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_0347文档

合集下载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篇)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篇)

篇一:《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1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

师:很好。

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生: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师: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

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

(教师书写课题)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1复述课文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生: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

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

师:你的复述非常完整、准确。

2分析人物形象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生:第3、4自然段师: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生:从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体瘦弱。

生:从第3段“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爱,特别喜欢放风筝。

生:从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灵手巧。

生:从第3段中可以看出鲁迅独断专行。

生:从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冷酷,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生:“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

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__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

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读一读:堕憔悴荡漾瑟缩什物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读与思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

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

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__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

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

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范文模板7篇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范文模板7篇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范文模板7篇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整理的《风筝》课文教学反思7篇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阅。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1本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着的追求。

文章开篇就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细柳舒展、鸟语花香、蓝天“彩蝶”的美丽情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作者苏叔阳在仰望苍穹、风筝翩翩的景象中回忆起了30年前的那位残疾的刘老师,学生的感情之弦瞬时把美丽的风筝和残疾的刘老师系在一起。

而后,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外貌以及他“笑谈腿残”的故事。

从中,学生初次感受到了刘老师的风趣、幽默以及他的乐观与豁达。

而从“刘老师艰难地为孩子们上课板书”的环节中,学生又进一步地认识了这位坚强不屈、尽心尽职的残疾老师。

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又很巧妙地出现了一段景色描写,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又是美丽的春天,这似乎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值得去细细品读和感悟其中深刻的内涵。

至于后文中描写刘老师做风筝、放风筝、追风筝的情景,更是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

至此,刘老师的乐观豁达、自强不息、与困难和挫折顽强抗争的精神一览无遗。

《风筝》课文教学反思2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

好的地方:导入的问题设计的比较巧妙,“你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玩过风筝吗?你们放风筝时心情怎样?你们放的风筝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做的?”这些问题正好与课文中的内容相关联,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注重让学生自渎自悟。

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学生大都能说出来课文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紧接着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情,还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找了出来。

注重课堂小练笔。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了解、欣赏风筝,感受各种各样的风筝色彩与形态的美,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风筝的美。

2、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孩子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初步了解放飞风筝的科学原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感情。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形式来制作和装饰风筝。

通过尝试和调整,将自制的风筝放飞到春天的大自然。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环保袋、广告纸、颜料、细竹篾、风筝线等2、知识储备:欣赏过古代和现代风筝,以及外国有代表性的风筝。

3、课件准备:风筝制作ppt、音乐《三月三》活动过程:1、回忆欣赏过的风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幼儿回答。

(2)教师介绍中国的四大风筝产地是:北京、天津、潍坊、南通。

(3)欣赏20__年潍坊国际风筝节的视频盛况。

教师小结:风筝有佷多种,它们造型不同,有人物的、动物的和几何图形的;材料不同,有木头做的、纸做的和布做的;图案漂亮,色彩亮丽。

有平面的风筝,也有立体的风筝。

2、欣赏风筝的制作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看PPT,了解风筝的一般步骤。

教师概括:设计和装饰风筝的图案——扎骨架——提线。

幼儿和家长自由选择,组成小组。

如水粉组、布艺组、彩纸组(2)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风筝的图案以及选用的材料。

(3)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制风筝,鼓励家长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教师指导:鼓励孩子在图案装饰时,可以尝试图案的对称,注意颜色的搭配。

(4)教师提示家长和孩子在制作中,注意安全。

(5)相互欣赏自制的风筝,鼓励孩子相互点评3、放飞风筝,体验成功的喜悦。

(1)家长和孩子一起将风筝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尝试放飞。

(2)能飞起来的家长交流经验。

(3)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高或者飞不起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1.材料太重。

《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四)以读代讲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

3.指导朗读少。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5篇)《风筝》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1、学习第2自然段。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教案是支撑老师上课的大纲,做一个好的教案才能让语文课上得更有条不紊。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设计范文一导入:播放歌曲《三月三》。

歌中飞舞的风筝,也把我们的思绪带向了那快乐美好童年时代。

刚刚告别童年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放风筝的感受),放风筝是快乐的。

但文中的我有没有感受到那份快乐呢?围绕风筝作者又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风筝》。

板书课题)一、字词常识积累: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封建大家庭。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和精神的麻木。

便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去唤起国人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通过写文章,办杂志,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1926年 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写了数百篇杂文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55岁。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检查预习: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丫杈cha 嫌恶: wu ;厌恶堕duo 憔悴qiao cui 惊惶:huáng ;惊慌瑟缩:sè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虐杀nue 残暴杀害3、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在听读或默读时,都要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读书学习方法,做批注。

