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天府之国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开课教学设计_1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2.初步培养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认识到改革促发展、改革促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国时期延续了春秋时候的特点,干戈不断,战火纷飞,但同时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讲授新课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进行活动:动脑筋: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原因有二:它在性能上比石器和青铜器优越;当时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商鞅变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观看“文献资料.商鞅语句”和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讨论回答:⑴.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1.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目的,结果是大量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逐渐趋向统一;2.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⑵.那时社会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变为私人所有,出租私有土地的奴隶主转化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⑶.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⑷.商鞅所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治理国家不能呆板地只用一种办法,也不必盲目效法古代制度,商鞅用这种理论来反驳那些守旧群臣)⑸.商鞅“立木为信”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⑹.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⑺.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新兴地主)⑻.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确立起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承认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生产→农民积极劳动→经济发展→国富奖励军功→官兵勇敢作战→能打胜仗→兵强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全国→加强中央集权⑼.联系上一节课“战国七雄”和本课“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著名的都江堰”等内容,你认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怎样?(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各国统治者想通过变法来发展壮大自身力量,达到富国强兵,吃掉敌手,最终统一中国的目的,所以纷纷实行变法)3.著名的都江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观看“文献资料”和插图,讨论回答:(1).后人为什么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他主持修建成都江堰)(2).都江堰有什么作用?(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号称为“天府之国”) (3).讨论商鞅变法的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承认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生产→农民积极劳动→经济发展→国富奖励军功→官兵勇敢作战→能打胜仗→兵强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全国→加强中央集权(三)课堂小结战国时期延续春秋时期的剧烈动荡和社会转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9.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
5.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逐条分析内容所产生的作用
6.材料分析
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纳贡赋的;另一部分嘛,不让上面知道,就全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该怎么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公田我也无心打理,渐渐都长满了荒草。国君也无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
3.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幻灯片13播放视频《商鞅变法》)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军事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
4.学生找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链接《秦孝公图片》)幻灯片13
4.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幻灯片9)
(二)商鞅变法
1.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A反对战争B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阅读故事《一个奴隶的烦恼》,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 推行县制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编制户口2.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齐、楚、秦、燕、赵、魏、韩B. 楚、秦、赵、宋、魏、齐、韩C. 晋、楚、齐、韩、赵、燕、魏D. 吴、魏、燕、赵、楚、秦、韩3.子牧是秦孝公时代的秦国人,他①家道殷实,有新垦的良田百亩②年轻时曾随孝公远征赵国,有战功③退伍后,在家经营田地,收获颇丰,在地方名声不错④据说他有被授为县令的可能。

商鞅变法后,子牧最有可能从新法中获利的条件是()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改变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的主要功能是()A. 交通运输B. 防洪灌溉C. 南粮北运D. 蓄水抗旱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

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A. 大运河B. 长城C. 都江堰D. 赵州桥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9.“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一课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并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

【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

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这一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

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

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建造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进入新课:(一)比较历史地图,激发学史兴趣通过出示《战国形势图》回答如下问题:(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各在哪里建都?(3)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是怎么来的?“田氏代齐”又是怎么回事?(4)战国起止时间怎样?这一名称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二)讲述历史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感悟历史1、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战役,让学生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历史故事;2、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重要特点?4、让学生思考:当时的人们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5、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

(三)分析历史内容,培养理解能力1、商鞅变法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2019-2020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19-2020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快乐预习感知
4.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早在什么时期
就已出现( B )
A.周武王灭商后
B.商鞅变法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D.尧舜禹时期
5.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雕像,他是( D )
A.大禹 C.商鞅
B.管仲 D.李冰
快乐预习感知
6.“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
富国强兵。
(2)“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反映了什么问题? 商鞅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3)“鞅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 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快乐预习感知
快乐预习感知
【问题1】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 什么不同?
探究:(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 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 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 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原上体现古人“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C )
A.大运河
B.长城
C.都江堰
D.赵州桥
快乐预习感知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 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 (1)秦孝公“卒用鞅法”的目的是什么?
改革 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 法度 ,禁止私斗
废除 井田制 ,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鼓励 耕织 经济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统一 度量衡
奖励 军功 军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控制内江的 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谢谢!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三 家 分 秦 晋晋赵魏韩

燕 田氏代
齐齐 齐
宋 吴 越
2社会状况
主要 交战 时期 战役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魏、赵、 围魏救赵 齐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 抵御秦军的进

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立木为信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立木为信
这个故事说明商 鞅为变法创造了 什么样的条件?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
5商鞅变法内容的作用以及性质
1)、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2)、奖励耕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促 进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秦赵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
商 鞅 其 人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 。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 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 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 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 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 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 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4、桂陵之战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即成语“围魏救赵”的典故。

5、马陵之战是继桂陵之战后,齐国再次攻击魏国的战役,是历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7、问题思考P——34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因此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他们最渴望的是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治,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

10、材料研读——P35商鞅依法治理秦国,公平公正,处罚时不怕强权,奖励时不赏亲近者。

材料中反映了商鞅是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推行改革的。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12、材料研读——37: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1)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2)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3)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3、课后活动:——P37--1春秋: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唇亡齿寒战国: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百发百中、完璧归赵14、课后活动:——P37--2(1)变法改革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找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2)只要变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改革终究会进行下去,变法的成果不会个别人而废止,并最终会取得成功。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必考知识默写填空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历史必考知识默写填空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2)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与兵役。

