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
云南 文化 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建议
云南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云南是中国具有丰富多样文化资源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然而,云南文化产业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提升其发展。
问题:
1. 文化遗产保护不足:云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在保护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些文化遗产面临着破坏和丧失的风险。
2. 文化产业结构单一:云南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手工艺品等领域,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 缺乏专业人才:云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云南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管理。
开展文化遗产修缮和保护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 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鼓励云南文化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培育和推广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音乐、表演艺术、电影制作等,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和平台,提供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
4. 发展数字化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云南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互联网文化、数字娱乐和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5. 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云南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云南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多元化发展、培养人才和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可以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浅析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边境线长达4 0 0 0 多公里, 有l 6 个民族跨境而居成为东西物质
外文化 在 这里 碰撞 、 交汇 , 各种文化 在 这里 传播 、 交流。 因此 , 目前 的云 南成 为 多民族 、 多语言 、 多种宗 教 聚居 的 地 区。 不 同 民族 的 文化 、 不 同 民族 的生 产方 式 、 不 同民族 的历史传 统 、 不 同 民族 的生存 空 间, 使得 各种外 来文化 在 民族传 播 的进程 中
术、 礼仪等 方 面 的精 神 文化 也 彰 显 出云南 文化 的 多元性 , 可 我中有你的包容与渗透的关系。
见, 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兼容性特点组成了云南文化中的
重要 内容 , 更 为云 南文化 的传承 、 发展 、 发 扬光 大 提 供了充足 的 养分和 平台。 1 . 2 文化的地 域性 云南地 处 祖 国的西 南边 陲 , 北 依广 袤 的亚 洲 大 陆 , 南临
劳、 勇敢 、 善 良, 充满 了智慧 , 经过长 期 的发 展与 交融 , 云南创 造了 各 具特 色的 民族 文化艺术 , 例如 : 云 南民族 的建筑 艺 术 、 的服饰 乐 器、 美 味 的风味食 品、 独具 特 色的 民族 手工艺 品 , 使 沧桑 巨变 , 便 得茶马古道所 经过 的古城 池 有的沦 为废 墟 , 有 的
认识 到云南民族 文化的特殊之 处 , 将云 南文化 传承 , 发扬下去。 力争做 到 ‘ ‘ 人 无我有, 人 有我特 ” ,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 由此 推 动云 南经济的发展 。
关键 词 : 云南 特色文化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2 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8 0 0 ( 2 0 1 5 ) 0 3 ( b ) 一 1 1 5 — 0 3
对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化 大 省 建 设 纲 要 》、 《 于 深 关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加 快 文 化 产业 发 展 的若 干 意 、 《 云
形 成 了 产 业 与 事 业协 调 共 进 、 文 化 建 设 全 面 推 进 的 良 好 态 势 , 得 到 了 中 央 领 导 和 中 宣
部 、文 化 部 的 充 分 肯 定 ,在 全
版 社 和 云 南 少 数 民 族 语 电 影
维普资讯
螽
h
|
对 云 南 民 族 文 了 匕
建 设 情 况 的 调 查与 飓 考
云 南 民 族 大 学 杨 仲 淑
经 历 20 0 3年 “ 一 思 想 年 ”, 统
8 8  ̄. ( 级 1 7 、 州 市 级 47 省 4项
3 7 项 、 县 级 5 6 项 ), 我 省 13 27
展 ,文化 体 制 改 革稳 步 推 进 ,
( ) 文 化 政 策 资 源 。 我 二
省先后 出台了 《 南 民 族 文 云
要》,2 0 年 省 第 七 次 党 代 会 0 1 把 建 设 民族 文 化 大 省 同 建 设 绿 色 经 济 强 省 、 中 国连 接 东 南 亚 南 亚 国 际 大 通 道 确 立 为 我 省 - Z 大 战 略 目标 ,2 0 年 省 委 七 届 03 四次全 会 强调 “ 像 当年抓 要
2o  ̄ “ 才 推 出年 ”之 后 , o 6g 人 民族 文 化 大 省 建 设 进 入 了 全 面
年 我 省 首 次 提 出建 设 “ 族 文 民
化 大 省 ”,2 0 年 制 定 和 实 施 00 了 《 云南 民 族 文 化 大 省 建 设 纲
发 展 的 快 车 道 ,全 省 文 化 事 业 不 断 繁 荣 ,文 化 产 业 加 快 发
大视野下的云南文化产业发展
◆政经观察大视野下的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圈李锐近几年来,云南积极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加快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版权、会展、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珠宝玉石、茶文化等10大特色主导产业格局。
在充分肯定云南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虽然云南2011年文化产业占G D P 的6.11%,但由于云南经济总量较小,云南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534亿元,而广东文化产业虽然只占G D P4.8%,但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却达2529亿元。
差距大而明显,已是不争事实。
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二是文化产业低水平基础上的结构性过剩,省域文化产业结构有着较强的趋同性;三是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不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改变目前这种困境,其关键仍是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加快云南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这也是目前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是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近年来,云南虽然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方面比较薄弱。
如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力的《云南映象》仅仅是一个单项的剧目,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056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化产业链。
而广西凭借桂林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来开发其衍生产品,把演出作为龙头项目,延伸带动了房地产、餐饮、宾馆、娱乐、旅游、音像制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优势是依赖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打造文化产品,而在文化产业链的培育方面则比较薄弱。
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有文化产品,而且更要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只有通过文化产品的延伸打造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
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 力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 地 区最根本 、 最持久 、 最难替代的竞争力。 云南毗邻东南亚 、 南亚 , 我们通过与中国视协 、 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
位合 作 , 连续 两年 举办 了“ 中国 ・ 东南 亚 ・ 亚 电视文 化艺 术 南 周 ” 化 交流 活 动 , 现 了 与东 南亚 、 亚 1 国的 电 视艺 术 文 实 南 4
质量。纵观世界各 国, 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发达程度越高 ,
文 化产 业越 发达 。 化产 业创 造 出巨大 的社 会财 富 , 文 已成 为
发达国家同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美国的电影 、 欧洲的 博物馆 、 本的动漫 、 日 韩同的电视剧等 , 应该说 , 推进文化产
业 特 别有 利 于 像 云 南 这样 经 济欠 发 达 地 区实 现 跨 越 式 发
