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

合集下载

核心价值观民主的理解

核心价值观民主的理解

核心价值观民主的理解
核心价值观民主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所追求的一种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其核心理念是平等、自由和民主参与。

民主制度的实现需要有选举权、言论自由、组织自由等民主权利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法治的保障和公共参与的推广,使得政治和社会的决策更加透明、民主和有效。

民主制度的价值在于能够保障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创新空间。

在民主的社会中,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从而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民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也包括了一种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即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在民主制度中,政治权力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权力,政府和政治组织的权力是来自于公民的授权和监督,这种治理模式是基于公民权利和责任的平等关系来构建的。

综上所述,核心价值观民主在于保障人们的自由和平等,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创新空间。

民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也包括了一种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即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基于公民权利和责任的平等关系来构建。

- 1 -。

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方案通用7篇

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方案通用7篇

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方案通用7篇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班级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

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建良好的班风,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级。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优秀是一种习惯三、目标任务:学习勤奋、有上进心、言行文明、有感恩心做事勤恳、有责任心、做人踏实、有自信心四、实施内容1、制定班约、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班级中形成学习的氛围。

4、建立班级值日岗位责任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创设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平易近人、懂礼貌、守纪律、理解同学、理解教师、待人公平。

7、教室、板报的布置,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8、注重仪表美。

五、具体实施过程(一)建设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也只要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开学初期制定班风,班级口号,班训和班级公约。

班风:求真求实,求精求美班级口号:先做人,后求知班训:诚信待人班级公约(1)遵守校规校纪,热爱校园,热爱班级。

(2)遵守班级制度,遵守纪律,自主学习。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互帮互助。

(4)热爱班集体,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5)排队、自习不随意讲话。

(6)爱学习,勤思考,守纪律,讲礼貌。

(7)合理利用课间时间,营造班级良好学习氛围。

(8)作业及时完成,讲求质效,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力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力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力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丰富,其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民主与权力观念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民众的意见和权力分配方式都被赋予了相应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力观念。

一、集体决策与谦和互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观念体现在集体决策和谦和互助的精神中。

古代中国的决策常常是由集体讨论和达成共识来实现的。

例如,在古代村庄中,村民们会举行村民大会,讨论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地分配等重要问题。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共同协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这种集体决策的方式体现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谦和互助的精神。

古人常常树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观念,不追求权力和统治,而是追求和谐共处。

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他描述了一个干部官员推辞担任职位的故事,强调了担任官职的谦虚态度和追求和平的愿望。

这一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关注和对个人成就的谦逊态度。

二、家庭的治理与权力分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权力分配和治理的重要单位。

中国古代家庭采用的是家长制度,即由家长来分配家族内的权力和资源。

然而,家长制度并不意味着一家之长有绝对的权力,而是要求家长以公正和儒家的仁爱之心来治理家庭。

在家长的决策过程中,家族成员的意见和福祉都会被考虑进去,体现了一种相对平等的权力分配与决策方式。

此外,尊重长辈和孝敬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治理的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存在着“三从四德”的观念,即妻子应该顺从丈夫,儿女应该顺从父母,弟弟应该顺从兄长。

这种观念并不是一种盲目的服从,而是一种尊重和理解的表达。

家庭成员通过尊重长辈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和谐,体现了权力的平衡和民主的价值观。

三、儒家思想中的民主与权力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民主与权力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情感和个人的内在修养,追求和谐与道德的境界。

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君主与臣民、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权力关系不是绝对的统治和服从,而是一种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

倡导民主文明和谐的演讲稿

倡导民主文明和谐的演讲稿

倡导民主文明和谐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倡导民主文明和谐的重要性。

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理念,让这些理念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首先,民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象征。

民主可以让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公正。

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才能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

其次,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文明不仅仅是指我们的礼仪和行为举止,更是指我们的思想和态度。

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尊重他人、宽容包容的社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友爱和和谐。

最后,和谐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目标。

和谐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更是指我们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之美。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理念。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只有民主、文明和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进步和美好。

