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和新材料试验研究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治理项目之一,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
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民勤绿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探索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道路。
一、土地治理治理土地是实施绿洲治沙的首要任务。
民勤绿洲通过植树造林、固沙封沙等手段,逐步形成了覆盖沙地的绿色植被。
特别是在沙漠边缘地带,通过固沙封沙工程,能够有效阻挡风沙的侵袭,减缓沙漠扩张的速度,形成了初步的生态屏障。
民勤绿洲主要采取了菠萝蜜固沙、胡杨林种植、沙漠土地固化等方式,使得沙漠土地逐渐变成了适宜种植和生长的土地,为后续的生态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引入水资源绿洲的建设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民勤绿洲主要通过引水灌溉、修建水库、挖掘水渠等方式,增加了该区域的灌溉面积和水资源供应。
利用黄河水资源,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原本干旱贫瘠的土地逐渐变得肥沃富饶。
通过引水灌溉,绿洲内部的荒漠化土地迅速得到了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水域的形成也为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沙漠内的植被逐渐恢复生机,为生态平衡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民勤绿洲的治沙工作得到了国家级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深入绿洲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治沙方案。
也通过科技手段,为治沙工作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在民勤绿洲的治沙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当地村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提升了当地居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沙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参与治沙工作的积极性。
绿洲治沙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在植树造林以及沙漠固沙封沙等方面,村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与政府一道,共同建设绿洲。
通过这种全社会的力量,使得治沙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五、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在治沙过程中,民勤绿洲还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修复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勤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622019年11月(下)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丝路聚焦3.59km 2,其中连片水体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91km 2,水体沙丘相间的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68km 2[6、7]。
3.森林覆盖率提高“十二五”以来,民勤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7.2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75.8万亩,工程压沙43.6万亩。
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63.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9提高到17.91%[8]。
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遇制、逆转趋势。
4.巨大的经济效益民勤当地重点培育了廿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民勤葡萄酒厂、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三十八度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等林业产业加工企业12家;建成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组建防沙治沙协会20家;治沙专业队伍60个;每年吸纳1265名群众参与压沙造林,实现劳务收入1776万元。
2017年,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压沙造林和沙产业的群众达到11.4万人,实现总产值3.22亿元,形成了治沙与增收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作为目前世界上受沙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数亿国民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荒漠化问题的困扰。
土地沙漠化在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的同时,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防沙治沙面广量大、治理难度大、模式技术单一、林地和森林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民勤县的治沙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对当前沙漠化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今后绿色扶贫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一、引言:荒漠化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生态现象,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通过对荒漠化原因和治理方法的研究,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对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论述了当前荒漠化治理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荒漠化治理新技术研究(一)植被治理技术植被是荒漠化地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植物生长,可以借助其根系固定土壤及水分,减少荒漠化。
