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
教资高中物理科目三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
1. 运动学。
- 基本物理量:- 位移(x):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 (Δ x)/(Δ t)(平均速度定义式),瞬时速度是当Δ tto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加速度(a):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Δ v)/(Δ t),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 v的方向相同。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v = v_0+at- 位移公式:x=v_0t+(1)/(2)a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 = 2ax-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得出,如v = gt,h=(1)/(2)gt^2,v^2 = 2gh。
2. 动力学。
-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它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出现超重现象,F = m(g + a)。
-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出现失重现象,当a = g时为完全失重,F = m(g - a)。
3. 曲线运动。
- 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 = v_0t。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功与能: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运动,涉及到向心力、角速度、周期等概念。
2. 热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量可以转化为功,功也可以转化为热量。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在一定压力、体积和温度下的物理关系。
3. 电磁学- 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 高斯定律:描述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的通量与曲面内电荷的关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包括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
4.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描述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干涉和衍射:描述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产生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光电效应:描述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被释放出来的现象。
5. 原子物理学-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云按照能级分布。
- 波粒二象性:物质粒子如电子、光子等既表现出波动性也表现出粒子性。
- 量子力学: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理论,包括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叠加等概念。
6.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描述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不变,以及光速不变原理。
- 广义相对论:描述引力是由物质引起的时空弯曲。
7. 现代物理学- 量子场论:描述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弦理论:尝试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认为基本粒子是一维的弦。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学的多个重要领域。
广东 广州初高中 中学物理 考纲 知识点 重难点 结构图
中学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结构图(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认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弹力
形变
塑性形变
范性形变
都指不可恢复原状的形变,只是名字不同。
弹性形变
相同,可恢复原状的形变
产生条件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初中只说明弹力产生的原因,高中进一步说明了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大小
无
高中以弹簧为对象,介绍弹簧弹力与型变量的大小关系:F=kx
初中不必介绍此内容,高中教学时需注意。
力
摩擦力
定义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中介绍滑动摩擦力,高中还介绍静摩擦力
大小
定性的描述大小
定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介绍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高中进行相关计算
简单机械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运动
初中
高中
对比和建议
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的相对于别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定义更加严谨
参考物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相同
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单位的换算)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中引入的矢量
强调了速度的方向,初中的速度其实是指高中的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动滑轮
一个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受力分析,不一定就省一半的力
计算时,高中跟严密
定滑轮
不省力,力反向受力分析,力ຫໍສະໝຸດ 一定反向判断时,高中跟严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高中作文审题
第 一 讲
审题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别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 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 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 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层理解,作定 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加强。
• 材料三:2019年9月19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发布。报告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开始为退休进行 储蓄,其中年轻一代的比例从44%增长到48%。受访者 普遍想更早退休,目标退休年龄从去年的57.6岁降至 55.8岁。年轻人想拉近“诗和远方”以替代“眼前的苟且”。 “早点退休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岁数太大退休啥也 干不了!”有网友这样说。
乐观地看待生活
(四)主旨领悟法
主旨领悟法,是新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稳 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 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 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 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 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 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一则 第二则 相异点 第三则
国家鼓励年轻人积极探索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个人应该 肩负的社会责任
社会不良现象——年轻人想早点 退休
相同点 年轻人;社会责任和个人幸福
例2
•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材料一:2019年8月25日,台风过境广东时的晚 间,路边候车的69岁蔡阿姨,骤发心梗。当时 正好在休班的护士林华妹和她的同事放射科医 生张靖以及随后赶来救援的护士汤湘云及时出 手,冒雨跪地为蔡阿姨持续做心肺复苏,赶在 猝死救援的黄金4分钟内将蔡阿姨从死神的手中 抢救了过来。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理解要点:(1)力拥有物质性:力不能够走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其实不是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2)力拥有互相性:一个力总是关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互相作用的物体能够直接接触,也能够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拥有矢量性:力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收效: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依照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依照收效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依照收效命名的,不同样名称的力,性质能够同样;同一名称的力,性质能够不同样。
重力定义:由于碰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碰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周边的物体都碰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够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他地址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样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样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所以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可否还受其他力也没关系。
③在办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周边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总结高中物理中的力学是必修的内容之一,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熟练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将从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分类、引力、弹性力、摩擦力、动量和能量等七个方面总结高中物理中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一组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规律。
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或者说物体会继续原有的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才会改变它的状态”。
第二定律又称为动力学定律,它表达了力的概念,即“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获得的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获得的加速度越小”。
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物体间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相反的两个方向,并且大小相等”,这个定律的本质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是彼此作用的,彼此为因、为果。
第二、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接触力、重力、牵引力、弹性力、摩擦力、浮力、电磁力等。
接触力分为两种,一种是静力(或支持力),一种是动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牵引力是牵引物对牵引物体的作用力,弹性力又称伸长力、压缩力、弯曲力,它是弹性变形产生的恢复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摩擦的结果,浮力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电磁力是有电荷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静电力,磁力和电磁感应力等。
第三、引力引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质量而对彼此产生的力。
根据质量、距离和引力的方向,可以计算出这个引力的大小,公式为F=Gm1m2/r^2,其中F为引力大小,G为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第四、弹性力弹性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应力而产生的恢复力。
当物体被施加一个力时,会发生形变,形变量越大,弹性力就越大,形变量越小,弹性力就越小,当物体恢复到原状时,弹性力消失。
