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所传播的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幸福来敲门》所传播的价值观
作者:曹文露李红艳
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2期
[摘要]电影作为影响社会公众日常生活模式媒介的同时,也传递着影片缔造者自身的社会阶层意识,体现了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文化信仰。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从人之梦想的制造、生活信念的传播、教育理念的塑造、性别角色的体现、种族意识的模式等多元化的视角。

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延续了好莱坞的美国梦之旅,而且传递了美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生活信念价值观美国梦
好莱坞被称作是梦工厂,是一个制造梦的地方:美国因为其独特的社会环境也被称为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这两个以梦想为主的地方,给电影创造了极大的梦想空间。

除了追寻梦想,好莱坞影片还传递着其他的价值观,如各种族中的白人地位高,社会化过程中以白人的生活方式为标准,表现人物性别中有贬低女性角色的倾向,感情方面注重突出亲情等。

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就是一个典型的追寻美国梦的励志电影,虽然没能在当年获得奥斯卡奖。

但却赢得了最高票房。

该片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出版的同名自传。

讲述的是一名黑人从推销员成为成功的经纪人的艰辛历程,妻子的背叛、破产、无家可归等苦难,都没有将他打败。

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与儿子相依为命,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最终赢取了成功、获得了幸福。

影片以克里斯努力奋斗最终获得幸福为主线,以克里斯父子间的深情为副线,讲述的是追寻美国梦的励志故事以及父子间的浓浓深情,而且主人公是黑人,具有好莱坞电影较为普遍的模式,所以对该片进行分析,可以显现出好莱坞电影的一部分价值观,当然好莱坞影片还会传递其他的价值观,但本文仅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来分析好莱坞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的几个方面。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通过美国的大众媒介,我们认识到美国人的价值观,其核心内容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主要是通过自我努力而实现自我价值。

“机会均等和个人自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保障,而竞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

”美国的大众媒介,尤其是电影,大力宣扬自由、平等,无论黑人白人都可以成功。

要追求梦想等价值观,个人主义极为突出,《当幸福来敲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传递的内容中不可避免地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分析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可以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也反映出影片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从对梦想的追求、生活信念的呈现、教育理念等方面来看,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美国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1、寻梦与追梦寻梦、追梦梦想成真是好莱坞影片的基调,也是美国社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影片中克里斯不断努力的过程就是追求梦想的过程,他所寻找的幸福就是梦想,最后获得的幸福亦是梦想成真的幸福,可以说梦想同幸福贯串了该片。

影片中克里斯得到经纪人的工作就会有了地位,就算是成功。

就会获得幸福,而这份工作似乎与拜金主义有相同的内涵。

的确。

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

最后获得了成功。

但如果他没能拼好魔方。

如果他最后没有被录取,幸福是不是依然还会敲门呢?影片定义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或许并不是这样的结果,而是追求的过程。

即追求梦想的过程。

作为一个推销员。

他在几个月内把机器都推销出去,也算是获得了成功:他和儿子一起渡过难关,能相依为命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幸福。

对于幸福不同的定义,就会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故事,而这些幸福都可以归为对梦想不断追求的幸福。

以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可以看出:片中一再提到的《独立宣言》可看作任务的“发送者”,主人公是任务的“接受者”,同时他也是“主体”,“客体”即追寻的对象是幸福,主要的“帮手”是儿子,“对手”是那些阻碍主人公获得成功的因素,如他的妻子、机器、税收、房租等。

这是从一般的模式来论述了该片的本质,从该片的具体选取内容来看,克里斯努力进取、熬夜学习、卖血等等都是为了追求幸福、争取实现个人的价值。

影片中克里斯不断的奔跑片段,也是一种追求的体现,对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拼命地去争取、拼命地去得到,这种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该片片名为《the pursuitof happyness》,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应该为《追求幸福》。

不仅在于结果也在于过程。

在琳达打电话要离开家的时候,克里斯想起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想起了其中对生存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权力的描写,我一直在想。

他是怎么知道要把‘追求幸福’那部分放进去的?也许幸福只能去追求,但是却永远追求不到的,他究竟是怎么知道的?”片中是他的内心独白。

加上追赶公车的镜头。

匆匆忙忙上楼梯回家的镜头,表达了对幸福的追求,更落脚于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而从美国社会的现实来看,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也是梦想成真的表现,电影与现实有了默契的融合。

正是电影制作者的梦想,也是依照电影的制作而实现的梦想。

因此。

电影一方面能够超越现实,又不能脱离现实。

好莱坞之所以在美国发展成立,也正是因为美国拥有这样的社会环境。

2、信念的力量信念就内在产生过程来讲是指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的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

或者就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信念极端的内在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学术观等方面的信仰,而信念极端的外在表现为坚定不移的行为志向上,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即是说。

