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厂重点岗位、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关于本质安全说法中,错误是()。
A.本质安全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两方面内容B.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根本体现C.本质安全功能是通过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进行补偿D.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答案】 C2、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救护队连续工作20多小时,先后发现28名人员遇难。
次日寻找唯一1名失踪人员时,井下发生二次爆炸,造成5名救护队员死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等级是()。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答案】 A3、某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编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编制了该单位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关于应急处置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急处置卡应明确保障措施B.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善后处理内容C.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处置程序和措施D.应急处置卡应明确国家法律规定要求【答案】 C4、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等单元进行系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防火间距”危害因素的辨识属于( )单元的辨识。
A.厂址B.总平面布置C.道路及运输D.建(构)筑物【答案】 B5、2018 年6 月,某化工集团公司组织安全检查人员对其下属子公司涉及的高处作业是否遵守安全规范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有以下安全管理要求:①将距坠落基准面2m 以上有坠落风险的作业定为高处作业;②高处作业票的有效期限不能超过7 天;③高处作业票要随身携带;④受限空间内的高处作业不必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
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该公司做法错误的是()。
筛选工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
筛选工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一、引言工职业危害岗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或对员工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的工作岗位。
为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制定筛选工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范围1.目的:筛选工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岗位的危害因素,减少员工患病和发生工伤事故的风险。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特别适用于有一定危险性和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
三、筛选程序1.确定筛选小组:由工作环境与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筛选小组,负责进行工职业危害岗位筛选工作。
2.收集信息:筛选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收集该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工作内容、物质暴露情况、工作场所设备、工作环境等。
3.分析评估:筛选小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岗位的各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噪声、振动、高温、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评估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对危害因素的评估结果,筛选小组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措施等,以减少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影响。
5.制定岗位操作规程:根据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筛选小组应制定相应工职业危害岗位的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该岗位上的作业步骤、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6.培训与宣传:筛选小组应根据制定的操作规程,对从事该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并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对危害因素的认识和控制措施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四、操作规程内容工职业危害岗位的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岗位标识:明确该岗位的名称和标识,方便员工识别。
2.作业步骤:详细描述该岗位上的作业步骤和操作流程,包括使用的设备、工具和工艺操作等。
3.危害因素:列举该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员工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害。
4.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明确该岗位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中有的考核组专家重点关注了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的绘制和落实情况可惜的是...很多企业根本拿不出,也不知道“四色图”到底是什么...鉴于这种情况这里向大家再次科普下什么是“四色图”还有如何绘制“四色图”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四种颜色分别有什么含义?如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接着往下看,你就清楚了。
▼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其中要求企业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具体怎么做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参考图例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风险等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严重程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某地一家厂区门口就醒目地挂着一幅厂区风险分布图图中清晰地标注了企业内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点整个工厂哪里风险较高?哪里比较安全?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仅如此,这家企业在每个车间里也都挂上了岗位风险分布图哪个岗位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应该做好哪些防范与应对措施?也都一目了然因此,每个企业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安全贴士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一、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的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 评价目的1.1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
1.2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3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保证安全生产。
2. 评价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与控制。
