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导向

合集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操作等。
实施教学活动: 按照教学计划, 实施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评价 和反馈,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要点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工作过程 导向,设定具 体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相应的教
实践效果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应用
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活动
注重实践操作: 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学习和
掌握技能
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 过程和结果进 行评价和反馈, 以促进其学习
和发展
实施案例
案例一:某职业院校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 学模式,将课程内容 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案例二:某高校采用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 式,将课程内容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 学生科研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发展 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传 授者转变为引导 者、组织者和合 作者
课程内容的更新: 需要不断更新课 程内容,以适应 行业发展和需求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工作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过程导向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内涵分析。

首先,工作过程导向的概念是指将过程作为关注点来全面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过程。

这里的过程包括了工作流程、项目进展、资源配备、人力资源培养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组织和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实现业务目标,提高绩效和效率。

具体而言,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资产。

这样的理念要求组织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各个阶段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在每个阶段中都有相应的规划和决策。

例如,在进行软件开发时,组织必须依据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来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进展监控、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等,以确保成果的质量和时效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增强项目质量和可控性,从而提高企业和组织的整体绩效。

但工作过程导向并非只是一个概念,还需要实用的工具和技术来支持。

例如,工作流管理软件就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自动记录每个环节的进展、统计每个员工的工作负荷和效率等,让所有人都可以清楚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解决。

同时,该软件还可以为各种工作流程提供详细报告和可视化分析图表,从而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监督工作流程的整体情况。

除了工作流管理工具外,团队通讯软件也是促进工作过程导向的关键工具。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类似于Slack和Zoom的团队通讯工具,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性。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即时聊天、在线视频会议和任务分配等实用功能,让员工可以迅速沟通,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和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同任务,轻松地完成团队任务。

在实践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论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表达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开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开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适宜”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展简化,编成压缩教材。

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根底,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

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开展规律确定课程构造和内容。

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严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

如近年来流行的“宽根底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

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根底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

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

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

CBE 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例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例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例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是教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学活动。

回顾高职课程改革的历程,主要经历了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和工作过程本位三个阶段。

学科体系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全面、系统和纵深,不适应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征;能力本位课程的核心是对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点的分析,缺少对能力形成过程的分析,只是将学科课程归类于不同的“模块”中,其实质还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

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组织的核心,围绕实践来教理论,适应高职教育特征。

[1]过程导向的课程学习不仅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行完成资格能力的更新,从而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变化。

[2]课程组从药学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发,整合药学岗位行动领域,构建药学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探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中药鉴定技术》的开发。

1 头脑风暴,分析药学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组对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北御金丹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中医院药剂科、药检所等十几家药品生产、经营和质检部门进行了调查,组织企业专家对药学岗位群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如医药购销岗位、中药质量检验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特征,能对中药快速进行性状鉴别,会制作显微标本片对中药进行显微鉴别,能熟练进行中药材及饮片的含水量、灰分、有效成分的测定等。

2 校企合作,整合行动领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组织药品生产、经营和质检部门行业专家和药学专业教师对药学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形成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经营与使用三个职业行动领域。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践、合作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特点1. 学生参与度高: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强调合作与交流: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注重问题解决: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强调反思与评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学习和改进能力。

二、实施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

2. 设计工作任务: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工作任务,确保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现实性。

3. 组织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4. 进行反思与评估: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5. 知识整合与应用: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估,将所学知识整合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实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的教学实践中。

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建模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从教学内容来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将课堂上所学的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

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
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境,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工作中去。

从教学方法来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
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展开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

从教学效果来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
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和操作的教
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近年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在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性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基础,注重发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以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近些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科学教育尤其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形成技能能力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从行为观点出发,融入学习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策略。

该模式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为以学习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益,而不是仅仅掌握知识。

教师在这个模式中具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自行制定任务目标,重视学习结果,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任务教学,使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自学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学习过程,不断探究,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建立深刻的认知,从而获得自我学习能力。

此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学习更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最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学习习惯。

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学习学习技能,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养成独立思考,自学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有着诸多优势。

它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实施原则。

在进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中,要强调以学生的行动为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评估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为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而实施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依托,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对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知识、技能进行重新建构。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渗透企业文化,重点强调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工作任务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本地机电类企业和港口码头、校友、家长的走访和调研,了解本地的岗位进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的职业进展能力。

