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论文
“读写结合”窥径论文
“读写结合”窥径论文摘要:在读写结合中,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系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流于形式。
二是不要把每一次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那点内容,把习作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并且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树立自信,喜欢阅读和写作。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所以,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是最有助于作文能力提高的。
那么,反思自己日常的作文和阅读教学,常常存在阅读课归阅读课,作文课归作文课,“读”和“写”脱离的误区。
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课堂上的读写结合,对于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使阅读课中的读写有效地结合呢?一、利用课文,以读促写1. 善用标点,以读促写。
比如文章中省略号的用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一品,说一说,也可以借此做一个有关省略号的小练笔。
2. 推敲词句,以读促写。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心品味。
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透,更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写法,领会意图,进而灵活运用。
同时,也是让学生积累,因为不积小流,怎能成江河。
举个我们教材中的例子来说,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体会他的内心活动;抓住描写外貌的句子体会父爱的伟大,从而让学生领会描写人物特点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现的写作方法。
3. 品读段落,以读促写。
长春版教材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桂林山水》,这是一篇写作特点非常鲜明的课文。
除了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外,在分别描写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时,使用了中心句,采用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
我在此时引导学生在诵读理解课文读的基础上,了解写作方法,再利用这些方法进行仿写。
这是当时我们班一名学生的仿写练笔,我为大家朗读其中的一部分,共同感受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初步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初步探索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全体语文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加强读写结合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际上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师生从课本中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健全完美的人格。
语文教学中进行的读写结合就是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开放的课程观,重视把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去,无论课内课外,都要重视和社会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写评价要逐步走向多元化许多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到读书,总认为不是读课本,就是读作文书。
我们知道,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深造打好基础。
学习写作,专读作文书也不是万能的。
学生要写出优秀的文章,更需要一种知识的沉淀,这种知识的沉淀需要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考察评价,对学生的读写评价要多元化,语文能力主要评价朗读、口头表达与应用写作的能力,这也是一个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平时课堂发言和语文实践作业中来评定能力的强弱。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第六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七颗钻石》的过程中,因为这是一篇表现爱心的童话故事,所以在对故事内容进行评价时,我引入了多元评价,我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外表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
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
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自己的读写评价逐步走向多元化。
读写结合点选择设计论文
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与设计一、选择《九色鹿》作为研究课《九色鹿》它是苏教版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以诚信为主题的三篇精读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
其中该课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
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
就是这样的浅文,我们年级组希望通过小练笔训练的研究,把文章深刻的内涵上出来,使语言文字训练能够落到实处。
二、文章练笔点的寻找由于文章情节比较生动、易懂,人物的角色定位比较清晰,所以本文中可以进行的读写点比较多,我们进行初步的筛选,确立了以下几个可以进行练笔的地方:1、从人物形象入手在本文中,调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人物,所以一开始就考虑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你想对调达说些什么?2、从价值取向入手对于调达这样的落水之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应该很多,所以九色鹿这里的形象还算不上非常高大。
但是,当调达出卖了九色鹿,使得九色鹿认清了调达见利忘义的丑恶嘴脸。
这时,如果调达再一次失足落水,九色鹿看到后,它又会如何呢?我们想到也这也是考验孩子们价值取向的好素材。
因此,在这儿,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个小练笔,即:调达再次落水。
3、从抓住孩子的移情体验入手①调达会如何郑重起誓?让孩子在充分感受到九色鹿对调达的救命之恩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移情体验,相信会有很多话说。
②调达看了皇榜,心里会怎样想?通过让孩子走进调达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也是对他形象的更深刻的把握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4、从角色转换入手想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与开头的皇榜正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也希望通过想通过让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
三、文章练笔点的确立在练笔点的选择上,与这两位教师研究了一下,考虑到本单元的教材是以“诚信”为主题的特点,而抓人物形象入手,正好能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于是就确定从人物入手,但问题又来了,如果单一地从“调达”这一形象入手,又担心是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是否符合本文人物角色众多的独特的特点?同时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所以决定采用更开放自由的训练点,即:“你想对文中的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与习作训练论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与习作训练摘要: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眼光来看教材,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不拘形式地拓展习作范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练笔中学会表达,爱上习作。
关键词:读写结合;习作;小学语文习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习作能力不可能与生俱来,天赋再好的学生,也需要“师傅领进门”。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学生领进门,领进哪道门?课程标准的要求太宏观,如何落实就需要教师加以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即抓住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
(一)从文中重点词句入手。
在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真体会精彩句子、段落,除了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应该让学生从中体会出精妙之处,并运用到写作中。