象刚才有的同学记下了关于鲁迅一些知识,还有在每段前标上了序号,这都是做批注。

师可以检查一下。

好,还有的同学对一些你认为重要的、精彩的、新颖的、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了圈点勾画,或将自己对文句的理解、评价写在了行间或旁边的空白处,或结尾处。

《风筝》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风筝》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风筝》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风筝》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多种方法感知和理解精心、希望、憧憬、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等词语。

2.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做、放、找风筝的过程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意会法体会“憧憬”,想象法品读感悟动词的生动用法。

一、谜语导入,体会词语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出示谜语)谁来读一读。

生读谜语。

师:谁愿意猜一猜?(风筝)师: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出来是风筝的呢?(生汇报,师贴风筝图)2.师:词语的用处可真大呀!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语文的殿堂,感受词语的魅力。

(板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问问老师和同学。

2.读词语(1)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读。

一边读,一边想词语的意思。

(3)做游戏:猜词语。

3.同学们对词语理解得这么好,老师猜课文一定读得也很棒。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

我们得找几位同学来读呢?(8位)其他同学想:课文里主要讲了什么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细读探究,体悟情感(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第2段)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关于心情的句子画下来。

2.谁来说一说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出示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请大家看“精心”这个词,想一想“精心做着”是怎样做的?(认真、专心)(2)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也精心地设计着一样东西,或是精心地做着一件事情呢?(3)谁来有感情地读读“精心”所在的句子。

(4)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精心地写好这个词。

(师在黑板写)师:刚才我们精心地写好了这个词,文中的我们精心地制作了一个蝴蝶样的风筝,看到小伙伴们这么投入的做风筝,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也忍不住想做一只风筝,可以吗?屏幕:我(用心)地做一只(蜜蜂)样的风筝,希望它(飞得高高的,飞上蓝天,与小鸟欢唱,与白云嬉戏。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精彩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精彩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精彩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精彩5篇】【导语】下面是热心本店铺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的教案设计【精彩5篇】,欢迎参阅。

风筝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

风筝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

篇一:风筝教学设计和反思风筝教学设计诸高小学位美莲1、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齐读课题。

(2)生字还记得吗?我们开火车认读。

(3)看来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谁再来回顾上一节课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2、读中悟情,以情促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风筝做好了,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①同学们,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风筝的?②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来。

③谁来读一下这段话,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边听边用三角符号标描写人物动作的词。

④多么生动的词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的正确运用,把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抓住人物动作具体描写的方法我们要学习。

⑤风筝飞起来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⑥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那就让我们快乐、幸福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这些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①生读第四自然段的1、2句。

②师: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看来做风筝、放风筝的确是孩子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

就在孩子们享受着风筝越飞越高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意思,是哪个词?(倏地)你还可以换个什么词?(一下子、唰地)③②风筝一下子没了踪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快速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搭建构架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究,品悟真情(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句子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换词理解“精心”。

(2)借助工具书、联想法理解“憧憬”。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2: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

(2)什么也不像的风筝怎么被称做“幸福鸟”呢?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1、对比感悟动作描写(1)你是怎么放风筝的?(2)书上是怎么描写孩子们放风筝的?抓动词感悟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

2、体会快乐心情句子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情景想像“越飞越高”飞到了哪里?(2)角色互换体验。

快活地“喊叫”着什么?(3)朗读句子。

《风筝》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风筝》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风筝》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风筝》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风筝》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筝”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

2. 了解古代中国人民对风筝的制作、飞行及风筝的种类、形态等方面的知识。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风筝》体验到家庭中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风筝的种类和形态,并了解风筝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到家庭中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风筝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2)风筝的种类和形态。

(3)阅读莫言的《风筝》。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课堂讲解法。

(3)阅读故事法。

(4)观看风筝展示法。

四、学习评价和反馈:1. 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笔记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反馈:(1)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自主撰写学习笔记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进行点评。

(2)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布置相关的作业。

(3)个人成长: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人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长。

五、教学计划:第一课:《风筝》的文化传统教学内容:(1)风筝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及地位。

(2)风筝的种类和形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风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风筝的种类和形态,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第二课:风筝制作与飞行教学内容:(1)风筝的制作方法。

(2)风筝的飞行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第三课:风筝展示与比赛教学内容:(1)风筝展示的形式和内容。

(2)风筝比赛的规则和制度。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展示和比赛的形式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

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11篇)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篇1教学设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为进一步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或作评价。

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课文导入:(完成时间:2分钟)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__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画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完成时间:4分钟)3、质疑探究(完成时间:20分钟)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风筝》的背景、题材、情节、人物并解读其中的寓意。

2. 掌握小说《风筝》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积累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3. 熟练运用准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及思考:学生需要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2. 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先完成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风筝的认识以及对风筝的情感表示。

