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纠正、预防、标准作业程序
IATF16949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程序(含乌龟图)
文件名称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1/31.目的为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合格。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和清除实际的或类似的不合格,实现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已发生的或类似的不合格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3.定义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
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图或过程乌龟图如何做(方法/程序/技术): 1.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2.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过程管理目标: 1. 纠正措施结案率100%过程责任者: 品管主管,其资格见《岗位职务说明书》 使用资源:1.电脑系统2.电话3.复印机过程风险控制: 不合格未及时有效处理,纠正措施未结案。
过程输入:1.公司内部发生的不合格或类似的不合格信息2.客户反馈的信息过程输出:1.不合格处理结果2.相应的纠正措施成果3.纠正措施实施的相关记录过程顾客:内部和外部客户 输入部门:内部和外部客户 支持部门:各部门MP 与不合格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制控险风门部口接文件名称 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 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2/3序号不合格纠正措施作业流程 权责部 门/人作业要求参考文件/ 使用表单5.1各部门5.1.1内部不合格: a.进料检验不合格时 b.制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 c.成品或出货检验不合格时 d.产品审核不合格时 e.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时 f.其他不合格情况发生时 5.1.2外部不合格客户投诉/退货发生的不合格按《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进行评审和实施纠正措施《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5.2相关部门 5.2当发生上述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进行评审和处置,当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依以下步骤实施。
IATF16949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_最新
WORD资料.可编辑文件编号:MZQP-009文件名称: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版本:第C版首发日期:2017-12-01生效日期:2017-12-01作成:审核:批准: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已发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及时有效的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因素,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有关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3 定义3.1 防错使用过程或设计特征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
3.2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3.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3.4 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3.5 5W1H5W1H( WWWWWH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6 8D8D是团队导向解决问题对策一个标准方法,由8个步骤和一个准备步骤组成,这些步骤用来客观地确定、定义和解决问题,并防止相似问题的再发,并提出永久解决及改善问题的方法。
4 职责4.1 质量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纠正措与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部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的组织工作。
4.3 技术部负责开发设计阶段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4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及生产工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5 销售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成品物流服务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客诉问题通过分析后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6 零件、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采购部负责制定和实施。
4.7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流程文件编号:版本: 0A(试用)文件变更履历1 目的当产品﹑制程以及质量系统等过程中出现/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时,能立刻通过正常反响程序渠道,从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符合因素等,彻底解决及预防问题再发。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产品从进货检验至顾客的投诉及内部质量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适用于通过各部门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预防。
备注:当顾客规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法时,依照顾客的要求进行。
3 名词定义3.1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采取措施以消除现存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度发生;3.2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度发生;3.3 8 D 〔8 Disciplines〕:本公司采用的解决品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分八个步骤来解决品质问题。
4 权责4.1品质部:纠正/预防措施表开出,措施实施效果跟进与验证。
A.制程与进料的异常由QC主导;B.客户抱怨时由 QA主导;C.系统与稽核异常时由QS主导。
4.2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6. 附表纠正/预防措施单7 附件附件一:8D实施指南8 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8D实施指南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D1.成立改善小组;D2.问题描述;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D5.选择和验证永久纠正措施;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D7.预防再发生;D8.评价小组的成绩与效果(小组祝贺)。
