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与觉醒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下面就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过分推崇新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过分推崇新技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炫酷和时尚,忽略了技术的实用性和教学的本质。

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对策: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要适度,不能为了追求新而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且灵活运用,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盲目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仅仅为了展示自己的创新和独特,而忽略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好的,但前提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定性评价,也要注重定量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

三、过度追求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学生自治,放任学生自由发挥,而忽略了自身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学生自治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适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自主思考,又能够得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忽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只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遵循课改理念 走出课改误区

遵循课改理念 走出课改误区

遵循课改理念走出课改误区摘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课改理念认识不深、把握不准,课堂实践简单机械、费时效低等问题,本文就如何遵循课改理念,突破课改中的困惑与挫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学生主体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滥用表扬思考与对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更是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目标的重要舞台。

让教师如何走出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刻、课改影响教学质量、课堂表扬激励不科学等误区。

下面谈一谈看法及对策。

一、走出课改影响教学质量的误区(教学质量≠考试分数)传统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搞课改就会降低教学质量,这一观点在教师中具有普遍性且许多教师笃信。

持此观点的教师是把教学质量等同于考试分数,视学生学业成绩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学生考试分数高即代表教学质量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考试分数是教师的“命根”;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能力差,成绩提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产生此认识和现状的根源,一是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教学质量的真谛,将教学质量的好坏肤浅地认为就是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二是教师没有走出“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怪圈,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不够,忽视全体全面发展,淡漠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精神、实践精神的培养。

就以上问题而言,我们认为真正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即德与能,也就是说品德如何,做人如何,会不会自己学习等),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有没有比原先进步,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只有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学生考试分数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课改后的课堂,实际上是教师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它不仅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力求学生100%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处处能感受到教师期待的眼神,发自肺腑的恳切激励,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一大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

以下是我认为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解、笔记、检测。

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多年,尽管有些教师尝试过某些改进,但大多数还是习惯于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让学生感觉极其枯燥和繁琐,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没能让学生真正地消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方式。

对策教师们应该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问题解决和试验等课堂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也可以在不同的课堂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视野。

二、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缺乏重视教育者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理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动力,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自主而自主,就很可能又会掉入某些误区。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教育者可以把学习过程分成若干个段落,每段都尝试由学生自主完成。

在一段时间之后,互相分享交流,讨论彼此的学习成果。

这样的模式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锤炼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创造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

三、教育媒介选择问题作为当前的教学工具,教育媒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媒介的时候,往往只会选择那些流行的,众所周知的教育媒介,而这些媒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如开发(制造)新的教育教学媒介的效果好。

教育者应该考虑更具有科技含量和更符合学生习惯的媒介(比如网页或应用软件),或者是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些新形式的媒介(比如激光投影)。

这些教育媒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

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一:过分注重技术应用,忽视教学本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教学中的技术应用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许多学校和教师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用于引进和应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视。

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本质被忽视,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炫技和卖点。

对策:教师应该重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去,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误区二:机械执行教改方案,缺乏个性化实施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机械性地执行了一些教改方案和政策,没有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导致改革举措的效果不佳。

这种机械执行教改方案的做法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和专业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改方案和政策,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引导和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教师也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误区三:重视形式教改,忽视内涵建设一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改革,如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资源的引进等,而忽视了内涵上的建设,即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改革的表面功夫,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

四、误区四:贪图速成,忽视长期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希望能够迅速看到改革的成效,往往急功近利,贪图速成。

他们对教学改革的成效要求过高,一味地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长期的教学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和改进。

以下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追求形式而忽视内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过于关注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内涵。

他们热衷于多媒体、互动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却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解析和学生思维的引导。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对策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解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解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

一方面,教师要准确理解所教知识点的内在结构与逻辑关系,能够给学生清晰地呈现知识的体系框架;教师要能够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误区二:过度依赖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沉浸于课本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知识的机械化记忆。

对策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资料、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发展。

误区三: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他们注重灌输和传授知识,追求学生的表现和记忆,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缺乏关注。

对策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解决这些误区。

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一、追求形式化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第一个误区是追求形式化改革。

有些学校或教师为了表面上的改革,只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忽略教育教学内容的本质,并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授课形式上的变化包括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但是这些形式上的改革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对学生的视听感受产生一些表面上的影响。

对策:要重视教学改革的内部效果,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和思路,注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课程的内在联系,同时发扬创新精神,多做探索尝试,在教学创新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真正受益。

二、过度依赖教材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第二个误区是过度依赖教材。

现行教材的编写深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制约,许多内容的编写会因为篇幅限制或者认知深度的考量而存在不充分或者不合理的现象,因此,纯粹按教材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局限性和阻碍,而且,过多的关注教材的内容,也可能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和无法深入理解的问题。

