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注解】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草》【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草》【评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3、枯:枯萎4、荣:繁荣茂盛【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c/1072htm,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完整版)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带拼音、注音、精校)
草cǎo /赋fù 得dé 古ɡǔ 原yuán 草cǎo 送sòn ɡ 别bié唐tán ɡ 代dài :白bái 居jū 易yì离lí 离lí 原yuán 上shàn ɡ 草cǎo,一yí 岁suì 一yì 枯kū 荣rón ɡ 。
野yé 火huǒ 烧shāo 不bú 尽jìn ,春chūn 风fēnɡ 吹chuī 又yòu 生shēnɡ 。
远yuǎn 芳fānɡ 侵qīn 古ɡǔ 道dào ,晴qín ɡ 翠cuì 接jiē 荒huānɡ 城chén ɡ 。
又yòu 送sòn ɡ 王wán ɡ 孙sūn 去qù ,萋qī 萋qī 满mǎn 别bié 情qín ɡ 。
译yì 文wén原yuán 野yě 上shàn ɡ 长chán ɡ 满mǎn 茂mào 盛shèn ɡ 的de 青qīnɡ 草cǎo ,每měi 年nián 秋qiū 冬dōnɡ 枯kū 黄huán ɡ 春chūn 来lái 草cǎo 色sè 浓nón ɡ。
野yé 火huǒ 无wú 法fǎ烧shāo 尽jìn 满mǎn 地dì 的de 野yě 草cǎo ,春chūn 风fēnɡ 吹chuī 来lái 大dà 地dì 又yòu 是shì 绿lǜ 茸rón ɡ 茸rón ɡ 。
远yuǎn 处chù 芬fēn 芳fānɡ 的de 野yě 草cǎo 遮zhē 没mò 了le古ɡǔ 道dào ,阳yán ɡ 光ɡuānɡ 照zhào 耀yào 下xià 碧bì 绿lǜ 连lián 荒huānɡ 城chén ɡ 。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带拼音注解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l í离l í原yu án 上sh àn ɡ草c ǎo ,一y ì岁su ì一y ì枯k ū荣r ón ɡ。
野y ě火hu ǒ烧sh āo 不b ù尽j ìn ,春ch ūn 风f ēn ɡ吹chu ī又y òu 生sh ēn ɡ。
远yu ǎn 芳f ān ɡ侵q īn 古ɡǔ道d ào ,晴q ín ɡ翠cu ì接ji ē荒hu ān ɡ城ch én ɡ。
又y òu 送s òn ɡ王w án ɡ孙s ūn 去q ù,萋q ī萋q ī满m ǎn 别bi é情q ín ɡ。
注解: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③枯:枯萎。
④荣:茂盛。
⑤芳:芳香。
⑥侵:侵占。
⑦王孙:指远方的友人。
⑧萋萋: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每年都会茂盛和枯萎一次。
野火总是烧不败它,春风一吹野草有蓬勃生长起来。
远处野草的芳香弥漫着古老的驿站,晴朗的天空下,野草青翠一片,连接着破损的古城。
在此送走远方友人,茂密芳香的野草也好像充满了离别之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诗赏析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能够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来说,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 ?》),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中考文言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详细翻译
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一次送朋友远去,心中充满象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中考文言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详细翻译】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扩展资料
意思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初读时觉得朴实无华,但其实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用充满活力的野草来激励即将远行的好友,意境浑然天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经常出现在语文试题中,因此同学们要理解并熟记全诗,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文译:原野上长满草,每年枯萎一次繁荣一次。
野火烧不完尽,除不了根,春风一吹,满血复活。
草香传播很远,侵占了古道,晴空下翠绿的草接壤着荒凉的城市。
再次送王孙公子离去,就像萋萋芳草一样时刻伴你远行,充溢着满怀离别情义。
欣赏:赋得,即赋得体,得题赋诗,命题做诗,可以皇帝、尚书省等官员、亲戚朋友、自己确定诗题,可以集体同做一个相同诗题,也可自己出题给自己做。
首联:离离,既形容草茂盛貌,也暗含离别之意,原上草对应诗题古原草,五字破题。
两个一,平平常常,娓娓道来,平铺直叙,把草的生命周期点明,枯荣相对,周而复始。
颔联:野火烧承枯,不尽埋下荣的根和种。
春风吹是外因,又生承荣。
此联为流水对名句,不仅写出野草特性,也可移植到其他所有逆境困境,催人奋进,直到凤凰涅槃。
颈联:再承离离原上草、荣和春风吹又生,拓开一笔,细写。
芳、翠,点出草香草色;远、晴,写出草香浓远溢,草色在日照下更绿;侵、接,炼字出彩,准确描述出离离原上草的实况;古道,一路延伸,线条感、历史感强;荒城,一眼望去,荒凉感、现实感突出。
颔联虚写,既宏观又引人联想,推演到其他方面;此联实写,虽微观而场面宏大,自带诗人主观色彩,同时切合诗题里的古字,又暗示送别的路径和前方的荒城。
尾联:上面都写古原草,此写送别,王孙典故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与草紧密相关。
萋萋,一语三用,既写草,又上承离离,还暗含凄凄离别情,很多古诗里草萋萋常连带悲愁。
细释:本诗为白居易“未应举时作”,诗题也许是独一无二的,查不到同题诗。
离离、萋萋,两个又字,似乎有点重复。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是拗句,第四字不字该平而仄后,出现二四字都是仄声,平常所说的“二四六分明”,在此二四不分明,切记!下句第三字吹字原该仄改平,完成拗救。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与解释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与解释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意: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鉴赏: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③。
野火烧不尽④,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⑤,晴翠接荒城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⑦。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死。
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
别》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
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
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
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
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
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
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
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如此的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的生命意义。
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
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
《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穷,非蹈袭也。
《唐诗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余地气象,便不同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寓意者。
《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
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路。
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
《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以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
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
然取喻本无确定,以为喻世道,则治乱循环;以为喻天心,则贞元起伏。
虽严寒盛雪,而春意已萌。
见仁见智,无所不可。
赏析二
作者:佚名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
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
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