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长江洪水题刻及相关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

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分析摘要: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415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551亿元。

在这次洪水中,降水量没有超过1954年,但水位却是比1954年高,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字:洪水水位围湖造田生态学定律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1998年我国长江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

这场洪水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起着绝大部分的作用,可人为因素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都高于1954年。

以下为相关的资料显示:1954年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两次特大洪水比较项目地名 1954年 1998年降水量(6月10日—8月24日长江流域平均/mm)674 577平均水位/m 沙市 44.67 45.22 螺山 33.17 34.95 九江 22.08 23.03 汉口 29.73 29.43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

而1954年的安全蓄洪量约为400立方米,1998年的蓄洪量为100亿立方米,这其中的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亿立方米。

这其中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着眼于人为因素,从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生态学三定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的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

(多效应原理)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相互联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勿干扰原理)根据以上的生态学三定律,我们不难看出长江的洪水与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的一系列的活动与这次长江特大洪水之间的联系。

我认为这次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因素表现在这几方面:盲目的滥采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减少,蓄洪能力下降;因开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影响长江流域山体的稳定,易引发山洪灾害;长江流域的水库水坝等分洪、防洪措施仍不够完善与全面,并且存在人为的豆腐渣工程;、改变着自然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气候的异常、自然灾害的频繁。

王柏心《导江三议》与荆江治理

王柏心《导江三议》与荆江治理

王柏心《导江三议》与荆江治理作者:黄发晖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6年第05期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历史长河中是极为普通的一年。

然而,这一年却成为荆江水系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

这年盛夏,长江水位与前几年几乎一样,没有大的涨跌。

然而,就在这种表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掩盖下,荆江河段南岸石首境内的马林工江段暗流涌动,堤防终因基础不牢而溃决,于藕池镇冲开一个穴口,当时政府因“民力拮据”,未能及时堵塞。

此后,荆江几乎年年大水,溃口也就一直未堵。

到清咸丰十年(1860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在原溃口处冲成一条河道,形成了如今的藕池河。

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江再次发生特大洪水,在荆江南岸藕池河上游约150公里的黄家埠堤溃口,事后屡堵屡溃,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形成了松滋口及松滋河。

连同荆江南岸原有的太平口(虎渡河口,又称虎渡口)和调弦口,荆江形成四口向南分流入洞庭湖的局面。

这是明清以来荆江河道的一大变局,荆江乃至洞庭湖地区地貌环境、江(长江)湖(洞庭湖)关系因此而发生重大演变。

有水利学者认为,这是受监利人王柏心所撰《导江三议》的影响所致。

一本书能使一个地区产生如此深刻的变化,就让我们来了解其人、其书、其事。

王柏心其人王柏心(1799—1873年),字子寿,号螺州,湖北监利螺山(现划归洪湖市管辖)人,进士出身,晚清著名学者,治河理论家。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后无心仕途,任职仅一年就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由,辞官还乡。

辞官后的王柏心做了三件有影响的事。

其一是主持荆南书院,一边讲学,一边著书立说。

荆南书院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由荆州知府邱天英在江陵创建的,在当时声名显赫、闻名遐迩。

王柏心主持荆南书院二十余载,大江南北赴院受业求教者络绎不绝。

在著作方面,王柏心也硕果累累,著有《导江三议》《百柱棠集》《螺州文集》以及《子寿诗抄》《百柱堂诗抄》等近百卷。

三峡大坝防洪功能

三峡大坝防洪功能

三峡大坝防洪功能早在1918年,孙中山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提出了修建三峡大坝的构想。

20世纪50年代,三峡工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

三峡大坝工程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长江洪水过于频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从唐朝到清朝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发生了223次洪水。

其中,唐朝有16次水灾,平均18年一次;宋元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4.2年一次。

在现代,洪水增加了。

1860年(清咸丰十年)、1870年(清同治九年), 长江上中游发生了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洪涝淹没地区积水时间长,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才完全恢复。

由于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和水陆交通运输在全国的重要地位,1954年大水不仅造成当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也是国家一直想建三峡大坝的原因。

