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求知创新思维——《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认识物体》是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

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本节课个人感觉比较成功是练习的设计,这部分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课本的书面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对物体的认识,个人觉得效果更好,学生也学得很有兴趣。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三篇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三篇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三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几何教学。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

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很有探索欲望的,在感知圆柱体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柱竖着放不会滚,只有倒下来才回滚”的问题时,许多学生争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因为它的上面是平的,就能站在桌子上,旁边是弯的,所以能滚动;有的说,平平的面挨着一起只能推动,不能滚。

将平面和曲面区分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

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

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

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

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成功之处: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大多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只有在说到圆柱的时候,学生会说成:圆柱体。

球,学生会说圆或球体。

对名称反复强调,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各物体的名称。

3、实践应用,拓展提高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体,可以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比比谁的手巧,就能获得这片金钥匙!不足之处:1、在突破难点上,我没有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

2、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精选7篇)

《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精选7篇)

《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物体》的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活动一:创设情景,激情促思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踊跃举手。

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合作探究,加深理解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

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

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学生汇报)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认识物体课后反思

认识物体课后反思

《认识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物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的)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部分内容。

内容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 情感态度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教学重点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4、教学难点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图形的拼组,解决实际问题。

5、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实物图形二、说教法、学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其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意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大胆发挥想象。

小学数学叙事《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叙事《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教学《认识物体》的反思一学期的时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收获是什么呢?有什么好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反思,有何途径可以调整、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从一个专职报账员到报账员兼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是经过一个适应、探索、总结、提高的过程的。

刚开始时,我心想,一年级数学,那简单到极,无非是1+1=2,这又有什么难呢?正如人们常说的,知易行难。

当我真正上课的时候,才知道要教好一年级数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首先,一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看,还小,刚刚离开幼儿园,心智还不成熟,行为习惯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阶段。

第二,刚进新学校,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但他们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不到40分钟。

第三,他们会妒忌受表扬的学生,会争宠。

下面是我在上其中的一节课时所碰到的事及课后的反思。

在一(1)班教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我准备了一个神秘的袋子。

袋子里装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伸手摸一摸并猜猜它们的名称及形状,规则是不能偷看。

学生们很踊跃参与,个个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开始,我让班长全思韵伸手进袋子摸,希望她能摸出并且能说出所有的物品的名称和形状。

可她只是摸一下,什么也不说就回到座位了。

然后,我又让几位成绩好的学生去摸,他们只是摸了几下,只摸出和课程有关的物品,其他的一个都不说。

这使我有点失望,我正想着该怎么引导他们去摸出和说出更多的物品时,听到一个声音:老师的袋子里肯定还有许多的不同形状的物品,如果让我摸,我一定会摸出来的,只是老师不会叫我的。

我一听,顺着声音望去,原来说这话的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同学唐成彪说的。

我心想,他也是我的学生呀,也该让他来摸摸试试吧。

于是,我就让他上来摸摸,使我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把我袋子里的东西全猜中并能说出它们的形状来。

我当着全班的学生面前表扬他,后来,我发现他这节课非常认真听讲,并且从此以后,他见到我都能很高兴地向我问好。

2023年《认识物体》教学反思_1

2023年《认识物体》教学反思_1

2023年《认识物体》教学反思2023年《认识物体》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认识物体》这个课是比较能促进教学氛围的课题,所以针对这个特性,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摸一摸。

还设计了由四种物体组成的“机器人”的图画,四种物体的平面图形,以及生活中相似的四种物体。

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我认为整体的把握还是比较有度的,整个基本环节都有出现,但是重难点还不够突出。

在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首先展示了由四种物体组合而成的“机器人”图画,接着又设计让学生从实物中找出四种物体。

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四种物体还没有比较清楚的定义,所以,在找的过程中,拖了些时间,而且从新课标的角度来看,平面性的图画也比较难以表现出空间立体感,学生在学习上没办法直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

在第二个环节上——分一分,学生在上一个环节里没有感知到的,在这个环节直接反映了出来。

在将四种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没办法感知四种物体的不同,将他们划分开来。

另外,学生注意力更专注于教具上,而忽略了活动要求,也使得主要的活动目的难以达到。

这个环节原本是作为整节课的一个主要环节,但是对于四种物体的名称还有特征的描述,用的时间反而比较少,这也直接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个环节——说一说,这个环节上,我提问的是:“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四种物体?”由于提问的比较不到位,所以学生在回答也比较出位。

