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7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9讲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史料二
(宋朝)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
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 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 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 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 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
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
正统意识)出现。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摘自2015年北京高考T40)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
及亚历山大。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
②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
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官营手工业 ①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
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 从征役制发展到雇募制。
②制瓷:东汉晚期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隋唐时期制瓷业
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南北朝时期人们成功烧制出白 瓷;元代开始出现彩瓷;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 瓷工艺,瓷器成为对外出品的大宗产品。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经营方式 (1)家庭手工业 ①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17+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研究 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 领域 领域
中国古代科技 研究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 方法 与经验总结方法
西方近代科技 采用实验方法, 重点放在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 上 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
影响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 展
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 的思想基础
专题跟踪训练(十七)
2.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 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 世纪末法 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 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 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 起来。
点击进入word....
专题十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
历史 内容
通史线索
(1)物理学: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17世纪,牛顿创立经典
近现 力学体系;20世纪初期出现相对论和量子论。 代世 (2)18世纪以来,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出现了蒸汽技
界科 术、电气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
技 (3)生物进化论:19世纪初期,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进化论 思想;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思
想的产生
历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浪 代世 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 界文 (2)20 世纪初苏联出现了歌颂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 学 社会主义文学;亚非拉民族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历史
内容
通史线索 (1)美术:先后经历了18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19世纪初的浪 漫主义、1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和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课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带头签署契约的严宏昌、严俊昌和严 立学。
凤阳农民联产承包后,欢庆大丰收
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 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 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 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 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图为1992年2月,邓小平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 非(左1)交谈
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丰收
库尔勒香梨丰收
从1993年开始,我国果品总产量和果树栽培面积超过印度、巴 西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水果产量份额占世界总产 量的12%。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 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 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 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 亡政息。 ——毛泽东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 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邓小平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3岳麓版选修1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ppt1
“左派”一般是指在阶级、政党、集团内,政 治上倾向进步或革命的一派; “右派”则指政治上 保守、反动的一派。在我国特指反对社会主义的 资产阶级反动分子。
“左倾”一般指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急躁盲动的;“右倾”则指思想 保守,向反动势力妥协或投降的。
改革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标志着中国 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它囊括政治、 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继往开来,人类改革大潮 此消彼长。放眼未来,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我们已经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繁荣昌 盛的新中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在不 远的将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措施
1、经济领域的改革
课堂设问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 率先突破?
参考答案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一五”计划期间逐 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发展,弊端越来越明显,必 须对其进行改革。
“左倾”一般指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急躁盲动的;“右倾”则指思想 保守,向反动势力妥协或投降的。
改革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标志着中国 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它囊括政治、 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继往开来,人类改革大潮 此消彼长。放眼未来,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我们已经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繁荣昌 盛的新中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在不 远的将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措施
1、经济领域的改革
课堂设问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 率先突破?
参考答案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一五”计划期间逐 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发展,弊端越来越明显,必 须对其进行改革。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7讲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史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
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
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2)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
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 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知识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建国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
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中美关系的改善
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末期, 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 (1)原因 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 ②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 ③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 《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过程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共同要求和愿望。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知识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八单元+第16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 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 涨。 (2)1900 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1900 年 6 月,英、法、美、日等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并 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英勇抗击侵 略者。 (3)1900 年 7 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 月,攻陷北京。
[细节点拨]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开端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 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鸦片战争,因为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 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社会性 质出现变化。
[概念辨析]
“香港岛”与“香港”不是同一个概念
香港包括香港岛、 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 1842 年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后来英国殖民者又通过《北京条约》 (1860 年)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的“香港问题”。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 战争。
2.过程 (1)战争爆发: 1894 年 7 月底, 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 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4)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攻占大连、 旅顺、威海卫等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 年 4 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2)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 约》 ,攫取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3)美法于 1844 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 条约》 ,取得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版)同步课件: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2)“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分离。 (3)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标志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3.目标: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结果: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内容 (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3.意义 (1)其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 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2)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确立了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反腐倡廉和政治体制改革 1.党风建设 (1)原因:不正之风滋生蔓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腐蚀极 大;体制的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法制不健全);个人思想上的蜕 化变质;环境的影响(行贿行为、腐朽思想)。 重要内容:反腐倡廉。 (2)2000 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方 向。