当年修建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荆江大堤垮塌。

荆江大堤位于武汉上游,枝城下游。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决定,都可能危及80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为混凝土重力坝,重力坝具有以下的优点:(1)结构作用明确,设计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重力坝沿坝轴线用横缝分成若干坝段,各坝段独立工作,结构作用明确,稳定和应力计算都比较简单。

重力坝剖面尺寸大,坝内应力低,而筑坝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因而抵御洪水漫顶、渗流、地震和战争破环的能力都比较强。

据统计,在各种坝型中重力坝的失事率是较低的。

(2)对地形地质适应性强。

任何形状的山谷都适合建造重力坝。

由于大坝对建基面的压应力不大,地质要求比拱坝低,甚至可以在土基上修建高度较小的重力坝。

(3)枢纽的泄洪问题容易解决。

重力坝可以做成溢流,也可以在坝体的不同高度设置排水孔。

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溢洪道或排水隧洞,枢纽布置紧凑。

(4)便于施工导流。

最新版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年标准

最新版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年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l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本标准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469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T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1994,eqv ISO 8601:1988)ISO4 信息与文献出版物题名和标题缩写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文后参考文献bibliographic references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3.2 主要责任者primary responsibility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编者、学位论文撰写者、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报告撰写者、标准提出者、析出文献的作者等。

3.3 专著monographs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论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3.4 连续出版物serials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

它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

3.5 析出文献contribution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

3.6 电子文献electronic documents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和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水文学课设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水文学课设
支流洪水为一小流域汇流形成,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已知小流域面积为 209km2,流域长度为 37km,流域河道比降为 0.0047,但由该地区《水文手册》 查得暴雨资料:24 小时暴雨均值为 90mm,暴雨参数为 n1 0.5, n2 0.7 ,降雨 损失为1.5mm/ h , Cv =0.46, Cs =3.5 Cv ,汇流参数为 1.24。
������������
=
������������ ������̅
计算可得������������1% = ������1%���̅̅������̅̅��� = 4.09 ∗ 5450 = 22290.5m3/s
二.干流部分设计洪水推求
计算百年一遇设计暴雨量

由于已知 ���̅���̅2̅4̅ 、������������以及������������,故采用 P-Ⅲ频率线 型,查附录 B 内插得 ������������ = ������%1 =2.564,则同频率的 24h 设计暴雨为
1970
1971
197 2
197 3
197 4
197 5
197 6
流量 (m3/s

3540
7340
443 0
592 0
510 0
272 0
357 0
调查 洪水
年份 1904 1921
流量 (m3/s

1510 2060 00
二、设计总任务
1)推求桥址设计洪水流量 (52 分) 2)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8)。 三、具体要求:设计计算书中必须明确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得分点 1) 推求干流部分设计洪水时采用统一样本法,并说明各计算步骤的原理; 2)讨论特大洪水出现年与调查年对特大洪水重现期的影响; 3)根据 1900 年调查资料,计算该次洪水流量; 4)正确处理总体样本关系; 5)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及其原理说明; 6)桥址断面设计洪水流量推算; 7)按均匀流假设,求桥址断面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和水深。 8)适线法至少试 3 条理论曲线 9)完整明确的设计计算书(含计算原理、计算过程、必要图、表)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习题集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习题集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复习思考题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b___)A.长B.短C.一样长D.不能肯定2.设计洪水是指(_a___)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C.任一频率的洪水D.历史最大洪水3.设计洪水三个要素是(__d__)A. 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B.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C. 设计洪峰流量、1天洪量、三天洪量D. 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4. 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比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__a__)。

A.高B.低C.一样D.不能肯定5. 选择水库防洪标准是依据(__c__)。

A.集水面积的大小B.大坝的高度C.国家规范6.确定特大洪水重现期实例。

经长江重庆~宜昌河段洪水调查,同治九年(1870年)川江发生特大洪水,沿江调查到石刻91处(如图9.3.4),推算得宜昌洪峰流量Q m=110000 m3/s。

如此洪水为1870年以来为最大,则N=1992-1870+1=123 (年),这么大的洪水平均123年就发生一次,可能性不大。

又经调查, 忠县东云乡长江岸石壁有两处宋代石刻,记述"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六月二十六日水泛涨。

