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1例
l j Gu n R L, JroihG J McnyeL K Pt rso l l 6 re ukvc , lt . at n feT  ̄ r e O
c n rb tn o t u raiy: l s o s la n d fo 2, 9 e t s o t u i gt r ma mot l i a t e s n e r e r m 5 4 d ah
[] 梁 实 , 4 江捍平 , 四虎. 许 深圳 市 20 02至 20 年 急救死亡病 例普 04
查 一般情况 分析 [ ] 中国急 救复苏 与灾 害医学杂 志 ,0 7 2 J. 2 0 ,7
(1: 4—4 . 1) 64 67
[ ] 陈建勋 . 5 例创 伤患者 的院前急救 [] 现代 医药卫生 , 0 , 5 35 J. 2 7 0
[ ]A nS r,20 24 3 : 7 - 8 . J . n ug 0 6, 4 ( ) 3 1 30 [ ] 张红 阳. 1 例 创伤 的院前救 治分析 [] 世 界急危重 症医学 7 2 4 8 J.
杂 志 ,0 6 3 5 :4 0 16 . 20 , ( ) 16 — 4 2 [ ] 王正 国. 8 创伤研究 的一些进展 [] 中华急诊 医学杂志 ,0 6 1 J. 2 0 ,5
4 参 考 文 献
[ ] 梁实, 1 江捍平, 贾清旺. 深圳市急救死亡病例普查的设计 、 组织与展 开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0 , () 3 7 39 3 " J_ 2 7 2 7 : 8— 8 ,9 : 0 2
[] 梁实 , 2 江捍平 , 贾清旺. 深圳 市 20 02年急诊 科死亡病历调查 [] J.
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短篇论著・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文松海 李腾龙 龙黔清 王芳 自动化功能的起搏器是指一些起搏参数不需要体外程控的管理,它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自动调整[1,2],其中以自动阈值管理系统,表现最完美。
美效力公司(Medtron2 ie)生产的K appa型起搏器便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下面着重分析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所植入10台K appa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3年8月~2005年6月,共置入K appa起搏器10台。
10例病人中男7例,女3例,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65±21.3)岁。
基础心脏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5例,Lev’s病1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4例。
1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晕厥、黑目蒙,为2003年《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辑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修订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3]中的手术绝对适应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 VB)10例。
2.手术设备及器材:美国GE公司9800“C”型臂,OEC公司影像工作站,美效力公司提供K appa型起搏器K DR701和双极激素电极(心房:4592;心室:4092),9790程控分析仪,西安派斯公司的起搏分析仪。
3.手术方法:10例患者均选择右侧锁骨下静脉为电极导管入路,置入“J”导丝达下腔静脉,然后经指引导丝送入静脉鞘管,再经静脉鞘管分别送入心室和心房电极,调整电极到最佳心腔位置,测试起搏阈值达标后,固定电极,制起搏器囊袋,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后,放入囊袋,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
二、结果自动化功能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便开启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设置最小输出电压0.5V,最小输出脉宽0.12ms,并将自动测试时间程控在“day at rest”即每天自动检测1次,主要在夜间检测,因为在休息或睡眠状态下,不论起搏或自主心率均比较缓慢,同时根据10例患者不同情况将电压及脉宽安全度系数分别设置在1.5~2.0及2.0。
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要点
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要点起搏器植入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仍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包括由于起搏器功能障碍使原来的心律失常仍然存在,或者由于起搏器参与而引发心律失常。
准确识别和处理此类心律失常是术后随访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与单双腔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与单双腔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起搏功能不良、感知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功能不良包括阈值升高、电极脱位、电池耗竭,感知异常包括感知不良、感知过度。
1. 起搏功能不良图1. 起搏器阈值升高心电图。
阈值升高是指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心脏除极的现象。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① 电极位置不适当。
安装起搏系统时,电极位置放置不正确,或电池移位、电极穿破心肌。
② 传出阻滞。