第一步:成立小组在不合格发生时,组建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应为来自与该问题有相关领域的,或问题发生单位,或业务执行单位的人员,具备充足的时间、权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技术素质。
并由经理级以上的人员担任指导者。
考前须知:A.选择并记录内部/外部小组成员,职务,联系方式;B.选择小组的指导者(可以帮助小组处理外在障碍的管理成员);C.选择小组长(直接指挥并对小组负责的成员)。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纠正和防止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
1. 识别问题原因:当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 确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
3. 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4. 监测结果:持续监测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预防措施:
1. 风险评估: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计划,包括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员等。
3. 实施预防措施:按照预防计划,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监测效果:持续监测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完善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预防效果。
这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需要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来确保问题的纠正和预防。
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编号P-012 一、目的:为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地满足客户或相关方的要求,根据信息反馈和数据分析的真实结果,作进一步改进,并维持这一活动,达到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
本程序对持续改进的各项活动实施规范化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产品所涉及持续改进的各个方面,如纠正预防措施、成本控制、质量改进、环境污染预防和危害预防等活动的管理。
三、权责部门:3.1 公司管理层负责在公司范围内营造一个激励不断改进的氛围与,确认改进成果,对重大改进项目进行决策,作宏观调控。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展开、落实。
3.3 综合事务部、安环部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主要管理部门,营运部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不良品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持续改进目标的策划,并报告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和结果。
3.4 I综合事务部、安环部负责质量体系运行不符合不符合项目的原因分析及跟进改善。
3.5 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组织改进项目的实施。
四、定义:持续改进: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环境绩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持续改进应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纠正措施:指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五、作业流程5.1持续改进要求改进应着眼于改善产品特征和特性以及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的前题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质量目标、环境目标指标与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案;改进的依据是审核结果、数据分析;改进的基础在于过程。
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5.1.1测量和分析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制约产品特性、过程效益发挥的关键。
HSF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QC080000-2017)1、目的为确保原材料、成品及客户抱怨与内部环境管理审核发生质量异常,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及纠正对策并研拟定再度发生的预防追溯和执行绩效。
2、范围凡本公司购买的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客户抱怨以及内部环境管理审核异常。
3、职责3.1各相关部门执行过程中活动,品保部负责对各部门进行检查监督。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异常报告5.1.1当各阶段出现的环境管理物质不良状况时,任何人均可报告生产现场主管,并同品保人员了解具体状况;5.1.2由品保人员确认环境质量异常发生状况,并填写《环境管理物质不合格报告》。
5.2环境异常处理措施5.2.1由品保将环境异常的实际状况知会相关部门,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5.2.2纠正措施实施后的首批产品,应由营业人员送检测机构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如不合格应重新制定改善对策;5.2.3如环境质量无法立即改善,严重影响质量异常时,应及时停止生产并向管理代表呈报。
5.3环境异常的调查:由品保部负责针对环境异常进行调查,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并用相关数据来分析环境异常的原因。
5.4预防及纠正措施5.4.1凡经进料判定不合格原物料,若与供货商有关,由品保部会同供货商共同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同类事件再发生;5.4.2对制程上出现的环境管理异常,由品保部针对异常原因总结分析以追查其真正不良因素;5.4.3对成品出现的环境管理异常,应追溯到材料商并找出异常根源,由责任部门制定出改善对策,防止不合格发生;5.4.4各部门针对环境管理系统及产品作业方法,如有改善性意见,则依《环境管理物质不合格报告》形式进行处理,由环境委员会按例会分析及确认。
5.5标准化:环境管理异常经纠正处理后,对于环境改善有明显成效的,应将改善的对策修订于标准或环境管理系统文件之中。
5.5.1各内审员应于改善期限到改善后,查核是否改善;5.5.2对再次确认无法改善者,应呈报环境管理代表批示;5.5.3应对内审结果呈交管理审查会议,供其研讨参考用。
不符合项制度
一、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再发生,实现持续改进。
对已产生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事件、不符合,采取有效的纠正,减少事态的影响,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符合规定要求和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1.2 适用于产品、过程、管理等方面不合格的识别,制定、实施、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
2 术 语2.1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2.2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出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注:2.2.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2.2.2“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是:——“纠正”是指“返修”或调整和涉及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处置。
