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5 自然灾害与防治规范特训
高优设计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3自然灾害与防治(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考点规范练43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1.(2015山东日照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出现的日期称为终霜冻日。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等高线和终霜冻日分布。
(1)归纳该省终霜冻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2)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当地农民减轻霜冻灾害。
2.(2015海南卷)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
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 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据此完成下题。
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导学号25360256〛3.2014年1月10日,美国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50 ℃。
寒潮带来的暴风雪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下图是北美寒潮方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本次寒潮给美国中部地区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
(2)试述此次暴风雪对美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4.(2015江西赣州一模)2015年1—3月,美国东北部遭遇了数次暴风雪侵袭,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下图是美国局部地图。
读图,完成下题。
分析2015年美国东北部地区暴风雪灾害严重的原因。
〚导学号25360257〛5.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
下图为2013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据材料和图分析加利福尼亚8月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并简析森林火灾产生的不利影响。
6.2013年11月8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多,台风“海燕”从菲律宾东海岸登陆,然后由东到西横扫该国中部多个地区。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2.[2015· 天津河北一模]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 (1)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山区河谷地段。 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
考点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3.RS 与 GIS 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
4.自然灾害的防御
[2015· 福建高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 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提示 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与自然地理背景 灾害种类 干旱 洪涝 台风、风暴 潮 地震 滑坡、泥石 流 主要分布地区 西北、华北 东部季风区 东南沿海 台湾及西南、西北和华北 西南山区、东部季风区 多发季节 春、秋 夏季 夏、秋 无明显季节 性 夏、秋较多 冬季 自然地理背景 春季升温快,雨季未到 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东部地 势低平 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靠 近台风源区 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地质构造活动剧烈,降水多, 植被破坏严重 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2)关注当地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 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任答两点)
解析 注意高风险区在图中的位置,空间分布要用图中信息(山脉、河流)来回答;泥石流灾害成因可从 地势起伏、松散物质、降水等角度分析。防范措施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等方面。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自然灾害与防治 含答案
专题训练自然灾害与防治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约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强震。
但是各省(市、区)之间地震灾害发生的情况仍有很大的差异。
下图显示了我国各省(市、区)地震灾害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等级的区域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以“缩小”地震灾情?答案:(1)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在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接地带上,是全球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组成部分;而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距全球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稍远。
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构造带上。
(2)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增强抗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大于东部地区,板块交界地带、断裂构造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地震灾害风险的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板块边界距离、所处的断裂构造带有关。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性能、提高防震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都可以“缩小”地震灾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答案:等高线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
解析:崩塌首先发生于陡峻的地方,其次与当地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物质组成相关。
暴雨使得地表物质的性状发生变化,同时人类的不当活动也可能引起崩塌的发生。
2017届新高考复习: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概括该海域台风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并说明 8 月份 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地各月都可能受到台风 影响,但 7~10 月份台风频率最高。根据材料可知,台 风形成于水温很高的海面上,8 月份大洋表层水温高, 大气的水热供应充足,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后易形成低 压,因此容易形成台风。
况 入海口宽窄
因素 人 为 原 因 围湖造田 破坏植被
影响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 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 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要点四 中国的气象灾害 1.主要气象灾害
类型 时空分布差异 东北地区以夏旱为主 华北地区的春旱 成因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雨季尚未来临
考纲点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 与发展过程。 (2)台风、 寒潮、 干旱、 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成因
影响 气温骤降、 大风、 雨雪、
寒潮
纬地区的深 秋到初春季 节
大范围的 霜冻、暴风雪、沙尘暴 强冷空气 等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 入侵活动 冻害,交通、通讯和建 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要点二 主要的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1)成因: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集聚释放使地 面发生震动。 (2)烈度: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与震级、 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密切相关。 (3)分布:主要发生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4)危害: 造成建筑物破坏、 交通线中断、 人员伤亡等。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
地质 地震 灾害
地中海—喜 马拉雅地带 和环太平洋 地带
岩层断裂 或错位, 地球内能 的急剧释 放 强降水形 成洪水, 排水不 畅,积水 形成涝灾
水文 洪涝 灾害
中低纬度, 河流中下游 地区
建筑物破 坏、交通 滑坡和泥石流:一 线中断、 般多发生在山区, 人员伤亡 危害极大 等 热带风暴潮:由台 淹没农 风引起,来势猛、 田、村 速度快、强度大、 庄、道路 破坏力强。温带风 等 暴潮: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考点二 中国的自然灾害 1.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 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①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 和江西等省。 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 ②农业灾情 种植业灾情严重 区域分异 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
