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1)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新课标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及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材要点政令出一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

君权与相权1.“君”“相”矛盾。

为什么会产生“君”“相”矛盾?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君相矛盾权欲说,认为丞相“位高权重”,构成了对君权的威胁,于是产生君相矛盾,国君则致力于削相权以隆君权。

第二种是君相矛盾行政差异说,认为“君”、“相”产生矛盾是在决策、行政倾向和方式上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政治助手,也是政府的行政总理。

在执政过程中,因为决策与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产生矛盾。

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

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相权有所分散。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

第 3 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加强【资料,达成以下各】1、资料一春秋国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除血世的族制,成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初,秉着法家理念,功与能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照。

武帝此后,儒生身世的官吏地位上涨,官吏个人道德于引、教化百姓的功用日趋遇到重。

,士医生追赶鉴于道德的“名” ,官吏情虚而无才能成广泛象,曹操政,“唯才是” ,功、能者先,“不官无功之臣,不不之士”。

西魏北周任官吏,突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者,其能够治民。

” 官的道德和政查核。

“其志行名者,之;其志行不善者,去之⋯⋯凡求之路,自非一途。

然因此得之者,必由任而之,考而察之。

”——摘自翦伯《中国史要》资料二唐朝将道德与任度方面的“四善”作观察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有,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正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定各的最正确准,称作“最”。

每年查核,公示果。

查核分九等:“一最四善上上,一最三善上中,一最二善上下⋯⋯居官,存状,下下。

”“善”是得薪酬励与快速提高的关。

——据《新唐》依据资料一、二并合所学知,归纳秦至唐官拔所体的“德” 、“才” 的化并析其原由。

2.中国史上的官制度有一个演的程,西周、代与唐朝是三个重要的展段。

:( 12 分)思示:本观察的是(1)按示例填写表格。

中国古代的三种拔人材的方式,以及后两种制度的正确。

(2)要述、唐的官制度。

思示:注意掌握资料在的关信息――“ 士”,可以破解第一,第二是一种制度的价。

3、制度的革与新直接影响着人史的程,是世界名的重要体。

资料,合所学知回答以下。

(C)资料(商)早孤,家( j ù,寒)困,能以学自。

士、拔萃,皆中。

由校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侍郎、同中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列第一百七资料反应中国古代官制度生了怎的化?当社会政治有何影响?4、政治文明的演了漫而的程。

资料,回答。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功于西周的制。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法令出一”的专制君权1.背景秦始皇确立的“□1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表现皇帝集□2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国家政治。

3.特点带有□3独断性和随意性,以维护□4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4.影响成为皇帝实行□5专制独裁的依据,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的演变1.原因□1君主专制制度导致的帝相矛盾,促使帝王限制相权,以独揽行政大权。

2.演变状况(1)汉代①汉初继承秦制,□2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掌握行政实权。

②□3汉武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设立“□4中朝”,事先决策重要政事。

(2)唐代①中央设□5中书省、门下省和□6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在□7门下省设政事堂,规定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8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3)宋代①设□9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11枢密院管②增设“□10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12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4)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历程(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设□1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3)唐朝:□2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代:□3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4监察御史复按。

[巧点妙拨云开日出][特别提醒] 秦汉时期,皇权还是受到一定制约的,如“朝议”制度,国有大事,皆由朝臣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种制度是氏族社会民主制和周代内外朝的遗留,对皇帝权力起到了一些限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特点 (1)措施 ①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上:在各路设立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 枝,守内虚外。
教材断点补遗 1.汉代的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 象。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武帝晚年 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钩弋夫人自尽,就是为防外戚专政。汉 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结局。
2.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 (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 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4)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 (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科举的主要形式。 (6)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③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君权和相权 (1)调整原因 ①防范宰相擅权。 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调整措施 ①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组成“ 中朝 ”参与决策,削 减“外朝”权力。
2.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
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
3.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社会整 积极 合功能 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影响 (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一)郡县制 1.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确定郡县制为 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第2讲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秦汉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主要 表现
考查 主旨
古代政治制度完善,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秦朝在全国 包括以三省六部制 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范围内建立 为核心的中枢权力 清朝设军机处。加强 中央集权制 运行机制、 以科举制 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 度,汉代继 为主的选官制度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承和巩固 较为完备的监察制 展 度及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历朝的沿革和特点,君主专制制度 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1)发展概况: 隋朝 创立,成为后世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 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2)评价: ①进步性: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 基础;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 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 公正;中央政府掌握了选官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 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辨析思考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 提示 (1)时代不同:前者主要实行于秦统一前;后者在秦统一后占 据主导地位。(2)权力来源:前者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和继承权力,即 “世卿世禄”;后者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3)权力运作:前 者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如诸侯),可以决定治下的政务;后者受制于 皇帝及其代理人,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如地方官员)。(4)机构设置: 前者比较简单;后者多个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君主专 制。(5)官吏选拔:前者属于世官制;后者皇帝任免,通过察举制、科 举制等方式产生。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答案
易混易错
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省虽互相制
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这与西方资产
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汉、唐、宋三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什么特点? (1)分散宰相权力。 (2)增加宰相的人数。 (3)在权力上相互牵制。 (4)增设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深化探究
探究点 科举制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 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见下图 ——王定保《唐摭言》
思考 答案
举子看榜图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
答案
(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据是什
么? 答案 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 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 九品中正制。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 (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 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为 九品中正制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
隋唐以后, 科举制 成为主要的选官
将官职限定 评价 在贵族范围 内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 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但被选拔的多 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答案
无从体现
概念辨析
“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 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 一制度主要在战国之前实行。 察举制是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 主要看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代实行,隋唐时期被科举制所取代。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 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是一种较察举制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生用)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生用)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测试要求: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重点难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1.西汉: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2.元代:行省制度。