第四个环节——摸一摸,由于是师生互动的游戏,所以这个环节里,课堂的氛围相对是比较好的`,而前面对于四种物体描述得不清楚的地方,也在这个环节补上了。

2023年《认识物体》教学反思2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物质世界内容标准中有关运动与力的一部分。

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模仿应用。

1、本课以“是哪辆列车开动”为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认识物体的运动,知道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最后通过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模仿几种物体的运动,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
反思
《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

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教学设计:认识物体【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认识物体【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辨认实物的活动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有序有效的活动中对四种立体图形有充分的认识。

教学准备:四种立体图形积木,大积木,袋子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分一分1、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每一桌都发了一个袋子,看得到是什么吗?(积木)几个?摸得到吗?想拿出来看一看吗?2、想拿出来也行,不过积木只有一袋,两个小朋友得分一分。

同桌两人拿出积木,商量一下,把四块积木分成两类,一人保管一类。

3、汇报。

(1)为什么这样分?(预设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分一类,球是一类,前面三个可以放稳,球不易放稳;预设二:长方体、正方体一类,圆柱和球一类,前两个的面都是平的,后两个物体上有曲面))(2)逐个出示物体。

它有什么特点?大家一起也来摸一摸!长方体: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长长方方的……你能找出老师这些大积木里哪个是长方体吗?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找出老师这些大积木里哪个是正方体吗?圆柱:上下粗细一样,两头是圆……你能找出老师这些大积木里哪个是圆柱吗?球:圆圆的,可以滚动……你能找出老师这些大积木里哪个是球吗?4、老师还带了一些这些形状的积木。

(课件出示大小位置不同的物体),并抽象出实物图形,揭示概念。

它们虽然大小不同,摆放的位置不同,但都是长方体,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并抽象出实物图形,揭示概念。

5、生活中也有许多物体是这四种图形,说出几个。

6、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活动二:找朋友1、今天大家准备的许多商品盒子,它们的形状属于哪种图形呢?玩个游戏:找朋友要求:师出示物体的图片,生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站到前面来。

一起说,我们都是什么体。

2、球体的包装盒为什么这么少?你见到许多球体的包装盒堆在一起吗?为什么呢?(球上没有平面,容易滚动,没办法堆在一起,而另外三种物体都有平平的面,容易堆)找6个同学拿着球一起到展台上堆一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理解物体》教学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升了解决问题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因为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所以我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准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验证结果,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经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学生就很容易解决问题,掌握新的方法。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驾驭生成,不要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让学生讨论交流。

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水平。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通过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水平,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认识物体》教学反思《认识物体》是一班级上册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育初步的观测、操作技能和空间概念。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详细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班级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阅历,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同学的爱好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连续部分,把同学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同学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觉,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班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同学亲自动手去分类,根据规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舞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就应当予以确定与鼓舞。

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同学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觉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育了同学合作沟通的技能。

三、培育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老师让同学举例子,让同学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爱的物体任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识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同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而在最末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同学看精致建筑的图片,孩子们心情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同学喜爱生活的情趣。

本节课个人感觉比较胜利是练习的设计,这部分能制造性的运用教材,跳出课本的书面练习,让同学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对物体的认识,个人觉得效果更好,同学也学得很有爱好。

青岛版科学三上《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三上《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三上《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徐坊学校钟燕燕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教具预备: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概念师:今天呢,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位小朋友,他叫聪聪,你们想认识他吗,想和他交朋友吗?那就掌声欢迎他吧!瞧,他来了。

(先听见脚步声,然后再出示小朋友图片)聪聪真是个好小孩,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想明白是什么礼物吗?(想)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长方体木块、粉笔盒、足球、小棒、茶叶盒、可乐罐、肥皂盒、鞋盒、牛奶盒、骰子、魔方、台历、玻璃球、笔筒。

)师:哇,带来了好多的礼物。

你们喜爱吗?那我们先来认一认这些东西吧!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是选礼物了。

挑一挑自己喜爱的吧!谁来说说他挑的是什么礼物?生:足球师:足球,男小孩都喜爱踢足球,那你明白足球是什么形状的?生:足球是圆圆的。

师:观看得可真认真,像这种圆圆的是球,那还有和它形状相同的吗?生:还有那两个小的球。

师:哦,原先还有棒球和玻璃球,圆圆的。

它们和球的形状差不多上一样的,对吗?那你再找找还有其他形状是圆圆的吗?生:没有师:找得可真认真,谁也没漏掉!还有谁选礼物的?好,你来!生:我喜爱喝可乐!师:你的眼睛可真厉害,一看就看到了大伙儿喜爱喝的可乐。

