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力学 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相对位置的改变。
计算位移时,使用初末位置的坐标值之差,计量单位是米。
2. 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计算平均速度时,使用物体所经过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
3. 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的程度。
如果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为正,如果速度减小,则加速度为负。
计算平均加速度时,使用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2。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惯性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即如果A物体对B物体施加了力F,那么B物体对A物体也会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动能和势能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平方再除以2。
计算公式为E=1/2m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2.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产生的能量。
它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等。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位于高处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重量与高度的乘积。
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只受保守力作用,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的总和等于系统的初始机械能总和。
这个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四、作用力、反作用力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比如,当手掌打在桌面上时,手掌向下施加力,桌面也会向上施加同一大小的反作用力。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 F=ma。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按照法则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四、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是接触面上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弹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五、重力与重力势能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
2. 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势能。
六、匀速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2. 加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与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通过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关系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大全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造成运动的原因。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础概念和理论,下面将对高一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物体的运动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平面上自由落体的运动,其轨迹为抛物线。
在抛体运动中,重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的主要力,并且物体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
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个固定点做圆周轨迹的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发生变化,因此物体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二、受力与平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变速或改变物体的方向。
2.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各种力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加速度,进而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平衡条件: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的状态。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力的平衡要求作用于物体上的各个力合力为零;力矩的平衡要求作用于物体上的各个力矩和为零。
三、牛顿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受力的影响时保持恒定的状态。
若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互为一对,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同学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量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称为速度。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称为加速度。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可以分为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干扰,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得到一个合力,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方向上。
四、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2.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五、重力1. 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殊情况。
2.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用字母g表示。
3.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六、弹力1.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2. 弹性势能:物体在发生形变时,所存储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七、力和功1. 功:力对物体做功,是衡量力量转化的能量的大小。
高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的基本概念1、定义: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科学,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2、基本量:力学中的基本量包括质量、长度、时间、力、速度、加速度等。
3、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三定律,它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二、运动学1、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路径运动。
直线运动中经常涉及的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路径运动。
曲线运动中的量包括切向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而加速度保持不变或者变化的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的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4、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特殊情况。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5、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给定初速度的情况下,同时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运动。
抛体运动中的常用公式包括抛物线方程和飞行时间公式。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必然伴随着一个与这个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四、摩擦力1、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由于不完全光滑所产生的相互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关系: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4、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常常在物体的运动、静止和力的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车辆的制动、货物的搬运等。
五、弹力1、定义:弹力是一种物体在往复形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力。
2、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弹力的科学原理,它指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作用在弹簧上的力成正比。
3、弹簧的力学能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时的势能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的势能成正比。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引言
本文总结了高一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复重点,加深对物理力学的理解。
1. 力的概念
