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审题误区浅析
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及对策
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及对策作者:余雯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10期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话题作文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就选拔性考试来说,话题作文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从作文教学来说,对扭转不良的文风,纠正写作文说空话、说假话的弊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然而,就是因为其“开放”、“自由”,学生在作文时也时常闯入一些误区。
为此,我对日常作文教学和学生考场作文中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作了如下总结:一、误解话题审题不准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
一些考生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扣题,写起来就可能陷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误区。
还有一些考生误认为话题就是题目,将话题作文前的提示语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等同。
有的开篇就引用提示语原文,或把提示语当成议论文的论据,或当成记叙文的情境等。
这种种做法都是违背话题作文的写作原则的。
对策:阅读材料认真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
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
因此,它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和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或拟一个字面上和话题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话题有强烈的内容联系的作文题。
同时,要想写出佳作,不能只看材料的表层意义,还应该从材料中悟出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深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厚度的文章。
二、重视开头忽略结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考生拿出看家本领,使出浑身解数,在文章的开头上下功夫,以期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凤头”。
然而,往往忽视了结尾的作用,草草收尾,导致整篇文章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表达的效果。
让学生走出话题作文拟题和材料作文审题误区
让学生走出话题作文拟题和材料作文审题的误区作文历来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从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又占据着作文的半壁江山,因此让学生掌握这两类作文的写作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本人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发现学生对话题作文的拟题和材料作文的审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话题作文拟题误区及对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文章眼睛。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好一半分”,尽管这种说话片面,但在阅卷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见给文章拟一个好的题目是多么重要。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看,话题作文虽然已经处在第二层级,但它仍以自己独有的优势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话题作文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内容、立意、文体、技法的开放有利于考生在话题提供的原野上自由驰骋。
在为话题作文拟写题目时,看起来简单,但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中拟写题目也确实不轻松,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照抄话题。
把话题原原本本地作为文章的题目,如写作训练中学生就直接以“路在脚下”、“心声”这些话题作题目进行写作。
二是错把话题视作主题、观点等。
在话题前添加“小议”、“浅谈”、“试析”等词,以此作题目,如“小议诚信”、“浅谈宽容”、“话说尊重”等,这些均显得呆板、陈旧,也给读者不新颖的印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有三:(1)有些考生一时想不出好题目,但又怕偏题,求稳心切,就干脆照搬话题;(2)有些考生没弄清话题与标题的区别,认为话题像题目,与其苦想不如就地取材;(3)认为话题是命题老师给出的文章观点、主旨,殊不知“话题”是谈话的中心,是为考生设置的谈话情景,是限制考生写作的内容和选材的范围。
怎样让学生走出话题作文拟题的误区呢?我认为在拟题时可以参考以下一些方法:1、引用法。
就是直接引用或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成语、谚语、诗歌等来做文章的标题。
如化用名著作标题《爱是这样炼成的》,引用歌词作标题《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化用诗歌名句作标题《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这样拟题就显得灵活新颖,别具一格。
高考作文阅卷误区解析
高考作文阅卷误区解析高考作文阅卷是评判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处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评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得分不符合其实际能力水平。
本文将从主观评价、偏见和标准均一化等方面,对高考作文阅卷中的常见误区进行解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主观评价误区在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可能存在主观评价的误区。
这种误区往往基于评卷老师个人的喜好、经验和主观意识形态,而不是客观评价学生作品的质量。
这可能导致评分不公正,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是,加强评卷教师的培训和规范。
评卷教师应该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建立评卷组织监督机制,确保评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偏见误区评卷过程中,评卷老师可能受到个人的偏见影响,对作文内容和风格有所偏好或偏憎。
这可能导致相似的作文得分差异较大,给学生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感。
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是,加强评卷规范的制定。
明确评分标准,对于作文内容和风格的要求,要求评卷教师公正客观地评判,不受个人偏好的干扰。
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评卷中的偏见。
三、标准均一化误区在评卷过程中,不同的评卷教师可能对作文评分标准存在理解上的差异。
这种误区可能导致相同水平的作文得分不一致,给学生带来不公平和不稳定的评价结果。
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是,加强评卷标准的统一性。
制订明确的评分标准和评价要求,确保评卷教师对作文的评判标准一致。
并建立评卷结果复核机制,在评卷结束后对部分作文进行抽查核对,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结语高考作文是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处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然而,在评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评价、偏见和标准均一化等误区可能导致评分不公正。