1.白细胞治理技术此技术首先种植一些抗旱、耐盐碱性强的植物,使土壤获得保水性和肥力,再进行带有一定寿命的白细胞种植,逐渐由浅及深地修正土地。
此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白泉,改造了大面积沙漠化土地,栽种了柳树、红柳等。
2.灌溉植物技术此技术采用人工灌溉和雨水集中方式,通过水源的引入增加土壤水分,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分供应体系,养护植物生长。
(二) 防风固沙技术荒漠化主要的诱发者是风力,利用防风固沙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荒漠化程度。
1. 防护屏技术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技术,它基于降低空气中的风速,增加高层障屏,保护下层生长和固定植物的根部。
应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对现状大面积的沙漠化地区进行置换修葺,通过建造固定机制来改变不稳定的土地环境。
2. 绿化带技术绿化带技术是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技术,通过人工或自然生长植物,形成具有阻力的植被屏,对风沙进行防护,并达到调控区域环境的效果。
从而减缓荒漠化的速度,此技术成功应用于内蒙古的长跑草原、华北平原等地区。
三、荒漠化治理新方法研究(一) 风电扶贫近些年,风电扶贫已经成为解决荒漠化治理问题中最新且最具前景的方法之一。
风电,在带动地方就业的同时,又完成了区域的生态复苏,保护生态、造福民生。
(二)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一个新的产业模式,采用生态保育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将治理荒漠化、保护生态与扶贫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迭代,治理荒漠化的效果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工程治沙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沙技术及 其原 理研 究 、 械 沙障应 用 、 机 工程 同沙材 料 发 展 以及 工程 治沙 技术 的研 究和发 展趋 势等 作 以概
述, 为相应 的研 究提 供借 鉴 。
此 可见 , 国的研 究 者 从 不 同 角度 对 沙 障 进 行 了分 我
项持续 有效 的风 沙 危 害 治 理措 施 , 是 植 物 治 沙 但 。特 别是 在 干
技术 应用 必须有 工程 措施 的辅 助
沙 障 是 最早 应 用 于 防治 风 沙 危 害 的技 术之 一 ,
是植 物 治沙 的前 提和保 证 。 由于设置 沙 障 的材 料形
形 色色 、 目的和功 能多 种多 样 , 而形 成 了复杂 多样 从 的沙障分 类 , 生 了多 种 名 称 。根 据 沙 障 的 固 产
旱 缺水 的地 区 , 生物 措施 经常 无法 实行 , 或强行 应 用 植物 治沙 , 不但起 不 到 防沙治 沙 的作 用 , 反而 大量 消 耗地 下水 , 成为植 被 退 化 、 土壤 风 蚀 、 境 恶 化 的 隐 环 性 因素 。为此 , 程 技 术 措施 成 为风 沙 危 害 不 可替 工 代 的防治措 施之 一 。工程治 沙技 术通 常也 称为 机械 固沙 , 相对 于植 物治 沙而 言 , 用各 种工 程手 段 防 是 采 治风沙 危害 的技 术 体 系 。本 文 仅 就 我 国工 程 治
工程 中的风沙环境 评价 困难。随着计算机 科技 的发展 和材料 科 学的进 行 , 国的工程 治 沙技 术研 究 内容与 趋势 我
为 : 沙 危 害 防 治 工程 机 制 的 野 外 与模 拟 试验 对 比 研 究 , 对 较 低 成 本 的新 型 防 风 固 沙材 料 研 制 与 应 用 , 大 工 程 风 相 重
治沙防沙 可行性研究报告
治沙防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居多的国家,沙漠化问题尤为突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不断推进治沙防沙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很多挑战和问题,如治理成本高、效果难以持久等。
因此,对治沙防沙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当前治沙防沙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沙防沙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等方法,综合评价当前治沙防沙工作的成效和不足,分析影响治沙防沙可行性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四、研究内容1. 当前我国治沙防沙工作的主要成效与不足2. 影响治沙防沙可行性的因素分析3. 提出改进治沙防沙工作的建议和对策4. 源起风沙的治理可行性研究5. 沙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6. 沙漠化防治政策研究五、研究成果1. 当前我国治沙防沙工作的主要成效为:(1)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草原恢复程度有所提升;(3)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 当前我国治沙防沙工作的主要不足为:(1)治理成本高;(2)长效机制不健全;(3)技术设备不够先进。
3. 影响治沙防沙可行性的主要因素为:(1)资金支持不足;(2)政策制度不够完善;(3)科技创新不足。
4. 改进治沙防沙工作的建议和对策:(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机制;(2)加强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治沙防沙法规;(3)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5. 源起风沙的治理可行性研究:(1)建立源起风沙监测体系;(2)实施源起风沙防治工程;(3)推动生态修复,减少源起风沙的产生。
6. 沙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1)开展沙漠化土地资源调查评估;(2)推动合理开发利用沙漠化土地;(3)建立沙漠生态保护体系。
7. 沙漠化防治政策研究:(1)加强国家治沙防沙政策的统筹协调;(2)完善地方治沙防沙政策法规;(3)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联防联治合力。
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的探讨
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防沙治沙技术对策,包括植被恢复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工程措施和水土保持技术等方面。