谢谢大家!。

论民主与文化的关系

论民主与文化的关系

论民主与文化的关系庞懿雄(混合班,3110103983)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民主思想开始深入国民之心,文化同时开始了大变革,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真正在中国大地上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更加广为传播。

在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文化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民主集中制被逐渐完善,文化方面同样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由以上的事实不难看出,民主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当然,我们现在要说的文化不是局限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更加广义的文化。

那么,从宏观的历史转到现在。

在近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有我们大学生参与的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以及更高级的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都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我国是一个人口稠密,地域广阔的大国,而且刚刚从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中解放出来,实行西方化的普遍民主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会非常艰难,但是民主集中制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绝佳方法,既可以充分了解人民的意愿,又可以照顾到我国的国情。

除了选举以外,就是刚结束不久的中共十七大六中全会了。

在六中全会的公报中,其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点内容,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中央作出的九个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定,分别是: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文化民主

文化民主

2013-6-5
文化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文化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公民个人享有民主权利的 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方针、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角度去理解,如“双百 方针”、民主管理、民主作风等。作为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生存的 伟大事业,进行文化民主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不能只从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去认识。因此,我国文化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公民 个人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又包括方针、政策和具体制度的制定与 实施。做到文化民主建设的整体推进,不断实现我国文化民主建设 制度化、法制化,是新时期我国文化民主建设的任务。
2013-6-5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人民真正掌握国家 政权,把民主扩展到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民既享有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又享有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既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又有权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013-6-5
文化民主概念
文化民主是一种非政治形态的民主,它将民主的原则、程序转化为 文化领域的管理手段或方法,所反映的是文化活动中自由、平等、 权利保护等内涵,其实质是以文化平等为途径达到“真正民主”的 目的,实现政治对文化的主导作用。
把握好文化民主的政治特性和社会属性,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文化的 大发展、大繁荣。才能积极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主义。
2013-6-5
2013-6-5
1956年4月28日和5月2日,毛泽东两次 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 方针”。 1957年3月,毛泽东5在《中国共产党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 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 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性 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问题,民主不仅是发展社会 主义文化的正确方法,同时,通过 用民主方式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化, 又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强人民群众的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它体现了文化 领域党的领导的重要特征,体现了社 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一、民主的由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是为民做主,坚持的是民本政治。

19世纪末,现代民主政治理念传入中国,国人将民主称为“德先生”,民权思想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

当前,我国的民主理念,既体现中国传统的民本意识,也吸收西方的民权思想,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从所有权意义上说,民主意味着民做主,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是从利益层面来说,民主指为民做主,要发展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从国家治理意义来说,民主是指民自主,即人民治理国家的政治机制。

二、“民主”的释义党的十八大提出来,把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系统性的要求。

强调要不断地扩大人民民主,民主和制度这个未来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当中,民主制度要更加完善,民主形式要更加丰富,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的发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全面落实,法制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和尊重,是作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出来的。

三、民主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可以讲,民主对文明推进来讲,它是一个助推器,一种动力资源,同时,民主本身作为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讲,作为一种国家形象来讲,它本身也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自主”的民,是广大民众,“民为主人”的民,是人民百姓。

当我们高喊“民主”的时候,是要把大众利益作为服务对象的,而不是把利己主义就认作是廉价的民主。

只以自我利益为根本,而不顾家国社会的广大利益,那只是一种泛滥自由主义,是一种不尽义务、只享权利的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所以,当中国文化里说起“民主”的时候,所指的,并非是为社会制定出一种没有温度的操作方法,而是投注给人间一种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

“以民为主”体现社会的责任,“为民做主”要求政府的责任,“由民做主”需要民众的责任,民主国家的构建,人人有责。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启示作者:王璐婵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9期摘要: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民族文化、科学文化、大众文化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于新时期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化建设;启示恩格斯曾说:“历史开始于哪里,思想的过程就从哪里开始。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现在已有97年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发展也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在艰苦探索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在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长期革命实践的活动中取得的理论成就。

