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四光的资料简介—最新范文

合集下载

李四光挑灯感悟范文

李四光挑灯感悟范文

李四光挑灯感悟范文李四光是李四明的五代孙,他生活在明朝时期。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平凡而艰苦。

农村里没有电灯,夜晚的生活只能依靠油灯。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四光读书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但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有一天晚上,李四光在家里读书的时候,油灯突然灭了。

他急忙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油灯上的火花熄灭了。

他想重新点亮油灯,却发现没有油了。

李四光灰心丧气地坐在那里,思考着自己的处境。

在黑暗中,李四光开始回想自己的过去。

他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付出,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努力学习了许多年,但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仿佛被绝望吞噬了。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他想起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他们没有机会读书学习,甚至没有机会看到光明的一天。

他们每天辛勤劳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都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幸福。

李四光突然明白了,他是多么幸运!虽然自己的日子并不富裕,但他拥有学习的机会和知识的智慧。

他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他深深地感激,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从那天开始,李四光重新点亮了灯,不再是一杆油灯,而是他内心的灯。

他告诉自己,不管有多么困难,自己都要坚持下去。

他要用知识的光明来照亮自己,也要用自己的光明来照亮别人。

于是,李四光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读了许多书,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他不再局限于农耕生活,开始关注和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医学、工程学等。

他用勤奋和智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四光的生活开始改变。

他成为了村里的领导者,帮助村民解决各种问题。

他积极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并引进了一些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让农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和舒适。

他还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让村民们了解和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通过他的努力和奉献,村子逐渐改变了模样。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关于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快来看看吧!穷教书先生的儿子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

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

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来变成回龙山。

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

晚上,他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

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

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

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

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

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 他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 •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李四光对后人的启示与教诲
李四光的事迹启示我们要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
• 他热爱祖国,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李四光的治学态度启示我们要严谨治学,勤奋刻苦
• 他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刻苦 •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四光的构造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为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 有助于提高石油地质勘探的效率
李四光石油地质研究的影响与价值
李四光的石油地质研究对国际石油地质学的影响
• 李四光的理论在国际石油地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为国际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的石油地质研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他的理论为中国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概述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主要包括
• 地壳波浪状运动 • 构造地层学 • 地壳演化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之作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01
李四光的生平与成就
李四光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李四光回国后投身地质事业
• 1927年回国 -先后在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 开始了他的地质学研究生涯
李四光出生于1899年
• 中国湖北省黄冈市 • 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 早年在家乡接受教育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理解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

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地理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简短

地理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简短

地理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简短嘿,咱今天来讲讲李四光的故事哈。

李四光,那可是咱中国地质学的一位超级大英雄!你说这大地多神奇啊,就像一个巨大的谜题,等着人去解开。

李四光就像那个最聪明最勇敢的解谜人。

他从小就对那些石头啊、地质现象特别着迷。

就好比咱有人喜欢吃糖葫芦,有人喜欢看电影,李四光就痴迷于研究大地的秘密。

他到处去考察,那劲头,简直比追着蝴蝶跑的小孩还带劲!
他走过高山,跨过河流,在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你想想,要是让你一个人去那些荒郊野外,你敢吗?可李四光不怕,他就像个无畏的探险家。

他的研究成果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像给咱国家的地质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他让咱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大地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了解。

这多了不起啊!
他对地质的执着,就好像咱对自己喜欢的事儿那种不放弃的劲儿。

他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一心一意地钻研。

这不就是咱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李四光这样的人,咱对大地的了解能有这么多吗?那咱国家的建设、发展说不定都会受到影响呢!所以说,李四光的贡献那是没法估量的呀!
李四光的故事告诉咱,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啥事儿都能做成。

咱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像李四光那样的大科学家,但咱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发光发热呀!咱也可以像他一样,为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去拼搏,去奋斗。

这难道不是很值得咱去思考,去行动的吗?咱可不能光听故事,得从故事里学到东西,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不是吗?
总之,李四光就是咱的榜样,他的故事就是激励咱前进的动力。

让咱一起加油,像李四光那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李四光人物事迹100字

李四光人物事迹100字

作文一<<李四光:地质之光>>李四光爷爷可厉害啦!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长大后,为了找到宝藏——石油和矿石,他不怕吃苦,到处跑。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岭里走了好多天,鞋子都破了。

但他不放弃,终于发现了大油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要向他学习。

作文二<<李四光:探索大地的勇士>>李四光叔叔是个大英雄。

他对石头特别着迷,整天研究。

有一回,他为了弄清楚一种奇怪的石头,翻山越岭去很远的地方。

路上遇到好多困难,可他一点儿也不害怕。

最后,他的研究帮助国家找到了好多宝贵的资源。

我们也要勇敢探索。

作文三<<李四光:地质之光>>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对一块大石头产生好奇,这激发了他探索地质奥秘的决心。

