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询问、交谈 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根据经验往往能指出其工 作中的危害。 2、现场观察
辨识小组成同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利用经验 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 慢性损害的因素 。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 大类;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 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 (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3)管理缺陷 如: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等。
新工艺、新技术、 新材料、新设备
注意:辨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 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组织工作
(1)安环部职责: A、具体安排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任务; B、按进度要求负责督促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工作 的开展; C、对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确认、评审、汇总和补充 工作; D、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 单”,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B、运输单元危险有害因素 车辆的防火防爆措施;
车辆行驶(人流、物流、超速行驶等);
物料的装卸; 输送管道和输送泵;
静电危害;
防撞设施等。
①如高纯氮气管道或阀门发生泄漏,现场通 风不好,会对人员造成窒息伤害。 ②如氮气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有产生噪 声的危害。 (5)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③氮气管道超压或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 件失灵有发生管道爆炸的可能。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检查
02
发现违规:通报批
评,追究责任
01
发现隐患:立即整
改,消除隐患
3
安全培训和教 育
培训内容
安全法规和标准:介绍相关法律法规
0 1 和行业标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识别工作场所
0 2 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0 3 和安全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和救援:教授应急处理和救
0 4 援的方法和技巧
04
网络培训:通过在线
课程,自主学习安全
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评估
01
培训内容:包括 安全知识、技能 和态度等方面的 培训
02
培训方式:包括 课堂培训、实际 操作培训、在线 培训等多种方式
03
培训效果评估方 法:包括问卷调 查、实际操作考 核、知识测试等 多种方法
04
培训效果评估结 果:包括培训满 意度、知识掌握 程度、技能掌握 程度等方面的评 估结果
演讲人
危险和有害 因素辨识及 安全检查
目录
01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02 安全检查 03 安全培训和教育 04 应急处理和救援
1
危险和有害因 素辨识
辨识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环境、设备、人员等,发 现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
询问法:向员工、管理人员、专家等询问有关危 险和有害因素的信息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潜在危险和有害因 素的存在和影响
应急预案的 演练:定期 进行应急预 案演练,检 验应急预案 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提 高应急处置 能力
01
02
03
04
05
应急演练
A
目的:提高应急处理和救 援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指的是潜在的危害人类健康、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意外事故等不良后果。
对于不同的行业、环境和工作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步。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为了确定一个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潜在的危害,能够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识别可能造成伤害、事故或其他危险的因素,如开放式设备、悬挂物品、旋转或移动设备、刀具、有害化学物质等。
(2)人机界面:机器设备的运作、布局、灯光、噪声、振动等对人体的危害、压力及不适等,包括可见的设备和潜在的设备。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食物和水源等,确定这些因素可以避免员工在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或环境。
(4)其他因素:如火灾、电击、危化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2.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是基于所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通过科学、系统、定量的方法,评估其对人员健康、环境以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程度。
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过程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且要使用可靠的评估工具。
(2)评估应考虑不同的情况和潜在的后果,对风险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评估结果应该根据工作场所或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必须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确定适当的处置和控制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管控,降低其潜在影响。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项:(1)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永久性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因素,如更换危险的设备、更改工作方式等。
(2)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等方式来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
对于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应使用可替代材料来取代有毒物质。
(3)个人保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装备、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确保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装备和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
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
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
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对突发事故作出快速反应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的形式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耳塞、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三、结语危险有害因素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在工作场所给劳动者造成身体伤害、职业病等危害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
包括机械安全、化学、物理、人因及生物等方面。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防范职业伤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检查,观察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情况等,以及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职业健康检查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是指通过对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等,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职业病检查情况,从而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情况。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通过请职业卫生、安全技术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识别。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具体步骤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工厂情况首先应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员工数量、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情况。
