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91
工 程 管 理 专 业 技 术 类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探 索
常 军
( I 苏州 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 苏 苏州 江 251) 10 1
摘要 : 对现 行 工程 管理 专业技 术类课 程设 置 中一 些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照 2 针 按 1世 纪 对 工程 管理 人 才 的 需求 趋势和 适应 中国融入 WT O的要 求 , 工程 管理 专 业技 术 类课 程 的 设 置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分 析 了工程 管理 对 专业 的就 业 方 向; 业后 对 工程 管理 专业技 术的要 求 ; 就 工程 管理 专业 经济 类和 管理 类课程 体 系对 专业技 术的
理 学科 , 工程 管理 专业 覆盖 了原来 的 建筑 管 理 工 程 , 国际工 程 管理 , 房地 产 经 营 管 理等专 业 , 具有 较强 的综 合 性 和较 强 的专 业 覆 盖 面 J 因此 各 院 校 的课 程体 , 系各 有 千秋 , 但基 本都 不偏 离工程 管理 专业 指 导委员 会对 该专业 的基本定 位 。 苏州 科技 学 院也设 置 了工程管 理 专业 , 的专 业 定位 是 以工程 项 目管理 为 它 核心 , 向建 筑 领 域 输 送 专 业 人 才 J 面 。总 体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德 、 、 全 面 发 智 体 展 , 应生 产建设 经 济与 管理 服务需 要 的 , 备 管 理学 、 济 学 和 土木 工 程技 术 适 具 经 的基本 知识 , 掌握 现代 管理 科学 的理 论 、 法 和 手段 , 方 能在 工 程建 设 领 域从 事 项 目决策 和全 过程 造价 管理 的应 用型 高级 管 理 人 才 j 。我们 始 终 认 为 : 土木 工 在 程 学科 背景 下办 工程 管理 专业 , 这使 得我 们具 有很 强 的学科优 势 , 也是 我们 办好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东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V0 . 131. . / No 5 6
De .. 01 c 2 l
J u n l o tes ini ies y o r a N rh a t ) l Unv ri Of Ia t
文章编号 :05— 9 2 2 1 )5 0 10 2 9 (0 1 0 / 6—0 5 0 15— 3
关 键 词 : 程管理 ; 工 实践环节 ; 教学改革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4 . G6 2 0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 19 年颁布《 98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录》 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 设置的一个专业 , 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学 、 管理学、 土木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 具有创新意 识、 创新精神 、 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 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l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 由于工程 1 ] 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 , 是一个复合型专业 , 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坚实 的理论知识 , 同 时还要有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 , 是面对现代社会需求 , 在工业 、 工程领域的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等第一 线 岗位 , 接从 事解 决 实 际问题 、 直 维持 工作 正 常运行 的高等技 术 型人才 ] 。
还 有 到送 变 电公 司 、 理公 司作 现 场 施 工 技 术 、 程 监 理 和施 工 预 算 ; 数 到 咨 询 公 司做 造 价 和 工 程 监 工 少 招标。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的提高来 自 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将专业理论与工程
收 稿 日期 : 0 1— 8—1 21 0 8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岗位,并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指标为标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进,贯彻基础与专长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把工程教育科学化的模式转向工程应用型教育,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
本着“厚基础”的原则,加强了建筑结构类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按照“宽口径”的原则把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成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3个专业方向模块,各专业方向模块均安排了若干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建筑与房地产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按照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历次会议讨论形成的“基础课+平台课+专业方向课”模式,我们根据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突出主干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原则,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优化。
根据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的要求,结合学校、学院的资源优势,搭建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四大平台,采用“基础平台+选修模块”的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TM334浅议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卢国庆 王佳达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我国目前对工程管理学生的培养仍在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表现为学生没有受到有效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等。
本文提出一些方案,试图为工程应用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其动手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途径随着我国现社会主义代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祖国的人才标准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应用能力方面被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现阶段工程管理应用性人才仍然缺乏。
为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找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问题所在。
1 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应用能力的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是沿用早期的模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只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这样自然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的。
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与学校未能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是息息相关的。
许多学校因为组织难度大、经费消耗高,又要关注学生安全等问题,组织的实操课程往往时间断,内容少,甚至因为缺乏重视与监督,造假现象也时有出现。
这样的培养方式,又如何能避免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上手慢、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呢?除此之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存在问题,设置过于简单,管理课程没有与经济法律、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等专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课程之间只是简单粗陋的拼凑。