3.“文景之治”的措施?(1)文帝、景帝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2)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削爵除国;建立刺史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3)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影响:汉式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1.建立: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帝的措施?(1)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栽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笔记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笔记:
一、战国七雄
1. 形成: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
1.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 内容:
(1)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2. 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商鞅变 法的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 公元前356年 人 物: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 地位: 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 性质:是一场比较彻底的
地主阶级改革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商鞅变法的 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田宅,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的影响
•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3.战国七雄 4.时代特点 5.著名战役
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 2.内容 3.意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 2.都江堰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作业布置
记忆本课相关内容,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 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② 商鞅本人具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措施得当。 ③当时统治者改革决心大,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 修建背景: • 时间: • 人物: • 地点: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注重兴修水利。 公元前256年 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构成:

七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第7课知识梳理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和牛耕春秋时期(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时期)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二、著名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

意义(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并出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公元前356年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3、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成都:天府之国

成都:天府之国

成都:天府之国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1.青城山: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之一。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几乎百步就可看到一座宮观,在茂密的植被覆盖下古典而神秘。

后山面积较大,保持了相当原始的风貌,山脚有泰安古镇和泰安寺。

宫殿香火虽不如前山,但清幽洁净更胜一筹。

2.西岭雪山: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总面积
483平方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64米,为成都第一峰。

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
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草堂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也是杜甫草堂文化区的核心景区。

此外,成都还有宽窄巷子、锦里古街、都江堰、熊猫基地等著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的风景。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成都都能够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七年级上册《可爱的四川》[整理]

七年级上册《可爱的四川》[整理]

第一单元秀美的山川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了解四川的区域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四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四川有一个在地理文化上的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1.四川的地理位置,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2.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教学过程:一、设问引入: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四川又在哪里吗?给你衣服地图你能找出四川在哪里吗?打开课本扉页,找到四川地理政区图,分别说出四川在哪里?引入======家乡的位置四川简称川或者蜀,位于……让学生朗读并识记四川的地理位置。

二、想一想:读“四川相邻省区”图,结合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回答书本上的4个问题。

三、做一做: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完成做一做的两个简单练习。

引入======家乡有多大四、朗读并识记有关信息,了解四川的面积以及行政中心。

了解到四川的行政面积后完成P5做一做的练习,计算出四川东西、南北相聚的大致距离。

五、阅读“四川省各市、州面积一览表”,并完成P5脚下的做一做,了解自己所在的行政信息。

六、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四川的由来”。

并完成“活动与探索”七、板书设计:可爱的四川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位置======家乡有多大八、反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到了关于家乡的基本信息。

第二课家乡的土地教学目标:运用四川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省地形的只要特征,认识主要山脉、湖泊等情况,明确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谐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信息,主要的山脉和湖泊分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我的家乡在哪里,说出四川的基本信息。

二、引入=======家乡的山水了解四川地理分布在两个阶梯,以龙门山为界。

了解四川最主要的山脉以及分布。

=山=阅读四川地形图分布图,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水=阅读四川水系分布图,完成做一做练习。

七年级可爱的四川教案上

七年级可爱的四川教案上

《可爱的四川》教案第一单元秀美的山川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了解四川的区域位置、行政区划以及四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四川有一个在地理文化上的初步认识。

重点难点:1、四川的地理位置,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2、21个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

教学过程一、设问引入: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四川又在哪里吗?给你衣服地图你能找出四川在哪里吗?打开课本扉页,找到四川地理政区图,分别说出四川在哪里?引入======家乡的位置四川简称川或者蜀,位于……让学生朗读并识记四川的地理位置。

二、想一想:读“四川相邻省区”图,结合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回答书本上的4个问题。

三、做一做: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完成做一做的两个简单练习。

引入======家乡有多大四、朗读并识记有关信息,了解四川的面积以及行政中心。

了解到四川的行政面积后完成P5做一做的练习,计算出四川东西、南北相聚的大致距离。

五、阅读“四川省各市、州面积一览表”,并完成P5脚下的做一做,了解自己所在的行政信息。

六、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四川的由来”。

并完成“活动与探索”七、板书设计:可爱的四川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位置======家乡有多大八、反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到了关于家乡的基本信息。

第二课家乡的土地教学目标:运用四川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省地形的只要特征,认识主要山脉、湖泊等情况,明确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

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谐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信息,主要的山脉和湖泊分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我的家乡在哪里,说出四川的基本信息。

二、引入=======家乡的山水了解四川地理分布在两个阶梯,以龙门山为界。

了解四川最主要的山脉以及分布。

=山=阅读四川地形图分布图,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水=阅读四川水系分布图,完成做一做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都江堰
1.时间: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 2.人物: 蜀郡郡守李冰 3.构成:①渠首:分为 鱼嘴、宝瓶口 和 飞沙堰 三个主体工程。
②灌溉网。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5.意义: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都江堰建成后, 成都平原 成为沃野,被称为“ 天府之国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
春秋时期: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 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百分百中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
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
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
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战国时期:纸上谈兵,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商鞅死后新法为什么没有废止?
说明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 的发展,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的新制度.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
因是 (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
—— 《史记》
东南西北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1.形成: (图)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 背景、目的
1.时间:公元前35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 绣
漆器
南方丝绸之路
铁钱
北宋交子
茶马古道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 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两汉Fra bibliotek期的农业种茶与饮茶的习俗
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白丝行
• • • • • • • •
杜甫
缫(sao)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yu)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着为君舞,蛱(jia)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第七课
天府之国
织 锦
插 秧
物产丰富
天府之国
“天府”的由来
• 蜀野沃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常璩(qu)《华阳国志· 蜀志》
都江堰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 • 时间 • 主持修建者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 作用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