在新时代背景下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进行解读和传承,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主要内容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西宁夏区和甘肃省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演讲,其后这篇演讲被命名为《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毛泽东与时俱进的新文化观。

毛泽东认为,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是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因而是民族的;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坚持客观真理和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因而是科学的;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是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因而是大众的。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启示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定环境、身份、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摘要】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包括在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章最后总结了民主主题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呼吁深化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些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文化建设、民主主题、重要性、传统保护、创新、产业发展、传播、积极意义、应用、未来发展1. 引言1.1 探讨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民主主题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议题。

民主主题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社会态度。

在文化建设中,民主主题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是促进文化发展、传承、创新与传播的重要动力。

在当今社会,面对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挑战,民主主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只有深入探讨并贯彻民主主题,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使命。

本文将深入探讨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文化传统保护中的作用、在文化创新中的发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以及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民主主题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深化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展望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未来发展。

2. 正文2.1 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主题在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民主主题能够促进文化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民主主题强调人民的参与和主体性,能够激发各种不同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各种文化都能够得到合理展现和发展,从而丰富了文化生态和文化氛围。

民主主题可以促进文化建设的公平和公正。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化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化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化前言当前,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文化建设不仅是民族精神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而且是维护国家和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保证。

在文化建设中,如何理解和实践“民主主题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民主主题化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什么是民主主题化“民主主题化”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注重发扬民主精神,使整个系统更具民主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中,民主主题化是贯彻“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团结进取、实事求是”的方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在文化领域中,民主主题化强调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民主化,即民主主义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广大群众对文化工作的参与和控制、文化生产的经济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实现。

实现文化民主主题化,就是使文化不再是特权和利益集团的天下,而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共同享有的天下。

民主主题化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促进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民主主题化是一种在社会中贯彻“民主至上”的理念,因此,它有助于推动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在民主主题化的环境中,不仅能够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文艺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活泼,而且还能够使创意更具实际意义。

增强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在文化建设中,民主主题化可以增强文化魅力和影响力。

深入实施民主主题化文化建设,可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审美水平,提高文化产业的现代运营能力和综合影响力。

这样,既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又能够提高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而民主主题化则可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

民主主题化在文化生产、创意商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践,将有利于刺激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壮大,推动文化产业从传统的粗放型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如何实现文化民主主题化实现文化民主主题化,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

以下提出了几个关键的路径和建议。

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文化建设

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文化建设

企业的民主管理与文化建设用的党员队伍。

要建设一支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现代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识大体、顾大局,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创新求实、无私奉献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保证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在企业的民主管理方面,要坚持开好职代会,党组织要为职代会把好“三关”———政策关、内容关、监督关,同时把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文明单位评选、考核的重要内容。

职代会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行使好审议建议权、审查通过权和否决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及民主选举权,尤其要强调职代会预告制,即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正式实施前要通过职代会报告,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和建议,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过程中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职代会的工作程序要规范,职代会的内容要丰富,要拓展职代会的领域,提高职代会的质量。

尤其是企业重大决策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职代会具有决定权和否决权,否则视为无效;经职代会民主评议,大多数职工不拥护的企业领导人,其上级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企业领导人员违反职代会决议,导致矛盾激化的,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民主议事会制度,职工议事会代表占职代会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一年一换,轮流参政,进而使职代会制度适应新形势,充满生机。

扩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要以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运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定期报告制、职工评议制、检查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将ISO9000体系引进到厂务公开工作中,在内容、形式、方法、时间、领导、职工评议、台帐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坚持真实、及时、可信,向企业生产经营延伸,向财务管理延伸,向基层民主议事会延伸,向党风行风建设延伸,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制度建设中,纳入到企业管理的内控制度并进入管理流程,重点要在推进企业领导人员收入公开和厂务公开责任制追究方面取得突破,动员和依靠职工与经营管理者共同把企业搞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民主的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民主的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民主的名言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就像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土里才能枝繁叶茂,国家有了人民的支持才能安稳强大呀!比如在古代,那些深得民心的君主才能开创盛世呢!2.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不是很明显吗?民众就如同水,统治者如同舟,不好好对待民众,这舟不就翻啦!想想历史上多少朝代因为失去民心而覆灭呀!3. “得民心者得天下。