多个教研室没有通过任何交流融合而完成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最后稀里糊涂的度过学习期,没有扎实的知识体系作为专业基础,与其他人才相比,也体现不出专业性。
这样的教育模式必须得到改进,否则将成为误人子弟的毒瘤。
薄弱的师资力量,也是导致工程管理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摘要:核心课程群建设是保证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唐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构建、建设思路、建设方法与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一、引言1.专业定位与核心能力。
唐山学院属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2006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专业定位强调: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能胜任工程管理一线工作的“懂技术、通经济、会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勤奋敬业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突出三个方面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即: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近10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也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
2.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
自2022年开始,唐山学院开始启动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
2022年,工程管理专业成为学院第二批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共四部分组成。
经过多次论证分析,专业建设团队共提取了8门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公共基础核心课程模块:《高等数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建筑工程估价》,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合同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以上核心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均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课程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又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
本文通过对唐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
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
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概述 (6)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与特征 (7)2.2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趋势 (8)2.3 数字化转型对工程管理的影响 (9)三、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分析 (11)3.1 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12)3.2 对教育现状的分析 (13)3.3 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 (14)四、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15)4.1 改革原则 (16)4.2 改革目标 (17)五、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8)5.1 课程体系改革 (19)5.2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20)5.3 实践教学改革 (21)5.4 素质教育改革 (22)六、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23)6.1 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 (25)6.2 资源配置与支持保障 (26)6.3 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27)七、结论与展望 (28)7.1 主要成果与贡献 (30)7.2 不足与改进 (31)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2)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这场转型浪潮中,建筑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更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更是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者、创新推动者和效益优化者。
当前许多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脱节,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设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有能力胜任工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展开。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实践能力扎实的学生才能在工作中胜任各种复杂的实际操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设计课程的方式来推动,也可以通过创新实验和项目设计来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
在培养目标中,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上有所突破,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实施此类教育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在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强化专业主干课程。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主干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摘要:本文基于实践视角,将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聚焦在厘清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变革教学方法上,并就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课程指“课程体系”或“培养计划”,狭义的课程指“单门课程”,与教学密切相关。
王伟廉教授认为,“课程主要指向目标和内容,教学主要指向实现目标、传授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1]。
因此,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涉及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等;教学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涉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
这也是英国课程之父泰勒(Taylor)关于课程所提出的两个基本问题,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所以,从课程的这两个基本问题出发,关于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同时,把两个方面形而上地往上追溯,它们同时必须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包含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三个基本层面。
