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
从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看“对话”的魅力
课堂对话可以如此美丽——从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看“对话”的魅力方仁艳我们常把课堂上对学生的回应,称之为点评,有时也称之为评价,其实是一个意思。
余映潮老师说,“评价”限制了思维,显得单薄,若强调“对话”,其功能和角度就多样了。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总有值得你反复琢磨的精彩细节,课堂对话,就是具有无穷魅力的细节之一。
我们先从功能方面来看余老师在课堂上那和学生之间摇曳生姿的对话吧,这样的对话让课堂充满了生命魅力。
余老师的课堂对话,是和学生进行真情的交流。
3月20日,余老师在海南万宁思源学校上课,这个学校的学生均来自于万宁偏远的乡村,其学习起点可想而知。
但余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铺垫引导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竟然可以按照余老师的要求写诗了。
同学们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后,余老师有这样一些回应:“那巨大的困难只会使我们坚强。
”“生活中的困难为什么日后成为我们的怀恋呢?那就是因为你征服了它。
征服的过程充满艰辛,而回忆起来充满幸福。
”这每一句话都是对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抚慰,都是对学生生命的赏识啊。
我想这些孩子们有了今天这样的情感体验,一定会为他们日后的坚强乐观做好铺垫。
余老师的课堂对话,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的修正。
余老师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其中有个环节请学生思考“欺骗”有什么含义。
一分钟后表达见解时,有几个同学说是生活中的苦难、坎坷,后来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是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要勇敢地面对。
”这显然不仅还在重复,而且稍有偏离了。
余老师立即修正她,他说:“生活有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这就是欺骗。
比如,有的人很健康,有的人体弱,对体弱的人来说就是不公平。
这个欺骗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
”紧接着一个学生仍然说:“我觉得生活中有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
”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就是到这个层面了。
余老师就总结提升学生的发言。
他说:“比如说,这种困难是大自然给我们造成的,这同样也是一种欺骗。
你看,同学们懂得了这首诗的含义。
当命运不公的时候,当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困难的时候,当巨大的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这些都是生活对我们造成的困难,但是我们要坚持克服困难,迎来明天。
例谈余映潮先生精妙的语文教学艺术
例谈余映潮先生精妙的语文教学艺术作者:杨高旺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08期余映潮老师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
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笔者2012年参加了河北师大“余映潮语文工作室”,多次聆听余先生的教诲,细细回味余老师的课,渐渐地领略到了他醇厚而精妙的课堂艺术。
一、简约的课堂余老师的课,是简约的课,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简化课堂教学内容,简化课堂教学程序,让教师的课堂活动精练起来,让学生的训练活动充实起来。
例如,在2013年4月份河北师大余映潮名师工作室活动中,余老师执教了一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节《泥人张》。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中,余老师设计了“吟读——笔记——写作——演讲”四个活动,紧紧抓住诗歌的文体特征,创意精致,情趣盎然,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在《泥人张》教学中,余老师设计了“学一点知识、练一下能力”两个活动,巧妙地讲场景、照应、伏笔等小说教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在2012年9月份河北师大余映潮名师工作室活动中,余老师执教了一节《散步》。
课堂上,师生设计并生成了“品情——赏景——析意”三个活动,师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与文学的对话中得到语言的滋养和生命的确证。
这样的课,教学过程看似简单,教学内容却丰厚——简中求丰。
二、丰厚的课堂余老师的课是丰厚的课,这里就要考虑“大量减少”与“大量增加”的问题。
余老师说: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大量减少: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文字手段的使用。
大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碎問碎答和教师的话语量。
大量减少就课文教课文而不重视学生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创新经验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创新经验湖北王世发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近几年来把教研的目标确立在课堂教学的创新突破上。
作为一名教研员,能以身示范,为第一线的老师们上示范课,这种“下深水”的举动的确值得称道。
凡是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他生动精彩的教学演示所感动、所折服。
大家都感到余老师的课有听头,有嚼头,值得欣赏,值得品味,值得研究。
余老师教学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余映潮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是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其教学创新的根本经验有如下四点:一、研究教材,寻找自己独到的发现。
教学独到、新颖,来源于对教材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解。
余老师钻研教材确实有很深的功夫,一般教师发现不了的美点和亮点,余老帅能够发现;一般教师揭示不出的一些规律,余老师能够提示出来。
这就是余映潮老师钻研教材的独特功夫,众老师钻研教材的特点是善于从细处入手,细中见深,深小出新,比如《口技》这篇课文,余老师拎出了一个“善”字,他从三个方面探索课文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艺术。
一是从表演者的技艺看,“善”在对声音的大小。
远近、内外、动静、疏密、张弛、分合。
点面等的描写。
二是从作者描叙的角度看,“善”在文字简洁,全文仅367个字;“善”在文字生动,具有“画面”的特点;“善”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等;“善”在表演者恰当地处理了声音的远近、高低、强弱、轻重,有单声有混响,节奏疾徐有别,三是从作者的构思看,“善”在情节的安排上注意高低起伏,小高潮在前,大高潮在后,中间有一个平静的场景过渡;“善”在有正面的细腻描写,有侧面的尽力烘托,有首尾的反复映衬;“善”在行文有波澜,剪裁有详略,前后有照应,等等。
余老师对《口技》的钻研就体现了细致、全面、独到的特点。
正因为余老师对教材的研究有自己的见地,所以教学能够“出新”,能够给人新颖、独特的感受。
二、积累厚实,建立资料信息宝库。
余老师教学创新的原因还在于他一贯注重资料的积累。
挖掘“美点”,创新设计 ——余映潮的教学案例《背影》赏析
挖掘“美点”,创新设计——余映潮的教学案例《背影》赏析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篇到段,从段到句,即从整体到局部。