"这是长江干流上发现最早的洪水题刻。

据洪痕实测,忠县洪峰水位为155.6米。

又据历史洪水调查,宜昌站洪峰水位为58.06米,推算流量为92800 m3/s,3天洪量为232.7亿m3。

宋绍兴23年即1153年,该次洪水,也小于1870年洪水,可以肯定自1153 年以来1870年洪水为最大,故1870年洪水的重现期为:N=1992-1153+1=840 (年)1.为什么要考虑特大洪水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样本系列不长,系列愈短,抽样误差愈大, 若用于推求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稀遇洪水,根据就很不足。

如果能调查到N年(N>>n)中的特大洪水,就相当于把n年资料展延到了N 年,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成果更加合理、准确。

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规范

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规范

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规范一、要求:(一)不能公开的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尽量引用近年发表的处于前沿研究、水平较高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的文献,剔除那些发表时间较久、水平偏低、与文章内容联系欠密切的文献。

(二)文献的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若多于3名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各姓名间加“,”间隔;个人著者,其姓全部著录,而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如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则用全名。

若是英文的,则全用大写字母,名字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

二字姓名时之间不用空格。

出版项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姓名、州名、国名等以及作为限定语的机关团体名称可按国际公认的方法缩写。

(三)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原有的形式,但卷期号、页号、出版年、版次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外文书的版次用序数词的缩写形式表示(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

(四)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祥”,外文文献著录“S.l.”;无出版社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社不祥”,外文文献著录“s.n.”,并置于方括号内。

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地,可以省略。

示例:[出版地不详]:三户图书刊行社,1990[S.l.]: MacMillan, 1975(五)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加[]标于右上角,序号以在文中出现先后为序;⒈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李刚[8,15]提出……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格式的研究[255-256]⒉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

示例:“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1194,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二、标志代码:1.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N ;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 ;专利P;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2.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磁带(magnetic tape )MT ;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三、常用著录格式:正体:必备项目;斜体:任选项目;小号字体:根据实际情况,若有,则注明(一)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示例:1.普通图书[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2]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4]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6]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65(清同治四年).[7] 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 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 [M].London: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1990.[8] O’BRIEN J A.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 7th ed. Burr Ridge, Ⅲ:Irwin, 1994.[9] 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s [M]. 3rd ed. [S.l.]: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2001.2.论文集、会议录[1]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3]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1961[C].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4] GANZHA V G, MAYR E W, VOROZHTSOV 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ng: CASC2000: proceedingsof the Third Workshop on Computer Algebra in Scientific Computiong, Samarkand, October 5-9,2000[C].Berlin: Springer, c2000.3.科技报告[1]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91-[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Group[R]. Geneva: WHO,1970.4.学位论文[1]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3]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65.5.专利文献[1]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2[P].1993-04-14.6.标准[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二)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GB/T 7714 -2005[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示例:[1]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2] 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3]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4] 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M]//SODEMAN W A,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745-772.[5]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6] CRAIG BECKER, JOAQUIN SALAS, KENTARO TOKUSEI, et al. Reliable navigation using landmarks [C]//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Nagoya , Japan:the IEEE Inc , 1995:401-406.[7] 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2659—1986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8]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CH5-工程水文学河道工程设计水位及流量推求