美好的人生” 。近年来 , 云南各族人 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 加突 和强烈 , 读书难 、 看电视难等“ 文化饥渴 ” 问题 的解决 也越来越迫切。全省文艺工作者要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 以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善于学习 、 勤于思考 、 勇于实践 、 潜 心创作 、 精益求精 , 不断提升思想文化素质 、 艺术品格和道 德修养 , 不断提高明辨是非、 善恶 、 美丑的能力 , 不断增强认 识社会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努力创作 出思想性 、艺术
种深刻 的历 史 现象 。 中华 文化 走 向复兴 的历史 时期 , 在 只
有对 我们 民族 的文化 有坚定 的信 心 ,才 能鼓 起为 民族 振 兴
奋发进取的勇气 , 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 通过学习《 决定》 精
神 , 们对 文化 的重 要性 有 了新 的认识 。 我
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案例
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案例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案例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民族和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云南也不断致力于挖掘和保护本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案例,旨在探讨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启示和借鉴。
一、丽江古城-纳西族文化的代表丽江古城是云南旅游的一颗明珠,也是云南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丽江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了保护和传承纳西族的文化遗产,丽江市政府与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古城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保护古城的同时,丽江还注重展示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如在古城内设立了纳西族文化展览馆,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文化交流的典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一个自治州,这里汇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是一个典型的民族特色文化聚集地。
为了加强与邻国缅甸的文化交流,德宏州积极推动与缅甸民族的合作,组织举办了多次艺术交流活动。
通过艺术展览、演出等形式,德宏州成功地将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到缅甸,同时也吸引了来自缅甸的游客前来感受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
这种跨境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地区间的友好交往,还为云南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文化融合的卓越实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的热带雨林地带,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为了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并推动地区的文化建设,西双版纳积极开展了生态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
通过在当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功地将生态保护与傣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融入自然的旅游体验。
游客在参观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傣族文化,感受到生态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云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脉络
云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脉络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角,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各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和民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云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发展。
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云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脉络。
第一,古代历史文化早在公元前279年,楚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曾对云南进行过攻打。
在此之后,这里便一直被称为“南越之地”,并渐渐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充满生机的地方。
在南诏时期,云南的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并开始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南诏时期的石刻、石像和壁画等文物遗迹,至今仍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云南历史上还曾经历过滇池王朝、昆明段氏王朝、元代大理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印记。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载体,成为了后来云南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依托。
第二,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在这里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享有着特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整个云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傣族文化是云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歌舞宴会和人际交往为主要文化活动。
同时,傣族人民还善于用漆器、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
而彝族文化亦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彝族人民以“阔地巴糕节”、“火把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展示方式。
同时,彝族人民还善于雕刻传统的木铜器、扎染布艺等手工艺品。
第三,文化艺术云南的文化艺术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文学、音乐、书法、绘画、雕塑、曲艺等数十个门类,均在云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由于云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产生了许多交融和互动。
因此,云南古典音乐也以汉传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方式发展了起来。
同时,云南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云南维洛带、三塔海派、滇池派等不同的绘画流派,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云南省文化研究报告-云南省文化行业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4年)
近年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 量。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云南省文化市场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政策扶持
推动产业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 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 企业参与。
多元化消费
随着消费者文化品位的提高,对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将 不断增加,如艺术品、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产品等。
线上线下融合
消费者将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消费体验,如线上购票、线 下观演,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等。
行业发展趋势和机遇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云南省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批具有 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和监测分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营造良好的市场 环境。
04
云南省文化行业投资前景预测
投资潜力和机会
丰富的文化资源
云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传统,包括世界文化 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等,为文化 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感谢观看
市场特点的投资策略。
与当地企业合作
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 地融入当地市场,利用当地企业的资
源和网络优势降低投资风险。
选择有潜力的投资领域
投资者可以关注云南省文化产业中具 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如民族工艺品、 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等。
