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8-2019学度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名校】 2019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我国要真正 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前面,2017年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联合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定对策。
其次还需要一颗在L1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
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SOHO 和ACE 卫星为人类立下了 ,而这两颗卫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目前距上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159年了,而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的太阳风暴也是近30年前的事了,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
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
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相关知识,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 。
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不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空间天气灾害减缓措施同等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行之有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措手不及B .卓有成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措手不及C .行之有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手足无措D .卓有成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手足无措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
【语文】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我国要真正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前面,2017年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联合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定对策。
其次还需要一颗在L1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
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SOHO和ACE卫星为人类立下了,而这两颗卫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目前距上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159年了,而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的太阳风暴也是近30年前的事了,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
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相关知识,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
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不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空间天气灾害减缓措施同等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行之有效丰功伟绩有备无患措手不及B.卓有成效汗马功劳未雨绸缪措手不及C.行之有效汗马功劳未雨绸缪手足无措D.卓有成效丰功伟绩有备无患手足无措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
B.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这种呼声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C.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广东省六校(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等)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
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
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
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
2018年广东六校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
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
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
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
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前者可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广东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 2018.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广东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答案
广东六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 [A项,“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错误,从原文看,应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
C项“凭借武力优势”错误,原文中“商品的低廉价格,是……重炮”只是比喻的说法。
D项“因否定而获得新生”错误,原文中已强调“文化批判……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2.B [主体部分不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3.C [“创造出全新的文化”错误,因为文化“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D [“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细品胡辣汤”错误。
作者细品胡辣汤不仅是为了弥补早年无钱品尝的遗憾,更是为了“品尝”往事和乡情。
]5.(5分)(1)描写精炼传神。
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豹眼”“傻”“呆呆地”)、语言描写(“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陕们吃饭时的“旁若无人、汪洋恣肆”。
(2)前后照应。
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原始”和“野性”。
[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
意思对即可。
]6.(6分)(1)不同意。
①倒数第二段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次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
②倒数第二段写台北的陕西乡党津津有味地吃“名实相去甚远”的“陕西饭食”,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深刻”和“顽固”,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以“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
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作结,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同意。
(略)[表明态度1分;分析5分,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①②两点可任答一点,第③点必答。
意思对即可。
如答“同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广东省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反诘/拮据折腾/折本怵场/戍边B.骁勇/富饶胸脯/果脯秾丽/葱茏C.拆开/干坼地壳/躯壳颠簸/叵测D.湍急/瑞雪扁担/扁舟船舶/停泊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坊间讥弹不断。
有人翻出他过去拒绝与异见作家一同参加研讨会的“陈谷子烂芝麻”,又有人指出他今年参与抄写《延安文艺座谈讲话》是宣扬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些都被认为是懦弱,是底线失守,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南辕北辙。
但作为一个体制内作家,这实际上又是无可厚非的。
A.讥弹B.陈谷子烂芝麻C.南辕北辙D.无可厚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十岁女童手持小刀扬言要与打伤爷爷且拒付赔偿的工商所长决斗,这“湖南最牛约架”,难道不能不说是“官民对立”的社会情绪的又一表现?B.继“大裤衩”“秋裤装”“比基尼”后,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近日又被网友调侃外形酷似翻起来的“马桶盖”。
C.通过社会机构的调查,90后纷纷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急于摆脱巨大的生存压力是主要原因。
D.浙江虐童事件暴露了我国幼教工作的种种问题,而虐童案被撤销又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司法的尴尬局面。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崖对面二百多米处是壶口瀑布②我眼前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③山崖一侧是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我们在那儿停下④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⑤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⑥河滩是黄的,河床也是黄的⑦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上A.③②①⑥④⑤⑦ B.③①②⑤⑥④⑦C.③②①⑤④⑥⑦ D.③①②⑤④⑥⑦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
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解析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弈./友谊.秘籍./慰藉.分.发/分.外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自中国开办高等教育起,国人就发现了这里(清华大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挽精神颓亡于既倒,发科学民主之萌芽。
A.整治再现往往 B.整顿展现往往C.整治展现常常 D.整顿再现常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人们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利用雨云实施人工降水等。
即使从民法的角度看,气候资源也是可以为人力所支配的,属于民法上之“物”。
台湾民法学者王则鉴认为:“物是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
