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之善

合集下载

优秀新闻作品原文

优秀新闻作品原文

优秀新闻作品原文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还能够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内涵,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能称之为优秀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具备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深入性和创新性等共性特点。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反映事件本身;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摆脱主观偏见,全面展示事实真相;时效性强调新闻传播的速度,抓住新闻事件的瞬时性;深入性则要求新闻作品不仅能反映表面现象,还能揭示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意义;创新性则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角度、手法等方面,打破传统框架,给读者带来新的认识和启示。

其次,从结构上看,优秀新闻作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

标题要简洁、精准、引人入胜,准确传达新闻主题;导语是新闻的开篇,要简练明了,概括新闻要点,激发读者兴趣;主体部分要围绕主题,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等,力求客观、全面;背景则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结尾部分则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升华,引发读者思考和讨论。

在新闻写作技巧方面,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具备以下特点:语言简练,避免冗长、啰嗦;逻辑清晰,保证新闻报道条理分明;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举例生动,增强新闻可读性;图文并茂,丰富新闻表现形式。

此外,优秀的新闻作品还应注重新闻价值的挖掘,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如何评判一篇新闻作品的优劣?除了新闻价值、舆论引导、社会影响等因素外,读者的反馈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好的新闻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提高新闻素养,传播正能量。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好新闻不仅能够吸引读者,还能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呢?在我看来,好新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好新闻应该是真实的。

新闻的本质是传递信息,而信息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一则假新闻不仅会误导读者,还会破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因此,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严格遵守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夸大、不歪曲、不捏造。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也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好新闻应该是客观的。

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因此,新闻报道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偏见和情绪色彩。

新闻从业者应该尽量多方面收集信息,充分了解事实真相,避免片面和主观臆断,让读者能够从多角度了解事件的全貌,形成独立的判断。

再次,好新闻应该是有价值的。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而这些信息应该是有价值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好新闻不仅要报道事件的发生,还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只有具备一定价值的新闻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持久的影响。

最后,好新闻应该是生动的。

生动的新闻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新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活力和魅力。

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注重细节,生动地描绘事件的过程和现场的情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和紧凑性。

综上所述,好新闻的标准是真实、客观、有价值和生动。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些标准,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为读者呈现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好新闻,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公众兴趣和关注的新闻,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好新闻的标准。

首先,好新闻应当具有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包括事实真实性,还包括报道的真实性。

报道的真实性是指报道的内容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不夸大事实,不歪曲事实,不捏造事实。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才能起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其次,好新闻应当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新闻报道要及时,要求报道的内容是最新的、最具有时效性的。

只有及时报道,才能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展和最新情况,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再次,好新闻应当具有社会意义。

新闻报道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社会意义包括新闻事件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社会反响等。

只有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才能引起社会的反思和改变。

此外,好新闻应当具有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不仅要关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还要关注事件背后的人们的生活、情感、命运。

新闻报道要有人文关怀,要有人情味,要有温度。

只有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和共情。

最后,好新闻应当具有多元视角。

新闻报道要客观、全面、多角度地报道事件,要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可能性,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评价。

只有多元视角的新闻才能让读者获得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才能让读者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综上所述,好新闻的标准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社会意义、人文关怀和多元视角。

只有具备这些标准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才能起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

希望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时刻牢记这些标准,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新闻,为社会传递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什么是好新闻?好新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好新闻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好新闻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思考,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

那么,好新闻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好新闻应当具备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线。

一则新闻如果缺乏真实性,就会失去其传递信息的意义,甚至会误导读者,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好新闻必须要有可靠的消息来源,经过严格的事实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其次,好新闻需要具备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一大特点,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好新闻应该及时报道,紧跟时事热点,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只有及时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再次,好新闻需要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

新闻是要客观报道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测或加入个人情感色彩。

好新闻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呈现事实,让读者自行判断。

只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此外,好新闻还需要具备深度和广度。

深度是指新闻要有深入挖掘的内涵,而不是浅尝辄止。

好新闻应该能够深入剖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事件的本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广度是指新闻要有全面的报道,而不是只报道片面的信息。

好新闻应该能够全方位地报道事件的各个方面,让读者获得全面的信息,形成全面的认识。

最后,好新闻需要具备可读性和感染力。

可读性是指新闻要通俗易懂,而不是晦涩难懂。

好新闻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轻松理解。

感染力是指新闻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行动。

好新闻应该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好新闻的标准是真实、时效、客观、公正、深度、广度、可读、感染。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些标准,努力创作更多好新闻,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浅论新闻的创新与价值