通过引入不同的防沙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沙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结论指出,防沙治沙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综合应用,以进一步推动沙漠化治理工作。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望实现沙漠化治理的长期目标,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关键词】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防沙技术对策、植被恢复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技术、防沙治沙技术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沙漠化、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的扩展已经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防沙治沙技术,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的扩展速度,恢复土地生态环境稳定性,保护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
深入探讨防沙治沙技术对策,加强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防沙治沙技术进行系统探讨,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加强沙漠化土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总结防沙治沙技术对策的最佳实践方法,以便有效地应对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各种防沙治沙技术,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也为政府和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和实践,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防沙治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将对各种防沙治沙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正文2.1 防沙技术对策防沙技术对策是指针对沙漠化和沙尘暴等问题制定的技术方案,旨在减轻沙漠化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防沙治沙的现状、问题与出路——以民勤沙区为例
G n u 7 3 0 ,C ia .Ke a o ao y o s ri i t n C m a ig o n u P o i c , a z o ,G n u 7 0 7 ,C ia a s 3 3 0 h n ;2 yL b r tr f Dee t c i o b t f Ga s r vn e L n h u a s 3 0 0 h n 。 a o f n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1 , 7 4 : 3 9 0 2 2 () 9 ~ 9
J u n lo r h s o e ty Un v r iy o r a fNo t we tF r s r i e st
d i1 . 9 9 jis . 0 17 6 . 0 2 0 . 7 o: 0 3 6 /.sn 1 0 —4 1 2 1 . 4 1
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肃 兰州 707) . 甘 30 0
摘 要 : 了顺 利推 进 我 国防沙 治 沙和 沙 区生 态环 境 建设 步伐 , 过 去 6 探 索 、 展 的基 础 上 , 为 在 0a 发 分 析原 因, 出问题 , 整和 完善 防 沙治 沙思路 , 索新 的发 展 出路 。防 沙 治 沙 实践 中暴 露 出的主 找 调 探
我 国 防 沙 治 沙 的 现 状 、 题 与 出 路 问
以 民 勤 沙 区 为 例
常 兆 丰
,
樊 宝 丽
,王 强 强
(. 1 民勤 荒 漠 草 地 生态 系 统 国家 野 外 观 测 研 究 站 , 肃 民勤 7 3 0 ;2 甘 肃 省 荒 漠化 防 治重 点 实 验 室 ,甘肃 兰 州 7 0 7 甘 33 0 . 30 0
C HANG h ofn ,F Z a -e g’ AN ol ’ 。W ANG a g qa g ’。 Ba —i Qin — in ’ 。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民勤绿洲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民勤县境内,是西北地区著名的绿洲,也是中国治沙事业的成功案例之一。
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民勤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灌溉、控制草地利用等方式,实现了绿洲的恢复和发展,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植树造林是民勤绿洲治沙的基本措施之一。
民勤县着力打造一条“南北长廊”,从南到北种植了大量乔木、灌木,同时在村庄周围、荒漠沙地、河流两岸等地种下了草本植物,建立了“绿色屏障”,有效防止了风沙的侵袭。
在植树造林方面,民勤县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人工种植、抛撒种子、放牧复垦等,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植被覆盖,有利于防沙固沙和生态保护。
其次,灌溉是民勤绿洲治沙的又一重要手段。
民勤县依托自然条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实现了沙漠地区的灌溉。
在当地,人们普遍采用井灌、滴灌、微喷等灌溉技术,有效地利用地下水、难以开采的土层水和河湖水,使半沙漠地区的沙土饱水,营造了适宜居住和耕种的条件。
此外,民勤县还注重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控制草地利用也是民勤绿洲治沙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勤县采取了严格管理措施,实现了“草管区”的划分和草原生态的保护。
当地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禁止放牧、禁止采挖草根等活动,大力推广草坪种植、水泥路面建设以及牧民牛粪肥的回收利用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草地的草盖率,遏制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切实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综合来看,民勤绿洲治沙的成功经验得益于各方面的积极措施和协同作战的态度。
在未来的工作中,民勤县还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生态补偿和激励政策,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按下荒漠化的“快退”键!——来自甘肃省民勤县防沙治沙一线的调研
按下荒漠化的“快退”键!——来自甘肃省民勤县防沙治沙一线的调研作者:暂无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8年第10期“全球每分钟因干旱和荒漠化损失23 公顷土地,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50 个足球场,每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37 万平方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里,悬挂着介绍荒漠化知识的展板,提醒着每一个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的人,防沙治沙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
