水分条件改善的春季生长旺盛。B项正确。
4.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C )
A.叶片厚
B.植株高
(1)结合雪兔子植株特点,分析雪兔子生长地区 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 【答案】 植株有白色绒毛发育,有利于保温,说 明其生长环境为气候寒冷;毕生仅开一次花,说明 其生长缓慢,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少;植株矮小, 说明生长区风力强劲,大风天气较多,植株矮小不容易被强风摧毁。 (6分,每点2分)
【解析】 根据植株特征,分析其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茎叶有白 色绒毛发育,利于保温,说明其生长环境为低温严寒;多年生草本植物, 毕生只开一次花,说明雪兔子生长缓慢,生长环境中热量、水分、土壤环 境较差;植株矮说明生长环境多大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雪兔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植株矮小,一般植株高约30cm,
茎叶有白色绒毛发育,毕生仅开一次花,主要生长在海拔4 500—5 000 m 的高山流石滩、山坡岩缝、山顶沙石地。雪兔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等地,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 下图为雪兔子植株景观图。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 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生命 植物。一年生短生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 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回答 3—5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检测题: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大概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该类地行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水域面积大B.大气层太薄C.距离太阳近D.距离恒星太近解析:1.B 2.D 第1题,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该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B对,A错。
该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范围,C、D错。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类地行星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原因最可能是其距离恒星太近,D对。
水域面积大不是温度太高的原因,A错。
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得出该类地行星的大气层厚度,B错。
该类地行星不属于太阳系,C错。
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
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
据此回答3~4题。
3.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C.横波可以通过地核D.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3.D 4.D 第3题,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章章末回顾与测评
第五页,共10页。
[开启思维] 1.东北黑土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2.东北黑土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第六页,共10页。
热点(三) 黑土保护措施 [开阔视野]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是 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 “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保护东北黑土地是历史使命,也是系统工程,要按照绿色发展要 求综合施策、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开启思维] 从地理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土壤的肥力? 提示:实行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将作物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阿根廷
连至乌拉圭的潘帕斯草原。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第三页,共10页。
[开启思维] 1.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提示:三江平原的西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 2.东北地区黑土形成的条件是怎样的? 提示: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 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地形平坦,养 分不容易流失。
第四页,共10页。
热点(二) 黑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开阔视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大开荒中,这片肥沃的土地被 54 马力的进
口拖拉机犁开。从 1963 年到 1976 年,先后有 54 万名知识青年 加入开发北大荒的行列,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大中 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明植入了偏远的边疆,开发黑土地。中 国东北黑土区在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 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 成的侵蚀沟。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关东黑土地变得又 “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 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湘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11264522
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如下图(这是因为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后,太阳的直射光会被挡住,但经地球大气的折射光依然会照到月面上,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容易透过,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
据月食形成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2.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总星系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1题,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
第2题,月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是属于地月系;按照等级包含关系,等级由小到大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
答案:1.C 2.A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回答3~4题。
3.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A.磁暴B.黑子C.耀斑D.太阳风4.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A.离观测目标近B.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C.气象条件适宜D.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解析:第3题,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
第4题,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
答案:3.D 4.B2018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送上地球——火星轨道。
读“特斯拉汽车进入太空轨道示意图”,完成5~6题。
5.汽车被发射到太空后( )A.运行中遇到很多小行星B.遇到火星后成为小行星C.成为太阳系的一个天体D.汽车上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6.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第5题,由图并结合材料可知,汽车发射后进入地球——火星轨道,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在运行中不能遇到小行星,A错;遇到火星后不能成为小行星,但在太阳系中,是太阳系的天体,C对。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五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五)[学生用书P125(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下图所示a、b、c、d、e为等值线,若此图为树桩年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①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B.靠②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C.靠①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D.靠②一侧光合作用强烈答案:C(2019·绍兴月考)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
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2~3题。
2.Ⅰ、Ⅱ、Ⅲ分别表示( )A.Ⅰ为山地草甸B.Ⅱ为山地荒漠草原C.Ⅲ为高寒草原D.以上皆不是3.山地草甸地下生物量最大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第2题,从表中可知,山地草甸的分布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植被稠密,而且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向下延伸较少,因此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而地下生物量较少,图中Ⅰ符合山地草甸的分布特点,故A对,D错;高寒草原所在地降水较少,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密度相对较大,根系向下延伸较少,也主要集中在表层,图中Ⅱ符合高寒草原的分布特点,故B错;山地荒漠草原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水分条件差,植被密度较小,地下生物量较少,根系向下延伸幅度较大,表层生物量较少,图中Ⅲ符合,故C错。
第3题,根据生物的生长分析,春季植被开始生长,根系开始延伸,不是生物量最大的季节;夏季是生长旺季,根系延伸快、生物量还在积累,并非达到最大;秋季生物停止生长,根系发达,生物量最大;冬季植被开始枯萎,地下生物量开始减小,故选C。
答案:2.A 3.C4.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水稻土是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B.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比江南丘陵红壤发育程度差C.火山喷发对东南亚群岛肥沃土壤的形成有一定影响D.刚果盆地因为常年高温多雨,风化壳较厚,有机质较多答案:C5.四川盆地的紫色土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成土母质B.气候C.植被D.地形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五)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五)
一、选择题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减缓变暖趋势
解析:第1题,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第2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第3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1.C 2.A 3.B
4.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类型有( )
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温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自然植被,②④对。
答案:D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解析: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
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
答案:5.C 6.A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
读图,完成7~8题。
7.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
8.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B.山丁子
C.久保桃D.山桃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涵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
第8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五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
答案:7.C 8.D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图,完成9~10题。
9.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
B.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
C.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D.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10.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
A.土壤肥力较低
B.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C.大气温度较低
D.地表风化作用强烈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横轴表示植被类型,可以判断出海拔高度,纵轴
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不能体现随植被覆盖度、降水量、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10题,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有机碳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A错;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多,B错;海拔较低,大气温度较高,C错;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呈正相关,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落叶阔叶林区的地表风化作用强烈,D对。
答案:9.B 10.D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
A.洪积物、冲积物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
12.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
A.黑土B.红壤
C.寒漠土D.冲积土
解析:第11题,图中M处位于山坡处的凹陷位置,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因地形阻挡会在此有一定的堆积,再加上坡地本身的沉积物堆积,因此该地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
第12题,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答案:11.B 12.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第(3)题,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答案:(1)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2)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3)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14.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
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
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光合矿物质(2)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