关注政策变化和法律法规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云南省文化产业相 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便及时 调整投资策略并规避风险。
消费者需求和消费特点
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华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边境地区的多个民族聚居地,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等,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本文将就云南省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云南省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云南省境内共有26个民族,其中藏族、瑶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边境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这些少数民族传承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以下是云南省边境地区几个典型民族的文化特点。
1. 哈尼族哈尼族是中国南方土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境内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族的主要信仰是“黎元教”,是以土地神为主,崇拜自然和祖先的教派。
哈尼族的服饰文化非常独特,他们的传统服装采用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加上白色或蓝色的装饰,使得他们显得又高大,又威严。
2. 彝族彝族是和汉族、蒙古族、藏族、满族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五个主要民族之一。
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临沧、保山、昆明、迪庆、怒江等州市。
彝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
例如,他们的传统婚礼仪式非常隆重,通常需要数百人参加,礼仪程序复杂,寓意深刻。
此外,彝族的歌舞和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
3. 瑶族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云南省的个旧、建水等地聚居。
瑶族信仰瑶教,科学地流传至今。
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歌舞,其莽莽青山,处处格调迥异的婚俗、节日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云南边境地区的旅游资源云南省边境地区美景如画,文化迥异,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这里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三江并流”、“虎跳峡”等景区,还有多样多彩的民族风情小镇,如西双版纳的景颇民族村、泸水的纳西民族村等。
1. 三江并流三江并流位于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
在这里,三条江河分别清晰地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呈现出彼此交织、虚实相生的神奇画面。
2. 虎跳峡虎跳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青龙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峡谷之一。
特色文化产业-基点与视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实践
豪华的中餐厅,总投资1200多万元。 餐厅菜品以中式滇菜为主,聘请中国特级厨师主厨料理的专业技术
团队负责经营,兼顾西餐、韩国菜和柬埔寨菜肴,共近100个品种。现 已经成为吴哥旅游市场中最知名的中式餐饮品牌。
《丽水金沙》
《吴哥的微笑》
• 简介 气势恢弘,阵容庞大,内容精彩绝伦,由柬中两国艺术家共同编创,
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法,浓缩吴哥王朝所有精华,魔幻般呈现多维立体空
间。被观众誉为“柬埔寨鲜活的文化艺术博物馆”。
• 文化建设
《吴哥的微笑》于2012年被政府授予“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 演出介绍 《吴哥的微笑》演出时长为70分钟。
“立足云南,走向全国,打入世界”的发展思路。
《云南映象》
• 打入世界: 《云南映象》将以《寻找香格里拉》的名字进军国际文化市场,在美
国等十几个国家举行160余场演出。 • 看点:演员:75%来自山寨; 表演:红土原汁民族原态; 舞美:远古
现代时空跳跃。
《云南映象》
➢ 观后感受: 陈凯歌(著名导演):(在看《云南映象》时,陈凯歌泪流满面)
③ 铜、砷、钴锑储量居第三位。因此,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
(一)金属工艺品产业
• 有着“有色金属王国”的云南,为云南名族金属民间工艺文化提供了 产业发展的基础。
① 以昆明为核心,辐射东川、个旧、会泽、石屏等地区的发展铜文化 工艺文化。
② 以丽江、鹤庆、香格里拉为重点区域的银器及银饰工艺品文化,进 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的特色名族传统技艺的发展。
《丽水金沙》
• 第一场“水” 水是流动的月亮,折射人类心灵之光;水是如花的女人,穿过情思的
烟雨,跳着柔柔的傣家舞,将生命带入永恒,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 第二场“山”
文化产业化
云南民族文化形态产业化的客观必然性内容提要:文化产业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但对其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
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其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充分利用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最终实现民族文化形态产业化,这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民族文化形态/产业化/客观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既然是产业,也就与其它产业部门一样,文化生产也需要占用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其运行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现实社会再生产过程,其成本要由收益来补偿并得到相应的剩余值以实现扩大再生产。
即便是公益型文化产业,在依靠政府扶持、鼓励和帮助的同时,也有一个“增强经营意识和市场观念”的问题,也必须考虑怎样以尽量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精、尖文化产品,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对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补偿以实现它所创造的新的价值,使之成为争取更大社会效益的基础。
一、文化产业化的概念文化产业化是在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产业机制发展文化,使大多数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壮大,促使文化的建设发展走上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实现由传统文化事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的新型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重要途径。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规律使文化与经济趋同融合的结果,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求,产业化发展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和趋势。
什么是文化产业化?我们认为文化产业化的本质内涵在于文化产业的“化”上,“化”既是过程,又是结果。
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回望
◆政经观察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回望圃邢易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
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
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人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
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十七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市场的驱动,省内外各方力量的促进和参与下,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是一些有影响力优秀艺术作品陆续问世。
小说中,军旅作家彭荆风用自己半个世纪的苦心积累和不懈努力054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创造》杂志写成的长篇纪实《挥戈落日一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夏天敏在相对偏僻的昭通来潜心创作的《好大一对羊》,把不同时代和不同实践中的滇西、滇东北的风土人情及不同人群对社会运动的独特反应用具有巨大震撼力的叙述传递给域内外人民。
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并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200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11场演出,票房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中国云南三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云南三产业发展趋势中国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云南的三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来探讨云南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发展趋势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在云南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南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1. 多元化种植云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因此农民可以通过多元化种植来提高农业收益。
