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如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用于文字处理、表 格制作、幻灯片演示等日常办
公任务。
图像处理软件
如Adobe Photoshop、GIMP 等,用于图片编辑、美化、合 成等图形图像处理任务。
编程开发软件
如Visual Studio Code、 Eclipse等,用于编写代码、调 试程序、版本控制等软件开发 任务。
性高。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03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
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关系数据库
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 的数据。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是指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表格内的 每一行是实体的一个实例,每一列代表实体的一个属性。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安全意 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内容及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 类等。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常见操作 系统等。
办公软件使用技巧
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常用办公 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网络基础知识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等。
SQL语言简介及实例分析
SQL语言概述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访问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包括数据查询 、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等功能。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讨论法: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计算机的常用软件和硬件设备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常用软件和硬件设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计算机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践操作法:教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常用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场景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常用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认识三、第三章:网络与互联网3.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和互联网的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技能认识网络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3.2 教学内容网络和互联网的定义、结构和原理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技能网络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网络和互联网的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实践操作法:教授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网络和互联网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网络和互联网基本使用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网络和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认识四、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教学目标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4.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实践操作法:教授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应用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高级功能的熟悉程度五、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5.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和功能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和功能实践操作法:教授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应用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电子表格软件高级功能的熟悉程度六、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6.1 教学目标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功能6.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和功能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功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和功能实践操作法:教授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演示文稿软件的高级功能应用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演示文稿软件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演示文稿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演示文稿软件高级功能的熟悉程度七、第七章:数据库基础7.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7.2 教学内容数据库的定义、结构和功能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践操作法:教授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数据库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数据库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认识八、第八章:编程基础8.1 教学目标了解编程的概念、方法和语言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8.2 教学内容编程的定义、方法和语言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实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编程的定义、方法和语言实践操作法:教授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编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编程概念的理解编程练习:评估学生对编程语言基本语法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编程实践的应用能力九、第九章:信息素养与伦理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理解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9.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常识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讲解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安全案例,讨论信息伦理问题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问题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小组报告:检查学生对信息伦理和法律法规的掌握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十、第十章: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水平10.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选取与分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练习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选取方法和分析框架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练习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方法的认识实践报告:评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十一、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1.1 教学目标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多媒体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11.2 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多媒体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操作法:教授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多媒体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场景1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技术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多媒体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多媒体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认识十二、第十二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应用1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开发过程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能熟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2.2 教学内容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开发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开发过程实践操作法:教授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能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案例1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技能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熟悉程度十三、第十三章:信息检索与利用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有效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13.2 教学内容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信息利用的策略和技巧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操作法:教授信息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利用的策略和技巧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信息检索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检查学生对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信息利用的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十四、第十四章: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4.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熟悉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使用14.2 教学内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使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教育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实践操作法:教授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1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使用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熟悉程度十五、第十五章:信息技术前沿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新兴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前沿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新兴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前沿信息技术应用案例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兴技术原理实践操作法:教授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前沿信息技术应用案例1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的认识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前沿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的五个章节,分别是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互联网、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讲解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讲解

《信息及其特征》学习任务单一、什么是信息?二、信息的载体和形态常见的信息的载体和形态有:“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教材中的这段话,既指明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说明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请举例说明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

三、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哪些主要特征?请使用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的特征。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通过学习,你对什么是信息还有哪些新的想法?《信息的编码(1)》学习任务单一、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二、二进制代码及数的编码1.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是:(1)(2)(3)2.把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1)1910 = ()2(2)11810= ()2(3)25510 = ()2(4)5610= ()23.如果计算机使用2字节(16位二进制)来存储和处理无符号整数,那么,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无符号整数的范围是0到。

三、字符编码1.目前最为通用的字符编码方案是。

2.ASCII码使用位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编码。

3.ASCII码包含个图形字符码和个控制字符码。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通过学习,你对字符编码还有哪些新的想法?《信息的编码(2)》学习任务单一、什么是汉字编码?1.至少需要使用个字节,才能对常用的几千个汉字进行编码。

2.目前我国使用的汉字编码方案是。

二、观察字符的内码三、为什么要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实施汉字编码方案?四、什么是“模数转换”?“模数转换”是。