命题预测 2017年高考可能以全球最大的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 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措施等基本知识,以我 国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 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 (1)定义: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 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 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对应集训 1.(2016· 哈尔滨三中二模)下图表示兰州某地潜在崩塌剖面图。
分析该地潜在崩塌的发生条件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选修5自然地理与防治 含答案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命题研究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012课标卷,43(1)题,6分综合题内容探究:多选用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反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图像为载体,从“某区域/某类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包含“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的因果关系问题,强调“地"与“理"的融合。
其中自然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形式探究:综合题为主,分值为10分,难度系数为0.7左右。
热点探究:中国多地陷入严重雾霾,新疆于田7。
3级地震、云南鲁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015课标Ⅰ,43题,10分2015课标Ⅱ,43题,10分2014课标Ⅰ,43题,10分2014课标Ⅱ,43题,10分2013课标Ⅰ,43题,6分2011课标,43题,10分综合题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2013课标Ⅱ,43题,10分综合题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甸6。
5级地震、四川康定6.3级地震,智利8.2级地震引发2米高海啸,阿富汗东北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 100人遇难,印度洪水和“哈德哈德”飓风,日本的热带风暴“玲玲”和“剑鱼”。
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2013课标Ⅰ,43题,4分2012课标,43(2)题,4分综合题考点一地质灾害与防治[知识精析]1.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原因内力作用内力作用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表现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表震动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破坏性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分布规律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差、多暴雨的山区我国分布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目前我国活火山分布较少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多发原因多为构造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地壳不稳定,岩层活动频繁。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分类试题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A卷全国卷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1.(2016·新课标全国Ⅰ,43,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10分)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高了动力条件。
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
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4·课标全国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10分)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
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所以6月份最多,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地质灾害较少,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3.(2014·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世界主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 3.要 灾自 害然 带20自°灾N然害—灾带50害°N带之间的环球自然
整理课件
4.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 自然灾害的 高风险区 。 (4)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 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整理课件
形成的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条件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 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 孕灾环境 )、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受灾体 )。
整理课件
衡量标准: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
自然灾害
损失
(4)的影响 表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
整理课件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三、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自然灾工程性防御措施 (3)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整理课件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准备 救灾物资 ,建立物资储备基地。 (2)灾中应急交 灾通 害通 应行 急能 预力 案 (3)灾后恢复:减轻 灾害损失 ,增强 抵御能力 。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整理课件
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经点典考题 互动探层究级演练
整理课件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新学习文档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1. 2019年7月底,在泰国南部地区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200万人受洪水影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曼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解析从自然(地形、气候、位置等)、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角度分析。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北、东、西三面地势高,汇水速度快;地处河口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泰国湾海水潮汐顶托影响较大;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2.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球性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其地理分布基本吻合,这反映出地震和火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点,原因是什么?(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城位于________洋东岸的________(国家),它正处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在该国西海岸的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著名的火山。
解析第(1)题,据图中数字指示位置可知①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2)题,地下岩浆只有沿着岩层的裂隙才能喷出地面,因此,地壳薄弱处往往是火山活动处,而地壳薄弱处多处在板块交界地带,所以,火山地震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分布的特点。
第(3)题,我国恰好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因此地震多发。
第(4)题,可联系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关联性(相关性)在地壳活动强烈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脆弱,多断裂构造带,地球内部的能量容易从这些薄弱地带强烈地释放出来,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4)太平美国美洲太平洋3.2019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⑤)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明规律1.(2014·全国卷Ⅱ)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2.(2014·上海高考)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2(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的发生除了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
