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__矿井信息化-final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3篇)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条总则为了推进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目的和原则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确保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
本制度的原则是依法依规、公正公平、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四条主要职责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煤矿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目标。
2. 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
3. 负责煤矿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4. 负责煤矿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5. 负责煤矿信息化人才培养和管理。
6. 负责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第五条工作流程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制定煤矿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目标。
2. 进行煤矿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 确保煤矿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
4. 培养和管理煤矿信息化人才。
5. 进行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第六条监督与评估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
第七条处罚和奖励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对于在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奖励。
第八条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具体解释权归煤矿信息化管理部门所有。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2)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
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各类信息化管理活动。
2. 职责和权限:(1) 煤矿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煤矿信息化管理工作。
(2) 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对煤矿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3) 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制定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流程,并监督全体员工执行。
3. 网络安全管理:(1) 网络安全要求: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设备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通信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篇: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打造现代化数字矿山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息化建设是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或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对已经上线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所进行的变更、改进完善项目以及运行中的运维管理。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符合xx煤矿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xx煤矿所属各单位第二章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第五条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由矿长牵头,总工负责,调度室信息中心实施建设,其他相关单位全力协助配合信息中心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主要职责是:(一)承担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考核。
(二)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了解、研究、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为xx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xx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把关负责。
(四)全面负责xx煤矿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管理及运行服务。
(五)负责和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络工作,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业务指导。
(六)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资产的管理工作。
(七)制定和修订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制度和各应用系统的管理办法。
第七条各科室连队是信息化建设使用的基层主体。
主要职责是:(一)积极参加各类新技术、新建应用的培训,结合xx煤矿实际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熟练掌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操作,按要求上报系统应用报告。
(三)属于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要制定部门内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考核。
第八条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三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第九条计算机网络系统(一)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核心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汇聚交换机、网络主干由信息中心负责运维工作,各基层单位负责本部门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煤矿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和高度危险性的行业,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展开,包括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基本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全面分析和阐述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煤矿作为一个特殊的生产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由于煤矿矿井深、地质条件复杂、采掘方式多样等特点,使得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隐患和风险。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
因此,建立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对煤矿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和管理,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2.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实时、准确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对煤矿资源进行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评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 促进科学发展: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为煤矿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使煤矿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促进煤矿的科学发展。
二、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目标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全面、准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安全目标:建立并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系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使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率降低。
2. 生产目标:建立并完善煤矿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产量。
3. 质量目标:建立并完善煤矿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煤矿产品市场竞争力。
4. 环保目标:建立并完善煤矿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减少煤矿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矿的社会形象。
三、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应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1. 安全第一: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应以安全为核心,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DOC)(最终版)
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DOC)(最终版)第一篇: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DOC)(最终版)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一、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
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