安装电极后早期由于电极周围水肿、炎症反应而阈值升高。
安装电极后晚期由于电极周围心肌纤维化而阈值升高。
③ 某些疾病因素所致阈值升高。
如心肌梗死、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体外电击或电烙、透热疗法等。
可通过以下几点防治阈值升高。
① 预估阈值会升高的患者,考虑使用螺旋电极或低阈值电极。
② 植入早期阈值生理性增高,可行激素治疗,调高阈值或增加脉宽的方法使起搏正常。
③ 植入晚期阈值病理性增高,需重新植入电极。
④ 植入电极位置不当或移位,需矫正位置或重新植入电极。
⑤ 某些疾病因素所致者,应重点去除病因。
⑥ 若电池耗竭,应尽快更换。
图2. 电池提前耗竭心电图。
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双腔起搏器,4年后发现心率变化,有时正常,有时则慢至40 bpm以下,出现眩晕。
心电图11导联上行(上午做)示VVI 工作方式,下行(下午做)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起搏信号,电测试证明电池耗竭,重新更换新的起搏器。
2. 感知异常(1)感知不良图3. 感知不良心电图。
感知不良是指在起搏器的不应期之外存在心脏的除极,但未被起搏器所“看见”。
感知不良的原因包括感知电路故障、感知灵敏度被程控调低、电极-导线系统阻抗太高、心肌心电信号幅度太低。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PredictionofEctopicPregnancy[J].OmanMedJ,2012,27(2):124- 128. [10] DasS,BatraSK.UnderstandingtheUniqueAttributesofMUC16 (CA125):PotentialImplicationsinTargetedTherapy[J].CancerRes, 2015,4(2):78-82. [11] CollocaG,VenturinoA,GovernatoI,etal.CA125-relatedtumorcell kineticsvariablesafterchemotherapyinadvancedovariancancer:asys tematicreview[J].ClinTranslOncol,2015,8(2):89-92. [12] 俞丹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 -2、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 (2):101-103. [13] 黄宝梅,许丽娜.异位妊娠患者早期诊断中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9-81. [14] 汤洪.血 清血管 内皮生 长因子 对异位妊娠患者的诊 断价 值 探讨 [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1):50-51. [15] 陈艺菲,蔡一铃.盆腔炎患者血清 MCP-1、CRP、GM-CSF、前炎因 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研 究 [J].临 床 和 实 验 医 学 杂 志,2014,13 (24):2068-2070. [16] 宗惠,刘瑞芬.活血补肾法调控慢性盆腔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及 粘连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17] 田晓芳,李雪峰,郝丹.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 -α及单核细胞趋 化蛋白 -1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J].中外女性健康研 究,2015,23(4):7-8.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1819年意大利学者Aldini首先发现用电刺激停跳的心脏可引起心脏的跳动。
1929年Conld等用电脉冲刺激心脏,发现可使心脏产生随电刺激频率跳动的现象。
1932年Hyman等首次制造出了重达7.2公斤的人工起搏器,当时由于正值二次大战,其产品未用于临床。
1952年Zoll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人工心脏起搏是采用微电子技术,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或长期的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来,5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久起搏器技术也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潜能,开拓了广泛应用前景[1]。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全世界约有9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2]。
1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1.1原理心肌对任何形式的电流刺激都可以产生收缩反应,这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
通过起搏器发放一个短时限(0.5~1.5ms)、低强度(5V)的脉冲电流,经导线和电极传递到达心肌,刺激心肌而使其产生兴奋,传导和收缩,完成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其有效的刺激使心脏按一定的起搏频率搏动,它犹如一个人工的异位兴奋灶。
若心肌已无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电刺激则不能激起电极周围的心肌兴奋,即使局部心肌能兴奋,但不能扩散传播,亦不能引起心脏整体的有效收缩。
当病人自身的心率慢于所设定的起搏器频率时,起搏器发放阈上脉冲刺激,引起心脏搏动而维持稳定的心率;当病人出现心动过速时,起搏器按设定形式,发放高于心动过速频率的阈上脉冲刺激,该脉冲刺激一旦夺获心肌,导致原心动过速兴奋灶的输出阻滞;或者发放适当的1个、2个或一串期前刺激打断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3]1.2分类NASPE/BPEG(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组织)推出了一套起搏器编码系统,编码的五位字母分别代表起搏器不同种类的功能(表1-1)。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3个月后:起搏阈值趋于稳定。