另一方面,精读和细读也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新课教学中,作者抓住“忍不住不看”“不敢朝他那儿看”等词眼引导学生看到:“我”内心十分纠结和痛苦。
我们可以挖掘邱少云的心理活动,写出他当时的内心感受。
通过这种内心的描写,我们不光可以感受到邱少云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精神,更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描写心理活动。
(二)从文中典型段落入手。
学生动笔写固然很好,但是,写的素材一定不要脱离文本,要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时出现了“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训练点。
笔者从文本中找出适合用“有的……有的……”表达的内容:不仅三个儿子的表现不同,他们的妈妈也有所差异。
因此,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归纳了妈妈的不同表现,既训练了学生动笔写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从故事结局入手。
根据课文结尾进行构思和想象来续写课文,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论文(共2篇)-星火论文网【教学论文】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海量的阅读摄入,才能有生花的文笔倾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写什么”,而写作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写”。
读和写从来不是孤立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形成较强语感;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应用素材,练习习作能力,形成写作风格。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素材,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读前、读中、读后三部分入手,结合写作,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
1读前写作,以写辅读阅读前的练笔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练习写作,二是为了更好阅读。
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将题目透露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通过读前练笔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层次,在教学时有的放矢,对学生的理解偏差之处进行修正,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表扬,对练笔写作较为深刻的给予鼓励。
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读前写作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反应自己观点。
读前写作不要求学生写出十分成形的文章,重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告诉学生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随意联想,不限字数,不论对错,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想法,练习写作。
第二,培养写作思维。
读前写作可以让学生锻炼写作思维,没有具体的文章作为参照,学生就要学会通过题目并结合已有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学生带着已形成的思维去读文章,逆向思考文章主题,打破原有思维,实现思路创新。
2读中写作,以读促写读中带写,写中理解,读写结合不仅能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读写结合的新内涵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读写结合的新内涵面对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中国语文传统中“读写结合”的主张该怎样与时俱进,赋予新内涵、体现新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或许有人会指出,新课标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明确提出“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
的确,通览新课标,也找不到“读写结合”这四个字。
但深入研读、细细揣摩就会发现,强化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促进语文能力融合发展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新课标之中。
尽管文本字面找不到“读写结合”这四个字,可新课标关于读写结合的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不仅是“一如既往”,而且有了新的超越。
在新课标视角下,读写结合的价值定位、结构要素、实施要求早已超越了传统意涵,实现了多方面的拓展跃升。
一、超越技能训练的低阶次定位,从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高度重新定义读写结合的目标功能长期以来,“读写结合”大多被狭隘地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成为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的惯常思路。
一些教师甚至把读写结合的含义窄化为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模仿提高写作技能,仅此而已。
如此理解下的读写结合,“以语言习得为本位,忽略了学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提升”。
只把读写结合定位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显然片面地强化了读写结合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本质。
读写结合本应具有的学科功能和育人价值,被弱化甚至被偏废了。
新课标对读写结合价值功能的认识理解有了新站位和新视角,它从互联网时代变化了的语文生活出发,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把读写结合提升至学科育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高度来认识,从学科本质即综合性与实践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立意。
与以往课标或教学大纲仅把读写结合作为教学建议不同,新课标把强化读写联系的要求前置,放到了具有总体指导意义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读写结合论文
读写结合,快乐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皆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读写同步,以读促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的确,多阅读,多积累,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重大意义,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
1、从读学写,积累语言素材小学阶段是模仿的最佳时期,会模仿才有积累才有创造。
低年级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我们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需要,分类提取出一些词或词组让学生仿写,比如从课文中提取“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让学生仿写类似带着数量词来写事物的词组,学生可仿写“一片片什么?一朵朵什么?一行行什么?……”又比如从文中提取“金灿灿的阳光”,让学生仿写类似带有颜色词来写事物的词组,“绿油油的什么?蓝莹莹的什么?红彤彤的什么?”或者仿写几个类似“雪白”“碧绿”这样的颜色词。
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里的好句子找出来让学生仿写,除了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修辞句子可以随时随地从课文中提取出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外,总起句,过渡句等也是可以提取出来让学生仿写的,训练写总起句,往往可以同时训练写段。
还有文章的开头段、结尾段,我们都可以在阅读教学时抽出十分钟给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2、从读学写,学会表达技能除了积累语言,我们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步骤,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必然教学生去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学生去观察描写身边的大自然,学生固然观察了,但是就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依托文本告知学生一些简单的表达方法。
看看自己观察的哪些事物和课文里的相似,可以借来用。
写清澈的河水时,可以借鉴《珍珠泉》的句子,写乡野的春天,可以借鉴《燕子》的句子和《咏柳》的描写。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论文】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丰富的学科。
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其它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语文。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教师只是锻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地朗读,对于学生在写作上的培养还不太多。