今年7 月30 日,来自埃及、博茨瓦纳等国家的12 名学员,不远万里来到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参加由商务部主办、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的2018 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学习流沙固定与植被恢复、绿洲与交通干线防护林体系构建等知识技能。
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和技术,经由这个小小的试验站走向全世界,为更多的国家提供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民勤在哪里?在中国谈治沙,民勤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理名词。
打开中国地图,找到甘肃省,从东向西沿着狭长的北边缘慢慢找,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中间,会看到一小块嵌进来的区域,这里就是民勤。
在地图上看起来是一小块,实际上民勤的东西长206 公里,南北宽156 公里,总面积有1.58万平方公里,在县域面积中并不算小。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也正如一个楔子,阻止了两大沙漠会合。
从地理环境梯度上看,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全域每年降雨量在125 毫米左右,荒漠化与沙化面积占比超过九成,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国家将民勤列入了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方防沙带。
一部民勤地方志,半部防沙治沙史。
在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1950年春季民勤县第一次防风治沙誓师动员大会的场景,白茫茫的天地之间是黑压压的人群,身着冬装的人们在露天的会场上开始了向沙漠的进军。
民勤治沙调研报告
民勤治沙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一直是严重的环境挑战之一。
为了探索有效的沙漠治理方式,实现沙漠退化的改善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民勤县的治沙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内容2.1 沙漠化现状和原因分析我们首先对民勤县的沙漠化现状进行了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该县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因素,沙漠化问题严重。
而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面积广大的草地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不可持续利用,使得草地退化加剧,进而加剧了沙漠化现象;- 不合理的农业开荒方式:部分农民在开荒过程中,未采取科学的耕作措施,导致土壤流失,形成沙质土壤;- 土地的过度开发: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土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沙漠化进程。
2.2 治理措施与实施情况针对民勤县的沙漠化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 林网治理: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政府人员在沙地上搭设一系列林网,阻止风沙的蔓延;- 生态移民:政府组织农牧民向沙漠化严重区域外迁,减少退耕还林还草的难度;- 科学种植:在退耕还林区域内进行科学的种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防止土地反复荒芜;-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沙漠化问题,包括风沙土地的固定化、人工降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通过了解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与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民代表的座谈,我们了解到民勤县在治理沙漠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资金不足、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3.1 沙漠化治理成果调研表明,民勤县在沙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科学种植和综合治理等措施,沙漠化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沙地得到了有效修复。
民勤县治沙工程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3.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民勤县在治理沙漠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金不足:治理沙漠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浅析防沙治沙建设经验与治理思路
浅析防沙治沙建设经验与治理思路摘要: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过度放牧、开垦等因素,我国土地沙化愈加严重,使土地的承载能力下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实行防沙治沙,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阐述了石羊河林业总场在民勤绿洲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经验,分析了造林技术在防沙治沙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防沙;治沙;治理土地沙漠化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植物被破坏土壤沙化的过程。
土地沙化不仅减少了可利用耕地,而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如何有效治理沙漠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民勤县将防沙治沙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努力探索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实践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行动。
1防沙治沙取得的经验1.1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石羊河林业总场将防沙治沙工作纳入十三五期间林业重点工作,科学制定防沙治沙专项规划,确定“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将防沙治沙的重点放在绿洲风沙沿线,对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绿洲边缘严重沙化区建设基干防护林带,内部配套农田林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形成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的绿洲生态防护屏障和林业产业体系。
