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XXX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大力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较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910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4%。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4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37.57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4121.78亿元,增长14.2%。
三次产业结构为1.6:53.1:45.3。
图1 “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8.81亿元,增长30.1%。
在汽车制造、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增长的强力拉动下,全年地方税收收入完成776.65亿元,增长26.6%,增幅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主体税种收入增长较快,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32.6%,营业税增长26.9%,增值税增长20.3%,个人所得税增长20.5%。
图2 “十一五”时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1.3亿元,增长23.0%。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0.2%、28.6%、87.8%和38.9%,合计支出589.5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43.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来源:天津统计局文章作者: 佚名上传时间:2006-12-28 11:38:54 【字体:小大】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国民经济在高增长平台上稳步加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连续第二年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0154 元增加到22068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666 美元,比上年增长12.1%。
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3.85 亿元,增长 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78.75 亿元,增长14.3%,比上年加快1.5 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其中工业增加值885.52 亿元,增长14.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60 亿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75.81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171.78 亿元,增长19.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38.73 亿元、51.65 亿元、26.19 亿元,分别增长11.1%、20.1%、9.6% 。
全年财政支出300.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
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的3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占47.8%,股份制工业企业占22.4%。
2003中国经济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2月26日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2.5%,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5.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见表1)。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
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
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9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0年3月1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当好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五个下功夫、见成效”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市生产总值超过7500亿元。
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750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0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5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25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8:43.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403元,折合9136美元,增长11.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1805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元,增长21.1%,连续7年增速超过20%。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21.38亿元,增长21.6%。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年减税减费120亿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全年税收收入1208.68亿元,增长6.6%。
图1 2005-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支出1438.3亿元,增长27.2%。
其中,科技和企业发展支出增长20.2%,支农支出增长20.3%,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传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改善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3%、22.1%、28.5%、20%和37.1%。
劳动与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2003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多种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严峻困难和挑战,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加快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7亿元,增长%,减慢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1778亿元,增长%,加快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69亿元,增长%,减慢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房地产业增长%。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其中,城市上涨%,农村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服务价格上涨%。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其中,谷物上涨%,棉花上涨%,油料上涨%,畜产品上涨%。
表1: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食品其中:粮食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就业人数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
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全年对外贸易顺差25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9亿美元。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统计局、市编办关于我市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在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统计局、市编办关于我市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在地统计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津政发[2003]13号【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3.01.30【实施日期】2003.01.3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统计局、市编办关于我市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在地统计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3]1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统计局、市编办《关于我市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在地统计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一月三十日关于我市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在地统计的意见为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市、区县两级政府全面掌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需要,现就我市统计管理体制由现行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改革为在地统计的方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在地统计是指区县政府统计机构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除少数不宜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依法行使政府统计职能的统计管理体制。
在地统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国民经济按地域核算的原则。
强化区域统计工作,全面反映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满足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管理和调控的需要。
(二)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分工的原则。
对全市统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政府统计机构的合理分工。
(三)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的原则。
强化依法统计,做到不重不漏、不断不乱,实现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
(四)坚持推进信息化的原则。
加快统计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促进统计制度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努力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五)坚持循序渐进、配套改革、服务企业的原则。
不断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对企业采集统计数据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各地区、各单位按照市委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整体经济在绿灯区运行。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提高。
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观,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5976元增加到17940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73.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
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1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其中工业增加值738.91亿元,增长12.2%。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增加值7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0%。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截止2000年底,全市企业集团达360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40家。
全市完成改制企业累计达297户,占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80.7%,已有267户进入实际运作。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提前完成。
一季度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8月末亏损面降到19.8%,提前4个月全面实现了脱困目标,年末亏损面进一步降为18.0%。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年末全市共有201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7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3.8%,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94.1%,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共有27.2万人。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总计中:国有企业 5.56 18.12