这样的教学设计说不上有大的问题,也体现不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拜读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案例《背影》,内心为之深深地折服,即便不看到真正的课堂,这样用心的智慧的创新的设计,也令读者眼前浮现出灵动的诗意的回归本真的“语”“文”的课堂。
附《背影》教学设计:【课文品读】《背影》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语言?抒情语言。
作者用抒情的语言,开篇揭题,表达着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作者用抒情的语言,叙写着窘迫的家境和父亲的艰难;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述着父亲对自己深切的关爱;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感动;作者用抒情的语言,深沉表达着发自内心的忧伤。
《背影》的语言,是反复运用、语中含情的语言:两个“唉”,三个“爬”,四个“终于”,三次“嘱”,还有两次写“踌躇”,两次写“忙着”,两次写“慢慢”,两次写“惦记”,两次写“肥胖”,两次写“再三”,四次写“泪”,四次点“背影”。
反复写再三写的词汇,平实中含着深情,有诗歌的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
《背影》的抒情语言是平实语言和高雅语言的融合。
第一课时第一步:概说课文,把握文意。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概说文章的行文脉络,概说父亲的形象特点,概说你认为的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请从以上四个角度自选一个,用五六个句子,对课文进行概说。
仅仅是“概说文章”,余老师的设计就如此用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创意地概说,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欣然概说,仿佛能看见学生们热切而欢喜的容颜。
第二步,顺势切入课文第六段,进行精锻品读。
(1)朗读第六段。
轻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父亲“背影”的故事。
(内容概括);轻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结构分析)轻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这一段中情感的抒发。
(感情体味)让学生读课文,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余老师将对课文内容、结构、情感的品析和解读,融入到朗读中,深浅层次各不相同,耐人寻味。
余映潮教学艺术评析与启示
对余映潮教学艺术评析与启示一、余映潮教学艺术评析余老师深知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懂得培养学生以生命的敏感,让学生懂得去呵护生命,怜惜芸芸众生,亲近体贴自然万物,知道在学生的心中扬起生命的风帆,使其在生命之河上泛舟轻游。
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有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因为语文的“语文味”,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
没有文本的阅读,怎能从缓缓升腾的热气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怎能听到“鸡鸣桑树巅,狗吠深苍中”的天籁;怎能品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的况味;又怎能感喟“如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美。
天生万物,总在宇宙的造化中,自得其乐地呈现着一份成长中的激情。
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又怎能不让我们心驰之,神往之。
故此,语文的“语文味”,需要在对文本亲近中获得。
要在亲近文本的同时,找寻并发掘出文本的情感因素。
只有当我们的心灵,因为这些情感因素的碰撞而爆发出灵性的火花时,语文的“语文味”才能够焕发。
语文是离不开生活的。
语文的内涵,固然不及生活的内涵那般深刻丰富。
但语文的外延,却隐约可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发现、感受、体会语文的激情,如果不能将语文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将表层的文字与深层的情感结合起来。
那么,语文也就不能彰显“语文味”,而仅仅是汉语知识的集合。
语文的“语文味”,是需要在生活中获取的。
原生态的生活,将现实人生的五味日复一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景观,正是我们走进语文文本的依托。
没有亲近过名山大川,便难以体会秀美风光的怡情养性;没有历练过岁月的坎坷挫折,便难以领略渗透人生后的顿悟与超脱。
语文就是这样,没有厚重的生活积累,一切的解读,便都成了跑马观花浮光掠影之举。
正基于此,在余老师的教学中,他让语文回归到生活。
在他看来,语文的“语文味”,是必须在生活的海洋中滋养的。
惟有生活的阔大,才有语文的阔大;惟有生活的火热,才有语文的火热;惟有生活的激情,才有语文的激情。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拜师余映潮先生摘要:余映潮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他全新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特别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教学艺术的魅力,对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创新,是值得我们反复探究与学习的。
关键词: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教学设计创新随着我国的语文教育迅速发展,随之出现了一大批的语文名师,比如小学的窦桂梅、李白坚等,中学的余映潮、程红兵、赵谦翔等人。
每个名师都在教学或研究中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具备一套教学模式。
本人在此选择了余映潮老师进行某些讨论与探究。
既然本文是谈余映潮先生的教学艺术,那么首先对余映潮先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
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
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
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余映潮老师有几个很重要的特色,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主问题”提问设计以及诗意手法。
下面本人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板块式“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
余映潮——善于创新的语文教研员
余映潮——善于创新的语文教研员张定远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余映潮同志是湖北省中语界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老师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近十年来,在多次学术活动中,我对映潮同志的了解逐步加深。
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
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一、立意高远的教研工作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
多年来,映潮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
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课堂教学能手。
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