如今,云南的农民开始积极尝试新的农作物种植,如酒鬼花、食用菌和水果等。
这些新的农作物不仅能够提高农业收入,还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农业科技创新云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农业科技的应用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3. 农村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在云南的发展也愈发迅猛。
农民可以通过农村电商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业收益。
同时,农村电商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商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趋势云南的工业发展一直居于我国的前列,但是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云南的工业发展趋势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1. 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云南工业的升级和转型,云南政府积极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
如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云南的工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云南政府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通过推动环境监测、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云南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云南省是一个民族地区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多元文化,其乡村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景区,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相对滞后。
而乡村文化既有其本土化特色,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田园风光和特色文化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因此,开展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1.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
2.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实践案例分析。
3. 分析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对策。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模式和实践案例,阐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促进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案例研究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报刊、统计数据等资料,对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总体分析。
2. 调研法。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云南省的乡村文化产业和相关主体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一手数据。
3. 案例研究法。
选取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较为典型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之处。
4. 专家访谈法。
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对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见解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对云南省乡村文化的现状、实践案例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
2. 揭示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3. 为促进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为相关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5.25•【字号】云政办发[2004]103号•【施行日期】2004.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03号)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地税局、工商局、国税局、文产办等有关部门制定的《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文产办)为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的精神,根据《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特制定以下政策。
一、财政政策1.继续认真落实《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的各项规定。
随着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各级财政应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2.严格按照规定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支持重点文化事业发展。
省级文化事业建设费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倾斜。
3.各级财政视财力安排一定专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云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云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也是一个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都十分丰富的地方。
云南不仅拥有较为壮观的山川河流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历史文化是云南的珍贵财富,也是云南深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云南的历史文化1、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境内包含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陆路交通要道,因此早在史前时期,云南就有了融合多种文化的先驱经历。
历史上,云南和东南亚、南亚之间不断发生着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此外,云南所在的滇池盆地是亚洲最早的文明之一——滇池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该文化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形成了包括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石刻、壁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2、云南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云南是一个拥有众多古城、古镇和历史名胜的地方。
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西双版纳景洪古城等。
此外,云南还有泸沽湖摩梭民族,境内保存着丰富的摩梭文化,古老的“走婚”传统,古朴的木屋建筑,以及迷人的傣族风情,拥有独特的文化风光。
3、云南的民族文化云南有着56个民族,其中许多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尤以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藏族、壮族、纳西族、布朗族、景颇族等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各自实现了与自然相交融的和谐发展。
二、云南的现代化建设1、云南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云南地质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铜、铅、锌、锡等重要的金属矿藏,地热、水资源等也很丰富。
另外,云南建有中国西南第一高速公路、大理机场、昆明火车站、昆明中石化等重要基础设施。
2、云南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云南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新兴产业逐渐壮大,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云南引进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才不断聚集。
3、文化旅游与环境保护云南注重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了许多有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的景点,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游客。
云南还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鼓励人们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云南旅游如何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旅游如何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旅游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旅游业为云南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旅游收入的增加使得当地政府和居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例如,用于修复古老的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文化传承人才等。