CH5-工程水文学河道工程设计水位及流量推求

与设计洪水 有关的概念
1.洪水过程特征要素
洪峰流量 洪水过程总量
洪水历时
设计洪峰流量 Qm(m3/s):为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最大流 量。 设计洪水总量 W(m3):为设计洪水的径流总量,从起涨 点A上涨,到达峰顶B后流量逐渐减小,到达C点退水结
束,流量过程线ABC下的面积就是洪水总量 W。
设计洪水过程线:洪水从A到B点的时距t1为涨水历时,从 B 到 C 点 的 时 距 t2 为 退 水 历 时 , 一 般 情 况 下 , t2>t1 。 T=t1+t2,称为洪水历时。
如此洪水为1870年以来为最大,则N=1992-1870+1=123 (年)。这么大的洪水平均123年就发生一次,可能性不大。
Qm=110000m3/s
1870
N
n
1992
又经调查,在四川忠县长江北岸2km处的选溪山洞中 调查到宋绍兴23年(南宋赵构年号)即1153年一次大洪 水。 该洪水小于1870年洪水,通过调查还可以肯定自 1153年以来1870年洪水为最大,则1870年洪水的重现 期为 N=1992-1153+1=840(年)。
由此可见加入特大洪水有助于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设计洪水的可靠 性。但应注意的是,年代越久,由于河流演变等原因,推算的洪峰流量 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必须尽可能的从多方面考察、论证。
4.2 考虑特大洪水时经验频率的估算
加入特大洪水后,资料系列的特征: (1)连序系列和不连序系列: 如何处理不 连续系列?
①从发生年代至今为最大 N=设计年份 - 调查期发生年份 + 1 ②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大 N=设计年份 - 文献考证期最远年份 + 1
[例]1992年长江重庆~宜昌河段洪水调查 同治九年(1870年)川江发生特大洪水,沿江调查到石刻 91处,推算得宜昌洪峰流量Qm=110000m3/s。

长江流域的几次大洪水

长江流域的几次大洪水

长江流域的几次大洪水2010-07-28 11:13:05 来源:中国天气网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

但是长江水患一直是影响长江流域发展的一大危害。

古往今来,长江流域发生过多次大洪水,情况如下: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于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

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每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

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m,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每秒。

1931年的长江大洪水,使九省通衢的大武汉成为泽国。

(资料图片)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

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

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每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每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m,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每秒。

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m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

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m,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每秒。

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年。

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

人类历史较严重的自然灾难之长江洪水

人类历史较严重的自然灾难之长江洪水

2.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 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 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 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 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 灾情最重的一年。
3.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 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
引发此次特大洪水原因之一:气候影响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 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气候异 常的主要因素是: ——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 异常升高现象)。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 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 简称副高)异常。 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促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 繁南下影响我国,这是长江流域持续多雨的冷空气条件。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 - 损失报告

此次洪灾农作物受灾1080.7公 顷,成灾728.1万公顷,绝收 251.5万公顷;受灾10169.2万 人,成灾7094.7万人,死亡人 口2140人,伤病人口1522436 人,紧急转移1044.7万人;倒 塌房屋350万间,损坏房屋732. 万间,死亡大牲畜175.7万头; 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
人类历史较严重的自然灾难之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
制作人: 14汽车大类4班 14汽车大类4班
朱沛强 杨洁茹
近代历史上长江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 游于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
灾害中采取的措施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查险及溃口截流、管涌堵漏抢险战斗。 危急关头急调参加过三峡工程截流的专家,采用葛洲坝大江截 流技术,成功地排除了险情。 6.科学监控灾区疫情,防病防疫工作 卓有成效。卫生部等十几个有关部 门组织医务科技人员,科学监控灾 区疫情,研究制定各种疫病防治手 段。先后向灾区派出22728支医疗 防疫队,为灾区和抗洪队伍进行医 疗服务达681万多人次,加上各地 药品和人力物力的支援,灾区没有 出现大的疫情。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

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复盘研究工作大纲2020年7月目录1 研究任务 (1)1.1 洪水样本选择 (1)1.2 研究任务 (1)1.3 依据文件 (2)2 主要工作内容 (2)2.1 基本资料收集分析 (2)2.2 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 (6)2.3 薄弱环节和重大防洪风险分析 (6)2.4 应对策略分析 (7)2.5 提高大洪水应对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8)3 主要成果 (8)4 经费预算 (8)附录:《长江流域大洪水复盘研究报告》编写目录 (10)前言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城镇化率高、人口密度大,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同时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威胁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中下游平原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长江中下游基本已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以及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但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与河湖蓄泄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遇1954年、1870年洪水仍需启用蓄滞洪区分洪,加之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应急抢险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现状防洪体系仍有诸多安全风险。

为确保“防控有力、抢险有序、救灾有效”,有必要进行历史大洪水复盘,分析评估当前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对策措施和建议。

