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课《祝福》(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祝福》课文简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2《祝福》课文简析

4.祥林嫂死后,短工的反应是怎样的?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文意]
提示:“还不是和祥林嫂?”“老了。”“我说不清。”
“还不是穷死的?”短工的反应极其淡然和冷漠,对祥林嫂
没有丝毫的同情。
5.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
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在第一部分中
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
二、阅读课文 66~111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祭祀时的清闲―→疑惑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倾诉她的悲哀―→迷茫
捐门槛―→精神崩溃
(二)解读文本精要 6.第68自然段,“我真傻,真的”这句话多次出现表 现了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提示:表现了祥林嫂对阿毛的死无比懊悔和内疚之情。 对阿毛的死因经过叙述得越详细,就越能表现祥林嫂内心 的悲痛。
[对应考点:探究文本的丰富意蕴]
提示:
身边 的人
身份
思想
“讲理 迂腐、保守、 学的老 顽固地维护封 鲁四 监生”, 建制度和封建 老爷 封建卫 礼教;守旧, 道士 尊崇理学和孔
孟之道
行为
不情愿收留祥 林嫂;三次 “皱眉”,极 端歧视寡妇; 禁止祥林嫂参 与祭祀活动
后果
剥夺了祥林嫂 的尊严和精神 寄托,用“软 刀子”置她于 死地
“我”的感受―→讽刺封建礼教吃人
(二)解读文本精要 10.再次描写祝福的景象有哪些作用?
[对应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前后呼应,渲染了热 闹繁忙的祝福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深刻揭露旧社 会的杀人本质。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1.祥林嫂的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春天:春日之时,丈 夫死亡;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 时,凄然离世,因此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祝福》【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祝福》【讲】

【讲】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节课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课《祝福》文章赏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2课《祝福》文章赏析

《祝福》文章赏析从心理学上讲,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因为它不但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导致人生的悲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本身就是如此。

只要打开鲁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会不言而喻了。

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而且安分耐劳的农村妇女,手脚非常勤快——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个生活的权利,她就心满意足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个愿望,祥林嫂在新寡之后逃到鲁镇去做工。

然而不久,她就被唯利是图的婆婆绑了回去。

她不但连一个工钱都没着落,而且还被婆婆以高价卖给大山深处的贺老六。

她虽然拼死地反抗——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

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

但最后还是认了。

按说,她的生活不应该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可谁知祸不单行,几年之后,年轻的丈夫竟被伤寒夺去了生命,而唯一可以相依的儿子又被恶狼给叼走了,这可叫她怎么活呀!恰在这个时候,大伯来收屋,又赶她,使她真地走投无路了。

当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再次来到鲁镇做工时,雇主鲁四老爷把她看成是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祀用品都用不着她沾手;镇上的人们也都嘲笑她,奚落她,厌弃她;而笃信鬼神的女佣人柳妈又用死后的锯刑来赫唬她,劝她到土地庙去捐一条的门槛,以便作为替身,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本来祥林嫂就因为倍受打击而有些精神失常,听了柳妈这番话,她更是。

虽然极端的恐惧一直笼罩着她,但她还是抱着一线的希望。

整日闭紧了嘴唇,默默地操作着。

直到她以一年的劳动所得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她才起来,似乎自己已经赎清了所有的罪孽而可以重新做人了。

然而,又是一个冬季祭祖的时节,当祥林嫂时,不料主人却命令她说:“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口气,同过去分明没有两样。

祥林嫂”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回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从此以后,她便揣揣然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愈发变得失魂落魄和麻木起来,甚至时常忘却了去淘米而她那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倒叙写作手法。

4、体会祥林嫂的悲剧色彩,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与重点】1、故事情节2、倒叙的作用3、祥林嫂的生活与人生【教学方法】点读法、引读和分析、合作与探究、归纳和总结【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人物:她,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容枯瘦,目光呆滞、头发蓬乱。