近年来随着激素化电极的应用,这种急性期起 搏阈值升高的幅度明显减小。
起搏阈值
Amplitude (Volt)
3.5 3.0 2.5 2.0
l l l l l l l l l
1.5
激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
1.0 0.5
ll l ll l l l l l l l
l
Weeks
0 4 8 12 16 20 24 26 28 32 36 40 44 48 52
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⑤ 电极脱位:是导致起搏阈值快速升高常 见的原因,明显的电极脱位可以通过X 线影像证实 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之间连接松动:可导
致间断起搏阈值升高或完全性失夺获,
常与上肢活动和囊袋局部的运动相关, 当用手触动囊袋或摇动起搏器时最易发 生间歇性失夺获现象;
患者,女,38岁,因SSS置入DDD起搏器,2年 后出现心房电极阈值升高,偶有跳动感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二)起搏电极微脱位:
1. 起搏电极微脱位的临床特点: (1)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 没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的变化规律 最常见于术后24h患者下地活动后 (2)明显诱因:剧烈咳嗽、用力深呼吸等 (3)初期应用双极电极,固定经验不足时易发生, 另外电极结扎不牢固是电极微脱位的常见原因。
(一)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 1.急性期起搏阈值的升高是起搏电极植入后正常 的变化过程,其临床特点表现为: (1)起搏器术后24h开始升高,2周达高峰, 4-6周后下降 (2)起搏阈值升高的幅度通常为起搏电极植入 时阈值2-5倍,不超过10倍; (3)X线影像下,可见电极弧度适中,电极头端 位置不动; (4)随访期间阈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膜 蒂 皮瓣 修 复 , 积 1 x c1 蒂长 5 r, 宽 3 m, 面 4 9 1, 1 e 蒂 a c 旋转 4 o皮 下 隧道 . 区移植 中厚皮 片 . 5. 供 术后皮 瓣 成 活 。( 例 2 男 ,6岁 。左踝 部开 放粉碎 性骨折 合 并 2 1 , 3 胫前 血 管损 伤 . 在本 科行 清创 内 固定 , 后感 染 , 术 皮
互 吻合 。 在皮下 组成 丰富 的血管 网 , 故皮 瓣利 用 面积
广 血供 丰富 。在设 计皮瓣 时 . 当 向上 及后 侧扩 大 适
皮瓣 面积 , 不致 影 响皮瓣血 运 . 本病 例 3中根 据上 述
特 点 , 面积 切取皮瓣 , 大 皮瓣 成活 , 手术 成功 。 手术 本 设 计 、 术操 作简单 , 手 不需 吻合血 管 , 期完 成 ; 瓣 一 皮
缺 失 . 外露 . 骨 软组 织 缺损 面 积 1 x 0 m, 计 小 腿 4 le 设 内侧 逆行 窄筋膜 蒂 岛状皮瓣 修 复 . 面积 1 x 2 m, 6 1 e 蒂
长 5 m, e 蒂宽 3 m. c 开放 隧道 , 旋转 1 0度 , 区 中厚 8 供
2 . 2手术 利用 胫后 动 脉在 内踝 上 发 出 主要 皮支 动脉 作为 皮瓣 的营养 血管 .做 成 小腿 内侧逆行 窄 筋膜蒂
维普资讯
江 西医 药 2 0 0 7年 第 4 2卷 第 6期
放粉碎 性骨 折 . 当地 医院清创 内固定 术后 感染 . 在 皮
肤坏 死 , 外露 , 骨 匝积 1 x e 小腿 内侧 逆行 窄筋 2 8m 行
2讨 论
21小腿 中下段 足踝 部 严重 创 伤 的软 组织 缺损 或 坏 . 死 常造 成骨关 节和 肌键外 露 . 面较难 愈合 , 创 如瘢 痕 增 生 . 缩影 响足踝 的功 能 . 挛 因此 足踝 部软 组织 缺损 的修复 常需要 用 皮瓣移植 以往 我们 采用 吻合 血管
起搏器术后急性期起搏阈值异常增高一例
( 0 8— 8— 4收稿 ) 20 0 0
2m 。因此 , V) 当感知灵敏度数值按测试 的数值进行设 置时 肯定出现感知不 良现象 , 从而出现 ID除颤 电极对诱发 出的 C
室 颤 不 能感 知 的 结果 。
本例教训 : ①植入I 心脏起搏 器再植入 ID的患者 , 临时 C 在测试除颤电极的感 知时一 定要耐心 等待 出现 自身心 室除 极, 避免起搏脉 冲的干扰 , 否则会 误将起搏 脉 冲作 为心 室除 极的 R波振幅 , 导致 D r过程 中甚 至术后 可能 出现 的感 知 F 不 良。前者多在术 中能及时 发现 采取补 救措 施 ( 如本 例 ) , 而后者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②在 D T测试 过程 中要 分工 F
以 排 除起 搏 电极 脱 位 或 接 触 不 良 。该 患 者植 入 的 S nx6 - yo 0 B P电极 属 于 非 激 素 电极 , 术 后 电极 周 围心 肌 组 织 炎 症 反 故
患者男性 ,3岁 , “ 8 因 心前 区闷痛 不适 伴心 悸 6天” 人 院, 人院时心电图显示为 Ⅲ度房室传 导阻滞 ( V , Ⅲ、 A B) Ⅱ、 a F导联显示为病理性 Q波 , V 根据其 临床表现 和相关检查结 果, 诊断为冠 心病 , 性下 壁心 肌梗死 , 急 Ⅲ度 A B。入 院后 V 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右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术后因 Ⅲ度 A B持续 2周仍不能恢复 , V 行永久单 腔起搏 器植入术 , 起搏
良。拍 摄 胸 部 x 片 检 查 与 前 次 胸 片 对 比 , 发 现 起 搏 电 极 未
应较激素电极 明显 , 且患者 近期有急性 下壁心肌梗 死病史 , 右室部 分坏死心肌细胞加重 了急性期阈值升高, 使阈值升高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起搏器植入和程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和参数,以降低起搏器阈值升高的风险。同时,对于已发生起搏器阈值升高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及临床意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正常起搏