——“纠正措施”涉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2.2.3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2.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的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预防措施可以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等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节中任一阶段的质量改进。
2.4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2.5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2.6 不符合: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 职 责3.1 生产质量部负责产品质量方面,安保部负责安全环境方面,企管部负责内外部审核不合格、其他方面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内容包括:3.1.1识别不合格,组织有关单位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3.1.2制订并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3.1.3负责协调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3.1.4组织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3.1.5负责对涉文件更改的控制。
不合格管理程序
5.2.1首件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时,IPQC需将检验结果登记在《首件检验报告》上,并立即通知生产部门改善对应,直到首件检验合格后制造部方可正式生产;正式生产前的调机品及不良品数量需记录在《生产记录表》上,以便于后续统计及追溯。
5.2.2 生产部作业员自主检查检出不合格品管理:
5.2.2.1 生产部作业员自主检查检出的不良品需放置于指定不良品箱内,并将不良品数量记录在《生产记录表》中,以便于后续统计及追溯。
①退货或换货:SQE通知供方退货原因,由采购部通知仓库及供应商实施退货或换货;
②特采:由项目或者采购代行提出【特采申请单】,按《特采管理程序》执行。
③返工或选别:SQE通知并监督供应商实施返工或选别,供应商完成后,返工完成品由IQC再次受检合格后方可入库,返工检出的不良品贴不良标识并退供应商处理。
5.1.3来料不合格的纠正与预防
5.1.1.1仓库仓管员根据《送货单》确认来料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 并联络采购或品管处理。
5.1.1.2 IQC判定不合格的物料用红色不合格标签进行标识,仓管将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
5.1.2不合格品的处置
5.1.2.1来料不合格发生时,由IQC发出《进料检验报告》,通知SQE,由项目、采购部会签后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①.返工或选别:生产部依据《返工作业指引》对锁定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选别。
②.报废:生产部依据《报废作业指引》对锁定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置。
5.2.3.2 生产部对IPQC的判定存在争议时,可以请求品质部QE工程师进行复判,如判定可特采出货,生产部需提出【特采申请单】,按《特采管理程序》执行。
5.2.3.3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IPQC需发出《品质异常单》至生产部, 并跟进《品质异常单》的回复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NCR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标准作业程序
果验证。
6.5 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由责任部门采用8D方式进行整改,审核员进行效果验证。
6.6 相关责任部门在提出/拟定纠正与预防措施时应尽可能采用防错的方法(如:改进工艺、……)
6.7 制作固定和/或专用工装、采用报警装置等)并利用到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其防错方法的使 用程度应与问题的大小和遭遇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6.8 因纠正/预防措施造成相关文件与资料需修改时,由原文件与资料制订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 要求执行 7.Operation作业内容
1)不合格的性质比较严重,有可能导致将不合格品向顾客交付。 2)不合格带有普遍性,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偏离共同的质量方针,导致共同的质量目标难以完成。 4)发生质量事故。 5)顾客报怨、对公司或供应商质量信誉有较大影响的不合格(包括顾客退货)。 6)对顾客满意度有较大影响的质量问题(包括顾客拒收)。 7)审核(包括第一、二、三方审核)时,所发现的不符合项。
7.2.4 HALO品质主管在收到NCR之后的三天内,完成NCR信息的核对与8D报告基本信息的填写,明确缺陷 原因及工序,以邮件或会议召集8D小组成员,组建8D,同时发出NCR通知单给供应商的相关部门.
7.2.5 HALO及供应商的品管和生产负责人,在收到NCR之后的3个工作日之内明确和执行临时措施、判责 与建立临时纠正措施并实施。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前,以隔离内部或外部的影响.品管要验证临时措施的 有效性,要能扼制不良,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HALO品管部负责以邮件的方式将NCR通知单发送给相关 部门的负责人,同时要求其做原因分析和永久对策。
6.1 顾客报怨(质量、交付、服务异常)和退货,由品HALO品质部和相关责任单位按顾客要求的形式作 出反应(即按顾客要求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如顾客没有要求,则采用8D方式进行整改和回复顾客。
工程质量不合格处理作业标准及流程
1 目的为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提高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效率,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作业标准及流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开发项目或其他公司委托开发项目出现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3 术语和定义4 职责5 工作程序5.1 工程管理部或项目部发现或收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信息时,如为一般质量问题,现场项目部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按程序进行处理;如工程管理部、现场项目部判定可能对使用功能、结构安全有影响,要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向质量安全监督中心汇报。
5.2 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在现场发现或收到其他部门反应的工程质量不合格信息,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应立即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并判定是否影响使用功能、结构安全。
5.2.1 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如判定不影响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即要求现场项目部按程序立即进行处理。
5.2.2 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如判定对使用功能、结构安全有影响,应组织技术中心、工程管理部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工程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处理程序、时间安排等。
