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

合集下载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

第一讲绪论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证据法学,亦称为“证据学”,是研究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2.研究对象(1)证明规律 [包括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般规律、收集、保管、审查证据的一般规律](2)证明方法包括:①一般证明方法:法律推理、司法认知与推定;②专门证明方法:诉讼证明方法、仲裁证明方法等;③收集、保存、审查和运用证据的方法;④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方法:举证、质证、认证等方法。

(3)证据规则包括:采用、排除证据、最佳证据、意见证据、补强证据、举证、质证规则、评断和确认证据的规则。

(4)证据制度包括:古今中外的证据法律制度;(5)证据法学理论。

二、证据法学的性质1.含义:指证据法学内容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法律基本属性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因此证据法学的性质之争即表现为:证据法学是属于实体法还是属于程序法的问题。

2.争议的主要观点(三种)(1)证据法是程序法的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A.台湾证据学家陈朴生,代表作《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0年8月第一版,1979年10月第三版。

该书第一章《刑事证据法之性质》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指出:“刑事证据法,乃刑事诉讼法之一部,亦刑事法之一种。

”B.英国19世纪初期著名法学家边沁所著《司法证据原理》,也是从程序法的角度阐述证据法问题,他认为“证据法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2)证据法兼有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属性毕玉谦所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持该观点,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4页。

(3)证据法是与实体法、程序法并立的独立法律部门A.周荣所著《证据法要论》认为:“因证据法之性质,乃介乎实体法与诉讼法二者之间者,既不如实体法之对象为法律关系,亦不如诉讼法之对象为手续关系,其对象实为事实关系,尽为研究事实之法律也。

非法律关系,故不应规定于实体法中,非单纯手续关系,故不应规定于诉讼法中,则应另列一门矣。

证据学 目录(整理)

证据学 目录(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1节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学 2证据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证据规则分为诉讼证据规则、非诉讼证据规则 3证据 4证据力 4证明力 4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5证据(法律)制度的概念 6证据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7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7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 7纠问式诉讼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的关系 8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9各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审问主义) 9 新中国社会主义类型的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 10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11第二节证据学的体系证据学的体系 12各国证据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 12②英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3③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4本书的体系安排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证据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 16证据法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7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制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3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 2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23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①对神宣誓 24 ②水审 25③火审 26 ④决斗 26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27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 28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29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30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30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法国杜波尔) 31自由心证制度的立法 32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 33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5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奴隶主王朝时代的证据制度 36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的七个基本特点 37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证据法律制度 40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四个阶段) 41第三章证据法的原则证据法的原则的含义 45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45第一节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的历史 45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主义)的含义 47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47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 49第二节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51直接原则(直接审查原则)的含义 51言词原则(言词审判原则)的含义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的关系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53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54第四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证据的概念证据 58诉讼证据 58证据材料 59证据方法 59证据力(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 59证明力(证据的证明能力) 59证据原因 59第二节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客观性 59证据客观性的根据 59承认和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办案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60 证据的关联性的含义 61证据的关联性的根据 61正确认识和理解证据的关联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62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许可性)的含义 63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65第三节证据的意义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66证据在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67第五章证据的种类第一节物证物证 71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72物证的意义 72物证的收集的含义 73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 73物证的保管 76物证的审查判断 77第二节书证书证 79书证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书证证明力的特点 81书证的分类 81书证的提供与收集 83书证的审查、判断87第三节证人证言证人证言 88证人证言的特点、意义 88证人的资格条件 89证人的义务 91证人的权利 93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 97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特点) 98第四节被害人的陈述被害人的陈述的含义、特征 101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103被害人陈述的收集 103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106第五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108口供包含的内容 10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0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1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证明力的规定 111 第六节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陈述 118当事人陈述的内容 119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119当事人陈述的意义 120自认的含义 121自认的构成要件(法定要件) 121自认的效力 123自认的撤回 124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125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 125询问当事人的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126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 127第七节鉴定结论鉴定结论 128鉴定结论的种类、意义 129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28鉴定人的条件 130鉴定人的诉讼权利 131鉴定人的诉讼义务 132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 133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34第八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135勘验、检查笔录的意义 137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 137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 137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程序 139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140第九节视听资料视听资料 141视听资料的分类 142视听资料的意义 143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144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 145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确定 146第六章证据的分类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证据分类 150证据分类的意义 150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 151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 152传来证据 152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区别 152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15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54第三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 154实物证据 155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划分标准 155言词证据的特点 156实物证据的特点 156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运用,最佳途径和方法158第四节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有罪证据 158无罪证据 158区分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意义 159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 159第五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 160间接证据 160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 160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1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2直接证据运用的规则 163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63第六节本证与反证本证 165反证 165本证与反证划分的依据 165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166第七章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第一节收集证据收集证据 169收集证据的意义 172收集证据的范围 173收集证据的渠道 173收集证据的原则 173收集证据的要求176收集证据的方法 181第二节证据开示和举证期限刑事证据开示(刑事证据展示) 183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目的 184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意义 184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4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5构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 186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187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188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 189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9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91我国的民事证据开示制度 191举证时限制度 192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 193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举证时限制度 193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历史沿革 194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内容 195第三节证据的保全证据保全 197证据保全的特征 198证据保全的意义 200证据保全的种类 200证据保全的程序 201证据保全的措施 202证据保全的要求 203第八章证明概述第一节证明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证明(诉讼证明、司法证明) 207诉讼证明的特征 207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诉讼证明制度①神示证明制度 210②法定证明制度 210③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210证明的构成环节 211①证明对象。

