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015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本篇教案针对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课文结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课文结构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品文。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孔乙己的介绍;二、孔乙己的自白;三、孔乙己的借酒发泄;四、酒场上的南北争吵;五、孔乙己的离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底蕴:通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清朝的社会背景、老北京的酒店文化和出身贫苦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等。

2.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

2.分组讨论,就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讨论。

3.针对学生平时存在的一些语言表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表达训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学:通过导学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开阔思维,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答、演绎、对话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讨论分析: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体分析方式,拓宽学生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语言训练: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知识掌握方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语言表达方面:检查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是否有明显进步,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语言技巧。

3.思维能力方面: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

该文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生平,通过对其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示了其善良、贫困、受人嘲笑的形象。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二.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中考的压力,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培养善良、同情心等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突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孔乙己的行为和言语,从而理解其内心世界。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文本,了解作品背景,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如何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小说,作者是鲁迅。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读书的穷秀才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近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难以理解,同时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文章主人公孔乙己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部编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5《孔乙己》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学习难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会对孔乙己这个尝尽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留下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颓.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砚.(yàn)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阔绰.(chuò)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化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p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化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p 和考虑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拟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拟,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___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

第05课《孔乙己》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背景、人物、环境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1.文题解读“孔乙己”这个名字是由描红纸上的“”而来,是“半懂不懂的话”,鲁迅先生用这个绰号作文章的题目,具有深刻的意味。

2.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杂文集:《》《华盖集》《热风》。

3.字词积累①读准字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蘸.酒(zhàn)咸享.(hēng)颓.唐(tú)B.舀.出(yǎo)笔砚.(yàn)羼.水(chàn)C.哄.笑(hǒng)蒲.包(pú)拭.擦(shì)D.门槛.(kǎi)木屑.(xiè)阔绰.(chuò)②理解词义: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2)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3)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4)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5)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小说情节。

1.看标题,明线索请说出我们学过的小说线索类型;读标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按要素,析结构。

(1)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2)概括主要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材中。

本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意味浓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剖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联系现实思考文章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孔乙己这个名字吗?你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印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教师进行点评。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孔乙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2.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4. 探讨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导学内容】【导学一】了解背景请同学们思考:《孔乙己》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答案:《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他写这篇作品是希望通过描述一个痛苦而渺小的人物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并进而呼唤人们的良知和善良。

【导学二】分析人物1. 描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醒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描述薛嵩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醒同学们:可以从薛嵩对孔乙己的态度和对待其他人的方式进行分析。

【导学三】分析情节结构1. 本文的情节结构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明概括。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进酒店”、“孔乙己弹琴”、“孔乙己遭打骂”、“孔乙己厚葬”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为什么孔乙己在酒店遭到了打骂?提示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的外貌、性格以及薛嵩的嫉妒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学四】探讨作品的意义与主题作者通过《孔乙己》这篇作品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主题?我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启示?提醒同学们:可以从作品中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以及人性的善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导学五】个人思考与表达1. 如果你是薛嵩,你会如何看待孔乙己?2. 你有没有遇到过孔乙己这样的人?你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什么?3. 你对《孔乙己》这篇作品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分析了孔乙己和薛嵩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了作品的情节结构以及思考了作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增强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导学案延伸部分【导学延伸一】了解背景《孔乙己》这篇作品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他将小说设定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

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1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5.《孔乙己》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5.《孔乙己》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5.《孔乙己》【基础存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荤.菜(hūn)哄.笑(hōng)颓.唐(tuí)条条绽.出(zhàn)B.侍.候(shì)拖欠.(qiàn)门槛.(kǎn)打折.了腿(zhé)C.笔砚.(yàn)附和.(hè)惋.惜(wǎn)缠.夹不清(chān)D.伤疤.(bā)阔绰.(chāo)恳.切(kěn)污.人清白(w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家长情绪烦躁,唠唠叨叨....,是孩子最大的负能量源。

B.小家伙在笼舍里踱来踱去....,它的身世之谜再度引来游客的关注。

C.曲阜是孔子故里,曲阜人,哪怕普通人也会两句之乎者也....。

D.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不仅在理论上早已是不屑置辩....,而且早就有法制来对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

B.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而且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C.当时班里的同学都是大约30岁左右的成年人,只有她最小。

D.这些应对手段说明,光线对动物的理解与应用完全是漫长的进化使然。

4.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有:①表示话未说完;②表示内容省略;③表示说话时被人抢白;④表示意思的跃进;⑤表示话题转换。

下列句中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请把对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2)“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到文末,完成下面各题。

5.下列对文意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又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1)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1)

《孔乙己》一、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2.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3. 理解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二、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抓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深入领悟小说语言的运用技巧。

2.研讨探究法:对人物性格、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主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关于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讲一个吗?二、课前预习部分: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本文作者_______笔名是_______,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

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这是鲁迅发表的第二篇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2、写作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18年冬。

作者选取了社会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份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

(资料衔接——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务、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重点)3.通过研读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深镇的咖啡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玛丽张的确被判无期了。