5.3 按工程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原因确定处理程序。
5.3.1 如为设计原因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由技术中心协调设计单位于3天内提出处理方案,经技术中心审核后,报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备案,同时发事业部,由工程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
5.3.2 如为施工单位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由事业部、工程项目部协调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设计、监理签认,报工程项目部审核通过后实施,同时由工程项目部报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备案。
5.4 工程项目部负责按设计院、技术中心意见督促实施,质量安全监督中心负责实施过程中的跟踪与监督。
5.5 处理完成后,由工程管理部确认已按设计院、技术中心意见处理并达到要求后,将所有资料报到质量安全监督中心,并填写《工作联系单》申请验收。
5.6 质量安全监督中心接到报验申请后,组织技术中心、工程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验收,形成验收结论,如处理结果未达到标准要求,工程项目部按验收意见继续处理。
HSF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1、目的对质量与HSF管理系统内所有生产作业的质量与HSF问题加以记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防止问题再发生,以确保质量与HSF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与HSF管理系统运作异常所采取之追查、反馈、矫正与预防措施作业。
3、权责3.1品保负责质量与HSF管理系统运作缺失之矫正与预防措施作业,预防问题再发生。
3.2各相关责任单位必须配合本程序处理异常并立即采取有效的矫正与预防措施。
4、定义4.1矫正措施:针对己发生之不符合事项采取措施,以改善并消除之。
4.2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5、作业内容矫正与预防措施需具备以下措施:(流程详见附件一)5.1执行矫正与预防措施之时机:5.1.1进料检验异常时;5.1.2制程检验异常时;5.1.3成品检验异常时;5.1.4客户抱怨及退货时;5.1.5内部稽核发现异常时;5.1.6环境有关禁用物质事项发生异常时;5.1.7环境系统执行有异常时;5.2矫正与预防措施之处理:5.2.1进料检验经判定退货时,品保应发《质量异常处理单》由品管通知供应商做矫正与预防措施并追踪其改善结果,改善报告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复。
5.2.2制程全检之记录于《制程巡检纪录表》,不良率超出各单位设定之目标值时,各单位应于《制程巡检记录表》内进行原因分析并做改善对策。
5.2.3制程巡检IPQC如有发现主要缺点,或不良率达到5%时(主缺参照《质量检验规范》,应开立《质量异常处理单》交责任单位进行矫正与预防措施,品管并于收文后,针对其所提之对策进行追踪,且应追踪其改善状况。
5.2.4成品经品管判定退货重工或挑选时,品管需发《质量异常处理单》交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应针对问题点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批退之材料决议其处理方法及判退处理流程。
经处理完成后,由品管复判﹐并由责任单位提出预防对策,品管针对其对策进行追踪,并追踪其改善状况。
不合格控制及预防制度
不合格控制及预防制度
第一条应根据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和项目实际进行不合格控制及预防。
第二条不合格控制及预防应确保防止项目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消除不合格再次发生,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第三条应对不合格分类,并明确项目部和作业队(工班)在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的职责和责任。
第四条不合格的控制原则
(一)不合格的物资不得使用;
(二)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经整改也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均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三)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
(四)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记录、评审和处置。
第五条不合格控制对象应包括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施工过程不合格的控制、最终验收时不合格控制和工程交付后不合格的控制。
第六条应明确不合格的报告、分析、处置、验证的程序和标准。
第七条应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管理,包括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情况检查、跟踪验证和评价。
第八条应建立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管理记录,确保记录符合规定。
第九条对不合格控制及预防管理工作中需要上报的事项,应及时按要求报告。
纠正与预防管理程序
更改历史
页码第2页,共3页
一、目的:
明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规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生不合格、不符合时处理流程和改善追踪要求。
二、范围:
凡本公司职能部门相关品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处理、对策、活动(含客户及相关方抱怨处理)。
三、参考文件: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二)管理评审程序;
(三)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四)记录控制程序;
(五)客户及相关方抱怨处理程序;
(六)环境因素管理程序;
(七)危险源控制管理程序;
(八)环境安全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四、权责:
(一)责任部门:制定不合格/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案并实施;
(二)品管部:负责监督其执行并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五、定义:
无
六、流程图
异常提出
登录管理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
评价防止再发生
实施
否
效果确认
是
记录存查。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目的1、为预防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整改已出现的各类问题、查找原因、预防问题的再次出现,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2、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活动;3、为不断提高工作时效、完善工作流程、确定适合的工作标准;4、综上几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对存在的不合规现象、不合格产品以及对潜在风险(隐患)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三、定义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说明:(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如某工件钻孔完工检验符合图纸要求,判定为合格品,但经组装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图纸错误)。
相关部门进行返修则是纠正行为,而技术部更改底图并重新发放图纸则是纠正措施。