信念有内在与外在的表现。

影片一开始的镜头里出现的《独立宣言》中关于追求幸福的字幕,是一种内在的表现,是思想意识上的信念。

不管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原主人公是否真的想
过《独立宣言》,这样的表现依旧传达出了美国的思想,美国有这样的现实,真的有这样对于幸福的追求,所以从影片表达出来就更显得真实。

影片中有多处提到《独立宣言》中的幸福,正是拥有这样思想意识上对于幸福坚定不移的追求,才会有行动上的努力。

影片中更多的是从外在表现来体现信念,例如他自己的乐观,在去维特公司面试等待人事部主管时,他自言自语到,“他的名字听起来很可爱。

就好像他会给我份工作,外加一个拥抱(a iob and a hug)。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让他知道,我精通数字。

而且懂得待人之道。

”可以看出,克里斯总是朝着乐观的方面看问题,在他的思想里事情可以很简单,正是因为事情都可以很简单,才会有他一直不懈地努力。

为了能进入到维特公司,他总是在公司楼下等着见主管,想找机会和主管坐下来简单谈谈。

一方面他有了目标就会一直朝着目标努力,不断寻找机会,另一方面他有了机会又能好好的把握。

通过跟主管一起搭车,增加让主管了解自己的机会:通过拼好主管喜欢的魔方玩具,赢得了主管的青睐……而这些都来自他的“Yeah,I can,”的自信。

通过影片也可以总结出现实社会想要成功的途径,其实就是明确目标,然后不断地努力。

这样的模式很简单,至于怎样努力就要靠自己了。

在克里斯无家可归之时,他把医疗仪器当作时光机带儿子一起回到恐龙时代,并找到厕所这个“山洞”去躲避恐龙。

片中克里斯抱着儿子躲在厕所里哭的场景很令人动容,但他有着乐观的心态,给了克里斯托弗一个很好的庇护,他将他自己的信念传给了儿子。

让儿子能够依然安心地睡觉,坚定地拥有着对生活的信念。

片中传达克里斯乐观信念的地方比比皆是。

例如儿子问他为什么我们要搬到汽车旅馆住的时候,他说“因为我会有份更好的工作”:又如他对他的妻子说“我们会渡过难关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还有他拼命地去追赶丢失的医疗仪器,因为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他,真实生活里可能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但影片这样处理情节。

既有趣又表现出了克里斯的不懈努力。

片中克里斯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讲的两个小故事,也传达了一种信念。

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人在水里要淹死了,有两只船先后要来救他。

他都拒绝了。

说是要等待上帝的救援。

最后他被淹死了,上了天堂,他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说“我不是派了两艘船来去了吗,笨蛋”。

当时克里斯和儿子要搬到汽车旅馆,儿子在问为什么妈妈会离开,故事是要说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一方面琳达没能帮助她自己,另一方面突出一种信念,要自己帮助自己。

在克里斯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之后,也就是影片的最后,克里斯托弗讲的另一个故事:有“knoc k、knock、knock”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却没有人,意味着是上帝在敲门,或者说是幸福来敲门,这才有了片名《当幸福来敲门》。

传达的一个意思是上帝一直在看着你。

只要你努力了,幸福自然会到来。

3、不同种族角色的界定戴维·德雷斯勒认为,种族的定义是“具有共同遗传性质的人”。

他提到人类学家“常常区分三大种族;黑种人、黄种人与白种人。

”种族不同于族裔性,族裔性是与民族性有关,而不是与基因构造有关。

本片里威尔·史密斯扮演的主人公克里斯是个黑种
人,与他的儿子一起是正面的形象,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形象。

片中另一个黑人,克里斯的朋友韦恩则是那种小气、见死不救的形象。

白种人则多是成功的人士,如在办公室里的经纪人,掌管数百万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退休金资产的富翁等。

虽然也有市侩的房东,精神病人等,但主要是以上层成功人士为主。

黄种人。

在这部影片里能发现很多黄种人的形象,较为典型的是克里斯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所在的幼儿园里的阿姨,朱太太,一个并不负责任的形象。

幼儿园里面的教育环境恶劣,朱太太对孩子们并不关心,只是给他们放电影。

幼儿园外面扫地的是个广东人,不懂得英语,自言自语的说着话。

幼儿园附近也有很多黄种人,他们居住的条件恶劣,生活水平低下。

很显然1980年那时的美国。

黑种人同黄种人一样居住在不富裕的地区,生活艰辛。

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也有很多黄种人的身影,在幼儿园附近克里斯同他的妻子琳达吵架的时候,有个黄种人在拉二胡。

这些出现的许多黄种人都是一个并不富裕的阶级的代表,同克里斯相比。

他们有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意道。

这部影片所传达出来的种族意识相对比较强烈。

在一群黑人排队住进收容所的时候,镜头里先是开过一辆载着白人欢声笑语的车,两个世界的不同的人在一条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人公是一个黑人,但他并没有受到种族歧视。