“模数转换”的基本方法是和。

五、声音信息的数字化1.音乐CD格式采用的采样频率是KHz、位量化分辨率。

2.采用CD格式编码的音乐,编码后每分钟的数据量约为MB。

六、图像和视频信息的数字化1.像素是。

2.存储画面为800×600像素的黑白两色的图像,至少需要字节。

3.我国使用的PAL制式的视频,每秒显示帧。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4. 学会使用办公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的定义1.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 操作系统的使用2.1 操作系统的概念2.2 操作系统的功能2.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3.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3.1 硬件的概念和分类3.2 软件的概念和分类3.3 硬件和软件的关系4. 办公软件的使用4.1 办公软件的概念和分类4.2 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4.3 常用办公软件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软件的分类和关系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演示法:展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办公软件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硬件和软件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有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2. 教学材料:教案、PPT、演示文稿、练习题。

3.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5. 计算机网络基础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5.2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5.3 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6. 数字媒体及应用6.1 数字媒体的概念和分类6.2 数字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6.3 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七、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互联网的使用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数字媒体的概念、分类和处理技术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6.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工作原理数字媒体的编码和压缩技术数字媒体的创作和编辑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介绍计算机的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桌面和窗口的基本操作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并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概述及基本操作2.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 计算机的个性化设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计算机的个性化设置。

2.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计算机的个性化设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概述及基本操作。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操作,以及计算机的个性化设置。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对信息技术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3.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启动计算机,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保存文件、关闭文件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什么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 文档编辑和排版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精美的文档,引发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文字处理软件吗?”,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文字处理软件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文字、编辑文字、设置字体等。

2. 教师讲解文档编辑和排版技巧,如设置段落格式、插入图片、设置页眉页脚等。

老年《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老年《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摄像机
主要可采集视频和音频等信息
录音设备
可采集音频信息
计算机
通过多种软件工具,可以把来自光盘、网络等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四、保存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信息采集卡
信息需求内容
所需载体类型
成果目标
(1)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
文字、表格
word文档或网页
(2)电脑组装报价单(兼容机)
2、输入计算机保存
四、课堂作业
1、P6的六个例子各最主要反映了信息的哪个特性
2、P5的五个例子各反映了信息的哪些特性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的表1-1,并预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本节课相对比较理论,部分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通过学员比较感兴趣的例子讲解信息的特征能起到相对较好的作用。
第3讲
课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课型
新授课




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懂得根据实际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教法
任务驱动




重点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有效选取获取信息的方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讲
课题
走进信息技术世界
课型
新课




1、让学员明白信息技术是什么、怎么学
2、让学员拥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3、对课堂提出要求,让学员们遵守电脑房各种纪律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3.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演示法:展示信息技术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 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4. 演示信息技术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5. 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功能。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部分。

3. 讲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的操作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必修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3.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2.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信息技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

3.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30分钟)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并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4.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4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并进行展示。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今后要多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示范法:通过展示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的表现。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的作品。

3.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教学用的PPT或投影仪。

2.练习题和作业。

3.实践环节所需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注意事项:1.在讲解概念和原理时,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避免过于复杂和晦涩的术语。

2.在组织实践环节时,要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结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3.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一份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数据、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3. 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 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二、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理解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5.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4.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

三、第3章操作系统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理解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系统功能。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 文件管理。

4. 磁盘管理。

5. 系统设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章节名称: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网络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息的编码、传输和处理。

4.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生活方式等。

5. 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大数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原理和社会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5.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章节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信息的编码和处理。

5.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进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实际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 操作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5.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学评价:2. 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常用软件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常用软件的使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演示: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3. 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3. 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 演示法:展示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 演示:展示常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让学生掌握文件的管理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文件的管理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文件的管理和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件的管理和操作。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6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演示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网络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等;•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要求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30分钟)•分组展示小组作业,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其他实际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传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小组作业中的表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讲义和PPT:用于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材料:用于示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小组作业布置表:用于指导学生完成小组作业。

七、教学环境1.教室:提供良好的上课环境,配备多媒体设备;2.实践实验室:用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际操作和实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确保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从浅入深,循序渐进;3.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信息技术基础 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 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信息技术基础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工具。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工具,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谷歌浏览器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应用所学知识。