第(2)题,结合图2,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降水强度和频度更大,且有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有较多的碎屑物质,易引发泥石流。
答案:(1)月份:7、8、9月。
2017地理一轮规范特训:5-5 自然灾害与防治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1.[2015·唐山联考](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
如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6分)(2)简述该月两地降水均较少的原因。
(4分)答案(1)乙区大于甲区。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从甲区小于乙区的角度答也可)(2)甲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常年降水少;乙区该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1)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因此,造成的损失乙区大于甲区。
(2)甲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少;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而此时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2.[2015·德州二模](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6分)(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4分)答案(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
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
(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亢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电意识等。
解析(1)两幅图中分别提供了雷暴的季节分布差异、闪电一天中的分布差异;成因可依据文字材料“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合气温分析即可。
2017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项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8小题)读图,回答题目。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3.下列选项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泥石流B.干旱C.台风D.洪涝如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5.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6.此时寒潮带来的影响有( )A.四川盆地狂风暴雨B.青藏高原大幅度降温C.黄河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D.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7.图中甲处为昆明准静止锋,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剖面结构的是( )A. B. C.D.图为入侵我国的某种自然灾害路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由移动路径可判断,入侵我国的这种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洪涝D.干旱9.导致该自然灾害大规模爆发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准静止锋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引自沈从文《边城》。
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茶峒所在地区()A.山区植被茂密,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河流水运发达,河流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汛期C.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沿岸地势低平,草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发达11.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A.寒潮、沙尘暴B.滑坡、泥石流C.台风、洪涝D.海啸、风暴潮12.茶峒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湘西地区商贸繁荣的重镇,后来却逐渐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1.[2015·唐山联考](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
如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简述该月两地降水均较少的原因。
(4分)
答案(1)乙区大于甲区。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从甲区小于乙区的角度答也可)
(2)甲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常年降水少;乙区该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1)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
因此,造成的损失乙区大于甲区。
(2)甲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少;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7月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而此时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2.[2015·德州二模](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6分)
(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4分)
答案(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
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
(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亢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电意识等。
解析(1)两幅图中分别提供了雷暴的季节分布差异、闪电一天中的分布差异;成因可依据文字材料“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合气温分析即可。
(2)防御措施可从监测预报、宣传防灾措施、提高防灾意识,以及具体的灾中减灾措施方面回答。
3.[2015·江西模拟](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一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但表土流失严重,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材料二图二为图一中A城的气候统计图。
指出春季哪些气象(水文)灾害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并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倒春寒(低温冻害);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
(融雪性)洪涝;冬季降雪偏多,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该地纬度较高,春季冷空气活动容易造成倒春寒灾害;该地冬季降雪较多,春季融化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4.[2015·湖北六校联考](10分)下面图甲是我国网友绘制的强降水引发的城市灾害的
漫画,图乙为这种灾害的解决办法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图甲漫画中反映了城市出现的是哪种灾害?此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结合图乙分析引起这种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城市内涝。
夏季。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管道老化;城市路面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小,导致地面径流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小,湿地遭破坏导致蓄滞洪水的能力降低。
解析考查洪涝灾害。
该漫画反映了城市内涝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夏季。
主要是城市绿地面积较小,路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引起内涝。
5.[2015·江西十二校联考](10分)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具有
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4分)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6分)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
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
解析第(1)题,注意图中该工程的位置,对于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作用较大。
第(2)题,水泥结构可以加固边坡,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原有地貌,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6.[2015·贵州名校联盟](10分)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
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
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雨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春汛致使山体下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河流较多,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水;地势起伏大,山麓沉积物多,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因而泥石流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