一、应用型本科到底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目标?从整体看,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特定学科的“专业主义”和狭隘“职业主义”的混合物[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层次逐步分化,高等教育模式呈现多样化形态,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很难以单一模式适应多样化形态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传统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本科教育合法性问题进行反思。
如何将本科教育的定位或目标用文字来加以描述呢?现实中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表述的。
一是从宏观层面上区别于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科教育目标表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素质”[3]。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k)从生活准备角度提出了本科教育的8项基本目标,分别是:(1)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2)批判性思维能力;(3)道德推理能力;(4)公民意识;(5)适应多元文化素养;(6)全球化素养;(7)宽广的兴趣和知识面;(8)就业能力[4]。
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实习工 程等 实践 场所 功能单 一,缺 少功 能完 善 的实习
基地。 Biblioteka ( 3 ) 从产 学研基 地 建设 看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产 学 研 基 地 普遍 立足 于本科 生层 次 ,但结合 本科 建立 的依 然偏少 。 ( 4 )从 实 践教学 经 费 投 入来 看 。实 践 教 学 经 费 投 入 普 遍不 足 , 制 约 了实践 教学 改革 的深 入 ,影 响 了人 才培 养 质 量 的提高 。实践 教学 考核 目标 不够 明确 ,考核措 施不 够 规 范 ,考核力 度普 遍低 于理 论教 学 的考 核力 度 。 另 外 ,社 会实 践与 教学 实践 的有机 联 系与结合 还缺 乏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 的培养 目标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
更 新 教育 观 念 为先 导 ,树 立 全 面素 质 观 ,新 的 培 养 目标
和创新 精神 还没 有提 到应有 的 高度。表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1 . ] 从实践教学目标看 还没有真正 落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创新 精神的 目
标 ,各 院校普 遍 重视理 论教 学 ,注重 学生 的研究 能 力 ,忽
观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和综合协调能力 的教育观 以 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 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 ,培养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所需要 的复合型、应
用型 、创造型人才。因此 ,树立面向2 l 世纪的新 型的育
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标定位偏高 ,不符合社会对工程管
理 本科 层 次 的能力需 求 。
了工程 管理 专业应 用 型本科 实践教 学改革 目标 ,构建 了工程 管理 专业应 用型 本科 实践教 学体 系。 [ 关键 词 ]应 用型 本科 ; 实践 教 学 ;创 新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文章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了在新时期下,我国建筑市场对土木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对工程管理专业,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1、专业概况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分析与评价及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与合同管理等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咨询、施工管理、监理、工程造价管理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应用型高级工程建设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技术、管理、经济分析与评价、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品质;②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③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构造、工程材料、测量、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技术、建筑设备与装饰装修技术等;④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生命期管理,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科学决策;⑤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⑥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读、译、写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⑦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核心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原理、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 范秀琴(91 ) 女 , 17 - , 山西汾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安公司, 山西 介休
020 300
・
3 7卷 3期 26 第0 年1 月 5 ・ 2 1第 3 1 1
山 西 建 筑
及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 , 根据建 筑业对工程 管理人 同时另一方面还应对每一个实践教学 环节进行 精心设计 , 要制 订
乏高素质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 倾 向。 目前我 国实际从事工程管 理 的人 员 中, 大约有 13的并不 / 是工程管理专业 出身 , 很多 是相关 专业 改行后 从事 工程 管理 的 ,
1 2 知识 面窄 , 识 结构不 够合理 . 知
决定 了他们 工程 管理专业 的显 著特点 是学 科跨 度大 , 合性 强 , 就要 由于缺乏系统 的专业知识 和专业 面狭窄等不 利因素 , 综 这 求我们 的工程管理人 员必 须具备 较 宽的知 识面 和较 为合理 的知 在从事实际管理 工作 时很难 满足 建筑 市场 的实际需 求 。综合 来 当前建 筑市场迫切 需要 的是 既有工 程管理 系统 知识 , 又熟 悉 识结构 , 否则就不 可能 胜任 这项工 作 。然 而现 实 中, 部分 工程 看 , 大
s ut neg er gp jc. t ci ni e n m et r o n i Ke od : o su tnpoet ikf t s r km ngm n yw r s cnt co rj ,r co , s aae e t r i c s a r i
收稿 日期 :0 10 — 9 2 1 - 80
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关键 , 具体地可 以通过 改革教学 内容和教学 方 的摇篮 。为了进一 步提 高企业在 工程 管理人 才培 养 中的作用 发 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开 展 : ) 1 从企 业 中选拔 推荐一些 具 法 两 方 面来 做 。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分析
、
我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 ,制 定工程管 理专业人 才培养方 案时 ,
从应用 型本科人才定位人手 ,以区域经济和能源 电力行业人 才需求为 前提 , 确定符合市场需要 的人才培养 目标 。依据地方经 济建设 和国家 建设行业 的人才需要 ,制定人才培养 目标。 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 一 )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构建有特 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坚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坚持 以社会对 管理人才
为实现应用 型本科人 才 的培养 目标 ,广 泛听 取专 家、企事业 单 位 、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种反馈 意见 ,召开教 学计划指 导委员会 会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 “ 面向应用 、 增 强素质 、综合提高” 的原则设
置人才培养计划 ,缜密设计学生必须具备 的知识 结构 、技能操作和素