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
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
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用映潮同志的话来讲,这五个方面的活动,让他“带出了五支队伍”。
在带“队伍”方面,他是很有方法的,同样地表现出了他工作指导方面的高超水平。
1.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如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文学研讨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试题研究每年进行一次。
如此长抓不懈,如此有规律地、多角度地展开学术研究活动,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又是脚踏实地的积累。
2.很讲究突出活动的主题。
浅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者:张世英 zhangshiying88@1999年10月15日,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湖北大学主办的“迈向21世纪语文教改实验演示报告会”上,上了两节演示课。
一节是《天上的街市》加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节是《论求知》,与会者听后赞不绝口。
他那高屋建瓴的教学设计,生动精美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自古至今,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笔墨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有力地激发学生情感。
余老师善于“披文入情”,他的教学语言既有音韵美,又有文采美,更有情感美。
他在美的意境中引导着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
一、范读具有音韵美。
精彩的篇章本身就体现了语言尤其是汉语言的魅力。
余老师善范读,表现在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读出了名篇佳作的音韵之美。
他范读《天上的街市》,读出了浅吟低唱的韵味;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读出了高远雄浑的格调。
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他读出了美好的想象与热烈的向往之情。
读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时,表达出一种惊喜,蕴含着美好的向往;读第二节“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时,表现出一种赞叹,令人神思飞扬;读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于自由感之中表达出欢乐;读第四节“我想,他们此刻……”时,表现出一种甜美与幸福,最末一个字轻轻地拖了一下,显得余韵悠然。
那丰富的情感与亲切的表情,把听者带入了美妙神秘的太空,让人沉浸在微波荡漾的美好的遐思之中。
更妙的是,余老师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时,朗读技巧令人感佩。
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时,表达出深沉的怀想,带有一股悲壮之情;读“问讯吴刚何所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时,疾徐相间,境界开阔,含有怀念和敬佩之情;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时,一字一顿,高亢遒劲,显得豪放雄浑,意境深远,让人听了觉得荡气回肠。
余映潮老师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浅析
余映潮老师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浅析作者:袁卉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1期摘要:本文仅从“板块式教学思路”、“读写结合”和“主问题引领”三个方面粗略品评余映潮老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思路”;“读写结合”;“主问题引领”引言: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说语文是一颗参天大树,那么阅读就是它的根!在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大行其道之际,我们应该如何构建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呢?余映潮老师用他独特的教学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析余映潮老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艺术。
一、“板块式教学思路”设计的新颖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整节课上下来,会感觉内容繁杂,时间冗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
因此要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生动起来。
而由余老师首创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就使得整个教学思路简洁、漂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一起来看看余老师在上《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设计思路:1、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朗读)2、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品析)3、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精妙的语言无疑让我们感受到板块式教学设计所带来的美感。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映潮老师的独创,也是其主流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堂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板块”与“板块”之间总是那样灵动,总是不见其“板”,板块式教学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是教学结构清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思路设计的诗意化。
再如,《我愿意是激流》的:“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整齐的句式,本身就像一首诗。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余映潮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个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的特级教师。
究其原因,余映潮对语文教学不仅有全新的理念,更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
每次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他总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展示“鲜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听完余老师的课,总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现就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写点感触。
一、“美”的舞台可以这样说,“美”是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灵魂。
余老师每一堂课的设计都以“美”为原点来构思的。
