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学案3 07版鲁人版必修2

合集下载

3.6 琵琶行 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 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一、学习目标1、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知识链接文题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三、方法指导诵读、赏析、探讨四、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思考1、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2、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二)文本研习朗读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和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诗人是如何表现出两人的悲惨命运的?(提示:手法)2、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3、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赏析最后一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三)课堂小结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3.6 琵琶行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面对夜半琵琶声,有多少人能真正听懂琵琶声背后的辛酸和沧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听懂弹奏者的一腔幽愁暗恨?与琵琶女素不相识的“江州司马”为什么会被琵琶女的弹奏感动?为什么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请同学再读课文填写表格。

2.填写完本表后,再读课文,思考文章描写音乐如此出神入化,还有什么原因?3.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形象?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3.白居易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

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阅读下文,体会和课文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3.6《琵琶行》学案3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琵琶行》学案3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琵琶行》学案【学习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学习过程】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2、简介写作背景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细节探讨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三、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四、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3.6 琵琶行 导学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 导学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二)【学习目标】:1、鉴赏音乐描写艺术。

2、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分析人物命运。

3、探究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鉴赏音乐描写艺术。

一、预习导航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1、正面侧面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观察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5、身体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6、点面结合7、白描工笔8、细节描写二、独立思考找出文中描写音乐的三次地方,填写下面表格。

三、合作探究1、声音无形,摹声最难,作者在描写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技巧时,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的?请结合诗文举例分析。

2、结合诗歌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从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3、音乐即是人生,琵琶女看似在弹奏音乐,实际是在倾诉人生,慨叹自身命运。

这也引起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

从哪句可以看出来?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世有何相同之处呢?四、成果展示五、自主欣赏古诗中的音乐描写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

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

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

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

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3.6 琵琶行教学案(07版鲁人必修二)【目标设置】1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2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六幺()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因为古义今义老大古义今义向前古义今义五、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理解感悟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 )段,内容(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 ) 段,内容( ) 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课内探究学案【目标设置】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一)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第二课时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2、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3.6 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07版鲁人必修二)【学习目标】1. 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

2. 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知识导学】《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基础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昔日同学三年,今天终得一聚,“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2.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4~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2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2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3.6 琵琶行教案第二课时(07版鲁人必修二)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1、复习音乐描写艺术2、引导学生探析人物命运,感受人物的情感,鉴赏人物美(二)过程设计1.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听过的琵琶曲,当然很少学生会熟悉,教师可以把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播放给学生听,并结合课文的乐曲部分一齐感受。

2.请学生根据乐曲节奏变化填图(多媒体展示),附在后文,也可让学生自己绘制出来。

3.请学生评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4.引导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品味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鉴赏诗歌意境。

首先,让学生含情颂读,在学生有了第一感觉时,让他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意境,因为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具体可感的,学生大多数可以找出这些句子,此时教师让他们将自己找出来的句子进行想象勾画,用更丰富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例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句叙写江边送客的句子,有位学生把它丰富为:“秋风瑟瑟,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无语凝噎,木然注视着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他们沉重的心绪如枫叶荻花飘转在寒风中一样”。

应该说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将有限的文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非常契合诗歌的意境。

显然学生在鉴赏诗人笔下景物的时候,已经调动了个人的情感(悲情),已经做到了意(情感)与境(画面、景物)的结合。

诗中写景的句子还很多,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可以让学生发掘美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空、绕、寒、悄无言,秋月白”等关键词,让学生联系叙事感触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

当然以我校学生的素质都能象前面那位同学描绘得如此有文采,是很少的,但至少他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景物相结合就相当不错了。

5.引导学生探析人物命运,感受人物的情感,鉴赏人物美(1)引导学生再创造琵琶女形象引导学生再创造的目的,不只是要学生具体地描摹她的美貌,还要求学生能依托文字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审美体验。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琵琶女形象的语句,加以揣摩,想象。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3.6 琵琶行教案第二课时(07版鲁人必修二)教学要点: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教学设想:《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3.对比欣赏: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②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蛴攀:登攀。