浅论新闻的创新与价值
要 求 下 , 体 新 闻 的创 新 刻 不容 缓 。 媒 关键 词 : 闻 ; 新 ; 值 新 创 价
新 闻是新 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 新 ” 求“ 是新闻 的生命 , 是新 闻发展 的基础 , 是新 闻永远不变 的 追 求 , 新 闻 日永葆 活 力 的 “ 是 法宝 ” 新 闻 只有 。 创新 , 才能更好 的宜传 和传播 , 才能捉高竞 争实 力。 而新闻理念 的创新 , 需要做到科学 的思考 、 观 察、 分析 、 判断 、 策划 、 选题 、 合以及表述 , 整 从而 实 现 科 学 的发 布 新 闻 。在 内容 创新 上 , 找 准 两 要 个 结 合 点 , 是 要 抓 住 党 和政 府 关 注 的 、 大百 一 广 姓 关 心 的结 合 点 、 鸣点 , 共 二是 抓 住 宣传 的 主题 元素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 碰撞点。 具体来说 , 即 捕捉最新事件以寻求放大新闻元素的亮度 , 突出 新 闻元素的高度 , 并开展背景调查来挖掘新闻元 素 的深度。在形式创新上 , 不仅要进行新闻视角 的创新 , 也要进行叙述模式 的刨 , 还应 在组合 方 式 上 创新 。在 方 法 创新 上 , 可采 取 量 身 定做 既 法 , 可 采 片主 题 放 大 法 , 可 使 用议 题 设 置 法 。 也 j 亦 在于段创新上 ,不但要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 , 还 应 开 辟 绿 色通 道 , 1 高 新 技 术 。在 策 划 创 新 , 人 上 , 须 要 凸显 耕 闻的创 意 , 适 当 的时 机 策 划 , 必 在 并抓 住 社 会热 点 , 注 酉姓话 题 。 关 1新 闻在 内 容上 的创 新思 想 人 们划 媒 体需 求 的 多 元 化 ,要 求 新 闻 报 道 应着 眼于 社会 思 想 观 念 和生 活 方 式 的新 变 化 , 媒 体必 须创新报道 内容, 把握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 新特点 , 做到与时俱进 、 撤” 常“ 常新 , 从满足共同 性 、 遍 性 的需 求 向着 满 足个 性 化 、 洋化 、 层 普 多 多 次化的需求方面转变。 具备强烈人文精神 的新闻 报 道 , 是 好新 闻 、 报 道 , 过 这样 的 报 道 , 就 好 通 能 让 无 力 者 更 有 力 , 绝 望 者 看 到 希 望 , 悲 观 者 让 让 感 到 温 暖 , 假 恶 Ⅱ 有 所 收 敛 , 追 求 正 义 的 人 让 让 不感 到孤 独 , 每个 好 人 能 得到 公 正 的 回报 。 让 从 新 闻 史 践来 说 ,有 两 方 面 的 报道 要 积 极 主动做好 : 一是 要 做 精 热 点 报 道 , 会 热 点 实 质 社 上 就是 党 和 政府 关 心 、人 民群 众 关 注 的结 合 点 , 做 精热 点 撤 道 , 键 是 要 处理 好 大 与 小 、 与 重 、 关 轻 急 与 缓 、 与 外 的 关 系 , 到 现 场 报 道 事 件 真 实 内 做 的 情 况 , 入挖 掘 事 件 背 后 的新 闻 , 足 广 大 读 深 满 者强烈的知情需求 , 只有这样 , 闻媒体 才能保 新 持 仅哦 性 和 话 语权 ,才 能增 强 影 响 力 和竞 争 力 ; 另一方面 , 要做透深度报道 , 就是通过翔实的材 料、 明确的主题 、 生动的叙事 , 集中的形式 , 以政 治家总揽全局的头脑 、专家去粗取精的能力 、 社 会学 家分析问题 的能力 、 作家娴热 自如的写作本 领, 并深入剖析事件, 引导社会舆论 , 更加有力有 效地宣传党的主张 , 满足受众需求 。 总之 , 创新新 闻 内容 , 需要做 到观点权威 、 实权威 、 事 数字权 威、 分析权威 、 1权威 、 细一 结论权威 , 才能实现权 威发布。 2新 闻在 形 式上 的创 新 思 想

