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概述
生产控制的内容
生产控制的内容
生产控制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这些内容具体如下:
1. 生产计划:这包括生产总量、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人员和生产设备等内容。
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要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
2. 物料控制:物料控制涵盖物料的采购、存储、领用和报废等内容。
应做好物料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存储保管、领用记录等工作,确保物料及时供应,避免浪费。
3. 生产进度控制:这包括生产作业计划、生产实时监控和生产调度等内容。
应做好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度,确保生产按时完成。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标准制定、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检验等内容。
应做好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做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5. 成本控制:这涉及成本预算制定和实施,及时核算生产成本,分析成本变动原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生产控制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涵盖了从生产准备到成品出产入库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型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指
在确定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对生产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协调和调整。
生产计划和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调整和执行等环节,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和系统支持。
生产计划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核心。
生产计划的制定主
要包括了生产多长时间、生产多少产品、什么时间交货等问题。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客户需求、原料供应、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
为了确保生产计划的贯彻执行,需要进行生产控制。
生
产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指导生产操作、调整生产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量。
生产控制的方式包括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质量控制、工序控制、库存控制等。
在生产计划和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一些生产管理
工具。
例如,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材料需求计划,它是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将客户订单的需求转化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数量。
还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它
可以帮助企业在生产计划和控制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并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制造型企业的重要工作。
它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要从多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并通过生产控制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达到既定目标。
第七章生产控制
– (二)设备检查
• 按检查方式分
– 人工检查 – 状态监测与诊断
• 按检查的时间分
– 日常检查 – 定期检查
• 按检查的性能分
– 机能检查 – 精度检查
设备修理
– (三)设备修理 • 恢复性修理与改善性修理 • 小修、中修和大修 – (四)设备的修理制度 •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 计划保养修理制度
– 定义: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 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高素 养的活动。
• 二、5S活动的作用:
– 营造“八零工厂”
• 亏损、不良、浪费 • 故障、切换产品时间 • 事故、投诉、缺勤
• 三、5S活动的内容
– (一)整理
• 整理:通过清理区分出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 西,在生产现场只放置需要的东西,即舍弃不需 要的东西。 • 整理工作的要点有两个:
第二节 设备的选择与购置
• 一、设备选择应考虑下的因素:
• • • • • • • • • 设备生产性 设备的可靠性 安全性 节能性 耐用性 维修性 环保性 成套性 经济性
• 二、设备选择的评价方法: – 投资回收期法、费用比较法。 – 费用比较法:
• 根据设备年费用的大小对各设备进行评价。 • 年费用是每年分摊的设备设置费与每年平均支出 的经营费之和。
– 定置管理是—种对生产现场中人、物、场所及 其有关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使之达 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 –以确定物在场所中的合理位置为前提,通过 定置的信息系统这一媒介,通过整理把与生产 现场无关的物品清除掉,再经过整顿把需要的 物品摆放到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规定位置,使各 生产要素有机结合。
– (二)物与场所的关系:
• A状态。作业场所不仅结构布局合理,而且作业场所 内各项指标均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及生产和安全要求 ,如,场内采光、噪音、通风、照明、粉尘等指标均 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工作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 B状态。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不能同时满足人体的 生理要求和生产安全要求,该种状态下的作业场所的 工作环境需不断改善。 • C状态。需要彻底改造的状态,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人 的生理要求和生产、安全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 定置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把C、B状态改变成A状态。
生产控制计划
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是制定和实施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生产控制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从生产控制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产控制计划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
在制定生产控制计划时,首先需要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点。
然后,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明确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化。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计划和生产计划,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控制。
其次,生产控制计划的实施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控制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确保每一个关键工艺参数和控制点的有效控制。
同时,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此外,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最后,生产控制计划的监控是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和持续改进的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和趋势。
此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生产控制计划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生产控制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控,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控制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与控制
二、生产作业计划
(1)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由于连续性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程度高,各 道工序的生产率十分协调,工作稳定,因此, 因此,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编制比较简单, 仅对整条流水线规定其工作与中断的时间和 程序(工作制度)即可。
