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这些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少概念,掌握多少的相关计算方法。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实物:每组学生各五个棒棒糖。
3.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将五个棒棒糖分配给每个小组。
然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五个棒棒糖,来回答问题:“谁手中的棒棒糖最多?谁手中的棒棒糖最少?”引出学生对多些、少些的探究兴趣。
2. 探究在学生熟悉了多少、少少的概念后,老师再引出“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探究。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大量的数字,让学生发现规律。
)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组数字:4、5、6、7、8。
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出,从4增加1后得到5,增加1得到6,增加1得到7,这样下去,增加1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所以可以说从4到8多得很多。
同样的,学生可以发现从8减少1得到7,减少1得到6,减少1得到5,这样下去,减少1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可以说从8到4少得很多。
3. 归纳在学生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
例如:老师将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要点汇总到黑板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书写字母和数字。
4. 实践在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关知识后,老师通过棒棒糖和其他实物来帮助学生巩固及应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用棒棒糖来演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在手上多放几个棒棒糖,然后再拿到少的小组去比较,以此巩固多少的概念;再让学生根据数字形象地感受增加和减少,来巩固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和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这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多少,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4页至第46页。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让孩子们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例如,比较两组物体,一组有3个苹果,另一组有5个苹果,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组苹果“多些”。
再比如,比较两组物体,一组有10个橘子,另一组只有2个橘子,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橘子“多得多”。
相反,如果一组物体比另一组物体少,我们则可以说它“少些”或“少得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描述方法,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实际的物体比较,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已经准备好了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数字卡片、苹果和橘子模型等,学具则是孩子们的练习本和彩色笔。
在孩子们理解了基本概念后,我会进行例题讲解。
例如:“比较下列两组物体,说出哪一组‘多些’、哪一组‘少些’、哪一组‘多得多’、哪一组‘少得多’”。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例如:“你自己找一些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出来。
”在课堂的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家里的人数、玩具数量等。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1.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2.掌握使用实物、画图和数字等方式来表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这几个概念教学重点1.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2.掌握使用实物、画图和数字等方式来表示这些概念教学难点1.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比较的能力2.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教学内容1.引入“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和例子,引导孩子们理解这些概念2.通过实物、画图和数字等方式来表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3.练习使用数字进行计算和比较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孩子们理解“多些”和“少些”的概念1.准备一些实物,如彩色珠子或者小球,让孩子们分别取出两个不同的数量2.询问孩子们两组珠子的数量,引导他们理解“多些”和“少些”的概念3.提出基础问题,如“如果把两组珠子都取出来,哪一组更多呢?”第二步:引导孩子们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1.再次准备一些实物,让孩子们分别取出两个不同的数量,并记录下来2.让孩子们比较两组数量的差距,引导他们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3.提出问题,如“如果两组数量分别是5个和8个,哪一组比较‘多得多’呢?哪一组比较‘少得多’呢?”第三步:练习使用数字进行计算和比较1.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计算和比较,比如“如果有7个苹果和5个香蕉,哪一种水果更多?”2.让孩子们辨别问题中关键词,理解问题意思,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3.引导孩子们总结数字与实物的关系和计算方法教学评估1.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2.如果孩子们学习成果比较显著,可以提供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和思考能力教学扩展1.引导孩子们使用电子屏幕上的应用程序(如Excel或Google Sheet)来对“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图表分析和计算2.建议老师将这些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其他主题(如图形、关系、统计学和测量)进行结合,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总结本节课程主要教授了关键概念“多些”、“少些”、“多得多”和“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
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6、尝试应用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
小熊说:“苹果有50个。
”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1、“想想做做”第1题: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多得多。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2、“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二班可能有多少人?3、“想想做做”第3题: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钱?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
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课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进程: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
小猴说:“我做了34个。
”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
(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1、学习“试一试”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挂图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
”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
(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小结。
3、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
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
”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猫和小猴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板书设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识数。
但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直观的形象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如小猴分苹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一些例子,如35和25,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表达。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苏教版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用数学语言描述“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3. 判断物体的多少,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 教学难点: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多少,并能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笔、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多少。
2. 新课:讲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判断物体的多少,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板书设计1.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 内容:-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数学语言描述- 判断物体的多少- 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判断物体的多少,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多少,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多些、少些的概念2. 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3. 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多些、少些与多得多、少得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小石子、豆子、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
2. 探究新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小石子、豆子、小棒等学具进行操作,比较物体的多少,引导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
4.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 画出四组物体,分别表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3. 用文字描述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家里的物品数量。