针对机电设备装配工和维修工的岗位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随后,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多个学习情境,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在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上,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卸、安装、编程、调试和维修任务,该工作过程整合了机电设备拆装、触摸屏人机界面工程创建、可编程操纵器程序编写、变频器参数设置、气动系统安装等。

学生可以根据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流程,组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编写自动生产的操纵流程,并对系统进行整体调试和维修。

二、学习情境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通过多个学习情境,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组织设计的四个导向

组织设计的四个导向

组织设计的四个导向组织设计是指通过对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划和调整,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四个导向,即战略导向、任务导向、过程导向和人员导向。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导向在组织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是指组织设计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确保组织的结构和职责分工能够支持和促进战略的实施。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基于战略导向,可以确定组织的核心职能和关键业务领域,进而设计出适合实现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例如,假设某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企业。

在组织设计中,可以优先考虑建立研发部门,并设立专门的创新团队,以支持公司的创新发展。

同时,可以相应地调整其他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整个组织能够紧密协同,共同实现创新目标。

二、任务导向任务导向是指组织设计应该根据组织的任务和工作内容来确定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通过合理划分任务和明确职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需要明确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流程,分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协作需求,合理规划岗位和职责。

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和销售产品。

在组织设计中,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和销售渠道,设立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同时,可以设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监督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三、过程导向过程导向是指组织设计应该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优化和改进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需要对组织内部的各个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消除冗余和重复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例如,某银行的工作流程包括客户开户、贷款审批、账户管理等环节。

在组织设计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客户开户和账户管理等工作;设立贷款审批部门,负责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

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

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

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

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

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

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

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退一万步,把职业资格作为一个标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标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要写一篇关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切入,让大家能轻松理解,同时还能带点生活中的趣味。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鬼。

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地讲课,而是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的工作流程中去。

像是我们做项目的时候,老师就变成了“指导员”,引导大家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务。

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这种教学模式是怎么运作的,效果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个教学模式的核心。

说白了,就是把学生放到“真枪实弹”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学习。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课堂上只听讲解,根本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那么这些知识就像是空中楼阁,一碰就散。

而当你真正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那感觉就像是把那些理论知识变成了你的“好伙伴”,可以随时呼唤出来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大脑装上了“实战模式”,让你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而不是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

首先,它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谁不喜欢“玩中学”,对吧?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要学会编程,如果仅仅是看着代码然后死记硬背,那绝对没有乐趣。

但如果你能参与到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去解决问题,那就完全不同了。

你会发现,编程变成了一种“探险”,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像是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因为你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实践去发现、解决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变得扎实。

但说到这里,咱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挑战。

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

从传统的讲授者变成了“引导者”,这对很多老师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老师不仅要懂得如何设计实际操作的任务,还要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再者,这种模式也需要学校和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材料和设备。

不过,虽然过程可能有点繁琐,但一想到学生们能从中受益,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一、引言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侧重于学生实践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与真实世界中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着重介绍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以及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选择与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具有实践性的项目。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情境,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所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设计项目时,应尽量贴近真实工作环境,加入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挑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项目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自己安排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积极寻找相关资源,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而教师在项目中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变成了项目的指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需要在项目开始前,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项目进行中,教师应发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确保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项目评估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是否出色以及项目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充分理解项目的要求,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纵观我国高职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进行“本土化”实践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引进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课程,以及国际劳工组织MES、北美CBE/DACUM等课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对职业人才要求的提高,这些以传统的福特制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和泰勒式科学管理方式为时代背景,培养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模式,弊端逐渐呈现。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德国针对传统双元制教育模式下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理论和模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

首先,工作过程导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历史选择。

从2014年到2015年,国家层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其中均明确提出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更是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作为一条工作原则。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为跟进技术进步、知识社会发展、职业综合化、企业现代化、终身学习等应运而生的课程理论,并具有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深厚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本世纪初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逐渐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改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并非空穴来风,是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检验最终转化为指导政策的过程,是引进当代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的有益尝试,是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和教育理念发展下的历史选择。

