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历故事|农村创业的故事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故事。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农村创业的故事,欢迎参考!

农村创业的故事

江西安远六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故事

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有6名“80后”的大学生。虽来自五湖四海,但相同的“田园梦”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从借款30万元起家,到近百亩的现代农业瓜果栽培基地的形成,五彩斑斓的田园承载着他们的“绿色梦想”。80后励志网与您分享这六名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故事。

创业冲破观念壁垒

“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创业时,一穷二白,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真是苦!”谈到创业难,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朱安成说,他最难忘的是刚刚建基地时,许多亲友不理解一个大学生带着女友到外地的农村干农活,简直太没出息了。当时精神压力很大。

建设初期,搭建大棚、购种、化肥农药及试验每样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起初,父母们不太支持。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放弃稳定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家里人不理解。郭帅一方面给父母做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李华和杜宗涛的父母思想都比较传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念了大学还去种田。但这些年轻人没有动摇,因为这一创业极具挑战性。

6个年轻人抱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几个瓜、果品种,一年种3茬至4茬,错开上市高峰,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6人的梦想随第一批种子一起植根入土。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大家信心十足。李晓艳娇小玲珑,力气最小,每天跟着几个大男生进大棚玩泥巴,常常搞得一身泥一身汗,活像个“村姑”,她却高兴地说“我现在和土地特别亲,一天不下地,心里就直发痒。”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录、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每天来回十几遍地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绿色宝贝”,一个夏天下来,整个“烤”成了“非洲难民”。

每一个品种从试种到成功上市都得经过气候、水土、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反复研究和实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2007年春天,他们试种的2个大棚“早春红玉”西瓜无缘无故地死了十几株。郭帅立即把解剖图片等相关资料发给河南科技学院的蔬菜教授李新峥和王广印。经过诊断,原来西瓜得了炭疽病,他们及时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叶面肥做激素调整,增强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万多元经济损失。“我们能有今天,多亏这两位教授的帮助和鼓励。”朱安成说,毕业后,他们一直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常常在网上探讨解决栽培技术难题。

花开沃野润心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年多来的努力,如今,长长的“小青瓜”、红红的“圣女果”、拇指般大小的“一口茄”脱颖而出,荒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五彩斑斓的果实。而6名大学生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经得起失败、敢于挑战现实的创业故事和精神也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据负责跑销售的郭帅介绍,由于基地里生产的全是当地没有的蔬菜、瓜果,而且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市场,这些“绿色食品”以高出当地市场3倍至6倍的价格销往各地,亩均收入近4万元。产品在广东、上海市场供不应求。

农村创业的故事

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是,老家邵阳绥宁县一位自主创业的阿姨——李姐。

李阿姨,熟悉的人都亲切的喊她李姐。由于家里有三个孩子,靠务农解决不了温饱和孩子们的学费开支,丈夫便在年轻的时候就独自南下打工,李姐不愿意孩子们当留守儿童,于是李姐在家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围着孩子转,拉扯孩子直至孩子们陆续大学毕业。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外出上学,忙碌惯了的李姐却闲不下来了,但在带孩子的这十多年里,本就是厨师出身的李姐练就了一身独门好手艺——做腊味。

2013年冬,在城里上班的亲戚带了一群同事来李姐家里做客,李姐用刚刚熏制好的腊菜来招待客人,席间他们吃了李姐做的猪血丸子(血粑)、腊肉、香肠、干牛肉。都赞不绝口,临别前他们提出想要购买一些腊菜,但是由于都是自家吃的,没有做特别多,李姐便以赠送的形式给来的客人们准备了一些。不久后,李姐便接到了亲戚的电话,说他们同事想让李姐帮忙做今年的腊菜,并可以支付费用,均为自家吃加送亲戚朋友。由于家里事情不多,李姐便欣然接受了。后面经过这群朋友的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咨询有没有腊菜出售。于是李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14年冬天李姐正式开始了“新农人”的生活。

随着工业的越来越发达,很多电子产品已经取代了手工,但是李姐手工坊一直坚持“纯天然食材、纯手工制作”。制作腊菜的过程很复杂,从上山砍柴准备冬天熏制腊菜的柴火,到种植黄豆用于猪血丸子的制作,到养殖土猪来熏制腊肉;每一个环节李姐亲力亲为。冬日里的用于制作猪血丸子的豆腐均产自自家的豆腐坊。也正是因为李姐的这种坚持,这种认真的态度,李姐家的产品才能立足于市场,老客户才能带动更多的新客户。短短几年,销售额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几万到现在的几十万,都离不开李姐对食材的高要求以及不断学习累积经验的过程。李姐的腊菜由于无添加防腐剂,均需天气寒冷之后方能制作,每年冬至之后到春节时日,李姐是最忙碌的时候,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质量并能提高产量,李姐和专做手工布鞋的妹妹一起联合创业,并带动村里的家庭主妇们一起创业,冬天外的几个季节可做手工布鞋、养殖土鸡,冬日便专心做腊菜。一边通过实践提高制作水准,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学习别人的营销方法,从脱贫走向致富的道路。2015年李姐的小作坊正式命名为“李姐手工坊”,李姐手工坊的公众微信号也上线,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微信上销售。延长产业链,走向‘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带动部分农村闲置人员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农村创业的故事

送肥到田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大力提倡生态、无公害种植。因此,将城里大量的人粪尿送到农村田间,必将大受农民欢迎。经营者不仅可在需肥的农民那里得到一笔可观的劳务费用,还可在城里的某些单位或用户那里获得一笔粪便清理费。真可谓一举多得。

农资专卖店

在农村做农资生意肯定有钱赚,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自然肥产业

自然肥是农家有机肥的统称,自然肥除了提高质量外,还要针对市场需求“绿色化”,这是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自然肥产业也是城市垃圾的最终归宿,自然肥生产完全可以人工化、工厂化、产业化。

开一家美发店

虽说农村今非昔比,但是乡村理发美容是个空白,很具市场潜力,男女青年可学会美容美发技艺,将店开在乡镇所在地。一万元足够学费和购置美发、美容设备。如经营得当,每月利润当在2000元以上。

鲜花做成工艺品

鲜花做成工艺品其市场需求量正大幅度上升。在农村做什么生意所谓“工艺鲜花”,就是一改以往的鲜花销售方式,根据各种特殊需求,将花卉梳妆打扮一番,使之更富有个性美。

其工艺有增香换味、变色添彩,也可饰以各种丝绸、缎带等,再以特制的花篮、礼品盒包装。日本人颇重视花卉的质量与个性,只要中意,即使价格高也有很多人购买,这使花农及鲜花专营户、加工者收获不小。

书店

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们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适合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们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开通蔬菜专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