为解决这些误区,我们应该加强评卷教师的培训和规范,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明确评分标准,减少个人偏好的影响;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准确评价。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分析及对策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分析及对策摘要: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无疑是一出重头戏,想要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题材新颖,出类拔萃的,真情流露的文章就是取胜的关键。
而当考生看到作文题目时,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审题,审好了题,拿捏好题目的出题方向,才能扣紧题意,写下洋洋洒洒的文章。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高考作文教学方法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趋向于开放性、多元化,但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使得考场上有些考生天马行空地侃侃而谈,最后离作文题目的要求越来越远。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考作文的审题误区,并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给高考作文把把脉——审题误区分析想要走出题意模糊的误区,考生首先要了解的是常见的审题误区有哪些,了解了各种高考作文的“陷阱”以后,才能切题作文,命中题意,这就是所谓的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道理,高考作文常见的审题不明毛病如下:(一)混淆概念,乱点鸳鸯。
有些题目的意思容易被考生误认为其他的含义,或概念被混淆,以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2006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是以“意气”为题的命题作文。
并且还列举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意气”一词的三种解释。
但有些同学偏偏生搬硬套,硬是把它和“义气”混为一谈,乃至于偏离了题意。
(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只看到材料某几句主要的话,对于题目的背景语熟视无睹,以致对题意的理解很片面,为什么作文中要提供一段背景材料或者背景语,这往往是命题者为考生用心设计的某一种情境,利用不同的背景语或材料来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审好背景材料的内容,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例如,2009年江苏省的高考题目: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很多考生一看见“时尚”二字,就开始侃侃而谈服装、电影、明星等内容,但是忽视了“品味”二字,“时尚”是什么?考生首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材料中,出题者就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内容: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方法作者:吴浔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28期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了解作文审题的误区,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就显得很重要。
下面就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考场作文命题模式来简单谈一谈作文审题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一、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审题误区一: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
这主要表现在对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出现偏差,只取其片面,不能触及概念的内涵。
如“知足常乐”,片面地理解“常乐”就是一种取得物质满足的简单快乐,就是一种享乐,触及不到精神和思想的领域,造成审题失误。
解决方法:如果文题只是一个词,我们不仅要理解该词的字面含义,还要认真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分析这个概念(即词)的内涵和外延。
尤其要关注概念中对题意起决定性或导向性的意义,只要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为立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审题误区二: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如果文题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同时有多个概念,那么各概念之间就存在各种关系。
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因弄不清概念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兼容并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和是非取舍关系等,而造成审题失误。
解决方法:弄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地解剖题意,就能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
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两个概念之间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可以侧重写其中的一个,但是必须兼写另一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要考虑其反面借鉴的价值,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审题误区三:忽视隐性要求。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中往往隐含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性要求。
这些隐性要求对文体和写作手法进行了隐性的限定。
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忽略了这些隐性要求,就会出现审题偏差。
如“诗意地栖居”,“栖居”不仅仅指生活本身,大写特写如何住得好,房子设施豪华等,只理解到这个层面,就未免显得太肤浅了。
这里的“栖居”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思想精神的着落处、寄居所。
高考作文审题的七大误区
高考作文审题的七大误区读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你问我高考作文最应该注意什么。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精准读题。
因为,审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
为什么说是第一能力?因为作文题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
规定性是防止套作,你必须依题写作,而不能自说自话;开放性是为你的写作才情提供空间,你可以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尽情发挥。
所以,考场写作的前提是“写对”,只有在“写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写好”。
我想结合同学们在审题中易犯的错误,给你稍作提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误区一:剥离语境,泛泛而谈。
同学们在审题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
这里有两种情况。
其一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关键词,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
殊不知,水草一旦离开了水就不再是水草。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材料如下: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面对这道作文题,有同学就从船主或修船工的角度提炼出“学会感恩”或“拥有职业操守”,以此为话题来写,而脱离了材料语境。
在那年的阅卷报告中,明确写道:“若考生只是在文中泛泛而谈‘感恩’‘责任’‘职业操守’‘细节决定成败’等,则均应视作偏离题意。
比如,谈‘感恩’,考生只能谈对关心、爱、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而不能泛泛地去谈对自然、社会、祖国、挫折等的‘感恩’。
