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A.男耕女织经营方式B.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C.生产生活富足稳定D.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2. 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治水”的神话传说和文献,这主要是因为治水
A.与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体现对“龙”的崇拜
C.可以显示“王”的作用D.给文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3.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4.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对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政府推行重南轻北的农业政策B.南方政治清明促进经济发展
C.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地区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冶铁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的需求D.井田制走向崩溃
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 休养生息政策
B. 禁止经商政策
C. 抑制商人政策
D. 盐铁官营政策
7.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县志》记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这说明当地
A.出现大量从事织绸的农户B.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C.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D.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8.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
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交易凭证。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30文。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纸币方便了商品交换 B.官商勾结牟取暴利
C.流通支付手段发展D.货币形式的多样化
9.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
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10.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 小农经济趋于衰败
C.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逐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 B.工业革命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
12.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3.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机器的发明B.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D.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14.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C. 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D. 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15.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16.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
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17.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8.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19.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20.观察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后出口大增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D.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2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
22.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
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
C.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D.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3.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