刑事证据学自考知识点

刑事证据学自考知识点

刑事证据学自考知识点
以下是刑事证据学的自考知识点:
一、证据的概念与种类:证据的含义、证据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二、证据的认定标准:证据的鉴定标准、证据的认定原则和证明质量的评估。

三、证据的收集和保全:证据收集的场所和方式、证据的保全方法与规范。

四、现场勘查与勘验:现场勘查和勘验的基本概念、现场勘查和勘验的程序及技巧。

五、物证学:物证的特征、物证的种类、物证的采集和鉴定。

六、证人证言的收集、保全与审查:证人证言的分类、证人证言的采集和保全、证人证言的审查方法。

七、鉴定与辨认:鉴定和辨认的概念、鉴定和辨认的程序、各类鉴定和辨认的技巧。

八、电子证据:电子证据的种类、电子证据的特殊处理。

九、证据的用途:证据的作用、证据的限制、证据的排除和反驳。

十、证据的规则:刑事证据的规则和法律责任。

《证据学》(练习和考试)答案

《证据学》(练习和考试)答案

证据学:判断题1、职权主义又叫审问主义,主要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

X2、无论是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在诉讼证据上都采用法定证据制度。

X3、控诉式诉讼制度对应的是法定证据制度。

X4、职权主义的主要标志是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法官处于被动地位,保持中立。

X5、证据的证据力包括了证据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X6、当事人主义原则主要盛行于大陆法系国家。

X7、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

X8、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主观臆断的审判方法,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审判方法。

X9、神示证据制度缺乏对社会上一般人行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X10、神示证据制度根本不可能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X11、对神宣誓是神示证据制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V12、神示证据制度是适应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的。

X13、刑讯逼供是神示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

X1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V15、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

X16、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美国。

X17、法定证据制度是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否定,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X18、直接言词原则符合实体公正的要求,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正当性要求。

X19、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有效的自认直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作出裁判,这是属于证据裁判原则例外。

V20、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两个方面。

V21、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和法定证据原则。

X22、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但不需要合法性。

X23、证据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X24、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