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四、相关职责1、各分管副总负责对所属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的指导、监督、审核;2、管控中心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核和权限内审批;3、各部门负责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适合时,自觉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按规定实施;4、质检部负责下达与质量有关(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5、企管部负责下达除质量以外的其他工作方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6、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工作,及时将有关异常传递给供应商,并跟踪其纠正和预防效果;7、贸易部负责与客户的联络工作,确保将客户问题反馈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8、管控部门(管控中心、质检部、企管部)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GBS2-8-05 矫正与预防作业程序(A4)
5.3矫正措施的实施
5.3.1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其相应的矫正措施,改善对策应就人员、时间、事件作具体的改善计划,并追踪其结果。
5.3.2矫正措施应考虑临时对策和永久对策,从而确保短期质量效应和企业质量的有效经营。
一、目的:
为确保质量不断的提升,针对发生的不良原因,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以矫正和预防不良现象重复发生。
二、范围:
凡本公司进料、制程、成品检验中所发生的与作业流程不相符合的事项,以及客户抱怨﹑内部质量稽核的不符合事项处理均属之。
三、定义:
矫正措施:为消除已经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1.2制程检验中发现产品外观、功能、结构性不良时。生产&IPQC依《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GBS2-8-04)规定作业。QE分析和提出处理意见,会签各相关单位意见后,并由品管部最高主管做最终判定作业,IPQC追踪结案。
5.1.3出货检验不合格时,OQC依《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GBS2-8-04)规定执行,并由品保部最高主管做最终判定作业,OQC追踪结案。
5.5矫正与预防措施之效果确认
5.5.1应对改善的措施从时间、进度和实施的效果进行确认。
5.5.2改善对策经确认无效后,应善于运用PDCA循环,作再次检讨,并不断提出新的有
效对策。
5.6标准化
5.6.1相关数据应依《质量记录管制作业程序》(GBS2-4-02)妥善保存。
5.6.2若矫正与预防措施的结果需对现行文件做永久性的变更时,应依《文件与数据管制作业程序》(GBS2-4-01)之规定进行变更作业。
5.1.5内部质量稽核与管理审查分别依《内部质量稽核作业程序》(GBS2-8-02)与《管理审查作业程序》(GBS2-5-01)之规定执行,针对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开出《矫正与预防措施处理单》(GBS4-8-05-01),要求存在不符合事项的责任单位改善。
BDW.B-14-201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2015.6.14文件审批内容序表1目的 (2)2适用范围 (2)3名词解释 (2)4职责 (2)5程序 (2)6相关文件 (4)7相关表单 (4)8附则 (4)生效日期:2015.6.141目的为确保对过程、产品、体系运作时发现的不符合进行系统改善,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存在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以实现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XX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过程、成品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出现的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名词解释3.1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2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现象。
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通常与纠正连用,纠正措施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
3.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质量管理部4.1.1负责质量记录趋势分析引起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1.2负责质量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事项的纠正预防措施;4.1.3负责涉及质量目标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4.1.4负责原物料、外包过程不合格的纠正预防措施。
4.1.5负责生产过程控制不合格、成品不合格、客户抱怨处理的纠正预防措施。
4.1.6负责市场、内作品质问题的改善推进。
4.2客户服务部4.2.1负责顾客投诉的接收与处理,确保将顾客投诉处理的信息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4.2.2负责与服务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4.3其他部门负责与本领域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5程序5.1信息收集5.1.1各部门负责收集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信息并确认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信息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5.1.1.1来料、生产过程、最终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问题;生效日期:2015.6.145.1.1.2市场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批量质量问题;5.1.1.3顾客质量信息反馈;5.1.1.4各级质量监督检查的结果;5.1.1.5日常工作中发生不符合体系要求的不合格;5.1.1.6内部、外部质量体系审核;5.1.1.7管理评审;5.1.1.8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和作业、内/外部审核结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客户意见等诊断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场合;5.1.1.9质量目标阶段性(如体系审核、年、季、月度总结)评定达不到要求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纠正、预防、标准作业程序
一、目的
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实施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合格及时得到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部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不合格控制、纠正与预防工作。
三、职责
1、公司、各部各处操作层员工负责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及时自纠。
2、管理处各部门主管/副主管、班组长负责依据本程序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轻微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整改。
