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以下是《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
《寓言二则》是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分别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

二、《坐井观天》寓意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三、《亡羊补牢》寓意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四、课堂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寓意,并应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创作短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语文S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翻开课本读寓言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事。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

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八、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一、学习《守株待兔》。

1、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

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

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注释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

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⑹应——回答⑺或——有人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⑽“吾盾之坚”的之:同上⑾坚——坚固⑿以——用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凡事不要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

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正好。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掩耳盗铃【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

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去偷。

有一次,它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

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

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偷,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

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

那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

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

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

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

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提示】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寓言两则》课文原文

《寓言两则》课文原文

《寓言两则》课文原文《寓言两则》课文原文《寓言两则》想必有不少人都有读过,那么有关《寓言两则》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不知怎么搞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也全完了。

附加阅读:《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正确读写“纪昌学射、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寓言两则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寓言两则二: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寓言两则(全文5篇)

寓言两则(全文5篇)

寓言两则(全文5篇)第一篇:寓言两则寓言两则寓言两则1课题: 6 寓言两则教学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3.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言:首先解题《寓言两则》,告诉学生,“寓言”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两则就是两的意思。

二、通过第一则问:《掩盖过失的猫》掩盖过失什么意思?区别“寓言”与“语言”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都是怎么掩盖的?这样做对吗?你明白恶劣什么道理?三、读懂第二则问: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表演,看谁表演的好。

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营造情境,催发他们入情入境和角色同步合作。

第二课时一、指名朗读引入。

二、分角色激发兴趣。

三、学习生字1.认读11个生字,会组词。

2.会写11个生字。

3.难学指导,突出重点。

左右结构:脸、掉、满、阵、根半包围:逃、瘦上下:等、冒5.实践活动:(1)把这两则故事讲给家长听(2)用简笔画画出下面的词语。

吹嘘失望虚掩教学反思:寓言两则2学习目标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揠苗助长》)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初中语文-《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智子疑邻《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课文分析]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

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

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

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塞翁失马《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课文分析]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

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一、重点字词1、天雨墙坏(坏:毁坏雨:下雨)2、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3、不筑(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6、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8、居数月(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9、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10、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11、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二、重点句子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寓言两则》完整版教学

《寓言两则》完整版教学
寓言的发展
随着文学的发展,寓言逐渐成为 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 用于教育和启示人们。
《寓言两则》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寓言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寓言两则》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深 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寓言在文学中地位与作用
道理一
结合故事情节和角色表现,阐述 寓言所要传达的第一个道理。
道理二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寓 言所要传达的更深层次的道理。
道理三
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探讨 寓言对人们的启示和意义。
04 寓言故事艺术特色赏析
独特写作手法运用
拟人化手法
将动物、植物或非生物赋予人类特质, 使其具有思想、感情和行为,增强故 事趣味性。
结局
揭示故事的最终结果,让读者 对整个故事有个完整的认识。
主要角色性格特点分析
主角
分析主角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 中的表现,探讨其性格对故事情
节的推动作用。
配角
分析配角的性格特点及其与主角的 关系,揭示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反派
分析反派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阻碍作用。
寓言所要传达道理探讨
反思与评价
在学完寓言故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反思和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寓言在文学中的地位
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 术魅力。
寓言的作用
寓言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启示人们,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活和社会现象,提高 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寓言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 重要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赏析:
《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楚人丢失剑后在船上刻记号,然后按照记号下水找剑却找不到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固守陈规、不知变通的人。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郑人买履》也是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但在去市场的路上忘记带尺子,最后因为市场关门而未能买到鞋的故事。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于依赖形式和规则,缺乏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人。

它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应该相结合,不能只依赖规则和标准,而忽视实际情况和灵活应对。

这两则寓言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我们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不能拘泥于陈规和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应对。