该片更多的是宣传无论黑人白人。

无论何种人,出身如何,都会获得成功,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在影片最后一群涌动的人流中大多是白种人,克里斯作为一个黑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跻身于白人的队伍,算是一种成功。

4、生活方式的标准化的界定从广义社会化的观点来看。

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如果把克里斯从推销员到经纪人的转变过程看作社会化过程的话,他所内化的社会价值标准就是白人的生活方式。

克里斯看到维特公司附近的人都特别的开心时。

他决定加入这一行列,自从他努力向公司靠拢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被美国的上层阶级所同化。

所谓的励志故事、最终获得幸福。

在影片里是结局跻身于上层社会,可以在一个办公室里忙忙碌碌的工作。

均显得是一个黑人向白人上层的靠拢。

影片传递出的另一种隐思想便是美国白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在街上露出开心的笑。

5、女性角色的描述倾向影片里的女性比较少,最主要的女性就是克里斯托弗的妈妈琳达,她无法忍受“上双份班四个月了”的生活而选择离开,还要拿走克里斯的所有积蓄。

克里斯说她太不坚强了,琳达就成为一个软弱经不起风浪的女性的代表。

她爱抽烟、工作卑微、自私、悲观、即使很不情愿,最终还是抛弃了家庭和孩子。

在克里斯有钱的时候,他们一起买仪器,特别恩爱:当生活窘迫的时候,她无法承受,显示出对一切都不在乎的态度。

另一个女性是幼儿园的朱太太,牵着一条狼狗。

给孩子放电影,还振振有词。

朱太太对孩子们不负责任,却怪克里斯没有钱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地方。

影片里的女性传达出一种懦弱的负面形象,为更好地突出深深的父爱做了陪衬。

片中的主要男性则多为正面,有的积极向上,有的拥有地位。

并不能说该片的价值取向偏向于男性,但也反映出一定的刻板成见,男性积极乐观进取,最终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幸福,女性则依然未得到解救。

琳达打算离开后,影片里提到过她两次,一次是同克里斯的通话中,克里斯得知她拿走了他的钱。

另一次是克里斯托弗问爸爸是不是因为他妈妈才走的吗?克里斯回答到:“别这么想,妈妈离开是因为她自己的原因。

”同样是面对艰难的生活,琳达选择了逃避,而且只考虑她自己,克里斯则积极的面对,同儿子相依为命。

不同性别的不同选择,传递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作为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琳达再没有出现过。

虽然她也努力的工作,但作为女性来说,特别是从事没有技术的工作,过上好生活的希望并不大,而且她自己没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可以想象她此后依然过着艰辛的生活,未能得到解救。

6、教育理念的体现影片里的父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父子。

这对于演绎这段父子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影片里父子间的感情,我们也能看出美国人亲情观及教育孩子的方式。

影片的开头是独立宣言里追求幸福的字幕。

接着就是克里斯打开灯叫克里斯托弗起床的镜头,温馨的音乐拉开一幅父子的画面,也似乎暗示着克里斯为儿子点亮了生活之灯。

美国人虽然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但是他们对于家庭也一样重视,片中的孩子就是克里斯奋斗的动力,他所追求的幸福亦是给孩子幸福。

影片开头克里斯说到,“我第一次见到我父亲时,已经28岁。

我儿时就决定,将来我有了孩子。

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父亲是谁。

”这也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让儿子知道父亲是谁,让儿子有父亲的教育。

片名happyness里故意的拼写错误。

是克里斯托弗在幼儿园的墙壁上看见的,那里把happiness里的写成了y,克里斯觉得应该清洗掉,对于孩子的教育从这种小的细节可以体现出来。

(有人分析这里故意写错的单词是因为强调幸福里是i的存在,而不是y的存在,是因为幸福里有“我”的意思。

)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无时无刻的,在克里斯托弗觉得自己不能打篮球时,克里斯对儿子说“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努力去实现。

”不管儿子能不能听懂这样的话,至少克里斯有这样的意识要教会儿子我们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内容是对理想的追求,这与我国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值得借鉴的。

通过父子间的几次对话,也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教育中强调的平等性。

克里斯托弗可以为自己的生日列一个生日礼物列表,可以跟父亲讨论“fuck”的含义,给父亲讲故事等等。

在父子情感方面,克里斯不断强调“克里斯托弗和我在一起!”(与琳达吵架的时候),“我们不能分开”(去收容所时)。

他们要搬到汽车旅馆时,克里斯问儿子“相信我好吗?”儿子回答到“我相信你”。

而克里斯托弗也特别懂事。

他会说“我不介意去住山洞”,“你是个好爸爸”等等。

从影片反映出来的是父子间有着很好的沟通,他们将爱和信任表达出来,让彼此的心更贴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