对策:教师应该注重寻找教材的延伸与拓展,通过筛选、整合、创新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创新,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三、忽视学生需求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第三个误区是忽视学生需求。

在任何时候,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对于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但是有时候,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无法集中精力听讲。

对策:将学生需求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首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因素,通过丰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拓展知识内容等渠道,满足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误区一:过度强调教师的角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教学内容和方式基本由教师确定。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过度强调教师的角色会忽视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一: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误区二:排斥传统教学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教育者开始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它们过时和无效,追求新的教学模式和工具。

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有其优势,如纸质教材的重要性和笔记的作用。

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可能会忽视这些优势,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二:综合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兴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综合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兴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并结合教育技术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误区三:过分追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一些教育者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困难,并且无法深入教学内容。

过分追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欠缺系统性和深度性,影响学习效果。

对策三:均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性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均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同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是指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迷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新技术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迷信技术,认为技术就是教学的灵丹妙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身。

对策一:技术应服务于教学。

教师在采用新技术时,首先应该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对于一些内容简单、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传统的板书和讲解可能更为有效。

对策二:合理使用技术辅助教学。

教师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技术的辅助作用,而不是让技术成为教学的主角。

要注重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配合,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二、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形式,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他们关注的是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的运用,而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深入讲解和思考。

对策:内容为王。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课堂内容的设计和布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

只有保证了内容的质量,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形式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应该为内容服务。

三、过度关注学生感受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关注学生的感受,希望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常常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游戏、竞赛和表演的场所,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对策一:注重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单纯追求学生的笑容和掌声。

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四大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的四大误区
前一种情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制力,后一种情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吸引力。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指责学生没有课堂自制力,但却发现这种指责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提高课堂吸引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学到知识。教师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教法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浓,学习效率就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当好组织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低年级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提高课堂吸引力就是让学生更乐意于上课,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学科课程,也为了让课堂教学因为融入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富有现代气息。
【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课堂上睡着了,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生太不象话,既对不起自己的学习,又没有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睡着了呢?
第方面是学生自己想要睡觉,他就主动地睡着了;另方面是学生被无趣的课堂催着睡觉,所以他就被动地睡着了。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高效化的误区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高效化的误区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高效化的误区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了,但是现在的现状是越来越让人揪心。

用著名改革者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的话说:“大量的改革,大量的培训,把会上课的培训成了不会上课的,把上真课的培训成上假课、作秀课的……”诚然,现实的状况并没有刘老说得那么严重,但确实是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如何上课才能真正地说得上是高效,越来越得到多数的改革者和一线教师们的重视。

因为我们看到的作秀课太多了,我们必须承认:那不是我们想要的。

为了让课堂越来越有效率,改革者们一路前行,先后出现了山东的“三三六”教学、上海的“成功教学”“后茶馆式教学”、杨思的“先学后讲”……大量的模式纷纷出台。

然而在学习他人模式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学习的老师们不禁要去思考,是不是每种模式都是适合我们的学生呢?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没见过的模式吗?我们真的不会教书吗?其实,这些所谓的模式并不是很新鲜的,它们不过都是我们平时用过的方法和教学方式,只是我们没有静下心去研究,没有俯下身子去观察学生罢了。

用“后茶馆模式”的创始人张人立校长说到的“其实这些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学一学,都是我们平时正在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只要我们适当地改变顺序,这就是所谓的改革了……”诚然,改革也并没有张老说得这么简单,但也确实对我们没有那么陌生。

经过多年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些改革是我们进入了误区。

一、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配角师道尊严,要还是不要?学生为本,到底要怎样才是真的为本?教室的一团混乱就是所谓的“学生为本”了,我想这不是学生为本,这是在抹杀教师的教学作用。

如果真能不要老师,那教学就不能称之为教学了。

我认为,教学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师的作用就是把经验中需要大量实践得出的经验间接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所以教师不能彻底退出教学中,这是永远不能变的。

二、注重合作学习,轻个体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1

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1

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冷水江市桃园学校陈婧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约2个月的时间,在探索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一定的误区。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八个环节”的死搬硬套。

很多老师,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包括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现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学习和推行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

于是有的学校把洋思的“学案”引进来了了,每节课都设计“学案”、“练习稿”,学生人手一份。

很多学校买纸都是吨吨的买,耗费非常大。

可是洋思是民办学校转型而来,他们的收费和我们的差距太大,这样导致很多学校也是不堪负累,叫苦不迭。

况且洋思模式是一种中学比较实用的模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小学都可行。

所以很多老师提出了在小学低段不适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甚至有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去。

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因为有的老师把课堂教学改革简单的理解成为洋思模式的学习和照搬。