该工作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 研究任务1.1 洪水样本选择长江流域历史大洪水,选1954年、1870年洪水为分析样本。

1.2 研究任务1、收集基础资料。

收集整理1870年、1954年、1981年、1998年历史大洪水资料,以及长江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基本资料。

晚清湖北洪涝灾害及成因探析

晚清湖北洪涝灾害及成因探析

晚清湖北洪涝灾害及成因探析作者:施学敏况兰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3期一、晚清湖北省洪涝灾害的状况湖北省素称泽国,长江东西横贯,北受汉水,南纳洞庭。

作为主要粮棉集中产区的江汉平原,水高田低,极易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

“环水而居者,半以水边地亩为生涯,全赖堤塍,以资保护。

”防洪治水一向是江汉平原经济开发的重要内容。

但时至晚清,由于乾道年间江汉湖区堤垸的盲目扩张,河湖水道、水面屡受压迫,蓄泄关系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

湖渚渐平,枝河渐湮,穴口故道皆为废舍畎田,水患因而日趋频繁,而且明显地显示出后期甚于前期,无论从记载的年数还是被灾的范围看,道成同光宣各朝都比此前各朝为多,而且损失也更为巨大。

仅光绪八年(1882)潜江林家埠一次溃口,就造成“洪涛浩淼,全邑被淹”的后果。

光绪九年潜江再遭水灾,乡民俱枵腹耕耘。

而胥吏狐假虎威,尚复严追粮米,敲骨吸髓,略不从宽。

“凡过此者,但见饿莩载途,疮痍满目,啼饥诉苦,比户皆然。

”由于晚清湖北省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之多,以至于按照具体年份实在是不能一一枚举,因此以下仅以1870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为例:1870年大洪水,居宜昌河段历史洪水第一位。

此次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嘉陵江连日强大暴雨,推算北碚站洪峰流量57300立方米/秒,约相当于宜昌站洪峰流量的55%,宜昌洪峰流量传播到宜都与清江洪水遭遇,枝城洪峰流量约达110000立方米/秒,超过现在荆州安全泄量1倍。

洪水首先漫溃上百里洲堤,全洲被淹没,灾民数万计;继而松滋大口江堤冲溃。

大量洪水南分泄形成松滋河。

松滋县、公安县的平原圩垸区,都遭水灾,洪水沿荆江直下并南泄洞庭,荆州万城堤幸免于难,洪水经洞庭湖调蓄后,在城陵矶与荆州来洪汇合,使监利以下北岸邹码头等处溃决,荆北一片汪洋。

汉口水位27.36米,最大流量65200立方米/秒。

据资料记载,当年洪水灾害异常严重。

《荆州府志》载:同治九年,公安枝江大水异常,……公安阱湖堤决两处,水漫城垣数尺,衙署庙宇民房倒塌殆尽,数百年未有之奇灾也。

特别报道长江洪水记忆(二)

特别报道长江洪水记忆(二)

特别报道长江洪水记忆(二)搜索1870年的洪水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年)洪水是长江上的一次特大洪水。

自古史记载的8次历史大洪水、实测到的20世纪5次大洪水中,以1870年的洪水最大,实属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

因此,了解这次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于综合治理长江洪患,修建三峡工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清同治九年洪水受灾图片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专家学者对1870年大洪水作过专题研究。

先后调查河段百余处,洪痕点据50余个,指认痕迹200多处, 石刻题记90 余处。

查核汉口海关该年实测水位记录,以及大量的省、府、县方志、故宫档案、水利史籍等历史文献。

此外, 还收集了1870年欧亚地区的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作为印证。

1988年,三峡工程论证水文专家组认为:对1870年洪水的调查, 无论从调查点据数量、洪痕的可信程度,文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或者是考证深度,同其他工程相比都是少见的。

宜昌洪峰105000立方米每秒及其双峰型的洪水过程是合理的、可用的。

雨情方面,1870年7月长江上游特大暴雨发生之前,中下游地区连续降雨。

6月,江西鄱阳大雨,湖南沅江上游及资江大雨;湖北汉江暴雨成灾,从而抬高了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水位。

