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成语典故素材-精品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_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中学生作文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积累素材。
作为素材之一的成语故事素材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是橙子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一调虎离山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
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
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
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
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
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
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
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
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1 / 4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
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释读】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二坐怀不乱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5篇

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5篇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掌握一些知识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成语的积累方面,因为它的运用很广泛,在备考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成语典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好语文。
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篇一、成语典故作文素材以貌取人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读】以:根据;貌:外貌;取:衡量。
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篇二、成语典故作文素材一窍不通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高考写作素材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作⽂是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可以多背多记⼀些写作素材,灵活运⽤。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写作素材成语故事【五篇】》希望对⼤家写作有所帮助。
篇⼀:饱⾷终⽇,⽆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经常教育他的学⽣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读书。
孔⼦说如果⼀个⼈⼀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不去⽤⼼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下棋的⼈虽然悠闲但也要⽤⼼,⽐起饱⾷终⽇,⽆所⽤⼼的⼈来强多了。
【典故】⼦⽈:‘饱⾷终⽇,⽆所⽤⼼,难矣哉!’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释义】终⽇: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
【⽤法】作谓语、定语;指闲⼈ 【相近词】饱⾷终⽇,⽆所事事 【成语举例】饱⾷终⽇,⽆所⽤⼼,以与朋辈优游谑浪,炳麟亦不为也。
章炳麟《与袁世凯书》篇⼆:冒天下之⼤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些⼩事发⽣了⽭盾,势⼒弱⼩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的郑国,结果⼤败被实⼒强⼤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
⼈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不韪,贸然出兵⽽导致灭亡。
【典故】犯五不韪⽽以伐⼈,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年》 【释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
去⼲普天下的⼈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指不顾舆论的遣责⽽去⼲坏事。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错误的事情 【相近词】冒⼤不韪 【成语⽰列】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命令,冒天下之⼤不韪,必已具有全⾯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
⽑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成语例句】 ◎李敖⼏乎是冒天下之⼤不韪。
◎那是在公元1644年3⽉,明朝叛徒吴三桂,丧⼼病狂,敢冒天下之⼤不韪,引来清兵进关,围剿了闯王义军,在北京建⽴了⼤清王朝。
篇三:不见棺材不下泪 【成语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分害怕⽼婆,他岳⽗病故,两⼈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哭。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万能作文素材成语典故

万能作文素材成语典故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作文来说,结构是文章的主干,那么作文素材就是枝叶。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成语典故的万能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万能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一负荆请罪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
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释读】“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万能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二扑朔迷离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孝顺的姑娘。
经典成语故事15篇

经典成语故事15篇经典成语故事1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名落孙⼭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孙⼭的才⼦,他为⼈不但幽默,⽽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就给他取了⼀个“滑稽才⼦”的绰号。
有⼀次,他和⼀个同乡的⼉⼦⼀同到京城,去参加举⼈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的倒数第⼀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那位和他⼀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先回到家⾥,同乡便来问他⼉⼦有没有考取。
森⼭既不好意思直说,⼜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贤郎更在孙⼭外。
”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第⼀名。
⽽孙⼭在诗⾥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般考取的举⼈。
他这⾸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榜上的最后⼀名是我孙⼭,⽽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的后⾯。
” 从此,⼈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
2.经典成语故事:天涯海⾓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学家。
他⼆岁时就死了⽗亲,不久他的母亲⼜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过活。
韩会有⼀个嗣⼦(愈次兄介之⼦,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成,排⾏⼗⼆,所以⼩名叫⼗⼆郎,年纪此韩愈⼩⼀点。
后来韩会四⼗⼆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个⽉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岁,⼗⼆郎也很⼩。
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郎两个⼈,零丁孤苦,没有⼀天离开过。
韩愈⼗九岁时⾃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年的时间中,只和⼗⼆郎见过三次⾯。
当他正打算西归和⼗⼆郎永远⽣活在⼀起的时候,不幸⼗⼆郎就在这时死去了。
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篇“祭⼗⼆郎⽂”,叫建中备了⼀些时下的物品从⽼远的地⽅去致祭他。
作文素材成语运用事例摘抄