二、生产作业计划
(2)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由于间断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程度低,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不 与流水线平均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各道工序的生产率不 相等,造成工序间有等待停歇的现象,因此,其标准工作指示 图表的编制比较复杂,需按事先规定的流水线看管期分别对每 一道工序规定工作班内的工作制度。 确定看管期 确定看管期内各工作地产量 计算看管期内各工作地工作时间及负荷 绘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确定工作起止时间 确定流水线上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形式。
一.生产计划
(三)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企业的生产计划包括产品产量计划、产值计 划、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以及生产协作计划等; 生产计划由一系列生产指标构成,有:产品 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 这些指标各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并从不同 的侧面来反映对生产的要求。
一.生产计划
二、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具体、详细地规定了各 车间、班组以至每个区域在较短时间内(月、周、日、班、小时)的 生产任务。因此,它不是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而是站在企业的每个 生产单位或区域的角度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完成” 的问题。事业部月度生产计划、车间周生产计划、班组日计划等度是 生产作业计划的典型例子。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继续、延伸和补充,与生产计划构成一个 紧密联系的体系。没有好的生产作业计划,就不能保证很好地实现生 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中心是制定期量标准。期量标准是生产作业计划的重 要依据,因此也称生产作业计划标准。它是对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 的运动所规定的时间和数量的标准。合理选择期量标准,能正确地反 映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在生产时间和数量上的客观内在联系,据此 可以正确、迅速地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合理组织生产活动,保证产品 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度连续、统一、协调和衔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
生产运作管理范文一、生产规划生产规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确定生产目标和计划,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任务。
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情况,从而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要进行生产能力分析,了解企业资源状况,包括设备、人员、资金等,从而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布局。
最后,要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时间、数量、流程、物料等,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指根据生产规划,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建立有效的生产组织结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首先,要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确定生产线和车间的布局,确保生产流程的连贯性和顺序性。
其次,要合理设计作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意识。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维护管理等,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生产领导生产领导是指通过有效的领导和激励措施,使生产团队充满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人员激励制度,包括薪资、福利、晋升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通过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首先,要进行生产进度控制,明确生产进度和目标,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其次,要进行质量控制,制定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最后,要进行成本控制,加强对物料、设备、能源等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的生产规划、生产组织、生产领导和生产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管理概述
(2)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 MRP)
(3)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
生产管理系统的层次
组织目标
资源计划
长期计划
经营预测
产品和市 场计划
财务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
中期计划
分配需求计划
需求管理
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 可以减少仓库和生产面积的占用; • 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缩短
生产周期; •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 简化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便于改善计划管理、
质量管理、经济核算和生产控制等。 按对象配置的优点主要是: • 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 设备生产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从时间上使各企业各生产 单位之间、各生产单位内部的上下工序之间,相互 紧密地衔接、配合,使企业能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 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一项生产任务。 其目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生 产周期,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 产品工序之间的衔接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管理学
生产管理概述
一 生产管理的含义 二 生产过程 三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四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五 生产组织形式 六 生产过程组织与生产方式 七 生产管理系统
1、生产管理的含义
生产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 指挥和控制的工作,它是峄企业生产系统为 对象,包括所有与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方 面工作的管理。其包括四方面的问题:
单件生产
大 长 难 易 高 难 易
生产过程组织类型
柔性生产系统 批量流水线
较小 较短 较简单 较难 较低 较易 较难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讲义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运作计划系统的构成,了解年度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方法,理解滚动计划方法的基本思想,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与内容,理解期量标准的概念,掌握各种期量标准的确定方法,掌握三种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及其加工周期的确定方法,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方法,掌握流水型作业排序的基本方法,了解生产运作控制的基本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产运作计划系统的构成与滚动计划法。
2.期量标准的概念及主要期量标准的确定方法。
3.三种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及其加工周期的确定方法。
4.流水型作业排序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生产运作计划系统生产运作计划系统是一个包括预测职能、需求管理、中期生产计划、主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和能力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一、生产运作计划体系企业的生产运作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生产计划三个层次。