- 力的定义
- 力的单位
- 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牛顿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动力学
- 动量的定义
- 冲量与动量的关系
- 动量守恒定律
- 力的质量与重力
- 万有引力定律
- 圆周运动的力学公式
4. 地面运动
- 平抛运动
- 上抛运动
- 斜抛运动
- 爬升运动与下降运动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势能与动能概念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动能与功的关系
6. 静力学
- 力对物体的作用
- 平衡条件
- 杠杆的平衡条件与力矩- 浮力与浮力原理
7. 摩擦力
- 摩擦力的概念
- 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
-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结论
本文总结了高一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牛顿定律、动力学、地面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静力学和摩擦力等方面。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 注意:本文总结的内容为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具体概念和公式的推导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的讲解。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位置、位移和位移的单位2. 速度、速度的单位和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加速度的单位和加速度的计算4.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5. 质量、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值表达式6. 弹力、胡克定律和胡克定律的计算7.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8. 摩擦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的计算9. 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10. 阻力、空气阻力和阻力的计算11. 重力、重力的计算和万有引力定律12. 动能和动能定理13. 势能和势能定律14. 机械能守恒定律15. 碰撞、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16. 能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与非机械能质点的转化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温标2. 热量和热量单位3. 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4. 热膨胀、线膨胀和体膨胀5. 热容和比热容6. 升华、凝固和熔化的热学解释7. 蒸发和沸腾的热学解释8. 热机的工作过程和热机效率9. 热力学第一定律10. 内能、焓和物质的状态变化11.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机效率的理论极限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三、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色散定律和波长4. 光的干涉、杨氏实验和干涉条纹5. 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6. 光的偏振、偏振光和偏振片7. 光的传播速度、光速和光的光程差8.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9. 成像公式、物像距离和焦距的计算10. 加大放大倍数和加大物距的关系11. 光的缺陷、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四、电学部分1. 静电场的概念、产生静电的方法和静电的特点2. 质点在电场中的受力和电场强度3. 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4. 电容器、电容量和电容器的能量5. 恒定电流、电流的单位和电流的计算6. 电阻、电阻的单位和电阻的计算7. 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的数值表达式8. 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 电功、电功率和电功率的计算10.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11. 线圈和磁场强度12. 电动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动机效率13. 电磁波、电磁波的特点和电磁波的传播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一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一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之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以下是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一、运动的描述与研究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常用Δx表示。
-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常用v表示。
- 加速度是指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常用a表示。
2. 运动的图解表示- 位移-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 速度-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 加速度-时间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加速度。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 若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垂直于运动方向,则只影响速度;另一个分力平行于运动方向,则改变速度。
四、静力学1. 力的条件平衡- 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达到平衡状态。
2. 牛顿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 平衡力学的计算。
3. 杠杆原理- 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五、动力学1. 运动学公式与动力学公式的联系- 运动学公式:v=at、x=v0t+1/2at^2、v^2=v0^2+2ax- 动力学公式:F=ma2. 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下。
- 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近似取9.8 m/s^2。
六、惯性与非惯性参照系1. 惯性参照系- 在惯性参照系中,牛顿定律成立。
2. 非惯性参照系- 在非惯性参照系中,需要引入惯性力以使牛顿定律成立。
七、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与特点- 摩擦力存在于物体接触面上,与物体间存在相互抵抗运动的力。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

高一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一、基本概念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物理力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力、质量、加速度等。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用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是物体对于惯性和引力的度量。
质量的大小用千克(kg)来表示。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是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所需的时间。
加速度的标准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石,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下,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原状。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加速度等于作用力除以物体质量。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对一个物体的作用力,该物体都会给予施力物体一个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重要公式在高一物理力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记忆和应用。
1. 加速度计算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2. 力的计算公式: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速度计算公式:速度等于位移变化量除以时间。
4. 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5. 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四、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并成一个力,可以用向量相加的方法求得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可以拆分为沿不同方向的分力,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可以求得分力的大小。
五、运动学图像的绘制和分析在物理力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绘制和分析运动学图像。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学图像来分析。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用运动学图像来表示,通过图像分析可以获得运动的特征。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
1. 力。
-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力的大小不同,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就不同;力的方向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情况不同;作用点不同,可能会使物体产生不同的转动效果。