其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培养“设计能力”为圭臬。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指导思想并不是指向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人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第二阶段,洋为中用:国外职业分析导向式 课程开发模式的引进和借鉴
1.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
所谓“双元制”,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 是指为学校提供实训的企业。双元制课程开 发模式注重企业和学校的结合,以企业为主 ;注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以实践为主。在 课时安排上,一般来说,第一学年,理论课 和实践课的比例为2∶3;第二、三学年,理 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4。
• 德国职业教育家Paetzold指出:课程似乎 是建造了一个存放和重现经验及知识的 书架,书架不同隔层的划分使得整理及 重获更加容易,它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 担。”
(一)学科体系及行动体系
• 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 传授的是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 理论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 )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这是培 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姜大源,2006
五、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 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
• 一般来说,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
述性知识”; • 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 “事实及概念”解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理
处方调配禁忌知识
通过模拟计价过程使学生提高计价速度及准确度
1.通过中药鉴定知识讲解处方中涉及中药饮片外观、 颜色、气味、断面等鉴别要点
2.通过中药炮制学知识讲解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炮制 规格及炮制功效知识
通过反复观察加强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识别能力
子过程5—发药
通过模拟给患者发药的过程强化学生对药物及处方 性味功效的理解
一个职业之所以 能够成为一个职业, 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 工作过程,即在工作 的对象、方式、内容、 方法、组织以及工具 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 自身的独到之处。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

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过程,积累经验和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概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和任务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原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原理是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过程,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在运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

2. 设计工作任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实际工作场景的任务,包括任务的内容、要求和流程等。

3. 组织学习活动:安排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

4. 提供反馈和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和提高。

5. 总结和分享:引导学生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分享,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四、应用案例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假设一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型团队项目。

项目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在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等工作。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并及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实际项目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总结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实践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

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

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

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

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

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

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

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退一万步,把职业资格作为一个标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标准。

2、职业资格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怎么去讲呢?我们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学科知识系统把所需要的东西串起来,结果我们永远跳脱不了学科体系的束缚。

我们曾经学过加拿大CB制造业,学到了许多分析了很多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点、技能点,最后又用学科知识串起来了。

为什么加拿大的CB能力本位思想很好,为什么课程终究没有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开发所的依据,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排序。

所以排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结构和重构的问题。

排序的好坏实际上是当今社会创新的一个主题,排得好就是创新!说到排序问题,我想到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排序问题。

204个国家和地区入场怎么排?前28届全是用英文字母排的,第29届用汉字笔画排,就这一个改革,在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浓墨重彩,让世界都知道还有其他排序依然是成功的。

这就是一个创新,是史上从来没有的。

排序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上出现变化,就可能带来很多本质的变化。

而我们的课程之所以在今天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的一个突破。

但在讲排序之前,当然要讲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些标准。

我们依然说,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达,那什么是科学的表达呢?请大家看职业教学研究新论。

世界上人类的智力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大家如果按照多元智能是7种到9种智能综合集成的结果。

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一种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思维。

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思维的类型不一样,智力的类型也不一样,对知识的获取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单项的;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它的思维是面性思维,这是钱学森说的,我称之为体性思维。

那意味着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考虑问题,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门知识,总是对两维或三维空间,平面和立体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当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在掌握一门知识,应用一门知识的时候,总是要跟一定的环境和背景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环境和背景它很难掌握和应用这门知识;他不像逻辑思维的人,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它善于用符号组织概念,用概念组织原理、定理去推,我们以形象为主,它不可能像钱学森那样,他可以在没有任何情景下,可以在数学的空间放飞自己的思维。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善于用符号去思考,他更多地接受的是所谓成熟性的知识。

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不善于用符号思考,他是排斥符号的,他们更多的主要指向是过程式的指示。

所谓成熟性的知识是一对符号系统,当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的时候,我们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筛选不属于逻辑思维的人,因此我们整个一套管理系统,我们的评价制度,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学都是针对那些善于用符号去思维的人所制定、开发的。

当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后,我们所接受的学生对象很可能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符号的。

但我们不懂,我们认为是学生笨。

“我们的学生接受不了符号、接受不了原理,他就是笨”我们的普遍思维就是这样。

我们认识不到,只有思维类型,而绝非智力水平。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开发这些具有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的潜能、个性。

我们把这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符号系统的课程、教材去给他灌输,然后一言以蔽之学生越来越笨。

职业教育的另一重任是承载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求,承载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的成才的教育。