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距贵州毕节市69km,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0km,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7204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5b及C6a煤层,结构较简单。
C5b平均厚2.2m,C6a平均1.41m,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现开采每层为C5b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786.1万t,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
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2篇)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为了推动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制定以下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一、信息化建设规划1. 煤矿应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信息化目标和发展步骤。
2. 煤矿应合理安排信息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信息化设备管理1. 煤矿应建立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和维护。
2. 煤矿应定期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信息安全管理1. 煤矿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煤矿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检测,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
3. 煤矿应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数据管理1. 煤矿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
2. 煤矿应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五、信息化应用1. 煤矿应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2. 煤矿应推广信息化应用,提高煤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信息化评估与改进1. 煤矿应定期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查找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 煤矿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评估的机制,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改进。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行为,煤矿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对于故意破坏信息化设备或泄露重要信息的行为,煤矿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以上是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范文,煤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
同时,煤矿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确保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综述第一节目的和依据第二节适用范围第三节定义第二章信息化管理发展目标及原则第一节目标第二节原则第三章煤矿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第一节组织架构第二节职责分工第四章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一节网络安全管理第二节数据管理与备份第三节软硬件维护与更新第五章煤矿信息化管理流程第一节信息系统申请与审批流程第二节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流程第三节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流程第六章煤矿信息化管理的责任和监管第一节煤矿信息化管理责任第二节煤矿信息化管理监管第七章煤矿信息化管理评估和改进措施第一节煤矿信息化管理评估第二节煤矿信息化管理改进措施第八章附则以上是一个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的细节和要求可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填充。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____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公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并确保it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信息数据等资源能够规范、有效、安全地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信息化、软件、硬件、信息化系统是指:(一)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二)软件。
包括公司所有软件平台系统、数据库、网站、手机终端软件、通信和数据采集工具。
(三)硬件。
指公司所有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监控设备、安防和通信设备。
(四)信息化系统。
除特殊说明外,指公司所有以软件、硬件平台为基础而建立的依托信息化技术运行的各类系统。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直属分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计算机、计算机硬件类外设和网络设备管理等。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信息化管理由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负责。
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为:委员会主任:总经理委员会副主任: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委员会成员:公司其他领导、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二)审批公司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方案。
第六条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具体负责公司信息化软件、硬件系统管理,负责各年度信息化项目实施规划、方案申报、技术分析,参与项目招标与合同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化管理与规划原则第七条公司信息化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管理应纳入到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需要;(二)提前规划原则:公司信息化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规划企业信息化;(三)分步实施原则: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统一由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和综合办公室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采取按计划分阶段分地区的逐步实施。
煤矿信息化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我国煤矿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将2023年煤矿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一、信息化建设成果1.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2023年,我们以安全生产为核心,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成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了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应急指挥;二是推广应用了智能监控设备,如瓦斯监测仪、人员定位系统等,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监控水平;三是加强了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2. 煤矿经营管理信息化2023年,我们以提高煤矿经营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快了煤矿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成了煤矿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的集成管理;二是推广应用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提高了企业资源利用率;三是加强了对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3. 煤矿智能化建设2023年,我们以智能化建设为方向,积极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
一是完成了煤矿智能化采掘、运输、洗选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推广应用了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先进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三是加强了对煤矿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企业智能化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工作亮点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为煤矿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煤矿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到智能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已深入到煤矿企业各个领域。