”哇塞,这真的太对啦!你看那些能够得到百姓拥护的人,不就能成就一番大业嘛,刘邦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4.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哎呀呀,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顺利发展,人民快乐了国家才能和谐安宁呀,这道理多浅显呀!像唐朝的繁荣不就是因为百姓生活好嘛!5.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可不是嘛,政策好就好在顺应民心,违背了民心政策肯定推行不下去呀!就像有些不好的政令就会遭到民众抵制呢!6. “民齐者强。

”大家齐心协力,力量才强大呀!一个团队如果大家都心往一处使,那肯定能做成大事,古代那些团结的部落不就是这样嘛!7.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哇,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那可太厉害啦!大家一起使劲,那简直无敌了呀,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就是靠大家的力量嘛!8. “民惟邦本,本立而道生。

”人民就是国家的根本呀,根本稳固了,国家发展的道路才能顺畅呀!这不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嘛,看看那些重视人民的国家都发展得不错呢!9.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你对民众好,民众也会对你好呀!就像父母关心孩子,孩子也会敬爱父母一样啊!历史上那些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不就是这样嘛!10.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就好像船和水的关系,船离不开水,但水也能让船翻掉呀!古代的统治者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轻易被推翻啦!我的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民主的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它们历经岁月的考验,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践行呀!。

“民主”主题实践

“民主”主题实践

主题:民主(主题实践)实践一:《班级民主管理》活动目的:在班级(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班级民主建设,完善管理系统。

活动菜单:(一)前期准备:1、细致学习班规三字(真善美)、布置“完美教室”(书画可移动);2、筹备本届班级“星星”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二)过程设计1、背景音乐播放:精简编辑的《子曰》和班歌;2、“星星”代表、候补代表、列席“星星”就坐;音乐停,大会开始;3、主持人(男女各1名)致开幕辞;4、班长宣读《班级民主建设规划纲要》(1)主席团提案审议与表决(约3个重要提案)(2)会前充分酝酿,广泛搜集民意(课任老师、学生、家长),会上充分讨论,集体决策;“星星”代表小组提案审议与表决(每组约1个提案);5、“我最闪亮”代表评选(提名、讨论、拉票、投票)6、闭幕辞(班主任)实践二:《民主评议》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我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全面加强有志学生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优秀班干及学生的榜样作用,让所有学生素质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活动菜单:(一)前期布置1、分配策划组,全班出点子,组织好班会2、收集意见并整理好方案写好策划书3、整理好资料,做好总结报告4、收集资料,制作PPT5、安排时间,细化分工6、组织同学布置会场,购买奖品(二)过程设计流程一:全体起立,唱班歌。

流程二:共青团知识有奖竞答由主持人播放PPT,让同学们抢答上面的问题,并在其中更深刻了解到本次班会的意义,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流程三:观看《人民的好儿女》观看后大家发表感想,进行交流发言。

流程四:赏歌看图知名人通过播放歌曲和看相关图片,让同学们猜歌曲中涉及的名人或图片中的人物,再播放幻灯片,讲述名人的事迹,让同学们更好地向他们的先进精神。

流程五:批评与自我批评1.民主投选“优秀团干”及“优秀团员”有意愿当选优秀团员的同学们自由上台进行自我批评,然后台下同学指出该同学的某些缺点,使其了解到自身的错误与不足,整个过程由大家共同参与,以便从自我批评中得到自我提升。

围绕民主设计主题班会

围绕民主设计主题班会

围绕民主设计主题班会引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其核心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决定。

而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是一项重要而意义深远的任务。

本次班会,我们将围绕民主设计主题,并探讨民主精神与班级建设的关系。

一、民主的定义及其含义1. 民主的定义: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赋予人民广泛而直接的权力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