质结构。在精简教学 内容 、整合课程体 系、突 出素质教 育基 础上进一 步压缩 了理论教学学时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规定 的学 生实践性教学 总周数 达到 4 0周 ,占总学分的 2 1 % ,强化 了应用 型本 科实践技 能 的
强化。
在实验室里 ,利用项 目管理 、造价 等软件对 管理 的全 过程进 行模拟 ; 二是学生到施工一线直接参与实 际项 目管理工 作,并结合 具体工作完 成毕业设计任务 ,加强专业领域综合技能训练 。
陛人 才培 养 的 需 求 。 关键 词 : 工程 管 理 专 业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改革 措 施 课 程设 置
沈 阳工程学院工 程管理专业 2 0 0 6年开始招 生 ,几年来 ,我们 从 本科人才定位人手 ,以地方经济 、建筑行业 、电力行业人才需求 为前 提,结合 目前市场需求状况 ,积极探索管理专业 的培养模式 改革 ,取 得一定 的成效 。 人才培养 目标明确
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摘要: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介绍工程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面向现代制造业,构建了“大平台、多层次、阶段式”的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力强,工程综合素质高,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1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工程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育以培养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现场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
它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
对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思维,但必须具有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创新能力,具有运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创业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1,2]。
我国大量以教学为主的高等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主要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鲜明、教师缺乏工程经历、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人才培养现状,致使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的增加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不高、就业率低的矛盾更加突出。
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缓解矛盾,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3]。
本文针对机电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面向现代制造业,坚持“感性认知基础化,基础训练技能化,综合设计自主化,开放实验创新化、社会实践多元化”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大平台、多层次、阶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了“工程认知、基本技能、综合性与创新性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多层次纵向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9-08T07:38:54.6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5月13期作者:蒋迪张小雨[导读]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蒋迪张小雨吉林建筑大学 130118摘要: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新经济、新起点背景下提出“新工科”概念。
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传统工科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高校必须要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加快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于传统工科专业建设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校企合作、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研究背景国外对工科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非常丰富。
常见的教育模式有:能力导向教育模式(C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OBE)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育模式(CDIO)。
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新一轮的工程教育改革,旨在重构MIT的工程教育教学,从根本上对工程教育进行一次系统性反思和变革,变革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界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型工程人才。
在工程人才的能力重构上,强调未来产业界将会更加注重工程人才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近几年,我国开展“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聚焦行业应用,从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思考教育的基本内容。
探索新工科教育及人才培养范式,致力于建设新工科专业及改造传统工科专业。
未来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
“新工科”理念的出现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体要求来设置 。本 文主要对 教学研 究型本 科 院校 工程 管
理专业人才培 养方 案 以及 课 程体 系存 在 的问题 , 进 行分
析研究 , 以期为人才培养方案 的修订提供参考 。
1 人才 培 养方案 以及 课程 体 系的知 识结构
虑学科技术发 展对 专业 的影 响 , 考虑 社会 和市 场对 工程 管理人才 素质 的要 求 , 从实 际出发 , 以现 有办学条 件为基
工程施工技术 的基本知识 , 掌握 现代管 理科学 的理论 、 方 法和手段 , 服 务 行业 与 地 方 经 济建 设 的 ( 高级) 应 用 型
人才 。
收稿 日期 : 2 0 1 3一】 0— 2 6 基金项 目: 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A 2 0 1 3 0 7 8 )
作者简 介: 李 明孝 ( 1 9 6 4 一) , 男, 湖南汉寿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农业工程建设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8 8 4( 2 0 1 4) 0 2— 0 0 8 3— 0 3
全国高等学校 土建 学科 教 学指导 委员 会 、 工 程管 理 专业 指导委员会编 发 的《 全 国高 等学校 土建 类专 业本 科 教育 培养 目标 和培养方案及 主干课 程教学基 本要 求— — 工程 管理 专业 》 一书, 确立 了 工程 管 理专 业 的 四大 平 台
教学研究 型本科 院校工 程管理 专业 以人 才培 养为 中 心, 以学生 就业 为导 向 , 培养具 备管 理学 、 经 济学 和土木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3 1 制 定 以国 家注册 工程 师考试 内容 为模 块 的 专 业教 .
学计 划
在坚持工程管理专 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模块设置 的前提下 , 结 通过分析建筑行业 的发展 、 就业形 势的变化 以及 学校办学特 合 目前 工程 管理专 业 的从业特 点 , 以全 国注册建 造 师、 注册 造价 色等 因素 , 按照工 程管理专 业指 导委员 会要求 , 定工程 管理专 工程师 、 确 注册 监理工程师 、 注册房地产估价 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等 业的培养框架 。除基础理论 教学 以外 , 专业层次 主要包 括职业技 职业资格要求 , 与社会 接轨 设置专 业模块 课程 , 学生 毕业后不 使 能必 修课 ( 算机 基础 、 A 计 C D等 )专业 基础课 ( 、 工程 制图 、 工程 力 仅具备专业知识 , 能通过 考试很 快拥 有执业 资格证 , 还 从而做 到
2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 型人才培养过 程中存 在的主要 问题 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 增设社 会急需 的新课 程。在 2 1 对工程 管理 专 业人 才的培养认 识 不够 .