长大后,李四光不畏艰难,四处考察。

他的努力让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文四<<李四光的传奇人生>>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筋。

有一次,他看到家乡的巨石,便琢磨起它的来历。

长大后,李四光致力于地质研究。

他踏遍祖国山河,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大油田。

他的成就激励着我们要勇敢追求梦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五<<李四光:地质之光>>李四光爷爷可厉害啦!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长大后,为了找到宝藏般的石油和矿产,他不怕吃苦,到处考察。

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岭中迷路了,但他没有害怕,靠着自己的知识和勇气找到了出路。

他的努力让我们国家有了更多的资源。

作文六<<李四光:探索大地的勇者>>李四光叔叔是个大英雄。

他总是背着包包去那些没人去过的地方。

有一回,他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就像找到了宝贝一样开心。

他仔细研究,最后发现了重要的地质秘密。

他的坚持和勇敢,让我们为他骄傲,也激励着我们去探索世界。

<<李四光:地质之光>>李四光爷爷可厉害啦!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李四光的故事简短30字

李四光的故事简短30字

李四光的故事简短30字
摘要:
1.介绍李四光的生平背景
2.阐述李四光的学术成就
3.分析李四光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4.总结李四光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李四光(1907-1987),原名李瑞,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他在地质力学、地震预测、第四纪冰川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学术成果。

李四光生于湖北黄冈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192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地质系,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弟子。

在留学日本期间,他深入研究了地质力学,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地质研究。

李四光在我国地质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等职务,领导并组织了一系列地质勘查工作,发现了大庆、胜利、辽河等大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在地震预测和第四纪冰川研究方面的成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李四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带领地质队伍在后方开展勘查工作,为祖国的复兴储备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地质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光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他一生勤奋好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成为了一代科学巨匠。

他矢志报国,严谨治学,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

李四光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中国现代地理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地理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 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被地质学界广泛尊敬和传承
• 为地质学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李四光对地质学界的贡献被地质学界广泛认可和尊敬
• 他的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被地质学界广泛学习和借鉴
• 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
04
李四光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贡献
李四光对地震预测的研究及其方法

李四光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关注地震预测问

• 他认为地震预测是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四光提出了地震预测的“脉动”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地球的脉动有关
• 他提出了地球构造运动的“山字形”理论
• 这一理论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02
李四光是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奠基人
• 他创立了“构造地层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
•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李四光还是中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开创者
• 他提出了地震预测的“脉动”理论
• 为中国地震监测与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03
李四光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贡献
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地质的早期研究
李四光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石油地质问题
• 他认为中国的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应该加强石油地质研究
• 为中国石油地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四光在留学英国期间,就开始研究英国的石油地质情况
• 他学习了英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借鉴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李四光。

李四光。

字仲拱。

原名李仲揆。

湖北黄冈人。

蒙古族。

地质学家。

教育家。

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

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

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

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

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9月。

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

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

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

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

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中文名,李四光。

别名,字仲拱。

原名李仲揆。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1971年4月29日。

职业,地质学家。

教育家。

毕业院校,英国伯明翰大学。

主要成就,为中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贡献重大,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原子弹。

氢弹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人物生平。

1889年10月26日。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贫寒人家。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15篇)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篇1)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苏地质科学交流最火热的阶段,彼时,中国地质工作还很薄弱。

苏联先后派了400多名地质专家援华,在空白领域,中国基本全盘引用苏联的地质工作模式和方法规范。

李四光自学了俄语,对苏联地质学家的理论、观点他坚持批判地吸收,反对不顾中国地质情况生搬硬套外国的做法。

一些苏联专家和李四光一起参加野外考察或读了李四光的调查报告后,赞成李四光的见解,放弃了此前的学术观点。

李四光不怕质疑他人也不怕被他人质疑。

作为老师,他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他曾说:“在追寻科学真理的路上,没有老师,更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实事求是!”当自己提出的理论受到学生质疑时,李四光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批评自己的学生,认为他不该因为害怕亮出不同意见而在发表论文时用了笔名。

针对某些外国学者断言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李四光并不相信。

“不相信”的背后,是他对真理的孜孜以求——1928年,他基于十多年的地质力学研究,对“中国贫油”的论调提出挑战。

他根据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断定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向中央大胆建议,实施“中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一场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随即展开。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个人事迹(篇2)李四光除了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据中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马胜云说,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时迷上小提琴,起早贪黑,刻苦练习,终于练成可以登台演奏的水平,李四光在英国寒窗苦读7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蜚声华夏的小提琴曲《行路难》。