7月中下旬,暴雨进入长江上游地区。

7月13日至19日,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区间发生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

7月17日至19日,暴雨缓慢移到汉江,又东移至宜昌至汉口区间和洞庭湖地区,使长江上游的洪水出峡后与中游洪水及汉江洪水恶劣遭遇。

这次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历时长。

整个暴雨过程约为7天,经模拟分析,7天暴雨量200毫米以上的笼罩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文献中有'猛雨'、'雨如悬绳'、'狂风雷雨,连日不息'等形象性记载,是对暴雨强度特大的真实写照。

水情方面,1870年6月夏汛期间,长江中游连续降雨,江、湖、洼地底水已丰厚。

从石刻题记看长江上游的历史洪水——水文考古专题之二

从石刻题记看长江上游的历史洪水——水文考古专题之二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水文考古研究组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76-88页
主题词: 长江上游;特大洪水;历史洪水;十三年;石刻题记;水文考古;同治;长江干流;长江流域;
大水
摘要: <正> (一) 利用量刻研究历史洪水的意义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水量极为丰富,灌溉着亿万亩农田。

长江干、支流可通航里程达数万公里。

长江流域上游地势高峻,向下逐渐平缓,干流总落差达五千余米,干、支流蕴藏着数亿瓩的电力。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只有在解放以后劳动人民当家作。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发生规律的探索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发生规律的探索

长江上游历史洪水发生规律的探索
胡人朝
【期刊名称】《农业考古》
【年(卷),期】1989()2
【摘要】长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条大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居世界上第三位,全长六千三百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对长江上游洪水题刻、碑记的研究,更好为历史上洪水找到比较准确的数据,探索长江上游千年洪水发生情况,找出历史洪水的规律,为祖国“四化”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是一项有着极为深远意义的工作。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采取了种种“防洪抗洪”措施,基本上结束了自古以来洪水危害的悲惨境遇,同时还组织了专门人才。

【总页数】7页(P255-261)
【关键词】长江上游;历史洪水;洪水危害;发生规律;十三年;水文题刻;碑记;历史文献记载;大水;特大洪水
【作者】胡人朝
【作者单位】重庆市博物馆历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洪水与汉江洪水遭遇规律研究 [J], 戴明龙;叶莉莉;刘圆圆
2.从长江上游近500年历史气候看1860、1870年大洪水气候变化背景 [J], 陈家其;施雅风;张强;张增信
3.长江上游历史洪水题刻、碑记考察 [J], 胡人朝
4.从考古材料看长江上游历史上发生的特大洪水 [J], 王家德
5.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规律研究 [J], 戴明龙;沈燕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滋河的前世今生

松滋河的前世今生

松滋河的前世今生148年前,长江松滋江岸电闪雷鸣,大雨如泄。

那炸雷惊心,闪电覆盖天际,滔滔洪流,浪卷堤岸,仿佛世界的尽头。

刹那间,咆哮的洪水撕开松滋与百里洲夹峙的长江南岸大堤,以雷霆万钧之势汹涌而出。

如山崩地裂,如倒海翻江,那洪流响若惊雷,声震百里,几丈多高的洪峰一路嘶鸣着吞噬村庄,吞噬良田,昔日人欢马叫的家园瞬间被夷为平地,大地顷刻之间一片汪洋。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描述,而是真实的历史场景。

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宜昌江段洪峰流量达到至今为止有史可考的最大流量10.5万立方米每秒,加之当时长江中游包括江汉平原在内的大片地区普降大雨,“洪水泛涨,江堤、垸堤溃漫殆尽”,松滋庞家湾(今新江口)、黄家铺(今沙道观)堤溃。

那浩劫又是如何的景象?民国《松滋县志》载:洪水过后,百里之遥,几无人烟,灾民36万。

洪水渐渐退去后,原野间留下两道深切的河谷,一百多年来静静地流淌,滋养着两岸人民。

这便是“长江荆南四河之首”松滋河(东、西两支)的由来。

而滔滔的万里长江,就是她的源头。

自然的意外滋养一座城900多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在松滋写下这样的诗句:“西游六千里,此地最凄凉。