教学实践中 , 教师应对 教材 中一些 陈 旧内容进 行筛 选 , 及时把新 使学 生及时 了解 到学科 的前沿 动 有人认 为工程管理专业就是一种单纯 的管理学 科 , 这是不 正 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材 内容 中, 接 新技术 ; 使学 生掌握 的知识 更趋于专 业化 、 时 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 习的不仅仅是 一种管理 的思想 , 同时还要 态 , 受到新 知识 、 代化 , 现出更强 的实用性 。 体 求有一定 的工程背景 。在工程管理专业 的学习 中, 明 白一个基 应
本的等式就是“ 程管理 =工程技术 +经济学 +法律 +管理学 ” 33 重视 实践 能力的培 养 , 工 , . 改进 实验教 学方法 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 , 而是 以土木工 程技术 为基础 , 时掌握 同 工程管理是 一 门实 践性很 强 的学科 , 要重 视实践 教学 , 加强 相关 的法律 、 法规 和经济学 知识 , 最后 利用 现代管 理方法解 决各 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 充分利用实 验实践教学环节 , 减少演示性 、 验 种工程实 际问题。但是 , 工程 管理 还是偏重 于管理 科学 , 适合那 证性实验 , 加综合性 、 增 设计性 实验 , 同时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紧 些人际交往能力强 , 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 问题 的学生去学习 。 密配合 ,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 开展与企业 的广泛 合作 , 使得纵 向上 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 , 向上 与理论教学 相互渗透 。 横 加强与相关施工企业 、 建筑设计 院 、 勘察 院 、 建设 单位及工程 造价 咨询等 单位 的协作 , 立稳定 的实训 基地 , 领学生走 出课 建 带 堂进行 现场教学 , 使学 生在 校期 间就有 机会进 入实 际生产 领域 ,
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 现 状 分 析
整 体素质一致 ;二是要优化课程结构 ,如理 沦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 内 容 的比例 要合理 ,基础课 、专业基础 课和专业课同样要 有一个合理的 比例 ;三是要 控制课程门数 和总学 时数 。在实践 中我们围绕工程管理 专业本科 的培 养 目 标和 专业特 色,构 建了 “ 注重基础理 论教学 和学生 实践 及创新能 力培养 , 使学生 成为懂技术 、懂经 济 、 精管理 的复 合型 高级技术 管理人才 ”的本科理 论教学 内容体 系。再 次 , 重实践 教学 注
() 1 建立一体化 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 设置工程管理 专业学科 平 台课程 ,即设置 了通识教育平 台课程 、学科基础平 台课程 、专业基础 平 台课程 、专业拓展平 台课程 、专业素质拓展平 台课程 。其次 , 设置 理 论教学 内容体系 。教学 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 目 的 标
维普资讯
翰
缸科 效 20年第1 o8 期
人 才 培 养
工程 管 理 专 业 一体 化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的构 建 与 实践
陈 哲 姚 庆 钊
(信 阳 师 范 学 院 ) 摘 要 本文分析 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 系中存在 的问题 ,井从课程设置一体化的 角度 ,探索 了一体化人 才培 养体 系的 构建,最后阐述 了一体化人 才培养体 系运行 中应注 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工程管理 一体 化 人才 培 养体 系
内容建立 。将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 ( 习、课程设 计、实习、毕业实 见 习及论文或 设计等 ) 有机地结 合起来 ,通过教学改 革形成基础 、工程 技术 、设计一条龙 ,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意识和学以致用的基本观 念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打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工程管 理专 业 自 1 9 9 8年 由多 个 专业 ( 方 或
2. 工 程 教 育 观 现代 工 程 的链 式结 构 ( 大 图