第五、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由于表面的粗糙度或者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摩擦力,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学的基础科学。
它研究物体的运动、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全面梳理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包括运动学、力学、万有引力、机械能、动量与冲量以及静力学等内容。
一、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描述和运动规律的研究。
其核心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改变量,用符号Δx表示。
2.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
3.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刻的瞬时速度,用符号v表示。
4. 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用符号a表示。
5.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上升阶段速度逐渐减小,下降阶段速度逐渐增大,同时上升和下降的位移大小相等。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其中,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而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核心。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力和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负责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基本力。
它是由于物体之间存在引力,且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1. 引力的计算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F=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引力的大小,G为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初中和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对比
专题三力与相互作用二、知识对接: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基础之上,高中扩充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6、微小变化放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高中考查的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
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重难点知识突破知识方法透析知识点1.重力1.产生条件: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与水平面垂直。
但不能说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4.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分布有关。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典型例题【例1】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B.在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它的质量m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物体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一样大。
思路点拨:理解重力应从重力的三要素进行理解,要清楚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分析与解答】重力不是万有引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A正确。
由于重力加速度在不同位置有变化,因此,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它的质量m成正比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同一地点,B正确。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比较难的一学科,成为了很多学子的拦路石。
为了让学子的学习更有目标。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知识点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1、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2、改变运动状态。
力学知识点二: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力学知识点三:(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知识点四: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一、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其实高中物理讲的就是一些自然界当中事物的定理,这些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都蕴含这这些真理,生活处处都有物理,就比如说我们每次坐车,我们看外面的世界就可以看见这些车子外面的东西都在向后走,这就是我们高中物理当中的参照物,这个知识点,生活到处都存在知识,你要用心去体会.只要我们长一颗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要多看看你的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现象,不管是自然的还是生活的,你还要多看看夜晚的星星,看看他的变化,你还会发现物理当中发光、发热以及一些定律问题.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处处存在的.一、学会从定理入手对于一些定理还有就是一些死概念还有的一些规律你们都要高度重视,但是你不光时要记住这些知识,你要学会该怎样利用起来,这才是关键,聪明的孩子是利用这些公式然后应用到自己的错题当中,从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你还要做到从一个小小的错题,就可以复习到很多知识,真是双丰收,这也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能不能开窍的关键。
初高中物理区别
初高中物理区别高一学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 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 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初高中物理对比分析
【解析】楼层越高,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越 大,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三)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的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靠记忆,只要概念、规律记下了, 基本上就能做题,并不需要了解其本质,之后再靠刷刷题,基本问题就不大了。但是当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还是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就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反映基本 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老师一讲能懂,但是一做题就不会,这其实就不是真懂, 在高中一定要先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意义,一定要去研究,找到其背后的规律。不能盲目 的套公式,需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能有效的去解题。
《高中课程标准》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 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初中课程标准》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 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 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 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初高中阶段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表面看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但 仔细研究,我们就能发现它体现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初中 学生基础薄弱,刚接触力学,所以教学的编写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也不用非常深入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而进入高中学习后,认知能力有了 提高,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高中生能更好的运用“外力的作用”、 “合力为零”这些知识来更深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是因为有外力,才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进而去寻找事物普遍存在的 规律。
在高中更加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通过理想实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作为一种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实验加上推理的科学方法,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关于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汇总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篇11、运动学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园周运动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摩擦力弹性力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动量定量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及火箭5、机械能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6、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7、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振动的图象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8、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音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篇2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G 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万有引力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初高中物理电学内容比较及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电学内容比较及初中物理教学建议电磁学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中的电磁学内容仅仅是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最基础部分,与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将初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初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1.初中物理电磁学内容及要求2.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及要求说明:表中要求层次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与高中《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与高中《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的异同1.高中电磁学包含了初中电磁学的内容,是初中电磁学内的延伸和拓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静电场方面:初高中都谈到了两种电荷、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以及电流的形成,在高中进行了延伸,电荷之所以要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在电场中受到了电场力的作用,而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初中仅介绍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在高中阶段不仅介绍了它们间有作用力,还介绍了作用力的方向与大小的定量计算即库仑定律、而电场、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这些知识却是高中物理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只涉及到了那么一点点。