阈值是引起心肌收缩的最低电刺激强度,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心肌细胞膜电位、兴奋性、传导性、不应期等。
阈值产生
正常起搏与阈值产生的基础理论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病变
心肌缺血、缺氧、药物作用等可引起心肌细胞病变,降低阈值。
电极特性
起搏器电极的材质、形状、植入技术等可影响阈值。
参数设置
起搏器植入术的发展历程
起搏器阈值升高是指起搏器在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时,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引发心脏搏动。
急性阈值升高通常在植入起搏器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常与手术操作有关。
慢性阈值升高则在植入起搏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可能与电极导线的慢性炎症、纤维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
根据发生时间,起搏器阈值升高可分为急性阈值升高和慢性阈值升高。
03
阈值升高的特殊诊断技术
02
01
病史和体征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如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起搏器阈值升高。
起搏器程控参数
根据起搏器程控参数,调整起搏器刺激参数以降低阈值,同时避免感知过度等不良反应。
预后判断
对于出现阈值升高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其预后,一般情况下,阈值升高不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太大影响。
阈值升高的常规诊断方法
对于常规心电图无法确诊的阈值升高患者,可以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发现更多异常表现。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其他治疗方法
起搏器阈值升高预防措施
04
定期检查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医生通常会建议在安装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检查,之后每年检查1次。
日常维护
患者应注意起搏器的日常维护,包括保持植入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植入部位受力等。
临床试验与数据分析
数据共享与合作
02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享数据和资源,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这有助于加快研究进程,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
预后评估与优化
03
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不同患者的预后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定义
通常以心电生理检查时的数据为准,包括起搏阈值、感知阈值和磁阈值等指标。当这些指标高于正常范围时,即可诊断为起搏器阈值升高。
诊断标准
定义与诊断标准
1
阈值升高的原因
2
3
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变等均可导致阈值升高。
患者自身因素
如电极位置不当、绝缘层破损等可导致阈值升高。
起搏器植入因素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磁干扰等也可能导致阈值升高。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
研究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对起搏器阈值的影响,例如饮食习惯、运动量、药物使用等。这有助于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阈值升高的风险。
基因差异基因与个体差异研究来自多中心临床试验01
组织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新型起搏器技术与传统起搏器在降低阈值升高方面的效果。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评估新型起搏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常见手段之一。
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起搏器阈值升高的情况。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原因起搏器阈值是指心脏收缩所需要的电刺激强度,阈值升高意味着心脏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减弱或降低。
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起搏器电极在植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移位或固定不牢,导致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影响电刺激的传导效果,进而导致阈值升高。
2. 电极导线损伤:长期使用起搏器可能导致电极导线的磨损或损伤,这些情况都会使电流传导受阻,阈值升高。
3.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异常如低钾、低镁等,会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从而影响起搏器阈值。
4. 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起搏器电池电量过低时,其输出的电流强度会下降,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5. 疤痕组织的形成:长期使用起搏器可能导致心肌出现疤痕组织,这会使得电刺激传导受阻,阈值升高。
