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知识点2 测量周长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 周长 。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合作探究
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合作要求: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议一议:
怎样量树叶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小兔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小兔图形的周长。 汽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汽车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共30张PPT)
号学习单
量一量
﹙﹚
﹙﹚
﹙﹚
测量要求:
﹙﹚
1.比一比看谁量的又快又准确。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把测量的结果写在图形相应的位置。 (结果取整厘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周长PPT教学课件
80 厘 米
50厘米
(1)50×4=200(厘米)
答:剪下的正方形周长是200厘米
(2)80-50=30(厘米) (30+50)×2=160(厘米) 答: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是160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
尺量法
绳测法
复习巩固
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各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条边都相等
例1 用9厘米和6厘米的小棒各两根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9cm 6cm
学习要求: 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C 7m
7×4=28(m)
熊大走的草坪长是28m,宽20m,你能算出熊大走了多远吗?
我沿着长方形 草坪走了一圈。
(28+20)×2=96(m) 答:熊大走了96m。
熊二走的水池的边长是24m,你能算出熊二走了多远吗?
我沿着正方 形的水池走
了一圈。
24×4=96(m) 答:熊二走了96m。
教室里黑板的宽是12dm,长比宽多28dm,黑板的周长是多少dm?
边长 65 米
(2)65×4=260(米)
边长×4=正方形周长
边长 65 米
(1)65+65+65+65=260(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 (2)65×4=260(米) 边长×4=正方形周长
要求出正方形的周 长必须知道什么?
大家来总结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我想给镜子做个镜 框美美容。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认识周长》 (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内涵,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概念图,各种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长概念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特点,进而引出周长的定义。
3. 案例分析: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周长,总结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2. 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和圆规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对于学具的准备和课堂组织,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周长的概念。
2.掌握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
2.提供实物,使学生感性认识直线段与周长的关系。
3.教授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4.让学生练习计算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教授计算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认识周长的概念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周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形图形,如圆形或矩形,并围绕图形画上几条等长的线段。
2.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理解的周长概念,引导他们理解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3.让学生回答这个概念和数学中其他概念的关系,如长度、面积等。
二、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1.准备物品:可以是纸片、笔筒等物品。
2.教师演示用尺或卷尺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测量多个物品的周长,注意记录测量结果。
三、计算物体的周长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物品周长的测量结果,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2.让学生利用计算周长的公式计算测量过的物品周长。
3.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物品的周长。
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周长概念。
2.正确测量物品周长的方法。
3.能够计算物品周长。
4.活跃参与教学活动。
展示与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和卷尺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周长的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周长对物品进行测量,例如:衣服尺码、腰围、手腕等,因此这些知识点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互动讨论问题,通过分享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 2教案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交流,初步认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
学具:每人准备一支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什么是周长?请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七中的1,2,3,4题。
1.第1题(1)理解题意。
(2)让学生用彩色笔画一画,画完后,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
(3)全班交流展示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各图的边线。
2.第2题(1)理解题意。
(2)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思考,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3)全班交流展示时,指名回答,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说出你的理由。
3.第3题(1)学生先测量,再独立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按整厘米数计算)(2)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指名回答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怎样计算的。
如果学生能用简便的方法测量,教师要给予肯定。
4.第4题(1)学生先独立测量出作业本封面的周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按整厘米数计算)(2)同桌合作测量课桌的周长,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名回答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方法。
5先让学生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学生说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拓展练习教师用课件出示习题。
A、B分别是两边的中点,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结果如何?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甲、乙两个部分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点评:练习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练习活动形式多样,既考虑到学生独立思考来巩固概念,又考虑到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互补,对达成练习目标的策略较合理。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意义。
2. 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
3. 掌握计算周长的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
难点:计算周长的公式,将公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模型、测量工具(如尺子、软尺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周长模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周长的存在。
二、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周长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周长,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讲解1. 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周长的含义。
2.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强调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 讲解计算周长的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式的运用。
四、实践1.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周长的实践活动,巩固测量方法。
2. 让学生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周长,提高计算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测量周长的方法3. 计算周长的公式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周长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周长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周长的概念。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在讲解环节,学生对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识经九年制学校任敏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7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和图形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周长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树叶、桌布、钟面、简单的几何图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直尺、卷尺、软尺、线。