更准确的说是洋思模式“八个步骤”的简单套用。

有老师在提议中所说:教学方法应该百花齐放。

的确,“教无定法”,每一个教师都有每个教师的个性和特点,每一门学科也有每门学科的特点。

我们不可能死帮硬套的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某一种教学模式。

但是,我们学校为什么会先借鉴洋思的模式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呢?这是因为面对这次改革,我们也很茫然,我们也找不到方向和突破口,我们只能借鉴别人先进的、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那我们可以从洋思模式中学习些什么呢?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用“兵带兵”“兵强兵”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老师的精讲点拨。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的老师也提出这样的质疑,课堂教学改革到底要改成什么样的模式,才算是真正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想确定一种什么模式应该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一种比较可行的模式来促进我们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终改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双赢”。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地转型与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以期让教育更加契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然而,课堂教学改革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

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一、习惯性地使用PPT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课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PPT成为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

但很多老师却习惯性地把课堂变成了PPT讲解模式。

这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往往会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进而对教育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在使用电子课件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并把PPT设计成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富有互动性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另外,老师还需要注意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要过度依赖PPT。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是有些老师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不匹配,往往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兴趣不高等问题。

对策: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将教学内容与教材进行匹配,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课程知识。

同时,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说者”,而学生是“听者”。

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人物,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对策:老师要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参与和交流,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给学生过多压力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担,进而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

对策: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愿和主动的情况下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尊重与关爱,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精选文档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精选文档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但是,在目前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一、视放任自流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任自流学习”的现象出现。

新授课程,教师只是提出预习后便撒手不管,学生只好机械地读读课文,写写字、词而已,缺乏学法指导。

新课标尽管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又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规定,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学生“爱学”、“会学”。

因此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加以引导,必要时应提出要求,如:课下让学生收集资料、图片,按照课前提示及课后思考练习,自读自悟,最终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讨论的假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后,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教师讲的越来越少,学生活动越来越多,课堂讨论就是其中之一。

讨论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假讨论”现象越来越多,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

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

这不能真正的起到讨论的作用,实际上对教学无用。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1]然而,在我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革存在明显的误区,不利于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

本文将根据教学实践分析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误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64-01新课程改革是建立在新的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其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叶澜教授说过:“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应包括“五实”,即备课要扎实、教学内容要充实、课题资源要丰实、教学心态要平实、教后反思要真实。

”一、课堂教学误区(一)教学目标的误区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依据,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一些教师在利用新课程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使教学目标游离于课堂之外,一味追求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变成了无轨电车,导致教学结构松散,教学内容不确定,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效果。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认识的错误和偏差反映了教师培训不到位,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有待于提高。

(二)教学方式方法使用误区1.合作学习。

目前的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为教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未进行思考与设计,教师作为仲裁者,出现了讨论泛化、应付式、形式化讨论,教师控制讨论过程,学生未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在课改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存在一些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课堂教学缺乏实质性的改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就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盲目提问,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都把少讲和不讲作为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师开始满堂课提问,且问题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往往没有层次没有含金量,有的非常浅显的表面化的也变成了问题,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表面上,课堂是热热闹闹,气氛空前,但一节课下来,沉淀下来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什么能力,可想而知。

再者,这样的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地位,整个课堂仍是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来转去,学生的主体性活活地被抹杀了。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其功能至少有五点: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二是解决学生疑惑;三是进行思维训练;四是激发学习热情;五是指导学习方法。

提问应具有适应性、启发性、鼓励性、及时性。

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避免走极端。

属导入类、消化类的提问难度不宜过高,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应设置一些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有弹性。

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发问,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引导学生来提问并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的主动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也更易引起其他学生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发问,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也就是说要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盲目追求课件的多,新,奇,课堂内容主次不分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它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优质课。

浅析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作者:段宏林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04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既不单要让学生学会,还得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单传授理性的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创新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长期的基层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课程理念的理解上有些偏颇,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忽左忽右。

如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关系需要摆正。

1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依然故我。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争当火车头,争做方向盘,拽着学生向前走。

教师说走就走,说停就停,说转弯就转弯。

课堂上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思想,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丢失殆尽,名存实亡。

此种教法被称为“穿新鞋走老路”,即教的是新教材,用的是旧概念。

此外,也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丢失严重,他们为了显示自己教学观念超前,课堂上自己不讲、不写、不导,从上课到下课尽是让学生一窝蜂地小组合作讨论,搞人人发言,开放式教学变成了天马行空的“放羊式”教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切“权利”都交给了学生,教师靠边站,从一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复杂的、多样的:当学生的观点偏颇,见解浅陋时,教师是领航员,用明亮的夜灯点亮学生的心灵;当学生见解独到、新颖、有创意时,教师是观众,衷心地为学生喝彩。