在一些传统村落,过去由于资金匮乏,许多古老的民居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
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当地政府利用旅游收入对这些民居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使其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云南旅游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大量游客的涌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云南的独特文化。
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会被当地的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所吸引。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游记等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人,从而扩大了云南文化的影响力。
比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传统音乐,原本只是在当地小范围内流传。
但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欣赏到了这种独特的音乐,并将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纳西族文化,也激发了当地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旅游活动的开展还激发了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他们看到游客对自己的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赞赏时,会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居民们会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
这种参与不仅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云南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城市化对文化的破坏。
在一些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对当地文化进行了不恰当的改造和包装,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保持其原汁原味。
云南以后的发展趋势
云南以后的发展趋势
云南以后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云南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高山、湖泊、森林等,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2. 旅游业发展: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未来将继续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多的知名旅游景点和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3. 优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云南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未来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4. 跨境经济合作: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未来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促进区域经济的互利共赢。
5. 文化创意产业:云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工艺技艺,未来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多优秀的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文化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云南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以生态保护、旅游业、农业产业、跨境经济合作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益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 由此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 包含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 以其独特、生动、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 30年来, 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步伐, 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也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自 1996年云南省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以来, 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从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 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 才能尽早实现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
一、历史:30年来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一定的文化形态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形态,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生长出一定的、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文化形态。
改革开放 30年来, 我国的文化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世纪 90年代初。
1978年 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呼唤社会文化体制的改革。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也由高度集中的、有计划发展国有文化的模式向文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通过调整艺术部门和艺术团体的布局, 以及“ 双轨制” 的改革方式, 使文化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认同, 标志是 1989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 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开始建立。
[1](P23第二阶段:上世纪 90年代———本世纪初。
1992年, 党的十四大召开, 促进了文化体制的改革。
继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之后, 2000年 10月,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在当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文化产业的思路。
第三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随着十六大的召开,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在十六大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础上, 提出要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在全国文化体制发展和改革的大背景下, 云南的文化体制改革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改革开放的初期,伴随着文化体制市场地位和作用的确表现在:一是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如民族戏曲、电影、歌曲等都有所发展:二是基层文化单位都纷纷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活动内容, 纷纷向市场靠拢、大胆创新。
民族文化在这一时期都体现出一种对创新的追求, 已经基本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历史的跨越时期:进入上世纪 90年代, 伴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其他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 1996年 12月, 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 , 加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 第一次提出了“ 让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大省” 。
以此为起点, 云南开始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研究、筹备工作。
在这次工作的一开始, 就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
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从 2003年起, 中宣部开始部署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中央确定将云南的丽江市作为全国综合试点,云南省又追加了大理州和腾冲县作为全省综合试点。
以此为起点,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云南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先后通过了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 3个文件 [2](P12。