并收集工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程图纸、技术资料、安全生产卫生检测记录等材料。
2、现场查看在对工厂进行现场观察时,应对设备、场地、工艺流程、物料、维修和保养、固定设施、动力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调查问卷和访问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的看法和评价,掌握员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主要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可以运用理论评估或直观对比法。
安全培训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0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总结词
涉及多种化学物质,潜在泄漏和爆炸风险
详细描述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有毒、易燃、 易爆的化学物质,如苯、甲醇、硫化氢等。 这些物质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 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可能导致泄漏和爆炸 事故。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 危害和应急处理措施。
案例三:某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涉及多种施工机械和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 故
某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到多种施工机械和作业,如起重、焊 接、挖掘等。这些作业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如高处 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如果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操 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因此,需要对员 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建筑施工 事故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总结词
通过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降低事故发生 时对人员的伤害程度。
VS
详细描述
个体防护措施是在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的 基础上,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以降低事故发 生时对人员的伤害程度。例如,在存在噪 声危害的场所,佩戴耳塞、耳罩等听力保 护用品可以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或消 除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员安 全和健康,保护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噪声 、振动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 燃易爆物质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 发性损害的因素。 •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 危险因素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有害因素具有慢性 损害的特点。 •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 2、机械伤害 • 机械伤害的伤害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 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伤害的 主要伤害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 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 碰撞和跌落等。 发生机械伤害物的因素(设备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 (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 糙或过于光滑。 • (2)相对位置:相向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 (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 的位能。 • (4)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 部件的动能。 • (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 (6)弹性元件(弹簧)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 或气体的位能。
•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含电、噪声等15种) • 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含燃爆物、毒物等5种) •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致病微生物等5种) •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负荷超限等6 种) • 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含指挥失误等5种) • 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前言
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1)根源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 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 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 物理本质。 (2)状态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损伤或其它健康相关的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环境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电磁场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较隐蔽,但长期暴露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化学环境因素:如污染物、有害气体、化学品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3.生物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它们存在于空气中、食物、水源、土壤等环境中,长期接触可能引发人体感染、疾病等。
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对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节奏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
2.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如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监测,查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根据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等。
4.对有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超标情况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如何防范危险有害因素?防范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权利和义务、安全目标和标准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墙、消防设备等,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药品、卫生设施等,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培训教育。
强化管理和监督对职工进行岗前、在岗和离岗三类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职业性病、工伤和事故的发生。
加强环保和污染治理加强环保工作,严禁不合法的污染行为,减少污染的产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危险有害因素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是引起事故或疾病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不同的是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因素,而有害因素是指人体接触后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处处存在,正确地识别和防范这些因素,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危险源的辨识1. 机械危险:各类机械设备、磨具、刀具等,经常伴随着高速旋转的部件和超载、缺陷等不稳定因素,如各种机械设备、电动工具、切割机等。
