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研究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
受益良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研究历史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
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并不
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
原因以及影响。
其次,历史新课程还提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的要求,这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更能深入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
最后,历史新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提高,也更加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深度。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相信“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永远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改变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教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伟大”、“很了不起”。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小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1. 研究历史,了解文化传承历史课程的研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历史,我了解到我们的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2. 通过历史研究培养思考能力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都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思考,这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学会从多维度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我们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3. 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研究历史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了解社会发展、人文地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感历史教育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历史,我对国家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国家,增强了我对国家的认同感。
5. 研究历史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中的许多事件都与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历史,我了解到了许多伟大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激励着我要有责任感,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6. 历史教育与当代意识培养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当代意识。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当下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
7. 历史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历史教育不仅培养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理解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与他们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8. 研究历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历史课程对于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9. 历史教育与文化自信历史教育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这增强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使我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通用10篇)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通用10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1对于一个定岗实习的学生来说,要很好的完成教育实习和把课程标准吃透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全面了解新课标和更好的完成历史的教育实习,在来实习之初,我便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阅读》通过学习,使我受益良多。
一,对历史新课标的认识,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一直是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维目标情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我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新课标历史教材确实把”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新教材和旧教材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课文设计独具特色,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特色,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术”。
(2)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法。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续性,在注意课程内容的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图表的有效应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续性。
适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历史知识的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七年级的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就是本单元朝代的典型特点;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教材的课标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
历史新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经完成了历史新课程的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历史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历史的热爱。
1.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历史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借鉴。
2. 历史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 历史是现实生活的镜子。
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把握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二、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历史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1. 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历史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我都能了解到丰富而系统的历史知识。
2. 历史事件的生动性。
历史新课程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故事,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
这些案例和故事让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 历史知识的趣味性。
历史新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 勤于思考。
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让我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要记住历史知识,还要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勤于查阅资料。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发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高考模式的日趋临近,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拓展,使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落实学业质量标准”。
对于怎样落实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一、核心素养立意,落实教学理念新世纪伊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
知识传递最简洁、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
当考试只是考知识点时,这种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取得“辉煌”成就。
然而,当考试评价改革全面展开,当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时,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更多的应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必备的经验与健全的品格。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目标,这为我们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向和路径。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展开,以“核心素养”立意,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唯此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同的教学立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完全不同。
很多教师认为,在世界史教学中很难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
其实,家国情怀的内涵包含着“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内容时,摒弃过去只注重“新政”内容的分析,转而从“家庭、家乡和家国”的角度探究罗斯福一生的活动,以此突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5篇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5篇历史新课标研究心得
第一篇:历史新课标的重要性
历史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新课标,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思考方式。
第二篇:历史新课标的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等,这些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篇:历史新课标的内容丰富多样
历史新课标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各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四篇:历史新课标的启发与思考
历史新课标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发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我开始思考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思考历史人物的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动机,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第五篇:历史新课标的启发与思考
通过研究历史新课标,我意识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不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基础。
了解历史的过程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
以上是我对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历史新课标,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思考方式,也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
分析能力。
我相信这对我的未来学习和成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首先,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然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新课标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
同时,还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历史剧表演、开展历史主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历史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一起探讨和交流历史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推动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历史新课标的学习,深感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例)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在暑假期间,我又一次认真的学习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我静心阅读,潜心思索,体会至深,收获至丰。
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对新课标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是历史教育的有利依托。
不学习课程标准,不潜心钻研教材,就如瞎子摸象,教学就会产生偏差。
在我看来,历史课程体现了几个显著的变化:①新课程改革注重德育和学科渗透,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要求,多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比如,历史学习中着眼于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学习兴趣的引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责任心的栽培,意志力的锤炼,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熏陶,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等等,都属于德育范畴。
坚持实践“成才应该首先成人”的道理,如何在重视健全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充分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教育中的大学问,这不仅仅是德育处或是某位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位历史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②新课程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组织,而是渗透着学生日常经验和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组织。