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就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和写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本文就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两项基本技能是“读”与“写”,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学生在语文中多进行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来记忆知识。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可以通过读的信息,经过自己的思维记忆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把知识用于写作上。
这样就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上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方法(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在语文学习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要做到读写结合的教育模式。
教师就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阅读导入情境教学,给学生创设环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文章讲到重要的自然段时,教师要结合讲故事、表演节目等情境的导入,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刻记忆[2]。
例如,教师在讲《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当讲到范进高中回到家时,左领右舍还有家人都来道喜的场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中,找几个学生扮演范进、范进老丈人和邻居,引导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们分别表现出自己的行为特征和语言特点。
学生们进入情境表演得有模有样。
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为写作话题,让同学们自由分析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新颖课本,探索创新在初中语文的课本中,有的文章中会有一些经典、新颖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本文重点从读和说结合、积累词汇、挖掘读写结合点等几方面的教学实践中,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把从“读”学“写”贯穿到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积累词汇,结合点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往往读写联系不上。
而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
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1.读和说结合读是说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要提高写的能力,必须重视读说的训练。
只有读得正确流畅,读出节奏、语气、感情,话才能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学生才能正确的表达出来。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多留出些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例如范读、个人读、齐读、引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每一种形式的读都有其独到之处,至于何时采用何种形式读应根据课文的需要而定。
如范读可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在日积月累的课堂模仿与课余练习中积累经验,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再如个读、齐读、自由读、赛读等,可减轻学生的阅读疲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秋天》、《泉城》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有一中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时,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再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学生读起来情趣较浓厚。
在读写结合中实施创新教育之目论文
在读写结合中实施创新教育之目的一、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把握文路,就是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
这是一种以清楚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目的的,是从作者写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
在我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在学习之前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这篇课文的。
然后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这种阅读课文的方法,把学生快速、高效、准确、透彻理解和感知课文的需求同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需求给统一起来,实现了在课文理解过程中读写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构思的过程,清楚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对语言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篇章结构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
它可以促使学生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从中获得构思、立意、谋篇、写法和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启发和暗示。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后还要让学生具体地进行实践,所以林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
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
针对以读为主的目标,我们开展了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等,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
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二、教会积累,在信息处理中发掘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图文并茂,文章品类编选齐全,生活领域涉及广泛,思想情感蕴藉丰富,观点理念包罗万千,语言、写法储备充裕,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面表现出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要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法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
从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程端礼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强调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中,怎样做到读写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下面是我的主要做法。
一、读写结合一定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段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教学中我探索读与写之间的转化规律,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由易到难,先会说后能写的认知规律,从最基本的知识点着手,有计划,分部且序列化强化整合训练。
一、二年级训练重点是句子的理解和掌握,三年级训练好段落结构写法及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四年级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的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综合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即:一、二年级句子训练好了,三年级才能训练好段落;三年级段落练好了四年级才能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的训练,才能写好文章;在前面的基础上,五、六年级学生就能自学自得,自作自改了。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由句到段再到篇,由易到难的训练,不懈坚持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二、读写结合训练要有计划性,训练设计要序列化。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任何一篇文章可以学习模仿的写法都不止一种,如果教学中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学生也不可能在那么短时间消化太多的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选取训练内容、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一定要杜绝随意性。