”而且,气候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尽管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其开发利用受到土地、空间的限制。
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因而具有民法上的财产意义,属于物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2018-2019学度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绰.号/泥淖濒..车/一刹.那..临/海滨刹B.测.量/恻.隐掮.客/蜷.缩驻扎./扎.辫子C、机械./告诫裨..将/裨.益鸡肋./打擂.台D.湍.急/揣.测编纂./篡.改露.宿/露.马脚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017年8月15日晚,苏格兰最大的剧院爱丁堡节日剧院掌声雷动,演员差不多变换了各种队形谢幕,掌声依旧如雷贯耳。
《牡丹亭》的炫目程度盖过了开幕音乐会《天堂与仙子》。
除“论整齐划一谁也比只是中国舞蹈演员”一类褒扬中略带揶揄的评论之外,当地媒体对《牡丹亭》、韩国喜剧大师吴泰锡执导的《暴风雨》、台湾吴兴国的《李尔王》给出不分伯仲的四星级评价。
剧评人哈普特对《牡丹亭》的80后编舞费波更是有溢美之词:“费波赋予《牡丹亭》芭蕾舞观众所能感受的所有美。
”A.如雷贯耳B.揶揄C.不分伯仲D.溢美之词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12月1日,赴日本参加第五届中日关系研讨会的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一行在日本首相官邸会晤了新当选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夫妇。
B.网络自从开通以来,人类的生态为之一变,群情毕汇,天涯咫尺,有人论之为千年未有的大变局,确乎不为过。
C.《朱镕基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稿、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约123万字,翔实反映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改革和进展中的工作历程。
D.寒窗苦读的高三学子们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依旧优先考虑学校,特别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等因素的妨碍决定的。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
②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紧密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属,以查找心灵的寄托。
③那个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
在那儿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
④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
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⑤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
A.①②④⑤③B.⑤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⑤D.⑤②①④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景让,字后己,性方毅有守。
宝历初,迁右拾遗。
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①亟论不可,遂知名。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
始,贫乏时,治墙得积钱,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禄,犹灾.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闭坎。
景让自右散骑常侍出为浙西观看使,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景让重请罪乃.赦。
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喧,召景让廷责曰:“尔镇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
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
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
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
以病丐致仕②,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
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
”客肃然,景让起卒.爵。
伸曰:“无宜于.公。
”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斸其骗石焉③。
清素寡欲,门无杂宾。
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有改动〕【注释】①延英:宫殿名。
②丐致仕:请求退休。
③斸:砍。
骗石:上马时的踏脚石。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求领.盐铁领:领取B、犹灾.其身灾:灾祸C、景让起卒.爵卒:仓猝D、书闻.,辄还东都闻:上报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孝于.家无宜于.公B、景让重请罪乃.赦皆泣谢,乃.罢C、尽书群臣当选者.大臣有德望者.D、镇抚方面而.轻用刑而.景让名不得7.以下各句,都能表现李景让“方毅有守”的一组是〔3分〕①诣延英亟论不可②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③公廉洁亡素储④性奖士类,拔孤仄⑤及去,命斸其骗石焉⑥尝怒牙将,杖杀之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李景让的母亲用行动告诫孩子要靠勤劳获得俸禄,不能因家境贫寒而同意意外之财。
B、景让一怒之下仗毙了一名牙将,引起军中谋变,他母亲当众责罚儿子,平息了众怒。
C、身为御史大夫的李景让没当上宰相特别不快乐,见到宰相直陈自己政绩超过当代官员。
D、蒋伸在宴席上给景让敬酒,景让当即一饮而尽,蒋伸说他不适合喝这杯酒。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3分〕②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7分〕阙题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的题目在流传过程中缺失了,后人只好题以“阙题”。
请你依照诗的内容给这首诗拟一个题目,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3分〕〔2〕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一联,并说明如今诗人的情感。
〔4分〕11、补写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项选择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出师表》〕〔2〕盘盘焉,囷囷焉,,。
〔杜牧《阿房宫赋》〕〔3〕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中有画宗白华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也。
”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
“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能够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然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截了当画出来的。
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受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
画和诗怎么说是两回事。
诗中能够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
而那不能直截了当画出来的后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那幅画里假设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特别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
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的吗?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
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然而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他是个喜爱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东施以活人来效颦西施尚且失败,况且是画家调脂弄粉。
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往常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
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在该画初完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奇生动的感受。
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
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许多诗人心魂震荡,感受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
然而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
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许多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截了当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
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这诗里全是画,画里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幅画里是活跃的主角,它从窗门跳进来,跑到闺女的床前,散发着一股温暖,接着穿进了罗帐,轻轻抚摩一下榻上的乐器——闺女所吹弄的琴瑟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发还散开着,杨花随着晨风春日偷进了闺房,亲昵地躲在那枕边的美发上。
诗里并没有直截了当描绘这金闺少女(除非云发二字暗示着),然而一切的美是归于这看不见的少女的。
这是多么艳丽的一幅油画呀!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
诗的画面再好,也赶不上德国大画家门采尔笔下那晨光的光彩耀目,直射眼帘。
而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也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项选择不给分)1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
”如此的画面使王维的诗成了诗中的上品。
B.一幅画描绘得再逼真,也不一定能在画中暗示出某种诗意来。
C.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和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美人,同样含有无穷的诗意。
D.诗和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王昌龄的《初日》诗里表达不出金闺少女的情调。
E.诗的意境美和画的形象美离合异同,各有千秋。
13.以下说法,不符合“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的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山中本来没有下雨,然而人却有衣裳被淋湿的感受。
B.山中看起来没有下雨,然而空中湿润的林叶打湿了人的衣裳。
C.尽管未曾下雨,空明的翠色那么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将人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