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早于小提琴大师马思聪的“思乡曲”。

李四光与夫人许淑彬的相识充满浪漫色彩。

一次赈灾义演上,李四光看到一位年轻女士在台上弹钢琴,于是问旁边一位物理系教授她是谁。

刚巧这位物理系教授的夫人是那位女士在教会学校的同学,于是她特别热心地介绍李四光与许淑彬相识。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作者:姜士冬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1年第3期文/姜士冬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我国地质学之父。

李四光为我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在家里排行老二,他的父亲便给他起了李仲揆这个名字。

李四光的父亲是一名教书先生,工资不多,所以家里生活比较拮据。

李四光从小就非常懂事,他一边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学习,一边在家里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活儿。

一有闲暇,李四光就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李四光14岁那年,父亲决定送他到武昌高等小学参加入学考试,李四光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

他目光坚定地说:“我一定争取考上!”父亲看着眼前这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舒心地笑了。

李四光开开心心地去参加考试,但在填写报名表时,由于一时疏忽,把年龄填在了姓名一栏。

李四光没有钱再买一张新的报名表,不过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他拿起笔把“十”改成了“李”,然后在四后面加上了一个“光”字,后来李四光便成了他的学名。

考试成绩不久就出来了,李四光以极高的成绩考入了武昌高等小学。

之后,李四光告别了父母兄妹,独自一人乘船来到了武昌。

在课堂上,老师说:“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还会派公费出国留学呢。

”李四光心想:“有机会出国留学,真是太好了。

我一定要争取出国留学!”李四光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

每次考试,李四光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同学们也非常佩服他。

1904年,李四光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到日本公费留学。

1910年,李四光留学归来,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他不断地潜心研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曾说:“我是中华儿女,理所应当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李四光的简介和事迹

李四光的简介和事迹

李四光的简介和事迹摘要:李四光是中国现代著名电子学家和科学家,其一生致力于电子学科研,并取得了众多重大成果和荣誉。

本文主要介绍李四光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主要教育和科研经历、科学成就以及对电子学科的贡献等方面的事迹。

关键词:李四光、电子学家、科学家、成就、贡献李四光的简介和事迹李四光,1919年12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是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和科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从小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四光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天赋。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李四光考入了重庆南开中学,并在此接受高中教育。

之后,他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1945年,李四光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随后被分配到南京大学担任助教。

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他一直致力于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

1953年,李四光被派往苏联举行为期两年的留学,在此期间,他深入研究了苏联的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掌握了苏联最新的科研技术和理论思想,为其日后的电子学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回国后,李四光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物理研究所工作,领导和参与了多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子学研究课题。

在1956年-1957年期间,他率领团队研制出一批高频率场发射管,这一硬件设备的研发对中国的各种电子学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深刻地推动了中国电子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1957年之后,李四光继续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众多重大成果,尤其是在微波电子学的研究中,他领导团队开展的微波管、高功率场效应横向管、微波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内的高度评价和荣誉,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被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重大专项等多个重要科学奖项的认可。

此外,李四光在其一生中,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电子学科的发展和革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精选9篇)

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精选9篇)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精选9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李四光的名人故事,快来看看吧李四光的名人故事篇1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家里很穷,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家里供不起他上学。

村里有个老秀才叫陈二爹,李四光经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读书识字,算是启蒙。

李四光聪明好学,受到陈二爹的夸奖,就免除李四光的学费,免费授课。

李四光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

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

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

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

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

”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

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

” 李四光说。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

李四光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

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李四光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精彩的人生,而他留下的这段学习经历依然激励着我们。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篇2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

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

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 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 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 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 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 “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 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 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 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 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 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 科》、 《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 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 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七,获得荣誉




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政 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 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曾 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9年5月29日,经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评选,授予李四光 “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 同年12月6日,苏联地质界对他的崇高工作和在中国创建的地 质科学经验,作出了公正的总结。苏联克鲁泡特金教授在《自 然》杂志上撰文,介绍了李四光在地质科学上的成就。 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选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2009年10月4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即将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 星”,这是继明安图后第二次用蒙古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小行 星。

中国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简介

中国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简介

在中国,有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四光的科学家,他为中国的地质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四光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求知欲。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考入了一所著名的大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这些发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世界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李四光还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他一生清廉自守,为人正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事和学生热情关爱。

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李四光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更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我们要向李四光学习,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
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

贫困家庭走出的地质学家

贫困家庭走出的地质学家

贫困家庭走出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全家人只靠父亲做私塾老师的一点点收人生活,有时候父亲收的学生不多,家里就可能断炊,生活非常困苦‘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四光从小就非常懂事,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放羊、砍柴、挑水、打扫房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6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到父亲的私塾念书。

他非常喜爱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做家务,一有闲暇,就忙着背课文,练书法,写作文,忙个不停。

李四光十分富有同情心,因为自己家里贫困,特别能理解其他穷人。

一次,一个小偷悄悄钻进私塾,想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走住宿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