因此,我认为不是形象思维低于逻辑思维,而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

世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20%-30%。

所以,我们如何去思考所谓的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做一些改革: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掌握成熟性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实概念的知识;一类是理解和论证的知识。

什么是事实概念?符号——符号组成的原理定理。

第一类知识讲:是什么的知识;第二类知识讲:为什么的知识。

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写成几百本专著,几千本教材,它存放在图书馆里的书架上。

我们传统的教育企图把图书馆里书架上的知识搬到学生脑子里,拷贝复制,然后用这种考试的标准来考他掌握这个书架上的知识了没有。

这是知识的搬家,是没有用的。

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很容易编码、很容易量化、很容易符号化,很容易写成白纸黑字,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叫成熟性知识。

它是可以脱离个别存在的显性的知识。

职业教育不是,它关注的是过程性的知识。

那很多大的学会教育学者说:今年的教育学都写的程序性的知识,您为什么写过程,是不是写错了?我说程序和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程序很清楚,但是过程并不很清楚,过程更多的涵盖了程序。

翟志刚在神七上天之前,他在地平面上练了多少次的开仓的程序,他绝对清楚第一步是什么,因为他练习了无数遍,但是在开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火灾的报警,翟志刚打了3次都没打开,因为过程是不清楚。

所以程序是清楚的,过程并不清楚,而过程当中对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过程,所出现的创新的东西,是在程序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当然一旦被系统化的时候,它就成为新的程序所必须关注的东西,我想搞经济类的更多是这样,因为经济程序和过程更有关系,所以过程性的知识也包括两类:一类是所谓的经验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一类是所谓的策略的知识——怎样做更好的知识。

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经过同样学习报告的过程,经过同样工作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经验和策略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课程如何做到使每个人在机会同样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获得的经验,最大限度获得的策略,这就是我们课程要做的事情。

不是把图书馆里书架上存放的那些显性的符号搬过来给学生。

我们强调的是在符号中如何通过运用使学生获得经验、获得策略。

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更加丰富。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会有创新,这个创新的东西不是用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

这些无法用文字,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是最具有创新性的。

我为什么要说过程或者程序呢?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工作当中,很多的知识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例如:一个长期在水轮机旁边工作的工人听见叶片转动的声音说这个水轮机要修了,人家说为什么,人家说声音不对,人家说什么声音,就那个声音,你能描述出来吗?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经历同样一个职业工作过程,为什么有的人有长进?有的人没有长进?这就是因为在过程当中有的人不会善于发现,如果你是拷贝图书馆里的知识,你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工作是这样,生活当中同样是这样。

我们职业教育什么样的课程能够把职业攻读过程当中,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做到这点,显然肯定是工作过程导向。

我刚才也说对了,别的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说不出来的。

所以在生活当中会碰到的,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表达出来。

我们经常说的蛇出动,鸡上树,癞蛤蟆遍地爬,地上水位下降了,要地震了,很多的现象,是无法在课程中事先描述出来的。

但是这个课程在执行、实施的过程当中就会涌现,这些东西就会慢慢丰富你的课程发展。

所以相对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个是学科体系,一个是行动体系。

那么什么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我认为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或者说以经验的策略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

(1)职业定位——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我们要积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定位,精心地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

我在今年写的第一辩,内心与层次辩,高职姓什么?高职和中职都姓职,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体系不能跟着清华大学,因为别人可以取代我们,只有我们办出人家不能取代的东西,我们才能生存。

只有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标准,别人不可替代,我们才能生存,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强调我们姓职,是清华大学、普通本科不能取代,我们才能生存下来。

所以强调类型,强调姓职是职业教育的生存权。

(2)高职姓高前面说高职和中职都姓职,具有同样的规律和特点。

高职和中职的区别:我们长期说“高”和“中”就是在于知识上,理论上,学历教育就是我们的理论高度,广度、深度高于中职,所以我们是高职。

也许这是一个结果,但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

也就是说不能本末倒置,高职高在什么地方?我认为高职和中职的区别在于经验层面和策略层面。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就是经验层面人,经济型人才。

中职解决经验型,高职解决策略层面技能,策略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我们长期认为高职不能做技能型人才,要做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有意无意地在贬低技能啊。

我说高职未来的发展空间绝对不是就知识而论道,就理论而论道,反而是就技能而论道,很可能是高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