-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按一定比例画),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 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大小不做严格要求,通常在受力分析等情况中使用。
2. 重力。
-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大小:G = mg,其中g = 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 10N/kg)。
m是物体的质量。
-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等方法来确定。
3. 弹力。
-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 产生条件:一是物体间直接接触;二是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例如,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子的拉力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 = 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4. 摩擦力。
-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 静摩擦力。
- 产生条件:一是物体间直接接触且挤压;二是接触面粗糙;三是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物理高一力学知识点框架

物理高一力学知识点框架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力学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部分。
下面是高一力学知识点的框架概述。
一、质点运动学1. 位置、位移和路程2. 时间、速度和加速度3. 匀变速直线运动4. 自由落体运动5. 斜抛运动二、牛顿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a. 惯性与非惯性系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 牛顿第二定律a.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b. 质量与惯性3. 牛顿第三定律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4. 重力和运动a. 引力与重力b. 万有引力定律5. 惯性力a. 离心力和向心力b. 什么是惯性力6. 摩擦力a.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b. 摩擦力的作用和应用7. 弹力和胡克定律a. 弹簧的伸长与弹力b. 胡克定律的表达与应用三、功与能量1. 功的概念和计算a. 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b. 功的计算和单位2. 功与机械能a. 功对机械能的转化作用b. 势能与动能的概念和计算3. 功与能量守恒定律a.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b. 能量守恒例题和实例四、线性动量与冲量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a. 动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b. 动量守恒定律2. 冲量的概念和计算a. 冲量与动量的关系b.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 动量定理a. 动量变化与所受外力的关系b. 动量定理的应用五、机械振动与波动1. 机械振动a. 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b. 谐振和共振2. 单摆的周期和频率a. 单摆的特性和性质b. 单摆的周期和频率公式3. 波动与波的基本概念a. 机械波与传播特性b. 波的分类和性质六、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1. 常见的力学应用题a. 斜面上的运动b. 提升运动和力的分解2. 物体在斜面上的静力平衡a. 斜面静力平衡的条件和求解b. 斜面上物体的不同情况分析3. 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力分析a. 圆周运动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加速度分析b. 等速圆周运动和加速圆周运动的差异以上是一个高一力学知识点的框架概述,涵盖了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功与能量、线性动量与冲量、机械振动与波动以及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大汇总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大汇总作为高一学生,物理力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一门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大汇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科目。
一、运动学知识点1.位移、位移量和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
位移量是指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离,它与路径无关。
2.均速和瞬时速度:均速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加速度:加速度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改变。
加速度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增加、减少或改变方向。
4.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初速度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情况。
5.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位移也越来越大。
二、力学基础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5.弹力:弹力是指弹性体在变形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成正比,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三、万有引力与简易机械1.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建立的力学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引力的现象,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简易机械:简易机械是指能够转换和传递力的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和轮轴等。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实现力的增大或减小。
四、动量、功和能量1.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量度,它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力学是基础而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质的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箭头表示,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3.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时,可以用力的分解法求出每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F = 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应用: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受力大小和加速度计算其他两个量。
五、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定律的应用:可以解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和平衡状态。
六、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间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粗糙度,产生摩擦力。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垂直合力之间的关系。
3.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表面特性和垂直合力之间的关系。
4. 滑动与静止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小于静止摩擦力,临界力是两者之间的过渡。
七、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 引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引力的大小。
3. 引力对运动的影响:行星的运动、地球上物体的下落等都与万有引力密切相关。
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运动的基本概念: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变化率等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方向、质点力学模型、引力与加速度、摩擦力与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受力分析与能量转化3. 万有引力与运动规律-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与卫星运动、离心力与人造地球卫星- 运动的规律: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半径关系、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质量关系、圆周运动的周期与半径关系4. 力的分解与合成- 合外力与合外力矩:受力分析与力的合成、力矩的定义、平衡条件等- 动态平衡:单摆与能量转化、杠杆与平衡条件、绳子与滑轮的平衡问题5. 动能与动能定理- 动能与势能:势能与重力、势能与势能差、势能定理等-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功的定义、功与能量转化、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二、热学与热力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与量度:温标、温度计、等温变化等- 热量的传递与储存:传热方式、热平衡与热传导、热容与热量的关系等2. 物态变化与热力学过程- 物态变化:内能与外界能量转化、升华、凝固、沸腾、熔化等-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定律、绝热过程与等熵过程等3. 热机与热机效率-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热力学功、效率的定义与计算、卡诺热机与热转化效率等4. 