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配合,构成了企业生产计划的完全体系。
图6-1表示了这三层计划的组成以及各种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长期生产计划长期生产计划是全企业的生产指导计划,其计划长度一般为3年—5年,或更长的时间。
它是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规划,它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
(二)中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又称为综合生产计划或生产计划大纲,其计划期一般为一年,故很多企业又称为年度生产计划。
主要任务是:在正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尽可能均衡地组织生产活动和合理地控制库存水平,以及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得利润。
图6-1 生产计划系统结构图(三)短期生产计划短期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作业计划,它的计划期在半年以下,一般为月或跨月计划。
它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等。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
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大全一、生产计划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定义:生产计划系统是一个包括需求计划、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计划、能力计划、设备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作用: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其他资源,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期限地完成订货合同,满足市场需求,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企业中的各种计划一般可分为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和作业层计划三个层次。
生产计划也与其他计划一样,具有以下三个层次。
1、长期生产计划长期生产计划属于战略计划范围。
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施的建造等。
2、中期生产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属战术性计划。
在我国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计划。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正确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在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
对于流程型企业,由于生产连续进行,中期计划的作用非常关键;而对于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生产能力的定义随产品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故短期作业计划的作用是重点。
3、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短期生产作业计划,或称生产作业计划。
它的任务主要是直接依据用户的订单,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确保按用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第二节年生产计划年生产计划是对计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
一、年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品种、产量、质量、产值和出产期。
1、品种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
确定品种指标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问题。
2、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量指标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3、质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量,如一等品率、废品率等。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工业知识点总结框架图
工业知识点总结框架图一、工业概述1.1 工业的定义1.2 工业的分类1.3 工业的发展历程1.4 工业的重要性二、工业生产2.1 生产要素2.1.1 劳动力2.1.2 资本2.1.3 土地2.1.4 技术2.2 生产组织2.2.1 生产关系2.2.2 生产组织形式2.2.3 生产流程2.3 生产管理2.3.1 生产计划2.3.2 生产控制2.3.3 生产优化三、工业技术3.1 制造技术3.1.1 传统制造技术3.1.2 现代制造技术3.1.3 自动化制造技术3.2 材料技术3.2.1 金属材料3.2.2 非金属材料 3.2.3 先进材料3.3 工艺技术3.3.1 焊接技术3.3.2 成型技术3.3.3 表面处理技术四、工业企业4.1 企业概念4.2 企业类型4.2.1 制造企业4.2.2 服务企业4.3 企业管理4.3.1 人力资源管理 4.3.2 财务管理4.3.3 市场营销4.4 企业发展4.4.1 战略规划4.4.2 产品创新4.4.3 国际化发展五、工业市场5.1 市场分析5.1.1 市场需求5.1.2 市场竞争5.2 市场营销5.2.1 市场定位5.2.2 品牌推广5.2.3 渠道管理5.3 市场拓展5.3.1 市场调研5.3.2 市场推广5.3.3 市场开发六、工业政策6.1 国家政策6.1.1 工业扶持政策 6.1.2 税收政策6.1.3 贸易政策6.2 区域政策6.2.1 发展规划6.2.2 产业政策6.2.3 用地政策6.3 环保政策6.3.1 能源政策6.3.2 节能减排6.3.3 废物处理七、工业发展趋势7.1 产业升级7.1.1 智能制造7.1.3 高端制造 7.2 国际化7.2.1 国际市场 7.2.2 国际竞争 7.2.3 全球化战略 7.3 新技术应用7.3.1 人工智能 7.3.2 互联网+7.3.3 大数据八、工业安全8.1 生产安全8.1.1 安全管理 8.1.2 事故预防 8.1.3 应急处理 8.2 信息安全8.2.1 数据保护 8.2.2 网络安全 8.2.3 信息泄露 8.3 环境安全8.3.1 污染防治 8.3.2 生态保护 8.3.3 资源利用以上是工业知识点总结的框架图,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应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从事工业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1-4章)内容总结和默写表
在制品定额 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调度制度与方法
生产能力的核算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
成批轮番生产企业
生产类型 厂址选择的主要步骤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的形式
自动线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核算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第四节:生产运营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
生产进度控制的概述
在制品控制★
在制品控制的概念
库存控制★
第四章:生产运营管理
第一节:生产运营战略
生产运营战略的重要性
生产运营战略的管理框架 生产运营战略分析
生产运营战略制定
生产运营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运营战略
差异化运营战略
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和要求
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厂址选择
生产运营战略实施 集中化运营战略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丰田生产方式
物料需求计划(MRP I )
概述 基本原理 结构
丰田生产方式概述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概述 结构(5方面的结构特点)
丰田生产方式的思想和手段
企业资源计划(ERP)
概述 内容(生产/物流/财务/人力资源) 实施
✮在制品定额法:本车间产出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本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 ✮在制品定额法: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产出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 例题:
库存控制的概念
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的概念
期量标准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一、生产计划
1. 定义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生产计划是企业制定生产任务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活动的进行。
2. 分析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如产品需求预测、生产成本控制、生产设施及能力等。
3.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预测制定年度生产任务目标。
4. 制定季度生产计划。
细化年度计划,制定每季度的生产目标与任务分解。
5. 制定月度生产计划。
进一步细化季度计划,制定每个月的生产目标与任务。