教学过程:一、创建情境,感知周长1、谈话引入(1)看屏幕1,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圈的动态图,蚂蚁爬了多远?就是树叶一圈的长度(2)师: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一张桌布(出示),想请缝纫店的阿姨给它镶上花边,想一想,花边应镶在什么位置?生:镶在桌布的边线(边沿)(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请看屏幕2,注意观察缝纫店的阿姨是怎样给桌布镶上花边的。
谁能说说缝纫店的阿姨是怎样给桌布镶上花边的?生:沿桌布面的边线(边沿),镶满一圈(一周)花边。
2、揭示课题师:一圈在数学上又叫一周(板书:一周),树叶和桌布面这一周的长度(板书: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树叶的周长或桌布面的周长(板书:周长),“周”代表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3、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理解周长1、树叶面的周长师:出示一片树叶提问:这是一片树叶,它有周长吗?谁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指)。
师:什么是树叶面的周长?生: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面的周长(板书:树叶面)2、桌布面的周长师:根据刚才的认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树叶面和桌布面的周长?生: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树叶面)。
生:桌布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面的周长(板书:桌布面)。
3、钟面的周长(1)教师出示钟面提问:钟面有周长吗?谁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指)。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周长的定义;
2.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周长的定义;
2.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材;
2.学生准备: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教材引进新课,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2. 认识周长(10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
3. 计算周长(20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形,演示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4. 练习(15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5. 应用(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例如计算教室的周长或者篮球场的周长等。
6. 总结(5分钟)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内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习题;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几个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形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周长的定义,通过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和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突出了应用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效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认识周长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识别和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常见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周长测量。
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周长概念的理解。
2. 常见图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1. 周长概念的内化与应用。
2. 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绳子、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探究(3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周长。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周长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周长的定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如用绳子测量图形的周长)来加深理解。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1. 教师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黑板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6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周长测量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进行解决。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疑问,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周长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案)
一、前置知识
在教授周长相关内容前,需要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比较长短的概念;
•规则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边数、角度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
2.掌握求解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周长的概念;
2.如何求解规则图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1.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
2.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环节
1.以比较两张图纸大小为导入活动;
2.以探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边长和周长之间的关系为导入活动。
4.2 操作演示
1.展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模型;
2.操纵模型计算周长;
3.让学生模仿操纵模型,验证计算周长是否正确。
4.3 探究实践
1.制作不规则图形模型;
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4.4 总结评价
1.对每个图形的周长求解方法进行总结;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资料
1.三种规则图形的模型;
2.不规则图形模型;
3.练习册。
六、上课注意事项
1.保证教学秩序和安全;
2.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
七、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授解决实际问题中周长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周长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周长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介绍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周长: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直尺或软尺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周长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难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知识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软尺、模型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直尺、软尺、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模型图形展示如何测量周长。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巩固周长的测量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板书设计1. 认识周长2. 内容:- 周长的定义- 周长的测量方法- 周长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测量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测量其周长,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在三年级数学中,学习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边缘的总长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周长的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和。
比如,一个矩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2.计算方法:
●对于正方形,周长= 4 × 边长。
●对于矩形,周长= 2 × (长 + 宽)。
●对于三角形,周长 = 三边之和。
●对于圆形,周长= 2 × π × 半径(π约等于
3.14)。
3.实际应用:周长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计算围栏的长度、运动场的跑道长度等。
4.单位:周长的计算结果通常以长度单位表示,如厘米(cm)、米(m)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如利用实物测量、绘图、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还能学会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 (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基本含义;
2.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教材: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2.课件:包含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
3.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周长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演示计算周长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1.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解释计算周长的方法;
2.引导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品周长,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3.引导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第三步:巩固与拓展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周长计算练习;