2. 导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标题和插图,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3. 听故事,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经历和关系。

4. 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的整个情节和结局。

学生需要逐段阅读,将语言表达和情节联系起来。

5. 词汇积累教学。

提炼文章中重要的文化知识与高频词汇,采用讲授、解释等形式进行词汇积累。

6. 讨论与思考。

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意义。

7. 口头表达训练。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进行复述,并评价故事中的道德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个别化指导。

四、教学效果评估:1. 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理解故事主旨和基本情节。

2. 考查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看学生是否会灵活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3. 考查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思辨力,检测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和寓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相关PPT:包括文本解析、语言重点突出、词语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2. 录音机:用于播放故事,并给学生提供听力材料。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_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_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风筝》教学目标:1.了解和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作品的主题;2.理解诗人通过风筝象征自由的意义;3.通过比喻手法了解风筝象征自由的意义;4.通过细读诗歌,感受包容、和谐、自由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人通过风筝象征自由的意义;2.通过比喻手法了解风筝象征自由的意义;3.通过细读诗歌,感受包容、和谐、自由的氛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风筝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诗人刘大白的介绍及《风筝》的诗歌材料;4.小黑板、白板、彩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回答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对风筝的认识:“你们小时候玩过风筝吗?你们认为风筝象征着什么?”Step 2 导入新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风筝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画面,并向学生讲解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然后,向学生介绍刘大白这位诗人的背景和他创作《风筝》这首诗的初衷。

Step 3 新课讲授1.通过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解读诗中的意境,感受风筝象征自由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以强化学生对风筝象征自由的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和互动,回答以下问题:c.诗人通过描述风筝的特点来表达什么情感和意义?Step 4 拓展阅读通过课件展示诗歌《风筝》的图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想象和创造力。

展示风筝的多样性和美丽,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形象意义。

学生可以从作品《风筝》中获得灵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风筝的诗歌。

Step 5 课堂练习提供细节解读练习,让学生表达对风筝象征自由的理解。

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此项练习。

Step 6 课堂总结通过小组展示作品,激发学生对风筝象征自由的理解,并总结课堂重点。

Step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风筝的读后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反思过程: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课件的展示,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

《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1《风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大意,能够描写作者的感受与情感;2. 挖掘文本细节,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体验;3. 掌握与风筝有关的词汇;4. 仿写“风筝”题材的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 文本情感体验的挖掘与表达。

2. “风筝”题材文章的仿写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脑、幻灯片、数据线和音响系统;2. 班级黑板、粉笔和白板笔;3. 《风筝》课文和相关的课堂活动。

四、教学步骤:1. 课前自主阅读课文。

2. 阅读课文。

(1)自由阅读法:让学生全文自由阅读,体会文章情感。

(2)语篇教学之词汇解析法:指导学生理解生字,构建正确的阅读理解;(3)创意阅读法:通过分配课文内容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 讲解课文。

(1)说故事法:口述文本,让学生听懂故事情节;(2)图示法:通过素材图片展示,使学生清晰地表现出文本中的情节与细节。

4. 教学互动。

在教学互动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词与短语的训练。

训练的时候,可以把生词板块出来,让学生一起读,教师可以从中利用学生的呈现出来的图片让他们想象文本中的内容并用词刻画出来;(2)小学生游戏: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能力,选择合适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3)仿写文章、图片、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再让他们继续完善作品。

五、教学方案:1. 教学前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形成初步的阅读理解和文本情感体验。

(2)语言能力拓展与提高:给学生布置预备课题,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背诵一些有关风筝的贴士和名言佳句,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2. 教学中期:(1)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讲解课文,通过讨论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兴趣。

(3)教学互动:在互动环节学生需要听教师讲解,并反馈到个人的阅读过程中。

(4)名师点评巩固学习:通过名师的点评,让学生完成对名师的产品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文档资料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文档资料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一、教学设计创意说明《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本文又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以便课上交流。

“网络资源促进中学生阅读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在本校已进行了半年,因此学生大多能从网上快捷地获取资料。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运用“复线并行”的结构组织教学,“说”、“读”、“演”、“解”,将多种能力的训练渗透其中。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改变以接受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

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同时,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课前准备:学生:⑴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划出难解词句,并制成的问题卡片。

⑵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制成卡片,准备交流。

教师:⑴制作多媒体课件。

⑵广泛搜集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本课设计为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电脑课件展示:儿歌MTV《三月三》(苏红演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有声有形,唤起美好回忆)2、学生用美的语言描绘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

4、电脑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

学生对照资料卡片,自由朗读,初步了解鲁迅。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2、复述故事,注意记叙的要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