同时,民勤县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重点,结合全县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实际,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G569北仙高速公路、万亩胡杨林试验培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大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力度,逐步实现治沙理念从由近及远的治标措施到由远及近的治本策略的转化。
1.2造林技术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石羊河林业总场以创新机制为支撑,专门制定防沙治沙相关管理办法和承包办法,推进工程治沙,以各分场为单位组建治沙突击队等专业压沙造林队伍,规范工程运作管理程序,创新治沙造林方法,选育优质造林苗木,为民勤县工程治沙提供了科学的治沙样板。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电信0902班王晟玮一、实践背景: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成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
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
面对着逐渐加重的沙漠化危机,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政府的防沙治沙实际上只是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
初期目标是从总体上扼制住沙漠化的继续扩展,长期目标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对沙漠化土地逐步加以治理和开发利用。
二、实践目的:在采访与调研过程中,以民勤为实践基础点,了解西部沙漠化状况,沙漠化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实践内容:一、民勤县现状沙产业示范生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原则,在勤锋滩建成以新品种引繁、沙生苗木繁育栽培、畜禽养殖、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园区26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4座,无公害鲜食葡萄200亩、红枣460亩、特色果品50亩、中宁枸杞示范区50亩,绿色植物引种繁育38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试验示范区150亩,沙漠植物多样保护园建设100亩;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节水农业示范园700亩;整修道路7.3公里,绿化8公里。
园区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发挥,逐渐成为全县沙产业发展的窗口和样板。
沙漠化防治成效显著。
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0万亩,封育成林面积76万亩,在绿洲边缘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4.3%提高到现在的10.68%。
绿洲外围及沿线防风固沙绿色屏障逐步形成,绿洲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完善,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初具规模。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民勤绿洲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重要绿洲,位于沙漠边缘地带。
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因此治沙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民勤绿洲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治沙成果,成为了全国治沙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对民勤绿洲治沙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沙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民勤绿洲,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得到了长期的持续推进。
通过选用适宜的树种和科学的种植密度,使得沙漠地区得以逐渐转化为绿树成荫的绿洲。
据统计,民勤绿洲已经成功引种了沙柳、胡杨等抗旱性强的树种,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植被。
这些树木不仅可以抵挡风沙的侵蚀,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肥沃度,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活福祉。
二、建设防护林带在沙漠边缘地带,建设防护林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民勤绿洲,大规模的防护林带得到了长期的投入和建设。
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道由防风林和沙丘固化带组成的防护屏障。
这些防护林带起到了屏蔽风沙、减少沙漠化扩展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三、推广科技治沙科技治沙是保护沙漠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民勤绿洲,通过不断推广和运用各项科技手段,使得治沙工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应用遥感技术对沙漠的扩张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了适应沙漠环境的高产抗旱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治沙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民勤绿洲,通过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重点恢复了湖泊、河流和湿地等水域生态系统。
大规模实施湿地恢复和湖泊保护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为当地的水资源供应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动治沙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民勤绿洲,通过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群众对沙漠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讲座,使得当地群众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沙漠化对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治沙工作中来。
