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语文)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认识数字1. 学习认识0-5的数字及其数量。
2. 学习认识数字的书写和书写顺序。
二、认识点和线1. 学习认识点和线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画点和线的基本方法。
三、认识图形1. 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学习识别和画出各种基本图形。
四、认识长度1. 学习认识长度,并使用手指、手掌等进行长度比较。
2.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认识重量1. 学习认识重量,并使用手感、比较重量等方式进行重量的比较。
2. 学习使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
六、认识时间1. 学习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朝、午、晚等。
2. 学习使用钟面和指针读时间。
七、认识金钱1. 学习认识元、角的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零钱进行简单的购物和计算。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和金钱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语音1. 学习认识声母、韵母及声调。
2. 学习正确书写和读音拼音、声调。
二、词语1. 学习认识一些生字词语。
2. 学习通过图画和注音学习一些简单词语。
三、语法1. 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等。
2. 学习通过简单句子的构成和变换学习一些语法知识。
四、文学1. 学习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儿歌和故事。
2. 学习画图、表演等形式学习背诵一些文学作品。
五、书写1. 学习正确握笔、书写汉字、标点符号等书写基本知识。
2. 学习通过练习提高书写技巧,书写规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的主要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拼音、词语、语法、文学和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要点包括了数字、图形、长度、重量、时间、金钱、声母、韵母、声调、词语、语法、文学、书写等内容。
这些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和语文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事物;会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事物的数量,数量多时,可以使用“作标记”的方法帮助数数。
2.根据情境图,能找到图中包含的信息,如: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表达结果时,要注意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事物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事物,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具体运用例如: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画相同数量的图形;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的多少等。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明白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如: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格边数(不是数格子)。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
例如: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4.做题时需要看清题目要求,注意正确使用符号,例如高的下面画“√”,矮的下面画“○”。
5.易错题:(1)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几个盛有相同水的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
(3)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给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同一些事物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二、典型题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例如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左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左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汇总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必背知识点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 里面有 2 个十,也可以说 20 里面有 20 个一。
3、10 里面有 1 个十,也可以说 10 里面有 10 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 时=60分 60分=1时 1刻=15分2、分针指着 12 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上册班级:姓名:⎪⎪⎪⎪⎪⎪⎪⎪⎪⎪⎪⎪⎪⎪⎪⎪⎪⎪⎪⎪⎪⎪⎪⎪⎪⎪⎪⎪⎪⎪⎩⎪⎪⎪⎪⎪⎪⎪⎪⎪⎪⎪⎪⎪⎪⎪⎪⎪⎪⎪⎪⎪⎪⎪⎪⎪⎪⎪⎪⎪⎪⎨⎧⎪⎪⎪⎪⎪⎪⎩⎪⎪⎪⎪⎪⎪⎨⎧⎩⎨⎧⎪⎩⎪⎨⎧⎪⎩⎪⎨⎧⎪⎩⎪⎨⎧⎪⎩⎪⎨⎧⎪⎪⎪⎪⎪⎪⎪⎩⎪⎪⎪⎪⎪⎪⎪⎨⎧⎩⎨⎧⎪⎩⎪⎨⎧⎪⎩⎪⎨⎧⎪⎪⎪⎩⎪⎪⎪⎨⎧⎪⎪⎪⎪⎩⎪⎪⎪⎪⎨⎧⎩⎨⎧⎩⎨⎧⎩⎨⎧求原来有多少解决问题加几、、、加几、、点数加几以内的进位加法接近整时认识整时认识钟表解决问题(数数策略)的加减法各数的认识各数的认识加减混合连加连减的加减法的认识和组成应用的加减法和的认识及组成和和)应用(大括号、小问号的加减法(一图四式)和的认识及组成和和各数的认识立体图形的拼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认识图形的加减法的认识以内的加、减法分与合第几比大小的认识的认识和加减法左、右上、下、前、后位置比多少数一数准备课一年级上册数学题多种种方法解决同一个2345和不变交换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拆大数,凑大数拆小数,凑小数678凑十法接着数920认识钟面20~1120~1120~1110101098989876767610~600055~15~1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数一数:1. 数数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些物体的总个数。
2. 用数表示图中的事物的数量时,一定要先数数,再用相应的数表示。
(二)比多少:1. 两种物体比一比时,一一对应后,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是同样多。
2.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多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第二单元位置(一)上、下、前、后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体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二)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字 0-10 的认识2. 加法和减法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4. 长度的度量5. 时间的认知6. 重量的度量7. 温度的认知8. 数型的认知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0. 计数和比较大小1. 数字 0-10 的认识: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 0-10 的认知,比如数字的基本形态、发音、数字间的大小关系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等课堂活动认识这些数字。
2. 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图示法表示加减运算过程。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加法和减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加减运算的过程。
3. 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形状,例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图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4. 长度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长度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长度单位米、厘米等。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长度的杠铃或绳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5. 时间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时间单位和对时间的认知,例如秒、分钟和小时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时间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时间。
6. 重量的度量: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重量测量的方法,例如使用重量单位克、千克等。
例如,老师可以将许多相同数量的糖果重量相差很大的两个盒子,然后通过秤将它们的重量测量并记录结果。
7. 温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温度单位度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温度测量的游戏,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 数型的认知: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数字类型,例如奇数、偶数、整数和分数等。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类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数字类型。
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有理数1.2.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重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