”因此,你要避免从材料中抽取话题泛泛而谈,而要将水草放还水中,在材料语境中把握关键词的语义。
如果写“拥有职业操守”,不能写成商人不缺斤短两、不掺假货等。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和对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和对策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和对策话题式作文自1999年首次引入高考语文试卷后,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开放性特征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这种新型作文模式也赢得了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话题式作文较传统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而言,限制性少了,审题难度降低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大了。
可以说,话题式作文是命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话题式作文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其开放性,即文体开放、立意自主、选材自由,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擅长、爱好、个性特征来独抒性灵。
这种命题方式为学生展示写作个性、发挥创造性提供了一个舞台。
于是学生极尽写作创新之能事,寓言、童话、戏剧、小小说等形式争奇斗艳;记叙说理平分秋色;高分作文、美文佳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但也正是话题作文给学生太多自由了,学生疏于审题,淡化文体意识,误入了写作禁区。
综合起来,话题作文写作常见的误区有:第一,审题的失误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审题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审题准确与否决定文章之成败。
常见的审题失误有:(一)淡化话题的审题。
认为话题限制条件少了,只要遵循“与话题有关”的原则即可,这实质上是割裂了材料和要求的关系,结果要求不明,写作重心不定,甚至文不对题。
(二)对话题概念或关键词咬文嚼字,从而忽视话题概念的多义性,混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死扣字眼,束缚了写作的思维,学生放不开手脚,无法创新。
(三)话题内涵扩大化。
“话题”一般是一个词语或短语,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
在审题时要对话题进行解剖分解,要挖掘出概念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掌握的熟悉程度来选题,选择突破口。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学生草草浏览一下题目,不审题也不拟题,而是先斩后奏,当文章完成后,再回过头来随意地贴上一个“标签式”题目,有时就以原题中的话题作为题目。
这样偏题、跑题、文不对题就很正常了。
高考作文的六大误区及对策(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的六大误区及对策作文辅导0320 2125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它具有选拔性,必须设定某些限制,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又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让考生尽显才华,个性张扬。
何处限定,何处开放,是每个考生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有些考生由于多种原因,跌落到作文的误区,导致得分偏低,甚至零分。
本人结合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浅谈一点高考作文的常见误区及对策。
1、入题过慢,结尾草率。
所谓“入题”是指文章的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
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
有的考生或大段的照搬原材料,或将原本简洁的材料加以扩展,或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结尾只得草草收兵,文章主次比例严重失调,有的还来不及刹尾。
2、忘写题目卷面不清话题作文是要求自己拟题的,但有的考生在缺乏成熟构思的情况下,匆匆下笔,先不命题,却直接信手写来,打算最后再把题目加上去,无奈最后匆忙交卷,题目忘了或者来不及写上去,造成作文“有兵无帅”。
有的考生不重视卷面整洁,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给阅卷老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3、文体不明,非驴非马有的考生作文一半是故事,一半是议论,前后两张皮,似牛似马,非牛非马;有些考生叙述与议论相割裂,叙述的事件不能说明论点,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分离,甚至出现了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平均着力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四不像”,不知道究竟采用了哪种文体。
4、审题不严,简单模仿有的考生,没有认真读懂话题,没有注意话题的要求和提示语,写作时扣上话题,就信马由缰,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有的考生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说、寓言的情节,或模仿这些故事中的结构,痕迹过于明显,显得牵强附会。
有的考生把杂志里的故事化用到作文中来,记住了故事,却没有领会故事的真谛,未能提炼出与话题相合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新颖深刻的主题,让人觉得不真实,令人反感。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与规避策略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与规避策略高考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值占比相当大。
对于考生而言,写好高考作文至关重要。
而要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如果在审题上出现偏差,那么即便文笔再好,也可能会“跑题”,导致作文分数不理想。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作文审题中常见的误区以及相应的规避策略。
一、高考作文审题的常见误区1、断章取义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只是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匆忙立意,而没有对整个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这样往往会导致立意片面、狭隘,甚至与材料的主旨背道而驰。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只乌龟渴望飞到天上去,它请求老鹰教它飞翔。
老鹰劝告它,说它的本性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它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如果考生仅仅看到“乌龟渴望飞到天上去”,就立意为人要有梦想,而忽略了后面乌龟不听劝告,强行追求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而导致悲惨结局的内容,那么这样的立意就是断章取义的,是不准确的。
2、主次不分在一些材料中,可能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其中会有主次之分。
有些考生在审题时,不能准确区分主次,从而导致立意偏差。
比如,材料中讲述了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既付出了努力,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最终取得了进步。
如果考生把重点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上,立意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个主要方面,那么这样的审题就是主次不分的。
3、偏离材料部分考生在审题时,会脱离材料所提供的情境和范围,自己凭空想象,从而使立意与材料毫无关联。
比如,材料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考生却立意为人要勇敢面对挑战,这种完全偏离材料主题的立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4、过度引申有些考生为了追求立意的深刻,对材料进行过度的引申和解读,从而使立意变得牵强附会,失去了与材料的紧密联系。