2. 示范如何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常见的任务,如制作演示文稿、编辑电子表格等。

3.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获取。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小项目。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或多媒体展示。

3.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展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归纳。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资源:1.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实际案例和示范文件。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和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项目,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

3.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演示: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4. 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熟悉基本操作和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

3. 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Word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3. Excel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讲解:讲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3. 演示:演示Excel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4. 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熟悉基本操作和Word、Excel的使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学会使用互联网。

3. 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互联网的使用。

3. 电子邮件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讲解:讲解互联网的使用。

3. 演示:演示电子邮件的使用。

4. 练习: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熟悉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一)第1讲:信息技术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技术。

3. 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

4. 信息技术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 发展历程: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 应用领域: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4. 基本技术: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现原理。

5. 影响:分析信息技术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列举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3. 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第2讲: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硬件设备。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计算机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

2. 发展历程: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3. 基本组成:分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4. 硬件设备:介绍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实体部分。

5. 基本操作:教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

五、课后作业2. 列举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3.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三)第3讲:操作系统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桌面及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输入法。

4. 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安全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a.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2. 计算机基本操作a. 开关机及桌面操作b. 应用程序的启动与关闭c.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3. 输入法使用a. 拼音输入法b. 五笔输入法c. 手写输入法4. 信息技术安全a.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b. 个人信息保护c.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输入法的使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计算机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学习输入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台可以操作的计算机。

2. 教学软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信息技术概述,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第3-4周: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会开关机、桌面及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3. 第5-6周:输入法使用,掌握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法。

4. 第7-8周:信息技术安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学会保护个人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输入法的使用、信息技术安全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展示、小组讨论。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计算机硬件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使用计算机硬件。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计算机硬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2.2 计算机软件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

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学会使用互联网。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的功能、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第四章:文字处理4.1 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文字处理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的概念、文字处理的功能、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操作演示、小组讨论。

4.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编辑、排版和打印。

教学内容:文字输入、编辑、排版、打印。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5.1 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电子表格处理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教育、医疗等。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

4.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生活方式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

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学生对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思考和讨论。

习题:1. 什么是信息技术?请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 请列举两个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并简述其作用。

3.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实物展示: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软件讲解: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和作用。

4. 实操练习:学生动手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教学反思:1. 学生对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习题:1. 什么是计算机?请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哪些部分?请简要介绍其作用。

3. 请简述计算机的软件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带教学反思和习题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存储。

4.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便捷性、安全性、隐私保护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1. 是否清晰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是否举例说明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是否深入讨论了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习题:1. 什么是信息技术?请简要描述其发展历程。

2. 请列举信息技术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3.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和结构。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

3. 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的使用,如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4.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5.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和结构。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

教学反思:1. 是否清晰地讲解了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是否演示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是否让学生充分实践计算机操作。

习题:1. 什么是计算机?请简要描述其发展历程。

2. 请演示如何开关机、管理文件。

3. 请列举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娱乐软件,并简要介绍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课题
信息及其特征
课型
新课




1、通过对各种信息现象的解释,了解信息的概念
2、通过事例分析,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3、理解各种信息现象,归纳总结出信息的特征,并要用归纳出的特征去解释身边的信息现象
教法
事例分析法讲授法提问法




重点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特征
难点
信息的特征
信息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特征


D、考虑各种配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2)制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不同的使用目标,对采集信息的要求会不同。
如果目标是论文或板报、报表形式,则以获取文字、图片方面的信息为主;
如果采用演示方向形式则还要考虑声音、视频等类型的信息;
如果采用制成宣传片的形式,则主要以获取视频、动画方面的信息为主。
(3)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3、事例分析:气象信息事例(1分钟阅读)
提问:传播的是什么信息?
接收到信息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了什么途径获取信息?(为信息的传播作铺垫)