2. 让学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家庭成员的年龄大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描述物体数量的多少。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多些、少些与多得多、少得多的区分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量的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包括:1. 概念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从而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数量的比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量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生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铅笔、橡皮、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并通过PPT、教学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的展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从而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4.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数量的比较。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2. 内容:四个概念的定义、区别和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数量的比较题,巩固所学的概念。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进行数量的比较,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少和多少之间的大小关系2.通过多少和多少之间的比较,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别,增强对数量的感性认识。
3.学习使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多少和多少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认识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情景化教学法,可以使用如下方法:•提供两个物品,让学生分辨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大小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码卡片等途径来认识和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
3.2 学习多些、少些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多和少的概念,学会使用“多些”、“少些”进行描述。
2.提供丰富的物品或场景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判断哪一个比较多,哪一个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通过多项式练习活动,巩固学生的多少概念,提高他们的数量感知能力。
3.3 学习多得多、少得多1.通过实物或图片,教师给出同种物品的两组数量:一组少,一组多,会使用“多得多”、“少得多”进行描述,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教师通过与学生实际互动操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来加深对“多得多”、“少得多”的理解。
3.通过归纳整理多项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并发展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四、教学总结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四种描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能够正确描述数量之间的差别,并逐渐理解多少之间的大小关系。
3.通过图示、讨论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和巩固了学生的数量感知能力。
4.教师对于每一个掌握的例子要进行相应的激励,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些”和“少些”的含义;2.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些、少些;3.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4.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得多、少得多;5.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选择“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二、教学重点1.掌握“多些”和“少些”的含义;2.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些、少些;3.掌握“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4.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得多、少得多。
三、教学难点1.能正确选择“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得多、少得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两本书,一本比另一本多两页,问哪本书比较多。
2.引导学生回答“第一本书比第二本书多两页,第一本书比第二本书多些”。
2. 自主探究1.读:跟着老师一起读:一些,多些,少些,非常多,非常少。
2.看:老师出示两个篮球,让学生观察,问哪个球多些,哪个球少些。
3.说:老师指着两个篮球,让学生说“哪个球多些,哪个球少些”。
4.写:在黑板上写出“多些3”、“少些2”,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写出相应的数字和汉字。
3. 合作探究1.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相互出题,组合练习,让有疑问的同学与同伴合作解决。
2.收集答案:收集各组题目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正确率对题目进行评价。
4. 独立探究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2.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并预习下一课。
5. 课堂小结1.请数名同学向全班汇报今天学到的内容。
2.温习今天学过的重点难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多些”和“少些”,并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些、少些。
同时,学生也能够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并掌握用汉字、数字表示多得多、少得多。
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合作探究和独立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一定要多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多些”和“少些”的概念;2.掌握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3.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多些”和“少些”的概念;2.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3.“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及其比较的组合计数;2.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哪盘水果比较多?哪盘水果比较少?”,引导学生对“多些”和“少些”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Step 2 讲解1.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这盘有8个苹果,那盘有6个苹果,哪盘水果多些?”,帮助学生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和“少些”;2.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这盘有8个苹果,那盘有4个苹果,哪盘水果多得多?哪盘水果少得多?”,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
Step 3 训练1.出示数字组合,要求学生用“多些、少些”表示出来;2.出示数字组合,要求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表示出来。
Step 4 总结1.回顾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和应用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再次进行综合练习。
课堂练习1.甲组同学按照老师的指示,列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数字组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示出来;2.乙组同学听完甲组同学演示后,进行口算,并在五秒钟内用正确的语言表示出来;3.班级所有学生共同进行合作练习,对难点进行梳理归纳,并在课后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小学生对于数量及其比较的概念理解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多给予反复、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应该要在营造轻松、愉悦和互动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从而能掌握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以及用“多得多、少得多”表示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 教材分析《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区分这些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这些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区分这些概念。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用于实际操作和展示。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纸张,让学生画图或者写下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例如,出示5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卡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例如,出示7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再出示10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或者实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出示8个苹果和5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再出示12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1一. 教材分析《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本章节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学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但对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理解尚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辨别和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
2.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难点: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图片和生活情境。
2.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单。
3.教学道具:小物品、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图片中的物品多些,哪些少些。
引导学生用“多些”、“少些”来进行描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具体的情境,如购物、分物品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之间的多少关系,引导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来进行描述。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学习单上的题目,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比较,如给物品排序、找出多些、少些的物品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如“如果有5个苹果,妈妈又买了一些,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小明有10个玩具,小华比小明少几个玩具?”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