二、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历史教育的主线。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今天的历史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亲身体验。
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关键词”,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新课改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
因此,历史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真正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
如今的教材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材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很清晰地看到,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
学习历史新课程心得(精选19篇)
学习历史新课程心得学习历史新课程心得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历史新课程心得(精选19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历史新课程心得12022年8月27日,我校依据上级要求,对全校历史老师进行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
新时代新的教育要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阐明了历史课教学的总方向,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习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历史教材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历史教材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
从教材内容到研究方法,都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历史,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了解到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这培养了我的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推理思维能力,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其次,新课标历史教材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塑造。
教材中充满了各种经典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追求,我得以深入体会并形成自己的历史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帮助我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还对我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有重要影响。
最后,新课标历史教材注重历史教育的实践性。
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活动,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经历,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
这种实践性的历史教育不仅提高了我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还培养了我的调查研究、表达沟通和合作协作能力。
总之,学习历史新课标让我深刻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培养历史思维、塑造历史价值观和实践历史教育,我的历史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新课标教学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的实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标的实践,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新课标的特点1. 突出历史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和历史情感。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情感。
2. 重视历史实践新课标提倡学生参与历史实践,通过参观、调查、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增强历史意识。
3. 强调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新课标注重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心得1. 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
过去,我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在,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观念。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首先,我采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其次,我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历史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迹、访谈历史见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3. 教学评价的改革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
过去,我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现在,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评价中,我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和历史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历史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新教材历史课标心得体会
新教材历史课标心得体会新教材历史课标是对以往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通过学习新教材历史课标,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新教材历史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变化,以及历史事件对当代的影响。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重视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通过学习、分析历史事件、名人的思想与行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新教材历史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进行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和评价。
在过去,历史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事实的记忆上,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而新教材历史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考察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来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比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再次,新教材历史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自信。
历史教学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道德实践和价值观的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新教材历史课标通过选取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传记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并提醒学生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责任。
此外,新教材历史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历史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学习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学习历史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给我们的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思考和体验。
在学习历史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几个方面的变化和收获。
首先,历史新课标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研读史料、参观实地、进行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和剖析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受passively 接收历史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去思考和质疑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我们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新课标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只是被要求背诵历史事件和年代,对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与当今社会的关联缺乏深入的思考。
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去探索历史事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通过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另外,新课标更加注重历史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以往的历史学习中,我们更多地只是学习历史事件的事实和表象。
而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等因素,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
这种历史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我们能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实含义。
通过学习历史新课标,我个人的历史学习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首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研读相关的史料,我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也更加重视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
在过去的历史学习中,我更多地只是关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忽略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历史脉络。
因此,我对历史的理解往往是零散和片段的。
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历史这门学科是我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最为喜爱的一门课程。
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还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首先,历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学习历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历史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解释和评价却是主观的。
同样的历史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历史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能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比较,形成自己的观点。
其次,历史教育强调思辨精神的培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进行思辨和推理,去揣摩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背后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中,我需要思考秦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其他诸侯国,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我不仅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思维的能力。
再次,历史教育强调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价值观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通过学习历史,我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和补充。
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时的弱点。
我明白了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西化,而是要保留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的成果,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最后,历史教育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的培养。
历史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证的学科,需要通过考证史料和实地调查来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考证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性,分析史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获得真实的历史信息,还可以培养我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历史新课标,我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又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学习心得。
历史教育培养了我独立思考、思辨精神和实证研究方法,同时也对我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和补充。
历史新课标的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接触到最新的历史新课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对历史新课标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同行们分享。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提高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让他们在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适应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种创新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2. 项目教学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实践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人物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融合:1. 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2. 与地理、政治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历史,拓展知识面。