3.职责3.1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2 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 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1 总则4.1.1 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安全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1.3 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 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 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 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 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 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简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方案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为加强我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持续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现制定以下方案:一、基本原则1.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紧盯爆破作业、采矿作业、边坡作业、排土场等重点风险部位,通过科学辨识评估和严格分级管控,筑牢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2.系统防控原则。
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综合研判,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全面建立覆盖矿山作业全部范围和外包运输单位,覆盖重点设备设施、重点岗位、重点工序和重点部位的双重预防防控体系,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3.全员参与原则。
要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公司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组织全员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教育培训,开展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4.持续改进原则。
要通过辨识风险、排查隐患,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责任,实现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
要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定期评估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促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5.分级管控原则。
对辨识的风险和排查的隐患实行分级管控,强化对较大风险的管控和各类隐患的治理,实现风险可控、隐患可防的目标;公司对矿山各环节风险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动态管理,明确管理重点,落实针对性管理措施,提升科学化、精准化监管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组长:AAA副组长:BBB、CCC成员:各二级部门负责人。
三、目标任务至2023年9月底,初步建立“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科学分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系统管控体系,形成安全风险受控、隐患自治的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车间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
车间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一、现场危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这此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危害明火等等。
1.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1.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及植物等。
1.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负荷超限期,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1.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包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1.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事故类别和起因物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13类01物体打击 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 04起重伤害05触电06灼烫 07火灾08高处坠落09坍塌010容器爆炸011其它爆炸012中毒和窒息 013其它伤害3、按职业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不良工作体位。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照明、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防护。
二、现场作业安全1、一般安全规定(1)、加强明火管理,生产区内禁止吸烟;(2)、危险作业如动火、登高、进入密闭场地等须事先申请危险作业许可证;(3)、不准使用天那水等挥发性较强的易燃液体擦试机器设备、工件、衣服;(4)、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者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不准进行相关作业,不配戴适当的防护用品,不准接触品;(5)、未有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不齐备及安全装置失效的设备,不准使用;(6)、停机修理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使用;(7)、维修、检查设施时,必须执行锁机/挂牌制度;(8)、不是自已分管或使用的设备,未经主管批准,不准使用;(9)、检修设备时,没有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10)、不准将水倒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以免破坏绝缘,造成事故;(11)、不戴安全帽及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12)、不准在消防通道上堆放机件、产品及器材;(13)、不准在电机的开关、消防器具放置场所及进出口等放置货物;(14)、不准在机器设备上放置工具和物件,不准在车间堆放油布、废油料及易燃、易爆、易腐蚀之物品;(15)、不准在焊接作业场所逗留;(16)、非电工不准乱动电气设备,不准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接驳电源,车间不准使用万能插座;(17)、在用机器设备的动转部位和危险部位,不准触摸、擦试;(18)、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不准不停机进行故障处理;2、几类特殊的现场作业及其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事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破土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厂内运输作业、起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等,这些作业应特别加强安全监管,制定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安全防范。
车间重点岗位危险源的汇总单
重点岗位易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结合事故案例讲解)概要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
• 通过岗位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培训,使员工了解
本岗位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懂安全、懂防护。从而做 到有力的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了自身安全和他人 的其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员工能够从“要 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这是企业安全文化 建设的中心任务!
案例二:江西铁矿冒顶事故 1、事故经过:2011年10月某日,江西某铁矿发生冒顶事故。该矿-75东运输巷工作面大 面积爆破作业后,未及时清理工作面顶板浮石,留有伪顶。3名员工在工作面下方处理大 块岩石时,被冒落的浮石(伪顶)砸中受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该矿顶板管理存在漏洞,爆破后没有检撬浮石,工作面留有伪顶,留 下重大冒顶安全隐患。 (2)员工安全防护、自主保安意识差,作业时没有检查顶板安全状况,导 致冒顶事故发生。