我对新闻发布的认识

我对新闻发布的认识

我对新闻发布的认识
新闻发布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它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最新的
信息和事件。

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新闻发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
播渠道,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传播给大众。

新闻
发布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最新的消息,它可以是政府部门、
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发布的各种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产品推广、社会活动等。

通过新闻发布,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新闻发布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巧,包括选题、撰写、
编辑、发布等环节。

在新闻发布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
客观性,避免夸大事实或者散布虚假信息。

同时,新闻发布也需要
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便更
好地传达信息。

对于新闻发布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要善于挖掘新闻价值,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推
动社会进步。

同时,新闻发布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
传播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

总的来说,新闻发布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它对于促进社会
信息的流通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真实、客观的新闻发布,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推动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

谈谈你对新闻选择标准的理解

谈谈你对新闻选择标准的理解

谈谈你对新闻选择标准的理解新闻选择是新闻报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反映了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和立场。

对于新闻选择的标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新闻选择主要基于三个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和新闻传媒定位及报道需要。

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基础。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件或信息所具有的引起公众关注和兴趣的特质。

这些特质可能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等。

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根据这些特质对新闻事件或信息进行评估,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

新闻政策是新闻选择的导向。

新闻政策是指政府或媒体机构制定的关于新闻报道的规定和准则。

这些政策可能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

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遵循这些政策,选择那些符合政策要求的新闻进行报道。

新闻传媒定位和报道需要是新闻选择的依据。

不同的媒体机构有着不同的定位和报道需要,因此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根据媒体的定位和报道需要进行筛选。

例如,如果一个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那么它可能会选择更多的科技、娱乐方面的新闻进行报道。

在选择新闻时,这三个标准是和谐统一的。

首先,新闻价值是基础,只有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才有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其次,新闻政策是导向,它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新闻传媒定位和报道需要是依据,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在采访、写作、编辑的过程中,这三个标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访是发现新闻事实的过程,写作是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文字的过程,编辑则是筛选和精选新闻事实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都是新闻选择的过程,它们共同决定了最终呈现给公众的新闻报道。

对于新闻选择的标准,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为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好新闻,是指那些真实、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好新闻更是备受关注。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好新闻的标准。

首先,好新闻应当是真实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准则,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因此,新闻报道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夸大、不虚构,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给人们带来有益的信息,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其次,好新闻应当是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新闻是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的新闻。

它们可能是关乎人民生活的热点问题,也可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人文故事,总之,这些新闻都能够给人们带来价值和意义。

好新闻应当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之后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

再次,好新闻应当是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新闻是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

它们可能是揭露社会问题的报道,也可能是报道一些正能量的故事,总之,这些新闻都应当对社会有所贡献。

好新闻应当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推动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在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最后,好新闻应当是生动的。

生动的新闻是指那些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事实的新闻。

它们可能是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也可能是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总之,这些新闻都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好新闻应当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在阅读之后记忆犹新。

综上所述,好新闻的标准包括真实、有价值、有意义和生动四个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

希望媒体人能够牢记这些标准,努力创作更多好新闻,为社会传递更多有益的信息,让人们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启发和思考。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新闻的善在于传递真实的信息。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应该承担起传递真实信息的责任。

它们应该通过对事件的真实记录和事实的核实,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使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事件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提升公众的知情水平,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新闻的善在于引导人们的思考和意见。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更应该是对事件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好的新闻报道应该能够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引导人们对事件进行思考和反思。

它应该能够激发公众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引导大家形成独立而理性的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的善在于它的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力,应该能够有效地对政府和权力进行监督,保持公正和公平的态度,向公众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

通过揭露丑闻和贪腐事件,新闻媒体能够起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作用,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闻的善在于它的教育作用。

好的新闻报道应该能够向公众传递一些有益的知识和学问。

它应该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和智慧。

通过新闻,人们能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经验,增加自己的见闻和学识。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应该注重真实准确。

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存在的基础,它关系着公众对信息的信任。

虚假、夸大和错误的新闻会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感增加,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和恐慌。

新闻媒体应该加强核实信息的工作,提高报道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新闻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新闻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阵地,应该敏锐地发现和关注社会问题,传递公众关心的话题,并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声音和关注。

只有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新闻应该积极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