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跟从和迷信权威。

《寓言两则》PPT课件

《寓言两则》PPT课件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半夜里……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咦!羊 怎么少了 一只?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你的羊 圈坏了, 你应当 修一修。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我不修。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kejian/yuwen/16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 /kejian/yuwen/167/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你的羊 圈坏了。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应当 修一 修。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我不修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ppt课件: . /kejian/ 语文课件: .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 /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 /kejian/yuwe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kejian/yuwen/160/
半夜里……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咦!羊 怎么又少 了一只?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套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 /kejian/yuwen/16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30《寓言两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30《寓言两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掩y ǎn 耳ěr 盗d ào 铃l ín ɡ从c ón ɡ前qi án 有y ǒu 一y í个ɡè人r én,看k àn 见ji àn 人r én 家ji ā大d à门m én 上sh àn ɡ挂ɡu à着zhe 一y í个ɡè铃l ín ɡ铛d ān ɡ(d āng ),很h ěn 想xi ǎn ɡ把b ǎ它t ā偷t ōu 走z ǒu。

他t ā明m ín ɡ明m ín ɡ知zh ī道d ào ,那n à个ɡe 铃l ín ɡ铛d ān ɡ只zh ǐ要y ào 用y òn ɡ手sh ǒu 一y ì碰p èn ɡ,就ji ù会hu ì丁d īn ɡ零l ín ɡ丁d īn ɡ零l ín ɡ地d ì响xi ǎn ɡ起q ǐ来l ái,立l ì刻k è会hu ì被b èi 人r én 发f ā觉ju é。

可k ě是sh ì他t ā想xi ǎn ɡ:“如r ú果ɡu ǒ我w ǒ把b ǎ耳ěr 朵du ǒ掩y ǎn 住zh ù,不b ù就ji ù听t īn ɡ不b ú见ji àn 响xi ǎn ɡ声sh ēn ɡ了le 吗m ɑ?”他t ā掩y ǎn 住zh ù了le 自z ì己j ǐ的de 耳ěr 朵du ǒ,伸sh ēn 手sh ǒu 去q ù偷t ōu 铃l ín ɡ铛d ān ɡ。

没m éi 想xi ǎn ɡ到d ào,手sh ǒu 刚ɡān ɡ碰p èn ɡ到d ào 铃l ín ɡ铛d ān ɡ,他t ā就ji ù被b èi 人r én 发f ā觉ju é了le 。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 》课件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寓言两则 》课件

和钟形的。比较:岭、泠
“如果我把耳朵 掩住,不就听不见了 响声了吗?”
思考:
那个盗铃人的想 法对吗?
内容梳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春秋时期,有个 人想偷一家人的大钟,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 第二部分(2自然段):他砸大钟时发出了 巨响,于是他塞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 也听不见了。 •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述了“掩耳盗 铃”后的结果。
思 考
读了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 人的行为吗? 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 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 被聪明误。 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 体会到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生 字
shǒu cuàn zhuàng

zhuāng



chú



思考探究
从“忽然”和 “窜”这两个词可 以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 桩上是一件极偶然 的事情。
寓言两则
寓言简介
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 文学作品。
掩耳盗铃
读课文,你能简单 地说说故事内容吗?
生字学习
(1)掩:意思是遮盖、掩蔽。比较:淹、俺 (2)盗:意思是偷。比较:盘、瓷
(3)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4)铃:用金属制成的响器;常见的有球形的
说一说身边存在“掩耳盗铃”和 “守株待兔”流。
再 见
讨论
看着坐在 树桩旁边的种 田人,你们想 对他说什么?
课文启示
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 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 力地去争取。
小练习
带 代 待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2023-11-06
目录
• 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 《寓言两则》概述 • 《寓言两则》中的角色分析 • 《寓言两则》中的情节分析 • 《寓言两则》中的象征手法 • 《寓言两则》的教育意义
01
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寓言的定义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虚构的故事来传达生活智慧和道 德教诲。
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非人类角色为主角,用以形象地阐述 道理,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乌鸦喝水》中的象征物:乌鸦、 石头、水。
《狐狸和葡萄》中的象征物:狐狸 、葡萄、旁观者。
《乌鸦喝水》中的象征意义:乌鸦 代表智慧和勇气;石头代表困难和 挑战;水代表生命和希望。
《狐狸和葡萄》中的象征意义:狐 狸代表贪婪、嫉妒和自欺;葡萄代 表诱惑和欲望;旁观者代表真理和 智慧。
象征手法在寓言中的重要性
05
《寓言两则》中的象征手 法
象征的定义和分类
象征定义
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符 号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 感。
象征分类
象征可以分为明示象征和暗示象征。明示象 征是指明确指出某一事物或符号所代表的意 义;暗示象征则是指通过暗示或隐喻来表达
某种意义。
《寓言两则》中的象征物和象征意义
VS
转折点
阿明愤怒地找到阿强,指责他的行为。阿 强起初不承认,但当智者和村民们都站在 阿明一边时,他不得不认错并道歉。
结局和启示
结局
智者教导村民们应该团结互助,不要因小 事而发生争斗。阿明和阿强也互相道歉, 决定一起打井,共同分享水源。村民们见 证了这一事件,都受到了启发。
启示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互助是解决 争端和困难的最好方法。我们应该珍惜彼 此的友谊和合作,不要因为个人利益而破 坏和谐的关系。同时,做人要诚实正直, 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寓言两则》反思总结