其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
例如设计《提醒幸福》,余老师认为其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生动、意蕴丰美、哲理深刻,所以他将这篇美文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字词品味活动、句段欣赏活动、课文编创活动三个环节,这三环节无一不透着美的气息。
教学余光中《乡愁》,余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品析其结构之美、感受其音乐之美,并用歌曲《乡愁》作为课堂教学的收束,让课堂之美回味无穷。
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他插入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起到了烘托作用,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体味了音乐美,品析了图画美,感受了情感美。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全文美在夕拾朝花、美在性格刻画、美在细节描写、美在情感抒发。
课堂教学设计美,课堂教学用语也美。
教学《七颗钻石》完后余老师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这,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因为有“美”,余老师的一堂课,就是一首诗,含蓄、动人;因为有“美”,余老师的课就是一支曲,轻快、美妙。
二、“块”的碰撞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
所谓“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浅谈余映潮老师古诗词教学艺术
浅谈余映潮老师古诗词教学艺术作者:蔡欣欣来源:《名家名作》2018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87-01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师: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浅谈:传统的做法,是在“导入”设计上做文章,一般耗时5分钟左右。
而惜时如金,讲究课堂效率的余老师则采取的是迅速地直接地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语境,进入课文的情境。
開门见山,明确主题,并介绍了《行路难》的作者,文学常识,然后直入阅读教学的本真——读。
这是课的总起,可谓单刀直入,内容要求非常明确。
二、精心导读科学指导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
1.勾画两个字。
“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
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2.再画两个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
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
“济”,渡过。
“箸”,筷子。
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3.再画两个词。
“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浪”,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
浅谈: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情感的跌宕,霍松林主编《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中这样写道:这首诗给读者的感觉却像纵横驰骋的长篇歌行。
短篇之所以有长篇的格局、气势,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
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语调的抑扬。
首先余老师点出要点。
然后让学生生进行整体实践,齐读全诗。
几次整体指导强化朗读,经过老师的范读学生体验到诗中“百步九折”的味道。
只有整体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反复品味,进一步感知文本,才能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
余映潮老师认为,“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
语文教师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阅读整理工作。
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看似寻常最奇崛——余映潮老师教学教研艺术摭谈
本版特约主持/李华平丨人物丨W抵大师视点看似寻常最奇—余映潮老师教学教研艺术摭谈◎冯大海(荆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20)摘要:余映潮老师精巧实用的创新设计、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成效卓异的智慧教研,填补了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空白,开创了崭新的教研道路。
其求真务实、贴近基层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惠及众人,让课堂教学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
关键词:创新设计教学艺术智慧教研余映潮老师苦心孤诣、宵衣旰食数十载所奉献的教学教研艺术珍品是朴实无华的,没有故作深奥的理论包装,也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根植于荆楚大地,着眼于满足广大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之急需,惠及无数语文教师,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余老师的教学教研艺术独具匠心,具有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巧实用的创新设计余老师的贡献首推阅读教学设计的创新,这是他精心打造的优质品牌。
2005年,他在《光明日报》开辟 “名师说课”专栏,以“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设计”为主题,连续发表了一组文章,包概教学思路的创新谢十X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朗读教 学的创新设计》《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等。
为一位中 学语文教研员连续推出10篇文章,这在《光明日报》的办报史上是空前的。
这些创新设计就其广度而言显然超出了许多名师的视界,从教材的阅读到教材的处理,从课型的选择到教学思路的把握,从教学细节的处理到教案的设计,都有一系列的研究,就连书面练习怎样设计都不放过—差不多涉及了阅读教学的每一环节。
除了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外,就连少有人顾的非文学作品(包括应用文),余老师也进行了专题探索。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教材上有的,余老师的教愤覆盖到了。
余老师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不是泛泛涉猎,而是从其内涵、外延、类别、方法等层面进行了科学界定和系统梳理,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实践的具体指导。
如教材的阅读就有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等,教学思路就有板块式、线索式、选点式、反复式、穿插式、迁移式、整体式等。
余韵绕梁 余味悠长——余映潮的教学语言艺术例谈
余韵绕梁余味悠长——余映潮的教学语言艺术例谈近年来,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以其脚踏实地的教学研究和简洁明快的教学风格,在全国中语界受到好评,被尊为课堂教学大师。