新闻不仅仅是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新闻媒体应该为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价值观,激励人们向上奋斗,传播正能量。

新闻媒体也应该规避负面信息的炒作和过度渲染,以避免对公众心理的不良影响。

新闻媒体应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权衡当事人的隐私权和社会的知情权。

避免过度曝光和侵犯人们的隐私权,保护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真实准确、关注社会问题、引导正能量、尊重个人权益等方面的善。

只有这样,新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也期待新闻媒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新闻是反映社会现象和事件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通过新闻,人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

因此,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或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

而能够写好新闻的人,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调查研究能力。

但是,虽然这些技能和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写出良好的新闻,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客观公正。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有任何主观情感的干扰,要尽力避免错误和谣言的传播。

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事实的歪曲和误解,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根据个人的立场和兴趣来引导和塑造新闻的意义。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准确描述的能力,做到客观公正的报道。

第二,简单易懂。

好的新闻应该直白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深奥的术语和极度复杂的语句,而是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叙述方式。

只有这样,受众才会对新闻感兴趣,才会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在报道当中,需要将重点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读者,不要让读者花费太多时间来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这样,读者可以了解到新闻的主要信息,并且可以轻松把新闻传达给他人。

第三,时效性。

新闻是一种及时性极强的信息,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快速调查和反应的能力。

他们必须了解时事和社会动态,了解最新的消息,及时将相关消息传递给读者。

而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足够的敏锐性和反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敏锐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报道。

第四,多样性。

由于读者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好的新闻应该具有多样性。

除了兼顾主要收听人群外,还应该有针对不同人群的全面信息报道,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同时,新闻的主题应全面覆盖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便读者了解社会的全面情况。

总之,新闻是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动态的重要信息,它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加深思考的重要工具。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扮演着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新闻的善,探讨其积极的作用。

新闻报道可以传递真实的消息,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状况。

新闻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传播者,其重要职责之一是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

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和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动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

这些信息对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明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可以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

新闻媒体的时事评论、社论等文章,可以对社会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引导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对正能量的宣传和传播,新闻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积极进步。

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正义的行动,往往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而引来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产生更大的正能量的传播效应。

新闻报道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发声,维护权益。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采访和报道,展示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的困境和诉求,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心,从而为他们维护权益提供一种平台。

通过新闻报道,弱势群体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响应,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进而争取到应得的权益。

新闻报道可以提供思想启迪和思考。

新闻报道有时会涉及到一些深度的思想问题,或是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通过对这些报道的阅读和思考,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开启思维的窗户,激发创新和思辨的能力。

这对于人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新闻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些媒体可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简化复杂的问题,引发社会舆论的误导和偏见。

有时候,一些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着个别记者的主观意识和个人倾向,从而失去了客观中立的原则。

我们需要在获取新闻信息的保持批判性思维,理性对待新闻报道。

新闻的善在于它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可以让人们了解社会状况、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提供思想启迪和思考。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新闻是记录时代变迁,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一个善于
发掘、编辑、呈现新闻的媒体,能够帮助社会更加完整地了解现实世界,促进社会进步与
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采集、新闻编辑和新闻呈现三个方面,浅论新闻之善。

首先是新闻采集。

采集新闻是新闻传媒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是保持新闻真实和及时性
的前提。

新闻采集需要广泛的信息渠道和准确的信息筛选。

媒体工作者应当有广泛的新闻
视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同时应当具备专业的新闻采访技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多
角度的采访、深度的调查,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资料和见解。

而且,在新闻采集中需要严格
遵守新闻伦理,减少不实报道和造假新闻的发生。

其次是新闻编辑。

编辑是新闻传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将新闻采集、搜集到的原始
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形成完整、准确、有价值的新闻。

好的新闻编辑需要有很强
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可以把握新闻事实和社会环境。

同时,编辑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字功
底和传播能力,使得新闻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精细的编辑,新闻可以更好地达到传达信息、服务社会的目的。

最后是新闻呈现。

新闻呈现是将新闻编辑成的精品呈现给读者,传达媒体对新闻的解
读和发展意义,同时也是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一环。

新闻呈现有多种形式,例如印刷媒体、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和传播方式。

通过新闻呈现的方式,可以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新闻,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
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新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报道事实、解读事件、引导舆论的功能,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之所以被称为“善”,是因为它具有种种积极的特性和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浅论一下新闻之善。