X25、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V26、讯问犯罪嫌疑人可以由一名侦查人员进行。

X27、询问被害人的地点只能在公安司法机关。

X28、拘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12小时内进行讯问。

X29、自认一经合法作出,当事人就不得随意撤回。

证据学 目录(整理)

证据学 目录(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1节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学 2证据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证据规则分为诉讼证据规则、非诉讼证据规则 3证据 4证据力 4证明力 4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5证据(法律)制度的概念 6证据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7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7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 7纠问式诉讼制度与法定证据制度的关系 8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9各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审问主义) 9 新中国社会主义类型的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关系 10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 11第二节证据学的体系证据学的体系 12各国证据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 12②英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3③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 14本书的体系安排第三节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证据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 16证据法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7第二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制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3第一节神示证据制度神示证据制度 23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23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①对神宣誓 24 ②水审 25③火审 26 ④决斗 26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27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 28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29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 30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30第三节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产生(法国杜波尔) 31自由心证制度的立法 32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 33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5第四节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奴隶主王朝时代的证据制度 36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证据制度的七个基本特点 37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证据法律制度 40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四个阶段) 41第三章证据法的原则证据法的原则的含义 45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45第一节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的历史 45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主义)的含义 47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47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 49第二节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51直接原则(直接审查原则)的含义 51言词原则(言词审判原则)的含义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的关系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53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 54第四章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第一节证据的概念证据 58诉讼证据 58证据材料 59证据方法 59证据力(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 59证明力(证据的证明能力) 59证据原因 59第二节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客观性 59证据客观性的根据 59承认和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办案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60 证据的关联性的含义 61证据的关联性的根据 61正确认识和理解证据的关联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62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许可性)的含义 63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65第三节证据的意义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66证据在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67第五章证据的种类第一节物证物证 71物证证明力的特点 72物证的意义 72物证的收集的含义 73收集、调查物证的方法 73物证的保管 76物证的审查判断 77第二节书证书证 79书证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书证证明力的特点 81书证的分类 81书证的提供与收集 83书证的审查、判断87第三节证人证言证人证言 88证人证言的特点、意义 88证人的资格条件 89证人的义务 91证人的权利 93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 97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特点) 98第四节被害人的陈述被害人的陈述的含义、特征 101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103被害人陈述的收集 103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106第五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 108口供包含的内容 10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0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1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证明力的规定 111 第六节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陈述 118当事人陈述的内容 119当事人陈述的分类 119当事人陈述的意义 120自认的含义 121自认的构成要件(法定要件) 121自认的效力 123自认的撤回 124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125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 125询问当事人的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126审查、判断当事人陈述 127第七节鉴定结论鉴定结论 128鉴定结论的种类、意义 129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28鉴定人的条件 130鉴定人的诉讼权利 131鉴定人的诉讼义务 132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 133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34第八节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135勘验、检查笔录的意义 137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 137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 137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程序 139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140第九节视听资料视听资料 141视听资料的分类 142视听资料的意义 143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144视听资料的调查收集 145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确定 146第六章证据的分类第一节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证据分类 150证据分类的意义 150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 151第二节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原始证据 152传来证据 152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区别 152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 15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54第三节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 154实物证据 155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划分标准 155言词证据的特点 156实物证据的特点 156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运用,最佳途径和方法158第四节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有罪证据 158无罪证据 158区分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意义 159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 159第五节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 160间接证据 160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 160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1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162直接证据运用的规则 163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63第六节本证与反证本证 165反证 165本证与反证划分的依据 165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166第七章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第一节收集证据收集证据 169收集证据的意义 172收集证据的范围 173收集证据的渠道 173收集证据的原则 173收集证据的要求176收集证据的方法 181第二节证据开示和举证期限刑事证据开示(刑事证据展示) 183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目的 184证据开示制度设置的意义 184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4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5构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 186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187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188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 189英美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89大陆法系的证据开示制度 191我国的民事证据开示制度 191举证时限制度 192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 193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举证时限制度 193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历史沿革 194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内容 195第三节证据的保全证据保全 197证据保全的特征 198证据保全的意义 200证据保全的种类 200证据保全的程序 201证据保全的措施 202证据保全的要求 203第八章证明概述第一节证明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证明(诉讼证明、司法证明) 207诉讼证明的特征 207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诉讼证明制度①神示证明制度 210②法定证明制度 210③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210证明的构成环节 211①证明对象。