作文素材成语运用事例摘抄1.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来到巨鹿,与秦军展开决战。
为了激励士气,项羽命令士兵们把船只凿沉,把做饭的锅砸碎,只携带三天的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最终,项羽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秦军。
这个成语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吴王夫差求和。
为了麻痹吴王,勾践夫妇前往吴国为奴,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三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
他时刻不忘在吴国所受的耻辱,每天吃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能忘记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越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一举消灭了吴国。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 四面楚歌: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 202 年,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刘邦的军队唱起了楚地的歌谣,这让项羽的士兵们思乡心切,军心动摇。
项羽于是带领八百骑兵突围,来到乌江边,最终选择了自刎。
这个成语形容人在困境中遭到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4.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的大将,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发兵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和廉颇两人在。
如果他们二人互相争斗,势必会两败俱伤。
我之所以不与廉颇争执,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于是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两人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这个成语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5. 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有志气,决心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公元 62 年,他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阳担任校书郎,他也跟着去了。
由于家庭贫穷,班超常常受官府所雇抄书来维持生计。
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素材

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素材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俗话也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物与米就是指文章写作的素材。
成语故事素材对我们学作文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成语典故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成语典故素材一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非常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实在是又累又渴,于是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准备喝杯茶解解渴再赶路回家.没想到刚在茶馆坐下,喝了一口茶,就听见茶馆外面有人在高喊:“不好了,救火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观望,发现是自己的柴车起火了,情急之下不知所措,于是端起手中的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起作用,火势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樵夫伤心不已。
这个故事引申出“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这个成语,原义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
成语典故素材二【暗箭伤人】指暗中射箭杀伤别人,即放冷箭伤害人。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张宗章、褚玉璞也有电话表示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决不暗箭伤人。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
(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
一位老将军颍[yǐng]考叔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
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
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
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
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
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
公孙子都眼看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1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典故作文素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异曲同工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张修政。
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出处】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释读】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成效。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2旧病复发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手下员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旧病复发的意思是: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3所向无敌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
孙权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所向无敌。
孙权坚定信心同曹操对抗下去。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释读】抵挡。
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
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4纵虎归山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
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
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高考语文作文成语典故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成语典故素材高考语文作文成语典故素材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
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
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
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释读】摩:摩擦。
踵:脚后跟。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生产力的开展,经济根底的变革,政治的动乱,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
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
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
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
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泼,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场面,出现了新的著作。
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开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赞学识渊博的。
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
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
”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精选18篇)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精选18篇)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精选18篇)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篇1半夜鸡叫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
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
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
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
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
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
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篇2梁上君子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
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020年关于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5篇

2020年关于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5篇我们都知道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平时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成语典故开始收集。
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篇一、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暗无天日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
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
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
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
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
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篇二、成语典故的作文素材退避三舍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
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成语是浓缩的历史,读成语可以知古鉴今。
学成语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中了解古代历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
往往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成语就浓缩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
绝大多数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学习先贤智慧,还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小编经过认真筛选,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又很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供孩子们参考学习。
1、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意义: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逸,安逸;恶(WS),讨厌,憎恨。
2、携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成语的故事15篇