要根据所教年段的每一学年的训练要求和训练重点有计划设计训练题目,训练要有计划性。
在设计这个训练计划还要是序列化的。
譬如:三年级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段的训练,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计划时就要围绕此重点来设计段的各种形式的训练,做到计划是在整体设计中进行,设计时注意瞻前顾后,确保训练的目的性、全局性和连贯性。
以《赵州桥》为例:本文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特点,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论文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在这次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地运用祖国的文字。
但是每种形式都有每种形式的作用,它要恰当地用在教学环节中,在不同的时机选择不同的练笔形式,教师还要加以恰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精彩语段练仿写所谓的仿写就是依葫芦画瓢,它在学生阅读到独立写作的过程中起一个桥梁作用,大体上有这样几种仿写的形式:句式的练习、还有片段的练习以及篇章的仿写。
片段练习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同时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
篇章的仿写更多的侧重在高年级,因为有的篇章整个结构都是很典型的。
二、空白之处练补写在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是有留白的,是给人们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为练笔的结合点,比如,《中彩这天》这篇课文写了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彩票中了一辆汽车,到底该不该告诉自己的同事呢?于是,父亲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
在这样的课文学习完之后,教师就以抉择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小练笔。
在父亲决定给同事之前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拓展延伸练续写续写和补写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续写大多数都在文章的结尾。
比如,课文《理想的风筝》结尾是这样写的: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个时候,课文已经学完了,教师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续写结尾,“我”思念刘老师的什么?这时候,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倾吐着心里话,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对刘老师的崇敬。
四、变化角度练改写变换角度练笔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比如,在教《猫》这篇课文过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变换叙述角度的小练笔,以《我是一只猫》为题,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来介绍猫的生活习性。
五、理解文本练扩写扩写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比如,课文《詹天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
”其中“轰动”这一词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如果你就置身于这一场面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想象过后,具体地描写当时轰动的场景,这就抓住了关键词来扩写。
例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论文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呢?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从读开始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
每周开展“必读书目知识问答”、“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我推荐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特别高。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比如: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伟大女性宋庆龄,去阅读其他借物喻人的文章;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等。
二、教会方法,善读会读学生在读的同时,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
鼓励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做好批注笔记的好习惯,琢磨咀嚼,心领神会。
1、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片段,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上完《天安门广场》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写一写我们的教室。
结果只用了十分钟,就有过半的同学写出了教室的结构和摆设。
2、学习观察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观察方法:①要按顺序。
在学习《小燕子》时,我就抓住作者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了燕子外形,让学生也用这样的顺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②要抓重点。
在观察事物时应遵循事物的规律,根据事物的特点重点观察。
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
3、学习常用的写作方法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文章描写的是樟树,为什么要描写其他树木容易招虫呢?”学生纷纷感受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樟树拒虫的可贵品质。
读写结合,放飞情思论文
读写结合,放飞情思【摘要】为了寻找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的结合点(或拓展点)和有效的结合(拓展)方式与方法,文章结合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的实践,阐述了小学高年级实效性读写结合的八个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实效性策略“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如今,读写结合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趋势,那么如何进一步优化小学高年级实效性读写结合训练策略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实践。
一、阅读注写阅读注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最经常的一种形式。
“动笔墨”不仅只是圈圈画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一边读一边写下自己读时的所感所想和所品,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更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积极思考、感悟、赏析的平台。
二、空白补写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或是由于视角原因,或是由于艺术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出现一些艺术空白,令人遐想。
如能将这些“空白”给予填补,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中有许多空白之处留给读者去思考与品味。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课文写这位少年为了劝说吴王,拿着弹弓一连在王宫花园里转了三个早上才觅得机会,碰到吴王。
花园里此时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补写了文章的空白。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有一位少年手里拿着弹弓,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他也浑然不知……”这段台词后来在情境表演时还被学生用作旁白。
三、看图描写现行苏教版小语教材立意高远,手法多样,还注重了插图的功能,不但增加了画幅,也从版面上突出了插图的地位,做到了图文并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简称。
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谈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个策略:一、随文抓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
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