治沙研究报告
治沙研究报告
治沙主要涉及防治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研究工作。
治沙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明确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2. 研究方法:介绍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等。
3. 数据收集与分析:说明研究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包括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度、风速等数据。
4. 沙漠化和土地退化评估:通过对土地沙漠化程度和土地退化程度的评估,确定研究区域的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状况。
5. 沙漠化防治措施研究:介绍各种沙漠化防治措施的研究情况,如植被恢复、人工防风林建设、水土保持等。
6. 干旱适应研究:研究干旱地区植物的抗旱性和干旱适应机制,如研究根系结构、植物生理生态等。
7. 治沙效果评估:通过对已实施的治沙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各种措施的优缺点,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8.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对沙漠化治理和干旱适应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和政府制定治沙政策提供科学支持。
治沙研究报告的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科研报告或项目评估报告等,具体内容和格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通过治沙研究报告的编写,可以促进对治沙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为沙漠化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作者:李桂梅梁盛山俞肖山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07期摘要:防沙治沙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同时能够改善局部环境和稳定气候。
主要阐述了民勤沙漠化地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希望为环境保护及治理土壤荒漠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10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7.23 文献标志码: B1 防沙治沙的必要性民勤部分地区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开采和利用,造成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如果土地沙漠化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造林工作的进度,不利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导致民勤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2.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尤其是高温天气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西北有些河流出现干枯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度。
2.2 人为因素首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无节制地开采森林资源,导致大量沙生植物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逐渐严重。
其次,我国农业和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畜牧业发展中草地的恢复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放牧的需求,也造成草场的破坏,出现严重的沙化问题。
再次,在农业发展中过度地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草地面积逐渐缩减,造成了土地沙漠化问题。
最后,因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企业快速发展,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致使许多地区的植被因得不到水资源的浇灌而大面积枯死,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1]。
3 防沙治沙的主要技术3.1 飞播治沙造林技术在土地集中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适合应用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能保证植树造林的速度,绿化面积比人工造林高。
在利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坚持适地适树的发展原则,也要考虑地区的地形地貌问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选择繁殖能力强的树种,较常见的树种有梭梭、黄蒿、沙拐枣、红砂等。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
浅析民勤绿洲治沙措施民勤绿洲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北部,是一个独特的荒漠绿洲。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绿洲逐渐遭受沙漠化和水资源的减少。
为了保护和恢复绿洲生态环境,民勤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沙措施。
民勤县政府加大了沙漠化监测和研究的力度。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沙漠化监测中心,利用遥感和地面观测技术对绿洲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沙漠化程度和趋势。
政府还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对沙漠化原因和机理进行研究,为治沙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民勤县政府推行了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停止过度放牧和开垦荒地。
政府给予放牧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减少对绿洲植被的破坏。
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来源,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民勤县政府大力开展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和引水灌溉。