2、禁止打残眼和带盲炮作业,反对图省事和找便宜,不管安全的坏思想、坏作风。 3、禁止带浮石(包括掘进和回采)作业,必须全面仔细地进行敲邦问顶,不准用风钻去 代替撬棍去顶浮石,禁止在活毛上打眼。 4、禁止打干眼,开钻时先开水门后开风门,开始(点眼)要开半风门,把钎人躲开后才 准开全风,换钎不要开全风门,操作要准、稳。 5、打眼者要站在风钻的右侧,手扶风钻,不准坐或跨在风钻的气腿上,风水绳只准从凿 岩机工身体的一侧通过,禁止从两腿之间跨过。 6、打眼过程中任何人不准从风钻的下面通过或前面停留,不准从风钻、钎子的上部越过, 随时注意风水绳接头是否松动。 7、在打眼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作业区的顶板和两邦、棚子和支柱是否有变化,发现异 常立即停钻检查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队长、项目部汇报。 8、矿房回采和天井(竖井)打眼时必须两人。禁止单人作业,在不安全的矿房禁止两台 (多台)凿岩机同时凿岩。 9、在矿房溜矿井上口打眼时,溜井上口必须用网片或木板以十字花盖严,气腿下部必须 双行木板,否则不准打眼。 10、吹炮眼时,吹眼人不要对着炮眼,主机和助手两人要配合好。 11、采用新型凿岩机凿岩时,要遵守新的凿岩机操作规程。 12、在高空或在有坠落危险的地方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13、在可能出现老硐及大量积水的区域内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按设计打好探水眼。当作 业面岩石出现“冒汗”、滴水增大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 在确认无安全隐患时方可继续作业。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中有的考核组专家重点关注了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的绘制和落实情况可惜的是...很多企业根本拿不出,也不知道“四色图”到底是什么...鉴于这种情况这里向大家再次科普下什么是“四色图”还有如何绘制“四色图”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四种颜色分别有什么含义?如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接着往下看,你就清楚了。
▼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其中要求企业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具体怎么做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参考图例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风险等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严重程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某地一家厂区门口就醒目地挂着一幅厂区风险分布图图中清晰地标注了企业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点整个工厂哪里风险较高?哪里比较安全?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仅如此,这家企业在每个车间里也都挂上了岗位风险分布图哪个岗位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应该做好哪些防与应对措施?也都一目了然因此,每个企业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围安全贴士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一、适用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本市围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的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
车间岗位风险特点辨识明细
车间岗位风险特点辨识明细车间是生产的核心环节,其中的岗位风险特点的辨识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车间岗位风险特点的辨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车间岗位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工艺流程中的物理因素。
如车间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高温、高压、高磁场等物理因素对员工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进行岗位风险特点的辨识时,需要明确工艺流程中的物理因素,并确定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车间岗位风险特点还体现在化学物质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
车间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各类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品种繁多,性质复杂,对员工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漏、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在辨识岗位风险特点时需要详细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使用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车间岗位风险特点还表现在设备和机械操作中。
车间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压力机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可能会发生设备故障、意外启动、误操作等情况,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在辨识岗位风险特点时,需要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此外,车间岗位风险特点还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车间内可能存在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在辨识岗位风险特点时,需要对车间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影响。
综上所述,车间岗位风险特点的辨识是确保员工安全和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工作,需要详细了解工艺流程、化学物质使用和储存、设备机械操作、环境因素等方面的情况,明确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只有做好岗位风险特点的辨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车间的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
重点岗位风险危害识别与控制措施1、风险控制的基本过程:找出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
识别对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防治找出危害因素可能造成事故的防治措施。
补救一旦危害发生,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补救措施。
2、重点岗位危害与影响因素的识别序号主要危害因素危害性质危害产生的原因1. 油品泄漏或其他易燃物遇火源;1 火灾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 电器缺路;3. 雷击;4.静电。
1. 人员违章操作机械设备;2 机械伤害对人体伤害财产损失2. 机械设备存在质量缺陷,如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破损。
3.设备防护装置失效、残缺等。
1. 人员违章操作;3 触电触电伤人2. 带电设备、装置等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失效时;3.人触及带电体漏电部位。
4 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 违章驾驶作业;2. 机械故障。
5 溺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违规下水洗澡。
5. 食品加工方法不正确;6 食物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2. 食饮变质的食品。
4. 有害物资的生活用水。
7 精神疲劳身心疲劳 1. 长期从事高度紧张或强体力劳动。
8 污染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4. 作业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5. 生活产生的垃圾;6. 放射物的不良处置。
9 中暑、冻伤、雷击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3. 在野外作业时,受高温、炎热;4. 大风、暴雨、大雪等气候的影响。
10 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1.食用不卫生的食品或饮用不符合标准的生活水。
11 情绪不稳定对人员心理造成一定影响1. 由工作压力或家庭矛盾纠纷等方面造成过度紧张或情绪异常。
12 灼伤人员伤亡1. 金属焊接、机械检修等操作不当;2. 未着劳保装。
13 环境破坏影响对环境造成破坏1. 环境保护意识差;2. 防止环境破坏的措施不到位等。
3、危害与影响的评价评价分析:根据危害分级和发生频率划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触电、火灾、灼伤、交通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环境污染为主要危害因素。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风险,明确管控层级,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现场、办公现场及生产经营场所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管控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三、职责1、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2、总经理负责厂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
3、安全科长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负责组织各自单元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点管控,风险公示和培训工作。