1)设立:元朝在地方上设,简称,共设行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

江苏在元朝时,苏北、苏南。

大都及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直辖中书省,称之为;宣政院管理地区。

2)行省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

如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央的中书省,军政要务要呈报中央的枢密院,不得更改赋税制度和调动军队。

3)意义:A.行省制度便利了。

B.它的创立,是。

二、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1.唐代:完善三省六部制1)内容:唐朝中央的、和三省,分别负责、和。

三省的长官都是,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保证了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意义: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三、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先秦时期:依据:2.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时,选官采取,世家大族子弟依靠即可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即使有才学也难以担任高官。

4.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

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唐宋元时完善。

意义:1)积极:A.提高官员,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

B.为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

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

2)消极: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

探究活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史实:①汉武帝设立“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法令出一1.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是 ( A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解析:臣民的话要由侍卫传达,说明了皇帝的高高在上,从而突出了皇权的不可逾越。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解析:“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故选A 项。

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训练点2 君权和相权3.《汉书·刘辅传》说到“中朝”一词,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以下关于“中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皇亲国戚组成,是皇帝的咨询机构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牵制“外朝”,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解析:中朝并非由皇亲国戚组成,是中央决策机构,排除A;中朝位卑权重,但没有取代丞相的权力,排除B;汉代时期,为加强皇权,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和亲信为中朝,中朝的出现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外朝沦为政令的执行机构,排除D。

4.唐太宗时期,大臣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注:官职)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这反映出当时( B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门下省较好地履行了其职责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材料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是履行门下省职责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皇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不是加强,但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给事中负有审议封驳的职责,排除C项;三省互不统属,因此无法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宋朝)太祖赵匡胤建德二年(964年),恰逢三个宰 相相继去职,太祖欲派赵普为宰相,但按规定皇帝诏 敕一定要经宰相副署,因找不到副署人,该项敕旨, 即无法行下。后经商讨,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盖 印行下,这才算完备了这一诏敕的法定手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君权与相权产生矛盾
一、君权与相权
材料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 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元 ·高明《琵琶记》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九品中正制 时间:魏晋南北朝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依据:门第 实行 影响:形成了世家大族垄 西汉至 先秦 断官场的情形。 时间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皇权加强; ——相权削弱;
二、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朝代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州刺史(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省、路、州、县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1、世官制:官位世袭
2、察举制:以官举士 (1)汉武帝创察举制:德、才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 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 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 思 考:
3、科举制:考试选官 (1)创立:隋唐 (2)实质: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 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 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 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的人。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 复按。
(6)清代:都察院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 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2.监察体制的局限 (1)原因:由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 (2)局限: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监察官员并不 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而只是帝王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 监察机构贪赃枉法情形司空见惯。
二、君权和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相”,是帝王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 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中外朝”。 (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 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 分散宰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3)中央常设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由于掌管各种政 务的官员职级相同,部门之间如有冲突或合作,需要君 主介入和仲裁,这就抬高了君主在日常决策上的地位。
要点二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选官制度
比较项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标准
是一种自下而上推 选人才的制度,孝 廉成为士大夫做官 的主要途径
由品评官按门第高 低评定人才优势, 然后授官
[思维点拨]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它加强了政 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加强了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 段。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1)分期:大体经过“世官制”、“察举制”和“科 举制”三个阶段。 (2)含义:“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 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则是由官吏察 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 度;“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①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 宋 设“参__知__政__事___”,作为副宰相 代 ②设_枢__密__院__掌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③设_三__司__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元 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调整相权的影响。 ①有利于_防__范__宰__相__擅__权__。 ②有利于_加__强__统__治__,提__高__行__政__效__率__。 ③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 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北宋以后尤为突出。
【素养探究】 史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 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情境思考】
依据图,概括秦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主要趋势。(时空观念) 提示: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秦朝
西汉
唐代 宋朝 元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_御__史__大__夫__属下的官员承担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_提__点__刑__狱__司__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御史台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斩后奏
4.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 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 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必修1 (1)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必修1 (1)