证据学研究方法

证据学研究方法

证据学研究方法证据学是指在法律证明过程中,对证据的收集、保全、鉴定、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法院根据证据作出的判决能够符合事实真相和公正合法的要求。

因此,研究证据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现代法律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证据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证据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研究文献来了解证据的基本概念、分类、鉴定方法、采信标准等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熟练掌握证据学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运用。

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文献,如判例、法学著作、法律法规等,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采集、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提供证据学理论与实践的接合点,使研究结论更具实践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某一个具体案例中证据的收集、分析、鉴定与运用情况,分析被告方在举证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法院是否正确运用证据等问题。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证据学研究成果,了解各国或地区证据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全局角度来看待证据学这一学科,加深我们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证据制度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证据鉴定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法医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检验方法是否稳定、可靠;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某种证据采信标准是否合理等。

综上所述,证据学研究方法有多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只有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证据鉴定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出更大贡献。

证据学

证据学

封面咩哈哈哈~凤诉讼证据法学知识体系纲要一、法律术语(名词)1.证据学——证据学即研究诉讼进程中有关证据的收集、审查及采纳的规则的法学分支学科。

2.证据法学——即研究证据法律规范的法学。

3.诉讼证据法学——即研究诉讼证据法律规范的法学。

4.Means center ——科学研究应当以研究方法为中心,方法是研究的先导,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5.Problem Center ——即科学研究应当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引导方法的选择,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6.系统论——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能够顺畅地运行。

7.信息反馈论——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处理后形成新信息,选取其中一部分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再次进行处理以提高或者改进信息处理的方式。

8.历史分析法——通过考查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9.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以确认其共性和差异的方法10.判例——法院依法对案件事实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对于以后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具有指导意义的关于案件适用的法律原则的书面法律文件。

11.判例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最高法院或者上级法院在某一案件中确立的法律原则或者关于某一类案件判例研究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以及说明,对于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下级法院遇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时应当适用上级法院确立的法律原则予以审理。

12.诉讼证据——一般而言,诉讼证据是指在法律诉讼进程中由司法机关以及特定的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收集或者提出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事实及材料。

13.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14.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即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15. 诉讼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获取的事实和材料。

16.证据能力——证据资格,事实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

证据名词解释1

证据名词解释1
26.“毒树之果”:源于美国。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所提供的线索,再去获取其他证据,被认为是由“毒树”结出的“毒果”,因而该证据也被认为同最初采用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一样不具有可采性。
27.意见证据:是指证人对案件事实发表的意见。
28.证据证明力:是指某一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究竟具有多大的可信度。
105.比较印证:就是将本案中的各个证据互相加以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彼此得到印证。
106.串联排疑: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全部证据都串联起来,看它们能否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在证明方向上是否完全一致,能否排除任何其他的可能性,从而判明全案证据是否已经具备了“证据充分”的要求。
53.文件鉴定:是对案件有关的各种文件(包括字迹、纸张、图表及相关材料)进行比对、分析、推断,以判明文件内容的真实程度,或确定文件的书写人和制作方法,或者将某些掩盖、压痕文字加以显现。
54.司法会计鉴定:是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专门知识,对有关财务、账目等依法进行的审核鉴定。
55.鉴定人:是指根据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人。
72.证据。
73.原始证据:是指从直接来源或最初来源获得的第一手证明材料。
74.传来证据:是指并非直接来自原始之处,而是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的证明材料。
75.言词证据:是以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76.实物证据: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情况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59.物证检验笔录:是侦查、审判人员,到物品所在地进行勘验、检验所制作的记录。
60.尸体检验笔录:验尸人员就检验尸体所见和提取何物而如实制作的记录。
61.侦查实验笔录:是侦查机关为验证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或现象能否发生及其后果而进行试验的如实记录。