”2015年8月9日,一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的孔乙己体改编的文章爆红于网络。

在这之前,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有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吧!二、预习展示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5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颓.唐(tuí) 附和.(hè) 羼.水(chàn)阔绰.(chuò) 间.或(jiàn)3.理解词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明确:鲁镇咸亨酒店。

(2)小说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叙写了哪些事?明确:人物有:孔乙己、掌柜、“我”、喝酒的客人;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故事情节1.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明确: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4自然段)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

(第6自然段)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

(第7自然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

(第8自然段)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11自然段)2.按照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孔乙己》
教师寄语:小小酒店,演出世间百态;一碗浊酒,品出人间冷暖。

鲁迅先生曾说,《孔乙己》写出了“一般社会对一个苦人的薄凉”。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思想;(重点)
3、分析人物悲惨命运及其原因,体会科举制度对封建文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的黑暗与没落,体会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难点)
4、感念社会的进步,勤勉上进、求真务实,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

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查
(一)小说文体知识复习
1、根据体裁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分为、、、四大类。

2、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3、小说按篇幅大笑可分为:、、、(又称为小小说)。

4、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通常使用: 、、、、描写等方法,其中具有介绍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通过突出人物行动、肖像、语言等各方面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

(二)了解作家作品
1、鲁迅(1883至1936),原名,字豫山、豫亭。

浙江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

其作品集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14部。

代表作有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和塑造了“阿Q”这一伟大文学形象的《》。

2、《孔乙己》选自小说集《》。

3、你所积累的鲁迅的名言有:。

(三)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积累知识
1、找出不会读、易读错的字词并注音:
舀( ) 羼水( ) 蘸( ) 阔绰( ) 笔砚( ) 附和( ) 大抵( ) 荐头( ) 惋( )惜唠叨( ) 绰号( ) 门槛( ) 不屑( )置辩折本()折()断颓()唐
2、找出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并解释:
格局:大抵:
阔绰:无聊:
营生:间或:
不屑置辩:附和:
惋惜:颓唐:
3、解题: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所以鲁迅发表这篇小说作为呐喊的呼声之一,提醒知识分子起来反对封建文化。

这就是《孔乙己》的战斗意义。

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具有深刻、精炼、含蓄的特点。

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以线索,通过以下几个故事情节来叙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与悲惨命运:
(1);⑵;
⑶;⑷;
⑸;⑹。

2、文章根据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请以简要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⑴(1-3自然段):;
⑵(4-13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咸亨酒店的格局及其不同类型的顾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这些?
4、课文中的“我”是作者吗?这个“我”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2、孔乙己身上表现出了很多的矛盾点。

默读课文,完成下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3、孔乙己以上的各种行为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呢?
明确: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
4、文中的掌柜、丁举人、众酒客虽然着墨不多,但个性鲜明且含义深远,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写这些人有何深刻用意?
四、合作释疑,领悟主旨
1、《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2、课文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这些笑中包括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他们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
.
3、是什么造成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4、作者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后你有何感想和启发?
五、布置作业
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课文没有明说,请展开你的想像,设计一下孔乙己最后的结局。

六、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附和.(hâ)砚.台(yàn)羼.水(chàn)
B.涨.红(zhàng)绽.出(zhàn)茴.香(huí)
C.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舀.水(yǎo)
D.不屑.置辩(xiāo)腿折.(shã)蒲.包(pú)
2.《孔乙己》一文的线索是()
A.以孔乙己先后两次出场为线索。

B.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

C.以孔乙己的服饰由“长”变“短”为线索。

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话用的是()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肖像描写
4.下列鲁迅作品中人物与作品名称对应有误的是()
A.孔乙己——《孔乙己》
B.闰土——《故乡》
C.七斤——《药》
D.祥林嫂——《祝福》
5.判断下列各句说法是否正确。

在正确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⑴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

()
⑵《孔乙己》一文主要是截取了一些生活片段来展示孔乙己这个反面人物的性格。

()
⑶短篇小说《孔乙己》选自《呐喊》。

()
⑷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些动作、情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
⑸以“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令人悲哀,表示这不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深刻了。

()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
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而又“穿长衫”说明孔乙己,句中的“惟一”不能去掉,它突出了孔乙己的。

2、“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这句话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说明他。

3、作者介绍孔乙己姓名的来历,是为了说明。

4、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5、“偷”和“窃”是一对同义词,它们语体色彩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后者是,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表明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

6、文中加点的“排”字能否换为“拿”或“掏”?为什么?
答:
7、“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在原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孔乙己》参考答案
(一)
1、D
2、B
3、C
4、C
5、(1)√(2)×(3)√(4)√(5)√
(二)
1、社会地位低下,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特殊身份
2、迂腐,好卖弄学问;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很深
3、他社会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4、“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5、口语;书面语;又恼又羞、自欺欺人
6、不能换。

因为换后不能突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却又装腔作势的神气.。

7、增加悲剧气氛,以乐衬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