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
“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句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
就拿《美丽的小路》来说吧,其中“慢慢地、轻轻地(aa地)”“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花花绿绿、干干净净(aabb)”“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
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
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
二、随文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
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论文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阅读教学到习作教学武功县实验小学赵引线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直商讨的问题。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
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
这样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积累语言。
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
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
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和习作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
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1、指导多读多背。
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指导摘录词句。
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让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3、指导读读写写。
各年级语文教材都提出了读读写写的要求。
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
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
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论文
巧用文本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张春梅[内容摘要]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文本读写结合有效性“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
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一、品析重点句段,培养表达技巧。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诸多文章是学生练习朗读,学习习作的典型,值得去细细品味,认真揣摩。
教学中,只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文本资源,加上教师关键性的指导,引导和推进学生的生成,将会极大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1、从重点的词句入手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所有再高再深的内涵,均隐藏于词句的背后.抓住词句,一层一层,如剥笋一样细细品味,不仅能领悟文章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催生学生的想象,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文章老人的动作、神态传神,表达着丰富的内涵。
我进行这样的训练:(投影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引导学生紧扣“平静”,想象说话训练。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诉说什么?我仿佛从中明白了什么?”于是学生的思维积极地调动起来,各自表达着自己个性的理解,即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
论文读写结合、厚积薄发—以《顶脊轩志》为例谈文言文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读写结合、厚积薄发—以《顶脊轩志》为例谈文言文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一、现状文言文由于时间久远,语言习惯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很小。
现代社会信息又如此丰富,让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更是要求甚高。
现在教学,更重应试,近年来江苏文言文试题,基本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两个词语选择,两个内容判断选择,两三句翻译,因此考试怎么考,教师怎么教,学生也就怎么学。
一篇文言文教学更多注重于实词、虚词、翻译及繁复的文言语法,以言代文,支离破碎,何谈美读。
渊源的古代文化,精美的妙言构思,吸收甚少。
如是读文言文,实为遗憾。
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又怕又恨。
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畏难情状溢于言表,作文时冥思苦想,迟迟不能下笔,经过蜗牛爬行式的挣扎,才匆匆忙忙地交卷。
很少有学生才思敏捷,很少有学生享受作文。
原因无非是阅读少,积累小,训练又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与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两个重点,落实文言文与作文教学的点有很多,我在思考二者教学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下面以执教《项脊轩志》为例,谈谈文言文与作文教学相融,读写结合,厚积薄发,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二、案例(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安排在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第一模块“如泣如诉”。
本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在一个“情”字上。
文章字句较浅显,但是文章表达情感真挚,表情达意的方法富有特色,因此本文如此执教: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课文重点字、词、句,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出作品表达的情感。
2.学习本文感情表达的方法及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疏通课文,朗读体会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2.对照注释、工具书,自己翻译(自主)3.找出重点词语、句子,相互交流,自由发问(合作)4.师生共同解疑(探究)5.有感情朗读第二课时,体会情感,品味表达1.文章的文眼是什么?作用?(理解内容)2.作品表达的情感?(体会情感)3.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介绍(帮助了解作品)4.作者如何写“可喜”?如何写“可悲”?用了什么方法?好在哪里?(学生说)5.说说本文表情达意给自己作文带来的体会、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与策略初探湖北省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徐光华 445400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一、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从读学写”基本教学模式我们以教学一篇精读课文为例,初步探索提炼出这样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抠词抠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
在这个模式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得“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写作特点、运用内化)。
只要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多重教学目标。
[课例1]下面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注: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
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
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对,接着读吧。
(注:学生继续读、想、画,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画得是否准确)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
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
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