骚客久埋骨,巴歌犹断肠。

风声憾云梦,雪意接潇湘。

万古茫茫恨,悠然付一觞。

”似乎就是这场大洪灾的预言和灾后真实的写照。

俱往矣!距1870年那场洪灾148年后,当年溃堤的松滋口,但见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草木醉两岸的景象。

昔日江湖连通的洪水走廊,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土,松滋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松滋市以及松滋河下游的公安县成为荆州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此地最凄凉”的景象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

松滋口对岸的一片绿洲,那就是仅次于崇明岛的长江第二大岛百里洲,隶属枝江市。

1870年以前,长江在百里洲头分成两支环岛而过,然后又在洲尾汇流。

但当时的主航道在长江南岸,也就是松滋一侧。

1870年溃堤后,南岸河道淤积,断流,江水不断冲刷北岸,主航道就偏移到了左岸,大部分江水由此浩荡东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 长江 流 域洪 水 的具 体 情况 和现 在 我 们 应对 、治 理 长江 流 域 洪水 的有 一 定 的 积极 意 义 。关 于这 次洪 水 的记 载 主 要 集 中在 各地 的县 志、 碑 刻 当中 。 因此 本文 拟 从 同治 九年 的 洪水 题刻 入 手 ,来 了解这 场 洪水 的 具 体情 况和 分 布 范 围。 清 同 治九 年 ( 公元 1 8 7 0 )年 ,长 江 上 游发 生 特大 洪 水 ,长江 水 位到 达 历 史 最 高 水 位 , 这 次 洪 水 持 续 时 间 长 ,波 及 范 围广 ,危 害 巨大 ,对于 当 地 的居 民生活 带来 严重 的影 响 。 ( 一 )持 续 时 间与洪 水水 位 关 于 这 场 洪 水 持 续 时 间 记 载 较 为 详 细 的有 江 北 沙 湾 河 街 石 刻 记 载 : “ 同治九 年 , 决午 岁 , 大( 水) 淹此 , 六 月 十 三 日起 , 六月 二十退。 ” 巴 县 何 家 湾 石刻 亦载 :“ 同治 九年 , 庚午 , 闰 十月 , 六月十七 日 , 木 润 水 到 此 。小 河 浪 至母 猪 岩 , 上 浪 大 口塘 ,二 十 一 日退 。 ”综 上 可 知 , 这 次 大 水 持 续 时 间是 同治九 年 ( 公元 1 8 7 0 年 )六月 十三 日到六月 二十 一 日。 奉 节碑 林 中 “ 大 隋 仪 同 三 司 龙 山公 墓 志 ”碑 左 侧 补 刻 的 碑 文 记 载 : “ 同治 九 年 六 月 十 六 日大 水为 灾 ,高 于 城 五 丈 余 , 此 碑 被 淹 , 中 州 吕 辉 来 全奉 节 令 ,重拭 装 典 吏何 鼎 元 同观 记” 。现 存 这 些 文 字 是 洪 水 后 补 刻 碑 上 ,说 明 了这 次 洪 水 的高 度是 “ 高 于
前嘉庆壬戌乙亥道光壬寅大水事不常见而水势亦相伯仲从未有如同治庚午岁者是年六月大水入城深四丈余城不没者仅北郭一隅登高四望竟成泽国各街房屋倾几半城垣倒塌数处压毙者数十人
文 史 在 线
同治九年长江洪水题刻及相关 问题研 究
王帆 楚宜 长江师 范学院