2. 物理危险:各种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自然因素,如热、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3. 化学危险: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酸碱液、各种气体、油漆、接合剂等。
4. 生物危险:各种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野生动物、放养宠物等。
5. 火灾爆炸危险:各种易燃易爆物质、气体及其混合物、火灾等。
6. 其他危险:如地震、风暴、洪水、毒气泄漏等各类灾害。
二、有害因素的辨识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会扰乱神经和精神系统,引起听力损伤、心理异常等症状。
2. 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及其混合物等,接触后可引起中毒、损害内脏、神经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螨等会引起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等。
4. 心理因素:如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情绪低落、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心理问题和生理上的不适。
5. 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和睦状况差、高强度工作压力等均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人身安全和健康受到的威胁。
在工作场所,应加强安全培训,指导员工正确操作设备、使用工具、配戴个人防护器材,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以保证自身健康和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06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与建议
控制措施制定原则与要求
科学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基于科学原 理,确保其针对性和有
效性。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危险有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
适用性。
可操作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具有可操作 性,便于实施和监督。
安全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确保作业人 员的安全,避免因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述 •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识别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与技巧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施步骤与
注意事项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
评估 •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与建议
0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对作业场所、设 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新和调整。
0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 评估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评估
分析方法与流程- 直观经验 法
1
根据现场观察和经验,对生 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初步判断。- 流程图法
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标准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的特性、 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 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指 标体系
0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识别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如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制动系 统等存在故障或缺陷,可能导致 意外伤害。
噪声与振动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或振动环境 中,可能对听力、身体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
高温与低温
过高的温度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对 人体的体温调节、循环系统等产 生影响。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但缺少全国统一规定,尚待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引发的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2)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
其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
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倒、翻倒: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倒而碰撞了物体致伤。
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
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
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这类危险、危害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
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
(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之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
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
这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4)飞溅、落下:指飞溅的物体、落下的物体为主动方面碰撞到人,人被碰撞。
这包括砂轮的破裂,切断片、切屑等物飞溅,包括自己拿的物体掉到脚上。
但容器破裂后的飞溅物伤人,则归入“破裂”类。
(5)坍塌、倒塌:指堆积物、物料、脚手架、建筑物等散落或倒塌碰到人,人被碰被压。
这包括直立的物体倒下、塌方、雪崩、滑坡等。
(6)被碰撞:指上两类以外,物为主动方面碰人的情况。
这包括起吊的货物,机械的活动部分等碰到人;不包括交通事故。
(7)轧入:指被物体夹住、卷进而挤压、拧绞。
例如:被卷入转动的或啮合的物体,被夹、被卷、被压在一运动物体与一静止物体之间或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因冲床的金属模、锻压机的锤而致的创伤属于本分类。
它包括被压,不包括交通事故。
(8)切伤、擦伤:指被摩擦,在摩擦状态下被切伤。
如由于靠在、跪在或坐在物体上,由于拿着或搬运的物体,由于振动的物体等致伤。
这包括被刀具切割,使用工具时被物体切割、摩擦等。
(9)踩伤:指踩着钉子、金属片等。
包括踩穿地板、石棉瓦等致伤。
踩穿而坠落归入“坠落”分类。
(10)淹溺。
(11)接触高温、低温物:指与热的物体或物质、冷的物体或物质接触致伤,包括由于暴露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受伤害。
例如:与火焰、弧光、熔融状金属、烫水、水蒸气接触而致伤,由于炉前高温作业而中暑。
低温,包括暴露在冷库内环境下等情况。
(12)接触有害物:指通过呼吸、吸收(皮肤接触)或摄入有害物、有毒物致伤的情况。
包括被放射线辐射、被腐蚀剂致伤。
缺氧症及因暴露于高气压、低气压环境下导致的伤害也属此类。
(13)触电:包括触及带电体和人受放电冲击,包括雷击。
(14)爆炸:指压力急剧发生或释放,引起伴随爆声的膨胀等情况。
这包括水蒸气爆炸,不包括破裂。
容器、装置的内部爆炸等容器、装置发生破裂,也归于此列。
(15)破裂:指容器或装置因物理性压力而破裂。
如:熔铁炉的水冷套破裂,人被碎片打中;开水炉破裂,人被开水烫伤。
这包括压碎,不包括因机械力而破裂的情况,如砂轮破裂。
(16)火灾。
(17)道路交通事故:指企业内道路交通及运输中的事故,受伤害人是乘客或驾驶员。
这包括与其他车辆的碰撞、擦碰,与停放车或静止物体的碰撞、擦碰,翻车,冲出公路(失控),急停或急起动等;不包括发生在运输工具上个人性质的事故,例如:在车内走动时跌倒或在车内正常活动时碰到货物或车的某部分上,不是因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的从车上摔下,在车辆加油、修理、装卸货时发生的事故但非由车的事故或运动引起不包括在此分类。
(18)其他交通事故:指由船舶、飞机及用于公共运输的列车、电车等造成的事故。
限于工作活动范围的情况,工作外交通事故不在此列。
(19)动作不当:指造成伤害的原因仅仅在于人本身的情况。
包括因身体的一个随意动作如行走、奔跑、展身、搬重物时猛直腰等一类身体的动作以及因不自然的姿势、动作反常引起扭伤、挫伤、闪腰、肌肉损伤等情况。
这包括因拾、拉、推、挥动或投掷物体时用力过猛而受伤。
失去平衡坠落、搬物过重摔倒等,即使也有动作不当的原因,也在“坠落”、“摔倒”等中分类。
能在“碰撞”、“被碰撞”及上述其他分类中分类者,不在此分类。
(20)其他:指在上述任何一类中都不能包括的情况。
例如被动物或昆虫叮咬而致伤等。
以上分类可归为3种情况:(1)~(13)属于人与物体或物质接触(包括人暴露于有害环境下这种接触)造成伤害的情况;(14)~(18)属于因事故而造成伤害的情况;(19)是单纯因人的因素而造成伤害的情况。
“其他”中的情况一般属前两类。
上述与国际接轨的分类从物理力学的角度阐明了各类的含义,并在说明中明确了各类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