(2)恒定电流:包括电流、电路、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及电阻的关系、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等几乎是初中物理电磁学的全部内容;高中物理也都做了研究,但要求更高了,同时还增加了全电路的欧姆定律,仅是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初中物理电磁学主要就学习了高中物理电磁学里面的恒定电流部分。
高一上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规律和方法。
下面将对高一上学期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科目的内容。
一、运动学1. 位移和位移与路径的区别: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而路径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2. 速度和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与所消耗的时间的比值,而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3.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可以是物体的速度增加或减少。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只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运动,其加速度恒定为9.8m/s²。
二、力学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并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表达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不同对象的特点。
三、力和摩擦力1. 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用符号F表示。
2. 弹力:物体受到弹性物体变形产生的力。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作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四、功和能量1. 功的概念: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表示为W,公式为W=Fd,其中F为作用力,d为力的作用距离。
2. 功与能量的关系:功与能量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完成功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包括动能和势能。
3. 动能和势能:物体运动具有的能力称为动能,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状态的能力称为势能。
五、引力1.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地球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能力要求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现具体分析如次:(一)、理解能力1、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
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在开普勒三定律基础上产生的。
2、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
如a=F/m以及I=u/R不能理解为简单数学式。
3、掌握物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如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动力学和功与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物体运动。
4、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
如电场中对E=F/q(定义式)及E=KQ/r2(点电荷的电场)两公式的理解等。
5、依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问题和进行判断。
如缓冲运动、薄膜干涉等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所谓情境想象,就是要将物理过程想象成纯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实验中总不能排除干扰或非本质因素,必须借助思考过程的“纯化”或“简化”想象出理想情景。
这种舍弃或简略称为舍象思维。
舍象主要是逻辑思维,运用特有的逻辑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严格推理过程所得出正确物理规律。
如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将情境想象和推理结合起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具体目标,即明确研究对象,用什么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其次是首要掌握解答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
如分步分析、结构分析、图解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
第三,进行分析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
以力学为例:1)、分析物理过程。
2)、注意受力分析。
3)、挖掘隐含条件。
4)、注意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
第四,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与程序。
例如力学问题,首先考虑能量转化,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再考虑用动力学原理、牛顿定律。
(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
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都是难点,同时也是重点,还是历年考试的一个高频考点!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物理力学的学问,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中学物理力学的学问11.力的作用、分类及图示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特点有一下三点: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⑴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分类;②按力的效果分类。
⑴力的图示:画图的几个关键点①作用点,即物体的受力点;②力的方向,在线的末端用箭头标出;③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
2.重力⑴产生:①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作用点在重心。
⑴大小:①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g不同。
②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
⑴重心:①质量分布匀称的有规那么形态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匀称或不规那么形态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态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③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
④物体的重心不必须在物体上。
3.弹力⑴产生:①物体干脆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②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有接触的物体间不必须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定,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定。
⑴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4.摩擦力⑴静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必须的计算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方法求。
判定它的方向可采纳“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⑴滑动摩擦力:①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②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必须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F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受力分析,不一定就省一半的力
计算时,高中跟严密
定滑轮
不省力,力反向
受力分析,力不一定反向
判断时,高中跟严密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或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高中补充了一个合外力为零的条件。总结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功率
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相同
定义式
P=W/t
P=W/t=Fv
初中主要计算的是平均功率,高中还要计算瞬时功率
机械能
动能
了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量的计算动能:
初中了解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高中定量计算出物体的动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不计算大小)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大小
无
高中以弹簧为对象,介绍弹簧弹力与型变量的大小关系:F=kx
初中不必介绍此内容,高中教学时需注意。
力
摩擦力
定义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初中介绍滑动摩擦力,高中还介绍静摩擦力
大小
定性的描述大小
定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介绍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高中进行相关计算
简单机械
初中了解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高中定量计算出物体的势能
功和机械能
机械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相同,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通过其他功能转换关系计算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
只有动能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总和不变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除重力和弹力外其它力做功之和为零)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高中描述出机械能守恒的具体条件
注意:此定律不是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理想实验总结得出的。
力的平衡
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平衡
研究两个或多个力平衡
都是合外力为零的情况,学生在初中要掌握好这个思想
功和机械能
功
定义
力与力在位移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
相同
定义式
W=FS
W=Fxcosθ
高中遇到的力与位移不在同一方向,所以定义式不同,但它们的定义是相同的
初、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对比
运动
初中
高中
对比和建议
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一个物体的相对于别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定义更加严谨
参考物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相同
速度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单位的换算)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高中引入的矢量
强调了速度的方向,初中的速度其实是指高中的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相同
力
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同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相同
作图
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高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大小
重力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相同
大小
G=mg
高中说明:g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方向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高中解释清楚:为什么重力不是指向地心?
重心
各个部分所受重力集中的那个点
相同,高中多数研究对象仍是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
弹力
形变
塑性形变
范性形变
都指不可恢复原状的形变,只是名字不同。
弹性形变
相同,可恢复原状的形变
产生条件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初中只说明弹力产生的原因,高中进一步说明了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