事实上啊,可乐罐也是一种形状哦,像这种长长的,上下圆圆的,是圆柱。

那还有和它是一样的形状的吗?生:还有那个绿色的盒子和笔筒。

师:观看得可真认真!还有其他的吗?生:还有那个小棒,也是和可乐罐相同形状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doc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doc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介绍物体(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介绍)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

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 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教材64、65页。

知识目标:通过猜一猜、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來了一件礼物,高兴吗?想不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屏幕显示:机器人。

2、教师介绍:这是机器人聪明的头,这是机器结实的身子,这是机器人的哪些部位?(教师指学生说)。

其实,这些都是由你们桌上的各种形状的玩具组成的,现在我想考考你们,请找一找你们桌上的这些玩具,哪些长得像机器人的哪些部位?3、教师叙述:在数学王国里每一种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刚才见过的这些物体也有它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屏幕显示课题。

(教学反思: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他们熟悉的玩具作“礼物”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一分,揭示物体名称1、谈话:刚才我们在桌上找到了组成机器人部位的物体,这些物体如果跑到报刊、杂志上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电脑显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平面图。

(由机器人的部位链接过去)3、屏幕显示生活中的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片,学生欣赏。

4、小组合作:把桌上各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

(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会把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分成是正方体。

)并拿出一组出现上述这种错误的分法在投影上显示。

不及时纠正,待后面认识了特征后再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并从中抽象出图形,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篇
自主求知创新思维

—《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及反思
吉静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乐蟠小学,甘肃庆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冃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生活中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I说活比赛____说学具
痂:同学们,老师今天带大家去趟玩具城,好吗?(出示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师:大家在玩之前,说说你都认识哪些玩具,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相互交流)
反馈交流情况:
生1:这是一个球。

生2:这是一个魔方。

生3:这是一个方盒子。

生4:这是一根圆棒匚
2.动手比赛一分学具
师:这么多的学具.哪位小朋友愿意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可以独立分,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操作感知
1.分立体图形—
—建立概念
师:大家分组动手把玩具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
反馈信息: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生1:我把能滚动的分一块。

生2:我把方盒子和长盒子分一起。

生3:我把球放到一起。

生4:我把方形的盒子放在一起,把长长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5:我把像易拉罐一样的放在了一起。

师:你们真聪明,竟有这么多的分法,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家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写出相应的名称)学生齐读物体名称。

师:孩子们.谁能在学具中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

座1:这是球。

生2:这是圆柱。

生3:这是正方体。

2.感知表象—
—摸物体
(1)看一看.摸一摸
师:大家仔细看看、摸摸,数一数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把你的收获告诉老师。

生1:我数出来它们都有6个面,每个面都光光的。

(板书:6个面)
生2:我摸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有棱。

生3: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你观察得真细心!)
(2)看一看,摸一摸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现在把你们桌子上的圆柱、球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把你的收获分享给大家:生1:它们都能滚。

生2:圆柱上下一样粗,有2个面,这两个面都是圆形。

(板书: 2个面,都是圆形)
生3:球可以向任一方向滚动,而圆柱只能前后滚动。

生4:球面光光的,是曲面,没有棱、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你们点赞!
-108-
(3)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周围找找.哪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相关。

生1:皮球是球。

生2:“红苹果”是长方体。

生3:胶棒是圆柱。

(4)捏一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下面我们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学生分组捏,教师巡回指导)
各组评出最佳作品.课间大家展览作品。

三、活动拓展
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搭建自己最喜欢的物体。

(四人一小组,要求分工明确)
1.教师巡回指导。

2.评选优秀作品。

3.展示作品。

四、总结迁移
1.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2.讲一讲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

3.找一找周围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五、教学反思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放下了“师者的威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搭建了和谐、民主、自由获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反思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操作实践的情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课一开始,教师就把学生喜欢的玩具展现在他们眼前,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就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2.改变观念.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匾念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地“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认识物体的特点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法一直接告诉物体的特点,而是让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从观察、操作、交流、谈感受等活动中获得新知,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在认识物体的特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物体、动手操作等,来感性地认识物体的特点,接着通过说一说、摸一摸、讲一讲、练一练等环节,使学生对物体的特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认识。

在最后总结时,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这样不仅使数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不只在数学课堂上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一真谛。

4.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碰撞「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任务分配下去,教师在这里只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如此浓厚,个个跃跃欲试,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结论一个比一个精彩。

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编辑李弊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