2.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求解问题。
学生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周长计算练习;
2.自行寻找物品测量周长,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中。
教学反思
1.整堂课上,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较为清晰,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也较快;
2.实际问题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持续发挥这一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西师大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达川区逸夫小学朱琪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量周长。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图形学具(长方形,心形,叶子)。
教学环节一、情景引入感知周长: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
他叫小胖,最近小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请看!“我叫小胖,爸爸觉得我该减肥了,给我制定了锻炼计划。
”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是什么计划?生:每天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第一次小胖是这样跑的!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生:没有跑一圈,跑到里面去了!师:哦,看来小胖想偷懒。
好,请你到上面指一指,应该沿着操场哪里跑?生:边指边说:应该沿着这条边线跑。
师:那我们再看,小胖累得直喘气了,这次达到爸爸的要求了吗?是跑了一圈吗?生:不是,没跑完!师:你觉得他应该跑到哪里结束呢?请你指给我们看看!生:从起点跑回起点。
师:看来呀,要想督促小胖完成锻炼计划有点难喽,爸爸说要是今天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吃晚饭了。
小胖生气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怎样才是一圈嘛?但他没有气馁,决定再试一次。
(边播动画边问)第三次小胖是这样跑的,是沿着边线跑的吗?嗯,快给他加加油! 生:加油加油~~~~师:他这样跑是一圈吗?请大家为小胖的坚持不懈再鼓鼓掌吧!那谁来说说,什么是一圈?生:沿着边线回到了起点。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
师:那把掌声送给他。
对,不仅沿着边线跑,还从起点开跑后,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圈叫做一周。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认识周长》是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之一,学生在此单元中学习计算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掌握周长的定义,理解周长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长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掌握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周长相关问题;4.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1. 教学内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周长的应用:例如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
2. 课程安排本单元共分为三课时,教学安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认识周长的概念和定义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第二课时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第三课时周长的应用发现周长的其他应用场景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图示、板书等方式讲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活动探究教师设置绕行跑道、环形马路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巩固掌握。
4. 小组合作教师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周长应用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周长的概念和定义;2.圆形、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发现周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及解决周长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注意力、听讲态度、课堂回答、作业本完成情况等方面。
2. 作业评估老师通过作业本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考试成绩老师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学最终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反思来进行总结。
针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总结并进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5. 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它们有特殊的周长计算方法。圆形周长等于π乘以直径,三角形周长等于三条边的长度之和。
6. 周长的变形:周长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来得到新的周长。这种变形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出现,需要理解和掌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识周长》
2.教学年级和班级: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计算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测量教室地板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测量周长的基本原理。比如,用绳子围绕教室地板,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十市联赛”一等奖
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角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一)从“一圈”抽象到“一周”1、出示课件(1)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绕操场跑一圈,大家看看他这么跑行吗(不行,他跑里面去了)2、他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最外边的这条线)3、我们给操场最外边这条线起个名字叫(边线),你若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4、小胖很听话,第二天他开始沿着边线跑(动态课件2)这回他跑的对吗(不对)为什么(没跑完)那你认为他应该跑到哪里(跑回起点)5、动态课件3,小胖这回跑完一圈了吗他还可以怎样跑也跑完一圈,请你来指一指。
你能用一句话描述出怎样才是跑完一圈(无论从边线的哪一起,沿着边线跑回起点就是跑完一圈)6、在生活中的“一圈”也可以说成“一周”(师板书:一周)(二)揭示课题1、如果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我们就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
2、今天我们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认识周长)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一)辨析一周,物化为形1、老师课前让大家准了两样物体,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2、(出示三角板)请你指三角板这个面的一周,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请你指出印泥盒底面的一周,和你的同桌互相指说4、让我们周围物体某个表面的一周5、刚才我们指了许多物体某个面的一周,接下来你把你指出的三角板和印泥盒的一周在纸上描出来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沿着边线,从起点描回起点)汇报时课件演示:如果将三角板隐去会是什么图形呢如果将印泥盒隐去会是什么图形6、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物体,在脑中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银杏叶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课件演示(二)操作演示,体会“周长”的本质1、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呢请小组合作、分工完成2、汇报a、你是怎样知道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呢(可以用尽量后计算,也可以用绳或软尺围)b、30厘米指的是什么(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三角形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板书)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30厘米是三角形的周长)B、怎样知道长方形一周的长度的(测量出各边的长度再相加),26厘米指什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C、怎样知道圆一周的长度的a、软尺,你怎么想到的老师让我们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周长
知识点2 测量周长的方法
问题:用哪些方法可以量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讲解:(方法一)用直尺量。
对于比较规则的图形,可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再把它们加起来。
(方法二)用软尺量。
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用软尺贴紧被测量图形的周边,确定好0刻度所在的位置,不要移动,注意软尺要刚好围图形一周,与。
刻度重合的软尺刻度示数就是图形的周长。
(方法三)用尺子和绳子结合量。
先用线或绳子绕平面图形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或做好记号),再用尺子量线,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提醒:测量时,注意将。
刻度对准起点。
总结: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图形形状的不同,我们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用软尺量或用绳围再用直尺量绳;对于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用“量、算”结合法。
辅导要领
★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辅导用直尺量周长时,可让孩子用直尺量课本或作业本的周长,加深对规则图形各对边的特点的认识,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作铺垫。
★辅导用软尺量周长时,可用软尺量一量自己或家长的腰围,测量时要注意让软尺贴紧身体。
★辅导用尺子和绳子结合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选用带有弹力的绳或线进行测量,以免造成误差过大。
(2)测量时,还可以围图形5周、8周……用尺子测得绳或线的长度后,将测量结果再除以5、8……得到的图形周长会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