2. 民主的含义:(1) 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能够保障人民的权益。

(2) 平等和自由:民主制度保障了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3) 公正和公共利益:民主制度追求公正与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二、民主精神的特征和意义1. 特征:(1) 平等:每个人的意见和权益都应得到平等对待。

(2) 自由:每个人有权自由表达和发表意见。

(3) 共识:通过多元化的讨论和辩论,达成共同的决策。

2. 意义:(1) 培养公民意识:民主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公民行为。

(2)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民主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批判思维:民主的讨论和辩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民主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1.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决策: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和班干部选举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与决策,提升集体参与意识。

2. 各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让学生自主安排和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3. 班级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制定:通过班会讨论和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增强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4.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班会议题的选定和主持:通过班级会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选择和主持班会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组织能力。

四、如何提高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1. 教育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关注学生的权益和意见。

建筑与民主建筑如何体现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参与

建筑与民主建筑如何体现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参与

建筑与民主建筑如何体现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参与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是体现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

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以及最终的形态,都可以通过体现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参与来反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中的民主价值观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中,民主价值观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建筑应该注重人民的需求和参与。

通过社会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人们的需求融入到建筑规划中。

其次,建筑设计应该尊重人权和平等。

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建筑,都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舒适、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再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民主价值观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二、建筑在社会参与中的作用与体现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参与。

建筑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可以为公众提供参与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些场所中学习知识、欣赏艺术作品,并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提升自身修养和社会参与意识。

其次,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无障碍设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公共事务。

最后,建筑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区规划与重建,引导和推动社区的发展。

通过与居民的交流与合作,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符合社区需求的建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建筑艺术中的民主价值观表达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也可以通过其形态、材料等方面表达民主价值观。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开放、透明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结构,使建筑更加开放与包容。

同时,建筑的高度、尺度和形式也可以体现平等和多样性的民主观念。

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审美和艺术性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传达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价值观念,激发人们对于社会进步的思考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像西方民主制度那样明确的概念,但是存在着许多体现民主精神的元素。

这些元素既体现在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政治治理和思维方式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主元素首先可体现在其注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有明确的等级制度,但并不意味着个人的永久固定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地位的晋升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才能得到改变,而不仅仅是与出生的背景相关。

这种注重个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可以视为民主的一种表现。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和合作也是民主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整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强调的是共同努力和协作,而不是个人的竞争和利益追求。

这种强调整体利益的思想,可以视为一种民主精神,因为它需要个人放弃一部分的权力和自由,以达到整体的目标。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是体现民主元素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中,权力是极其集中的,但是有君主亲自制定的各种治国方略和政策,并进行后审批制度,以限制君主的权力。

同时,古代中国还有一整套各种制衡手段,例如有官员可以劝谏君主、司法机构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等等。

这些制衡手段的存在,为君主制下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权力监督的机制,体现了民主思想。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仁德”和“和谐”也体现了民主元素。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爱和和谐,即个人应该有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精神,并且个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仁德和和谐的思想体现了对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尊重,并倡导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关系。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开放也是民主元素的一种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思想家和学者倡导思想的多元性,并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

这种鼓励思想多元性和个人独立思考的思想,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体现民主精神的元素。

这些元素既体现在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政治治理和思维方式中。

民主平等文化

民主平等文化

民主平等文化民主平等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中。

在这个社会中,民主、平等和文化是我们共同在追求的价值观。

民主平等文化不仅是我们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文将讨论民主平等文化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践和传承这种文化。

第一节:民主平等的定义与理解民主和平等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民主是指人民通过公正和平等的选举程序来参与决策,实现政治权力的共享。

平等则强调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不受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任何个人特征的限制。

在民主平等文化中,每一个个体都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背景、身份或利益如何。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并能够表达自己的声音。

第二节:民主平等文化的重要性民主平等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当每个人都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时,社会就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民主平等文化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鼓励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并为社会的创新和变革提供动力。

在民主平等文化下,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和参与公共事务。

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决策过程,对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自由表达的环境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第三节:实践民主平等文化的方法要实践民主平等文化,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尊重他人: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与他人进行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对话将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广泛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是实践民主文化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与选举、加入社团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3. 提倡平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等。