政府资金支持和组织农民积极参与绿化行动,大规模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木和植被。
政府还修建了水渠和水库,引水灌溉,增加绿洲的水资源,提供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所需。
政府还提供了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
他们引进了节水灌溉技术和优质种子,教育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
通过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退化。
民勤县政府注重国际合作,寻求外部支持和援助。
他们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密切合作,互相交流治沙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绿洲的治理工作。
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宣传他们的治沙成果,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关注。
民勤县政府通过沙漠化监测、生态补偿、绿化工程、技术支持和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治沙成果。
绿洲生态环境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长期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和持续的合作,才能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和新材料试验研究摘要:通过固沙植物材料选育和新型机械沙障的研制开展民勤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研究,结果表明:①民勤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源种子质量好,育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苗木耐盐性较强,可作为民勤沙区固沙造林首选的种源梭梭材料;②固沙小灌木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沙土出苗率最高,是沙区飞播造林较为理想的固沙伴生植物新材料;③研发的棉杆沙障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且沙障就地取材、无污染,设置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结构和规格的沙障进行设置。
因此,棉杆沙障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干旱区工程治沙措施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民勤;防沙治沙;棉秆沙障沙漠化是当前世界干旱地区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我国有沙漠化土地约53.25万km2,沙化面积仍在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沙患不断,严重威胁着绿洲的存在[1]。
目前我国防沙治沙技术、材料较多,其中机械固沙材料如粘土沙障、草方格沙障、柴草沙障、砾石沙障等各有缺陷[2-7],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固沙材料弥补这些不足,植物固沙技术通过多年的应用,发挥着主要防护作用,但随着沙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完全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需开展固沙植物新材料选育,完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发挥更大的效益。
因此,本研究通过新型机械沙障研制和植物固沙新材料选育试验,开展民勤防沙治沙新材料和新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为完善我国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甘肃民勤县,地理坐标为38°05′- 39°06′N,103°02′-104°02′E,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
该区具有西北干旱荒漠区的典型特征:气候干旱、光照充足、降水稀少、风大沙多。
年平均降水量116.2 mm,蒸发量2 643.9 mm;年平均有风的记录占99.23%,当地的大风风向主要为NW,其次是NE,风速大于5.0 m/s起沙风占全年有风日数的13.08%,4月和5月为大风和沙尘暴多发月份;湖区年均风沙日数达139 d,最多时达150 d,8级以上大风日数70多天,年均强沙尘暴日数达29 d。
区内地下水位降低,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2 材料与方法2.1 植物固沙材料选育试验固沙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源分别为新疆塔木苏格、吉木萨尔、吐鲁番、内蒙阿右旗和甘肃民勤本地,采集的种子在民勤沙生植物园进行梭梭种子萌发试验、育苗造林试验及苗木抗盐性试验,通过常规方法测定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出苗率、保苗率、造林成活率、盐害指数、盐害率等指标[8,9]。
固沙伴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沙蒿(Artemisia arenari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均采集自当地。
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床,模拟干旱溶液(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6 000)渗透势采用Michel 等[10]的方法配制。
干旱胁迫设置0(对照)、-0.3、-0.6、-0.9、-1.2、-1.5和-1.8 MPa渗透势溶液共7个处理[11]。
不同土壤质地、沙埋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与出苗试验设置沙土、沙壤土和粘土3种土壤类型,土壤埋深设置0.5、1.0、1.5、2.0、2.5、3.0、4.0 cm 7个试验处理[12]。
2.2 沙障新材料研发试验利用棉花副产品棉秆为原材料,试验研制出不同工艺和结构的棉秆沙障[13]。
风洞试验验证:棉秆沙障具有防风固沙能力,沙障空隙度设计为30%、35%和40%的横排沙障,沙障结构设置为1 m×1 m的方格状,分别在7 m/s和10 m/s 的饱和风沙流条件下测定障后1 m处0~20 cm高度的输沙量。
野外设置不同结构和规格的棉秆沙障,对其防风固沙效应进行观测,沙障类型为植入式沙障、栅栏式沙障和集束式沙障3种结构,其中栅栏式沙障设置高度为40 cm和20 cm,40 cm高栅栏为行列式沙障,障间距1 m;20 cm高栅栏为障间距1 m的行列式沙障和规格为1 m×1 m的方格状沙障两种形式;集束式沙障设置为方格状,规格分别为1 m×1 m和0.5 m×0.5 m[14]。
3 结果与分析3.1 固沙先锋植物梭梭种源选育3.1.1 不同种源梭梭种子萌发特征不同种源的梭梭在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含水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以吐鲁番白梭梭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种子含水率为最高。