例如,材料讲述的是一位志愿者在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收获,考生却引申到社会制度的优劣,这样的过度引申就超出了材料的范畴。
徐巍高考作文系列:高考作文的三大红灯警戒区
高考作文的三大红灯警戒区(原创)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红灯警戒区一:话题作文误区种种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给广大考生广阔的写作空间。
写作范围的扩大,大大的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于是乎,许多人认为话题作文跑不了题,有的考生甚至认为可以随便写,对话题作文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偏差,甚至陷入了误区。
现把学生作文中经常陷入的误区归纳如下,以便引以为戒。
误区一:貌合神离,自欺其人例如有的同学在以“风”为话题作文时,给主人公取名为“风”,让风任意的做了一件事情;而其内容却与话题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有的同学先对风进行了一番描写,然后写了一件与话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事情。
从形式上看,体现话题“风”的信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其实这只是形式而已,从实质上看,文章已经远远的偏离了话题。
我们应当认真审题,把握命题的立意倾向,努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切合题意要求。
误区二:云游四海,不知所之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为广大考生在展示自己特长方面提供了方便;但并不是说就“自由散漫”,没有“纪律”约束了。
文章应当在话题规定的广阔范围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的范围,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够写的具体,生动,深刻。
有的作文多重立意,没有明确单一的中心;有的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显,甚至是似驴非马,不伦不类;也有的作文涉及范围太大,这就必然出现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导致作文的失败。
要想跳出这一误区,就要做到:写人——要有具体的人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记事——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议论——要有明确的论点、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
误区三:缩手缩脚,放弃权力我们知道,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便于我们充分发挥,这对于我们考生是一件幸事。
可是,有的考生放弃了试题给予的权力,缩手缩脚,打不开思路,不知这个“大蛋糕”从何下口才好。
这就直接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充分展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高考语文作文四个常见误区总结
高考语文作文四个常见误区总结高考语文作文四个常见误区一、认真审题。
看到作文题后,是“审”,而不是“看”。
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
需强调的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立刻想“我有哪篇*可以套”。
盲目套题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甚至可能造成偏题、离题。
二、慎用“豪言壮语”。
以前有不少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
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
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
为了说理和分析,例子要符合你所表达的观点。
三、要真情实感。
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四、消灭错别字。
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
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高考语文的正确学习方法1、多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
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特色等知识点。
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多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
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多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
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
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
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及对策
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及对策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话题作文差不多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就选拔性考试来说,话题作文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从作文教学来说,对扭转不良的文风,纠正写作文说空话,说假话的弊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这是其他形式的作文无法与之媲美的。
然而,就是因为其“开放”、“自由”,学生在作文时也时常闯入一些误区。
为此,我对日常作文教学和学生考场作文中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作了如下总结:一、误解话题审题不准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
一些考生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扣题,写起来就可能陷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误区。
还有一些考生误认为话题就是题目,将话题作文前的提示语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等同。
有的开篇就引用提示语原文,或把提示语当成议论文的论据,或当成记叙文的情境等。
这种种做法都是违背话题作文的写作原则的。
对策:阅读材料认真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
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
因此,它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和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也可以拟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容联系的作文题。
同时,要想写出佳作,还不能只看材料的表层意义,应该从材料中悟出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深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厚度的文章。
以话题“珍宝”为例,其本义指的是珠玉等宝物,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可写的东西很少,但考生若能考虑到“珍宝”的引申义,思路一下就开阔了,对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来说,制度是珍宝,人才同样是珍宝,对个人来说,珍宝的含义就更丰富多彩了,金钱、事业、家庭、情感、快乐、友谊……显而易见,从“珍宝”的引申义来立意,不仅容易写,而且文章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
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