新闻的善在于其传递信息的功能。

新闻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它们让人们了解到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增进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认识。

因而,新闻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形势,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新闻的善在于其监督权力、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媒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它们扮演着监督政府和权力机构的角色。

通过揭露腐败、违法、不正当行为,新闻媒体能够促使政府和官员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事实上,很多著名的新闻报道揭露了各种腐败和违法行为,引发了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从而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新闻的善还表现在它给予人们启迪和教育。

优秀的新闻报道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提升知识水平。

科技类新闻不仅可以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还可以介绍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世界;社会类新闻可以报道一些优秀的公益活动,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等。

这些都是新闻所能发挥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新闻的善还表现在它促进了社会的交流和凝聚力。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可以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和诉求,通过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专题报道,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对方,消除误解和偏见。

新闻的善还可以体现在其塑造公众情感、引导舆论的作用。

优秀的新闻报道有时会让人们为之感动、悲愤、悲喜等各种情感。

这些情感可以促使人们对于社会问题产生关注和思考,从而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闻还能够引导公众舆论,影响社会风向。

通过及时准确的报道,新闻媒体可以影响大众的意见和价值观,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

浅论新闻之善

浅论新闻之善

作者: 满长杰[1]
作者机构: [1]红河日报社
出版物刊名: 西部学刊
页码: 75-7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新闻传播;与人为善;惩恶扬善;品格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实现,媒介文化在引导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增强审美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责任重大。

作为新闻人,要有与人为善的重要品格,只有怀着善的意愿,才能找到善的角度,表达善的主题,实现善的目的,促进善的传承,达成善的氛围。

开展批评报道惩恶扬善,是新闻工作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新时代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

好新闻的标准好新闻,是指那些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生动性的新闻。

在新闻传播领域,好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受众们所期待的。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能称得上是好新闻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好新闻的标准。

首先,好新闻应当具有真实性。

新闻作为一种公共信息,其真实性是其基本属性。

新闻报道的事件、事实、数据等都应当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

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把关新闻的真实性,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更不能故意制造假新闻来迎合某种利益需求。

其次,好新闻应当具有客观性。

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偏见。

新闻工作者应当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不对事实进行歪曲、篡改,更不能因个人情感或立场而进行主观渲染。

只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和认可。

再次,好新闻应当具有及时性。

新闻报道应当及时、迅速地传递给受众,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及时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只有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受众,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讨论。

此外,好新闻应当具有重要性。

新闻报道的事件、事实等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对受众具有一定的价值。

新闻工作者应当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来进行新闻筛选和报道,让受众了解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好新闻应当具有生动性。

新闻报道应当生动、形象地展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让受众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来感受事件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生动的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总之,好新闻是一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生动性的新闻。

新闻工作者应当在新闻报道中不断追求好新闻的标准,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让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让新闻传播事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浅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浅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浅论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当代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舆论的守护者,他们的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和权益保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在面临商业利益和政治压力的时候往往难以保持职业操守,甚至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职的案例。

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问题,以促进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公正和客观的信息。

当代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

在新闻报道中,要勇于揭露事实真相,而不是被商业利益和政治压力所左右。

新闻工作者应该立足于事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而不是带有个人色彩或者片面的观点。

他们应该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准则,对于不实消息、夸大事实、诋毁他人等行为要坚决抵制。

只有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当代新闻工作者要勇敢坚守自由、独立的新闻精神。

新闻自由是保障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没有自由的新闻工作者将无法履行其职责。

在面对政治压力和权力干涉的时候,新闻工作者要敢于捍卫自己的独立性,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控制。

他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为准绳,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不为政治、商业等因素所左右。

只有保持独立的新闻思想,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当代新闻工作者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在新闻报道中,他们要尊重事实,尊重个人隐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在采访报道中,要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不得违反职业操守,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他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获取新闻材料。

在新闻报道中,尤其要注意在报道敏感事件和涉及个人隐私的时候,要审慎处理,不得随意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当代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水平。

他们要了解新闻事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学习新的报道技巧和方法。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新闻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闻之善作者:满长杰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实现,媒介文化在引导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增强审美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责任重大。

作为新闻人,要有与人为善的重要品格,只有怀着善的意愿,才能找到善的角度,表达善的主题,实现善的目的,促进善的传承,达成善的氛围。

开展批评报道惩恶扬善,是新闻工作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新时代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新闻传播;与人为善;惩恶扬善;品格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75-05好的新闻应该充满了和善之美。