6. 制定周生产计划。
制定每周的生产任务分工。
7. 制定日生产计划。
细化周计划,制定每日的生产工作安排。
二、生产控制
1. 实施生产监控。
采取考勤统计、生产进度追踪等方法,实时监测生产进度。
2. 找出生产控制的重要环节。
如原材料入库、在制品监控、产品出
库等。
3. 建立报表体系。
如进度报表、质量报表、费用报表等,用于反馈生产状况。
4. 监测生产活动的效率与成本。
分析原因并找出问题,实施改进措施。
5. 统计分析生产力数据。
用于预警异常情况并制定有效对策。
6. 不断评价和优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完善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的内容大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是一种规范和管理生产计划的方案和程序。
它包括确定和制定生产计划的目标、确定生产计划的内容和规模、编制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等环节。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计划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实施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协调和调度生产资源,优化生产能力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生产计划目标的确定: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计划的目标和指标,包括生产数量、交货期和成本等。
2. 生产计划的编制:根据销售订单、库存情况和生产能力等信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和所需材料等。
3. 生产计划的执行: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组织生产活动,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的实施。
4. 生产计划的监控和调整:定期对生产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计划中的问题和风险,做出必要的调整。
5. 生产计划的跟踪和汇报: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汇报,及时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工作规范,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以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控性。
同时,需要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计划管理能力,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力和响应能力。
生产的组织形式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敏捷制造
(三)敏捷制造的特点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具备的特点:
4、企业间的动态合作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对内部的生产工艺、流程、机
构能迅速进行重组,以对市场机遇作出敏捷反应, 生产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当企业发现单独不能作 出敏捷反应时,就要进行企业间的合作。
方式,因此刚性生产模式也要改成敏捷化生产。即 通过可重组的、模块化的加工单元,实现快速生产 新产品及各种各样的变型产品,从而使生产小批量、 高性能产品能达到与大批量生产同样的效益,达到 同一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批量无关。
敏捷制造
(三)敏捷制造的特点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具备的特点:
3、个性化生产 敏捷制造型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以合适的价格
•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 工作地点(或机床)是否改变 • 加工是否连续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安装: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 具中)定位后(即占据正确位置)然后 夹紧的过程
工位: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 加工位置
工步:在一道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 切削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 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 工艺过程
•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 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 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亦即生产 过程中由毛坯制造起到油漆为止的过 程。
基本概念
完整的工艺过程设计分为以下步骤:
① 进行零件的描述、建立零件的信息模型; ② 设计加工工艺方法和路线,选择机床或其他设备; ③ 确定加工基准,选用或设计夹具; ④ 确定工序等加工工艺过程; ⑤ 设计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参数; ⑥ 计算工时和制造成本; ⑦ 设计检验方法、选择或设计检验量具; ⑧ 生成工艺卡片等。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概述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计划控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以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为主题,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作用以及常用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企业内部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所采取的各种组织形式。
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组织形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生产组织形式:1.线性组织形式:线性组织形式是最常见的生产组织形式之一,适用于简单的生产流程和规模较小的企业。
在线性组织形式下,生产流程是依次进行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管理,但缺点是效率相对较低。
2.矩阵组织形式:矩阵组织形式适用于复杂的生产流程和规模较大的企业。
在矩阵组织形式下,生产流程被划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环节,并通过交叉功能团队进行协调。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专业优势,但缺点是协调管理较为复杂。
3.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组织形式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具有独立性的生产任务。
在项目组织形式下,生产任务被划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具有独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灵活高效,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但缺点是资源管理和协调难度较大。
计划控制计划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周密规划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计划控制,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协调和优化。
以下是常用的计划控制方法: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制定是整个计划控制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目标、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和生产资源等要素。
2.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进度符合计划要求。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及时获得生产数据,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生产进度的稳定和高效。
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
成本控制措施
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如降低原材料消耗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
成本分析与监控
定期进行成本分析,监控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偏差,及时调整成本控制措施。
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制定
01
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进度计划
。
进度监控与调整
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
绿色制造技术
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 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 产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责任