3. 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煤矿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煤矿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煤矿企业信息化设备老化,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信息化人才短缺,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安全管理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转型。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意义、现状以及挑战,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一、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意义1.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信息化与数字化使得井下安全管理变得更加及时、准确和高效。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井下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提高煤矿生产安全。
2. 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手段能够帮助管理者合理配置煤矿井下各类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增强决策支持能力:通过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实时获取煤矿井下的各种数据,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质量。
二、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现状目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列举的例子:1.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在井下的各个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
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对井下环境的快速评估和预警。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煤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实时的语音、图像和数据传输,方便与地面指挥中心进行沟通和协作。
3.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通过在井下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对煤矿的各个重要区域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和录像,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应用:将井下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传送到地面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挑战与对策尽管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有效应对。
1. 技术挑战:信息化与数字化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传感器、无线通信等,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矿井信息化建设成为促进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成为当前矿山行业的热点话题,对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强化矿山安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化矿井建设概述信息化矿井建设是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矿井进行管理、监控、分析和决策的过程。
信息化矿井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传统矿井建设主要依靠人力、机械和设备维护矿山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多。
而信息化矿井建设则能够通过数据采集、实时监控、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矿山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2. 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现状(1)无线通信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在矿山行业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数等特点,非常适合矿井环境中的数据传输应用。
通过5G技术,矿工可以实现在矿井中的高清视频通话,实时传输矿井监控数据,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物联网技术在矿山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矿山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矿工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实时感知矿井环境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提高了矿工的安全工作环境。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行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矿山生产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算法对矿井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对矿山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三、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尚不统一,各个矿山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不规范和不统一。
{信息化知识}第五篇__矿井信息化
9、斜井或平硐;
10、其他人员经常出入的场所。
第五条矿井应设置井上、下语音广播系统,且具有双向通信的功能,井下分站(音箱)应具有以太网接口,采用独立光缆进行传输,且采用矿井生产网络作为备用传输电路。
第六条矿井应设置会议电视系统,终端数量及组网模式根据矿区及集团公司规划确定。
6.授权管理、故障报警分析、综合查询等其它功能。
第三条下列信息子系统应纳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实现集中统壹管理和控制,包括:
1、矿井采掘系统
2、矿井辅助运输监控系统;
3、副井操车系统;
4、主井装卸载系统;
5、矿井降温系统;
6、矿井供电系统;
7、地面生产系统;
8、矿井排水系统;
9、煤炭产量检测系统;
10、矿井煤炭运输系统。
第十壹条平时应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壹条矿井应建立健全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实现对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且应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
第二条系统应具有以太网接口,采用独立光缆进行传输,矿井生产网络作为备用传输电路。
4、地面封闭储煤场上方。
第四条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应于下列场所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
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
2、采区回风巷、壹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
第五条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于下列场所应增设壹氧化碳传感器:
1、带式输送机滚筒的下风侧;
2、瓦斯抽采系统井下抽采管路。
第六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于下列场所应增设温度传感器:
第五条所有入井人员均必须携带识别卡,识别卡的配备数量不应少于矿灯的数量。
采矿业中的矿井信息化与智能化
采矿业中的矿井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趋势。
采矿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也在逐渐实现矿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采矿业中的矿井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应用与意义。
一、矿井信息化的应用与意义1. 数据采集与处理矿山作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产系统,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矿井可以实现全面的数据采集,包括矿井内部环境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决策者参考,为矿山生产提供准确和实时的依据。
2. 设备监控与管理现代矿井通常配备有大量的设备,如采掘机械、运输设备、通风系统等。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停工时间和维修成本。
而通过信息化的设备管理系统,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计划和故障诊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3. 安全监测与预警矿井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安全工作是矿山的重中之重。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矿井环境和人员的实时监测。
例如,在火灾和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前,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矿井智能化的应用与意义1. 自动化采矿传统的采矿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效率较低。
而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采矿过程的自动化。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对矿区进行勘探和测量,自动化地获取矿石信息;利用机器人进行采矿作业,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2. 智能调度与优化矿山生产需要涉及到很多的资源和设备,如人力、设备、运输车辆等。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智能调度和优化。
例如,可以基于实时数据和模型算法,智能化地调度矿山的运输车辆,减少能耗和时间浪费;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排产系统,提高矿石的生产效率。
3. 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矿井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矿山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
矿山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在当今的矿业领域,安全管理始终是重中之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正逐渐成为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为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信息化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监测监控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矿山内部布置各种传感器,如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矿井内的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