摘 要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人 口众多,是 我国经济最发达地 区之一,但是长江水患一直是影响长 江流域发展的一大危害。在历史上长江多次爆发特大洪水 。而清同治九年 ( 公元 1 8 7 0年)爆发 的洪水是其中破坏最严 重 ,记 载 最清 晰 的长 江流 域 大洪水 之 一 。此 次洪 水是 以上游 干 流来水 为 主 的特 大洪 水 ,上游 在 重庆 至宜 昌河 段 出现 了 数百 年来 最 高洪水 位 。历 史 学 习的作 用之 一便是 以史为 鉴 , 因此本 文将 通过 研 究 同治九 年 洪水 的题 刻 ,进 一步 了 解关
城五丈” 。又 据涪 陵 龙 兴场 下桥 石 刻 : “ 水 涨 长江 贯 小溪 , 戊 申 曾涨与 滩 齐 。 迄今八十 单三载 。 涨 过 旧痕 十尺 梯 . 观 涨 人 题 。庚 午年 , 六月二十 日 , 水 涨至此。 ” 说 明 了这 次 洪 水 的 高 度 是 “ 过 旧痕十 尺 梯 ” 。这 也 说 明这 次洪 水 超 过 以前洪水 水位 记录很 高 。
于 同治九年 洪水 的一 些重 要信 息 ,从 而为今 后长 江洪 水预 防和 治理提 供 一个 参 考。 关键 词 :同治九 年 ;洪水 ;题 刻 清 同治 九 年 ( 公元 1 8 7 0 年) ,在 长 江 流 域 ,特 别 是在 嘉 陵 江 流域 , 爆 发 了特 大 洪 水 。这是 长 江流 域 有 史 以 来 最 大 的一 次洪 水 。这 场 洪水 主要 是 特 大 暴雨 所 引发 的 , 由于 大 巴 山及 其 附 近 地 区、嘉 陵江 中 下游 、渠 江 、三 峡 地 区 均 普 降暴 雨 , 而汉 江 流 域 、洞 庭 湖 区 、都 阳湖 区 也连 续 下 雨 ,导致 长 江 水面 暴 涨 ,从 而引 发 了这 次特 大 洪 水 。川 、鄂 、湘 、赣 、皖 省 的许 多 县 份都遭 水淹 , 灾 情极 其严重 。 这 次 特大 洪 水爆 发 的研 究,对 于
( 二)同治九年洪水的灾情
同治 九年 的长 江持 续 时 间长 、洪 水水位 高,因此它给 当地 居民带来的危 害也是很大 的。据 《 合川县志 》记 载: 前 嘉 庆 、壬 戌 、 乙亥 、道 光 、壬 寅 大 水 , 事 不 常 见 , 而 水 势 亦 相 伯 仲 ,从 未 有如 同治庚 午 岁 者, 是年 六 月 大 水 入 城 , 深 四丈 ,余 城 不 没 者 , 仅 北 郭 一 隅 ,登 高 四望 , 竟 成 泽 国 , 各 街 房 屋 , 倾 圮 几 半 ,城 垣 倒 塌 数 处 ,压 毙 者数 十 人 ……二 百余 年来 从 未有 之奇 灾也 。 又据 《 合 川 县 志 》记 载 , 清 人 陈 在 宽 目睹这场 大洪 水后 写到 : 道 光 庚子 年 ,水 没 上 半城 ,至 州 署 大 堂止 。州 署 背 山踞 地甚 高 ,涨 至 此 阁,城 街巷所 余无 几。 ……迟 半月 , 水 始 落 , 街 道 欹 侧 ,房 庐倾 塌 大 半 , 未 倾 者, 污淖 充 塞 ,腥腐 逼 人 …… 历 两 月之 久 ,满 城精 华 一 洗成 空 ,十 余 年 来 未复 元气 。…… 纵横 数 十 里不 见 村墟 。 田土 数千亩 拥成 沙堆不辨 轮 郭。 这 只 是 记 载 合 川 一 个 县 城 的 状 况 ,但 足 以以小 见大 ,说 明这 次长 江 洪 水对 于 当地 居 民 的人 身财 产 的危 害 是 非常 巨大 的 。 ( 三 )洪 水 的范 围 1 8 7 0年 7月特 大洪 水 , 不 仅 使 上 游 地 区沿 江城 镇 受 灾 ,还使 中 游广 大 平原地 区的江堤决 口 , 洪水横溢 , 沿 江 城 镇 多被 淹 没 , 人 民生 命财 产 遭 受 极 大 地 损 失 。遭 灾 范 围 之大 。 灾 情 之 重, 为 数 百年 所 罕 见 。主 要 受 灾 地 区 为重 庆 、湖北 等省 。 重 庆 :据 江北 洛 破平 桥 观音 阁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