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后,老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自述”)简评引领:由于老师巧妙地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这里的“读写结合”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圆满地实现了“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目标。
当然这里介绍的只是一个一般的理论模式,我们还要实验提炼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教学艺术创新境界)。
二、小学实效性“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的教学操作策略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因此不是一般的功夫就能获得的。
正因如此,我们这里介绍的初步策略方法,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打开研究的思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薏兼得”的“切入点”。
正如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文意兼得”的教学设计策略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一般来讲,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是怎样被具体运用,品味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
所以品味语言能将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融为一体,一箭双雕,实质是“工具”与“人文”共舞,“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兼得(语文形式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句式、句群、修辞等,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居于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的地位;二是文章学层面,包括表达方式、表面手法、篇章结构等)。
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
”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课例2]下面看一位教师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增强读的效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
谁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
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
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这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
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没有强调的效果。
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
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读,生鼓掌)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
简评引领:从这一简要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空洞地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的思想情感,而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吧、呀、呢”三个语气词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自己体会出这三个语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由于教师指导得法,学生不仅领悟了老舍先生喜欢猫的情感,同时也明白了语气词使用方面的知识。
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阅读中引领学生感悟语言运用奥妙的两个策略(要旨):一是感受和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的思想情感”,其实不是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所在,而让学生领悟“如何通过语气词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知识,才能让学生为今后用好这一类词语产生迁移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直接的效果;二是“品味语言、文意兼得”可分两步走,首选要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回过头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很显然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的第一步,不是完整的阅读课,必须“着眼于语言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常用的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有换词法、加减法、情境法、演示法、假设法和提示法等等。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课例3]下面分析典型课文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上的特点,再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北师大版三下《走进森林》主题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一课,开头一自然段写道:“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接着,分四个自然段、按四个季节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最后一自然段写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很明显,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构局谋篇的,非常典型。
教学设计时应按照课后思考题“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提示和要求,侧重思考如何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简评引领: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表达技巧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
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
逐步让学生感悟、掌握并学会运用的布局谋篇(构段)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布局谋篇方式;②承接式(连接式):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的事件发展的经过;③因果式: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④并列式:同时写出事物不同的方面。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技巧)方面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课例4]下面我们来分析《翠鸟》一课在描写方面的特点,并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翠鸟》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描写翠鸟捉鱼时的动作:“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这几句话中,前一句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翠鸟捉鱼动作的快、敏捷,后一句通过景物从侧面衬托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
学生一般能通过句中的“蹬”、“叼”、“贴”等动作,体会到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而容易忽视后一句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衬托作用和表达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去感悟、内化,并逐步学会运用。
简评引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主要要靠增加读写实践。
但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在阅读课和习作讲评课中,适时巧妙地渗透作文常识教学,能够使学生的习作少走弯路。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特征,从中年级开始,应该注重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步领悟掌握的作文常识有:先总写后分写、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归纳等常见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按观察顺序写等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顺叙、倒叙、插斜等常用的叙事顺序;记事要从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方面交待清楚;表现人物品质要通过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状物应该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静态、动态描写;文章常见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