不料却被同学发现,马上大喊:“小偷,抓小偷啊!”大家一拥而上把小偷打倒在地,然后用绳子吊在院里的树上。

同学里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

看着面黄肌瘦的小偷,李四光知道小偷也是穷人家的孩子,逼急了才偷东西。

等大伙散去后,李四光拿来一条凳子放在小偷脚下,免得他被吊得难受;一面劝他不要再偷东西,人穷,要穷得有志气。

后来,李四光被公派到日本留学。

政府每个月都会拨给每个留学生一笔款项,不甚宽裕,连日常使用都不太够。

可身在日本的李四光挂念父母,每个月都从为数不多的经费里留出一笔寄回
家。

他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时候晚上把米放进热水瓶泡一晚,第二天就着咸菜吃下去。

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李四光读书的欲望,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即使是休息时间手里也不肯放下书本。

通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后来为我国开发油田立下大功。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主要内容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主要内容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主要内容李四光,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他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颂。

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所创立的地质学理论,更在于他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在我们谈论李四光灰尘的旅行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四光的一生。

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自幼勤奋好学,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人后,他师从欧洲知名学者,掌握了先进的地质学知识。

1913年,李四光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地质学研究之路。

李四光在地质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先后发现了我国第一个恐龙化石、第一个古人类化石以及第一个哺乳动物化石。

此外,他还参与了“周口店发掘”工作,是我国现代考古工作的开创者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李四光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一直关注着我国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他曾多次发表关于科学普及的文章,为如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他希望通过科学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地质学的重要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一次尝试。

他认为,科学普及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因此,他决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学普及领域,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探索、发现和学习的科学世界。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李四光四处奔走,积极联系各方资源,为孩子们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

他亲自编写了一系列科学启蒙读物,为孩子们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他还支持了一些科学馆、博物馆的创办,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

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工作效率和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祝福。

有句话这样说:“李四光为孩子们科学世界的开启,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李四光灰尘的旅行,是他漫长而杰出的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一段。

在这段旅程中,他传播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对科学的热爱,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新李四光的故事50字

最新李四光的故事50字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

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的都可以去报考;特别是听说那里不学四书五经,而是教授国文、算学,成绩优秀者还能出国留学。

因此,李仲揆终于说服了父母,带着借来的几个盘费,徒步到省城报考。

李仲揆办理了报考手续,买了一张报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四光的资料简介李四光,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李四光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xx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20xx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20xx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0xx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一个贫寒人家,取名李仲揆。

1920xx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的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并改名为李四光。

1920xx年(清光绪三十年)5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同年12月,李四光结识了当时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经宋教仁介绍又认识在东京京西大学学习工艺化学的马君武。

此时,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并毅然将盘在头上的长辫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边。

1920xx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初,李四光学习任务虽很重,但他仍经常出入留学生会馆,赴集会,听演讲,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他还积极投身革命政党的组建活动,7月30日,他参加了在东京赤坂区松町三番黑龙会会所召开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会后由孙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

其中,李四光的自书誓词为:联盟人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李四光,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矢信矢忠,有始有卒。

如或渝此,任众处罚。

天运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中国同盟会会员李四光。

李四光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者,8月2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松町内田良平先生的宅邸,李四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1920xx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宣统二年(1910)毕业。

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

并获孙中山赞誉,送其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崭露头角1920xx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帝制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该省实业部改为实业司,仍任司长。

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职务。

1920xx年(中华民国二年),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20xx年毕业,被授予硕士学位。

1920xx年(中华民国九年),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回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同时还担任过北京大学评议会的评议员和理学院的庶务主任。

1920xx年(中华民国十一年),李四光同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他被选为第一届的副会长,嗣后还担任了较长时期的会长、理事长。

1920xx年以后,李四光长期担任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同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同年11月,该委员会决议,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珞珈山一带为新校舍地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20xx年(中华民国十八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他与蔡元培等参加武汉大学新校舍落成及开学典礼,实现了他久想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办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愿望。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以《中国北部之科》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任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34年到1936年期间,先后在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等八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受到英国学术界的欢迎赞誉。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名誉教授;同年11月,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广西桂林。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经贵阳迁往重庆。

1944至1946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并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2月初,李四光和他的夫人许淑彬一同从上海启程赴英国伦敦出席第xx届国际地质大会,同年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初,其数次给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许杰等人写信,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广州;同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

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

可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英国到远东的客轮船票要提前一年预订,归期只得拖延。

艰难回国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1950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同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56年2月,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同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同年12月,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主要成就科研成果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提出蜓科鉴定方法1920xx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

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0世纪20xx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

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创立地质力学20世纪20xx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

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

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

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型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

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

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在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李四光的几篇重要著作,如20xx年代末的《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30年代的《中国地质学》、40年代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50年代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60年代的《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每个阶段总结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地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

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月,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作了工作汇报。

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

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

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

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

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

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