她的名叫祥林嫂,她是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以自己的悲惨遭遇鞭笞者黑暗的社会,惊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凄惨人生,它定格在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让我们铭记和惊醒。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去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1、阅读全文,按小说的基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思考:本文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何将结尾放在前面?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背景和结局;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追根兴趣,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第二课时了解祥林嫂的一生一、祥林嫂的人生轨迹1、教师引导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学生筛选信息,阅读归纳主要事件。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常常被视为弱者,缺乏独 立自主的权利。
《祝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之一。
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中的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我”的 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分析《祝福》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总结词
分析人物形象应从人物性格、行为特点、在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意义和价 值。
详细描述
在《祝福》中,除了主人公祥林嫂外,还有其他许多人物形象。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两个人物进行分 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在情节中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和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无助, 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
03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词
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详细描述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祥林嫂的悲剧原因,包括封建礼教的束缚、社会冷漠 与歧视等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02
课文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简述故事情节
《祝福》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祥林嫂在贫困和悲惨中死去的故事。她经历了失去丈夫、 儿子、被迫改嫁等不幸,最终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悲惨地死去。
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01
输标02入题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对生 活充满希望,但命运却对她极其不公。她经历了多次 不幸,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3、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体会鲁迅小说的巧妙构思。
(五)探讨人物命运
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
(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提示:从祥林嫂的死因来探寻她的悲剧命运。)
(3)教师归纳总结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
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梅小芳
单位
市西乡二中
课型
听说阅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是否采用多媒体

一、教材分析
《祝福》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鲁迅先生一篇经典的小说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都为所有编写者亲睐。其中小说塑造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更是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鲁迅在作品中发扬了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二十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实,多侧面地作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深层次地剖析了社会痼疾,充分地暴露了农村封建势力的罪恶,精锐地揭示了社会本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同时还要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塑造,掌握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欣赏人物语言,品位语言的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考察学生概括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知识导学】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是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尤为惨重。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

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1924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

早在1918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

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9:第2课 祝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9:第2课 祝福

祝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根据文本逐段落实内容)明确:序幕(1—2) 鲁镇的年底结局(3---33)祥林嫂带着“疑惑”死去开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发展(54—65)祥林嫂被抢被卖(改嫁)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尾声(112)鲁镇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3.我们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画完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手段有哪些?板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等。

语文人教版必修3 1-2《祝福》.pdf

语文人教版必修3 1-2《祝福》.pdf

第2课祝福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点读①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入胜。

②突出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在鲁镇,鲁镇是典型环境。

卫家山的礼教气息就不够浓:山里人穷,所以祥林嫂的婆婆肯将守节的寡妇嫁到更穷的“里山”贺家坳去。

贺家坳贞节观念和礼教气息更淡,所以那里还流行“抢亲”的风俗,这在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四婶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祥林嫂的悲剧一定要在鲁镇才能发展和完成。

运用倒叙就突出了典型环境。

③把祥林嫂的死与祝福景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所代表的礼教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④利于剪裁。

叙述故事时可只选取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直接相关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而不觉支离破碎。

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点拨小说中三次写到“祝福”。

这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中。

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这不仅是富人们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操劳福礼是女人们的事,而“祝福”的活动却是要女人们走开的。

这样的交代,告诉了人们,辛亥革命之后,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千年来女性地位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依旧。

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中一项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在这项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12《祝福》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12《祝福》 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

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

单元目标要求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祥林嫂善良、勤劳、朴素的劳动妇女,最终被封建传统思想与传统道德摧残致死,深刻揭露礼教吃人的本质。

引导学生探究祥林嫂死因,能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既然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情感丰富,对小说充满兴趣。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故事情节,缺乏理性思考。

通过把握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进而概括主题人物的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1.理解细节描写对鲁四叔形象塑造的作用,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2.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细节描写对鲁四叔形象塑造的作用,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难点:深入认识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1.教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2.学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0分钟教学流程:课前互动: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描述猜人物:“Q”,这是鲁迅笔下哪位人物?(预设:阿Q,这个名字形象在何处?外形特征就是光秃秃的头的后面,拖着一根小辫子)。