证据学

证据学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一、证据的客观性 是指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 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二、证据的关联性 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 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要点提示: 1、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主要 内容和特点,应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2、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特点及评价; 3、中国封建王朝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 4、新中国证据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 (一)对神宣誓; (二)水审; (四)决斗;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 度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 1、第一阶段是从1931年至1949年的创建期, 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 2、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至1966年的发展期; 3、第三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瘫痪期; 4、第四阶段是从1976年到现在的完善期。
第三章 证据法的原则
证据学
第一章
绪论
要点提示: 1、证据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们的具体研 究对象的不同之处。 2、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之间的关系。 4、正确理解证据学五种研究方法,注意它们 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二、证据及其证明力和证明力;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 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一、证据与诉讼证据 1、证据 是指证明的凭证,用已知的事实来证明 未知的事实。 2、诉讼证据 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当 事人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 能够证明案件真是情况的根据。

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一、证据的意义1.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司法人员进行办案活动的核心和基础。

证据在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A.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B.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

C.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证据是解决发生争议案件的事实基础,人称‚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充分地说明了证据的地位和作用。

2.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在刑事诉讼中,通过司法人员运用证据揭露犯罪,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就会增强公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能够教育公众提高警惕性,增强法制观念,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举例说明某胶鞋厂职工韩某,1985年进厂,1997年9月至1999年9月从事接触苯的工作,1999年10月8日由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1年12月25日该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中毒诊断组‚鉴定意见通知‛结论:慢性职业性重度苯中毒。

2002年4月29日该市劳动保障局据此作出工伤批复单认定韩某属于工伤。

胶鞋厂不服 7月12日向该市政府申请复议,9月5日市政府复议维持劳动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胶鞋厂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2002年l1月15日该市法院以劳动保障局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不符合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高法Ⅸ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2]21号,以下简称《规定》)第14条关于被告向法院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的相关规定,故不具有证明力为由,撤销被告市劳动保障局对韩某的工伤认定批复。

后该案第三人韩某向省职业病诊断委员会要求再次鉴定。

2002年12月10日,省职业病诊断委员会中毒诊断组根据高法上述《规定》及2002年5月1日施行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卫生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出具正式的《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结论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原创实用版)目录1.证据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证据学的主要内容4.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体现5.中国证据学的应用和影响正文证据学是一门研究证据的科学,它探讨证据的性质、证据的收集和评估、证据的运用等问题,对于法律、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证据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了一些关于证据的法律规定。

例如,秦朝的《法经》就规定了证据的重要性,明确了证据的种类和运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证据学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国证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证据的定义、分类、收集、评估和运用等方面。

中国证据学认为,证据是判断事实真实性的依据,是诉讼的核心。

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等。

在证据的收集和评估方面,中国证据学强调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在证据的运用方面,中国证据学主张依据证据的性质和证明力,合理运用证据,准确判断事实。

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证据学是基于法律规定和发展而来的,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其次,中国证据学是一门科学,它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具有科学的权威性。

最后,中国证据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法律、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实践的权威性。

中国证据学的应用和影响非常广泛。

在法律领域,证据学是判断案件事实真实性的重要依据,对于正确判决案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证据学是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医学水平和保障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证据学是研究和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提高科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证据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
3.中国证据学的特点和贡献
4.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和影响
正文
证据学是一门研究证据的性质、来源、有效性和运用规则的学科,它对于法律审判、科学研究、商业决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领域里,中国证据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证据学之一。

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法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诉讼制度就已经开始运用证据学的原理,比如《尚书·洪范》中就有“八议”说,即八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言论。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法制的统一和完善,证据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此后的各个历史时期,证据学始终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证据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首先,它强调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这三个要素被誉为证据学的“三性原则”。