二、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表现起搏器阈值升高会导致起搏信号传导不畅或无法传递至心肌,从而引起心脏节律紊乱甚至停搏。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1. 心搏过缓或无效伪差:起搏器无法正确地识别心脏的自律性节律,导致心脏搏动减少或完全无效。
2. 体力活动耐量下降: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兴奋,使得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3. 突然晕厥或昏迷:阈值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停搏,使得患者出现晕厥、昏迷等症状。
三、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处理方法针对起搏器阈值升高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用的方法包括:1. 调整电极位置或更换电极:如果起搏器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可以尝试调整电极位置或者更换电极,以改善阈值升高的问题。
2. 更换起搏器电池:如果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只需更换新电池即可。
3. 调节起搏器参数:通过调节起搏器的参数,如输出电流强度、室上房下延迟等,可以尝试降低阈值升高的影响。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引言:起搏器是治疗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重要工具,通过向心脏提供电刺激来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然而,起搏器阈值升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起搏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者需要增加电能的输送,从而给患者造成不便和风险。
本文将对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其原因、诊断方法、影响和处理策略,并结合临床实例展开讨论。
一、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原因:起搏器阈值升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起搏导线位置不良、电极与心肌接触不良、电极脱位、电极损伤、组织纤维化、电极周围出血或水肿等。
此外,患者特定的生理状态,如低体温、药物影响等也可能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在起搏导线位置方面,电极略离心室壁、与心室壁夹层、与心内膜接触不佳,都有可能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而电极脱位、损伤、周围纤维化等则会降低电极与心肌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电信号转导效率下降,进而导致阈值升高。
二、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起搏器阈值升高可能导致起搏器未能正常起搏,或者需要增加电能的输送,从而影响正常心脏起搏。
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眩晕、晕厥、乏力等症状。
为了确定起搏器阈值升高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1. 设定起搏器检测模式:一般情况下,起搏器可以设置为工作模式和检测模式。
在检测模式下,起搏器仅监听心律,而不进行起搏输出。
通过判断心律是否正常可以初步了解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2.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探针电极直接插入心脏,观察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心脏电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
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情况,进而判断起搏器阈值是否升高。
3. 程序记录:起搏器可以记录患者的心电数据和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判断起搏器阈值的变化情况。
三、起搏器阈值升高对患者的影响:起搏器阈值升高可能使得起搏器输出的电能不足以引起心脏收缩,导致心动过缓、心动异位等症状发生。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2.起搏器与阈值2.1 起搏器功能和原理2.2 阈值的定义和意义2.3 阈值升高的可能原因2.3.1 外部干扰2.3.2 导线接触不良2.3.3 电极位置异常2.3.4 起搏器功能失调2.4 阈值升高的临床表现3.临床分析3.1 病例收集和资料分析3.2 临床表现和诊断3.3 影响阈值升高的因素3.3.1 年龄和性别3.3.2 基础疾病3.3.3 起搏器型号和品牌 3.4 阈值升高的治疗方法3.4.1 起搏器重新调节3.4.2 电极重置或更换3.4.3 起搏器更换3.5 阈值升高的预防措施4.结果与讨论4.1 病例分析结果4.2 结果解读4.3 讨论4.3.1 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 4.3.2 结果的限制性4.3.3 进一步研究方向5.结论5.1 主要结论5.2 研究意义和展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病例收集表格、研究数据分析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起搏器:一种医疗设备,用于通过电极植入人体以维持心脏节律的正常功能。
也被称为心脏起搏器。
2.阈值:指起搏器输出电流通过电极产生心脏束发放所需要的最低电流强度。