我们应该鼓励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并为弱势群体发声。

4. 教育传承:将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非常重要。

民主主题班会主题教案

民主主题班会主题教案

民主主题班会主题教案主题:探讨民主内涵与实践教学目标:1. 了解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原则;2. 掌握民主的实施方式和方法;3. 培养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4.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民主的内涵和实践方式;2. 民主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2.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板书工具及相关教学素材;3. 学生参与讨论的话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2. 引入民主的概念,提出问题:你对“民主”一词的理解是什么?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Step 2: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其他教学资源,讲述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原则,例如平等、自由、公正、民主选举等;2. 引导学生思考民主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帮助个人发展、保障人权、促进社会稳定;3. 利用举例和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民主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你觉得在学校或班级中如何体现民主?请列举具体措施和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介绍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讨论。

Step 4:个人思考(5分钟)1. 让学生个人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在班级或学校中是否经历过参与民主决策的活动?这个活动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体验?Step 5:小结(5分钟)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总结学习内容;2. 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民主实践。

Step 6:课堂实践(10分钟)1. 在班级或学校中设计一个小型的民主决策活动,例如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2. 学生互相表达意见、投票选择最佳方案,最终达成共识。

Step 7:反思总结(5分钟)1. 学生个人反思所参与的民主决策活动,记录在学习日记中;2. 分享反思过程和体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Step 8:作业布置(2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包括对民主的理解、民主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参与的收获。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1. 引言1.1 定义引言中关于【定义】的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是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任务,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思想和实践。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享有者,文化的发展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为最终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注重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和人文价值,强调文化工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这一思想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构建了全民共享的文化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2 重要性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将人民置于文化的中心位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文化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领域,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和享有的社会财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成为了引领文化发展的主题。

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文化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人民、造福人民。

这种文化的民主化和普及化,使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精神纽带。

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是促进文化繁荣、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文化滋润人民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文化论文 >> 文化战略 >> 论文正文→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6-1-9-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与三个概念发生主要联系:民族、发展、民主。

如果要寻找中国近代160年来思想文化史这部大书的“主题词”,入选的拟为以上三词。

如果将中国近现代文化建设比喻为一部宏大乐章,那么此乐章即是民族、发展与民主三大主题的交响变奏。

为此,我们研讨中国文化建设问题时,既注意“民族”与“发展”(经济发展)也强调“民主”的重要地位。

注重民主启蒙在文化重构中的作用,是因为中国原典文化中民主资源的严重缺乏。

因为格外缺乏,故须格外注重。

①“民主”此一概念在中国出现得很早。

如《书·多方》:“乃惟成汤克以而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赵孟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

有关民的词汇与论说在中国古籍中还有不少。

如以下:“民天”。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宋史·乐志十二》云“土爰稼穑,允协民天”;“民生”。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时”。

《汉书·五行志上》:“妄兴徭役,以夺民时”;“民贼”:“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民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过我们无法从以上记载中找到“民主”的现代意义。

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在英文为“democracy”,是人民(市民)自己作主。

而在中国的古典词汇中,“民主”是“为民作主”,或作“民”的“主人”解。

人民自己做主与别人(或天)为民做主,意义上完全不同。

如果说“民主”指的是“民”的“主人”则更与民主的现代含义南辕北辙。

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中,与“民”有关的概念表现以下的思想:其一,反映封建君主对“民”的管理思想与统治策略。

古代君主与官僚已经看到了“民”的物质生活本质是“食”,即民以食为天。

认识到惟注意民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

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农民的“造反”,而使“天下久安”。

需要补充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也表达了中国古代支配思想对社会经济规律的初步认识。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的社会。

农民靠从土地收获粮食与棉麻养活自己并维持整个社会人群的生存。

所谓“食”也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

“农”兴则国兴,“农”衰则国衰。

统治者看到这一点,天下“贤君”无不将农业视为头等大事,以此维持国运。

其二,表现了中国的“君民”辩证关系。

中国文化意识视君民如舟与水。

水既可以载舟也可以复舟。

中国不存在如日本所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情况,皇朝处在不断更迭过程之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思想承认“革命”的合理性,对“汤武革命”抱首肯与认同的态度,这在世界文化中是比较突出的。