集体企业 1.13 13.7
股份制企业 46.91 10.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4.36 20.62
总计中:市属企业 32.82 18.5
总计中:大中型企业 43.78 8.81
氮肥(折含N100%) 万吨 15.35 30.2
磷肥(折含P2O5100%) 万吨 35.02 7.1
钾肥(折含K2 O 100%) 万吨 6.72 108.7
磷矿石(折含P2O530%) 万吨 131.68 3.7
水泥 万吨 539.2 4.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91.34 9.1
墙地砖 万平方米 561.17 48.4
包装机械 台 382 -9.5
电子元件 万只 8845 27.9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0.54,比上年提高11.2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3.57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14.84亿元,增长14.1%,其中利润1.76亿元,增长10.4%;亏损企业个数减少16个。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邮政业务收入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全市住宅电话用户25.4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2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09万户,比上年增长86.0%。
全年接待游客305.1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401人次。旅游总收入8.68亿元,旅游创汇76.29万美元。全市有涉外星级饭店35家,客房出租率达59%。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天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天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发布时间:2003-01-21 13:34天津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天津市统计局(2003年1月14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要求,我市以2001年10月31日为普查时点,组织实施了全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
这次普查的范围和对象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法人单位及其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个体经营者。
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态和主要总量指标等。
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现已圆满地完成了普查登记及主要数据快速汇总任务,并已通过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数据质量审核。
现将我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本次普查全市共登记各级各类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102228个,其中各类法人单位93365个。
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简称“一普”,下同)结果相比,全部单位和法人单位分别增加24420个和27438个,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1.38%和41.42%。
在普查登记的各类单位中,属于生产经营性的单位84050个,非生产经营性单位18178个,分别比“一普”增加21968个和2452个,分别增长35.39%和15.59%。
生产经营性单位的增长幅度明显快于非生产经营性单位的增长幅度。
1、产业结构在全部普查登记的各类单位中,第一产业为428个,占0.42%;第二产业为33635个,占32.90%;第三产业为68165个,占66.68%。
与“一普”相比,分别增长70.52%、28.69%和32.57%。
各类单位数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所调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上升0.1和0.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0.69个百分点。
天津市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07年3月21日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和各项部署,扎实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和谐天津建设,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效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3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比2000年增长1.2倍,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一番,率先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经济总量发展目标(见图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61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照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77美元。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83亿元,增长17.6%。
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3亿元,增长11.0%。
三次产业结构为2.7:57.3:40。
财政收入全市财政收入突破900亿元,达到9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16.77亿元,增长25.6%。
主要税种收入均增长较快。
增值税增长25.6%,消费税增长43.2%,营业税增长20.2%,企业所得税增长29.1%,个人所得税增长12.7%。
全市财政支出6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263.2亿元,增长28.2%;支援农业支出16.1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62.9亿元,增长36.9%;科技支出18.3亿元,增长33.8%。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我市2003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我市2003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17•【字号】津政发[2002]84号•【施行日期】200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我市2003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通知(津政发[2002]8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3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2]23号)规定,现就编制我市2003年市级预算和区县级预算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03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3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3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
综合分析明年经济财政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市“三五八十”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以及开始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等一系列加快天津发展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但经济发展中也将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2003年财政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会相当突出。
一方面,政策性因素一般都是减收因素,财政增收将主要依靠经济发展和加强管理,收入的增长幅度将受到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政策性和建设性增支因素较多,保证教育科技支农等法定支出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编制2003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工作要求,大力弘扬危改精神,加快天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深化标准周期预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快建设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努力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津政发[2003]25号【发布部门】天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3.03.25【实施日期】2003.03.25【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4月30日实施日期:2008年4月30日)废止(原因:阶段性工作已结束)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3]2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围绕五大战略举措,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为实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2年,是天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市各方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以“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提前全面实现为标志,天津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跨越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一)国民经济均衡持续快速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22.6亿元,增长12.5%,增幅继续居全国首位,连续11年平均增长12%以上。
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
“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天津市“三步走”战略要求,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进取,奋勇拼搏,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大力扶植新的增长点,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继续增强,社会秩序和谐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
全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综合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4.90亿元,可比增长2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0.33亿元,可比增长11.5%,二、三产业比例为79.7∶20.3。
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23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4%。
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86.82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36.57亿元,增长12.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43亿元,增长9.5%,营业税6.82亿元,增长27.2%。
财政支出48.08亿元,增长11.6%,其中教育卫生事业支出1.20亿元,增长37.0%。
创新服务企业模式,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2003年,天津开发区完善了为企业服务的制度化措施,建立了规范的企业联络制度,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企业运营服务等机构和国际商会、工商企业联合会等协会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三件事的工作力度,在外需减弱的不利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7993元增加到19986元,增长11.6%。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56亿元,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
第二业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91.51亿元,增长12.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其中工业增加值807.3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6.6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全市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已达20户。
现代企业制度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工业系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完成公司制改造的有152户,占82.2%;商业系统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66家完成股份制改造。