其次,中国证据学注重对证据的审查和评估,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分析,判断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明力。

最后,中国证据学还注重证据的运用,通过合理运用证据,使法律审判更加公正、科学。

在当今世界,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和影响日益扩大。

不仅在国内的法律审判、学术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评价。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证据法时,都借鉴了中国证据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证据学

证据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证据学的研究对象1、证据学,是研究在诉讼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法律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2、狭义证据学:由于证据在各种诉讼活动中的运用最为广泛也最具有代表性,各种证据规则也大多产生于诉讼制度的发展进程之中,所以这一学科经常被称为"诉讼证据学"或"诉讼证据法学"3、广义证据学:证据学的研究对象除了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之外,还包括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4、证据学研究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A.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讼证据规则,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运用的证据规则;另一类是非诉讼证据规则,包括各种行政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的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的方式明确规定。

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证据规则的内容往往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证据规则包括采用证据的规则、排除证据的规则、举证和质证的规则、运用证据价值的规则等。

B.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可采性。

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C.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二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体现在各自表现的内容不同;它们的统一表现于具有共同的目标――查明案件的事实D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制度的发展不是孤立地自发形成的,它不可避免地根治于特定国家的法律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中。

证据学理论是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E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制度的进步必然会带来诉讼制度乃至证据制度的发展。

证据学

证据学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

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

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后,案件的事实就迎刃而解了。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

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

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

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

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原创版】目录1.证据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证据学的主要内容4.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和影响正文证据学是一门研究证据的性质、来源、效力和运用规则的学科,对于法律审判、科学研究、商业决策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权威性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证据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证据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旨在研究证据的特征、证据的获取与评估、证据的运用等诸多问题。

在法律领域,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对案件的审判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证据学的研究和运用对于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审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证据学的发展历程。

自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证据学理论的传入,中国证据学开始发展。

经历了从翻译引进、借鉴研究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国证据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证据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种学术著作、论文和教材层出不穷,为中国证据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后,我们来了解中国证据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证据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证据的基本理论、证据的分类、证据的获取与评估、证据的运用规则等。

在这些方面,中国证据学不仅吸收了西方证据学的优秀成果,还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例如,在中国证据学中,证据的分类更加注重证据的实质而非形式,更有利于审判实践。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证据学的权威性和影响。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证据学,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在学术界具有崇高地位,还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证据学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对法律、科学、商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中国证据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权威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

证据学第一讲

证据学第一讲



练习题



1.无论是( ),在诉讼证据制度上都采用 自由心证原则。 A.职权主义还是当事人主义 B.控诉式诉讼与神示证据制度 C.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D.控诉式诉讼还是混合式诉讼

2.自由心证理论主要内容有( ) A.法官的理性和良心 B.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 C.盖然性优势 D.自由判断
分析




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是证据材料在法律上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 件。 证明力是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它是证据本身固有的 内在的证明能力。 证据力和证明力的关系:证据力是证据必须具有的形式要件,证明力是 证据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证据材料,只有同时具备证据力和证明力, 才能被采纳为定案根据。 此案发生在1998年,根据当时的司法解释“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其谈 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因而该录音带由于收集程序不合法,不 具备证据力。但该录音带真实再现了当时家具店向王某承诺“家具为实木” 的情况,具有真实性,而且与本案争议事实有密切关系,因而该录音带是有 证明力的。 但如果本案发生在2002年4月1日之后,则该录音带具备证据力。因为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 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 依据。”由于此案中,王某的偷录行为并没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因而具备证据力。加之该材料具备证明力,所以该录 音带可以采纳为证据。
六月十七日,辛普森的律师准备陪同辛普森回 警察局时,发现本来在楼上休息的辛普森已不知去 向。随后全国观众在电视上看见了难忘的镜头:天 上直升机队,地上巡逻车对全面出动,几小时终于 发现辛普森的白色小车。几十辆警车在洛杉矶公路 上展开飞车追逐。最后辛普森被逮捕。