3、公司、各部各处经理、副经理、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实际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对系统、重大、惯性的不合格实施纠正、控制。
4、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不合格的控制、主持不合格评审,批准不合格评
审记录/报告和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
5、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评审,对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四、程序要点
1、不合格性质的划分
(1)实施不合格:没有按规定程序、规范实施。
(2)效果不合格: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要求。
(3)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不合格分布集中在个别要素或别个部门。
2、不合格类型
(1)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2)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3)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
3、受控状态下的质量改进不应纳入不合格范围。
4、除在工作、作业过程中由实施人员发现并立即纠正的不合格外,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不合格应由发现者或归口管理部门按规定予以记录。
这种记录一般在《工作日记》记录中显示。
5、顾客对服务结果的评价,是不合格的重要反馈途径。
这种反馈可在“住户
投诉”、“回访记录”或提供服务确认单中得到。
6、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
除接收后发现的应予记录外,原则采用退货或拒收的处置方式,但在退货前应予以标识。
7、设备、设施不合格。
除记录外,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处置。
直接提供顾客使用的设备(如电梯)应设置“检修”或“暂停使用”等标识。
8、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般不合格一经发现或指出,由责任者自行纠正。
9、不合格的评审
(1)下列不合格应进行评审:
①顾客严重投诉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顾客集中投诉某一项服务时;
②对一个季度“回访记录”和半年一次的住户意见征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住户表达的突出(集中)不满意问题;
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时;
④连续两个月,公司下达的质量目标没有完成时。
(2)不合格的评审由品质部组织,管理者代表主持,以公司主管经理及有关部门主管参加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
(3)评审的主要内容为:
①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者;
②评价影响程度和范围;
③提出处置意见。
(4)品质部应负责建立《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重大问题由管理者代表报总经理批准。
10、不合格的处置
(1)不合格处置有下列方式及其组合:
①返工;
②请求顾客让步接收;
③赔礼道歉;
④赔偿损失;
⑤补充完善文件、资源;
⑥对员工进行培训;
⑦按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2)凡经评审的不合格,管理者代表应责成责任部门从根源上加以纠正。
11、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
(1)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制定纠正措施:
①连续二个月部门承担的质量指示之一未达到规定时;
②设备、设施由于维护检修不及时或为达到适用要求影响提供服务36小时及以上时;
③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时;
④内部质量审核发现不合格时;
⑤顾客严重投诉时;
⑥不合格进行了评审时。
(2)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指定预防措施;
①当服务质量发生周期性、系统性波动,如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导致不合格发生时;
②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指出的潜在不合格的问题;
③质量体系运行不畅发生“有事无人管理”或“工作推脱、扯皮”时;
④对顾客的意见、建议、抱怨、期望进行分析,需采取措施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和期望时。
12、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程序
(1)制定纠正措施按下列程序办理: (略)
(2)制定预防措施按下列程序办理: (略)
13、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基本要求
(1)必须从根源上分析实际和潜在的问题的原因,不应把纠正与纠正措施混淆。
(2)实际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其根源可能是下述一种或多种:
①人员:
——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接受或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缺乏必要且适宜的培训;
——缺乏必要的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感。
②设备(含设施、装置、测量设备):
——缺乏必要的设备或设备不配套;
——选用的设备与服务的质量要求不相宜;
——维护、保养、调整无规范或为按规范。
③材料(含原材料、元器件、配件、辅材):
——选择不当,不能满足设备需要的要求;
——搬运贮存不当造成损坏或混料(批);
——使用错误;
——标识错误或不清。
④方法(含作业、作业流程):
——必须的规范作业流程不完整、不适用;
——规范的要求不一致;
——未按规范执行;
——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3)纠正/预防措施必须具体,尽可能定量化,并落实具体实施和完成期限。
措施所涉及的部门应予以实施或配合,并承担相应责任。
(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结束后,应提请品质部验证。
措施涉及的资源配置、文
件更改或增添应按公司相应程序规定办理。
14、跟踪验证
(1)责任部门主管应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品质部报告,品质部应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验证,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2)管理者代表应对检查和验证情况做出反应。
达到预期目标的责成品质部纳入相关文件或形成新的文件予以巩固,对未按措施实施或实施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应予以批评、处罚并由品质部再次填发《纠正/预防措施表》,由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再次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15、记录的管理
(1)各部门应保存不合格记录,其保存期按提出记录要求的规程规定执行。
(2)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验证应及时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表》。
(3)品质部应保存《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原件(正本)和已完成验证的《纠正/预防措施表》,保存期均为3年。
五、记录
1、《不合格评审报告》
2、《纠正/预防措施表》
3、《纠正/预防措施登记表》
六、相关支持文件
1、《内部质量审核实施标准作业程序》
2、《管理评审控制标准作业程序》
3、《投诉处理标准作业程序》
4、《住户意见征集、评价标准作业程序》
5、《回访管理标准作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