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主持词、发言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祝福语、广播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host speeche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blessings, broadcast articles, other sample article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stay tuned!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1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第一篇三、牵强附会,胡乱上纲有些考生也知道写文章应该有一个意旨,但却不知道该怎样提炼主题。
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
高考作文指导:常见作文误区高考作文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部分,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好作文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就常见的作文误区进行分析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
1. 不把握作文题目要求很多考生在写作文时,没有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导致写的内容与题目要求脱离太多。
例如,作文题目要求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很多考生却写起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即使语言表达再好,内容再丰富,也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解决方法:在写作之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意思,明确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回顾题目要求,不要偏离主题,避免思路跑偏。
2. 不注意作文结构和段落的组织作文结构和段落组织是写作的基本要素,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作文结构杂乱,段落过长或过短,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解决方法:写作之前,可以事先规划好整个作文的结构,包括引子、正文和结尾。
在写作过程中,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且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使得整篇作文连贯而有逻辑。
3. 内容浅薄、抄袭和语言模板化很多考生抱着“大家都差不多”的心态,写作时内容面面俱到,但却缺乏深入思考和独特观点,导致作文内容浅薄,毫无新意。
另外,一些考生也存在抄袭他人观点和语言模板化的问题,使得作文缺乏个性和独创性。
解决方法:写作时应该从自身经历和观察中得出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的多个层面,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避免抄袭他人观点,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不要使用过多的俗套语言和模板化的表达方式,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简洁。
4. 忽略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性作文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性。
很多考生写作时存在语法错误、用词不准确和句子结构混乱等问题,导致作文的质量大幅下降。
解决方法:在写作之前,要重点复习语法知识,掌握常见的语法错误,并注意避免这些错误。
同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和普通的词语。
句子结构要清晰、有序,表达思想要简洁明了。
审题常见误区
审题常见误区审题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混淆概念,导致偏差有些作文题目的意思容易被误解为其他的含义,或概念被混淆,以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考生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内容:翻开历史的篇章,和珅并非有过人的才干和非凡的本领,但他却能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他抓住了乾隆渴望别人欣赏的心。
同样,慈禧太后也需要别人欣赏,需要这种来自欣赏的安慰,因此,像李莲英这样的小太监也成为慈禧必要的心灵创可贴和心灵冰淇淋。
该考生审题的误区主要在于对“欣赏”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错误,“欣赏”的定义应该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而考生把“欣赏”等同于“谄媚”、“奉承”。
由于混淆了概念,导致审题失误,严重偏离了题意。
二、断章取义,理解片面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只看到材料中某几句主要的话,对于文题的背景材料或背景语视而不见,以致对题意的理解很片面。
文题中提供的一段背景材料或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为考生精心设计的某一种情境,旨在引导考生第1页共3页的写作思维,因此,审题时必须重视背景材料或背景语的内容,否则就会理解片面或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很多考生一看见“时尚”二字,就开始侃侃而谈服装、电影、明星等内容,却忽视了文题中的背景语“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
研析这段背景语就会发现,命题者考查的是对目前社会上风行的“时尚”元素所持的看法,在美与丑、好与坏的复杂“时尚圈”中,我们是否能够鉴别真伪,把握“时尚”的真谛,这才是作文命题的关键。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误区关键浅析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误区关键浅析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
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
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
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
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审好并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导引和注意事项,正确理解题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而,“淡化审题”不等于“忽视审题”,信马由缰,必然招致人仰马翻。
话题作文审题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
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
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
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
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高考作文易犯的错误解析
高考作文易犯的错误解析一、审题——若即若离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
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
比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命题,涉及辩*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
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
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
高考作文常见误区盘点
高考作文常见误区盘点高考作文,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场重要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不少考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从而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高考作文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审题不清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偏差,那么整篇作文就可能会“跑题”。
有些考生在拿到题目后,没有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以及出题者的意图,就匆忙下笔。