4、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源——载体——途径——信宿——效果、作用
三、信息的特征(重点)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人为伪信息、传递伪信息、认知伪信息)
一、确定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开始,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我们围绕“DIY我的电脑”,了解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需求大纲
A、你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B、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配件吗?请记录每种配件及其功能。
C、各种配件有哪些主要品牌?价格如何?
四、课堂作业
1、P6的六个例子各最主要反映了信息的哪个特性
2、P5的五个例子各反映了信息的哪些特性
3、(课后作业)完成书本的表1-1,并预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本节课相对比较理论,部分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通过学员比较感兴趣的例子讲解信息的特征能起到相对较好的作用。
第3讲
课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课型
三、采集信息
1、采集信息的方法
信息来源
采集信息方法示例
媒体
阅读书刊 收听广播 收看电视 检索光盘
观看电子音像制品搜索网页其他
他人
听讲座 请教专家 讨论 网上交流 问卷调查 其他
事物本身
观察 实验 调查 体验 其他
2、采集信息的工具
工具
用途
扫描仪
扫描图片;还可以扫描印刷体文字,并能自动识别文字
照相机
主要采集图像信息,部分数码相机还兼有摄像功能




本节课开始在机房里面上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这时候,对于机房纪律的控制以及课堂的要求显得很重要,关系到以后机房的教学能否正常地开展,所以,通过广播系统展示课堂内容,收集学生作业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事实也证明了第一节机房的课非常关键。
难点
确定某一具体主题的信息内容大纲以及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新课引入
假如,你手上有4000元或者8000元用来购买一台新电脑,你知道怎样买吗?
现在,许多学员可能都会感到,不少相关知识以前没有学过或了解得很,课本又没有现成的答案。怎么办?只有靠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想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以下所示的过程:
信息需求内容
所需载体类型
成果目标
(1)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
文字、表格
word文档或网页
(2)电脑组装报价单(兼容机)
二、确定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需求后,接着就要确定哪里有这些信息,哪里方便寻找所要信息。大千世界,信息在哪里?概括起来,可从以下所列的三个方面去寻找:
信息来源示例
来源
示例
说明
媒体
报纸 书刊 广播 电视
摄像机
主要可采集视频和音频等信息
录音设备
可采集音频信息
计算机
通过多种软件工具,可以把来自光盘、网络等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四、保存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信息采集卡
信息需求内容
所需载体类型
成果目标
(1)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
文字、表格
word文档或网页
(2)电脑组装报价单(兼容机)
2、输入计算机保存
新授课




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懂得根据实际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教法
任务驱动




重点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有效选取获取信息的方式。


一、课堂引入
1、信息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
速度快应用广……
2、信息技术研究的对象——信息
二、什么是信息
1、理解信息事例
a、结绳记事
b、烽火告急
c、信鸽传书
(谈自己对事例的理解:各自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什么信息)
2、信息不同角度的描述
a、从作用方面
b、从存在方式方面
c、从内容方面
(提示学生要从这三方面去理解信息的概念)




一、教师自我介绍
采用一个幽默笑话介绍自己,让学员得到一个轻松的环境
1、保安事件
2、饭堂误会事件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解决信息社会中遇到的信息问题。
三个要求:方便、快捷、准确
三、课程的对比
1、内容相似
2、学习侧重点不同
初中
高中
偏重点
操作技巧
应用实际
学习层次
操作
思维
四、解决信息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讲
课题
走进信息技术世界
课型
新课




1、让学员明白信息技术是什么、怎么学
2、让学员拥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3、对课堂提出要求,让学员们遵守电脑房各种纪律
教法
讲授法提问法归纳法




重点
明白信息技术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
难点
怎样将解决问题的思维应用到学习中去
|
解决问题
|
评价




举例:
出版“校训小报”为例,模拟课程内容分析过程:
搜集材料(信息的获取)
|
处理材料(信息的加工表达)
|
排版绘制(信息的加工表达)
|
报纸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
(另外还涉及信息的安全问题)
五、课堂要求
1、准备学习资料和笔记本
2、遵守课堂和机房纪律




本节课为学员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够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入提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本节课提出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从总体的效果来看,学员们基本了解了在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学习。
音像制品网络其他
包括各种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提供的是人们加工过的信息或转载信息,要考证其出处及权威性。
他人
老师 父母 同学 朋友专业人员 其他
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如何找到所需要信息的人。
事物本身
动物 山河 风雨 表情行为 化学反应活动过程事件现场 其他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过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