《寓言两则》反思总结

《寓言两则》反思总结《寓言两则》反思总结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表现形式,它借助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通过喻示、比喻,来表现某种道理、人生哲理等。

而《寓言两则》则是一部简短的寓言,讲述了两个小故事,深刻而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偏见,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第一则寓言《白蛇传》讲述了一个富家子弟让白蛇变成人而最终导致的悲剧故事。

这个小故事采取了常见的浪漫情节,夫妻异鸟,表达了爱情跨越种族、社会阶层的主题,但其实寓意更深的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偏见,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自信和轻视他人。

富家公子让白蛇变成人,这是一种无谓的虚荣心的表现,他想秀一下自己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但结果却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同样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过于自信、自视过高的人,他们往往会采取冒险的方式去尝试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买彩票、赌博等,这些行为往往都是源于虚荣心,想要在朋友圈中多一份炫耀的资本。

但过度追求自我表现的人,往往会因为过于自信,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另外,故事还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种族、社会阶层的差异,揭示了人性的偏见和歧视。

白蛇在故事中是作为一条蛇的身份出现的,因为她是异类,所以遭受到了来自富家公子的歧视和打压,被看作是一种低贱的生物。

这种心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出现,比如针对少数民族、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往往都是源于偏见的种族、阶级等认知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又由个体对自身的存在和价值认知不够清晰所导致。

第二则寓言《小羊与花儿》则是讲述了一个小羊和花儿之间的故事,揭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弱点,以及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弱点。

小羊想要吃美味的花儿,而在尝到花的滋味之后,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罪恶感和愧疚感。

这个寓言通过小羊的行为折射了我们生活中的弱点,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选择,而当我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内心往往也会拥有种种不同的情感和内心矛盾,比如后悔、自责等等。

《寓言两则》电子教材

《寓言两则》电子教材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寓言两则》电子教材
导读: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 发觉了。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 了。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 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 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 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掩耳盗铃
dāng

掩耳盗铃
lí ng

丁零丁零

铃铛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 着一个铃铛,很想把它偷走。
只要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 就 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如果 可是他想:“如果我把 就 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 响声了吗?”
掩 伸 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 偷 手去偷铃铛。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 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1.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为什么? 2.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 果从哪儿看出? 4.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 骗的是谁?
旁边等着
去掉句中红色部分,句子的意思和 原来一样吗?
守株待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 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 野草,庄稼全完了。
守株待兔
看着坐在树桩旁边的种田人, 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守株待兔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
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
力地去争取。
寓言两则
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 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 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 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 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30 寓言两则
想一想
守株待兔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
类似“守株待兔”的事呢?
我们喜欢的寓言故事书
从“忽然”和“蹿”这两个词 可以看出什么?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
守株待兔
那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
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呢?
守株待兔
要是每天能捡到 一只野兔,那该多 好啊。
守株待兔
这个人后来怎么做的呢?
守株待兔
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守株待兔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
守株待兔
shǒu
cuān
zhuàng
zhuāng

蹿


守株待兔
读词语
守株待兔 又肥又大
树桩
仓皇
蹿出 乐滋滋
守株待兔
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
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守株待兔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那只兔子是怎样撞在树桩上的?
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守株待兔
忽然从树林里蹿出来撞在树桩上。
守株待兔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不要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去欺 骗别人,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 不可自作聪明。
自欺欺人
选择填上成语:
掩耳盗铃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1、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 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揠苗助长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 算( 亡羊补牢 )! 3、有的同学做习题,抄别人的答案,这不 是( 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