有人说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有着极其深刻的艺术。

谁还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名字有时代色彩:“华大妈”“夏四奶奶”“祥林嫂”名字有阶级烙印的:“赵太爷”“夏三爷”“鲁四老爷”大家看名字的学问也不可小觑啊,这个学问我们后面再探讨,先上课吧。

一、新课导入“鲁四老爷”这个名字是哪篇小说的人物?(预设:《祝福》)“鲁四老爷”这三个字有没有藏着秘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祝福》,探究“鲁四叔”的秘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鲁四叔人物形象的兴趣。

)二、初读——品形象有人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是一群人造成的,是这群人头脑中的思想观念造成的。

《祝福》说课稿5篇

《祝福》说课稿5篇

《祝福》说课稿5篇《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下面由作者给大家整理《祝福》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祝福》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

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

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目标: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复习鲁迅的小说集介绍怎样鉴赏小说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布置作业理论支持结束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文预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文预习及答案

【预】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阿1.小说集《呐喊》的得名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2.背景资料《祝福》的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3.古文化常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又叫初春。

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

仲zhî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因处春季之中,故称。

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

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

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

同样有暮冬、深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祝福》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祝福》PPT精品课件
、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揭露的淋漓尽致 。
神态描写(34、37、71): 三次皱眉表现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反感,没有同情心

侧面描写(谈话、书房): 表现了鲁四老爷的守旧、顽固、伪善。
婆婆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 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婆婆卖媳妇 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 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 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 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 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中,我 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是冷漠、麻木的“看客” ,他们不仅不同情和关心祥林嫂,反而把她 的痛苦作为谈资、取笑她。
“我”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 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 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 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 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主旨:《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 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 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小说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结果,往往就是小说要揭示的主题 。
鲁四老爷
语言描写(20、38、41、46、49、52): 六次开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
《祝福》的文化批判 1.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2.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3.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贞节 秩序 妇女的“三从” 封建祭祀
恃强凌弱 中庸思想 奴性性格和瞒骗行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课件(34张)(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课件(34张)(共34张PPT)

五张账单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 百五十文 ▲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 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 鹰洋)
暗 示
社 会 环 境 自 然 环 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论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 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初到鲁镇—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 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 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 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夫权
神 权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 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
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研究阅读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
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Hale Waihona Puke 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达 悲哀的感情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
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 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 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 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 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 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学语文题目:XXX《祝福》<<祝福>>教学设计探究XXX死亡的真正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尾声。

过程与方法: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概括出XXX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教学重点:能能体会XXX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模拟法庭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设计目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概括故事情节快速地欣赏这篇文章,在读的进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2、本文的记叙按次是什么,采用如许的记叙按次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手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XXX家: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把XXX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XXX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设计目的:让学生能理清故事情节,掌握倒叙手法)三、专案组查询拜访1、死亡地点:死者一生去过的地方卫家山——鲁镇——贺家墺——鲁镇鲁镇2、死亡时间旧历的年底;鲁镇祝福时节;“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3、死者档案:性别:女年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身份:童养媳、寡妇、逃妇、女佣人、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被赶出自己家房子的人、女佣人、乞丐亲属:无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写出XXX年谱• 到鲁镇以前在XXX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2 祝福 鲁迅教案(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2 祝福 鲁迅教案(4)

第2课祝福祥林嫂是不幸的:新寡又迫嫁,丈夫却病亡,守子且艰生,幼儿又惨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祥林嫂,本应得到些同情,却备受嘲弄、侮辱和伤害。

新寡再嫁丧夫,成为阻碍她平等生存、正常生活的一座大山;儿子惨死狼口,又成为别人一遍一遍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们对于她的伤口,不仅撕开来看,而且再撒上一把盐。