也正是中国统治文化对君、民辩证关系的认识,也正是中国有悠久的农民“革命”传统,使“君”对民即有肆意的一面,又有畏惧的一面。

而其畏惧的最大本质是皇权的丧失。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统治者才提出“以民为天”及“民为本”的思想。

但这样的理论中并没有现代“民主”的真正含义。

其三,中国有关“民”的思想,“君”为主体,“民”为客体。

体现中世纪的强烈的君民、官民的不平等性与“养民”思想。

从中国来看,从古代起就有所谓“养民”思想。

《左传》云:“天生民而树之君”,“命在养民”。

孔子说:“其养民也惠”(《论语》)。

中国文化只是承认国君与官僚有养民的义务,而不承认民众与以后的市民的社会权利。

养民思想如果说还可体会到在“上”的贤良精神,但确实找不到民主思想的痕迹。

民主思想建设是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我们有意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做作160年(近现代)、100年(20世纪、现代)与50年(当代)的区别。

-文化建设中的民主主题另外,我们在分析文化建的历程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时期文化与作为其背景的社会大事。

我们将这些社会大事说成是社会的大事件,简单地说是“事件”。

诸类的社会“事件”组成社会的时代“主题”。

因此就有了“社会事件”--“社会主题”。

“文化”跟着社会“走”,不会别开歧道,不会“异军突起”。

“社会”决定“文化”,社会“事件”引发文化“事件”。

社会主潮引发文化主潮。

每当社会发生了大问题,文化也就出现了大问题,文化的变迁总是对社会大“事件”与社会总“主题”的回应。

中国近代即从1840年到1900年中国的社会事件是什么?依照事件的排列,择其要者虽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及一系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洪秀全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说到最大变局则众口一词:世界列强的侵略。

这样,中国的文化变革就有了“民族”的“学西方”的明确取向。

禁锢的国门被西方坚船利炮攻破,在中国人思想中留下最直接鲜明的印象。

故中国文化变革的最早特点表现为西方地理研究与西方器物介绍。

此后,留学生与官僚的出洋学习与考察,中国人对西方认识日渐加深,中国文化建设又多了认识西方制度的任务。

西方地理→西方器物(科技)→西方制度,是近代(1840-1900年)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最初步的思想路径。

我们要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对于西方器物与制度的学习有一个“表里”的问题。

其“表”是模仿与制造。

其“里”是内藏于“表”之里的思想与精神。

也就是说一直到戊戌变法,中国人的向西方学习是表面的模仿与制造。

洋务运动是对西方器物科技的模造,戊戌变法是对西方制度的模造。

仿其“表”而不探究或少探究其“里”。

知其外表与形式而不知其思想与精神。

其实,在西方“器物”与“科技”的背后依靠着“科学精神”的支撑。

在民主共和制度的里面包裹着“民主思想”的内核。

直到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中国还没有将“民主”与“科学”提上文化重构的日程,是因为民族的认识能力呈渐进式的提高,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到达这样的认识程度。

至少说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只停留与酝酿在少数领袖人物的心田,还远远没有成为一种“运动”。

从社会整体上来说整个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还是如王韬所说,知其发肤而不识其“脏腑”。

20世纪开启,先进的文化学者已不再满足于对西方文化之“表”、“形”的模仿。

从学习西方的意义上说,西方的外表“发肤”已经知晓,从文化重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表面层次的建构已大体完成,所要进一步去做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内在层次更新与重构。

所以说,五四运动正式提出“民主”的课题是中国受容西学,进而重构文化的逻辑演进。

这样的逻辑演进的现象不啻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而且还要顺着这样的逻辑继续演进下去,直至中国文化真正的重构成功。