顺利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年新安置就业人员16.5万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集体单位23.1万人,比上年减少10.5%;其他所有制单位5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2%。
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无
【期刊名称】《天津政报》
【年(卷),期】2003(000)007
【总页数】11页(P19-2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21
【相关文献】
1.关于重庆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2003年1月8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J], 童小平;;
2.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3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曾培炎;;
3.关于天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4年1月12日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J], 李亚力;;
4.关于天津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1月18日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J], 李亚力
5.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天津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天津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4.02.20【实施日期】2004.02.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天津市统计局2004年2月20日)200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启动五大战略举措,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取得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同时,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最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胜利实现。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38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最高增幅,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2380元增加到2587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折合3126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增长6.1%。
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212.34亿元,增长17.8%,比上年加快3.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
第三产业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完成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7%、50.8%和45.5%。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辖区内财政收入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51.74亿元,增长20.2%,增幅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6.7%、32.7%、24.5%、13.6%和18.7%。
全年财政支出35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34.7%;科教文卫支出增长17.7%。
劳动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3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8.1万个,比上年增加4.1万个,增长29.3%。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增长34.4%,首次实现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大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
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10.9万人,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83.19万人,第二产业219.43万人,第三产业208.28万人;城镇社会从业人员299.95万人,比上年增长1.4%。
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292.26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61.22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价格消费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0%。
其中食品类价格受四季度粮油等商品价格上扬的拉动上升3.3%,衣着类价格下降1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3.5%,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3.0%。
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
生产和投资领域价格上升明显。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升2.5%,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8.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2.6%。
土地和房屋价格普遍上升,全年土地交易价格上升3.0%,房屋销售价格上升4.1%,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4.0%,私房交易价格上涨5.0%,房屋租赁价格上升0.9%。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增幅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为1995来以来最高水平。
投资呈现多元化。
国有投资5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民间投资314.00亿元,增长3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04.12亿元,增长24.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3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地方单位投资892.14亿元,增长31.6%;中央单位投资154.58亿元,增长15.5%。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9.38亿元,增长26.8%;第二产业投资402.3亿元,增长24.1%,其中工业投入382.5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635.04亿元,增长32.3%。
第三产业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为60.7%,交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投资分别增长42.5%、32.2%、76.5%和75.4%。
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农业总产值193.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其中种植业产值88.80亿元,增长2.2%;畜牧业产值77.00亿元,增长11.0%;渔业产值26.10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60亿元,增长2.4%。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58.0%,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至年末,全市已有龙头企业396个,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0个。
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龙头企业7个,市级龙头企业36个。
全市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60%。
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禽基地、牛奶基地和水产基地分别达到552个、98个、112个和68个。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增加。
全年棉花产量9.47万吨,比上年增长51.8%;蔬菜产量602.78万吨,增长3.2%;肉类总产量52.41万吨,增长16.8%;禽蛋产量24.25万吨,下降0.9%;奶类产量43.23万吨,增长28.7%;水产品产量29.83万吨,增长4.4%。
受播种面积减少及气候条件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19.29万吨,比上年减产18.53万吨;平均亩产308.1公斤,比上年增产12.9公斤。
工业工业生产增势强劲。
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4370.76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7.79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4049.61亿元,增长26.1%。
重工业增速和比重继续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轻工业增加值2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完成总产值1095.39亿元,增长20.8%;完成重工业增加值785.60亿元,增长22.1%,完成总产值2954.22亿元,增长28.7%。
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27:73。
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冶金、化工以及新能源等六大优势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75.04亿元,增长28.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总产值123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0.5%。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规模扩大。
全年新产品产值971.51亿元,增长22.6%;全市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83.91亿元,增长20.6%。
全年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工业产销衔接较好。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00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8%,其中重工业为99.43%,轻工业为97.41%;国有企业为100.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99.59%,股份制企业为98.58%。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7.6,比上年提高14.5点。
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91.06亿元,增长24.6%。
其中实现利润231.88亿元,增长30.2%;实现税金159.18亿元,增长17.3%。
建筑业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完成总产值498.66亿元,增长46.6%。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48.22万平方米,增长3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01.05万平方米,增长54.3%。
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共承接施工项目22863个。
按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15.25万元,增长29.8%。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交通邮电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发展。
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一期及北大防波堤项目竣工。
天津港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业务联系,港口货物吞吐量16181.6万吨,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进口5270万吨,增长28.4%,出口10911.6万吨,增长24.0%。
集装箱吞吐量301.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5.2%。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9532.66万吨,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铁路运输10082.1万吨,增长11.8%;公路运输20114万吨,增长6.8%;水路运输8762.75万吨,增长36.8%。
全年客运量4668.1万人,增长0.7%。
机场旅客吞吐量110.1万人次,增长0.8%;机场货邮吞吐量5.66万吨,增长13.9%。
电信和邮政业务大幅上升。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26.1%,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6.2亿元,增长12.2%。
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704.08公里,增长42.2%。
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3.35万门。
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37.7万户,增长22.3%。
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54.3万户,净增58.3万户,增长19.7%。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