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数数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相对较为简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重点强调多和少的概念,以及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2.能够正确描述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3.能够运用比较多少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回顾在开始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前,我们会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再适当提出一些问题,直到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方法。
2. 比较多少在学生回顾完上一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将开始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比较多少。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数数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之间的大小。
3. 实践体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一些和少一些的概念,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数数,并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大小和关系。
4. 运用比较多少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比较多少的知识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
这些计算包括加法和减法,需要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
5. 课堂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我们会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
并鼓励学生在回家后继续加强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实践法:通过实际分组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多一些、少一些的概念;3.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两组集合的大小关系;4.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5.个性化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
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教案: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概念的引入。
2. 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 定义: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3. 实例: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4. 练习:分组练习,描述数量关系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填空,描述数量关系。
2. 判断题: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关系。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在描述数量关系时,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屏幕。
课件呈现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猫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得出: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说明: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些小朋友,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班原来有多少名小朋友?(46名)谁能说一说转来多少名小朋友吗?请大家数一数。
学生活动,数出本学期新转入的小朋友的人数。
(分别板书原来和新转入的学生人数)提问:原来小朋友的人数和新来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出现的回答:原来的小朋友人数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少;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比原来的小朋友少。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教案OK1
《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执教者:罗东凯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40例9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观察。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准备:CAI课件、若干数量的铅笔。
教学流程:一、旧知回顾,激发学习兴趣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1)3个十和6个一是()2)7个十是()3)8个一和7个十组成()4)个位数是8,十位数是5,这个数是()。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50()50+7我们前一节课用符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学习只用文字语言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大小(二)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猜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少支?1、猜猜老师手中的花铅笔有几支?(100、80、85、……)2、出示10支捆成一捆的蓝铅笔,告诉同学们这是10支铅笔,再猜猜花铅笔有多少支?(60、50、55……)然后一起数一数,一起验证花铅笔有48支。
3、出示15支白铅笔,也让学生先猜猜有多少支?(20、18、16)然后一起数一数,验证白铅笔有15支。
4、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1)指着猜的数与验证的数引导学生比较大小,并用文字语言表述?(100比48多)2)100比48多得怎样呢?(多得多)3)反过来,48比100呢?(48比100少得多)4)15和16比呢?(15比16少一些)50反过来说呢?(16比15多一些)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比大小”的知识,跟前面不同的是我们是上面这4个词用语言描述相比较的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我对于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单元进行了深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例子的比较,掌握这些概念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上,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在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上,准备了大量的实际物品,如苹果、橙子、铅笔等,还有计数棒、算盘等学具,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多得多还是少一些?”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然后,我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我有5个铅笔,你有3个铅笔,请问我有比你多几个铅笔?多得多还是少一些?”接着,我安排了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我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包括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概念的具体运用。
七、作业设计:我在作业设计上,布置了大量的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明多几个苹果?多得多还是少一些?”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详尽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幽美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屏幕。
课件呈现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猫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得出: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
[说明: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松弛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
2.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些小朋友,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班原来有多少名小朋友?(46名)
谁能说一说转来多少名小朋友吗?请大家数一数。
学生活动,数出本学期新转入的小朋友的人数。
(分别板书原来和新转入的学生人数)
提问:原来小朋友的人数和新来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原来的小朋友人数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少;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比原来的小朋友少。
引导: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只多一点吗?(不是)得出: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得多,新来的小朋友比原来的小朋友少得多。
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
(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说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4.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团结合作,思考问题既认真又有创意。
(1)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它们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呈现试一试画面。
小熊说:苹果有50个。
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呢?(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适合的答案下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回答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选择。
(2)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1题画面。
小芳说:我拍了46下。
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多得多。
小明可能拍多少下?
在你认为适合的答案下面画?。
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明:通过讨论、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
5.课间休息:欣赏一分钟欢乐的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引导:你还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解放发言)
[说明: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松弛,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
]
二、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猜人数。
课件呈现想想做做第2题画面。
男孩说:一班有38人。
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讲述:二班可能有多少人?16人、36人、40人哪个更适合?2.猜年龄。
讲述:小明家有四口人,他们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的本领也想考考大家,请同学猜一猜他们的年龄。
四名同学分别扮演爷爷、小明、爸爸、妈妈。
爷爷: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可能是多少岁呢?小明:我的年龄比爷爷小多啦,我有多大?
爸爸:我的年龄比小明大多啦,我有多大?
妈妈:我比小明爸爸的年龄小一些,我有多大?
[说明: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奇怪和想像丰盛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详尽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活动
课件呈现:小猴拿着卡片50,小猫拿着卡片45。
讲述:小猫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
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说明: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