形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以下是详细的归纳:
1. 数的认识
- 学生需要掌握0到10的数字,包括它们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 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 能够识别和使用数序,例如1在2之前,3在2之后等。
2. 数的运算
- 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口算和列竖式计算。
-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加法是合并,减法是分离。
-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
品等。
3. 图形的认识
-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能识别它
们的特征。
- 学会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4. 简单的应用题
- 能够读懂简单的文字描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
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 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如先确定问题是什么,然后找出已知条件,最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基础,它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培
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的认识和数的概念:认识自然数1、2、3、4、5;认识数字和数数的方法。
2.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和大小的比较。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练习简单的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计算。
4. 数量的概念:认识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掌握数量的增减。
5. 形状和位置:学习图形的命名、形状和位置;学习使用基本的方位描述词。
6. 时间和日历:认识时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昨天、明天;学习使用日历。
7. 长度和重量: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如长短、轻重。
8. 量的比较:学习量的比较,如多少和少多少。
9. 金钱的认识: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如元、角、分;学习简单的购物计算。
10. 数轴和数槽:初步认识数轴和数槽,了解数轴的基本用法。
请注意,这只是一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和学校教学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数的认识与比较2. 加法计算及加法表3. 减法计算及减法表4. 一位数的乘法5. 数量的认识与量词6. 时间的认识及时间的读法7.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比较8. 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9. 比例与商数的认识10. 数字排列与找规律在一年级数学上册学习中,我们首先认识了数字的概念,懂得了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了数字的读写和认读。
在加减法方面,我们通过实物操练和图形辅助,掌握了一位数的加减法,并学习了加减法的表格。
在乘法方面,我们把乘法与加法、减法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量词,掌握了表示时间、长度、容积等不同物理量的量词及其相互转换。
在图形方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内数学图形的认识和描述方法,特别是掌握了不同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的特征及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学习了数字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商数的概念。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这一年级,我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将其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使我们的学习充满了乐趣。
1. 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学习数的认识和比较时,我们需要掌握数字的大小、大小关系等基本概念,并懂得如何使用符号 "<"、">"、"=" 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有两个数字 3 和 5,则 3 < 5,5 > 3。
又比如,如果我们有三个数字 6、7 和 8,则可以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6 < 7 < 8 或者 8 >7 > 6。
2. 加法计算及加法表在学习加法计算及加法表时,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一位数的加法运算,以及如何将这些运算结果填入加法表中。
例如,对于数字 4 和 5 的加法,我们可以使用竖式进行计算:4 + 5 = 9。
【免费】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考点(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考点(大全)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要求背熟的公式和口诀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 里面有 2 个十,也可以说 20 里面有 20 个一。
3、10 里面有 1 个十,也可以说 10 里面有 10 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列式计算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 时=60 分 60 分=1 时 1 刻=15 分2、分针指着 12 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3、分针指着 6 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认识人民币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认识位置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加减列竖式数位对齐,先个(位)后十(位)。
写上加减,再算数值。
其他1、最小的一位数是 1,最小的两位数是 10,最大的一位数是 9。
2、尺子上的起点用 0 来表示。
3、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 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4、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 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 1。
5、任何数加 0 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 0 都得这个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单位《数一数》
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
1、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
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
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
从前往后数: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
3、几和第几:
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0的认识: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5、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
6、认识“>”“<”和“=”
(1)“>”叫做大于符号,读作“大于”,“<”叫做小于符号,读作“小于”
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
(2)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
表示同样多的数我们可以用“=”连接。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七单元《分与合》
1、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2、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3 2 = 5
加数加号加数和
读作:3加2等于5。
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5 - 2 = 3
被减数减号减数差
读作:5减2等于3。
3、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4、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关于0的加减法:
(1)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2)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
(3)任何数减去它本身都得0。
第九单元《认识11~20的各数》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2、 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3、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4、十加几、十几加几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 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如:9 4=9 1 3=13(9和1凑成10,要把4分成1和3。
)
9 7=9 1 6=16(9和1凑成10,要把7分成1和6。
)
2、 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
(2)接着数;
(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 5、
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5、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