课程标准 本课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2.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 意义。
学习要点: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影响。 2.经济体制改革。 3.政治体制改革。 探究问题: 1.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1 新知识· 预习探索 新知预习 一、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年底)。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束缚了人 们的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 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3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危机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013· 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
突出事件本身 3.关于晚清的反抗, 一般从材料信息出 发,重点突出反抗 事件的异化现象, 如太平天国对儒学
课标全国,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的回归、八国联军 中国共产党 (2011· 成立 时期的东南互保等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3.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
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 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1.史料一中“机会”与“强迫中国接受”说明禁烟运动并不 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
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2.史料二中“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 反映“近代化”表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研读]
突出事件本身 3.关于晚清的反抗, 一般从材料信息出 发,重点突出反抗 事件的异化现象, 如太平天国对儒学
课标全国,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的回归、八国联军 中国共产党 (2011· 成立 时期的东南互保等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1860年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3.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
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 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1.史料一中“机会”与“强迫中国接受”说明禁烟运动并不 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
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2.史料二中“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 反映“近代化”表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研读]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
与欧洲的一体化进
程,其余建议淡化 处理
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
作用
2.(2014· 课标全国Ⅱ,35)欧盟东 扩
2.复习相关内容时建
议把政治格局多极 化与经济全球化相 结合
核心考向突破
世界贸易组织 (2011· 课标全国,32)资本流动与 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基础知识导学
第32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知识点一
1.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 划战后世界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 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 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思考应用』 有评论说:“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这里的“高度集中”
意味着什么?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涵义: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元具有了高于各国货币的地 位。影响: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 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
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
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 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 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八单元+第16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2.多元史观审视计划经济体制 (1)革命史观: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 础,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现代史观: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为中国的大规模工 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3)社会史观: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带有鲜明的时 代色彩。 (4)全球史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壮大了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巧点妙拨】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形象记忆] 过渡时期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 1 计划经济的起点——“一五”计划 史料研读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_______ 工业化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概况 ①农业:1953 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的高潮。 1955 年,全国掀起了兴办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②手工业:1953 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3)内容:做出了优先发展_______ 重工业 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 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工业体系 ,初步形 (4)成就:到 1957 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__
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九+第17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1956—1976 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时间 (年 ) 正 确 的 探 索 1960 八字方 三年经济 针 困难 1956 措施 背景 内容 分析主要矛 影响 是一次成功的
中共八 三大改造 大 的完成
盾、提出主要 探索, 但其路线 任务 未能坚持
提出“调整、 1965 年国民经 巩固、充实、 济调整的任务 提高”的方针 基本完成
历史阶段
通史线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现代化建 (2)20 世纪 80 年代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设道路的探索 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 (1978 年至今) 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 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安徽、 四川最先试
结果
家庭联产 党中央正确总结 承包责任 了合作社和人民 制(十一 公社化的经验教
点包产到户。 在坚 极大地调动了 持土地公有制的 农民的生产积
前提下, 改变了经 极性,推动了
届三中全 训, 做出实行经济 营管理方式, 实行 农业生产的发 会后) 体制改革的决策 分户经营、 自负盈 展 亏等
[纵向]——贯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
土地改革 封建地主土地所 (1950—1 有制阻碍生产力 952) 发展
有制, 实行农民的 发展开辟了道 土地所有制 路
调整 农业合作 化 (1953—1 956 年)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历史阶段
通史线索 (1)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与三大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八单元+第1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的合作与对抗
(4)胜利 ①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巧点妙拨]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被战胜 国日本夺取实现,取得一定成果,但 不能说反帝反封建取得彻底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领导阶 级、指导思想等方面出现变化。
4.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历史解释)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 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 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考点一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
一、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1.五四风雷 (1)背景:1919 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第一阶段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 学生 第二阶段 6 月 5 日起 上海 工人
(3)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北伐战争 (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 霖三派势力。 (2)过程:1926 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 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 年初,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八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解放战争 时期
两党内战
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统治
-10-
[横向]——比较 鸦片战争前夕(19 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国情对比 国别 角度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中国 封建社会 英国 资本主义社会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 占统治地位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济迅猛发展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2)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 国革命,历经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
(1919—1949 年) 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基本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 础
-5-
[纵向]——贯通 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阶段特征 19 世纪 40 —60 年代 列强侵略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以 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国家为英、 法、 美、 俄
-7-
(2)关系 ①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 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生产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 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的特点。 ②甲午中日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列强主要是以扩大资本 输出为目的,反映出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过渡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③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两党对峙, 国民党右派叛变 土地革命 时期 “围剿”与 革命,中共开始武 反“围剿” 装反抗国民党反 的斗争 动派
-9-