向) 合并 正式设 立 以来 , 断发 展 、 大 , 不 壮 开设 工 程 管 1 表 明工程 已不 是 一 项 纯 粹 的技 术 工 作 。现代 工程 ) 理专 业的高 等 院校 已 由最 初 的 6 0多 所 发 展 到 2 0 师在处 理工 程 问题 时 , 能够综 合应 用现代科 学理论 06 要 年的 1 0多 所 。但 是 , 9 目前 , 国工 程 管 理 专业 受 传 和技术 手段 , 我 懂经 济 、 会管 理 、 备人 文精神 和科学精 兼
工 程管 理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与 实践
中 南大学 刘 武成 , 进 , 冬梅 王 王
摘 要 : 课程体 系在人 才培养模式 中处 于核心地位 , 而我 国工程 管理 专业课程 体 系工程化不足 、 对创新 素质 教育课程
不 重视 的 现 象还 很 严 重 。 目前 , 于创 新 与 应 用 并重 下的 工程 管理 专 业 的 课 程 体 系改 革 尚无 深 入 研 究 。 本 文 运 用 系 对 统 论 和课 程 论 , 总 结创 新 应 用 型 人 才 内涵 的 基 础 上 , 课 程 体 系 的 目标 要 素 、 容 要 素 和 过 程 要 素 三 个 方 面 , 讨 在 从 内 探 了我 国 工程 管理 专 业应 用型 人 才 培 养 的课 程 体 系改 革 方 案 及 实施 手段 。
课程 体系 的改 革是 一个 复 杂 的 系统 工 程 。根 据 信息 的变 化 , 时增 删课 程 , 及 调整 各类 课 程 内容 和课
系统 论的观点 , 个 系统 通 常 要求 具 有 目标 、 一 内容 和 时 比例 , 活地对 多 样 化 教 学要 求 作 出反 应 , 现静 灵 体
出版的 “ 国际 2 世 纪 教育委 员会 ” 1 报告 《 教育 : 财富蕴
藏其 中》 中提 出 , 学 会 认 知 、 会 做事 、 会 共 同生 把 学 学 活、 学会 做 人作 为 教 育 的 四大 支 柱 , 也 是对 人全 面 这
发展 的解释 。树 立 全 面 发展 的教 育 观 念就 是 针对 高
统 的“ 专业 化” 育 的影 响 , 创 新 素 质 教 育不 够 重 神 。因此 , 程 教育尤 其 是工程 管理 专业 教育要更新 教 对 工
狭窄 于技术 上 ” “ 和 技术 上狭 窄” 的教 育观 , 一 视, 专业教 育 凸显 “ 程 化 ” 足 , 程体 系缺 乏 系统 传 统 的“ 工 不 课 通用 性 , 建 系统 整合 、 构 整 优化, 培养 的人才难 以满足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本文从 方 面要 加强 教育 的基 础性 、
这既 是我 国工 程 管理 的 发 展 以 及 高 等 教 育 由 “ 英 程 兴趣及 工程 能力 。 精
型” 大众 型” 变 的 客观 需 要 , 是 高 等 工 程 教 育 向“ 转 也 “ 回归 工程” 的必然 要求 , 更是 我 国高校 开展 创新 教育
工程 的必经 之路 。
一
实际 和国情 , 设有 中 国特色 的工 业 现代 化 。对 于创 建 新应用 型人才 的培养 要加 大创 新 教育 的力 度 , 确定 在 知识 能力结 构 、 制定 教学计 划 、 设计 教学 组 织方式 、 学 生学 习方 式等 方面 加强培 养学 生 的创造 力 。
作 者 : 武 成 系 中南 大 学 土 木 建 筑 学 院 讲 师 , 刘 博士
课程 论出发 , 运用 系统 工程 的思 想 , 培养 创 新 应 用 体 优化 、 以 大基 础 、 合 化 的课 程 体系 , 综 另一方 面要 重视
应 着重 培养 学生 的工程意 识 、 工 型人才 为 目标 , 程 的实 践性 、 用性 , 探
、
课程 体 系改 革 指 导 思 想
1 创 新 教 育 观 创新 不仅关 系到学 校 的建 .
图 1 现 代工 程 的 链 式 结构
3 全 面发 展 观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 年 96
设, 而且与高 等工程 人 才的培 养 目标息 息 相关 。工程
师要有 意识 地做到继 承 与模仿 当中有所 创 新 , 能在 才 技术 引进之后 有消 化 、 更 新 , 能 自觉 地根 据 工 程 有 才
维普资讯
第 2 卷 7
第 1 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V o , 7 No, l2 1 Fe u r 0 br a y 2 08
20 0 8年 2月
J u n l f c n l g l g u a in o r a h o o y Col eEd c t o Te e o
10 1
刘 武 成 , 进 , 冬 梅 : 程 管 理 专 业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的课 程 体 系改 革 与实 践 王 王 工
二、 工程 管 理 专 业课 程 体 系 改革
展道路 。专 业课 的设 置应体 现 院校 特 色和专业特 色 , 要具 有 自我调 节 、 自我更 新 的动 态 性 , 能够 根据 外界
等教 育 中过 分强 调 如何 “ 事 ” 忽 视如 何 “ 人 ” 做 而 做 带 来 的严重后 果 , 树立 “ 人” “ 做 、做事 ” 相结 合 , 做人” 以“ 来统帅 “ 事” 做 的教育 观 念 , 导学 生全 面发展 。 倡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