五、行省的设置 1.郡县制的演变 (秦汉)郡、县两级→(唐)道、_州___、县三级→(宋)路、州、县二级。 2.行省的设置 (1)创建时间:元代。 (2)主要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_行__中__书__省___(行省)。 ②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分别由中书省和__宣__政__院__管辖。
(3)与中央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__中__央__节制。 ②中央以__监__察__机构监督行省官员。 ③中央采取_省__官___互__迁__等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 (4)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 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君权和相权 1.帝相矛盾 (1)“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__相__权__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权力消长 (1)西汉: 频 繁 更 换 丞 相 , 从 身 份 低 微 的 土 人 中 破 格 选 用 人 才 ; 建 立 “ __中__朝__” 与 “外朝”。 (2)唐代: ①中央设中书省、__门__下__省__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相权分散。
点拨提示:1.汉代察举制的标准并不是将推荐当作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而是将推荐与考试相结合。
2.九品中正制相比于察举制而言,不是历史的进步,九品中正制下人才的 选拔标准实质上是按血缘关系的门第族望,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对此整体上 应予以否定。
(3)评价: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1)创立:隋朝创立。 (2) 特 点 : 考 试 科 目 和 内 容 大 都 不 出 儒 学 经 义 的 范 围 , 特 别 是 明 清 __八__股__取__士__。 (3)评价: ①破除了_世__家___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③有益于社会__重__学__风气的形成。 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⑤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⑥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_创__造__意__识___的人。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 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从汉至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其特点。 2.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历程及其特点。 3.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内容索引
壹贰叁肆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
秦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中央行 西汉 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 御史大夫 属下的官员承担
唐代 宋朝 元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提点刑狱司 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御史台 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斩后奏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解析 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 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 C项说的是现象不是本质。 D项题干并未涉及。
123456
而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这实质上说明
A.秦朝皇帝并未掌握实权
√B.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C.历朝都在不断削弱相权
D.君臣间的矛盾从秦朝开始
解析 材料“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说明了皇帝掌握了实权,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以看出从秦朝开始皇权和相权之间就已经存在矛盾,说明了皇权与相权之
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故B项正确; 单从秦朝无法看出历朝都在削弱相权,故C错误; 君臣之间的矛盾从君臣出现开始就存在,并不是从秦朝开始的,故D项错误。

【课件】必修一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必修一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1.怎样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 (1)从分工上看,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分管草拟诏令、审批诏令、执行诏令职能;尚书省下设的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具体执行诏令的政府行 政部门。三省制属于集体领导制,有平抑制衡的功能
(2)从特点及作用上看,三省制具有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 特点。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协作,提高了 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重大决策的失误,也限 制了重臣玩弄权术。唐代三省职权划分和运作方式已经初 步体现出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分权制衡原则。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权力来源) 同 职权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意愿,信任
参与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 决策 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内十决阁分策对作制巩权皇用不固,权同 , 其于 但 权宰 内 力相 阁 并制只不一制,是来定约宰皇自程皇相帝于度权被的制制侍度度从及赋咨职不制予询位强能决 机 ,化制策 构 而的约大 , 来产,权 本 自君物, 身 于主地 并 最专位 无 高 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 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 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后汉书·百官志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1)
一、选择题
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一相制到多相制,反映了统治者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

答案:A
2.(2016·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解析: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三项。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

答案:D
3.(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一上期初考试)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B两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表面上看起来是宰相数量的逐渐增加,这只是表象,故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答案:C
4.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
解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并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故选C项。

答案:C
5.(2016·辽宁东北育才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段测)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解析:抓住题干“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无关项;B项“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项“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均不符合题干“其核心是围绕”要求,具有一定片面性。

答案:C
6.(2016·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

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史封建制度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发展演变,其中皇权是不断加强的趋势,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B项。

A、C、D三项都符合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趋势,不选。

答案:B
7.广西一些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

与此有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C.宗法制 D.科举制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化现象体现了科举制的特征。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2016·四川学业水平测试)(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制度史》
(1)指出上述二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问要分别抓住材料一、二中“举荐”“科举”等信息。

第(2)问可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中“欲徇私举之而不得”等信息回答。

答案:(1)制度: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德才;考试成绩。

(2)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提高
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