证据学

证据学

证据学论述:1.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具备哪些特征?(一)证据的关联性:指的是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

任何证据之间都有关联性。

例如,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涉嫌杀人案中,小白菜的母亲说;“杨乃武曾想纳其女儿为妾,但她没有同意”,从普通联系角度来看,这件事与杨乃武被控杀人也存在着联系。

(二)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

例如,在杨案中,那些因小白菜美貌便猜测其有“风流韵事”的流言蜚语,就不具有诉讼证据的客观性。

(三)证据的合法性:在诉讼中使用的证据应该符合法律的规定:(1)证据的主体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2)证据的形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3)证据的收集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4)证据的收集方法或是提取手段必须符合法律规定2.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1)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有关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事实(2)行政赔偿构成要件的事实侵权行为是否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侵权行为是否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实施侵权行为是否违法侵权行为是否给作为原告的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权的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选择1.证人资格:(1)证人必须是亲身感知案件实施情况的人。

他可就他感知的情况作证(2)证人必须能够明辨是非,能正确表达意思2.与被害人陈述并列的证据种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当事人陈述包括:犯罪人供述,当事人陈述证据分类:言词与实务(表现形式)、原始与传来(是否来源于案件)、直接与间接(与案件的关联)、控诉与辩护(证明作用)、本证与反证在(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述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明规则:(1) 相关性规则;(2) 传闻证据规则; (3) 任意性自白规则;(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 最佳证据规则;(6) 证人的特权规则;(7) 交叉询问规则;(8) 补强证据规则;(9) 推定;(10) 司法认知。
三、论述题
1.试论证据制度与传统文化、经济制度及诉讼制度的关系:法定证据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证据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神示证据制度相比,是审判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然而法定证据制度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主义证据制度,机械而脱离实际。特别是法定证据制度把口供视为证据之王,造成了刑讯逼供泛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强烈的批判。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 所谓法定证据制度,又称为形式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评断标准,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基本规则): 法律预先规定了证据的形式,根据证据的形式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 第一,被告人的口供(自白) 第二,证人证言
中国当代证据制度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当代证据制度发展大致经历二个阶段,以1979年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后的三十年。前三十年,由于一系列政治运动,证据制度,如同其他法律基本上处于虚无状态。近三十年,我国证据制度迅速发展。这种证据有传统的连续性,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体现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也反映了现实政治影响下的一些自身特色。例如,对自由心证提法的抵触、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否定,主张“实事求是”。具体而言,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证据认识论上强调客观性;第二,证据价值论上追求实体真实;第三,公、检、法三机关全面收集证据;第四,书面笔录证据的普遍使用。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证明标准的适用 一般认为,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作以下理解:(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这是指作为定案根据的每一个证据都具有证据的本质属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这是指司法机关所认定的对解决争议有意义的事实均有证据作根据,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得认定。
2、简述证人的资格条件有哪些。(1)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2)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3) 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4) 由于证人是以知道案件情况为特征的,具有不可代替性,因而绝额定了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占有优先地位; (5) 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6) 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
四、案例分析题
某县卫生防疫站,在一次检查时发现某个体餐馆卫生条件不合格,当即对其罚款600元,并限其立即改正,否则即令其停业。但该卫生防疫站没有出具决定书,也没有收集有关证据,只给了餐馆业主一罚款收据。该个体餐馆不服处罚,即向人民法院起诉。该卫生防疫站接到起诉书之后,未告知法院即找该个体餐馆要求其提供处罚当日的卫生不合格的有关证据。请问: (1)该卫生防疫站没有出具决定书,人民法院应否受理该个体餐馆的起诉? (2)该卫生防疫站收集证据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3、法官断案注重经验判断
法官在判断证据的可靠性时,往往运用生活经验对证据进行审查。这在法律上也有明确要求。例如《唐律》中规定,“依狱官令,察狱之官,先备五听,以验诸证信。”所谓“五听”是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话语、神色、气息、精神和眼睛均作为断定陈述真伪的途径。