各个种源千粒重变幅为3.289~4.229 g,新疆塔木素格梭梭最低,吐鲁番白梭梭最高。
梭梭种子发芽速度很快,如果温度适宜,7 h后种子就开始发芽,2 d后发芽过程基本结束,发芽率以新疆吐鲁番白梭梭最高,塔木素梭梭最低,其他3种梭梭居中;种子含水率以阿右旗梭梭最低,吐鲁番白梭梭最高。
3.1.2 不同种源梭梭育苗造林成活状况及生长表现不同种源的梭梭育苗造林成活及生长均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吐鲁番白梭梭种源成活表现最好,出苗率达到了92%,造林成活率为100%;而当地种源民勤梭梭出苗率和保苗率达到80%以上,造林成活率100%;阿右旗梭梭和塔木素格梭梭出苗及造林成活状况差异不大,出苗率在76%~78%,保苗率只有72%,造林成活率在97%~98%。
不同种源梭梭生长以吐鲁番白梭梭为最高,高度达到了(70.95±2.74)cm,新梢生长量也达到了43.70 cm,民勤梭梭和塔木素格梭梭生长基本相似,株高生长达57.50 cm左右,新梢生长量在35.00 cm左右,阿右旗梭梭生长相对较差。
3.1.3 不同种源梭梭苗木耐盐性不同种源梭梭在盐分胁迫下随盐分浓度的增加,盐害指数和盐害率也在增加。
当盐分含量达8%时,吐鲁番白梭梭盐害率和盐害指数均达到了100%,说明白梭梭耐盐性最差,当盐分浓度达到10%时,其盐害指数达到了85%以上,盐害指数与盐害率同步,均反映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抗盐能力。
从表3可见,塔木素格梭梭和民勤梭梭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
3.2 固沙伴生植物萌发条件及其抗旱性分析3.2.1 固沙伴生植物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0~-1.8 MPa)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盐爪爪、黑果枸杞、沙蒿和油蒿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爪爪种子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为-1.5 MPa,黑果枸杞、沙蒿和油蒿种子萌发的最低阈值均为-0.9 MPa;种子的绝对萌发率受种子本身特性的影响,而相对萌发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其种子萌发期相对耐旱性,相对萌发率越大的物种抗旱性越强。
因此,盐爪爪相对萌发率显著高于沙蒿、油蒿和黑果枸杞,表明其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
用模糊函数隶属法对4种植物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数、相对胚芽长度、相对初生根长度、相对幼苗鲜重、抗旱指数及相对活力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4种植物的隶属函数总平均值(表4)。
依照隶属函数值法,可排出4种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的位次为:盐爪爪居第一,其余依次是沙蒿、油蒿和黑果枸杞。
3.2.2 固沙伴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出苗条件筛选选择典型沙地植物苦豆子、黄花矶松、沙蒿、油蒿和红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和土壤埋深对沙地植物出苗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质地与埋深处理下的出苗率以苦豆子最高,说明苦豆子种子出苗能力最强。
其中沙土地出苗率沙蒿最高,达到41.5%。
沙壤土黄花矶松高达33.5%;黏土出苗率红砂高达31.5%(图2)。
综合分析认为,苦豆子种子出苗能力虽然最强,但由于苦豆子种子为中颗粒种子,需要较大埋深,因此苦豆子并不适合在干旱区大面积撒播(飞播),而小颗粒种子植物沙蒿和红砂更为适宜。
以不同土壤质地下各埋深的出苗率为判断依据,沙土质地首选沙蒿,由于有自然的风蚀沙埋条件,在干旱区可进行大面积撒播(飞播)造林。
沙壤土质地几种伴生植物均可选择,宜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造林;而粘土质地首选红砂,有一定覆沙区可选择苦豆子和沙蒿,宜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造林。
3.3 棉秆沙障的研制及其固沙效果利用棉秆为原材料研发出栅栏式棉秆沙障和集束型可移动棉秆沙障,并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通过对不同结构棉秆沙障风洞试验分析发现,不同孔隙度棉秆沙障分别在7 m/s和10 m/s的饱和风沙流条件下障后1 m处0~20 cm 高度的输沙量很小,认为30%~40%沙障疏透度设计较为合理;竖排沙障由于孔隙度较小,透风能力降低使得沙障出现倒伏现象,由棉秆编扎的不同类型的横排沙障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并且结构稳固,抗风蚀性能好。
棉秆沙障野外风速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和规格的棉秆沙障对风速均有减弱作用。
带枝叶的植入式棉秆沙障内风速变异系数和风速降幅均大于其他规格的棉秆沙障,且省去了编制沙障的前期工作。
但因风蚀作用,沙障容易倒伏,组建的沙障稳固性差。
对于栅栏式沙障而言,20 cm高度的格状沙障的风速降幅高于行列状沙障,近地表10 cm处风速仅为流沙上风速的33%,沙面形态相对稳定,能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作用,且沙障稳固,维护量小。
因此,沙障结构与规格选择可根据当地风沙流场性质确定,在风沙活动强烈区可采用格状沙障,风沙流活动较弱地区宜采用行列状沙障或植入式沙障。
4 结论与讨论1)梭梭作为干旱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在国家防沙治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16]。
由于梭梭分布区域、生境变化的差异,不同种源梭梭抗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异,因此,梭梭种源的优化选择也将成为固沙植物材料选育的必要途径。
通过不同种源梭梭种子萌发试验、育苗造林成活和生长表现及苗木耐盐性试验,认为民勤梭梭种子质量好,育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苗木耐盐性较强,可作为民勤沙区固沙造林首选的梭梭种源。
2)荒漠小灌木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更新能力,虽以固沙植物的伴生物种而存在,但对维持固沙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7],因此固沙伴生种筛选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干旱胁迫响应及其萌发出苗条件筛选试验,综合分析认为,盐爪爪种子萌发最低阈值-1.5 MPa,黑果枸杞、沙蒿和油蒿种子萌发的最低阈值均为-0.9 MPa。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依次为盐爪爪、沙蒿、油蒿、黑果枸杞,剔除盐生植物外,沙蒿为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沙生植物;而且沙蒿在沙土中出苗率最高达到41.5%,并且具备自然的风蚀沙埋条件,在干旱区可进行大面积撒播(飞播)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