这里的善包括与人为善和惩恶扬善两层意思,体现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人的人文关怀和人本主义理念,是新闻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

新版《新华词典》解释:“善的本义是吉,被用作形容词时,有完好、共同满足、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含义,善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的一种高贵品质。

”美好、善良、慎重等是新闻之善的基本内涵。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内涵广泛,“善”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也就是新闻价值中所谓的“正效应”“正能量”。

新闻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事件在多大程度上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

新闻事件与公众利益的关联程度越高,新闻的价值就越大。

公众的相关利益既包含经济层面,也包括人的安全、社会公平正义、思想道德、荣誉审美、社会和谐、善良品德等价值利益。

善是新闻价值的重要品质之一。

方延明在《新闻方法务实论》中认为,新闻价值的本质特征涉及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新闻价值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也就是有正价值负价值之分。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庞德在其著作《新闻学概论》中特别强调:“读者的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

”并将“关怀”“人情味”列为兴趣要素之一。

杰克·海顿在他的著作《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希伯特在他的《现代大众传播工具论》、麦克道格尔在其《解释性报道》中都明确表示“人情味”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并且类似的观点已经得到东西方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显而易见,“人情味”包含了善这一重要元素。

从审美学的角度看,善也是最容易为受众所接受的一种美好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介文化在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增强审美意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责任重大。

新闻媒体加强善的引导、培养善的价值观念已成社会的普遍呼声。

一、与人为善:新闻人的重要品格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党的媒体都非常重视新闻之善。

毛泽东在1942年3月《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了“与人为善”这一新闻理念。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这一新闻理论。

毛泽东强调:“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

只有这种态度,才对团结有利。

冷嘲暗箭,则是一种销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

”毛泽东的这段话简洁直白但涵义深刻,既指出批评应严正、尖锐,又指出要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这样的批评才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正确的批评方式。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讲到批评报道时也提出:“如果你的事业建筑在人民利益与真理上面,那才是可靠的。

这样,即使你批评了别人,吃了人家一顿骂,也不要怕。

”他要求记者“要像鲁讯那样有骨头”,把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人民利益和真理上面”,这样的批评,就是“与人为善”的批评,这样批评固然会有一些人一时不能接受,但却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的称赞。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提出:“我们提倡的批评,乃是人民群众(首先是工人农民)以促进和巩固国家建设事业为目的的、有原则性有建设性的、与人为善的批评,而不是为着反对人民民主制度和共同纲领,为着破坏纪律和领导、为着打击人民群众前进的信心和热情,造成悲观失望情绪和散漫分裂状态的那种破坏性的批评。

”将“与人为善的批评”用中央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肯定,体现了我们党对开展批评报道要体现“善意”这一基本出发点的重视。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明确要求,开展批评报道,“要注意方法和时机,要注意内外有别,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

批评要选择典型事例,点名批评要慎重。

”上述要求明确而系统,对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强调:“对于人民内部的缺点错误,也应进行揭露和批评,但这种揭露和批评是‘恨铁不成钢’,目的是以同志式的态度帮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

对于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批评,只要是善意的、有益于改进工作的,我们都应该热忱欢迎。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报道既要报道国内外新闻事件,更要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他把新闻之善上升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高度。

然而,反观当今的一些报道,不少媒体仍然存在“出口恶气”“做包青天”“一棍子打死”的问题,在所刊发的新闻报道中,其关注的主要内容不是如何查清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出错的一方,大有“一枪打死”的架式。

有的报道甚至到了人身攻击、无端谩骂的程度,这样的报道违背与人为善的新闻理念,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批评。

个别记者甚至违背职业道德,出卖良知,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媒介权力,以批评报道为名谋取个人私利,损害公众利益。

陈永洲事件正是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警醒自己的反面教材。

作为某大报记者的陈永洲,受利益之诱惑,多次采写编发不实报道,在追逐个人名利的同时,让广大股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同时,他还中伤了一家在全国都颇有名望的企业,败坏了其名誉,损害了其利益,影响了其发展,影响之恶劣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重。

如果不及时查处陈永洲这类害群之马,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记者陈永洲的个人行为,给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全国知名企业和广大股民,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也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媒体公信力。