2005年又确定为全省“ 文化产业发展年” , 至此, 云南掀起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的高潮。
综上可以看出,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工作不是孤立的,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 云南文化产业建设的工作也不是孤立的, 它是与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同步的, 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中的应有之义和落脚点之一。
二、现状:云南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划分并没有截然的标准,但客观地区分二者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者的区别在于价值目标不同、组织机构的性质不同、资金的来源不同、管理机制不同:简单来说, 文化事业以满足社会效益为价值标准, 文化事业单位属于公共事业机构, 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或社会捐款, 由政府以行政方式进行管理; 文化产业则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价值标准, 文化产业单位属于企业单位, 资金来源于社会投资, 国家通过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其管理目标。
[3](P22自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 文化产业” 这一概念以来, 文化产业的改革一直成为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其发展势头很好。
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本世纪初起步至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也面临一些问题。
由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是民族文化资源,下面我将从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入手来谈谈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居住在省内的 25个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杨燕同(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1《云南社会科学》 2008年理论专辑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209少数民族占云南省人口的三分之一,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七分之一。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方面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依托和动力, 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方面, 云南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造就了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语言文化———云南民族从历史上迄今共使用了 23种文字或拼音模式, 12种文字;艺术文化———云南民族的音乐、舞蹈、壁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存的沧源壁画、纳西古乐等都举世闻名;习俗文化———由于生产方式和地理环境使然, 2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的生产习俗、信仰习俗和饮食文化习俗; 节庆文化———由于民族众多, 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各有自己的节日, 所以, 各种年节、宗教节日、娱乐节日、农事节日名目繁多; 服饰文化; 建筑文化———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程度,造就了云南颇具民族特色的干栏式、井干式、合院式等建筑风格; 工艺文化———青铜器制作、纺织、玉石、大理石制作工艺在云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在, 云南的大理石工艺品、苗族蜡染、白族扎染、鹤庆银制品等都远销海内外。
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
民族文化资源对民族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集中表在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已成为云南众多地州、县的共同认识。
旅游本身就和文化密切相关, 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项目中既可以发展当地经济, 又可以向外传播民族文化, 同时, 可以带动起一方的民族歌舞表演业 (以大型民间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为例, 2003年 8月公演, 两个月就公演 75场, 接待观众 3.5万人次, 票房突破 260万元 [4](P207、民族节庆产业 (如“ 三月三” 、“ 火把节” 、“ 泼水节” 等都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民族餐饮业、民族民间服饰业、民族民间手工业及各项服务业等的迅速发展。
通过特色旅游业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将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民族文化产业。
与此同时, 在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过度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滥用民族文化资源 (如许多民族旅游景点都把大理石、玉石产品当作本地特产售卖、歪曲民族文化等现象,这也有待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来加以克服。
三、前瞻:从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发展云南文化产业如前所述, 云南丰富多样、淳朴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为此, 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就必须从民族文化的特点入手, 必须结合本地的文化资源及文化特质, 理性地分析和把握, 促进云南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云南民族文化具有自身内在的特点: 1. 原始性由于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封闭性、社会整体性极强, 并且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了云南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原始性, 也即大多数少数民族文化处于原生状态,产生于狭小的空间、传承方式简单, 表现形式直观, 所要揭示的是一些生产、生活的基本伦理道德等特点。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这种文化系统中的原始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而, 在发展文化产业时, 必须深入思考民族文化怎样创新的问题。
既要引导民族地区人民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还要引导他们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反对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口味而任意曲解、肢解、滥用民族文化的做法, 这不是创新, 只会加速民族文化的毁灭。
但同时, 也不能一味地“ 复古” , 追求民族文化当中比较极端、片面的东西, 毕竟, 民族文化产业不同于民族文化本身。
2. 脆弱性由于部分落后的民族文化植根于落后的经济方式中,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青年一代怀有强烈的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 抛弃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傈僳族、独龙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萎缩的现象。
此云南民族文化脆弱性表现之一; 表现之二,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多是一种自发性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一些传统的语言、文字的使用率降低、怀有民间绝技的老艺人的去世等, 使民族文化呈现出极脆弱的一面; 其三, 缺乏一套对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健全的制度与机制。
鉴于这种情况, 如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就显得非常迫切。
这就需要一是观念的更新, 充分、准确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地位、作用; 二是充分培养人才———建立职业文化传承人队伍、职业文化产业管理人队伍; 三是建立职业文化传承人制度。
四是调动各种科技手段, 如纳西人建立了东巴文化研究所, 将东巴经刻于悬崖, 把东巴重要经文刻于碑林, 采用录音、录象等现代科技手段, 把纳西人的生活记录下来。
3. 包容性历史上长期多民族共存、频繁地流动交往, 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上与多个国家相连, 多个民族跨境而居, 使云南的民族文化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
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 使落后的和先进的、原生的和发展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多种文化因素共存。
如傣族文化属于东南亚小乘佛教文化圈范围,滇西北地区的藏族、纳西族、普米族则信奉藏传佛教, 白族文化中对佛教中禅宗、道教及儒家思想的吸取, 等等。
这启示我们, 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 不能脱离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 要以多元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从而体现民族文化的个性; 同时又不能片面追求原生态的东西而夸大、曲解民族, 即重视民族文化中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