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就在这家家“祝福”之中,在这天地圣众歆享牲醴赐福人们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封建礼教的铡刀下!①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

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使国民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国民的愚昧、无知、冷酷。

那个时代的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祥林嫂悲剧命运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周围人们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祥林嫂在鲁镇女人们的“鄙薄”“烦厌”的神色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的慌忙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在“我”的应付中,在当时整个社会民众的“看客”心理活动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这种死亡在保守、自私、顽固、麻木、毫无温情的世界里是必然的。

[运用角度] “社会的冷漠”“让世界充满爱”“伸出温暖的手”等。

【课外运用】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只有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生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节选自《拒绝冷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B.讪讪.(sh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ɡ)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D.正.月(zhēnɡ)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解析:A项,“拓”读“tà”,B项,“更”读“ɡēnɡ”;D项,“炮”读“páo”。

语文人教版必修3 1-2《祝福》

语文人教版必修3 1-2《祝福》

第2课 祝 福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点读 ①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入胜。

②突出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在鲁镇,鲁镇是典型环境。

卫家山的礼教气息就不够浓:山里人穷,所以祥林嫂的婆婆肯将守节的寡妇嫁到更穷的“里山”贺家坳去。

贺家坳贞节观念和礼教气息更淡,所以那里还流行“抢亲”的风俗,这在鲁镇大户人家的太太四婶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祥林嫂的悲剧一定要在鲁镇才能发展和完成。

运用倒叙就突出了典型环境。

③把祥林嫂的死与祝福景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祥林嫂同鲁四老爷所代表的礼教与迷信之间的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④利于剪裁。

叙述故事时可只选取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直接相关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而不觉支离破碎。

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点拨 小说中三次写到“祝福”。

这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中。

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这不仅是富人们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操劳福礼是女人们的事,而“祝福”的活动却是要女人们走开的。

这样的交代,告诉了人们,辛亥革命之后,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千年来女性地位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依旧。

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中一项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在这项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首先要找出所给例句的句式特 征,所写句子一定要与它相同;然后修辞一致,所给例句运 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也要保持一样。另外还要注意语言流
畅、有文采,能体现出鲁迅作为文学家和革命家的本色。
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 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利剑,剑锋直指黑暗时代的魑
答案:这是“陆小雅”正确的选择。她发现自己无法忘记自
己曾经是路小丫,虽然这一名字曾随着她的记忆淡去,但后
来的经历使她明白,只有烤红薯那样的味道,才是她快乐生 活的源泉。她朴素的本性没有改变,因此,她要寻找那个喜 爱吃烤红薯的路小丫。(也可以有其他答案,如:是不明智 的举动,是冲动的行为等)
四、语言表达 1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
C.李大夫大约五十来岁,看上去精明强干,据说是心血管方 面的全国知名专家。
﹒﹒﹒﹒
D.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 “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
﹒﹒﹒﹒
专业和智慧。
【解析】选B。A项,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 服困难,得到成功。B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一般而言,回答这
类题时,一要弄清环境的特征,二要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刻 画之间的关系,三要理解环境描写与表现小说主题之间的关 系,四要弄清环境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一种寒冷而又 温馨的氛围;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路小丫微弱而又顽强的
【解析】解答这个问题要结合祥林嫂的心理特征和她一生的
悲惨经历,但不要拔高人物形象。 答案: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
林嫂对自己的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
胧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
7.“我”的“也许有”、“也未必”、“说不清”这三句答 话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0年7月23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陕西陇县的
干部群众和驻地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不屈不挠,众志成