该文以其课堂实录为例,对其教学语言艺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提高广大语文教师教艺与课堂实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感受他运斤自如的风采、开合有致的设计、举重若轻的艺术、浓淡相宜的点拨,广大语文教师会有胜教十年书的收获。
这里,笔者就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和大家分享余老师精湛而巧妙的教学语言的艺术。
“猜一猜,老师给你们训练的第一个内容将会是什么?”——目标揭示,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被动的接受变成积极的参与。
常见的课堂,一开始,教师在揭题以后往往会直接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环节,开宗明义,诚然可以让学生明了课堂学习的任务和重点。
但是,这样的环节也必然形成硬性植入、先入为主的弊端,使教学一开始便板起了脸孔,影响了课堂的气氛,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冲淡了学习的趣味,失却了教学的灵动。
做什么事情都得有目标、有计划,教学亦然。
那么,怎样做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余老师的做法颇有新意,值得借鉴。
我们先来看看《济南的冬天》的开课:师:下面开始学习课文。
猜一猜,老师给你们第一个训练的内容将会是什么?生1:朗读课文。
师:朗读。
多聪明啊!但是假如不朗读呢?会怎么样呢?再猜!师:好,你来说。
生2:熟悉生字。
师:熟悉生字。
对不起,这篇课文里好像生字非常少。
继续说。
师:好,请你来!生3: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怎么熟悉呢?要有方法。
生3:先朗读课文。
师:然后再概括——生3: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哎呀,接得真好。
(师哈哈笑,生笑)你再来。
生4: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内容。
师:还有更新的说法吗?没有了吗?好的,大家请看——(出示屏幕)文意理解,美段细读。
从这一个教学片断来看,教者的用意是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
但余老师一改常态,首先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猜一猜,老师给你们第一个训练的内容将会是什么?”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的,这个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探知教者用意的热情和兴趣,也让学生在不断地调动积累、反思辨析中回顾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明晰了本课的阅读重点。
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关键还是看语文教师的水平。
新时期涌现出了很多高水平的语文教学名师,他们投入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中,凭借着在一线的研究与耕耘,找到了很多解决语文教育高耗低效状况的方法,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艺术形式。
荆州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就是其中的一位,从教研员岗位走上三尺讲台,以极具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理念,他长期耕耘在一线讲台,在语文教育的研究上不断探索,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上的思考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
本文主要以余映潮的著作、文章、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从他的教学理念入手,研究他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展现出来的教学艺术,以余映潮“创新”、“活动”、“积累”三大理念为基础,分析了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巧妙导入、艺术性地发问、精细地组织教学语言等教学细节方面展现出来的教学艺术,试着思考广大语文教师如何从余映潮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获益,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摆脱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是:绪论介绍余映潮的特殊地位,提出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简述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阐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内容及它的内涵和特征,为下文结合余映潮著作、文章而系统地挖掘影响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的语文教学理念做准备。
第二章探讨余映潮的教学理念。
集中探讨余映潮的“教学创新”思想及做法,以及他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必须要充分,“课堂积累”一定要丰富的教学理念。
第三章分析余映潮的课堂教学艺术。
以余映潮的教学实录为材料,对他在语文教学的导入、提问、语言组织等方面的展现出的教学艺术进行分析。
第四章思考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启示。
主要思考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启示。
课堂点拨提升教学艺术探究 ——以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夏》为例
荐No.10 202011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的《夏》一课时,在课堂中精准点拨、总结提升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不仅把课堂学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点铁成金的教学效果,更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对于《夏》这堂课,余老师采用了“板块式”教学。
整堂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板块:整体感知课文;细读、阐释课文;精读、赏析课文。
下面,笔者顺着《夏》这节课教学的三个板块设计,来依次探究余老师精准点拨、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点在愤悱处,豁然开朗第一个板块是整体感知课文。
本堂课开门见山,直奔重点:阅读课文,在文章标题“夏”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字或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个问题既贴近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又颇具开放性,所以问题一出,学生在浏览课文之后,略加思考便有了自己的答案。
有选择从前面添加修饰语的,如忙碌的夏、热烈的夏、金黄的夏等;也有选择在后面添加中心语的,如夏的旋律、夏的升腾、夏的收获等。
学生的发言,基本上仍停留在粗浅、直观的感受层面,并没有从整体上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更没有达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性概括和提炼的要求。
如何把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达成整体把握文本并教学生学会概括提炼信息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余老师适时进行了精准而巧妙的点拨。
这篇文章的原题并不是“夏”,而是“夏感”,将原题“夏感”改为“夏”,是教材编写者根据“多彩四季”的单元主题需要所做的改动。
文章所写的是作者对“夏”的感受和感悟。
这样,在精准点拨之后,学生豁然开朗,发现自己添加的词语都只是文章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并不能概括文章的全部内容。