只要是中国文化重构工作进行一天,就不能忘记重铸中国民族魂魄,其重要精髓之一即是“民主”。

离却民主精髓,就说不上有真正的中国新文化。

民主思想发展,将对市场社会与市场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一个完善的市场社会应该有民主思想与其“配套”,而成为完整的社会文化整合体系。

民主的本意是公平、平等与自由,在一个民主思想不普及,民主制度不完全的社会,商业的竞争将是不平等的。

合理的市场社会将建立合理的竞争规则,营造公平的经营局面。

不平等将对商业竞争规则的建立与国家市场的组合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最终破坏市场,破坏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停滞。

民主所表现的自由,首要的是投资的自由与民营的自由,民主思想得不到普及,自由投资与民营发展将因无奈的拘牵,而发展缓慢。

民主发育不全的社会,将会因监督力的缺乏,无法对腐败现象做有效的监控。

“失控”力的延续,将导致社会组织的最后解体。

而市场经济也由于失却社会组织的统合与调节同时走向崩溃。

确然,民主实现需要社会“均质”做它的前提,假如一个国家还存着较大的贫富差别、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别、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别、公民受教育程度与机会的差别……,而达不到“均质”水平,民主的施行将会遇阻;假如一个国家市民(中产阶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化程度,国民所受教育程度还很低下,这个国家也没有“资格”获取民主的“证书”;假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低下,“发展”还是它的首要难题,民主的课题就会推后;假如一个国家遭受外敌侵略,民族矛盾上升,民主与民族的课题也很难并举,率先解决的很可能是“民族”而不是“民主”。

黑格尔将国家视为普遍的存在,而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特殊的存在,最后得出市民社会、市民思想(民主思想),“必须以国家为前提”的判断。

②马克思对此曾说:“黑格尔对国家精神、伦理精神、国家意识崇拜得五体投地”。

事实是,德国一方面在宗教上是坚定的“新教”堡垒,其现代化方式又表现出较多的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地方,由此与东亚现代化模式表现出某些相近代的地方。

然而,一旦均质水平提高,“路面”渐平,就应该加快速度,向民主理想奔驰。

虽说驾车的第一前提是“安全”,而其“本质”却是“速度”。

虽说以“权威”方法求“发展”,而目标是“发展”与“民主”的总和。

进一步说,“发展”推动与酝酿着“民主”。

发展过程中市民层的扩大将促成“民主”载体的拓展;市场原则中“公平”、“契约”理念向政治范畴的外延,将最终使“市场”成为“民主”的课堂;市场经济的每一发展都在为“民主”的殿堂,砌砖树梁。

“民主”思想的出现、民主程度的提高与民主操作的成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与文明程度的标志。

现代化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要体现于“民主”。

一个经济发展而民主滞后的社会,不能说是一个现代化社会,不能说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显然,现代化从一个意义上说,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且也是政治的现代化(民主)。

对现代化的诠释,不仅是国家与民族的,还是“世界”的。

现代化是“工业化”与“市场化”,现代化还是“世界化”。

当世界精神主流已经向着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方向涌进,而一个国家还只是满足于“经济”,将民主的课题延宕无已,势将疏离国际潮流,其结果成为世界孤儿而陷入向隅而泣的尴尬。

其显例在东亚有日本,在西方则有德国。

半个世纪之前,两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相当的程度,经济发展任务已经完成,却继续维持甚至发展专制统治,一举向外侵略,留下的教训十分惨重。

这样,对东亚权威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会有一个辩证的认识:这样的发展方式是需要的,但只是“权宜”的与一时的,是东亚现代化的过渡形式。

由于中国古典文化中民主资源的缺乏,由于人类文化进化必然要使封建文化演化为民主文化,由于“民主”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中国文化在重构与更新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民主思想的输入、启蒙与受容。

注释:①笔者还认为,作为一个更新了的现代性文化,大体要符合以下的几个条件:其一“入世”性。

这个文化要积极参与“世俗的生活”,使被这个文化所“化”者,关心现实世界。

其二是“普世性”,对“普世”定义我们这里已作了自己的解释,说的是文化渗透性及于大众中的普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