城,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抗天颂歌。
﹒﹒﹒
B.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2010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 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
答案: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 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 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城市新兴人群。
14.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必 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
国社会的黑暗;作为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
题结合起来全面考虑。
答案:①烤红薯是全文的线索,烤红薯与路小丫的命运紧密 相连,小说用它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烤红薯象征着路 小丫娘俩所具有的朴素的思想性格,小说用烤红薯暗示一些 人已经丢失了朴素的思想性格,深化了主题。
12.请结合文章谈谈,你是怎样理解陆小雅留下纸条,说要
去寻找路小丫这一举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能力。对“陆小雅”这一举动,可以从是否正确的层面分析, 这就需要结合小说的有关情节,特别是“陆小雅”身份转变 这一点,在明确观点后自圆其说。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悚然(sǒnɡ) )

﹒ B.负疚(jiù) ﹒
形骸(hái)
瘦削(xuē)
﹒ 歆享(xīn) ﹒
蹙缩(cù)
谬种(niù)

C.俨然(yǎn)


窥探(ɡuī)
﹒ 炮烙(páo) ﹒
不能用来形容最新造型,可改为“姹紫嫣红”。C项,精明
强干:形容人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D项,少不更事: 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从开头到“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几 段文字,完成5~8题。 5.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力;④寄托了作者对路小丫的命运的美好祝愿。
10.怎样理解“路小丫的名字随着她的记忆淡去了”这句话的 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问题是祥林嫂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反映了她
A.但是
B.单是 C.但是
终止
中止 中止
犹豫
徘徊 徘徊
D.单是
终止
犹豫
【解析】选 D 。“单是”即单纯是、单单是,作副词,相当
于只是;“但是”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语境不是转折关系,
所以选“单是”。“中止”指中途停止,强调外力作用;语 境说的是结束开发计划,不存在外力强制的意思,所以用 “终止”。“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多指行动;或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犹豫”指拿不定 主意,多用来指心理活动。根据语境用“犹豫”更恰当。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
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可见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的风俗习 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 村的统治依旧,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依旧。这样的环境描写,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和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
的典型性。
6.祥林嫂临死前提出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不超过70字。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 称为“拿高薪的穷人”。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 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
最COOL。 ④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 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忙碌
忌讳
竹杆
应酬
末路
【解析】选A。B.喧—暄;C.蔼—霭;D.杆—竿。
3.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袁膑教授认为今天的低碳建筑,不_____ 为行业乃至整个环境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先进的低碳建筑
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充分保证人的健康。
②据路透社报道,铃木计划在下月 _____与通用的合作开发计 划,铃木以前很依赖曾经是公司最大股东的通用汽车,帮助 其开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 ③你从超市货架上拿下一瓶饮料时是否有过刹那 _____,这瓶 饮料安全么?它会不会不合格,甚至含有致命毒素?
复杂矛盾的心理,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结合文章主旨 再深挖一步。
答案:“希望其有”是想在阴间见到自己的儿子,“希望其
无”是害怕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尸。这些都是祥林嫂深受封建 迷信思想毒害的体现。
9.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结合全文,理解“我”对祥林
嫂的悲惨命运持一种什么态度,我是出于什么原因作出如此 的回答。另外,还要注意结合我思想性格上的弱点,我为什
么不能给祥林嫂明确的回答。
答案:第一句在“我”是慰藉的话,在祥林嫂却是似疑实断
的答案,这对祥林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是一个冲击。 第二句在“我”已意识到给对方增添了苦恼,于是支吾其词, 而在祥林嫂则由地狱想到死后的痛苦,更加深了苦恼。第三 句在“我”是模糊之辞,在祥林嫂则是心灵上掀起了更大的 波澜,客观上加速了祥林嫂悲剧的到来。总之,“我”的动 机是想帮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表现了 “我”的软弱性。
牲醴(lǐ)
监生(jiàn)

D.草窠(kē)
﹒ 间或(jiān) ﹒

窈陷(yǎo) 朱拓(tà)


【解析】选B。A.“谬”应读miù;C.“窥”应读kuī; D.“间”应读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踌蹰 B.惊惶 鄙薄 寒喧 聘礼 怨府 喉咙 诧异
)
C.隐语
D.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名 字随着她的记忆淡去”说明她对新的身份已经有了认同,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