而要真正准确全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从个性中发现共性的过程。
经过余老师的这个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点拨,学生不仅对《夏》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更从中学到了概括提炼信息的基本方法。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经过多年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探索,余映潮在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问题设计和教学语言锤炼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
从教学组织结构方面来看,他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其中以问答式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直接导入式简明扼要地提示学习任务,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艺术高潮的设计方面,他利用“板块式思路”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巧妙地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利用“主问题”来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他利用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的手段来结课,达到了余味无穷的效果。
在课堂节奏的调节上,他的“板块式思路”教学和“主问题”教学能够灵活调节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看,在散文阅读教学方面,余映潮从体味作者语言以及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入手,选择散文教学的内容;在小说阅读教学方面,余映潮通过解读文本来确定教学的落脚点,并且根据学生小说阅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余映潮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所言志,所载道”。
从教学问题的设计方面来看,余映潮利用“主问题”来创新课堂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规范回答的格式,使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无提问式设题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自由,同时他在教学问题设计时将“主问题”和“板块式教学思路”结合起来,设计多板块式主问题教学,拓展了教学深度和广度。
从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来看,余映潮在课堂教学时,运用语言这一载体,根据不同文本设置不同情境,准确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感悟课文,同时也能运用精准的语言进行讲授。
和学生进行对话时,语言也极富诗意。
当然,余映潮的课堂教学艺术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在课堂导入时多采用直接导入法,在设置悬念方面稍显不足,在课堂结课时语言相对简单,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语文教师要汲取余映潮在教学方面的长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艺术精品--赏析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
课堂教学的艺术精品--赏析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白杨礼
赞》
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使人们不禁赞叹,这是一部精湛的
艺术精品,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理论知识。
这部课程突出把
人民的歌谣和歌舞当作手段,来载体把历史沿革和社会文化传递给人们,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当时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能够切身体
会到民族觉悟在课堂上的影响力。
从技术上讲,这部课程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技巧和古风舞蹈,为每一
个角色活泼而有表现力,使用各种快速、惊险的意象来塑造出强烈的
社会矛盾和精神印象,给观众一种浓烈震撼的感觉。
同时,对学生的
文言文理解、文字表达和数学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可以让学
生在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一段老故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表现上,余映潮老师给了学生们最大的自由,他们得到充分的前期
和后期准备,可以自由练习歌谣和歌舞,表现的时候也不受太多的限制。
同时余老师总是能很好地把握住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水平,按照
适合他们的方式来教学,把老师的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和统一得恰到好处。
总之,余映潮老师的《白杨礼赞》是一件艺术精品,无论是从视觉上、理论上还是有效性上,都使学生们能够以一种愉快、有效益地学习,
受到社会文化、历史与神话等深刻的影响。
脉络清晰 “纯粹语文”的课堂 ——品读余映潮老
脉络清晰“纯粹语文”的课堂——品读余映潮老发布者:孙英梅发布时间:2021-11-13 15:45:44阅读(5)评论(6)脉络清晰“纯粹语文”的课堂——品读余映潮老师《沁园春·雪》的课堂教学青岛城阳一中崔志钢2021年7月,余映潮老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语文同课异构交流和观摩会”上,执教了《沁园春·雪》。
余老师的课堂教学,采用结构清晰富有层次性的“板块式”学习活动设计,平实而又有起伏的课堂氛围,切中肯綮的“知识卡片”,逐步深入的“了解文意”,指导到位的“朗读训练”,重难点突出的“选点赏析”,透露出浓浓的“语文味”,师生双方完全沉浸在“语文”的境界里,无不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是“新课标”在课堂上的展现。
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授课者的意图清晰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然于胸,而课堂就是遵循这些步骤逐一完成,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回顾余老师课堂教学的开端部分,他采用多媒体屏幕显示并掷地有声地读给学生听明白。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活动”有四项:一、初识课文;二、了解文意;三、练习朗读;四、选点欣赏。
下面逐一进行。
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板块来评点和赏析余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知识卡片厚铺垫,洞若观火价值高“初识课文”是第一板块的学习活动。
余先生对相关的背景资料作了严格科学的技术性整合,以“知识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呈现过程中做了适当的解说和延伸。
四则材料的内容分别是:知识卡片一《沁园春·雪》的作者*(1893——1976)中国*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书法家。
知识卡片二《沁园春·雪》的创作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确立*在当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陕北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