3.外部干扰:指起搏器正常工作过程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非正常电磁信号干扰,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4.导线接触不良:指起搏器导线与心脏的接触不良,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5.电极位置异常:指起搏器导线在心脏植入位置不正确,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6.起搏器功能失调:指起搏器内部电子设备故障或出现其他技术问题,导致起搏器阈值升高。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一.引言起搏器阈值升高是指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起搏器在输出脉冲时所需的电刺激强度逐渐增大的现象。
这一现象可能会导致起搏器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脏节律和心血管健康。
二.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原因1. 电极失效:起搏器电极受损或移位可能导致阈值升高。
2. 组织刺激门限上升:由于心肌组织的疤痕形成或纤维化,可能导致电刺激在组织中的传导受阻,从而使阈值升高。
3. 起搏器电池衰竭: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时,输出脉冲的强度可能不足以达到心肌刺激所需的阈值,从而造成阈值升高的情况。
三.临床症状与表现1. 心脏节律异常:阈值升高可能导致起搏器无法有效地刺激心肌,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2. 起搏器失灵:阈值升高使得起搏器无法正确地感知心脏的电活动并作出正确的响应,导致起搏器的功能失效。
3. 疲劳、气促等心肌供血不足症状:心脏节律异常和起搏器失灵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疲劳、气促等症状。
四.临床评估与诊断1. 定期心电图检查:通过定期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起搏器输出脉冲的阈值变化情况。
2. 起搏器功能评估:通过起搏器的功能测试,包括起搏器重置、故障自检等,可以评估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3. 心肌组织电刺激门限测定:可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测定心肌组织的电刺激门限,判断是否存在组织刺激门限上升的情况。
五.治疗与管理1. 起搏器电极位置调整:若起搏器电极移位导致阈值升高,可通过调整电极位置来解决问题。
2. 更换起搏器电池:若起搏器电池容量不足,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3. 心肌组织刺激门限修复:对于组织刺激门限上升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手术或药物治疗来修复组织的电刺激门限。
4. 定期随访与监测:对于阈值升高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心脏节律及起搏器功能,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以下附件:1. 起搏器阈值升高的临床案例分析报告。
2. 起搏器电极位置调整操作指南。
3.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4
刺激阈值(伏)
2.0
1.5
1.0
夺获
.50
.25
0.5
1.0
1.5
时间
脉宽 (ms)
感知 (sensing)
感知是起搏器“看见了” 心脏自身的除 极活动
起搏器通过测量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心肌细胞 的电位变化来感知心脏除极活动
感知不良 (under sensing or low
sensitivity)...
病人安全是首要的,第二个 重要目标是延长电池的寿命
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最佳方法是在保证 适当安全范围的同时降低电压
电极设计也可能影响刺激阈值
导线成熟过程
导线成熟过程
在导线植入后,电极的周围形成纤维 “包裹”
激素缓释电极
激素缓释 (steroid
多孔,镀铂的顶端 用于类固醇淘析
eluting) 电极
心脏以外的电信号如肌 电位被感知的可能性很 小
滞后
在感知自身搏动情况下, 起搏器的逸搏周期和 起搏周期的差别。
起搏频率间期 - 60 ppm
滞后频率 - 50 ppm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
心室起搏
滞后=逸搏周期-起搏周期
1000ms
800ms
逸搏周期>起搏周期
鼓励自身心律
正性滞后
起搏周期
逸搏周期
第四部分 起搏器常用参数
阻抗
也称为导线一心肌阻抗,是安装起搏器时进行电极定位的 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允许范围在300~1000 Ω左右
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过高可致起搏失效,过低可加速起搏 器的能源消耗
影响阻抗的因素包括:电极材料、电极头面积、电极与心 内膜接触的紧密程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高起搏电压、或增加脉宽
若同时伴有感知功能不良,
也可提高感知灵敏度。
(2)药物:必要时可以给予适量的激
素治疗,减少炎性反应和
渗出。
地塞米松5-10mg/d
强的松30mg/d
连续使用5-7d。
精品课件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和微脱位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二)起搏电极微脱位:
1. 起搏电极微脱位的临床特点: (1)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
300 200 100
精品课件
1234 23456
Weeks
Months
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起搏阈值变化的规律
正常情况下,起搏电极植入后, 24h之内:起搏阈值变化较小,甚至有轻微降低 7-10d:与电极接触的心肌组织发生损伤、
坏死、炎性反应、纤维素渗出等病 理生理改变,起搏阈值会逐渐或快 速升高 2周左右:起搏阈值的升高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3个月后:起搏阈值趋于稳定。 近年来随着激素化电极的应用,这种急性期起搏 阈值升高的幅度明显减小。
精品课件
谢 谢
精品课件