3. 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历史新课标的教学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历史一直是我的一个弱项,对于历史的学习和了解,我向来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然而,高中的历史课程却不容忽视,新课标的历史教材更是变得更加细致和复杂。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惑,但通过努力和一些方法,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口,提高了历史学习的能力。
首先,了解课程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标的历史教材内容繁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重点和知识点。
在开始学习某个章节之前,我会仔细阅读教科书上的课文和知识点总结,了解老师对这个章节的要求和重点。
这帮助我把握学习的方向,知道应该着重掌握什么。
其次,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历史学习效果的利器。
历史教材内容众多,知识点错综复杂,很容易记混。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我经常使用思维导图。
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图示展示出来,这有助于我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我也可以更加直观地将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再次,尝试多种学习方法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关键。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除了背诵之外还需要一些理解和思考。
因此,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拓宽学习思路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我尝试使用多种学习方法。
比如,阅读相关历史小说和文献,观看历史纪录片和电影,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让历史真实生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参与讨论和交流是提高历史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我积极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在课下,我也会组织小组讨论和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历史问题和研究历史资料。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能够听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同时,与他人的交流也能够加深印象,让我对历史知识更加牢固。
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
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
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历史新课标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历史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新课标的突破与创新相较于旧版课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成长、思维品质、文化认同等方面紧密结合。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文学、地理、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历史素养去感染和启迪学生。
四、注重历史实践活动新课标强调注重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
通过参观博物馆、遗址、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培养他们的历史现场感。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素养。
五、终身学习的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3篇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3篇推荐文章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热度:如何抓好党员学习心得热度:学习建军90周年大会讲话心得体会热度:公司开展庆七一党员参观学习活动热度:优秀党员交流心得体会热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1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
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7篇).doc
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7篇)历史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篇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这一指导思想,首先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其次揭示了为达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之后,有如下的心得和收获。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备的新的教学观念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
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N倍。
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
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发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高考模式的日趋临近,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拓展,使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落实学业质量标准”。
对于怎样落实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一、核心素养立意,落实教学理念新世纪伊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
知识传递最简洁、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
当考试只是考知识点时,这种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取得“辉煌”成就。
然而,当考试评价改革全面展开,当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时,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更多的应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必备的经验与健全的品格。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目标,这为我们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向和路径。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展开,以“核心素养”立意,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唯此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同的教学立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完全不同。
很多教师认为,在世界史教学中很难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
其实,家国情怀的内涵包含着“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内容时,摒弃过去只注重“新政”内容的分析,转而从“家庭、家乡和家国”的角度探究罗斯福一生的活动,以此突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再比如学习“西欧一体化”时,为突出“时空观念”的素养,在叙述“一体化的前世今缘”时,从查理曼帝国时代的西欧、凡尔登条约后的西欧、英法百年战争时的西欧、三十年战争前后的西欧、拿破仑战争后的西欧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以地图的变化呈现了两千多年来欧洲大陆的分分合合,引领学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理解历史上欧洲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封建割据、民族国家、战争噩梦思考欧洲何去何从,使得学生能够在时空纵横中理解历史,“时空观念”的素养也由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有效发挥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来展开。
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及其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借助典型材料,将教材中已成“定论”的内容转化为探究性的话题。
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专题,关于“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可以设计探究活动,提供典型材料:材料1:“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材料2:“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3:“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用鸦片染成的战争……(但是他认为)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4:“鸦片战争……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
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材料5:(英国首相巴麦尊在议会中的发言)“那个帝国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刘存宽《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材料可以课前提供给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发给学生。
发放材料的同时请学生关注这些问题:材料中对于鸦片战争的性质有哪些看法?这些看法的论证逻辑是什么?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将怎样展开论证来驳斥其他看法?这些言论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在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中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与综合论证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论证观点。
比如,教师以对材料4观点的分析作为示范:这场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首先引导学生从当时清朝的礼仪习俗、对外域民族的态度,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等角度,呈现清王朝“天朝上国”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与西方国家依据国际法进行平等交往的观念发生冲突,作者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上来审视问题。
这样看来,似乎这场战争是因为清王朝对西方国家的不敬而引发的。
接着,带着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战争背景内容,从而认识到,礼仪之争的确是清王朝与西方国家交往中的一个障碍,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西方国家为了拓展商品输出市场而进行的殖民扩张,因此,该作者的观点实为避重就轻,推卸战争责任。
在示范分析与解释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其分成若干探究小组,模仿教师的分析模式,从观点的提炼、材料的搜集到对观点的理解、解释,直至对教师问题的回答,对其他四则材料进行分析梳理。
学生在模仿借鉴中,逐渐掌握运用唯物史观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通过这种示范、模仿,学生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最终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他问题,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三、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历史境况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
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是很难引起学生的认同与共鸣的,教师应通过各种历史素材和问题设计“再现”历史瞬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历史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学会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感悟历史变迁,逐渐形成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全球联系的建立”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的活动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设想一下2030年地球上人口已十分拥挤,食物和能源(例如石油)也非常短缺。
我们要送宇航员去遥远的星球探寻新资源。
科学家认为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或许会存在有价值的资源,一些不为人知的“生物”或许生活在那儿。
作为一位探险专家,国家要求你给探险队提供一些建议。
我们知道,宇航员要做的事情和哥伦布那样的探险家发现新大陆时所遇到的事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你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规划未来的事情将非常有用。
这样的情境创设相信一定会让学生跃跃欲试。
接着抛出问题,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1.这种情形和哥伦布那样的探险家发现新大陆时所发生的事情具有哪些相似和差异之处?用历史上的特定事件和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2.在这一探险使命中,探险家们力图实现的主要目标或明确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至少描述两个适合于地球的目标以及两个有利于其他星球的目标。
3.探险家们应尽力避免和减少的一些可能的问题是什么?至少描述两个在地球上或其他行星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给出一些特定的事实或历史事件以佐证你的观点。
4.牢记哥伦布和历史上其他探险家的探险事宜,为尽力保证这次探险活动的成功,你认为国家和宇航员应作哪些计划?在这种基于问题开展的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使历史在现实中的作用得以展现。
当然,在一个历史事件中,并非每个环节都适合创设历史情境,也不是每个环节都一定要创设历史情境,要选择能够突出核心素养的环节,找出看似不合理的内容去创设历史情境。
例如,“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专题,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我们常常更多关注中华民国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和治国模式,却很少注意孙中山在治国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是对传统儒学“仁政”思想的运用,“中山装”的设计也体现了传统观念中的“礼义廉耻”。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文献和图片材料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学生在研习史料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时空的定位发展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的解读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适合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亲身感受历史、理解历史,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养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