这些数据会被迅速传输到监控中心,一旦某个参数超出安全范围,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例如,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测对于预防瓦斯爆炸事故至关重要。
一旦瓦斯浓度接近危险值,监控系统能够及时通知井下作业人员撤离,并启动通风设备降低瓦斯浓度,从而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其次,人员定位系统在矿山安全管理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每个矿工佩戴的定位设备可以实时将其位置信息传输到监控平台。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救援人员能够迅速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为救援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应用于矿山的通风管理。
通风系统的优化对于改善矿井内的空气质量和降低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通风模型和模拟软件,可以对不同通风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优的通风方案,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良好,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在矿山的设备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同样具有显著优势。
利用设备管理软件,可以对各类设备进行全面的登记、维护和故障记录。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安排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然而,在矿山安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技术方面,矿山环境复杂恶劣,对信息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例如,井下的高温、高湿、粉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传感器的精度和寿命,网络信号的传输也可能会受到干扰。
这就需要在选择和安装设备时,充分考虑矿山的特殊环境,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和稳定性的产品,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引言部分-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煤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安全隐患较大、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
开展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主要集中在对矿井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化在矿井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矿井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推动煤矿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对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分析其现状及应用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向,揭示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可以为矿井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矿井的信息化改革和发展,促进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对矿井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探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提升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和推动行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信息化建设在矿井行业中的关键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思路。
1.3 研究意义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操作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矿工的安全。
2.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矿井资源利用情况的全面监测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开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矿井的经济效益。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信息化管理行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本制度范围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
第二条煤矿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建立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化体系,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条煤矿信息化管理应坚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和利用。
第四条煤矿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严格按照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第五条煤矿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第二章信息化建设第六条煤矿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明确信息化建设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职责,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第七条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八条煤矿应根据需要建设相应的信息化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煤矿应根据工作需要,建设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第十条煤矿应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煤矿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职责。
第十二条煤矿应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三条煤矿应定期对信息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煤矿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控制措施,防止信息泄露、被篡改和被破坏。
第十五条煤矿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第十六条煤矿应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职责。
第十七条煤矿应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的采集、归档、整理和利用机制,确保信息资源的及时可用。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重要内容。
矿井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矿井的生产成本,推动矿井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对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进行研究。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需要包括矿井的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
矿井通常分布在偏远地区或者地下,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说,很难实现对矿井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应用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矿井的全程远程监控和管理。
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等通信手段,将矿井的各类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室,实现对矿井的远程监控和指挥。
通过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现代化矿井信息化建设技术还需要包括矿井的虚拟仿真系统。
矿井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设计、调试和优化等工作。
通过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可以对矿井的建设和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
虚拟仿真系统可以对矿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模拟,从而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提高矿井建设和运营的效益。
浅析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
浅析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和在煤矿企业中的普遍运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进入煤矿企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矿井;信息化;建设;效率;综合一、信息化对煤炭企业的作用1.1 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了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煤矿井下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通风,从而保障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另外信息化手段还能够实现设备生产中的远程控制,消除了空间上的距离,有利于集约化的发展,不仅是这些方面,例如在供电负荷调配、采掘方式优化、综合调度等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而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及时快捷的处理,并且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保障和完善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1.2 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办公综合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物资供应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的应用可以直接显著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比如矿井使用了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后,可随时远控监控井下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大量费用。
