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正式版)
(完整版)安全风险辨识
一、危害识别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1、危险、危害因素概念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在我们学校可以概括为影响五“个平安”的所有不利因素。 (注:五个平安为 1.政治平安、 2.教育教学平安、 3.治安平安、 4.信访平安、 5.消防与交通平安)。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两大步骤,即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
1 ) 活动分类危险源存在于事项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部参入人员的活动,所有教学现场的设备设施活动。这些活动又分为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态。
2 )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是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根源,包括存在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行为性原因和状态性原因两大类。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结合学校教学等工作活动的特点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照工作分类、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和确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分类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活动特点,确定工作活动的性质,便于分类管理。按工作性质不同和特点,学校(中心)的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
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一)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
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生产工艺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6177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
危险源辨识常识
危险源辨识常识
1、危险源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类
(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3、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事故隐患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危险辨识基本知识
理解要点 6.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度或风险度率(R), 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 度(S)的乘积。 危险度R=事故频率P×严重度S
危险源与风险的关系
危危危
NO1 危危
NO2
+
危危
危危
危危
+
危危危
风险评价
➢ 风险评价:评估危险源导致的风险大小,评估现有控制 措施的充分可靠性,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理解要点 1.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 估,确定其大小等级;二是将风险与风险分级准则进 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容许;三是评估采取控制措施 后的残余风险。 2. 风险分析评估主要针对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的严重性进行。
健康安全方针; ③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 ④ 曾经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的生产工艺、作业场所和区域; ⑤ 组织认为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危险源。
事故隐患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 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a. 恶劣气候与环境
i. 门和围栏缺陷
b. 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
Baidu Nhomakorabeaj.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学习资料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飞鸟、老鼠、蛇等
杂草等
其他
d)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 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e)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 误;其他错误;其他; f)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② 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辨识 ⑴物体打击; ⑵车辆伤害; ⑶机械伤害; ⑷起重伤害; ⑸触电; ⑹淹溺; ⑺灼烫; ⑻火灾; ⑼高处坠落; ⑽坍塌; ⑾放炮(爆破); ⑿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⒀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⒁其他爆炸 ⒂中毒和窒息; ⒃其他伤害。
3 、风险评价的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 因素是: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 表示。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 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 业条件危险性,用符号 D表示。 D值大,说明该系 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 的可能性,或减少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或减轻事故损失,或调整到允许范围; D=L×E×C
坠落距离(m) 1 2 3 4 冲击力(kg/ f)(100kg的重物) 187 553 700 800
• ⑶提供了难得信息和资料,并可能促进其它学科发展。
危险源辨识知识
危险源的危害性
危险源的潜在危害性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危害包括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 等。
危险源的触发条件
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01
02
03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危险源辨识,使员工 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 素,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事故发生
通过对危险源的管控,预 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 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稳定发 展。
事件树分析法
通过建立事件树,对研究对象进行事件分解 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
01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 究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危险性和可 操作性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和可能导致事故的环节。
02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 析法
通过分析研究对象中可能出现的 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识别出潜在 的危险源和应对措施。
漏电、电击
电气设备漏电或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电击伤害。
静电、电磁辐射
静电和电磁辐射可能对人 员造成电击或其他健康危 害。
雷电、雷电波侵入
雷电和雷电波侵入可能导 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高处坠落危险源辨识
1 2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如建筑工地、设备安装等,可能导致人 员坠落伤亡。
临边、洞口防护不到位
临边、洞口等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人员坠落 伤亡。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发生。本文将介绍危险因素的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
一、危险因素分类
1.化学品类危险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如苯、氨
气、氢气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引发火灾或爆炸。
2.物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如机械加工产
生的噪声和振动,高温炉窑产生的热辐射等。这些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感官、器官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3.生物类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如流感病毒、结核
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感染和传播疾病。
4.心理类危险因素:包括工作压力、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如长时间工作
导致的疲劳和紧张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环境类危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如工厂
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操作类危险因素:包括错误操作、违章操作等行为,如未按规定佩戴安全
防护用品、违规操作机器设备等。这些操作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7.设备类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如机械设备的
故障或老化导致的安全隐患。这些设备问题可能对生产过程或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常用危害辨识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制定安全检查表,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
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生产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前提
之一,识别这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好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因素,从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下面本
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物理因素的识别
物理因素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身体相关的能够作用在身体的
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温度、噪声、震动、辐射、光照、气压、电磁
辐射等。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对于某些环境中辐射的情况,可以利用电离辐射剂量仪等直接测量分析;
2.对于热、寒、噪声等因素进行评估,减轻影响,如合理利用
隔音设备、穿戴防护服等;
3.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如通过声级计、照
度计、温度计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
二、化学因素的识别
化学因素是指产生有害的固、液、气、蒸汽及有毒物质等化学
体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进行有毒化学品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
几点:
1.充分了解有毒化学品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危害程度和特征,
以及应急措施等;
2.适时地对生产加工用到的有毒化工品进行检测与评估;
3.建立安全的化学作业预案,如穿着适合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品;
4.要求工人在接触过有毒化学品和物料之后洗手和洗脸。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
生物因素是指昆虫、寄生虫、致病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因素。对生物危害的识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危害,防范疾病的发生;
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常规维护消毒,如对医院、饲养场采取消毒措施;
危险识别
6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 ) 噪声危害 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 振动危害 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 电磁辐射 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 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 运动物危害( 运动物危害 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 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明火; 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 高温物质( 高温物质 其他高温物质等);
14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 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 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 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 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 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 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 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 的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 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 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 加工、运输、贮存中发 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11
第5类: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
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了解并辨识危险和危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和健康保障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和应对。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因素。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危险
危险是指具有损害人身或财产的潜在性质的物体、物质、现象、过程或条件。危险通常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
1.物理性危险: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气泡形成等。
2.化学性危险:如酸碱腐蚀、有毒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如病毒、细菌、昆虫等。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是指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或慢性病的因素。危害因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职业性危害:如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
2.环境污染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长期行为习惯危害: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
为了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
要通过合理的辨识方法来快速判断这些因素。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辨识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观容易辨识的物体。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待处理的物体,注意它的形状、颜色、
大小等特征。
2.其次,根据观察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物体可能
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问答法
问答法是指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逐步辨识所处理物体的危
险和危害因素。具体步骤如下: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一 、危害、有害因素分类 1.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 2.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2.危害辨识方法 3.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4.危害辨识注意事项
内容提要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概念 2.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标准 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四、评价单元的划分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 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 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 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 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 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事
故是可以预防的。
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事故预防
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通过事故调查查找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伤
亡事故发生频率。
能 量 、 有 害 物
屏 蔽 失 效
能 量 意 外 释 放
事 故
伤 害 、 损 失
人 不 安 全 行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289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
基本知识(正式版)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
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
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
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
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
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
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
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
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工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2.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
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结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发生失控(没有采取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3个方面。此外环境因素是引起失控的间接原因。
(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
失误、环境和其他系统的影响等),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的规律是防止故障发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引发危险、危害因素的重要因素。人员失误在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是可以预测。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9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
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3)管理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发生事故和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4)客观因素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 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