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⑤滂滂:流淌的样子。

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

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阅读提示]《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

3.6 琵琶行 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 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3.6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及“歌、行”的知识。

2.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3疏通小序,理解作用。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诵读文本,理清全文思路。

一、预习导航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二人并称为“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现存诗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将自己所作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即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其中讽喻诗成就最大,如著名的《卖炭翁》。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

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

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2、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3.6 琵琶行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1)

3.6 琵琶行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1)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字词掌握
文学常识掌握
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字词掌握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背诵全文
一、回顾预习
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
A、七言律诗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2.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6.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学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学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学案 07鲁人版必修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琵琶.(pá)B.贾.人(gǎ)遂.命酒(suì)C.恬.然(tián)转徙.(xī)D.悯.然(mǐn)迁谪.(zhé)【解析】“徙”应为“xǐ”【答案】C2.对下列诗名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为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万事东流水。

(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

(夸张)【解析】D.“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喻。

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

A中“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

B中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同上了船。

C中“丝、竹”为古代“八音”之二,代指音乐。

【答案】D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中“快”为“畅快”之意。

B.“歌以赠之”中“歌”为“作歌”之意。

C.“去来江口守空船”中“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如闻仙乐耳暂明”中“暂”,暂时。

【解析】“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

【答案】D4.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曲罢悯然沦落天涯枫叶荻花B.转徙江湖漂伦憔悴暮去朝来C.恬然自安千呼万唤沉吟放拔D.间关莺语宁绝不通轻拔慢捻【解析】B中“伦”→沦;C中“拔”→“拨”D中“宁”→“凝”【答案】A5.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千呼万唤始出来,。

(2)嘈嘈切切错杂弹,。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答案】(1)犹抱琵琶半遮面(2)大珠小珠落玉盘(3)别有幽愁暗恨生(4)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 第一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 第一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2 【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1.给下列难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3.翻译下面的句子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b.转徙于江湖间译文:c.使快弹数曲译文: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3. 用“/”标出下列诗句的诵读节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6琵琶行第一课时教案 07鲁人版必修2[教学目标]1.领悟诗人用诗歌表现琵琶弹奏的技巧。

2.掌握叠韵、叠词、拟声等修辞手法。

3.认识诗人是如何将音乐与感情相结合的。

4.理解艺术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诗人如何描写音乐的过程性。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精彩。

[媒体准备]多媒体教具;《琵琶行》朗诵录音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美读诗歌,琵琶串珠。

一.导入示例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第二年的秋天的一个夜晚,白居易到江边送友人。

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在这个夜晚,多情的诗人白居易心潮澎湃、有感而发,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千古佳作。

直到今天,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仍为我们所熟知。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琵琶行》。

播放配乐诗朗诵《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杜陵叟》、《上阳白发人》、《后宫词》、《卖炭翁》等。

三、检测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浔(xún)阳荻(dí)花管弦(xián)霓裳(ní cháng)嘈嘈(cáo cáo)冷涩(sè)迸(bèng)阑(lán)唧唧(jī jī)谪(zhé)湓(pén)四.美读诗歌1.初读,读节奏,读韵律。

结合课后练习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感受七言诗的节拍。

二二三或四三拍。

学生自主揣摩诗歌。

2.再读,品诗情,味诗心。

通读全诗,所有的声音都围绕着什么展开?琵琶。

3.6琵琶行教案1(鲁人版必修2).doc

3.6琵琶行教案1(鲁人版必修2).doc

3.6琵琶行教案(鲁人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

(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

【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

【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

教案概述《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

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

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文本内容主要是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和音乐描写上。

教学过程第2课时问题合作探究一、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

”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参考答案:找出这两句诗的所在段落,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鲁教版-语文-高一-必修《琵琶行》学案 (3)

鲁教版-语文-高一-必修《琵琶行》学案 (3)

人教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描写音乐的技巧。

3.体会诗歌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背诵全诗。

二、自主学习评价(2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5分)贾.人()荻.花()霓裳.()六幺.()铁骑.()裂帛.()蛤蟆..()红绡.()呕哑..()..()嘲哳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凡.六百一十六言凡:总共。