1.3 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发展能够简化交流方式,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不断的扩大视野,获取更多信息,思维会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中越来越扩大,员工之间则是通过知识的交流和讨论,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信息的共享,不断的提高个人素质水平,整体组织交流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整个组织的持续提高。
1.4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的应用对于企业内部的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最大化的发挥企业效益和影响,这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有机链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扩大化,提高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煤炭企业信息化在帮助煤炭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工人劳动效率、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转换经营模式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煤矿信息化煤矿安全论文
煤矿信息化煤矿安全论文1煤矿安全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建设目标随着“信息化煤矿”系统的不断发展,作为煤矿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与矿井地理、物流及生产等系统的联系更为紧密,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集成与应用。
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安全信息管理及响应的准确、全面已成为煤矿发展的核心条件。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应集预防、应急、监控及分析于一身,特别是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的注重尤为重要,确保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之间的紧密融合及应用,从而促使煤矿安全的有效管理,保障矿井的合理建设与生产。
与此同时,相关系统的设计还要以可扩充性、开放性、先进性、可维护性的原则进行实施,依据当前业务的实际情况,这对具体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各项措施的开展和实施。
2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2.1系统简介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化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基站。
监控基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纤、电缆或以太网环网相连接,矿山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2.2信息化系统流程监控主机--传输光缆--主节点--传输节点--基站。
2.3信息化系统功能及优点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可对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考勤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打印相关报表。
可任意查询指定人员当前或历史时段所处的区域和活动踪迹。
具备故障实时报警和超时、超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等报警功能。
井下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主动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系统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通过多种声光等方式主动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
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锁定受困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位置,为搜救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考勤、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煤矿安全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矿工安全的重要前提。
而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正文】第一部分绪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推动煤矿安全信息化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在研究借鉴其他行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
第二部分总则第一章任务与目标第一条任务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管理要求,开展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能和质量水平,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条目标1.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化与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2. 建立全面、准确、及时、动态的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安全监控相结合,提高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3. 建立健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安全管理的决策水平和效果第三部分组织管理第一章领导责任第一条领导班子本煤矿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安全管理部、技术质量部、人力资源部、生产经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并设立安全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二条领导职责1. 确定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方向2. 组织制定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3. 组织开展安全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4. 审核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三章职责分工第一条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包括制定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规划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组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维、开展信息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等。
第二条技术质量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负责煤矿安全信息化工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管理,包括煤矿安全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选型采购、技术指导与培训、系统运行监测与维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矿井信息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矿井信息化应按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互联性、高覆盖性及高可视性的原则建设,实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条矿井信息化应以工业以太网为主要网络平台,根据矿井建设规模、装备水平、集团公司或矿区信息化总体规划等配置建设综合自动化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
凡属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及组织建设的ERP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遵循集团公司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第四条矿井信息化应实现如下主要目标:1.建设生产、安全相关的信息系统,将生产、安全有关的所有系统有机集成,形成跨系统资源共享的数据流以及实现相互之间的联动功能;2.实现对主要生产环节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的远程监控、诊断,对主要生产环节实现无人值守。
第五条矿井信息系统在井下使用的设备和系统必须获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
第六条矿井信息系统的建设,除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还应遵循本标准。
第二章矿井网络系统第一条矿井网络系统包括矿井生产网络系统和管理网络系统。
第二条矿井生产网络系统应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网,按生产关系和地理位置构成逻辑环型结构,各子系统的主机作为工业以太环网的一个节点,通过软件接口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整合。
第三条矿井生产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冗余和可靠性设计。
核心交换设备配置不少于8个千兆单模光接口、不少于48个千兆电接口,节点交换设备配置不少于4个千兆单模光接口,不少于8个千兆电接口,交换设备应具备接口扩展能力。
当某段工作中的光纤线路被破坏或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应实现快速自愈,并保证在500ms 内恢复正常的通讯。