成批生产企业应关注社会责任,积极 参与公益事业,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和品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控制
01
质量标准制定
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制定 明确的质量标准,确保生产出的 产品符合要求。
02
03
质量检验与监控
质量改进
通过定期的质量检验和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问题。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找出问题 根源,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成本控制
成本预算与核算
自动化和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流程的自 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
生产设备优化
设备评估
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性能 、效率和可靠性。
设备更新
根据评估结果,对老旧、低效的设备进行更 新换代,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
设备维护和保养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 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定制化生产的趋势
生产的组织形式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生产的组织形式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的组织形式工艺过程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过程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生产的组织形式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对该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什么是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组织结构和安排方式。
它涉及到工作流程、人员分工、设备布局等方面的安排。
一个合理的组织形式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生产的组织形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线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进行,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且稳定的情况。
2.作业批量组织形式: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批次,以提高效率。
3.流水线组织形式:将生产过程分为多个工序,并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进行流转,以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4.车间生产组织形式: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车间,并在各个车间之间进行协调和协作,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工艺路径:工艺路径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工序和顺序。
通过合理设计工艺路径,可以使生产过程最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指对于某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规划和安排。
它包括物料的输入、加工工序、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3.工艺标准:工艺标准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要求的规定和规范。
它包括工艺参数、工序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工艺标准的制定既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稳定,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4.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是将工艺过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符号绘制成的图形表示。
它能够直观地展现工艺过程的步骤和关系,便于工作人员理解和操作。
工艺过程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工艺过程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经济性原则:工艺过程设计应追求经济最优化,即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消耗。
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_[全文]
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本章关键词成批生产(Batch Production)批量(Quantity)经济批量(Economic Quantity)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生产周期(Produce Cycle Time)提前期(Advanced Period)成组技术(Group Technique)工艺流程分析(Craft Procesure Analysis )互联网资料http://.mhhe3></a>/pomhttp:// /omindexhttp:// 202.120.24.209/yygl成批生产是指工业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重复轮换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组技术是成组加工和成组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企业组织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又能进一步按照市场上用户、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进行生产。
9.1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9.1.1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成批生产是指工业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重复轮换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根据其批量的大小、每个工作地完成零件工序数目以及各种零件重复生产的程度,成批生产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生产;凡产品品种不多,每批数量较多,出产相当稳定,接近于大量生产的为大批生产;如产品品种很多,每批数量很少,虽有重复但非常不稳定,接近于单件生产的为小批生产,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批生产。
批量是花费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投入生产的同种产品(工件)的数量,准备结束时间是指生产开始前熟悉图纸,领取工卡量具,调整设备工装,试切,安装调整冲模、锻模,准备砂箱型板等所花的时间。
生产间隔期是相邻两批同种工件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在周期性重复生产的条件下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如下的关系:n=R·dn——生产批量;R——生产间隔期;d——工件的平均日需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世界机电产品中多品种小批量的占: 1960年代约为:50%,到1980年代上升到:85% 成组技术就是为适应这种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利用几
何形状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将加工零件分组。 如:轴类占23%;轴套类占25%;法兰类占9%;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加工设备自身的柔性来适应
好,调整方便,工人是多面手。适合多品种、小批 量生产,是近年来生产管理所追求的。
单件订货生产
如大型电机、大型水压机、大型工程机械等
特点: (1) 品种多,而每种订货不多,加工过程不一样; (3) 加工设备为通用设备,设备调整时间长,效率不高; (4)要求工人为技术多面手。
管理类似于项目管理。
单件订货生产
(2)交货期 —— Delivery (3)成本 —— Cost
QDC 管理
(4)结果:生产率 —— Productivity
(5)条件:柔性 —— Flexibility
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绩效如何基本指标。
生产系统的绩效衡量
生产模式的分类
按生产连续程度分:
流程型生产 制造装配型生产
生产模式分类
流程型生产模式
助时间; 3. 对装配线的工作中心,主要方法是分解和调整组合工
序,使每个工作中心的各个工序之和接近节拍。
操作工人人数的确定
以手工使用工具的工人人数:
Pi SeiWi g 式中: Sei 工作中心实际的设备台数; Wi 第i工作中心每班每台设备所需的工人数。
操作工人人数的确定
以设备加工为主、工人操作设备:
1. 工艺专业化原则——即按生产工艺的特点来组织生
2. 产单位,在一个单位(如车间)集中同种类型的设
备
及
3. 工人。如:
机械加工车间:车床工段、铣床工段、钻床工段
零件的多变性。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的组织形式与工厂的产品构成有关:
单件、大量、多品种小批量?