B.别.有幽愁暗恨生别:另外。

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

D.凄凄不似向.前声向:朝着。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①因为..续续弹..长句,歌以赠之②低眉信手③铁骑突出..刀枪鸣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嫁作商人妇..故⑥老大⑦去来....江口守空船⑧梦啼妆泪红阑干A. ①③⑦⑧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⑤⑥⑧4.下面对诗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的江水倒映着明月。

B.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宛转的鸟鸣声是黄莺从花下滑过时发出的,低低的哭泣声像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时发出的声音。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顶端镶着金花的银篦因为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的罗裙被泼翻的酒沾污弄脏。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天的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和秋季的月夜,常常拿出酒来,自酌自饮。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易自然。

C.《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写于元和十一年秋。

因为写了一系列针砭时政的讽谕诗引起了权贵们的忌恨,此前一年,白居易被寻隙贬为江州司马。

3.6琵琶行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二)

3.6琵琶行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二)

3.6 琵琶行教学设计(鲁人版必修二)一、导入白居易自幼聪慧,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

白居易的近3000篇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心声。

二、过程1.初识诗歌⑴学生散读全诗,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⑵学生齐读全诗,教师纠正字音。

2.内容把握⑴学生读诗前的小序,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概括琵琶女的身世;说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奠定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⑵学生自读诗歌,理清诗歌内容结构。

明确: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

第二段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

第三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最后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

⑶重点赏析诗歌对音乐的描写。

①学生齐读第二段。

②从“转轴拨弦三两”到“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内容是作者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过程和描写。

琵琶女的弹奏过程是怎样的?你听到了怎样的音乐?要学生进行概括,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③这些描写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大量拟声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⑷探究:琵琶女的琵琶曲和身世为什么让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①学生读课文第三段并概括琵琶女的命运。

歌伎生涯:年轻貌美;教坊第一;门庭若市;年年欢笑。

商妇生涯:年长色衰;委身商人;独守空船;梦中泪啼。

②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命运有何相似之处?补充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寻找两人的共同点。

被贬原因: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

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

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琵琶行学案3(07版鲁人必修二)
【学习重点】
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一、课前热身:
1、文学常识:
白居易,时期著名诗人,字,晚年号。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的倡导者,与并称“元白”。

从内容上看,《琵琶行》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另一代表作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

2、注音:
钿()头银篦( ) 水浆迸()湓浦()铮铮然()迁谪()
贾人()沾湿()恬然自安()转徙()荻花()捻()
霓裳()()六幺()呕哑嘲哳()()()()
幽咽()铁骑()红绡()渚()清名属教坊( ) ( )
间关( ) 虾蟆陵()敛容( ) 琵琶()()枫叶()
幽咽()裂帛()
3、古今异义:
明年秋(古:,今:)
因为长句(古:,今:)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今:)
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今:)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今:)
客去朝来颜色故(古:,今:)
老大嫁作商人归(古:,今:)
呕哑嘲哳难为听(古:,今:)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今:)
秋月春风等闲度(古:,今:)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今:)
4、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遂命酒(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商人重利轻别离( )
5、特殊句式:
使快弹数曲 ( )
感斯人言 ( )
送客湓浦口 ( )
血色罗裙翻酒污 (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
转徙于江湖间 (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
6、白居易诗歌诵读:
①《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初中)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②《观刈麦》(唐,白居易)(初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整体感知:
(一)分析人物命运:
1、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2、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叙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感情。

请根据叙事文章的特点概括每段内容,并说明白居易是怎样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联系在一起的?
(二)欣赏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文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有哪些?
2.演奏过程分为几个层次?
**曲调高低起伏变化
3.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2)叠词和联绵词:(找出并分析作用)
叠词:
联绵词:
(3)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找出并分析作用)(4)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找出并分析作用)
4.琵琶女奏出怎样的情绪变化?
三、延伸拓展:
(一)诗歌鉴赏
1、比较阅读白居易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与《琵琶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