第四条矿井生产网络系统核心交换设备应具备冗余电源,并提供至少1路UPS不间断供电电源,确保在地面或井下核心交换机一个电源模块损坏或停电情况下,工业核心网络核心交换机设备可正常工作。
UPS电池后备时间须在UPS主机80%负载情况下实现4小时不间断供电。
第五条矿井生产网络系统中应配备网络管理软硬件设备,实现对所有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配置。
网管软件还应支持标准的OPC 2.0 DA 协议。
通过上位组态软件实现综合监控平台对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第六条矿井管理网络系统是矿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单模光纤传输,网络百兆带宽到桌面。
管理网络系统传输数据、语音、视频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ERP系统、统一上网业务,实现与上级单位及集团公司联网,与矿井生产网联网等。
第七条为保证矿井生产网络系统稳定运行,矿井管理网络与矿井生产网络应通过网闸、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实现隔离。
第八条应建立煤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数据,使之不因为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
煤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至少包括以下五项内容:管理组织、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
第三章综合自动化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信系统等子系统,提供现场数据采集,过程可视化及过程监控功能,是一个集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协调控制、操作监视、设备控制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系统。
第二条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至少包括如下功能:1.实时监控功能: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将需接入的各子系统信息通过标准的数据交换方式与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由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展示。
2.实时报警故障功能: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各子系统各类报警情况进行管理,并实现分类查询。
3.操作及事件记录功能:系统内部设置事件记录功能,对操作和事件的确认信息进行记录。
4.报警联动预案管理:根据报警情况匹配预案并组织预案执行。
5.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实现测采台帐的录入与处理、图形的录入与处理、三维地质建摸、储量管理、三维可视化管理、工程图形的自动生成、辅助地质报告修编等6.授权管理、故障报警分析、综合查询等其它功能。
第三条下列信息子系统应纳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包括:1、矿井采掘系统2、矿井辅助运输监控系统;3、副井操车系统;4、主井装卸载系统;5、矿井降温系统;6、矿井供电系统;7、地面生产系统;8、矿井排水系统;9、煤炭产量检测系统;10、矿井煤炭运输系统。
第四条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要求:1.采用工业以太网TCP/IP技术作为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标准。
如有其他类型的通信格式(如RS232,RS485或其他专用通信接口等),通过协议网关等设备转换为以太网信息包,在矿井生产网络系统上进行传送。
2.接入的各子系统需满足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要求,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接口,且提供的通信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应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和成熟性。
3.对于通过上位机(或PC嵌入式主机)接入的子系统,并且该上位机软件支持OPC SERVER,推荐通过上位机软件的OPC方式进行通讯,也可以通过DDE、ODBC、Modbus Tcp、FTP等方式。
4.对于通过PLC接入的子系统,如果主流的组态软件(如:ifix、Wonderware、亚控等)支持该自动化系统的PLC的驱动,或者该PLC有基于OPC SERVER的驱动,推荐通过驱动通讯直接与PLC进行数据交换。
第二节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第一条生产调度系统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管控集成为手段、以提高矿井生产效益为目标,全面获取生产执行过程各类信息,实现基于管控结合的生产工程及生产系统全周期、全方位管理,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安全生产集中管控。
第二条生产调度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年月日计划管理及计划执行情况跟踪。
2.生产调度信息管理:包括区队进度上报、调度值班、调度日志、调度预案、生产问题处理、生产日报等信息管理。
3.现场安全管理:安检信息录入、隐患及三违处理、安全日报、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信息管理等。
4.生产技术管理:图纸和技术资料管理、生产规程措施管理、生产工程月验收。
第三节地面调度监控中心第一条矿井综合自动化各系统宜合用一个机房;机房宜设置在地面调度监控中心。
第二条矿井地面调度监控中心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灵活,主体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结构;2、不应与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贴邻布置;3、不应设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布置;4、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正下方、正上方或贴邻布置;5、地面应考虑防静电措施;6、调度室、机房总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0m2;7、机房净高不应低于3.5m,大屏幕与值班人员的视距不宜小于5m。
第五条矿井地面调度监控中心显示系统应选用技术成熟、先进的设备。
第六条矿井地面调度监控中心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电电源的容量应不小于全部设备功率总和的1.5倍;2、配电柜(箱)应留有不少于3个备用回路;3、调度监控中心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在负载80%情况下不间断供电时间不小于4小时。
第四节工业电视第一条矿井应设置工业电视系统。
工业电视系统中心站设备的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切换设备输入口、输出口数量应不少于矿井工业电视系统摄像机、监视设备的数量,并应预留不少于25%的备用量;2、存储设备的存储时间不应低于30天的图像信息量;3、显示设备的数量应不少于需要同时显示的图像数量;4、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应不低于摄像机的分辨率。
第二条下列场所应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设备:1、井底车场不同方向;2、主井装卸载点;3、副井井底或人员出入的井底;4、主要带式输送机机头;5、回采工作面;6、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环节;7、井下主排水泵房;8、井下主变电所;9、采区变电所;10、爆炸材料库;11、井下充电间;12、主要巷道分支处;13、井下煤仓、装煤点或煤流转载点;14、地面瓦斯抽采泵站;15、主、副井绞车房;16、主要通风机房;17、地面主变电所、35kV及以上变电所;18、地面工业场地;19、副井地面井口房或人员出入的井口;20、井下采区上、下山绞车房;21、采区上、中、下部车场;22、地面压风机房;23、矿井降温系统机房;24、矿井强排系统控制室。
第三条工业电视系统数据建议不接入矿井生产网络,采用独立光缆传输,在工业电视系统中心站进行数字化。
第四条工业电视系统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中心站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2小时。
2、井下摄像机宜就近供电;应配备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3、地面摄像机宜采用集中或分区集中供电,且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采用分区方式时,其区域的划分宜与工业网络交换机的设置一并考虑;第五条工业电视系统摄像机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下应选用本安型摄像机;2、环境照度不足,宜选用黑白摄像机;需安装彩色摄像机时,应设置附加照明装置;3、监视范围较大,宜选用全方位球机或带电动云台摄像机;4、黑白摄像机水平分辨率不宜低于500线;5、彩色摄像机水平分辨率不宜低于480线。
第六条室外摄像机,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
第七条工业电视系统应具有与集团公司或矿区监控中心联网的网络接口。
第五节安全监控系统第一条安全监控系统应系统应具有以太网接口,采用独立光缆进行传输,矿井生产网络作为备用传输电路。
第二条安全监控系统应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并应满足以下要求:1、回采工作面回风上隅角应安装甲烷传感器,其位置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大于200mm;2、主要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压风设备应安装运行状态和参数传感器;3、甲烷传感器设置要求:报警浓度:≥0.8%CH4;断电浓度:≥1.2%CH4;复电浓度:<0.8%CH4。
第三条安全监控系统在下列场所应增设甲烷传感器:1、井下瓦斯抽采管路;2、矿井井下煤仓,地面原煤仓上口及仓内;3、地面生产系统原煤转载点;4、地面封闭储煤场上方。
第四条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应在下列场所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2、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
第五条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在下列场所应增设一氧化碳传感器:1、带式输送机滚筒的下风侧;2、瓦斯抽采系统井下抽采管路。
第六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在下列场所应增设温度传感器:1、地温较高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3、井下瓦斯抽采管路;4、井下爆炸材料库;5、井下机电设备硐室。
第七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在下列场所应增设风速传感器:1、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测风站;2、主要进风巷、采区进风巷、带式输送机巷;3、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4、兼做进风井的井筒内。
第八条开采高硫煤层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应设置硫化氢传感器和二氧化硫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