(1)起搏器术后24h开始升高,2周达高峰, 4-6周后下降
(2)起搏阈值升高的幅度通常为起搏电极植入 时阈值2-5倍,不超过10倍;
(3)X线影像下,可见电极弧度适中,电极头端 位置不动;
(4)随访期间阈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精品课件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
2.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的处理
(1)调整起搏参数:
精品课件
一、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二、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精品课件
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1. 起搏器术后电极起搏阈值的变化
起搏阈值的定义:
是指能够持续夺 获心肌的最小起搏能 量,正常植入后起搏 电极的阈值存在一定 的波动和变化。
起搏阈值升高的临床分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萍
精品课件
前言
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内 (1-2周)少部分患者会出 现起搏功能不良,表现为 间断性或持续性起搏失夺 获,也可有部分感知不良
原因很多:
其中最常见、最易混淆的 原因是急性期起搏阈值升 高和电极脱位
精品课件
一、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二、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正常的急性期阈值升高 ③ 起搏阈值持续性升高
脱位、微脱位 电极断裂
起电搏极阈穿值孔变化的表现形式:
其他
精品课件
一、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二、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精品课件
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二、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① 急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 后的任何时间都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特别 是缺血的部位临近起搏电极时,可能引起起 搏阈值的升高
精品课件
一、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二、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精品课件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一)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 1.急性期起搏阈值的升高是起搏电极植入后正常 的变化过程,其临床特点表现为:
精品课件
起搏阈值
Amplitude (Volt)
3.5
3.0
2.5
2.0
l
l l
l
l l
l
l
l
1.5
激素电极
1.0llll ll ll Nhomakorabeal
l
0.5 lll
Weeks
0 4 8 12 16 20 24 26 28 32 36 40 44 48 52
精品课件
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变化的特征
① 起搏阈值不变 ② 起搏阈值一过性升高
没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的变化规律 最常见于术后24h患者下地活动后 (2)明显诱因:剧烈咳嗽、用力深呼吸等 (3)初期应用双极电极,固定经验不足时易发生, 另外电极结扎不牢固是电极微脱位的常见原因。
精品课件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和微脱位
三、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与微脱位的鉴别及处理
(二)起搏电极微脱位:
1. 起搏电极微脱位的临床特点: (4)预留不足:导致深呼吸时电极微脱位
常与上肢活动和囊袋局部的运动相关,
当用手触动囊袋或摇动起搏器时最易发
生间歇性失夺获现象;
患者,女,38岁,因SSS置入DDD起搏器, 精品课件2年后出现心房电极阈值升高,偶有跳动感
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⑦电极穿孔:除表现为起搏阈值升高或 失夺获外,通常伴有明显的胸痛,甚 至有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 影像中可以见穿孔电极头端位于心影 之外;
② 心力衰竭:不同状态,起搏阈值变化不同 ③ 高血钾 ④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已证明利多卡因、
氟卡胺、普罗帕酮等可引起起搏阈值的升高;
精品课件
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⑤ 电极脱位:是导致起搏阈值快速升高常 见的原因,明显的电极脱位可以通过X 线影像证实
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之间连接松动:可导
致间断起搏阈值升高或完全性失夺获,
⑧电极部分断裂:表现为起搏阈值升高、 电极阻抗下降和局部跳动感。
精品课件
影响起搏阈值变化的常见因素
⑨ 心肌渐进性纤维化
随起搏植入时间延长,局部心肌纤维 化,阈值可逐渐升高。
⑩起搏性心肌病
长期、高比例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可导 致心室重构,心功能下降,由于心肌 的基本状态发生改变,心肌的起搏阈 值可以升高
起搏或感知不良与呼吸运动 相关 (5)阈值升高明显: 常大于5-10倍植入阈值, 有逐渐升高的现象,没有下降趋势。
精品课件
深吸气
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和微脱位
阈值升高
精品课件
小结
急性期阈值升高和微脱位鉴别的关键主要是发生的时 间、阈值升高的幅度、影像中电极预留程度以及电极 固定的可靠性,仔细观察和评价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 于识别这两种情况,减少起搏器患者术后的并发症。