热量传递与热传导- 热量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 热传导与材料特性:导热性与热导率、材料导热性的影响因素等三、电学与电磁学1. 电场与电势- 电荷和电场:静电力的性质、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势差与带电体的位置关系等- 电势与电势能:电势与能量转化、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关系等2. 电路与电阻-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强度的计算、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等- 稳态电流: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功与耗散功率等3. 磁场与磁效应- 磁场的描述与分析: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等- 磁场的作用与应用:垂直磁场中的带电粒子、磁悬浮与超导磁铁等4. 电磁感应与电动势- 在恒定磁场中的感应电动势:电动势的概念、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法拉第定律等- 运动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发电机的原理与实现等5. 变压器与电磁波-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自感与互感、变压器的原理与应用等-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特性、光的概念与光速等以上是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与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大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及公式

大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及公式物理力学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建立科学的物理思维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你介绍大一物理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公式。
一、运动学1. 位移(Δx):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所经过的路程。
2.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位移。
3. 加速度(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
公式:- 平均速度(v)= Δx / Δt- 平均加速度(ā)= Δv / Δt- 速度(v)= dx / dt- 加速度(a)= dv / dt二、力学基本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公式: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的描述1. 一维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只考虑一个方向。
2. 二维运动:物体在平面内运动,考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3. 自由落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上进行自由下落。
四、力与运动的应用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分力所做的功。
公式:ΔK = F·Δx2. 功:力沿着位移方向所做的力的大小与位移之乘积。
公式:W = F·x·cosθ3. 功率:物体所做的功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公式:P = ΔW / Δt五、静力学1. 物体平衡: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下不发生运动。
2. 杠杆原理:物体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力矩总和为零。
公式:ΣM = 0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六、圆周运动1. 角度与弧长:角度和弧长之间的关系。
公式:θ = l / r2. 角速度(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公式:ω = Δθ / Δt3. 微分角度(dθ):无穷小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学部分)

高中物理知识点(力学部分)第一章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完整地表达一个力,除了说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4.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名称是牛顿,符号N.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7.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来测量,一般用弹簧秤.8.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二、重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mg.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出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4.方向:竖直向下.说明:(1)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垂直向下是相对于接触面而言.(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1) 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3)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对b的弹力是由于A形变而引起.3.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4.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专题一:运动学【知识要点】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B AB C 图1-1(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公式法:——四大方程(3) 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和v-t 图象(A )①位移图象(s-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 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 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 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 速度运动。
⎪⎪⎪⎩⎪⎪⎪⎨⎧+==-+=+=t2v v x ax 2v v at 21t v x at v v t 0202t 200t 基本公式⎪⎪⎪⎪⎪⎪⎩⎪⎪⎪⎪⎪⎪⎨⎧⎪⎪⎩⎪⎪⎨⎧-⎪⎪⎩⎪⎪⎨⎧-加速度大小等向、负方向),⑤比较断运动方向(正方速、非匀变速),④判质(静止、匀速、匀变),③判断运动性速度,②求位移(面积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的变化规律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图像等确定位移或时间,③比较运动快慢,④向(正方向、负方向),②判断运动方(匀速、变速、静止)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的变化规律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图像图像t v t x6、加速度(A )(1)物理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2)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v v a t 0-=(3)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 CD BCa T Tυυ--==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 ) (2).2ot v v v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o t+at 2/2(减速:s=v o t-at 2/2)(4)速度平方差公式:2202t v v aS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 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 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4)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 =gt .H=gt 2/2,v t 2=2gh (5)几个比例关系,只适用于V 0=0的情况:专题二:力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要点】 11、力(A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N N ()23()12(1t t t t )1N 2(531s s s s n 941s s s s n321v v v v 0v N III II I N III II I 2n 321n 3210::::::::::::::::::::::::::::::::)几个比例式(只适用于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③接触面粗糙; ④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2 ) 滑动摩擦力: f N μ=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3)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1F 和2F 在同一条直线上①1F 、2F 同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的方向一致②1F 、2F 反向:合力21F F F -=,方向与1F 、2F 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1F 、2F 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5)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α,可构成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6)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0,合力大小等于分力,方向:与每个分力的夹角都为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