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或影响
两党合作, 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 抗日战争胜利, 建立抗日民 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 中国的国际地位 族统一战线 的最主要矛盾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得到提高 解放战争胜利, 成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台湾与大 陆分离,中国长 期不能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 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 考点一 2
3
考点二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料研读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料应用 (2015· 高考山东卷)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 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史料,回 答问题。 史料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深层点拨]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 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 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考点一
要点 1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1.方针确定: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
经济建设 方面来的方针,揭开 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地区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指在土地公有制 ___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 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主要特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①展开: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的目标。 ②深化:1992 年确立建立_____________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 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农业合 作化 (1953—1956年)
进一步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人民公社化 (1958年) 一些领导人主 观地认为农业 合作化的规模 严重挫伤了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 越大,公有化 生产者的积 大公有化规模 极性 程度越高,越 能促进经济的 发展 党中央正确总 结了合作社和 人民公社化的 经验教训,做 出实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策 安徽、四川最先试点 极大地调动 包产到户。在坚持土 了农民的生 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产积极性, 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 推动了农业 实行分户经营、自负 生产的发展 盈亏等
包产到户 。 征是__________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 ②影响:使农民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①含义: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②意义:有利于调整农村_________ 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 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④初步建立:到 21 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
现代化 发展的 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进程。
考点一
【巧点妙拨】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图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思维导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示意图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归纳总结]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 第二次, 1949 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 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 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思考:概括史料中与农村改革相关的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 阐释。 提示:(1)史料信息:①1980 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改为向阳乡 人民政府,表明当地农村改革推广到政治管 理体制。②当时政府不宣传、不广播、不登报、写牌人半年不敢 见人,表明“左”倾思想束缚仍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2)链接信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积极 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迈开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但 当时守旧与改革观念冲突仍很激烈。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论形成
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 发展开辟了道 路 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土地所 封建剥削的土 有制阻碍生产力 地所有制,实 发展 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把土地等主要 分散的小农经济 生产资料由私 难以满足国民经 有制变为公有 济发展的需要 制,并实行集 体经营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写好了, 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 ” “在换牌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 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 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 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 年 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 年 8 月 13 日)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①提出目标:______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立法保障:199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 ____________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ONTENTS
第八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 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 考点一 2
3
考点二 限时训练·规范提高
[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料研读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料应用 (2015· 高考山东卷)1980 年 6 月 18 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 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史料,回 答问题。 史料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深层点拨]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 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 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考点一
要点 1 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1.方针确定: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
经济建设 方面来的方针,揭开 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地区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指在土地公有制 ___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 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主要特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①展开: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的目标。 ②深化:1992 年确立建立_____________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 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农业合 作化 (1953—1956年)
进一步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人民公社化 (1958年) 一些领导人主 观地认为农业 合作化的规模 严重挫伤了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 越大,公有化 生产者的积 大公有化规模 极性 程度越高,越 能促进经济的 发展 党中央正确总 结了合作社和 人民公社化的 经验教训,做 出实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策 安徽、四川最先试点 极大地调动 包产到户。在坚持土 了农民的生 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产积极性, 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 推动了农业 实行分户经营、自负 生产的发展 盈亏等
包产到户 。 征是__________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 ②影响:使农民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①含义: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②意义:有利于调整农村_________ 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 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④初步建立:到 21 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
现代化 发展的 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________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进程。
考点一
【巧点妙拨】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要点图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思维导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示意图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归纳总结]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 第二次, 1949 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 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 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思考:概括史料中与农村改革相关的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 阐释。 提示:(1)史料信息:①1980 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改为向阳乡 人民政府,表明当地农村改革推广到政治管 理体制。②当时政府不宣传、不广播、不登报、写牌人半年不敢 见人,表明“左”倾思想束缚仍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2)链接信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积极 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迈开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但 当时守旧与改革观念冲突仍很激烈。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史论形成
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 发展开辟了道 路 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土地所 封建剥削的土 有制阻碍生产力 地所有制,实 发展 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把土地等主要 分散的小农经济 生产资料由私 难以满足国民经 有制变为公有 济发展的需要 制,并实行集 体经营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 典题演练
考点一
“写好了, 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 ” “在换牌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 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 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 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 年 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 年 8 月 13 日)
考点一 知识整合 夯实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①提出目标:______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立法保障:199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要点突破
史料研读 探究高考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 ____________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