5、从业人员应参与本岗位风险评价,实施风险点管控。
四、工作要求1、首先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风险管控小组,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
(1)风险管控小组组成原则公司级风险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部门、车间负责人;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
具体事务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负责。
(2)车间级风险评价小组:组长:车间主任成员:班组长、岗位员工代表3、评价小组成立以后,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制定管理程序。
4、实施全员培训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安全科将组织各科室和专业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训,使他们学会识别危险源以及评估风险的方法,并保存相关的培训记录。
5、编写体系文件公司和各部门、专业科室将分别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相关记录文件。
五、风险识别评价1、风险点确定(1)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可以根据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来进行划分,并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以便更好地进行监控和管理。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总则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坏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参考文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职责1、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2、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1)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部(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单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
(3)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
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3、施工单位到生产单位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以施工单位为主,厂部为辅一起讨论、分析,评价与分析的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单位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人员进行。
4、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5评价组织的建立1、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一、前言近年来,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力在生产加工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企业规模小、经验不足、资金困难等多种原因,仍有很多小微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提高小微企业的生产加工安全水平,本文针对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的重点岗位人员,介绍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
二、安全生产知识1. 安全防范意识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应该有安全意识,而对于生产加工领域的重点岗位人员来说,安全防范意识更是至关重要。
生产加工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重点岗位人员去考虑和解决,因此,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对于防止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2. PPE的选择和佩戴对于需要在生产加工领域从事操作的人员,常常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包括头盔、安全鞋、手套、口罩等等。
重点岗位人员需要掌握如何正确选择和佩戴PPE,以减少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3. 危险因素识别和控制生产加工领域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机器的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操作不当、物品未固定等等。
重点岗位人员需要具备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保护企业的利益。
4. 废弃物的处理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随意处理,可能对环境和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重点岗位人员需要正确地处理废弃物,确保企业符合环保标准,并对环境和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5. 事故应急处理即使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下,仍然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
重点岗位人员需要掌握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应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等,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小结安全生产问题牵动着每个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
本文介绍了重点岗位人员应具备的一些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防范意识、PPE的选择和佩戴、危险因素识别和控制、废弃物的处理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厂各工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前言⏹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1)根源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
(2)状态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能量、危害物质一般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危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失控失控属于危险、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方面。
如果能够通过事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改设计,增加安全设施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臵、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臵、作业环境、安全措施全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危险因素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有害因素具有慢性损害的特点。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含电、噪声等15种)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含燃爆物、毒物等5种)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致病微生物等5种)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负荷超限等6种)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含指挥失误等5种)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皮带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因连锁位臵失效导致发生操作失误。
粉尘;因矿石性质,矿石的干燥度的影响或设备磨损严重,下矿漏斗铁板磨通导致粉尘溢出,或除尘设施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对设备和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2)信号:因信号不清,导致发生操作失误。
(3)作业环境不良:生产现场积水、积油,物件摆放杂乱,上下楼梯、石阶时滑倒摔伤,被现场工件、杂物绊倒摔伤。
2.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功能缺陷:因精力不集中或耳聋,导致未听清信号发生操作失误。