当然,广大记者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担当和责任感的,是能够做到与人为善的,但害群之马的存在也不能不让媒体人深思。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准绳,坚持公正、真实、客观、全面的专业主义原则,而不应该为了个人私利放弃新闻人应有的社会良知和責任道义。

只有怀着善的意愿,才能找到善的角度,表达善的主题,实现善的目的,促进善的传承,形成善的社会氛围。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新闻媒体尤其应该注重“与人为善”,这种与人为善是“新闻镜像的平衡和真实”,是客观、公平、公正的充分体现。

著名调查记者傅剑锋认为:“在调查上态度是冷静与中立的,在语言表述上是不作价值判断与价值预设并且中性化的,在整个报道形式上是关键均衡并且富于建设性的。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平衡’的基本内涵。

”这也是笔者所认为的“善的角度和善的主题”。

与人为善理念的内涵就在于通过特定的手段和视角,对新闻事实加以善的客观调查,以公正的态度、公平的叙述、平实的语言,正确引导人们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判断,促进问题向好的一面转化和发展。

如果一个记者不是站在正义的立场,而是有选择性地只报道负面内容,甚至一味指责某一方,就有可能将公众舆论引向不测,给新闻当事人造成不应有的二次伤害,这必然脱离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011年的“八毛门”事件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2011年9月7日,一个出生仅仅只有6天的婴儿,因为无法正常排便,被抱到深圳市一家儿童医院就诊,医生对婴儿进行了全面检查之后,建议给婴儿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将高达10万元。

这一不小的数字令孩子的父亲陈刚难以接受。

经过慎重思考,曾经学过医学的陈刚断然拒绝了手术建议,而是带着孩子到另外一所医院就诊。

这家医院的医生开出价值0.8元的石蜡油,使用后缓解了孩子症状。

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之间的巨大反差,立即引起了公众对此事件的极大关注,深圳市的这家儿童医院一时成为被媒体打击、痛斥的对象。

可就在批评声铺天盖地之时,事情发生了逆转。

小孩子的病情突然恶化,0.8元的石蜡油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家长只好将孩子送到武汉的一家医院,其诊断结果、处置方法与深圳的这家儿童医院给出的结果、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深感不妥的孩子家长这才发现自己当时的做法太过武断,于是向此前一直受到舆论冲击的医院公开道歉。

这个事件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却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和记者在其中的所为。

在此事件整个过程中,不少媒体的表现令人心寒,更令大众诧异,它们一轰而上,不是进行全面客观报道,而是见风就是雨,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很多文章给人留下的是“不友善、不友好”的印象。

且看以下标题的表述:《婴儿被诊断需做10万元手术最终用8毛钱药痊愈》《10万元为什么败给了8毛钱》《8毛钱与10万元的终极PK》……这样的标题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以偏盖全,甚至充满任性和偏见。

其报道聚焦点不是顾科学的质疑,而是使用“医疗过度”“为了赚钱”“不负责任”等语言,这样的报道立场和角度,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使當事医院的名誉、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必然影响公众对事件真相的知情权。

虽然家长后来进行了公开道歉,并将责任归于“自己的无知和冲动上”,误导了受众和社会。

可是作为以公正、公平、客观为生命线的新闻媒体,在事件发生后,是不是应该以公正客观的立场,用扎实深入的调查去了解事情真相、报道事实真相呢?作为承担引导舆论导向重责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该站在大众的角度上,广泛听取各方看法和意见,然后才去发布报道?如果见风就是雨,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而忘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继而一味指责,无限放大焦点,甚至靠不着边际的想象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这怎么能是与人为善?只有出于与人为善的角度,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于对党的新闻事业负责的站位,这才是作为当代新闻人应有的“善的角度”。

对于系列校园凶杀案的报道,一些媒体就忘记了“善”这个道德词语,而是不断放大“恶”的角度,热衷于报道种种刺激的内容。

前些年,我国陕西南郑、山东潍坊、江苏泰兴、广东雷州、广西合浦、福建南平等地曾连续发生校园杀人案件。

一些媒体认为又有了可以炒作的热点,他们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为出发点,对这些事件进行大肆渲染。

没有在如何善后、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如何救治受伤孩子以及如何安抚家长情绪等方面对专家、对公众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有的媒体甚至过度挖掘并渲染凶犯之前遭遇的种种人生不如意,突出犯罪嫌疑人的所谓“弱势地位”,给予的竟是某种同情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