1945年8月,*赴重庆与*谈判,柳亚子索句,*手书此词以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
余映潮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个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的特级教师。
究其原因,余映潮对语文教学不仅有全新的理念,更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
每次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他总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展示“鲜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听完余老师的课,总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现就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写点感触。
一、“美”的舞台
可以这样说,“美”是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灵魂。
余老师每一堂课的设计都以“美”为原点来构思的。
其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
例如设计《提醒幸福》,余老师认为其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生动、意蕴丰美、哲理深刻,所以他将这篇美文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字词品味活动、句段欣赏活动、课文编创活动三个环节,这三环节无一不透着美的气息。
教学余光中《乡愁》,余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品析其结构之美、感受其音乐之美,并用歌曲《乡愁》作为课堂教学的收束,让课堂之美回味无穷。
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他插入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起到了烘托作用,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体味了音乐美,品析了图画美,感受了情感美。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全文美在夕拾朝花、美在性格刻画、美在细节描写、美在情感抒发。
课堂教学设计美,课堂教学用语也美。
教学《七颗钻石》完后余老师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这,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因为有“美”,余老师的一堂课,就是一首诗,含蓄、动人;因为有“美”,余老师的课就是一支曲,轻快、美妙。
二、“块”的碰撞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
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
所谓“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这几个“板块”,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地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
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例如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构思了四个板块: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自己——导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
这四个板块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了这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整合在一起,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个性化朗读、艺术性改写、对比式评说,极具文学欣赏品位。
很多的时候,一篇课文教学设计也可以简单地由两大板块构成:读——理解课文内容;写——分析课文内容。
教散文《秋魂》可以,教小说选文《林黛玉进贾府》也行,均可用此由读到写两大板块结构法。
对于“块”的生成,可以迁移,可以拓展,可以穿插,可以烘托,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品”的海洋
有了“美”为灵魂,有了“板块”做框架,那么完成一节课还得运用手段或方法,这便是“品”——品读、品析。
余老师的“品读”,其目的是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当然,“读”的品种不同,目的、作用便不同。
教学《秋魂》中的“读”有三步:快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中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抑有扬,渗透感情;选点精读,读出其中的意蕴。
教学《口技》,余老师要求朗读课文五遍;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
五遍读好读完,就完成了全文的主要教学过程。
此外还有极富特色的串读、点读、选读、悟读、比读、联读、类读、练读、演读、写读、背读等,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也就完成得轻松自如。
“品析”更是余老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它是建立在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
比如教学《故乡》,余老师引导学生品析文中之妙:一个场景之妙,两个孩子之妙,三处长烟管之妙,四处老爷之妙,五次无
言之妙,第六个孩子之妙,七个苦因之妙,八个单音节动词之妙。
教学《荷塘月色》,余老师设计的品析话题有:《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抒情、《荷塘月色》中的融情入景、《荷塘月色》中的“心情”、《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荷塘月色》的动与静、《荷塘月色》的比喻美、《荷塘月色》的叠词美、《荷塘月色》的画面美、《荷塘月色》的结构美,用文学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绘画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音乐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影视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很多时候,“品析”借助提问来完成,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举例说明;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纸船》,并与冰心的《纸船》比较,谈谈你的感受……
课堂上有了充分的品读、品析,这节课一定是一堂富有生气的、有血有肉的课。
以上仅是笔者的点滴感悟。
纵观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特点,我以为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要: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以“美”为灵魂,以“块”为框架,以“品”为手段,突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氛围,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长远、全面的发展,给了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为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
(陈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