3.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因技术技能达不到要求或工作责任心差导致操作失误;(2)皮带打滑或跑偏处理不当或皮带运行中打扫卫生,发生事故;(3)皮带运行中,从皮带下钻过或跨越皮带导致事故的发生。
(4)给矿中的铁器、木材、杂物等未清除干净,导致皮带被划破和堵漏斗,造成事故。
(5)处理漏斗堵塞时,因无人监护,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发生。
(6)因操作失误致皮带被压死而发生事故。
(7)其他错误: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女工作业当中头发未挽起,未戴工作帽,头发被运转着的皮带轮卷住发生事故;因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规范,衣服敞开,衣服被皮带轮的啮合处咬住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振筛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因连锁位臵失效导致发生操作失误。
(2)粉尘;因除尘设施不能正常工作、受矿石性质,矿石的干燥度的影响或设备磨损严重,下矿漏斗铁板磨通导致粉尘溢出,或,从而对设备和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3)作业环境不良:生产现场积水、积油滑倒摔伤,被现场工件、杂物绊倒摔伤。
(4)噪声因个人防护不当或身体素质不良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2、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进入振筛内修补漏斗或修补筛子,未挂牌,发生误启动发生事故。
(2)检修设备时未悬挂警示标牌,发生误操作而发生事故。
(3)皮带轮防护罩未安全放臵,发生伤人事故。
(4)检修下矿漏斗时,未系安全带发生高坠事故。
碎矿工2.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因连锁位臵失效导致发生操作失误。
(2)粉尘;因除尘设施不能正常工作、受矿石性质,矿石的干燥度的影响或设备磨损严重,下矿漏斗铁板磨通导致粉尘溢出,或,从而对设备和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3)作业环境不良:生产现场积水、积油滑倒摔伤,被现场工件、杂物绊倒摔伤。
(4)噪声因个人防护不当或身体素质不良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配电室操作,带电拉隔离开关被电击伤。
(2)细碎机液压站高压油管崩裂击伤人员。
(3)非破碎物卡死,弹簧折断飞出伤人。
(4)设备转动部位挂、绞、碾、挤、扎伤。
(5)设备运转部位未安装防护罩被旋转部位挂伤。
(6)检修时起吊物件拴捆不牢,物件滑落砸伤;立体作业时被上方坠落物击伤。
(7)检修当中坚固调整环时,避让不及被调整环上的锁桩夹伤。
球磨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因防护栏未安装到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因设备传动部位无安全罩,人接触旋转部位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检修当中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未戴安全帽,未穿反毛皮鞋而导致事故扩大。
(3)粉尘;因矿石性质,矿石的干燥度的影响或设备磨损严重,导致产生粉尘扬起或从设施中溢出,对设备和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4)噪声因个人防护不当或身体素质不良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2.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因身体不适,发生事故。
3.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①操作失误:(1)巡回检查过程中检查中空轴瓦润滑情况时因马虎大意,被盖板砸伤身体。
(2)检查大齿轮的润滑情况时,精力不集中或方法不当被夹伤。
(3)停车上球磨检修时,人未站稳或手未抓牢发生高坠事故;盘磨时人员不足或用力过大,导致重心不稳跌倒下层平台发生高坠事故;上高位槽检查旋流器运行情况时,因照明不足或未抓稳走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在球磨或车间平台下检修或其他操作时,因立体交叉作业,人未撤离至安全地点或未戴安全帽造成人员被落物砸伤。
(5)车间内吊装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听清信号,导致被吊物砸伤或碰伤。
(6)工作中使用有缺陷的工具。
如大锤,吊具而发生事故。
(7)巡回检查过程或操作当中,方法不当而发生触电事故。
(8)因检查巡回检查不及时,导致中空轴瓦发热严重,处理措施不当造成“抱轴”事故。
(9)因检查巡回检查不及时,导致球磨地脚螺栓稳固发生震动导致机械设备事故。
②其它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浮选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因防护栏未安装到位或匆忙行走从楼梯上跌下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因设备传动部位无安全罩,人接触旋转部位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女工作业当中头发未挽起,未戴工作帽,头发被运转着的皮带轮卷住发生事故。
防护缺陷:带电部位裸露、漏电、电线接头未包扎。
2、化学性有危险有害因素(1)在药剂制备室,药台给药处,松油,黄药添加点,使用火种或抽烟被烧伤或发生火灾事故。
(2)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未戴防尘口罩导致药剂对身体伤害的减弱。
3.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因身体不适,发生事故。
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因球磨细度达不到要求,发现不及时性,发生跑粗事故,导致叶轮被埋死时发生生产事故。
(2)检修时防护罩,竖轴等物件摆放杂乱,导致人员被拌倒发生事故。
(3)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或防护设施有缺陷发生触电事故。
砂泵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1)因防护栏未安装到位或匆忙行走从楼梯上跌下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因设备传动部位无安全罩,人接触旋转部位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3)因防护栏有缺陷,导致在矿浆池上检查泵的流量情况时发生淹溺事故。
(4)因电器装臵有缺陷或接地保护装臵失效,导致在操作或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
(5)因砂泵输送管道磨损严重,发生矿浆喷射泱及电机,导致电机烧毁事故。
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或防护设施有缺陷,发生触电事故。
(2)巡回检查不及时导致泵内缺油而发生事故。
(3)砂泵地脚螺丝松动而导致扭泵、断轴的事故的发生。
(4)砂泵出现故障后,倒泵不及时发生矿浆泄露事故。
行车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1)因防护栏未安装到位或匆忙行走从楼梯上跌下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功能缺陷:因在操作当中因距离远,发生视觉偏差,导致操作失误。
3.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操作失误:因违章操作导致发生挤压、坠落、吊具、所吊重物伤人事故。
(2)起重过程中因估计不足,或人员避让不及而发生碰撞事故。
(3)起吊物件时,吊车信号不清、指挥错误、操作失误;吊具吊绳有缺陷或拴捆不牢砸伤人员;(4)司机上、下驾驶员室不走规定的安全走道、专用站台或从扶梯上行走和上下,而导致高坠事故。
(5)检修行车未停靠在安全地点,未切断电源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牌导致其他人发生误操作导致发生触电或高坠事故。
(6)超载使用或随意取用机具绳索,使用断丝超限的钢绳,发生绳具拉断事故。
(7)违反行车“十不吊”的规定,造成事故。
(8)无证人员、非行车工操作人违规操作压滤机工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1)因防护栏未安装到位,或匆忙行走从楼梯上跌下,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在浓缩池上操作或行走时,因防护栏有缺陷而发生高处坠落坠或淹溺事故。
(3)由于安全防护装臵失效而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因身体不适,发生事故。
3.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操作中因压力表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操作中不走人行安全通道,发生高坠事故。
检修工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检修当中穿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未戴安全帽,未穿反毛皮鞋而导致事故扩大。
2、化学性有危险有害因素焊接盛装过易燃物质的容器时未对其进行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
3.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超负荷的负重运动,搬运物件时因负荷超限导致摔倒跌伤、扭伤腰、被身体被砸伤。
(2)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异常;4、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操作失误:(1)检修当中接设备电源时带电作业,或验电工具有缺陷而发生触电事故。
(2)检修过程中,铲、剔、打击方向有人,无防护网或拆卸设备部件时未使用铜棒而发生金属物溅入眼内或身体内的伤害事故。
(3)检修过程中使用气割气焊不当,发生回火导致烧伤手部或爆炸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