2 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像一片挥之不散的阴霾,笼罩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一直蒙着灰蒙蒙的颜色。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误区小议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误区小议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误区小议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课堂讨论”代替“小组合作”、“多媒体”代替“教师行为”、“放纵”代替“开放”、“热闹”、“表扬、鼓励”代替“评价中肯”,等等,甚至走入了“误区”。

本文对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期能够与同仁们一起,更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误区钱守旺先生《走出课程改革的误区》一文论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等八大误区。

一、“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各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

然而,在一些學校,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再加上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使集体备课误入歧途。

表现在:1、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集体备课“一包到底”,“千人一面”;2、注重课前,忽视反思,重视预先备教学重、难点,却忽视了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反思,没有给教师提供交流反思的平台,不能促使教师不断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3、重视集中,忽视交流,有的学校重视集体备课的规范,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这样却失去了集体备课最真实的东西,全体老师的参与性。

4、注重任务,忽视质量,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本册教材的各章节划分给同年段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个任课教师分头编写教学预案,或到网上寻找各课时的现成教案,成功下载,然后进行适当删减与必要补充,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行,却失去了“集体备课”的真正价值,脱离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其后果是使教师养成懒惰的恶性,是一种无效的形式。

二、“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主导,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表现方式有两种:1、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入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

反思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误区

反思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误区

反思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误区反思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误区新课程改革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新课程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生命活力。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回首许多教师的传统教学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其中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

误区之一:课程改革就是换一套教科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教材)的逐步实施,人们发现,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在呈现出百花齐放局面的同时,教材”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有加快的趋势。

从义务教育教材的使用到高中教材的更替,近年来,中学化学新教材的培训几乎没有停过,这次课程改革的实施也不例外,于是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只是和以前一样,换一套教材而已。

那么,这次课程改革真的仅仅是换一套教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

就学科教师而言,需要学习钻研的也不仅仅是一套新的教材,新的教育观念需要我们理解和确立,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我们熟悉和钻研,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领悟,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技能需要我们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

误区之二:只要探究,不要接受长期以来,中学教学主要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应用”,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是创设一些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因此,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相互对立的,新课程教学应倡导探究性学习,抛弃接受式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与觉醒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且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动态。

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总是产生怀疑和抱着观望的态度。

据了解,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与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1.误认为课改就是给自己添麻烦;部分老师错误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给自己添乱或自找麻烦,因为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习惯都被打乱了。

一旦乱套,就意味着要从头再来。

一旦从头再来,就意味着又要折腾一番了,这又何苦呢?
分析与建议:从表面上来看,课改确实会带来新的挑战和触动,因为改革本身就意味着要发生变化。

但必须明确的是,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课改是为了发展,一是为了老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在起步阶段,由于师生均不适应,所以会有一段适应期和磨合期。

但只要走上正常的轨道后,你就会发现课改会带来种种新变化和惊喜。

课改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而且也是老师本身。

所以,老师大可以消除错误的认识,树立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2.误认为课改只属于青年教师的事;现在在中年教师当中(特别是上了40岁左右的老师,当中还包括一些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心中往往有一种潜意识: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青年教师的事,因为他们更有活力和潜力。

对于中年以上的老师来说,毕竟是为时太晚了,机会还是给年轻人吧,要改就让青年教师去改吧,让我们维持现状就好了。

分析与建议: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课改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和“特区”。

无论你是处于哪个年龄段的老师,你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我们无法想象,在同一个班里,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老师带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又叫学生如何适应呢?事实上,课改是没有“特区”的,当然也没有迟早之分。

只要你下定决心,与课改大队伍一起出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就没有老少与迟早之分。

相反,年长的老师还更有经验和底气,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同样可以实现新的突破。

3.误认为课改就是改变一切;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改变和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

如果改得面目全非的话,自己就无所适从了。

分析与建议:事实上,课改也并非是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改革并非是彻底颠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改进。

例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能缺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也是重要的。

老师要改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并非是把你的“武功”都废掉了,而是在一个新的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新的风采。

只要你是“英雄”,照样还有用武之地。

4.误认为课改效果不一定比以前更好;一些比较有经验而且教学业绩也不错的老师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教得不错,每年的教学业绩也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不搞课改感觉也不错,为什么要非改不可呢?
分析与建议:课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对于哪些有经验或教学业绩不错的老师来说,目前的教学状态与教学业绩只能说明过去和现在,但无法决定和改变未来。

时代不断发展,学生每年变化。

过去的经验与业绩只能代表过去,过去的好并不等于最好。

随着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本身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都会有更大的突破。

为此,千万不要以自己的过去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不要凭所谓的经验而影响了学生的未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