成语的故事15篇成语的故事1【释义】两脚立着的书橱。
称赞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吴时传》。
北宋时,华州郑县有个县令因其学识高、办事灵活而出名,他叫吴时,这天他接到把三万石大米从郑县运到长安的命令,这时就显示了他办事灵活的能力,他向上司建议“移兵就食”,这样既可免了1500辆或5万名挑夫(服役只有258户)的难题,又节省了开销,何乐而不为,上司也同意了这么办。
有一次,宋徽宗要各地向朝廷进言献策。
当时向朝廷送奏章,在书写款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一些边远地区的官吏对此不太熟悉,不符合上送的要求,以致被朝廷有关部门予以退回。
吴时又建议说,上送的奏章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有价值,不必过分计较它的形式。
这个建议被朝廷方面采纳,以致不少有益的进言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一个读书人写__触犯了忌讳,学官认为__中的话是做臣子的不忍心听到的,要上告惩罚那个读书人。
吴时知道这件事后,把那篇__取来,当场投入火炉中烧毁,并且对那学官说:“既然当臣子的不忍心听到这种话,难道就忍心让君王听到这种话吗?”那个读书人终于得救,学官也觉得解决了问题。
过了几年,吴时仕途得意,升迁为京官,在他与一些学士包括国子监与太学里的人往来中,这些人觉得吴时学问渊博,为人也很好,谓名“立地书橱”。
成语的故事2大家都听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吧,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新编的坐井观天。
自从青蛙和小鸟聊过天,听小鸟说外面的天地很大,心里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那只鸟又落到井边喝水,青蛙忍不住问道,“小鸟小鸟,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是真的吗?”,小鸟翻翻白眼,没好气的嗯了一声。
青蛙就跃跃欲试的说,“要不我出去,你带我去看看好吗?”小鸟说,“没问题!”于是,青蛙离开了曾经自豪的井底。
看到外面宽阔无边的天空,看到高高的大树,轻轻的小草,一栋栋房子,别提多兴奋了,小鸟责骄傲的说,“走吧,带你我常去的农夫家先美餐一顿。
”到了农夫家,看到了那么多的美食,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自顾自的享受起来,正在这时,农夫回来了,看到了吃的肚子鼓鼓的肥青蛙,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哈哈……今天有肉吃啦!”青蛙听到农夫的话,吓了一大跳,刚想逃走,可农夫已把门和窗户关的一只蚊子也飞不出去,青蛙绝望了。
中考满分作文素材:50个经典成语及历史名人故事

【导语】一篇有血有肉的高分作文,少不了成语典故的支撑。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50个经典成语,50个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收藏背诵,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

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正处在初级阶段,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成语典故的语文作文万能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一土崩瓦解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
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
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mào] ,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
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
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qíng]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jǐ],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jīng]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点评凡是没有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反倒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样的国家必定只会有一个结局——灭亡。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质,首先你的面子决定了别人愿不愿意与你做朋友,而你内在的品质是决定你们能不能长期做朋友的因素,如果你毁坏了自己的名誉,那么你建立起来的关系也是很容易瓦解的哟~语文作文万能素材成语典故二日暮途穷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
费无忌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会对他不利,于是他便诬告太子。
没想到平王竟然相信,还把太子调到边关去。
但是费无忌还是不放心,担心太子找机会报复,因此他又将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杀害太子。
心狠的费无忌还不愿罢休,他想到伍奢有两个儿子,于是他又派人杀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只有伍奢的小儿子伍员逃走了。
经典的成语故事25篇

经典的成语故事经典的成语故事25篇导语:作为“华夏”二字的起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谢谢!墨绖从戎亦作墨缞从戎。
绖(déī),古代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
意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
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
”晋人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
”秦晋崤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
战役经过已如前载。
战前对于秦、晋、郑、周王室来说,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齐桓公称霸诸侯的晋文公重耳卒,谁接替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秦穆公的战略通过袭郑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晋襄公新继位,能不能继续高擎晋文公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过崤之战给出了答案。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逐日:追赶太阳。
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
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
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今灵宝秦岭山下),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
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
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
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
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
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
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平镇东南十公里处。
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
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郭子仪(697年-781年),汉族,唐朝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人,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素材
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
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
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
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
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
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
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
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
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
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
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
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
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
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
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
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苦读书,要勤奋
悬梁刺股
【典故】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
学富五车
【典故】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
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
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
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
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
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
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
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
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
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
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
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
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
他
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
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
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
高的薪水。
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
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
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
南郭先生
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
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
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洛阳纸贵
【典故】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
未之重。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
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
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
藏之名山
【典故】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
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2019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