比如,题目要求以“勇气”为主题写作,但考生却写成了“勇敢”,虽然这两个词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境和内涵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还有些题目会给出特定的情境或背景,如果考生忽略了这些重要信息,也会导致作文偏离主题。
误区二:文体不明高考作文通常会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文体中进行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时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导致文章“四不像”。
比如,写议论文时,却大篇幅地叙述个人经历,缺乏有力的论证和分析;写记叙文时,又不停地发表议论,破坏了记叙文的叙事节奏。
文体不明会让读者感到混乱,也难以展现考生清晰的写作思路。
误区三:素材堆砌为了让作文内容丰富,很多考生会积累大量的素材,但在运用时却只是简单地堆砌,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
比如,在论述“坚持”的主题时,一口气列举了多个名人坚持成功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写《史记》等,但没有深入阐述这些事例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己观点的支撑作用。
这样的素材堆砌不仅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反而会让读者感到生硬和空洞。
误区四:语言空洞语言是作文的外衣,优美、准确的语言能够为作文增色不少。
但有些考生为了追求文采,使用一些空洞、华丽的辞藻,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比如,通篇都是“啊,祖国!您是多么的伟大!”“生命是多么的绚烂!”之类的表述,却没有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这些感叹。
这样的语言看似华丽,实则空洞无物,无法真正打动读者。
误区五:结构混乱清晰合理的结构能够让作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审题误区浅析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
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种作文形式被广泛采用,就因为它能拓展考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便于考生灵活地选择发挥写作特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有利于选拔人才。
这种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
第二部分是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
只有对于话题作文的这种
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写作时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然有人认为,话题作文“淡化审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疆场,话题作文范围宽泛,用不着认真审题也能写出好文章。
这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
审好并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导引和注意事项,正确理解题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而,“淡化审题” 不等于“忽视审题”,信马由缰,必然招致人仰马翻。
有的同学拘泥于所提供材料,从材料中抽取某个侧面或片断进行敷衍阐释,将话题作文写成了一般的材料作文。
也有的干脆将话题当标题、主题或论题,或记叙受这个标题、主题制约的某个事件,或论述这个标题规定的论题,完全抛开材料,将话题作文写成了常见的命题作文:不少同学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失分过多。
话题作文审题常见的失误有以下几种:1、忽视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
“选择”等。
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有走题之虞。
如以“热”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显然,这里的“热”是指一种社会现象,但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将“热”理解成“热情”“热心”,甚至写成了“我为祖国献热血”等。
错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
2、忽视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
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文脉的贯通。
请看下面一则材料: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读背景语,我们就发现,要求我们谈
论的哲理应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之所欲,滥施于人”;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谭嗣同式的“我自横刀”与文天祥式的“隐忍以行”……有的人忽视了背景语中的提示,抓住“哲理”便作文章,写成“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一些虽是哲理,但是,缺少矛盾对立双方的哲理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3、忽略提示语的暗示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比如这样一则材料: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以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 隐藏的限制至少有:要写自己的,不能写他人的;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
“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要以写
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
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
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4、贴金式点题——用自己之酒杯,装他人之佳酿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
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
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
” “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
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
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
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只注意判断中主项或是谓项——似看神龙,见其尾不见其首判断通常由主项和谓项两部分构成。
主项是判断的对象,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具有或是不具有的性质。
话题作文是一种“宽题”,写作中,可以将一个概念细化为一个判断。
比如以“生活”为话题作文,可以细化为“生活是一种选择”、“生活中要经历失败”等,可有的同学在行文中,抛开了判断的主项“生活”,片面地谈“选择”或是“勇气”,比如写成选择需要有眼光,或是写成了类似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文章。
这样一来实际上把原话题“生活”变成了“选择”或是“失败”。
再比如以“面对拥有”为话题,许多同学只看主项“拥有”而忽
略了“面对”,写成怎样追求理想,怎样实现成功等。
6、偷梁换柱——半路杀出程咬金有时面对一个话题,刚刚写作时,还是切题的。
但是,在行文中,经过层层推演,离话题则远来越远,从而使文章前后脱节。
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定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作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
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
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
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