要做两件事:
(1)对本厂产品进行分类; (2)根据产品类型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
生产的组织形式
产
量
A
产品分类
B CC
产品分类
品种
生产过程组织一般划分成一些基本单位,如车间、工段 和班组,这些单位按两种基本原则组织的: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方式:可客户化-----由用户选择他需要的产品;
自适应产品----- 由产品去适应用户的需求。
大规模定制生产关键技术:
1. 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可制造设计、CAD、PDM….. 2. 采用敏捷制造:成组技术、可重组制造、柔性加工 3 对市场周密的调查,建立客户数据库。
特点 1. 生产流程相对固定不变;
2. 产品一般面向有组织的用户(包括商业系统), 顾客数量较少; 3. 产品标准程度高,很少是顾客需求订制; 4. 产品品种少,生产稳定; 5.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专用化程度高,设备昂贵; 6. 设备故障造成损失很大。
关键 抓好综合生产计划或称年度计划,抓好设备的定期维修管理
); (4)产品质量容易保证; (5)成本低。
管理重点: 设备定期维修,工人出勤管理,在线质量控制
大量流水生产
流水生产的组织设计要点
单一对象流水线: 最重要的是确定“生产节拍”:
r Fe F0
N
N
式中:
Fe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N 计划期产品产量;
F0 计划期制度工作时间;
时间利用系数, 0.9 0.96.
物资; 人力资源 —— 过程所需要的劳动能力; 信息资源 —— 过程中使用的信息资源; 管理资源—— 对过程进行的管理。
生产的基本概念
生产系统示意图
物质、人力 和信息资源 输入
管管 理理
转化过程
环境
绩效 衡量
机会 约束 威胁 需求
产品
产出
服务
生产系统
生产和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1)质量 —— Quality
计算工作中心负荷系数
划分工作中心、确定各工作中心设备数:
Si
ti r
式中:
ti i工序(工作中心)工时定额。
Si必须取整数S
,于是设备利用系数为:
ei
K Si S ei
工序同期化
工序同期化就是尽可能使工序工时与节拍之比为:0.851.05,方法:
1. 改善加工设备,如设计好的工夹具; 2. 改用专用加工设备,培训操作工人,以减少调整等辅
生产组织形式和计划控制
基本内容 1.生产模式与组织形式 2.生产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3.生产控制的功能
生产 是人们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 即:生产是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财富( 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由此而增加附加价值和效用。 生产要素 物质资源 —— 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用到的资金和
困难• 不同的产品型号,工艺路线不同,需要新布置、调整设备布局;
• 各类型产品产量比例经常变化,如何组织人力及安排设备,计划 很难做且需经常调整;
• 对新产品开发要求高,要求迅速拿出设计;
• 生产能力的需求是个动态变化的量,负荷平衡、生产过程同步化 非常困难,但必须做。 年度计划是粗略的,季度和月计划是关键,通常是滚动重排。
m
P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
Sei g
i 1
fi
式中:
b 考虑流水线替换工人的系数;
fi 第i工序每一工人看管机器的台数。
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
多对象流水线
多对象流水线包括:
(1)可变流水线:在同一线上加工类似产品,轮番
生产,设备调整时间短; (2)成组流水线:把零件类似的组,一组组轮番生
产,组内改变零件,不需调整工夹具; (3)混合流水线:可以生产多种零件,设备柔性要
典型 工业
化学工业、塑料、制药、化肥、石油、冶炼、 金属冶炼等
流程型生产模式
制造装配型生产方式
特点 1. 大多数属最终产品,受顾客影响大,市场不稳定;
2. 产品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多,协作单位多; (汽车为几万,计算机为几十万,飞行器为几百万)
3. 产品生命周期短,型号更新快(顾客需求的多样性)。
制造装配型生产模式
制造装配型生产的分类
1.大量流水生产; 2.单件订货生产;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大规模定制模式
制造装配型生产的分类
大量流水生产
在较长时间内重复进行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产品,
特点:
(1)生产率高(工人分工细,高度专业化,设备及工艺专业化) ;
(2)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工人重复做简单的操作); (3)作业计划简单(一旦流水线调试能正常生产,就按节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