4、疑罪从轻
在诉讼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事实不清的“疑罪”案件,对此法律规定,可以从轻定罪。例如《唐律》规定,“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
二、古代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
1、口供至上
在各王朝统治时期,法律均把嫌疑人的认罪口供作为定罪的证据的最好证据。法律规定,“断罪必取输服供词”、“罪从供定,犯供最关紧要”。
2、刑讯逼供合法化
从秦汉至明清,刑讯均明确规定在法律中,成为一种取得口供证据的合法手段。刑讯不仅适用于刑事被告人,也适用控告人、证人和民事当事人。法律对于刑讯的条件、方法,使用的刑具、拷打部位、刑讯的次数和程度等均有详细规定。
中国近代证据制度
这里的“近现代”,是指中华民国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这一时期证据制度随着时代大变革而出现较大的转折。传统证据制度完全废弃,代之以西方国家的证据制度。自清朝末年之后,我国法制开始转向西方国家学习。证据制度,如其他法律规定,主要是以日本、德国为效仿对象。我国近代证据制度在清末、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具有连续性,证据制度是欧洲当时施行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翻版。但由于一系列的革命和战争以及本土文化的抵触,这种证据制度实践中很难落实。
证据学作业 二
一、名词解释
1、诉讼证据: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2、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3、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不利于已的案件事实的承认,可分为诉或者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执法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照职权主动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固定的调查取证措施。
(1)该卫生防疫站没有出具决定书,人民法院应否受理该个体餐馆的起诉? 该防疫站已经做出了具体行政行为,没有出具决定书只是程序上的问题,行政相对人可以向法院起诉。 (2)该卫生防疫站收集证据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行政诉讼法》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证据学作业 三
5、直接言词原侧:也称口证原则,是指法官亲自听取双方当事人、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从而形成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内心确认,并据以对案件作出裁判。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事人主义的特点:(1)诉讼“当事人化”。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和主导。(2)程序公正。第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3)当事人有主动权。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的权力。(4)法官中立。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3、简述证据的分类有哪些。证据的分类,是指在理论研究上将(刑事)证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三、论述题:
论述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是什么?(1)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2)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证据是解决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的基础;
2.试述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一、古代证据制度的发展状况
这里所谓“古代”,是指自秦王朝至清王朝,跨越中华文明二千多年。这一时期,我国证据制度在本土领域内自生自发,未受外来文明影响。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证据制度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变化,相对于西方世界,它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
证据学作业 一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一、名词解释
1、举证时限:是指法律规定或法院、仲裁委员会指定的当事人能够有效举证的期限。举证时限是一种限制当事人申诉与诉讼的行为。
2、证明: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活动。有时又称为“司法证明”。
3、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2、 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3、 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3、简述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及例外:(1)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3)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民事诉讼中具体证明对象的多数内容往往因存在其它证明方法而不具有以证据证明的必要性,从而削弱了证据裁判原则对事实认定的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恰恰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例外。
5、反证:是指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二、简答题
1、简述正确认识证据的客观性在实践中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1) 办案人员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或人们的想象、假设、推理、臆断、虚构等等作为定案的证据适用;(2) 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不能把算大帐,即某人或某单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加减得出的差数,就作为证据使用,应为算大帐还不真正具备客观性;(3) 按照客观性的要求,证据必须要有正确的来源,对于没有正确来源的,由于无法进行查证,不具备客观真实性,当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4.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5、证据开示制度:是指诉讼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所掌握的事实材料,只要与案件有关,除享有秘密特权保护的以外均应向对方当事人披露,任一方当事人均享有要求对方当事人及诉讼外第三人披露上述事项的权利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